赌博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疗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6:08:31
http://www.iyaya.com/talk/c-123002-593

赌博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疗法

  
  赌博最大的危害不仅给个人和家庭、社会带来危害,同时也给当事人本身带来痛苦。

  病态性赌博,特点是持续反复不知节制的赌博行为,造成个人作息、家庭生活和职业人际的重大损害。一个人喜欢上了赌场,愈输愈赌,一旦上了瘾,就可能置抛家弃子或倾家荡产等后果于不顾,以至不能自拔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病态赌博”。据统计,美国约有四百万人罹患病态性赌博,香港估计有十四万人。      

   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依赖性。所以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像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因对其产生依赖性而成瘾,即行为成瘾。赌徒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赢了还想赢,输了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更有甚者卖妻鬻子也要赌。研究结果表明,赌徒的成瘾是行为刺激大脑产生的后果,他们可以从赌博中体验到陶醉和欣喜,其程度与药物成瘾者旗鼓相当。而这些人在精神医学上即被诊断为病态性赌博症。

概  念:

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在《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or DSM-III)中,首先把病态赌博列入心理疾病,认定赌博成瘾是一种冲动控制的行为失调,并且将它与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拔毛症(病理性拔毛发)等其它成瘾归为同类,属于一种常见的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病态性赌博已被纳入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系统,这一障碍表现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持久(至少已2年)和频繁地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并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已造成损害。病人会置工作于不顾,债台高筑,为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或躲避偿还债务。他们自称对赌博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子总不断浮现赌博的想法、赌博的行为及赌博的场面。在生活处于应激状态时,这种欲望和对赌博的专注会加剧。诊断必须注意持续反复的赌博,尽管已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如贫困、家庭关系恶化、个人生活被打乱等,赌博行为仍持续而且常常会加重。

病态性赌博症患者比较常见的情况有:

  一、这些病态赌徒通常迷信或过于相信自己的赌技,废寝忘食思考有关赌博的一切过程与讯息,然后处心积虑想办法找钱翻本,对于周围其它的人、事、物,已经感觉无关紧要了;

  二、曾经想要戒赌,但对输掉的钱不甘心,欲一下子狠狠捞回本利,不料愈赌愈大,导致自己陷入绝境,情绪变得急躁易怒;

  三、为了寻觅赌本,不惜四处借贷,或向亲朋好友骗财,造成自己身心不堪负荷,濒临崩溃的地步。

  病态性赌博症的并发精神疾病则以躁郁症、忧郁症、注意力缺失过动症、酒药瘾、反社会人格、自恋性人格及边缘性人格等疾患居多,高达20%的患者曾企图自杀,特别是在有压力或忧郁时期,其赌博冲动与赌博活动都会增加。多数个案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先有娱乐性赌博数年后,因对赌场不再陌生而开始频繁地接触或希望以赌博来摆脱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而促发病态性赌博,其慢性化影响更造成家庭与社会重大问题。

  阶  段:

病态性赌博是一种渐进式的行为失调,这一种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赢钱阶段--中国人说的"输钱皆因赢钱起",就正好反映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有病态性赌博倾向的人,开始时跟大部份人一样,赌博只是为娱乐或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不过,普通人赢了钱,就只会当是自己好运,高兴一时,就会收手;但对有病态性赌博倾向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会异常强烈,一有机会,就想再捕捉那刹那间的刺激。久而久之,这种强烈的渴望反而会成为理智思考的障碍。赌博的刺激,以小博大的心理及别人的赞美,都会令他们不自觉地增加赌博的行为,他们也会认为自己赌术高明,幻想自己能够一朝发达。无形中,他们赌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注码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可以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便踏入第二个阶段。

  二,追逐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放不下"。越想越觉得不值,赢了就加大注码,希望把以前输掉的钱赢回来;输了就更加觉得不忿,认为"有赌未为输",只要有赌本,就终有一天会扭转乾坤。这种追逐思想渐渐占据了他们的生活。越是要追,就越不理智。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偿还债项,都要不断向人借钱;欠债愈多,想在赌局上赢回所失的意念就愈强。为了隐瞒事实,更要编织许多谎言,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扳回,不计后果;一旦谎言被揭穿,情况便更加恶化,由于赌债缠身,亲人及朋友亦无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替其还债,已对他失去信心。这时,心情自然烦燥,家庭关系及工作表现都大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未能醒觉,以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去获得金钱。

三,危机阶段--在这个阶段,债主临门,家庭面临破裂,有些更会因违法而受检控。在绝望当中,有些人还会以最后的精力及金钱,孤注一掷。结果走投无路,情绪变得极度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成  因:

寻求刺激、对金钱的欲望、侥幸心理、投机冒险、争强好胜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病态赌博动机。这里,我们主要将从三大方面来探讨导致病态性赌博的原因。

(一)行为/社会学习理论

赌博提供给赌徒一种满足感,也就是说可以提供逃离无聊、无趣生活现状的出口。病态赌博被视为一种用来纾解压力、躲避生活中无聊、试图摆脱无力感的对应方式,也是无法作适当金钱管理、处理游戏的缺失;病态赌徒只能称得上是赌博游戏中的生手或是输家,也就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病态赌博的发展是极具关键影响力的,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内化的价值系统扮演了「激活者」的角色。这个看法,反应了赌博的「次文化」可能是病态赌博的温床,而在这个次文化的孕育中,个人开始了一种上瘾行为。赌徒「无所不能」的妄想倾向或是「非理性思考」,认为自己对于赌博这个游戏,是有操控的功能。相信在赌博游戏中的运气、技巧,早先的「大赢」经验为后来的技巧发展铺路、不一致的价值系统、以及「全有或全无」的判断,都可说是一种认知上的扭曲。赌徒们一般具有「差点就输」(near miss)的想法,这让赌徒们觉得有一种认知上的懊悔,促使他们要藉由继续赌博的行动、来弥补这个遗憾。研究病态赌徒的归因情况,发现参与者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巧、失败归因于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这也说明了:赌博之所以会让人沉溺其中,相信「技巧」而不是「机运」,占了很重要的因素。病态赌徒是把希望寄托在「可能性」(possibility)而不是「可实现性」(probability)上,利用赌博试图逃离生活中「不能掌控」的情况,相信技巧、控制、以及一些谬误的想法,甚至使用不适当的问题处理技巧,这些都导源于非理性的想法。

(二)病原学/生理学/或生理心理学上的理论

有研究者针对病态赌博,想要寻出病原因素,认为病态赌博可能存在有一些生理上或生物上的基础。

1.家族研究

    对家族的研究调查,也许可以找出基因方面的因素来解释病态赌博。Gambino、Fitzgerald、 Shaffer、Renner、与Courtnage (1993)使用South Oaks Gambling Screen (SOGS),用来侦测药物滥用者与其它心理疾病患者中可能存在的病态赌徒)来了解赌徒的背景,发现病态赌徒的问题可以溯自祖父母,而父母亲的酗酒问题也可能导致下一代的赌博问题。在问题赌徒的案例中也发现,通常这些赌徒有情绪困扰的亲戚,有自杀倾向的病态赌徒,来自问题家庭的居多、或是亲人中有上瘾行为的,病态赌博经常体现出家族性。

2.机体功能

生物精神医学中的精神作用、物质研究和大脑影像学显示,病态性赌博患者的大脑前额叶活动不足,血流量及代谢较少,此外正肾上腺素在赌博时患者较一般人过度分泌,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则明显不足,脑中多巴胺受体也较一般缺乏,这证明大脑特殊区域及相关传导物质的失调、环境刺激、行为制约依赖是导致病态性赌博的多重病因,同时也为积极的药物治疗开创了令人振奋的前景。

3.兴奋研究

病态赌徒体内的不正常生化活动、可能是导致他们生理上兴奋与「酬赏系统」的问题。也就是,赌徒体内高度的兴奋需求,可能增强了「不能控制」的赌博行为。赌徒在赢了或接近赢的情况下的兴奋程度、促使他要再继续赌博的倾向。另外研究者也发现病态赌徒在实际赌博现场有明显的心跳加快、或「潮红」(rush)的征状(手汗、恶心、心跳快速)(Anderson & Brown, 1984; Jacobs, 1988)。还有病理学家认为,人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异常,也是嗜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长时间赌博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令人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美国麻省总医院汉斯·布雷特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对正常男性在轮盘赌中的反应做大脑扫描图,结果发现赌徒大脑中富含多巴胺区域的血流增多,显示该中枢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4.脑伤、脑部断层(EEG)与过动儿(ADD)

Blaszcynski、 Hyde与Sandanam (1991)以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脑前叶受伤病人竟然也发展了病态赌博的行为、来抗拒社会孤离的现状,因此猜测是否为机体上的损害造成这种类似的冲动行为。Goldstein 、Manowitz、Swartzburg、 Nora 与Carlton (1985)发现病态赌徒与一般人在脑部断层(EEG)有不同的活动情况,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Carlton与 Goldstein (1987)则是发现了病态赌徒与过动儿间脑部活动有些相似性,其它研究者也发现病态赌徒与其它有上瘾行为的人、特别是酗酒者,与过动儿有许多类似的行为表现(Carlton & Manowitz, 1992; Rugle & Melamed, 1993)。过动儿与其它上瘾行为(包括病态赌徒)的研究,几乎是集中在「冲动控制」,说明了这些心理疾病者有共通的地方,也可能暗示了儿童期的心理疾病、可能在成人之后表现出来(act out)。

(三)赌博的客观因素

研究者认为,赌博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具体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综合发展对人体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变迁的速度不同,社会价值规范不同,决定了每个国家赌博流行的程度及表现形式不同。一般来说,赌博越合法化的国家,病态赌博患者也就越多。另外,病态赌博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如自卑、偏执、强迫、戏剧化、人格分裂等。意外生活事件的发生,常见的有失恋、失业、下岗、亲人死亡等,这些强烈刺激可能会引发部分个体以赌博的形式来宣泄内心郁积的痛苦和烦恼,或者逃避现实、放纵自己。

   治  疗:

(一)环境疗法

  避免赌博行为的再现刺激,隔离赌博环境。全社会一同努力,杜绝赌博之风,坚决打击赌博犯罪。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则是矫正患者对赌博的不当预期心态,增强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如社交技巧训练及压力调适等等,这一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是参赌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治疗的目的是用适当的理性思维取代功能失调的认知。只要患者有意愿配合,家人愿意给予帮助,都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疗效。

(三)厌恶疗法

当患者出现赌博冲动时,给予一定的物理性致痛刺激,如电击、橡圈致痛刺激等,或心理性厌恶刺激如催吐剂、恶性气味或声音等,如此反复多次,使其不良行为、欲望或意向逐渐减少,直至消除。使用奖励的办法亦能获得成功,即减少某一行为(赌博)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亦可采用惩罚法,给予一定的惩罚。必要时可在催眠状态下实施暗示厌恶疗法,将受术者导入中度催眠状态。

(四)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最好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可以给患者指点、解释,找出其不良行为的来龙去脉,增加自我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药物疗法

对于病理性赌博者仅予以心理治疗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进行精神病学诊断时,常发现病理性赌博者与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药物依赖及自杀连在一起,在门诊诊断为病理性赌博的病例中,28%符合重性抑郁的诊断,24%有双相障碍,28%有焦虑障碍。病理性赌博可能作为应付抑郁或焦虑的方法,亦可能是这些精神障碍的结果。对于患者所出现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以及伴发的其它精神障碍,可使用一些抗抑郁剂、焦虑剂乃至抗精神病药。由于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对于患者具有冲动行为,千万不可盲目使用精神药物。

   (六)录音带倒转技巧

即用「大声思考」(thinking aloud)的方式纪录赌徒在赌博活动中的思想情况,有助于赌徒监控自己的赌博行为。

(七)住院治疗

这是以专业团队治疗(teamwork)的方式、也提供善后服务,主要是以「完全戒赌」、改变生活型态、与协助开发其它的休闲生活为目标(Coleman, Butcher, & Carson, 1984; Lesieur & Blume, 1991; Schwarz & Lindner, 1992)。Rosenthal (1992)认为当赌徒不能停止赌博、有多种的上瘾行为、多重心理疾病、乏支持系统、有自杀倾向或情绪困扰时,住院治疗是必要的。

(八)家族治疗

因为病态赌博的涟漪效应,有必要把家族治疗放入。治疗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家人间沟通、厘清病态赌博是一种疾病、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同时要求赌徒对所忽略的家人作一些补偿动作。家人和亲友应当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她)鼓起克服赌瘾的信心和勇气,并协助患者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等转移注意力。

(作者系安徽建工学院教师   心理学硕士)  


原创丫友:以宁心理咨询
完整内容:[原创]北京以宁心理咨询工作室,有问必答
发表时间:2007-12-22 12:21http://www.iyaya.com/talk/c-123002-593

赌博的心理成因及心理疗法

  
  赌博最大的危害不仅给个人和家庭、社会带来危害,同时也给当事人本身带来痛苦。

  病态性赌博,特点是持续反复不知节制的赌博行为,造成个人作息、家庭生活和职业人际的重大损害。一个人喜欢上了赌场,愈输愈赌,一旦上了瘾,就可能置抛家弃子或倾家荡产等后果于不顾,以至不能自拔在心理学上就称之为“病态赌博”。据统计,美国约有四百万人罹患病态性赌博,香港估计有十四万人。      

   对某种东西成瘾就是对它有依赖性。所以人的某些行为,如赌博,也能像药物、酒精等物质一样,因对其产生依赖性而成瘾,即行为成瘾。赌徒是现实生活中常常大悲大喜的人物,赢钱时兴高采烈,欣喜若狂;输钱时垂头丧气,懊悔不已,甚至铤而走险。然而,无论是赢钱还是输钱,他们都离不开赌场。对此,一般的解释是,赢了还想赢,输了想要拼命捞回来。所以赌徒才有一种强迫性行为。他们对赌博的渴求与成瘾可以像吸毒者一样达到歇斯底里的强烈程度,更有甚者卖妻鬻子也要赌。研究结果表明,赌徒的成瘾是行为刺激大脑产生的后果,他们可以从赌博中体验到陶醉和欣喜,其程度与药物成瘾者旗鼓相当。而这些人在精神医学上即被诊断为病态性赌博症。

概  念:

1980年,美国心理学会正式在《心理疾病诊断与治疗手册》(Diagnostic and Statistical Manual of Mental Disorders, 3rd ed., or DSM-III)中,首先把病态赌博列入心理疾病,认定赌博成瘾是一种冲动控制的行为失调,并且将它与病理性纵火、病理性偷窃、拔毛症(病理性拔毛发)等其它成瘾归为同类,属于一种常见的习惯与冲动控制障碍。病态性赌博已被纳入CCMD(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系统,这一障碍表现在个人生活中占据统治地位的、持久(至少已2年)和频繁地反复发作的赌博行为,并对社会、职业、财产及家庭价值观念与义务都已造成损害。病人会置工作于不顾,债台高筑,为得到金钱而撒谎、违法,或躲避偿还债务。他们自称对赌博有一种难以控制的强烈渴望,脑子总不断浮现赌博的想法、赌博的行为及赌博的场面。在生活处于应激状态时,这种欲望和对赌博的专注会加剧。诊断必须注意持续反复的赌博,尽管已造成了消极的社会后果,如贫困、家庭关系恶化、个人生活被打乱等,赌博行为仍持续而且常常会加重。

病态性赌博症患者比较常见的情况有:

  一、这些病态赌徒通常迷信或过于相信自己的赌技,废寝忘食思考有关赌博的一切过程与讯息,然后处心积虑想办法找钱翻本,对于周围其它的人、事、物,已经感觉无关紧要了;

  二、曾经想要戒赌,但对输掉的钱不甘心,欲一下子狠狠捞回本利,不料愈赌愈大,导致自己陷入绝境,情绪变得急躁易怒;

  三、为了寻觅赌本,不惜四处借贷,或向亲朋好友骗财,造成自己身心不堪负荷,濒临崩溃的地步。

  病态性赌博症的并发精神疾病则以躁郁症、忧郁症、注意力缺失过动症、酒药瘾、反社会人格、自恋性人格及边缘性人格等疾患居多,高达20%的患者曾企图自杀,特别是在有压力或忧郁时期,其赌博冲动与赌博活动都会增加。多数个案的发病过程可能是先有娱乐性赌博数年后,因对赌场不再陌生而开始频繁地接触或希望以赌博来摆脱生活或工作中的压力而促发病态性赌博,其慢性化影响更造成家庭与社会重大问题。

  阶  段:

病态性赌博是一种渐进式的行为失调,这一种演变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赢钱阶段--中国人说的"输钱皆因赢钱起",就正好反映了这个阶段的重点。有病态性赌博倾向的人,开始时跟大部份人一样,赌博只是为娱乐或是出于好奇的心理。不过,普通人赢了钱,就只会当是自己好运,高兴一时,就会收手;但对有病态性赌博倾向的人来说,这种满足感会异常强烈,一有机会,就想再捕捉那刹那间的刺激。久而久之,这种强烈的渴望反而会成为理智思考的障碍。赌博的刺激,以小博大的心理及别人的赞美,都会令他们不自觉地增加赌博的行为,他们也会认为自己赌术高明,幻想自己能够一朝发达。无形中,他们赌博的次数越来越频繁,注码亦越来越大。这种情况可以维持几个月,甚至几年。之后,便踏入第二个阶段。

  二,追逐阶段--这个阶段的特点是"放不下"。越想越觉得不值,赢了就加大注码,希望把以前输掉的钱赢回来;输了就更加觉得不忿,认为"有赌未为输",只要有赌本,就终有一天会扭转乾坤。这种追逐思想渐渐占据了他们的生活。越是要追,就越不理智。不管自己是否有能力偿还债项,都要不断向人借钱;欠债愈多,想在赌局上赢回所失的意念就愈强。为了隐瞒事实,更要编织许多谎言,期望能够在短时间内扳回,不计后果;一旦谎言被揭穿,情况便更加恶化,由于赌债缠身,亲人及朋友亦无能力一次又一次地替其还债,已对他失去信心。这时,心情自然烦燥,家庭关系及工作表现都大受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有些人还未能醒觉,以为只要有钱就能解决问题。甚至不惜用非法的手段去获得金钱。

三,危机阶段--在这个阶段,债主临门,家庭面临破裂,有些更会因违法而受检控。在绝望当中,有些人还会以最后的精力及金钱,孤注一掷。结果走投无路,情绪变得极度抑郁,甚至会有自杀的念头或行为。

   成  因:

寻求刺激、对金钱的欲望、侥幸心理、投机冒险、争强好胜等,都是十分常见的病态赌博动机。这里,我们主要将从三大方面来探讨导致病态性赌博的原因。

(一)行为/社会学习理论

赌博提供给赌徒一种满足感,也就是说可以提供逃离无聊、无趣生活现状的出口。病态赌博被视为一种用来纾解压力、躲避生活中无聊、试图摆脱无力感的对应方式,也是无法作适当金钱管理、处理游戏的缺失;病态赌徒只能称得上是赌博游戏中的生手或是输家,也就是个人的社会化过程,对于病态赌博的发展是极具关键影响力的,在发展过程中,经过内化的价值系统扮演了「激活者」的角色。这个看法,反应了赌博的「次文化」可能是病态赌博的温床,而在这个次文化的孕育中,个人开始了一种上瘾行为。赌徒「无所不能」的妄想倾向或是「非理性思考」,认为自己对于赌博这个游戏,是有操控的功能。相信在赌博游戏中的运气、技巧,早先的「大赢」经验为后来的技巧发展铺路、不一致的价值系统、以及「全有或全无」的判断,都可说是一种认知上的扭曲。赌徒们一般具有「差点就输」(near miss)的想法,这让赌徒们觉得有一种认知上的懊悔,促使他们要藉由继续赌博的行动、来弥补这个遗憾。研究病态赌徒的归因情况,发现参与者会把成功归因于自己的技巧、失败归因于外在不可控制的因素,这也说明了:赌博之所以会让人沉溺其中,相信「技巧」而不是「机运」,占了很重要的因素。病态赌徒是把希望寄托在「可能性」(possibility)而不是「可实现性」(probability)上,利用赌博试图逃离生活中「不能掌控」的情况,相信技巧、控制、以及一些谬误的想法,甚至使用不适当的问题处理技巧,这些都导源于非理性的想法。

(二)病原学/生理学/或生理心理学上的理论

有研究者针对病态赌博,想要寻出病原因素,认为病态赌博可能存在有一些生理上或生物上的基础。

1.家族研究

    对家族的研究调查,也许可以找出基因方面的因素来解释病态赌博。Gambino、Fitzgerald、 Shaffer、Renner、与Courtnage (1993)使用South Oaks Gambling Screen (SOGS),用来侦测药物滥用者与其它心理疾病患者中可能存在的病态赌徒)来了解赌徒的背景,发现病态赌徒的问题可以溯自祖父母,而父母亲的酗酒问题也可能导致下一代的赌博问题。在问题赌徒的案例中也发现,通常这些赌徒有情绪困扰的亲戚,有自杀倾向的病态赌徒,来自问题家庭的居多、或是亲人中有上瘾行为的,病态赌博经常体现出家族性。

2.机体功能

生物精神医学中的精神作用、物质研究和大脑影像学显示,病态性赌博患者的大脑前额叶活动不足,血流量及代谢较少,此外正肾上腺素在赌博时患者较一般人过度分泌,多巴胺及血清素分泌则明显不足,脑中多巴胺受体也较一般缺乏,这证明大脑特殊区域及相关传导物质的失调、环境刺激、行为制约依赖是导致病态性赌博的多重病因,同时也为积极的药物治疗开创了令人振奋的前景。

3.兴奋研究

病态赌徒体内的不正常生化活动、可能是导致他们生理上兴奋与「酬赏系统」的问题。也就是,赌徒体内高度的兴奋需求,可能增强了「不能控制」的赌博行为。赌徒在赢了或接近赢的情况下的兴奋程度、促使他要再继续赌博的倾向。另外研究者也发现病态赌徒在实际赌博现场有明显的心跳加快、或「潮红」(rush)的征状(手汗、恶心、心跳快速)(Anderson & Brown, 1984; Jacobs, 1988)。还有病理学家认为,人脑内的多巴胺分泌异常,也是嗜赌的一个重要因素。研究显示,长时间赌博会使大脑中的多巴胺水平升高,这种类似肾上腺素的化学物质令人呈现短时间的高度兴奋。美国麻省总医院汉斯·布雷特用功能性磁共振影像对正常男性在轮盘赌中的反应做大脑扫描图,结果发现赌徒大脑中富含多巴胺区域的血流增多,显示该中枢产生了兴奋或抑制。

4.脑伤、脑部断层(EEG)与过动儿(ADD)

Blaszcynski、 Hyde与Sandanam (1991)以脑伤患者为研究对象,发现脑前叶受伤病人竟然也发展了病态赌博的行为、来抗拒社会孤离的现状,因此猜测是否为机体上的损害造成这种类似的冲动行为。Goldstein 、Manowitz、Swartzburg、 Nora 与Carlton (1985)发现病态赌徒与一般人在脑部断层(EEG)有不同的活动情况,而在进一步的研究中,Carlton与 Goldstein (1987)则是发现了病态赌徒与过动儿间脑部活动有些相似性,其它研究者也发现病态赌徒与其它有上瘾行为的人、特别是酗酒者,与过动儿有许多类似的行为表现(Carlton & Manowitz, 1992; Rugle & Melamed, 1993)。过动儿与其它上瘾行为(包括病态赌徒)的研究,几乎是集中在「冲动控制」,说明了这些心理疾病者有共通的地方,也可能暗示了儿童期的心理疾病、可能在成人之后表现出来(act out)。

(三)赌博的客观因素

研究者认为,赌博的客观因素主要是社会环境,具体地说就是指一个国家政治、经济、法律和文化的综合发展对人体社会心理、社会行为产生的影响。由于各国政治、经济、法律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变迁的速度不同,社会价值规范不同,决定了每个国家赌博流行的程度及表现形式不同。一般来说,赌博越合法化的国家,病态赌博患者也就越多。另外,病态赌博患者大多存在一定的人格缺陷,如自卑、偏执、强迫、戏剧化、人格分裂等。意外生活事件的发生,常见的有失恋、失业、下岗、亲人死亡等,这些强烈刺激可能会引发部分个体以赌博的形式来宣泄内心郁积的痛苦和烦恼,或者逃避现实、放纵自己。

   治  疗:

(一)环境疗法

  避免赌博行为的再现刺激,隔离赌博环境。全社会一同努力,杜绝赌博之风,坚决打击赌博犯罪。

(二)认知疗法

认知疗法则是矫正患者对赌博的不当预期心态,增强自我处理问题的能力,如社交技巧训练及压力调适等等,这一疗法认为错误的认知是参赌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治疗的目的是用适当的理性思维取代功能失调的认知。只要患者有意愿配合,家人愿意给予帮助,都可以得到相当不错的疗效。

(三)厌恶疗法

当患者出现赌博冲动时,给予一定的物理性致痛刺激,如电击、橡圈致痛刺激等,或心理性厌恶刺激如催吐剂、恶性气味或声音等,如此反复多次,使其不良行为、欲望或意向逐渐减少,直至消除。使用奖励的办法亦能获得成功,即减少某一行为(赌博)后给予一定的奖励。亦可采用惩罚法,给予一定的惩罚。必要时可在催眠状态下实施暗示厌恶疗法,将受术者导入中度催眠状态。

(四)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疗法最好由专业心理治疗师进行,可以给患者指点、解释,找出其不良行为的来龙去脉,增加自我认识,改变自己的行为。

  (五)药物疗法

对于病理性赌博者仅予以心理治疗是不够的,必须联合应用药物治疗。在临床上进行精神病学诊断时,常发现病理性赌博者与精神障碍特别是情感障碍、药物依赖及自杀连在一起,在门诊诊断为病理性赌博的病例中,28%符合重性抑郁的诊断,24%有双相障碍,28%有焦虑障碍。病理性赌博可能作为应付抑郁或焦虑的方法,亦可能是这些精神障碍的结果。对于患者所出现的紧张、焦虑、抑郁等症状,以及伴发的其它精神障碍,可使用一些抗抑郁剂、焦虑剂乃至抗精神病药。由于这些药物均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因此最好在专科医生指导下服用,一般均从小剂量开始。对于患者具有冲动行为,千万不可盲目使用精神药物。

   (六)录音带倒转技巧

即用「大声思考」(thinking aloud)的方式纪录赌徒在赌博活动中的思想情况,有助于赌徒监控自己的赌博行为。

(七)住院治疗

这是以专业团队治疗(teamwork)的方式、也提供善后服务,主要是以「完全戒赌」、改变生活型态、与协助开发其它的休闲生活为目标(Coleman, Butcher, & Carson, 1984; Lesieur & Blume, 1991; Schwarz & Lindner, 1992)。Rosenthal (1992)认为当赌徒不能停止赌博、有多种的上瘾行为、多重心理疾病、乏支持系统、有自杀倾向或情绪困扰时,住院治疗是必要的。

(八)家族治疗

因为病态赌博的涟漪效应,有必要把家族治疗放入。治疗过程中把重心放在家人间沟通、厘清病态赌博是一种疾病、以及对亲密关系的影响,同时要求赌徒对所忽略的家人作一些补偿动作。家人和亲友应当给予患者积极的鼓励和支持,帮助他(她)鼓起克服赌瘾的信心和勇气,并协助患者通过培养健康的兴趣爱好如体育运动等转移注意力。

(作者系安徽建工学院教师   心理学硕士)  


原创丫友:以宁心理咨询
完整内容:[原创]北京以宁心理咨询工作室,有问必答
发表时间:2007-12-22 12:21
什么东西上瘾最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