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恐困局——“9·11”三周年祭(转贴参考消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3:18:52
<P>911以来全球恐怖袭击大事记</P>
<P> 10月12日 印度尼西亚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连续发生多起明显针对外国人的恶性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330多人受伤。
 10月23日 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轴承厂的文化宫大楼,劫持了演员、观众及工作人员近千人。3天后,俄特种部队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29名人质不幸丧生。   
 12月27日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政府大楼发生自杀性汽车爆炸事件,造成7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
 2003年
 5月12日 沙特首都利雅得发生连环性自杀爆炸,造成35人死亡。 
 5月12日和14日 俄罗斯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区政府大院和车臣古杰尔梅斯区分别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5月16日 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几乎同时发生五起自杀性连环爆炸案,造成
45人死亡。 
 7月5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西北部的图什诺机场接连发生多次恐怖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6人死亡,40多人受重伤。
 8月1日 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到汽车炸弹的袭击,造成50多人死亡,80多人受伤。
 8月5日 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大酒店门口发生爆炸,12人丧生,149人受伤。
 8月29日 伊拉克纳杰夫城内的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外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
100多人死亡,死者中包括伊拉克什叶派伊斯兰教组织领导人穆罕默德·巴克尔·哈基姆。 
 11月12日 位于伊拉克南部城市纳西里耶的意大利驻伊宪兵部队总部遭汽车炸弹袭击,28人死亡。
 11月15日和20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接连发生多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共造成57人死亡。 
 12月5日 俄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列旅客列车在接近皮亚季戈尔斯克市车站时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
 2004年
 2月6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近50人死亡,1
00多人受伤。
 3月11日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三个火车站连续发生炸弹爆炸,造成至少170人死亡、逾600人受伤。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恐怖事件。
 5月9日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恐怖爆炸事件。爆炸造成53人受伤,7人死亡。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和国务委员会主席伊萨耶夫被炸身亡。
    8月24日 俄罗斯两架民用飞机图—134和图—154几乎同时分别坠毁在图拉州和罗斯托夫州,机上90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遇难。
 9月1日 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闯入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3日,俄特种部队采取行动解救了大部分人质,但仍造成335人死亡,565人受伤。</P>
<P>国际反恐斗争更趋复杂化</P>
<P>“9·11”是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空前泛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三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仍很猖獗,不断发生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重大恐怖事件,更加凸显其追求“大规模杀伤效应、大规模轰动效应”的特点。国际恐怖活动更加血腥,手法、方式不断更新升级,活动区域继续扩大,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斗争全面展开,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反恐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美国为私利执意打伊,偏离反恐的正确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恐怖主义的发展与蔓延。加之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背景与根源,短期内难以根除。因此,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长期化、复杂化与艰巨化已成定局。 

    恐怖主义新特点

    当前,在世界各地恐怖事件仍在频繁密集地发生,凸显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俄罗斯近来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西班牙的“3·11”惨剧,及此前印尼、沙特、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发生的多起惨案均有“基地”阴影。

    在组织结构上,“基地”及其领导人本·拉丹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精神支柱”,具有相同恐怖理念的各类恐怖组织与其建立起有形、无形的勾联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化整为零、相对独立,而且盘根错节、遥相呼应。因此,与“9·11”前的恐怖组织指挥结构相比,恐怖活动已由单中心(阿富汗)变为多中心(分散到世界各地)。行为方式更像是“恐怖蚂蚁”:依靠相互能够识别的“气息”,“努力”攻击共同的“目标”。同时他们也具有“恐怖杀人蜂”的特点:外来恐怖理念、技术、资金和人员与当地恐怖活动相结合。

    在人员构成上,更趋凶残狡诈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许多恐怖组织年轻一代的思想也正发生转变,认为老一代的活动方式使他们的组织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只有“基地”式攻击方可重新使其为世人“瞩目”。当今国际恐怖组织新生代中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对恐怖犯罪技术手段和西方社会治安漏洞了如指掌。

    在作案手段上,“让更多人看,更要让更多人死”的“基地”组织作案模式成为恐怖活动的“蓝本”,被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效仿。近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恐怖事件都呈现长期准备、精心策划、连环爆炸、滥杀无辜等特征。

    在恐怖袭击目标选择上,扩大化趋势非常明显。一是陆、海、空目标都处于恐怖袭击的阴霾之下,针对“软目标”的袭击越来越多。二是转向更加脆弱的目标。北奥塞梯人质惨剧表明,残忍的恐怖分子已把矛头指向小学生,这使得反恐斗争更加艰巨。

    在地域活动空间上,“基地”虽在阿富汗遭受重创,但仍在亚洲一些国家负隅顽抗,并开始建立新据点,活动营地从北高加索、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东这条“恐怖链条”,向非洲、拉美等地扩展。

    恐怖活动新趋势

    在伊拉克,武装冲突与恐怖活动相互交织。美国占领伊拉克,特别是“虐俘事件”暴露后,中东地区原有的反美情绪更加高涨。恐怖组织借此广为煽动极端主义情绪,呼吁对“异教徒”发动更猛烈的“圣战”。虽然美国在表面上已将伊政权移交伊临时过渡政府,但伊境内各种恐怖暴力事件仍有增无减,爆炸、绑架杀害人质的事件仍在大量发生。伊拉克既成为各种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也成为国际恐怖势力宣传、募集资金、招募人员的温床。

    此外,恐怖活动更具谋略性。“基地”组织选择西班牙大选前制造爆炸事件,使其政权发生更迭并从伊拉克撤军;在伊拉克境内绑架、杀害人质,迫使菲律宾军队提前离开伊拉克,分化美国打击伊拉克阵线;沙特的恐怖势力袭击西方石油公司,打击国际油市、波及世界经济的意图明显。

    由此可见,恐怖活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威胁。从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些特点规律看,短期内其活动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北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生存发展,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二是恐怖分子仍把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仍有办法和意愿在一定时候发动恐怖袭击;三是自杀性恐怖袭击仍将是今后“基地”组织使用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四是恐怖分子一方面可能借助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种种非法手段,扩大其活动能力与空间,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有可能与一些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相勾结;五是反恐措施薄弱的国家与地区将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下一个目标。

    加强合作共同反恐

    “9·11”后,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基本形成全球性的“反恐联盟”。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决议,以及安理会反恐特别委员会的成立,对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美对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反恐联盟出现分歧。但是区域性反恐合作仍不断加强。众多地区性组织,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性质的组织、机构、论坛等,以及双边合作,都已把反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交流共享反恐情报信息,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链以及各类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双边反恐合作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如展开联合反恐训练,同时加强执法机构的合作;加大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和集团犯罪的力度;建立提供恐怖与反恐怖方面的情报交换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研究加强边境安全和对付恐怖袭击的措施等。

    各国继续加强各种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设立新的反恐机构;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危人员,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同时加大发展经济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境内外恐怖主义的威胁。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亚等地,中国援建及在外人员遭到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袭击;在世界其他地区与国家,有时中国公民也成为间接受害者。在境内,三股邪恶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一直图谋不轨。
 可以看到,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公害,恐怖袭击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与财产损失,而且也引起社会的广泛恐慌,进而破坏经济发展,以达到阻碍社会稳定与进步。因此,中国高度重视恐怖主义威胁,在联合国、区域性合作组织、双边合作中,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在国内,除不断完善各种反恐、防恐机制与措施外,中国也十分注重针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综合治理,在打击现存恐怖分子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可能产生恐怖主义的各种根源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10:00:12编辑过]
<P>911以来全球恐怖袭击大事记</P>
<P> 10月12日 印度尼西亚著名旅游胜地巴厘岛连续发生多起明显针对外国人的恶性爆炸事件,造成202人死亡,330多人受伤。
 10月23日 车臣武装分子闯入莫斯科轴承厂的文化宫大楼,劫持了演员、观众及工作人员近千人。3天后,俄特种部队成功地解救了大多数人质,但仍有129名人质不幸丧生。   
 12月27日 车臣首府格罗兹尼政府大楼发生自杀性汽车爆炸事件,造成72人死亡,
100多人受伤。
 2003年
 5月12日 沙特首都利雅得发生连环性自杀爆炸,造成35人死亡。 
 5月12日和14日 俄罗斯车臣纳德捷列奇诺耶区政府大院和车臣古杰尔梅斯区分别发生爆炸事件,共造成70多人死亡,200余人受伤。
 5月16日 摩洛哥经济首都卡萨布兰卡几乎同时发生五起自杀性连环爆炸案,造成
45人死亡。 
 7月5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西北部的图什诺机场接连发生多次恐怖爆炸事件,造成至少16人死亡,40多人受重伤。
 8月1日 俄罗斯北奥塞梯共和国莫兹多克市一家军队医院遭到汽车炸弹的袭击,造成50多人死亡,80多人受伤。
 8月5日 印尼首都雅加达万豪大酒店门口发生爆炸,12人丧生,149人受伤。
 8月29日 伊拉克纳杰夫城内的伊玛目阿里清真寺外发生汽车炸弹爆炸事件,造成
100多人死亡,死者中包括伊拉克什叶派伊斯兰教组织领导人穆罕默德·巴克尔·哈基姆。 
 11月12日 位于伊拉克南部城市纳西里耶的意大利驻伊宪兵部队总部遭汽车炸弹袭击,28人死亡。
 11月15日和20日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接连发生多起汽车炸弹袭击事件,共造成57人死亡。 
 12月5日 俄南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一列旅客列车在接近皮亚季戈尔斯克市车站时发生爆炸,造成至少44人死亡,150多人受伤。
 2004年
 2月6日 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一列地铁列车在运行中发生爆炸,造成近50人死亡,1
00多人受伤。
 3月11日 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三个火车站连续发生炸弹爆炸,造成至少170人死亡、逾600人受伤。
 这是西班牙历史上伤亡最惨重的恐怖事件。
 5月9日 俄罗斯车臣共和国首府格罗兹尼的狄纳莫体育场发生恐怖爆炸事件。爆炸造成53人受伤,7人死亡。车臣总统卡德罗夫和国务委员会主席伊萨耶夫被炸身亡。
    8月24日 俄罗斯两架民用飞机图—134和图—154几乎同时分别坠毁在图拉州和罗斯托夫州,机上90名机组人员和乘客全部遇难。
 9月1日 一伙不明身份的武装分子闯入北奥塞梯共和国别斯兰市第一中学,劫持了1000多名人质。3日,俄特种部队采取行动解救了大部分人质,但仍造成335人死亡,565人受伤。</P>
<P>国际反恐斗争更趋复杂化</P>
<P>“9·11”是国际恐怖主义在全球空前泛滥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三年来,国际恐怖主义仍很猖獗,不断发生在世界各地形形色色的重大恐怖事件,更加凸显其追求“大规模杀伤效应、大规模轰动效应”的特点。国际恐怖活动更加血腥,手法、方式不断更新升级,活动区域继续扩大,对世界各国的稳定、安全与发展构成严重威胁。与此同时,国际反恐斗争全面展开,世界各国高度重视并采取各种措施打击恐怖主义,反恐合作已成为国际关系的重要内容。但是,由于美国为私利执意打伊,偏离反恐的正确方向,在一定程度上助长恐怖主义的发展与蔓延。加之恐怖主义具有深刻的历史、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民族与宗教的背景与根源,短期内难以根除。因此,国际恐怖与反恐斗争的长期化、复杂化与艰巨化已成定局。 

    恐怖主义新特点

    当前,在世界各地恐怖事件仍在频繁密集地发生,凸显国际恐怖主义的新变化与新特点。俄罗斯近来的系列恐怖袭击事件,西班牙的“3·11”惨剧,及此前印尼、沙特、摩洛哥、土耳其等国发生的多起惨案均有“基地”阴影。

    在组织结构上,“基地”及其领导人本·拉丹成为国际恐怖势力的“精神支柱”,具有相同恐怖理念的各类恐怖组织与其建立起有形、无形的勾联网络。恐怖分子不仅化整为零、相对独立,而且盘根错节、遥相呼应。因此,与“9·11”前的恐怖组织指挥结构相比,恐怖活动已由单中心(阿富汗)变为多中心(分散到世界各地)。行为方式更像是“恐怖蚂蚁”:依靠相互能够识别的“气息”,“努力”攻击共同的“目标”。同时他们也具有“恐怖杀人蜂”的特点:外来恐怖理念、技术、资金和人员与当地恐怖活动相结合。

    在人员构成上,更趋凶残狡诈的新生代恐怖分子渐成气候。许多恐怖组织年轻一代的思想也正发生转变,认为老一代的活动方式使他们的组织陷入“无足轻重”的境地,只有“基地”式攻击方可重新使其为世人“瞩目”。当今国际恐怖组织新生代中不少人曾在西方接受教育,对恐怖犯罪技术手段和西方社会治安漏洞了如指掌。

    在作案手段上,“让更多人看,更要让更多人死”的“基地”组织作案模式成为恐怖活动的“蓝本”,被越来越多的恐怖组织效仿。近来,世界各地发生的重大恐怖事件都呈现长期准备、精心策划、连环爆炸、滥杀无辜等特征。

    在恐怖袭击目标选择上,扩大化趋势非常明显。一是陆、海、空目标都处于恐怖袭击的阴霾之下,针对“软目标”的袭击越来越多。二是转向更加脆弱的目标。北奥塞梯人质惨剧表明,残忍的恐怖分子已把矛头指向小学生,这使得反恐斗争更加艰巨。

    在地域活动空间上,“基地”虽在阿富汗遭受重创,但仍在亚洲一些国家负隅顽抗,并开始建立新据点,活动营地从北高加索、中东、南亚、东南亚、中东这条“恐怖链条”,向非洲、拉美等地扩展。

    恐怖活动新趋势

    在伊拉克,武装冲突与恐怖活动相互交织。美国占领伊拉克,特别是“虐俘事件”暴露后,中东地区原有的反美情绪更加高涨。恐怖组织借此广为煽动极端主义情绪,呼吁对“异教徒”发动更猛烈的“圣战”。虽然美国在表面上已将伊政权移交伊临时过渡政府,但伊境内各种恐怖暴力事件仍有增无减,爆炸、绑架杀害人质的事件仍在大量发生。伊拉克既成为各种伊斯兰极端势力的聚集地,也成为国际恐怖势力宣传、募集资金、招募人员的温床。

    此外,恐怖活动更具谋略性。“基地”组织选择西班牙大选前制造爆炸事件,使其政权发生更迭并从伊拉克撤军;在伊拉克境内绑架、杀害人质,迫使菲律宾军队提前离开伊拉克,分化美国打击伊拉克阵线;沙特的恐怖势力袭击西方石油公司,打击国际油市、波及世界经济的意图明显。

    由此可见,恐怖活动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里仍是国际社会的一个主要威胁。从目前国际恐怖主义的一些特点规律看,短期内其活动趋势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借助北高加索、中亚、南亚、东南亚、中东等地区的客观环境与条件生存发展,成为今后相当长时期内恐怖活动的高发地区;二是恐怖分子仍把以美为首的西方国家作为首要打击目标,仍有办法和意愿在一定时候发动恐怖袭击;三是自杀性恐怖袭击仍将是今后“基地”组织使用的主要手段,与此同时,他们也在不断寻求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四是恐怖分子一方面可能借助跨国有组织犯罪的种种非法手段,扩大其活动能力与空间,另一方面恐怖组织也有可能与一些跨国有组织犯罪集团相勾结;五是反恐措施薄弱的国家与地区将可能成为恐怖袭击的下一个目标。

    加强合作共同反恐

    “9·11”后,在联合国的主导下,国际社会基本形成全球性的“反恐联盟”。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一系列反恐决议,以及安理会反恐特别委员会的成立,对各成员国打击恐怖主义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虽然美对伊拉克的“反恐战争”,在一定程度上使国际反恐联盟出现分歧。但是区域性反恐合作仍不断加强。众多地区性组织,无论是军事、政治,还是经济、文化性质的组织、机构、论坛等,以及双边合作,都已把反恐作为一项重要内容。包括交流共享反恐情报信息,切断恐怖活动的资金链以及各类恐怖组织之间的联系。双边反恐合作形式与内容多种多样。如展开联合反恐训练,同时加强执法机构的合作;加大打击恐怖主义、毒品走私和集团犯罪的力度;建立提供恐怖与反恐怖方面的情报交换和分享经验的平台;举办论坛和研讨会,研究加强边境安全和对付恐怖袭击的措施等。

    各国继续加强各种反恐措施。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立法,扩大执法与情报机构权力,严惩恐怖分子;加大反恐资金、技术以及人力与物力的投入;设立新的反恐机构;加强对恐怖主义动向跟踪,包括加强对私人通讯的监管力度,密切跟踪高危人员,加强对可疑流动资金的监控;重视反恐的综合治理,采取军事、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多种手段,开展打击恐怖主义的斗争,同时加大发展经济的力度,努力消除贫困现象,根除滋生恐怖主义的根源。

    中国与其他国家一样,也面临境内外恐怖主义的威胁。在巴基斯坦、阿富汗及中亚等地,中国援建及在外人员遭到恐怖分子精心策划的袭击;在世界其他地区与国家,有时中国公民也成为间接受害者。在境内,三股邪恶势力与国际恐怖势力相勾结,一直图谋不轨。
 可以看到,恐怖主义已经成为整个人类的公害,恐怖袭击不仅直接造成大量人员与财产损失,而且也引起社会的广泛恐慌,进而破坏经济发展,以达到阻碍社会稳定与进步。因此,中国高度重视恐怖主义威胁,在联合国、区域性合作组织、双边合作中,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共同打击恐怖主义。在国内,除不断完善各种反恐、防恐机制与措施外,中国也十分注重针对恐怖主义问题的综合治理,在打击现存恐怖分子的同时,加大力度解决可能产生恐怖主义的各种根源问题。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10:00:12编辑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9-11 10:02:16编辑过]
<P>俄罗斯:国际反恐新前哨</P><P>国际恐怖主义的毒眼盯上了俄罗斯。从8月24日到9月1日,同“基地”组织有联系的车臣恐怖分子炸了两架民航机和一座地铁站,劫持了千余儿童和平民为人质,致使和平居民死四百多、伤近千人。恐怖袭击频率之高,万国无出其右,人员伤亡之惨重仅次于“9·11”,俄罗斯成了国际反恐新前哨。

    恐怖活动国际 化

    这次由匪首巴萨耶夫策划、“基地”组织资助、10名外国人参与的袭击,表明车臣非法武装已由地方叛乱发展到国际恐怖。他们在俄罗斯全境大规模制造恐慌,干扰联邦政府治理车臣,妄想把车臣及周围地区变成政教合一的独立国家。

 今年6月,车臣前总统、非法武装头目马斯哈多夫对“自由”电台发表谈话,威胁要把恐怖战争扩大到全俄罗斯。俄罗斯安全部门却把这看作车臣匪首的“政治秀”,对接踵而来的恐怖袭击缺乏准备;及至人质事件发生后,处境被动,办法不多,现场混乱,竟使个别恐怖分子漏网,人质伤亡大半。

 当前俄罗斯反恐形势相当严峻,要对付的已不仅是车臣残匪,而是同民族分裂主义和宗教极端主义融为一体的国际恐怖主义。

 面对这场严酷的斗争,需要联邦有得力对策、强力部门协调一致、全体公民密切配合。然而,俄迄今为止主要关心的是在车臣安排忠于联邦政府的领导人,国防部、联邦安全局和内务部在车臣反恐问题上相互推诿。1999年因铁腕镇压车臣叛乱而声威大振的普京总统,近来在反恐上似乎有点力不从心,国内已有微词。

 但是,这次针对无邪童稚和无辜平民的恐怖事件,激起包括车臣人在内的俄各族人民,以及包括伊斯兰国家和西方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公愤。这将有利于孤立恐怖分子和车臣残匪,改善俄罗斯反恐的国内外环境。

 “黑寡妇”成暗器

 俄罗斯发生的恐怖事件,几乎都离不开“黑寡妇”。这些蒙黑头巾、穿黑长袍、居心险恶的“黑寡妇”,是些什么人?

 从1999年起,巴萨耶夫就在外国雇佣军协助下,训练了36名女“人弹”。

 车臣妇女从小受的教育就是绝对服从男人旨意,她们被恐怖分子看作“一次性”武器。用她们搞自杀爆炸,也是考虑到弱女子不招人耳目,便于接近要害目标,她们爱动感情,较易受极端思想摆布。女“肉弹”多为“黑寡妇”————丧命的车臣非法武装分子的寡妻或姐妹。

 第二类“黑寡妇”是宗教狂热分子,她们以清除“异教徒”为人生第一快事。

 另两类“黑寡妇”是出于无奈。

 其一是被恐怖分子劫为人质并惨遭凌辱的少女,在恐怖分子灌输宗教极端思想或强制吸毒后,她们只求“一死遮百丑”。另一类是穷人家女儿,拿命换数万到数十万美元赏金。

 2000年至今发生的女性参与的近20次恐怖爆炸中,自杀者全是车臣人,使用得最多的是从中东恐怖分子那里“引进”的“自杀腰带”。这是固定在腹部的一块长宽厚分别为25、17和8厘米的500—1000克塑性炸药,为加强杀伤力,上面有许多钢珠和碎铁钉。

 据俄联邦安全局说,对招募来的“人弹”,恐怖分子先弄到国外训练,由心理专家灌输宗教极端主义思想,随后让她们潜回车臣。行动前两天,让她观摩一场模拟“圣战”死后升天的仪式。行动前夕,让她在录像机前陈述自我爆炸的动机并写下遗嘱。行动时,有两名她不认识的恐怖分子在附近监视,他们手里握着遥控器,随时可以引爆“人弹”。

 反恐任重道远

 高加索地处俄南部,是欧亚交界处,多民族和多种文明的交汇点,且紧邻能源丰富的里海地区,是里海油气通西方的走廊,向来是强国必争之地,广受国际恐怖势力关注;美国在反恐问题上采取双重标准,不承认车臣匪帮是恐怖组织,某些西欧国家还指责俄车臣反恐“侵犯人权”;强力部门从苏联解体至今未充分恢复元气,对恐怖袭击这一新挑战应对无方……这些都增加了俄反恐难度。但车臣反恐还另有难点。

 一、车臣同俄罗斯有222年积怨。1782年沙俄讨伐车臣;1859年沙俄历42年高加索战争,把车臣并入帝国版图;1944年苏联政府以车臣人同德寇合作为由,撤销车臣自治共和国,把车臣人迫迁到哈萨克斯坦,1957年才恢复自治共和国,允许车臣人回迁;赫鲁晓夫为冲淡“叛逆的”车臣人在共和国人口中的比重,把如今占车臣面积1/3的捷列克河以北俄罗斯人聚居区划入车臣;1994年和1999年两次镇压非法武装,车臣人死伤数万,难民数十万,因而恐怖分子在一定程度上得到当地人同情和支持。

 二、车臣政权建设尚未完备,联邦军队和车臣合法政权只能控制居民点和交通线,恐怖分子仍能为非作歹。

 三、经济恢复工作进展不顺,近1/3成年人靠失业救济金维生,易被恐怖分子招募。

 四、车臣非法武装从国际恐怖组织得到武器、资金和人员支持,难以彻底剿灭。

 近期俄罗斯一波接一波的恐怖活动在考问普京的执政能力,对他震动很大。他承诺要制定巩固国家统一的整套措施,建立负责高加索局势的各种力量的协作体系,建立有效的反恐指挥体系</P>
恐怕提倡全球一体化的人士也很困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