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德战争双方阵亡比为1: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03:27:36
如果把苏德战争比喻成一场残酷的拳击赛,那么步伐灵活、动作协调、拳路精准的德国人击中对手的次数要远远高于笨拙的俄国人,如果以“点数”(击中对方有效部位的次数)来评判胜利,那么德国人毫无疑问是胜利者。但很可惜,这场漫长的“拳击赛”最终考验的是双方的耐力和体力,俄国人虽然在比赛中被打得晕头转向、鼻青脸肿,但德国人却在不断地击打中耗尽了气血,终因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一张索科洛夫的表格,已经足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看法,而索科洛夫和他的《二战秘密档案》的价值还远不止这一张表格而已。

   

    据俄国人索科洛夫所著的《胜利的代价》一书的统计,俄国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而德国仅为260.8万(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595万),比例应为6.7:1(10.1:1);此外俄国在对德战争中被俘人员应为630(总共在二战期间为630.6万),德国为95万左右(总共在二战期间为195 万),比例为6.6:1(3.2:1),索科洛夫的这种统计方法是基于战争期间双方部队在役人员和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的每月伤亡和被俘人数的对比关系,因此这种方法统计出的数据才更为接近现实。另外,俄国人的侦察兵在所发现的俄军和德军尸体数量上也接近于10:1。

    俄国卫国战争:人海堆出来的胜利

    俄军的损失之所以大大超过德国,一方面是因为装备落后,另一方面在于俄国的战术主要为人海战术。俄军发布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当时俄军中将 C.A. 加里宁战后被判处 25 年徒刑,因为他在日记中提到:最高统率“不关心保护人力资源,所以才造成了很大伤亡。”索科洛夫在书中也提到在斯大林时期把人当做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俄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没有其他战术。战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大国中,美、英两国、甚至德国的死伤统计都精确到个位数。但在斯大林时期的俄国,阵亡和失踪的将士的死伤统计只精确到百万位。

    鼓励生育、释放囚犯和征召女兵提供人力保证


    战争爆发时,德国煤产量是俄国的三倍,钢产量是俄国的两倍,金属切削机床是俄国的两倍,发电量是俄国的一倍半。女英雄卓娅在牺牲前就说过:你们今天可以把我绞死,但俄国人民是杀不完的,我们有两亿人。在卫国战争时期,为鼓励生育以保证战争时期的人口需要,政府曾出台法令,向国民征收“无子女税”,规定男人 20-50岁,女人20-45岁的无子女家庭每月需向国家交纳工资额的6%做为税收。

    另外,为了保证兵源,俄国决定释放250万狱中犯人,组成30个满员集团军;同时征招 80万女兵,可组成10个集团军。这就为俄军这种人海战术提供了人力保证。甚至在苏德战争早期阶段,俄国就开始使用童子军,以弥补严重损耗的军力。

   

俄军会打仗吗?

   
    俄军会打仗吗?俄军与德军不成比例的人员伤亡数字除了解释为苏德双方极为悬殊的作战能力差距之外,几乎不可能存在其他更符合逻辑的解释。换言之,与训练有素的德军相比,俄军基本上不太会打仗,至少在苏德战争时期大体上是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苏德战争爆发时交战双方的兵力、兵器的数量对比情况。根据索科洛夫的记载,在1941年6月前,仅坦克一项,红军的装备总量就达到了25000多辆,其中有约14000辆部署在面对德国势力范围的西部边境军区。同时,索科洛夫在其《二战秘密档案》的第二章“虽胜犹败:卫国战争胜利的惨重代价”中还提供了如下数据:

    “俄国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M-109不相上下。而6月22日前德国部署在东线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俄国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俄国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

    接着,索科洛夫进一步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数据:

    俄军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1941年6月22日前夕,俄国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部队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了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了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间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俄国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俄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要知道,当时俄军还向西部边境投入了第二梯队的77个师。到6月22日时,其中16个师已经到达西部边境军区,使得俄军人数扩大了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门,坦克增加了1763辆——相应地,俄军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大炮迫击炮达59787门,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罗希洛夫命名的俄国重型坦克型号——译者注)。仅坦克一项,俄国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

    需要指出的是,在索科洛夫提供的数据中有关德军在东线的坦克数字中就还包括了突击火炮,也就是说,如果严格计算坦克的数量,则德军甚至还达不到3650辆的规模。英国著名战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和艾伯特·西顿提供的德军坦克数字,分别是3550辆和3300辆。因此,大致上可以肯定:1941年6月德军侵苏时投入的坦克总数量应在3300辆到3550辆之间。与俄军惊人的坦克规模相对应,平均每一辆越过俄国边界的德军坦克都要面对4到5辆敌军坦克的阻击。

  

    现在读一读索科洛夫对于俄军战斗实力的评价吧:

    “不知为什么人们习惯上认为,俄军只在战争的第一年里战斗素质较低,实际上,甚至在德军突然袭击的影响消失后,情况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

    甚至在柏林战役接近尾声[也就是整个欧洲战事接近尾声]时,尽管俄军在人员数量和战斗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战术优势,即善于作战的优势,仍属于德国。……我们直到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也没能够学会作战。同时还总是忙忙碌碌的,巴望着胜利快些到来,不惜用俄军战士成千上万的尸体铺就胜利之路。”

    (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如果把苏德战争比喻成一场残酷的拳击赛,那么步伐灵活、动作协调、拳路精准的德国人击中对手的次数要远远高于笨拙的俄国人,如果以“点数”(击中对方有效部位的次数)来评判胜利,那么德国人毫无疑问是胜利者。但很可惜,这场漫长的“拳击赛”最终考验的是双方的耐力和体力,俄国人虽然在比赛中被打得晕头转向、鼻青脸肿,但德国人却在不断地击打中耗尽了气血,终因体力不支而败下阵来。一张索科洛夫的表格,已经足以让我们得出这样的看法,而索科洛夫和他的《二战秘密档案》的价值还远不止这一张表格而已。

   

    据俄国人索科洛夫所著的《胜利的代价》一书的统计,俄国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而德国仅为260.8万(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595万),比例应为6.7:1(10.1:1);此外俄国在对德战争中被俘人员应为630(总共在二战期间为630.6万),德国为95万左右(总共在二战期间为195 万),比例为6.6:1(3.2:1),索科洛夫的这种统计方法是基于战争期间双方部队在役人员和伤员每月的变化情况而确定的每月伤亡和被俘人数的对比关系,因此这种方法统计出的数据才更为接近现实。另外,俄国人的侦察兵在所发现的俄军和德军尸体数量上也接近于10:1。

    俄国卫国战争:人海堆出来的胜利

    俄军的损失之所以大大超过德国,一方面是因为装备落后,另一方面在于俄国的战术主要为人海战术。俄军发布的命令中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不惜一切代价!”。当时俄军中将 C.A. 加里宁战后被判处 25 年徒刑,因为他在日记中提到:最高统率“不关心保护人力资源,所以才造成了很大伤亡。”索科洛夫在书中也提到在斯大林时期把人当做国家机器上的一颗螺丝钉的看法已经深入人心。俄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没有其他战术。战后,反法西斯同盟的三大国中,美、英两国、甚至德国的死伤统计都精确到个位数。但在斯大林时期的俄国,阵亡和失踪的将士的死伤统计只精确到百万位。

    鼓励生育、释放囚犯和征召女兵提供人力保证


    战争爆发时,德国煤产量是俄国的三倍,钢产量是俄国的两倍,金属切削机床是俄国的两倍,发电量是俄国的一倍半。女英雄卓娅在牺牲前就说过:你们今天可以把我绞死,但俄国人民是杀不完的,我们有两亿人。在卫国战争时期,为鼓励生育以保证战争时期的人口需要,政府曾出台法令,向国民征收“无子女税”,规定男人 20-50岁,女人20-45岁的无子女家庭每月需向国家交纳工资额的6%做为税收。

    另外,为了保证兵源,俄国决定释放250万狱中犯人,组成30个满员集团军;同时征招 80万女兵,可组成10个集团军。这就为俄军这种人海战术提供了人力保证。甚至在苏德战争早期阶段,俄国就开始使用童子军,以弥补严重损耗的军力。

   

俄军会打仗吗?

   
    俄军会打仗吗?俄军与德军不成比例的人员伤亡数字除了解释为苏德双方极为悬殊的作战能力差距之外,几乎不可能存在其他更符合逻辑的解释。换言之,与训练有素的德军相比,俄军基本上不太会打仗,至少在苏德战争时期大体上是如此。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苏德战争爆发时交战双方的兵力、兵器的数量对比情况。根据索科洛夫的记载,在1941年6月前,仅坦克一项,红军的装备总量就达到了25000多辆,其中有约14000辆部署在面对德国势力范围的西部边境军区。同时,索科洛夫在其《二战秘密档案》的第二章“虽胜犹败:卫国战争胜利的惨重代价”中还提供了如下数据:

    “俄国空军大约有作战飞机19000架,其中部署在西部的几乎有11000架。有3719架新式飞机(其中主要是战斗机)性能至少与德国空军当时最先进的战斗机M-109不相上下。而6月22日前德国部署在东线的M-109最多不超过500架。德国空军能够用于进攻俄国的总共也只有1830架作战飞机。300架芬兰飞机、400架罗马尼亚飞机——大部分是老式飞机——也不能从根本上改变空中的力量对比关系。炮兵方面的优势也明显在俄国一方——60000门大炮对付德军的43000门大炮。”

    接着,索科洛夫进一步提供了更为详尽的数据:

    俄军在数量上所占的优势是毋庸置疑的。1941年6月22日前夕,俄国部署在西部边境的陆军和空军部队人数达到了2719000人,海军人数达到了216000人,内务人民委员部的部队人数达到了154000人。此外,在4月至6月间又召集了大约1200000名预备役军人和延期服役者。到战争开始时,德军部署在俄国边境的陆军部队人数为250万人,即俄军人数是德军的1.6倍。要知道,当时俄军还向西部边境投入了第二梯队的77个师。到6月22日时,其中16个师已经到达西部边境军区,使得俄军人数扩大了202000人,大炮增加了2746门,坦克增加了1763辆——相应地,俄军总人数达到430万人,大炮迫击炮达59787门,坦克达15687辆,其中包括约1500辆T-34坦克和克伏重型坦克(以克利姆·伏罗希洛夫命名的俄国重型坦克型号——译者注)。仅坦克一项,俄国所占的优势就是敌人的4倍多。要知道德国人在东线只有不超过3650辆的坦克和突击火炮——其中还包括230辆不带炮弹装置的指挥车。”

    需要指出的是,在索科洛夫提供的数据中有关德军在东线的坦克数字中就还包括了突击火炮,也就是说,如果严格计算坦克的数量,则德军甚至还达不到3650辆的规模。英国著名战史学家利德尔·哈特和艾伯特·西顿提供的德军坦克数字,分别是3550辆和3300辆。因此,大致上可以肯定:1941年6月德军侵苏时投入的坦克总数量应在3300辆到3550辆之间。与俄军惊人的坦克规模相对应,平均每一辆越过俄国边界的德军坦克都要面对4到5辆敌军坦克的阻击。

  

    现在读一读索科洛夫对于俄军战斗实力的评价吧:

    “不知为什么人们习惯上认为,俄军只在战争的第一年里战斗素质较低,实际上,甚至在德军突然袭击的影响消失后,情况也并未发生根本改变。……

    ……

    甚至在柏林战役接近尾声[也就是整个欧洲战事接近尾声]时,尽管俄军在人员数量和战斗装备上占据绝对优势,但是战术优势,即善于作战的优势,仍属于德国。……我们直到战争最后几个星期也没能够学会作战。同时还总是忙忙碌碌的,巴望着胜利快些到来,不惜用俄军战士成千上万的尸体铺就胜利之路。”

    (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为了证明自己的论断,索科洛夫列举了一些生动的战斗事例,这里不妨整理如下: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1)普罗霍罗夫克坦克战。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近卫军第5坦克集团军拥有850辆坦克和自动火炮,而与其对阵的德军豪谢尔将军率领的党卫军第2坦克军团只有273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当战役结束时,德军共有5辆坦克被毁,另有54辆坦克和突击火炮受损,而俄军竟然有334辆坦克和自动火炮被毁,另有约400辆受伤。俄军与德军的主要作战装备的损失比例竟超过了12:1。
(2)塞罗夫斯克高地强击战。
在这场战斗中,俄军一个营的兵力对德军的一个碉堡发起进攻,结果,俄军营长在进攻中失去了所有的连级指挥员和几乎所有的排级指挥员。最后那支原有700多人的俄军营只剩下了不到100人。而碉堡中只有两名德军机枪手,其中一个机枪手竟然已经疯了,因为他受不了面前堆积如山的俄军尸体。
(3)在莫斯科城下的反攻作战中,在1941年12月17日至19日期间,俄军西部方面军仅一个第323师的阵亡和失踪人数就达1696人,平均每天死亡人数为565人。而在同年12月11日至31日间,整个德军东部集团军全部的所有150多个师平均每天的阵亡和失踪总人数也不过就是686人。索科洛夫为此感叹道:
“这简直令人震惊,我们一个师的伤亡竟然相当于德国150个师的伤亡,……可见,我们的死亡人数有时是德军的100多倍。”(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post_8759641_1.html/ ]
(4)1942年,在向勒热夫登陆场里亚宾克村旁的一座高地发起进攻时,俄军在一次进攻中就牺牲了800人,而德军只损失了17人。
(5)1941年11月,罗科索夫斯基率第58坦克师进驻莫斯科城下参与莫斯科保卫战,结果,这个师在战斗中损失了四分之三的坦克和三分之一的人员,而这个师却几乎没有给德军造成什么损失。当时,罗科索夫斯基还组织了第17和第44两个骑兵师向德军发动进攻,结果全军覆没。
(6)一位名叫B·佳特洛夫的营长在回忆1943年12月的一次战斗经过时写道:
“开始冲锋了。[我们]摆起了一条散兵线,弯弯曲曲像条黑色的长蛇。紧跟在它的后面又是一条散兵线。而且这些黑色的弯弯曲曲、又蠕动着的长蛇在白皑皑的雪地上是那么的荒谬,那么的不正常!黑白相映,简直就是一个活靶子。于是德国人的子弹像雨点一般飞了过来。许多火力点也开始了射击。大口径的机枪开始从第二条防线的堑壕里向外扫射。散兵线纷纷倒下。营长拼命地喊着:‘冲啊!……去你妈的!冲啊!……向前冲!冲啊!我枪毙了你!’但是,已经不可能再次发起进攻了。想像一下吧,在枪林弹雨中怎么可能从地上爬得起来……
不管怎么说,指挥员们到底还是把‘黑色的农村步兵’组织起来进行了几次进攻。但是,这是徒劳无益的。敌人的火力实在太密集了,还没走上两步,就都像柱子一样纷纷倒下。”
(7)一位俄军惩戒营的营长记载说,有两个俄国军营参加了一次十分钟的袭击战,结果,总数为306人的惩戒营最终只剩下了7人。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www.tiexue.net/ ]
苏德战争中类似的战例当然远不仅是上面列举的这些,可用不胜枚举来形容。所以索科洛夫援引德国人的话说:
“在俄国人进攻时,导致他们毁灭的最大障碍就是进攻时的密集冲锋。俄国人进攻时,一波接着一波,德国人简直就是砍瓜切菜一般,这样强攻的结果就是一波波的俄国人被击毙。”(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从这些生动的记述看,俄军的战术素养非常值得怀疑,他们的进攻战术似乎还在沿袭着冷兵器时代的模式,靠人海战术往前平推不惜牺牲任何士兵的生命以谋求“胜利”。当然还需要说明的是,上面列举的那些例子基本上都是战斗性质的,没有包括大的战役,有关重大战役中苏德的伤亡情况我想在另文中叙述。
索科洛夫在其著作中有一句总结性的论点:
“红军在作战时除了以无数的生命为代价去取得胜利外,根本就不会打仗,俄国的一些高级将领们也证实了这点。”(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对于俄军的高级统帅们的指挥才能,索科洛夫同样是大不以为然的,譬如对于人们常常津津乐道的朱可夫元帅,他就引述了另一位俄国元帅叶廖缅科(安德烈·伊万诺维奇·叶廖缅科 ,Андрей Иванович Еременко1892-1970 )对朱可夫的评价:
[ 转自铁血社区 http://bbs.tiexue.net/ ]
“应当说,朱可夫的作战艺术就是:必须要有比敌人多5到6倍的兵力,否则,他就不会着手进行战斗,没有人数上的优势,他根本就不会打仗,他如今显赫的地位是用无数(士兵)鲜血换来的。”(见《二战秘秘档案》第二章)
不仅如此,索科洛夫还毫不客气地指出,大多数俄军的指挥官都是象朱可夫那样去指挥战斗的。对于这样的认定,我想我们没有什么理由可以去反驳,因为事实是明摆着的:在整个苏德战争中,几乎无法找到俄军在没有数量优势的前提下战胜过德军的战例。而恰恰相反的是,二战德军在东线战场制造了为数众多的以少胜多、以弱势军力重创优势俄军的战役、战例。一支军队的战斗风格和战术素养是和它的指挥官的能力分不开的,倘若俄军的指挥员们普遍具有良好的战术战役指挥能力,则二战苏德战争中,交战双方不成比例、近似荒谬的伤亡数字就不可能产生。
除了指挥官的素质低下(这造成了部队战术能力低下),对士兵生命缺乏应有的珍惜也是造成俄军巨大伤亡的重要主观原因之一。索科洛夫介绍说:
“斯大林统治期间,人生命的价值变得前所未有的无足轻重。”(见《二战秘密档案》第二章)
毛子搞阴谋诡计也很狡猾的。


毛子依靠数量优势。

毛子依靠数量优势。
德军势不可挡,顺利转进柏林。
卫国战争苏联军民总伤亡才3500万,怎么到楼主这儿光是死的就四千多万了???
死4344万,俘虏630万,伤残算600万,苏联还有活的男人吗?德国是被苏联妇女给占的柏林吧
死四千万,按比例伤得近一亿,苏联还有能站起来的人吗?
俄国公知的扯谈文章,和抗美援朝死亡百万一样,谁信谁傻。
黑德国人黑的没边了
傻的才会信吧
二战时苏联人口2亿多,德国人口7千万,相差约3倍。德国打出了10:1,最后居然是德国撑不下去了。
扯淡的太过了,楼主有没觉得下面凉飕飕的。
这种傻逼文章就是那种一点军事历史常识都没有,就凭着一颗颗赤果果的反共之心在小黑屋子里遍出来的,除了那种因脑残而失败,因失败而偏激,因偏激而傻逼的卢瑟谁会相信。
马拉机械化集团军进行突破。它成功地突围到"西方"的后方穆卡切沃、尼赖吉哈佐和乔普地区,并在那儿与超轻型坦克和轻型炮兵支援下的7000多名事先着陆的伞兵一起会合。由东南方面军组成的两个集结陷入了包围之中。演习结束时,通向布达佩斯的道路已经在朱可夫的部队面前被开辟。
  促使西南方面军取得胜利的另一个原因就是,在"西方""西南方"和"南方"之间缺少实际上的协调。顺便说一句,这是相当奇怪的现象。要知道,根据游戏的规则,"西方"和它的盟军是侵略者,那么,从逻辑上来说,他们应该事先早已商定好统一的总指挥是谁。最重要的是,演习证明了朱可夫统帅明显比自己的同僚技高一筹。笔者发现,同他一起参加演习的两个对手,在卫国战争的开始阶段对自己的部队指挥得很不成功。

这书的中译本也很搞笑。
如果文章关于叶廖缅科指责朱可夫的记载是真实的话,那我笑了,朱可夫的能力放在一边,还是先聊聊那个“保证粉碎古德里安那个下流胚”的承诺吧。
打出那么精彩的交换比都战败了,看来元首真是德国历史上第一脓包。当年普鲁士对抗拿破仑,交换比是反过来的,最后还取胜了
虽然大部分战役俄国人损失都大于德国人,但也不至于10:1这么夸张。


我想起我2年前打的一局撸啊撸,开场半小时多我方人头20:40(差距也许更大),局势岌岌可危,到游戏结束时我方以100:80的人头数获胜,要是对面跪的快估计人头数我这会很不好看

我想起我2年前打的一局撸啊撸,开场半小时多我方人头20:40(差距也许更大),局势岌岌可危,到游戏结束时我方以100:80的人头数获胜,要是对面跪的快估计人头数我这会很不好看
这种分析结论,与其说俄国人无能,倒不如说是德国人无能吧?

这是东方日耳曼人的作品吗?


这文章是在暗示纳粹德国基层和中层牛B,高层是傻B?基层和中层作出的种种努力,被高层败光了?

这文章是在暗示纳粹德国基层和中层牛B,高层是傻B?基层和中层作出的种种努力,被高层败光了?
LZ,标题错误
第5机械化军 发表于 2015-5-3 11:40
------------对"南方"发动总攻------------
  像第一场演习中一样,"西方"又是侵略者。根据有关资料显示 ...
是啊,很好的一本书,被翻译给糟蹋了。
顶了天也就3:1到4:1吧,10:1这种谁信谁傻逼,倭寇对果军还差不多
也曾迷茫 发表于 2015-5-5 13:39
顶了天也就3:1到4:1吧,10:1这种谁信谁傻逼,倭寇对果军还差不多
斯大林格勒前,红军损失确实比德国及其仆从军要大的多,但是也就是2比1到3比1的样子,主要是大量部队成建制的被合围。斯大林格勒以后,红军很少有大部队被合围,双方损失就逐步拉平了,红军只是略多而已(要和德国还有仆从军比,不能单单和德军比),到了白俄罗斯战役以后,红军能够经常成建制的合围纳粹军队,就是纳粹一方损失更大了,而且越来越大,根据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的权威统计,整个卫国战争期间,苏联红军总损失大概800多万,消灭德寇及其仆从军大约总计700多万。
看到那阵亡数字,我就吓尿了。。。。四千多万啊。而且居然说后期可以完成大纵深突击,行进间完成战斗队形转换的红军只能堆人海战术?这是哪个位面的红军?德国人:我武器比你厉害。。毛熊:大炮开兮轰你娘。德:我坦克比你厉害。。毛熊:大炮开兮轰你娘。德:我兵员质素高。。毛熊:大炮开兮轰你娘。
顶了天也就3:1到4:1吧,10:1这种谁信谁傻逼,倭寇对果军还差不多
还得仆从国的都不算人。
是啊,很好的一本书,被翻译给糟蹋了。
能发明出苏联死了4000万人的书,不用翻译糟蹋就很烂了。


俄国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

苏联在二战算上平民总死亡人口才2700万,这尼玛直接来个阵亡死亡四千万,写这货的智商有问题么

俄国在对德战争中武装力量的损失人数应在2640万左右(阵亡和死亡总人数为4344.8万),

苏联在二战算上平民总死亡人口才2700万,这尼玛直接来个阵亡死亡四千万,写这货的智商有问题么
ar234b 发表于 2015-5-5 12:45
是啊,很好的一本书,被翻译给糟蹋了。
连苏联死亡四千万都编出来了,这种胡编乱造的货不翻译还只是个俄国垃圾,翻译以后就成个国际垃圾了
前期可能1比4或5,后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