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战车火炮的属性与城市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8:35:39


1.炮兵分类
按照编制,炮兵可以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队炮兵两类。前者是指军、师、团属炮兵,后者是指直属于军区或更高级单位的独立炮兵师,比如苏联在二战时期的统帅部炮兵,我国成立的军委炮兵。从炮兵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压制火炮或反坦克炮兵。从打击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地炮和高炮。从安装对象来看,有可以分为舰炮,坦克炮,机载火炮等。那么步战车火炮属于哪个分类?
步战车属于装甲兵专业,其火炮应当是装甲兵火炮的一种。装甲兵使用包括坦克、步战车、突击车、装甲输送车等车辆进行作战,因此,步战车也是装甲兵“车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与突击车和坦克不同,步战车主要以小口径机关炮和中口径低压火炮为主,凸显出支援步兵作战的意味。因此,步战车火炮与传统步兵的火炮配属之间的关系就值得玩味了。

2.步兵火炮
旧日本陆军有专门步兵炮概念,即70毫米步炮,其实是可以直射的迫击炮。该炮配属给步兵分队。另外还有掷弹筒大量配备给日军小队。步兵手中的压制火力在20世纪的战争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二战后,各国基本以大中小三种口径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反坦克火箭筒或榴弹发射器配属给步兵分队作为压制火力。
BMP-1配备的73毫米炮就来自于无坐力炮,在弹药推进方式上也有火箭发动机参与。BMP-2与西方步战车一样,配备了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是一种速射的、较为精确的打击武器。而BMP-3将前两者武器系统搭配起来,加上机枪,基本上除了迫击炮外,把一个步兵分队可以涵盖的火力类型都已经概括了进来。
根据科罗廖夫的博客,我军机械化步兵是有迫击炮小分队参与的。但随着120毫米口径自行迫榴炮的装备,正在被逐步取代。

3.步战车火炮
步战车的未来发展方向要看火炮的配属。一个现代化的步兵基本战术分队除了步兵手中的轻武器外,还要有各种类型的支援火力。包括精确狙杀、曲射面杀伤火力、直射点杀伤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等等。考虑到城市战将会成为朝鲜半岛和台海作战的主要形式,步战车火力也应当向城市战方向靠拢(藏南的山地战也是如此)。那么大仰角射击能力,快速的火力反应能力就是必须的选择。100毫米火炮是否适于城市战?这恐怕是决定其未来的关键。

4.城市战的需求
对比格罗兹尼战斗和费卢杰战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的就是“时间敏感目标”问题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人利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上的防御体系,使用机动作战方式最终抵挡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这种基于装甲部队机动力的作战方式,最早在苏德战场上被德军元帅,防守大师莫德尔演绎得颇为精彩。其中的精髓就是建立在及时的情报基础上实施灵活的机动打击行动,以战术上的灵活进攻实现战役上的防守目的。其实,红军在根据地的四次反围剿也是根据这一战术原则进行的。上述较为成功的战例,实际就是制造更多的“时间敏感目标”,趁对方反应不及进行打击。
那么破解这种防守该怎么办?苏联人给出的答案是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蒋介石给出的答案的步步紧逼,铁桶战术。通过约束空间的方式来化解对方的机动力,从而最终消灭目标。这一过程会是缓慢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后来在格罗兹尼的战斗也是遵循同一个作者模式。相比之下,美军在费卢杰的战斗就比较有意思。首先利用宣传战心理战瓦解平民士气,让平民从城中逃散;然后利用空中优势和信息化优势,昼夜严密监视城市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打击,无人机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后由于情报上的优势,可以直接派兵向市内关键地域进攻,快速瓦解对方的防守体系。
现在看来,城市战其实就是就是野外防御体系的一个变种。野外作战需要专业军队构筑各种工事保护士兵,同时利用交通线路实施机动作战,让对方摸不清楚自己的动向。城市复杂的建筑和道路格局,包括地铁和下水道,直接提供了如同蚂蚁城堡一般的防御体系。进攻方不得不像打鼹鼠洞那样,面临层出不穷的敌人。但是,敌人的活动是有踪迹的。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及时的情报,进行及时的打击,那么在OODA环的竞争中就能占得先机,从而赢取胜利。
可见,在机械化时代,由于纵深防御体系或城市为防守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而这种空间却往往压缩了进攻者的活动范围,从而消减了机械化程度较为先进一方的机动优势,并且有利于防守者获取情报优势,在OODA环上先行一步到处打“麻雀战”。进攻方只能通过包围和层层推进,打肉搏战来约束防守方的机动空间,最终实现占领城市——无论是围剿根据地的蒋介石还是攻占格罗兹尼的普京莫不如此。这也符合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即有效空间的争夺战,谁能够占据更多的空间,谁的机动优势就越大,而敌人的机动范围就越小。机动范围越小的一方,最终会被消灭。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建立全天候,多种技术手段的监视、分析、打击体系,获取情报优势,从而利用少量兵力快速灵活打击,瓦解敌军防御体系。实质上这是一种争夺信息空间占有权的较量,谁的信息空间占据多,谁的情报优势就大,拥有更多情报优势的一方就可以更加灵活大胆地进行机动作战,并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和情报空间,从而最终消灭敌人。但是这种信息化作战必须有空中和信息优势才可实行,而且在这种典型的击溃战里,如何进行后期清剿,最终根除防御力量,也是个问题。
情报导向的灵活机动作战表明,信息战其实是机械化作战的逻辑和实践上的必然结果。无论是野战还是城市战,享有情报优势的一方将能够真正发挥火力和机动,真正赢得战斗胜利。

5. 总结
城市战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决定了未来朝鲜半岛和台海作战的成败问题。藏南地区的作战由于要面对印度多年经营的防御体系,同样也是复杂的。这种作战对于机械化时代的军队来说是很困难的,有限的空间限制了机械化大军的行动,而对于防御方获取情报和灵活打击却十分有利。那么,信息化时代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那就是全面进行侦察、监视,力争获取信息情报上的优势。然后通过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分队实施多方向突击行动。利用我方OODA环的缩短和压制敌方通讯体系,来实现敌我双方OODA的不对称性,从而快速准确的消灭敌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机械化战斗方式的缓慢,高消耗。我军新近的“目标中心战”理论便是如此。其思想实质是通过对关键目标施加影响,促使其系统“混沌”化,削弱敌作战体系的聚合力和一致性,从而达到控制、摧毁和压制敌方的目的。但是这种战法虽然可以快速占领城市,但是事后的清剿和社会治安行动可能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像美军虽然取得了费卢杰战斗的胜利,可是伊拉克反抗力量的袭击并没有结束。所以,这种战斗方式必须配合以系统的战后处理,才能圆满解决政治问题。

1.炮兵分类
按照编制,炮兵可以分为队属炮兵和预备队炮兵两类。前者是指军、师、团属炮兵,后者是指直属于军区或更高级单位的独立炮兵师,比如苏联在二战时期的统帅部炮兵,我国成立的军委炮兵。从炮兵的性质来看,可以分为压制火炮或反坦克炮兵。从打击对象来看,可以分为地炮和高炮。从安装对象来看,有可以分为舰炮,坦克炮,机载火炮等。那么步战车火炮属于哪个分类?
步战车属于装甲兵专业,其火炮应当是装甲兵火炮的一种。装甲兵使用包括坦克、步战车、突击车、装甲输送车等车辆进行作战,因此,步战车也是装甲兵“车战”的一个组成部分。但是与突击车和坦克不同,步战车主要以小口径机关炮和中口径低压火炮为主,凸显出支援步兵作战的意味。因此,步战车火炮与传统步兵的火炮配属之间的关系就值得玩味了。

2.步兵火炮
旧日本陆军有专门步兵炮概念,即70毫米步炮,其实是可以直射的迫击炮。该炮配属给步兵分队。另外还有掷弹筒大量配备给日军小队。步兵手中的压制火力在20世纪的战争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二战后,各国基本以大中小三种口径迫击炮,无后坐力炮,反坦克火箭筒或榴弹发射器配属给步兵分队作为压制火力。
BMP-1配备的73毫米炮就来自于无坐力炮,在弹药推进方式上也有火箭发动机参与。BMP-2与西方步战车一样,配备了30毫米口径的机关炮,是一种速射的、较为精确的打击武器。而BMP-3将前两者武器系统搭配起来,加上机枪,基本上除了迫击炮外,把一个步兵分队可以涵盖的火力类型都已经概括了进来。
根据科罗廖夫的博客,我军机械化步兵是有迫击炮小分队参与的。但随着120毫米口径自行迫榴炮的装备,正在被逐步取代。

3.步战车火炮
步战车的未来发展方向要看火炮的配属。一个现代化的步兵基本战术分队除了步兵手中的轻武器外,还要有各种类型的支援火力。包括精确狙杀、曲射面杀伤火力、直射点杀伤武器、精确制导武器等等。考虑到城市战将会成为朝鲜半岛和台海作战的主要形式,步战车火力也应当向城市战方向靠拢(藏南的山地战也是如此)。那么大仰角射击能力,快速的火力反应能力就是必须的选择。100毫米火炮是否适于城市战?这恐怕是决定其未来的关键。

4.城市战的需求
对比格罗兹尼战斗和费卢杰战斗,给人印象最深刻的的就是“时间敏感目标”问题
在第四次中东战争时期,以色列人利用戈兰高地和西奈半岛上的防御体系,使用机动作战方式最终抵挡了阿拉伯人的进攻。这种基于装甲部队机动力的作战方式,最早在苏德战场上被德军元帅,防守大师莫德尔演绎得颇为精彩。其中的精髓就是建立在及时的情报基础上实施灵活的机动打击行动,以战术上的灵活进攻实现战役上的防守目的。其实,红军在根据地的四次反围剿也是根据这一战术原则进行的。上述较为成功的战例,实际就是制造更多的“时间敏感目标”,趁对方反应不及进行打击。
那么破解这种防守该怎么办?苏联人给出的答案是大规模的进攻行动,蒋介石给出的答案的步步紧逼,铁桶战术。通过约束空间的方式来化解对方的机动力,从而最终消灭目标。这一过程会是缓慢的,付出的代价也不小。后来在格罗兹尼的战斗也是遵循同一个作者模式。相比之下,美军在费卢杰的战斗就比较有意思。首先利用宣传战心理战瓦解平民士气,让平民从城中逃散;然后利用空中优势和信息化优势,昼夜严密监视城市情况,及时发现,及时打击,无人机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后由于情报上的优势,可以直接派兵向市内关键地域进攻,快速瓦解对方的防守体系。
现在看来,城市战其实就是就是野外防御体系的一个变种。野外作战需要专业军队构筑各种工事保护士兵,同时利用交通线路实施机动作战,让对方摸不清楚自己的动向。城市复杂的建筑和道路格局,包括地铁和下水道,直接提供了如同蚂蚁城堡一般的防御体系。进攻方不得不像打鼹鼠洞那样,面临层出不穷的敌人。但是,敌人的活动是有踪迹的。如果能够通过各种手段获取及时的情报,进行及时的打击,那么在OODA环的竞争中就能占得先机,从而赢取胜利。
可见,在机械化时代,由于纵深防御体系或城市为防守者提供了广阔的活动空间,而这种空间却往往压缩了进攻者的活动范围,从而消减了机械化程度较为先进一方的机动优势,并且有利于防守者获取情报优势,在OODA环上先行一步到处打“麻雀战”。进攻方只能通过包围和层层推进,打肉搏战来约束防守方的机动空间,最终实现占领城市——无论是围剿根据地的蒋介石还是攻占格罗兹尼的普京莫不如此。这也符合机械化战争的本质,即有效空间的争夺战,谁能够占据更多的空间,谁的机动优势就越大,而敌人的机动范围就越小。机动范围越小的一方,最终会被消灭。
在信息化时代,通过建立全天候,多种技术手段的监视、分析、打击体系,获取情报优势,从而利用少量兵力快速灵活打击,瓦解敌军防御体系。实质上这是一种争夺信息空间占有权的较量,谁的信息空间占据多,谁的情报优势就大,拥有更多情报优势的一方就可以更加灵活大胆地进行机动作战,并压缩敌人的活动空间和情报空间,从而最终消灭敌人。但是这种信息化作战必须有空中和信息优势才可实行,而且在这种典型的击溃战里,如何进行后期清剿,最终根除防御力量,也是个问题。
情报导向的灵活机动作战表明,信息战其实是机械化作战的逻辑和实践上的必然结果。无论是野战还是城市战,享有情报优势的一方将能够真正发挥火力和机动,真正赢得战斗胜利。

5. 总结
城市战是如此重要,以至于决定了未来朝鲜半岛和台海作战的成败问题。藏南地区的作战由于要面对印度多年经营的防御体系,同样也是复杂的。这种作战对于机械化时代的军队来说是很困难的,有限的空间限制了机械化大军的行动,而对于防御方获取情报和灵活打击却十分有利。那么,信息化时代提出了新的理论和解决方案。那就是全面进行侦察、监视,力争获取信息情报上的优势。然后通过具备快速反应能力的分队实施多方向突击行动。利用我方OODA环的缩短和压制敌方通讯体系,来实现敌我双方OODA的不对称性,从而快速准确的消灭敌人。这样就避免了传统机械化战斗方式的缓慢,高消耗。我军新近的“目标中心战”理论便是如此。其思想实质是通过对关键目标施加影响,促使其系统“混沌”化,削弱敌作战体系的聚合力和一致性,从而达到控制、摧毁和压制敌方的目的。但是这种战法虽然可以快速占领城市,但是事后的清剿和社会治安行动可能是个很大的挑战。就像美军虽然取得了费卢杰战斗的胜利,可是伊拉克反抗力量的袭击并没有结束。所以,这种战斗方式必须配合以系统的战后处理,才能圆满解决政治问题。
可以想像成装甲版没良心炮
步兵炮哪里是鬼子的发明,一战各列强就普遍装备了,二战前有了自行步兵炮,III突早期型号就是,后来又陆续发展了很多款不同底盘的短身管突击炮,在英法等国则由步兵坦克来完成这个任务
OODA环,我的理解:从技术上在战场上,尤其是城市战场建立一套多方位的监控手段,具体到设备上将包括监控昼夜摄像机,监控传输网络,后台显示,但战场上部署这些设备很麻,烦,比较快的部署方法就是无人机了,而且无人机亦要分为若干类,如大区域监视类,小型抵近侦查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