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OICW露面后,旧文重提看以前对OICW的看法!YY给OICW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19:01


全文内容见下面链接:
http://lt.cjdby.net/thread-891787-1-1.html

下面摘抄以前关于OICW部分内容
————————————————————

5.2 重量轻体积小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
5.2.1对现在OICW设计理念的探讨
OICW在上世纪90年代风光中开场,而在十多年后近乎在暗淡中收尾让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导致了OICW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在笔者看来,OICW有以下问题:
首先,在武器结构设计上,OICW实际上并没有提出足够创新结构来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尤其是重量和体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OICW中的榴弹发射器和步枪,在结构上都是传统结构,只是为了减轻重量采用了轻材料技术,在结构上的创新不够。对于手持试武器,结构创新在某种情况下是决定性的,许多轻武器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结构上的合理性和创新性上。实际上,在某些时候材料上的减轻重量远比不上在结构上创新减重效果明显,而在体积减小方面,使用轻质材料作用更不明显。
其次,OICW的1000米射程是否有必要,能够带6发榴弹是否有必要。这个高难度要求带来了成本的高昂,而复杂的火控系统环境适用能力不高。
许多专家都质疑是否需要如此远的射程,作战上要识别1000米外的目标并不容易,加上手持武器要稳定射击1000米外目标也不容易,为什么不降低到800米或者600米。正是由于1000米的射程,如果榴弹口径大则后坐力大人体无法承受,就选择了20mm口径,由于20mm口径有点小,杀伤力不够,所以选择了空爆的方式来增加威力,而为了实现空爆,则必须有复杂的火控系统和引信系统。这一切混合在一起,增添了许多研制难度,更重要的是榴弹和火控系统的采购价格很高,让整个武器的价格高达1万美元,是M16的十几倍,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这样的装备时都得掂量掂量是否值得。由于面对步兵所处作战环境远比那些重型武器内的装备环境要恶劣,这也让人对火控系统不能象重型武器那样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来对火控系统提供保护和温度、湿度控制,OICW上的火控系统能否在各种恶劣自然环境下使用一直存有疑问。
通常打仗时当然希望弹药是多多益善,但6发榴弹意味着体积和重量都不轻,6发20mm榴弹的体积尚可接受,6发30mm口径的榴弹就远远大于弹匣了,作为单兵武器就很不现实了,这也是美国OICW选择20mm口径的原因之一。但是,带这么多弹药意味着重量增加,直接影响了整个武器的重量。
最后,是步榴合一的OICW在作战时如何使用。
作为步榴合一的前身即突击步枪上挂榴弹发射器来说,主战武器是步枪是没有争议的,榴弹是作为面杀伤武器来对突击步枪进行补充的。OICW中,难以分清步枪还是榴弹发射器是主战武器:如果榴弹发射器是主战武器,那么武器选择按钮是否就应该选择在榴弹发射器上,这显然在战场上显得比较危险,因为近距离的威胁比远程要求更快的反映速度,显然榴弹发射器不适合这样的要求。如果将武器选择按钮放在步枪上,那么由此肯定步枪是主战武器,但是在OICW的整个重量分布上,步枪却占的比例不如榴弹发射器,这又造成了新的矛盾。原则上,应该将武器选择按钮放置在步枪上,而榴弹发射器作为远程的打击武器和面目标武器,其地位可以提高,但在具体使用时,由于距离作战目标远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补充弹药,故应该减少其武器上的弹药携带量来降低其在整个武器重量中的比例。
5.2.2 OICW的定位和设计指标
在笔者看来,OICW要能够实用,首先是武器的定位和如何使用,这与作战需求有关。现代步兵作战几乎没有二战时大规模冲突的模式,而是以小股部队活动为主,这对机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同时对于火力要求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想会出现大量的集团目标让步兵武器来消灭,所以,突击步枪是无法消失的,OICW不能替代突击步枪,OICW部分主要还是以火力支援为主,用于替代原有的突击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比较合适,但射程应该延伸。
当OICW的定位清楚后,在设计指标上就好确定了。
OICW的榴弹发射器是辅助武器,所以其发射器上的容弹量就可以不需要美国OICW提出的6发这样的容量,3-4发就可以,可以满足一次对一个远距离面目标的集中攻击。在射程上,光学瞄具让射手捕捉目标距离可以达到600米,榴弹发射器的射程应该达到这个距离,同时这个距离也是大多数班用机枪的有效射程,榴弹发射器达到600米射程可以用于消灭班用机枪等目标。考虑到未来发展,可通过火箭增程等方式将射程增加到800米。
当OICW的榴弹发射器射程确定后,初速就确定了,榴弹发射器的口径就容易确定了。很显然40mm榴弹口径偏大,20mm口径偏小,30mm口径可以能够在射程和提供更大容积容纳多种引信之间获得平衡,故选择30mm口径比较合适。30mm口径也是法国PAPOP后来选择的口径,同时30mm口径可以采用成熟的碰炸引信而不必采用复杂的空炸系统,从而缩减成本,同时增加武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降低了采购价格。
对于动能武器即枪的部分,可以继续采用目前小口径枪弹技术,但是枪管的长度要保证。现代小口径枪弹杀伤是靠高速产生的翻滚杀伤,必须确保枪管长度让子弹产生足够的初速。美国的OICW中步枪部分的枪管长度不到400mm,使得步枪子弹的初速降低,有效杀伤范围降低到200米一下,这使得动能武器的200米有效射程与20mm榴弹的500米以上有效射程中间竟然出现了一些空白。鉴于此,应该确保步枪的枪管长度达到400mm。
5.2.3 重量轻体积小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
除去价格因素外,影响OICW能否实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体积重量问题和榴弹发射器后坐力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巧”上下功夫。
降低榴弹发射器后坐力的处理方法
根据2002年9月的《弹道学报》(第14卷第3期)中《OICW 发射时人枪作用数值仿真研究》的计算,非管退自动方式比管退自动方式的“最大冲击力(峰值)约为管退缓冲系统方案的50倍”。所以美国的OICW采用的是身管长后坐方式来降低后坐力。但是,如果采用该结构,要想大幅度减轻OICW的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其他结构。
除了身管长后坐方式来降低后坐力外,浮动结构也可以降低后坐力。同时浮动结构也为减轻重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但要真正实现减轻重量和体积则需要进行整体综合设计。
通过整体综合设计来减轻重量和体积
美国的OICW可以分开成榴弹发射器和枪两部分来使用,这是优势但更大的是缺点,因为这意味这榴弹发射器和枪并没有很好的综合。榴弹发射器与枪进行综合设计可以降低榴弹OICW的体积和重量。
综合设计有多个层面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共用固定部件和共用运动部件。共用固定部件主要是指共用机匣;共用运动部件有多个层面的选择,包括共用扳机系统,共用缓冲系统,共用自动机配重(即将枪和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机中共同的自动机部分独立出来做成共同的配重来降低质量),进一步还可以实现共用导气系统(譬如类似可调导气量大小原理的旋转选择导气孔的办法来选择枪或榴弹发射器),甚至可以选择共用击发机(自动机是直动型,通过旋转来选择击发枪货榴弹发射器)。
从重量角度来看,共用部件越多越有利于减轻重量,但相应的增加了复杂性,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大,所以虽然有可能实现共用自动机配重、导气系统和击发机,但平白增加了榴弹发射器与枪自动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结构复杂化,故障处理难,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在笔者看来榴弹发射器和枪共用机匣、共用扳机、快慢机、缓冲器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尽可能降低重量,同时对结构复杂性增加尚可接受,排故相对较容易。
通过榴弹发射器和枪共用机匣,榴弹发射器和枪都采用浮动结构。考虑到枪的机匣较小,可让榴弹发射器的发射管来来充当枪的机匣(反过来却不合适),所以采用榴弹发射器在上枪在下的布局。
OICW动能武器(枪)的方案
由于采用共用机匣结构和浮动技术来降低后坐力,动能武器也要满足浮动的要求,笔者前面设想的塑料壳埋头弹变频枪就是浮动结构,可以拿过来使用。不过结构上要稍做变动:供弹方式依然采用螺旋弹筒,从前向后供弹,只是螺旋弹筒的安装位置发生了变化,枪不再是无托结构而是有托结构。枪同样能够实现高速两发点射。
OICW榴弹发射器方案
榴弹发射器采用传统低速榴弹结构,不采用塑料壳埋头弹,因为塑料壳埋头弹的进弹和抛壳比传统枪械需要更大的横向尺寸,不适合做OICW榴弹发射器的弹药。
(1)、榴弹发射器设计要求
(a)、人机工效问题
设想的OICW榴弹发射器是无托结构,无托结构的扳机距离枪托底部通常较长,使得武器操作不方便。榴弹发射器的弹匣宽度长度超过100mm,超过步枪弹匣宽度(60mm左右)近40mm,采用传统结构必然造成人机工效不佳。
(b)、进一步减重问题
榴弹发射器与步枪共用机匣可以减轻部分重量,但榴弹发射器自身还得继续减轻重量来满足使用要求。
(2)、榴弹发射器自动原理和减轻设计
榴弹发射器进一步减轻可以靠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还应该继续考虑新结构来减轻重量。在结构上,发射管上能够减轻重量的余地有限,相反自动机减重却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自动机运动过程中的工作是非线性的,即有几个显著的阶段性点,确切来说主要是抽壳和推弹入膛,为了能够克服这两个过程中较大的阻力,传统的解决办法是给自动机一定的重量和速度,使得自动机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阻力实现自动过程,这就使得自动机获得的能量通常会超过最小需要能量,这是因为要确保可靠性必须按照最恶劣的情况来考虑,相应的自动机的重量就相当可观。
为了降低自动机的重量并能确保自动循环过程的实现,通过改变自动机储能方式和能量释放方式就可以降低自动机重量。在此笔者提出采用较大容量气缸储存发射药燃气和活塞长后坐的原理:榴弹发射经过导气孔后,燃气进入储气装置,储气装置推动枪机长后坐到位后气缸中的高压燃气才排放到大气,即不再依靠枪机自身重量来增加后坐能量,而是利用高压燃气充当了后坐能量。
在结构上,考虑无托结构和拉机柄的布置,采用了活塞在枪管上而气缸在枪机上结构,在气缸外安装拉机柄,示意图如下:

(3)、可左右抛壳的设计
榴弹发射器采用无托结构,需要考虑能够实现左右抛壳来方便使用。具体设想如下:
在结构上,闭锁机头上设置左右两个拉壳钩、活动的抛壳挺,可左右推动的抛壳切换结构和推开拉壳钩的凸起。具体解释如是实现左右快速抛壳切换:

向右抛壳:抛壳切换结构推到右侧,此时抛壳挺在左边向内伸出能够与弹壳底缘接触,左边的推开拉壳钩凸起能够与拉壳钩接触推开拉壳钩。在榴弹击发后,枪机开锁后通过拉壳钩带着弹壳后坐,在后坐的合适距离时,左边的推开拉壳钩的凸起将左边拉壳钩从弹壳的拉壳钩槽中推出,同时抛壳挺从左边给弹壳底部一个阻止运动的力,从而将弹壳向右抛出。
向左抛壳:抛壳切换结构推到左侧,此时抛壳挺在右边向内伸出能够与弹壳底缘接触,右边的推开拉壳钩凸起能够与拉壳钩接触推开拉壳钩。后续的自动过程与前面类似,不再赘述。
考虑到闭锁机头上需要设置两个拉壳钩,而且拉壳钩要外露与推开拉壳钩的凸起能够接触,在枪击框和枪机的设计上不同于传统常见结构。传统枪机结构后部是直径较小圆柱体插入到枪机框的一个圆孔中,这种情况下拉壳钩同常不外露或者不完全外露,无法满足左右切换的需要。设想的枪机后部直径不缩小,而是在机头中间开孔,枪机框前部有直径较小的圆柱机头的孔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拉壳钩完全外露,方便实现左右抛壳。

设想的OICW示意图
根据前述内容,设想的OICW示意图如下:

内部采用共用机匣来降低重量,通过浮动机构降低后坐力。下面为示意图:

5.2.4 设想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的优点
1、重量轻、体积小,更有可能投入实用:
通过整体综合设计,使得榴弹发射器充当枪的机匣,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重量。在空枪重量的估算上,参照俄罗斯AN-94,设想的OICW相当于在浮动机构上增加了一个低膛压的枪挂榴弹发射;塑料壳埋头弹枪不需要像AN-94搞复杂的供弹结构,其重量低于AN-94;半自动榴弹发射器重量比传统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高,将动能武器与榴弹发射器合在一起后,重量与AN-94下挂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相当。通过优化还有可能降低,将其降低到与传统步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相当的程度,譬如与M16+M203的重量相当。
2、动能武器(枪)的有效作战距离远,仍可实现高速2发点射,威力大:
动能武器发射的是塑料壳埋头弹,自动机行程短,整个机匣纵向尺寸缩短,同样长度下可以为动能武器提供400mm以上的发射管长度,可以确保动能武器有在400m范围的杀伤力。结构上仍然可以方便实现高速2发点射,整个动能武器部分的作战威力大于国外目前的方案。
3、榴弹发射器可以方便左右抛壳
    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动按钮,就可以实现左右抛壳快速切换,从而方便左右撇子使用。

全文内容见下面链接:
http://lt.cjdby.net/thread-891787-1-1.html

下面摘抄以前关于OICW部分内容
————————————————————

5.2 重量轻体积小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
5.2.1对现在OICW设计理念的探讨
OICW在上世纪90年代风光中开场,而在十多年后近乎在暗淡中收尾让人唏嘘不已,究竟是什么导致了OICW出现现在这种情况。在笔者看来,OICW有以下问题:
首先,在武器结构设计上,OICW实际上并没有提出足够创新结构来解决面临的复杂问题,尤其是重量和体积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
OICW中的榴弹发射器和步枪,在结构上都是传统结构,只是为了减轻重量采用了轻材料技术,在结构上的创新不够。对于手持试武器,结构创新在某种情况下是决定性的,许多轻武器之所以成为经典,就在于其结构上的合理性和创新性上。实际上,在某些时候材料上的减轻重量远比不上在结构上创新减重效果明显,而在体积减小方面,使用轻质材料作用更不明显。
其次,OICW的1000米射程是否有必要,能够带6发榴弹是否有必要。这个高难度要求带来了成本的高昂,而复杂的火控系统环境适用能力不高。
许多专家都质疑是否需要如此远的射程,作战上要识别1000米外的目标并不容易,加上手持武器要稳定射击1000米外目标也不容易,为什么不降低到800米或者600米。正是由于1000米的射程,如果榴弹口径大则后坐力大人体无法承受,就选择了20mm口径,由于20mm口径有点小,杀伤力不够,所以选择了空爆的方式来增加威力,而为了实现空爆,则必须有复杂的火控系统和引信系统。这一切混合在一起,增添了许多研制难度,更重要的是榴弹和火控系统的采购价格很高,让整个武器的价格高达1万美元,是M16的十几倍,任何一个国家在进行这样的装备时都得掂量掂量是否值得。由于面对步兵所处作战环境远比那些重型武器内的装备环境要恶劣,这也让人对火控系统不能象重型武器那样有足够的空间和设备来对火控系统提供保护和温度、湿度控制,OICW上的火控系统能否在各种恶劣自然环境下使用一直存有疑问。
通常打仗时当然希望弹药是多多益善,但6发榴弹意味着体积和重量都不轻,6发20mm榴弹的体积尚可接受,6发30mm口径的榴弹就远远大于弹匣了,作为单兵武器就很不现实了,这也是美国OICW选择20mm口径的原因之一。但是,带这么多弹药意味着重量增加,直接影响了整个武器的重量。
最后,是步榴合一的OICW在作战时如何使用。
作为步榴合一的前身即突击步枪上挂榴弹发射器来说,主战武器是步枪是没有争议的,榴弹是作为面杀伤武器来对突击步枪进行补充的。OICW中,难以分清步枪还是榴弹发射器是主战武器:如果榴弹发射器是主战武器,那么武器选择按钮是否就应该选择在榴弹发射器上,这显然在战场上显得比较危险,因为近距离的威胁比远程要求更快的反映速度,显然榴弹发射器不适合这样的要求。如果将武器选择按钮放在步枪上,那么由此肯定步枪是主战武器,但是在OICW的整个重量分布上,步枪却占的比例不如榴弹发射器,这又造成了新的矛盾。原则上,应该将武器选择按钮放置在步枪上,而榴弹发射器作为远程的打击武器和面目标武器,其地位可以提高,但在具体使用时,由于距离作战目标远可以有更充裕的时间来补充弹药,故应该减少其武器上的弹药携带量来降低其在整个武器重量中的比例。
5.2.2 OICW的定位和设计指标
在笔者看来,OICW要能够实用,首先是武器的定位和如何使用,这与作战需求有关。现代步兵作战几乎没有二战时大规模冲突的模式,而是以小股部队活动为主,这对机动性提出了很高要求,但同时对于火力要求也很高。在这种情况下,很难想想会出现大量的集团目标让步兵武器来消灭,所以,突击步枪是无法消失的,OICW不能替代突击步枪,OICW部分主要还是以火力支援为主,用于替代原有的突击步枪下挂榴弹发射器比较合适,但射程应该延伸。
当OICW的定位清楚后,在设计指标上就好确定了。
OICW的榴弹发射器是辅助武器,所以其发射器上的容弹量就可以不需要美国OICW提出的6发这样的容量,3-4发就可以,可以满足一次对一个远距离面目标的集中攻击。在射程上,光学瞄具让射手捕捉目标距离可以达到600米,榴弹发射器的射程应该达到这个距离,同时这个距离也是大多数班用机枪的有效射程,榴弹发射器达到600米射程可以用于消灭班用机枪等目标。考虑到未来发展,可通过火箭增程等方式将射程增加到800米。
当OICW的榴弹发射器射程确定后,初速就确定了,榴弹发射器的口径就容易确定了。很显然40mm榴弹口径偏大,20mm口径偏小,30mm口径可以能够在射程和提供更大容积容纳多种引信之间获得平衡,故选择30mm口径比较合适。30mm口径也是法国PAPOP后来选择的口径,同时30mm口径可以采用成熟的碰炸引信而不必采用复杂的空炸系统,从而缩减成本,同时增加武器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降低了采购价格。
对于动能武器即枪的部分,可以继续采用目前小口径枪弹技术,但是枪管的长度要保证。现代小口径枪弹杀伤是靠高速产生的翻滚杀伤,必须确保枪管长度让子弹产生足够的初速。美国的OICW中步枪部分的枪管长度不到400mm,使得步枪子弹的初速降低,有效杀伤范围降低到200米一下,这使得动能武器的200米有效射程与20mm榴弹的500米以上有效射程中间竟然出现了一些空白。鉴于此,应该确保步枪的枪管长度达到400mm。
5.2.3 重量轻体积小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
除去价格因素外,影响OICW能否实用的两个主要问题是:体积重量问题和榴弹发射器后坐力的问题。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在“巧”上下功夫。
降低榴弹发射器后坐力的处理方法
根据2002年9月的《弹道学报》(第14卷第3期)中《OICW 发射时人枪作用数值仿真研究》的计算,非管退自动方式比管退自动方式的“最大冲击力(峰值)约为管退缓冲系统方案的50倍”。所以美国的OICW采用的是身管长后坐方式来降低后坐力。但是,如果采用该结构,要想大幅度减轻OICW的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必须采用其他结构。
除了身管长后坐方式来降低后坐力外,浮动结构也可以降低后坐力。同时浮动结构也为减轻重量提供了更大的可能,但要真正实现减轻重量和体积则需要进行整体综合设计。
通过整体综合设计来减轻重量和体积
美国的OICW可以分开成榴弹发射器和枪两部分来使用,这是优势但更大的是缺点,因为这意味这榴弹发射器和枪并没有很好的综合。榴弹发射器与枪进行综合设计可以降低榴弹OICW的体积和重量。
综合设计有多个层面的选择,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即共用固定部件和共用运动部件。共用固定部件主要是指共用机匣;共用运动部件有多个层面的选择,包括共用扳机系统,共用缓冲系统,共用自动机配重(即将枪和榴弹发射器的自动机中共同的自动机部分独立出来做成共同的配重来降低质量),进一步还可以实现共用导气系统(譬如类似可调导气量大小原理的旋转选择导气孔的办法来选择枪或榴弹发射器),甚至可以选择共用击发机(自动机是直动型,通过旋转来选择击发枪货榴弹发射器)。
从重量角度来看,共用部件越多越有利于减轻重量,但相应的增加了复杂性,相互之间的影响也较大,所以虽然有可能实现共用自动机配重、导气系统和击发机,但平白增加了榴弹发射器与枪自动循环过程的相互影响,结构复杂化,故障处理难,并不是很好的选择。在笔者看来榴弹发射器和枪共用机匣、共用扳机、快慢机、缓冲器是比较好的选择,可以尽可能降低重量,同时对结构复杂性增加尚可接受,排故相对较容易。
通过榴弹发射器和枪共用机匣,榴弹发射器和枪都采用浮动结构。考虑到枪的机匣较小,可让榴弹发射器的发射管来来充当枪的机匣(反过来却不合适),所以采用榴弹发射器在上枪在下的布局。
OICW动能武器(枪)的方案
由于采用共用机匣结构和浮动技术来降低后坐力,动能武器也要满足浮动的要求,笔者前面设想的塑料壳埋头弹变频枪就是浮动结构,可以拿过来使用。不过结构上要稍做变动:供弹方式依然采用螺旋弹筒,从前向后供弹,只是螺旋弹筒的安装位置发生了变化,枪不再是无托结构而是有托结构。枪同样能够实现高速两发点射。
OICW榴弹发射器方案
榴弹发射器采用传统低速榴弹结构,不采用塑料壳埋头弹,因为塑料壳埋头弹的进弹和抛壳比传统枪械需要更大的横向尺寸,不适合做OICW榴弹发射器的弹药。
(1)、榴弹发射器设计要求
(a)、人机工效问题
设想的OICW榴弹发射器是无托结构,无托结构的扳机距离枪托底部通常较长,使得武器操作不方便。榴弹发射器的弹匣宽度长度超过100mm,超过步枪弹匣宽度(60mm左右)近40mm,采用传统结构必然造成人机工效不佳。
(b)、进一步减重问题
榴弹发射器与步枪共用机匣可以减轻部分重量,但榴弹发射器自身还得继续减轻重量来满足使用要求。
(2)、榴弹发射器自动原理和减轻设计
榴弹发射器进一步减轻可以靠采用轻质高强度材料,还应该继续考虑新结构来减轻重量。在结构上,发射管上能够减轻重量的余地有限,相反自动机减重却大有可为。
众所周知,自动机运动过程中的工作是非线性的,即有几个显著的阶段性点,确切来说主要是抽壳和推弹入膛,为了能够克服这两个过程中较大的阻力,传统的解决办法是给自动机一定的重量和速度,使得自动机具有足够的动能来克服阻力实现自动过程,这就使得自动机获得的能量通常会超过最小需要能量,这是因为要确保可靠性必须按照最恶劣的情况来考虑,相应的自动机的重量就相当可观。
为了降低自动机的重量并能确保自动循环过程的实现,通过改变自动机储能方式和能量释放方式就可以降低自动机重量。在此笔者提出采用较大容量气缸储存发射药燃气和活塞长后坐的原理:榴弹发射经过导气孔后,燃气进入储气装置,储气装置推动枪机长后坐到位后气缸中的高压燃气才排放到大气,即不再依靠枪机自身重量来增加后坐能量,而是利用高压燃气充当了后坐能量。
在结构上,考虑无托结构和拉机柄的布置,采用了活塞在枪管上而气缸在枪机上结构,在气缸外安装拉机柄,示意图如下:

(3)、可左右抛壳的设计
榴弹发射器采用无托结构,需要考虑能够实现左右抛壳来方便使用。具体设想如下:
在结构上,闭锁机头上设置左右两个拉壳钩、活动的抛壳挺,可左右推动的抛壳切换结构和推开拉壳钩的凸起。具体解释如是实现左右快速抛壳切换:

向右抛壳:抛壳切换结构推到右侧,此时抛壳挺在左边向内伸出能够与弹壳底缘接触,左边的推开拉壳钩凸起能够与拉壳钩接触推开拉壳钩。在榴弹击发后,枪机开锁后通过拉壳钩带着弹壳后坐,在后坐的合适距离时,左边的推开拉壳钩的凸起将左边拉壳钩从弹壳的拉壳钩槽中推出,同时抛壳挺从左边给弹壳底部一个阻止运动的力,从而将弹壳向右抛出。
向左抛壳:抛壳切换结构推到左侧,此时抛壳挺在右边向内伸出能够与弹壳底缘接触,右边的推开拉壳钩凸起能够与拉壳钩接触推开拉壳钩。后续的自动过程与前面类似,不再赘述。
考虑到闭锁机头上需要设置两个拉壳钩,而且拉壳钩要外露与推开拉壳钩的凸起能够接触,在枪击框和枪机的设计上不同于传统常见结构。传统枪机结构后部是直径较小圆柱体插入到枪机框的一个圆孔中,这种情况下拉壳钩同常不外露或者不完全外露,无法满足左右切换的需要。设想的枪机后部直径不缩小,而是在机头中间开孔,枪机框前部有直径较小的圆柱机头的孔中。通过这样的设计,可以让拉壳钩完全外露,方便实现左右抛壳。

设想的OICW示意图
根据前述内容,设想的OICW示意图如下:

内部采用共用机匣来降低重量,通过浮动机构降低后坐力。下面为示意图:

5.2.4 设想的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的优点
1、重量轻、体积小,更有可能投入实用:
通过整体综合设计,使得榴弹发射器充当枪的机匣,从而提高了材料利用率,减小了体积,降低了重量。在空枪重量的估算上,参照俄罗斯AN-94,设想的OICW相当于在浮动机构上增加了一个低膛压的枪挂榴弹发射;塑料壳埋头弹枪不需要像AN-94搞复杂的供弹结构,其重量低于AN-94;半自动榴弹发射器重量比传统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高,将动能武器与榴弹发射器合在一起后,重量与AN-94下挂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相当。通过优化还有可能降低,将其降低到与传统步枪挂榴弹发射器重量相当的程度,譬如与M16+M203的重量相当。
2、动能武器(枪)的有效作战距离远,仍可实现高速2发点射,威力大:
动能武器发射的是塑料壳埋头弹,自动机行程短,整个机匣纵向尺寸缩短,同样长度下可以为动能武器提供400mm以上的发射管长度,可以确保动能武器有在400m范围的杀伤力。结构上仍然可以方便实现高速2发点射,整个动能武器部分的作战威力大于国外目前的方案。
3、榴弹发射器可以方便左右抛壳
    通过一个简单的推动按钮,就可以实现左右抛壳快速切换,从而方便左右撇子使用。


(上面是2010年贴出来的,其实2009年就写好了,当时《轻兵器》杂志搞征文,不过那个征文对行业内的,我这个行业外的人想进行业内,瞎想了好一阵子。)

其实就2009年个人认为老美在做OICW时的指标有问题,后来不能投入使用也属正常。

现在国内的OICW出来了,就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也是经过了枪管长后座自动原理然后再转到手拉机带榴弹弹匣,最后再转到手拉机,转到手拉机目前说法是军队提的要求。对于目前这种变化个人认为是正常的,估计也是把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提炼出来的。

本质上来讲,所有武器都面临一个问题是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和如何使用。老美当年的OICW的目的是打击1000米的面目标,且希望是快速射击。说实话这个操作时有点难的,也未必符合战场实际。最后结果是榴弹发射器单独发展,然后是阿富汗试用,据说在阿富汗作战效果不错,但最终装备量还是不够普及。

对于步兵手持作战武器而言,目前观瞄器具的发展可以让火力延伸到400米以外,但400米以外难以采用大规模手持榴弹发射,追求这个榴弹发射持续性是否必要值得探讨,毕竟现代战争已经难现大规模的步兵面对面作战,发射大量的榴弹到1000米射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是个问题。从作战角度来看,步兵对付的目标中包含步兵和一些轻型装备,而步兵则以小规模方式进行,轻型装备的一部分可以依靠榴弹发射器,更重防护力更强的装备需要威力更大的武器,所以火力持续性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高,榴弹仍然是辅助性的武器而不是主战武器,最求持续性火力必要性值得商榷。

而作为步兵的手持武器,重量、体积、环境适用性始终是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像自动步枪这样的武器的枪机要有300g以上才能保证可靠性,那么半自动榴弹发射器保证可靠性要付出的结构复杂和重量代价可能就是难以接受的。而在可靠性方面,国内对手持武器的所谓过江河泥水测试,榴弹发射器如何通过这些测试估计问题不少。

现在的手拉机虽然在火力持续性上不够强,但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可靠性,重量轻、体积小有利于携行;另外单发在换弹种时的确比半自动方式容易:手拉机拉开枪机后不向前推枪机其位置就在后面,然后放入新榴弹后可以前推榴弹上膛,而半自动需要考虑将枪机固定在后面或者换弹匣,反而换弹种不方便。这些变化反而更有利于实际中的使用和带着武器去摸爬滚打。

综合来说,个人比较赞赏当前的这种选择,这个选择比老美的OICW更实际,更能投入实际使用。

中国老百姓有句说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个武器可以考虑出口到一些国家去用用,支持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然后积累经验再改进使用。


(上面是2010年贴出来的,其实2009年就写好了,当时《轻兵器》杂志搞征文,不过那个征文对行业内的,我这个行业外的人想进行业内,瞎想了好一阵子。)

其实就2009年个人认为老美在做OICW时的指标有问题,后来不能投入使用也属正常。

现在国内的OICW出来了,就目前透露的消息来看也是经过了枪管长后座自动原理然后再转到手拉机带榴弹弹匣,最后再转到手拉机,转到手拉机目前说法是军队提的要求。对于目前这种变化个人认为是正常的,估计也是把实际使用中的经验提炼出来的。

本质上来讲,所有武器都面临一个问题是在什么场合下使用和如何使用。老美当年的OICW的目的是打击1000米的面目标,且希望是快速射击。说实话这个操作时有点难的,也未必符合战场实际。最后结果是榴弹发射器单独发展,然后是阿富汗试用,据说在阿富汗作战效果不错,但最终装备量还是不够普及。

对于步兵手持作战武器而言,目前观瞄器具的发展可以让火力延伸到400米以外,但400米以外难以采用大规模手持榴弹发射,追求这个榴弹发射持续性是否必要值得探讨,毕竟现代战争已经难现大规模的步兵面对面作战,发射大量的榴弹到1000米射程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是个问题。从作战角度来看,步兵对付的目标中包含步兵和一些轻型装备,而步兵则以小规模方式进行,轻型装备的一部分可以依靠榴弹发射器,更重防护力更强的装备需要威力更大的武器,所以火力持续性可能真的没有那么高,榴弹仍然是辅助性的武器而不是主战武器,最求持续性火力必要性值得商榷。

而作为步兵的手持武器,重量、体积、环境适用性始终是个值得关注的要点。像自动步枪这样的武器的枪机要有300g以上才能保证可靠性,那么半自动榴弹发射器保证可靠性要付出的结构复杂和重量代价可能就是难以接受的。而在可靠性方面,国内对手持武器的所谓过江河泥水测试,榴弹发射器如何通过这些测试估计问题不少。

现在的手拉机虽然在火力持续性上不够强,但结构简单可以提高可靠性,重量轻、体积小有利于携行;另外单发在换弹种时的确比半自动方式容易:手拉机拉开枪机后不向前推枪机其位置就在后面,然后放入新榴弹后可以前推榴弹上膛,而半自动需要考虑将枪机固定在后面或者换弹匣,反而换弹种不方便。这些变化反而更有利于实际中的使用和带着武器去摸爬滚打。

综合来说,个人比较赞赏当前的这种选择,这个选择比老美的OICW更实际,更能投入实际使用。

中国老百姓有句说法,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这个武器可以考虑出口到一些国家去用用,支持我们的利益相关者,然后积累经验再改进使用。
说点让你惊骇的话吧,要不了10年,子弹就得变成文物,除了慰问,想不出还能干嘛!
这个世纪的步兵武器,榴弹是主角。以后穿房子打墙就靠她了!记住我说的,3道 间隔墙,至少是土鳖的需求
ロシア連邦 发表于 2014-2-22 23:38
说点让你惊骇的话吧,要不了10年,子弹就得变成文物,除了慰问,想不出还能干嘛!
这个世纪的步兵 ...
说实话没怎么惊到我,因为你说的事情不会发生。
价格太贵依然是硬伤,重量怎么说都还是重,依然无法取代传统步枪和下挂榴这样灵活廉价的组合。作为技术储备不错,列装就算了吧,看看未来科技能否有突破创新
游骑兵不骑马 发表于 2014-2-23 00:16
价格太贵依然是硬伤,重量怎么说都还是重,依然无法取代传统步枪和下挂榴这样灵活廉价的组合。作为技术储备 ...
改成手拉机后能够降低枪的成本,而火控系统的成本就要看技术进步后的情况了。

个人看法是步兵的发展要纳入到整个作战环境中,发展什么武器要看打什么仗,对战争形态的准确判断并研制出合适的武器就会占据战场的先机:后装枪、弹仓步枪、半自动步枪、机枪、冲锋枪、突击步枪等出现过程都是血的经验教训来的,一些首先认识到战争形态变化的军队就损失更小,而没有意识到这点的被打痛后才去接受。

在这方面真的要有点创新性思维,也需要刚宽广的视野和一定的洞察力。
编程榴弹的主要功能实现了,其他的就变成了次要功能,单打一也不错
这种枪恐怕只能提供特战部队使用,国为成本太高,机步作战的部队因有车载武器支援,没有必要装备,还是以步枪及枪挂榴弹为好。
据报道,单兵综合作战武器系统是定位类似于美国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的一种新型武器系统,由计算机火控系统、光电观瞄系统、智能榴弹发射器和步枪四部分组成。从海军网发布的图片来看,该装备亮相的舞台可能是海军以护航编队为主题的一次文艺演出,其中出现的武器装备可能在亚丁湾护航行动中参与过实际军事行动。从文艺表演使用的训练模型枪看,该武器应该已经小规模装备部队。军事观察家认为,近年来文艺舞台成了部队展示新武器的一种特殊途径。去年我军守岛部队的一次文艺演出中,曾有反蛙人榴弹发射器首次公开亮相。而新型航空装备更是常常通过机场附近的航空摄影爱好者的镜头出现在媒体上。我军有严格的保密制度,如果没有经过保密审查,这些照片是不会在官方媒体上公开出现的。而通过种种特殊途径“曝光”国产先进武器既反映了军事透明度的提高,也表现了我军的自信风采。利用网络和这次公开亮相的有关图片,有军事爱好者自制了国产先进单兵综合作战系统的CG模型,并根据其他来源的信息制作了推测该武器进一步改进型的CG模型。据网络消息,这一改进型单兵综合作战系统已由我军部分特种部队进行实装测试,在此次公开亮相的武器基础上做了一定的改进,可能不久就会开始正式列装。网络消息称,我军的单兵综合作战系统从设计阶段就广泛征求部队意见,最终制造出来的武器进行了贴近实战要求的改进。与国际上同类装备相比,具有一些新特点。

首先是采用手动装填,旋转后拉枪机式无弹匣的单发榴弹发射器设计。据称,最初该型武器带有一个5发装弹匣,后来由于部队认为弹匣过于累赘,不便操作,且不利于战斗中随时更换不同类型的弹药,取消了这个弹匣结构。这一改进不但减轻了武器战斗全重,也缩小了武器的外型尺寸,提高了人机功效,并提高了实战中的灵活性。据称,国产综合单兵作战系统的全重不超过5千克。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01:10
编程榴弹的主要功能实现了,其他的就变成了次要功能,单打一也不错


嗯,说的有道理。
兄弟,我注意到你最近还在构思新步枪,而目前看新步枪国内恐怕不会出全新的东西。OICW的东西涉及的技术在一些方面超过我们能力,一些技术难点和限制恐怕也想不清。
我看来看去似乎国内和国外没有出的东西就剩下PDW了,或者有方案未透露我们不知道。或许你的一些设计能够比设计新步枪产生一些实际的影响。
关于PDW方面我以前那个外形做成是方的50发转向弹鼓你可以考虑如何运用,我觉得其可靠性比有双变单的P90弹匣和四排弹匣不差,体积不大可以满足50发容弹量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也没人提类似的方案,尝试设计一款装这样弹鼓的ODW会让人有点新鲜感。
另外我觉得现在防弹衣的发展让手枪自卫能力下降,用短突击步枪还是威力大难以掌控,而小口径PDW弹和大容量PDW则可以向对手倾泄大量子弹,说不定一些弹成为漏网之鱼击中面部等无防护的地方,这样自我防护的效果或者更好。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01:10
编程榴弹的主要功能实现了,其他的就变成了次要功能,单打一也不错


嗯,说的有道理。
兄弟,我注意到你最近还在构思新步枪,而目前看新步枪国内恐怕不会出全新的东西。OICW的东西涉及的技术在一些方面超过我们能力,一些技术难点和限制恐怕也想不清。
我看来看去似乎国内和国外没有出的东西就剩下PDW了,或者有方案未透露我们不知道。或许你的一些设计能够比设计新步枪产生一些实际的影响。
关于PDW方面我以前那个外形做成是方的50发转向弹鼓你可以考虑如何运用,我觉得其可靠性比有双变单的P90弹匣和四排弹匣不差,体积不大可以满足50发容弹量的要求,目前国内外也没人提类似的方案,尝试设计一款装这样弹鼓的ODW会让人有点新鲜感。
另外我觉得现在防弹衣的发展让手枪自卫能力下降,用短突击步枪还是威力大难以掌控,而小口径PDW弹和大容量PDW则可以向对手倾泄大量子弹,说不定一些弹成为漏网之鱼击中面部等无防护的地方,这样自我防护的效果或者更好。
这种枪恐怕只能提供特战部队使用,国为成本太高,机步作战的部队因有车载武器支援,没有必要装备,还是以步 ...
估计可能是特种部队先用。另外机动作战部队也有可能用,真正打起仗时部队是无法挑选作战环境,而像山地、丛林、城市战等很多时候车载武器响应很不上或者到不了,还是需要步兵手上武器发挥作用,所以未来如何用还在于多测试和模拟,要把更多的东西摸索清楚。
实际上过去一些新武器的出现一直有沾光的有吃亏的,吃亏的很多是对新武器使用认知不到位,而很多认知则来源于战争实践,现在我们国家打仗机会少,所以多模拟是好的。
据报道,单兵综合作战武器系统是定位类似于美国理想单兵战斗武器(OICW)的一种新型武器系统,由计算机火控系 ...
谢谢,这个CG图做得不错。

TSQ 发表于 2014-2-23 00:36
改成手拉机后能够降低枪的成本,而火控系统的成本就要看技术进步后的情况了。

个人看法是步兵的发展要 ...


可以不必半自动,可以不用弹匣,但直接单打一我觉得有点太极端。

我想:

榴弹部分能不能借鉴泵动霰弹枪,或杠杆枪的结构,这2种结构射手练熟了,射速其实比半自动没太大区别。。。

然后这2种结构配合管状弹仓,一样可以很方便的临时更换其它弹种。

再者,3-4发的管状弹仓结构(5发太长了;4发最好;3发就够用了——连续对付3个目标,或打一个目标,连续补射2发)。重量上也比弹匣结构来得简单,轻。



最后,我对20mm榴弹的威力是怀疑的,榴弹是面杀伤武器,靠得是飞散的破片的威力,和有效杀伤半径,而不是直接命中人体的爆炸力。尤其对于空炸榴弹更是如此。

MD的OICW原来也是20mm,后来改25mm就是因为威力原因———20mm榴弹的破片威力打不穿凯夫拉防弹衣和头盔,有效杀伤半径也有影响。

当然,不排除T G的20mm榴弹的弹头只是口径细,但比25mm榴弹长,实际弹头体积不比MD的25mm小。


说到这里,反过来想:正是20mm榴弹的威力存疑,也许国产OICW的补射能力就反而非常有必要。威力不足,一发不够,就再补一发.....因此,3发的最低弹容显得非常有必要。
TSQ 发表于 2014-2-23 00:36
改成手拉机后能够降低枪的成本,而火控系统的成本就要看技术进步后的情况了。

个人看法是步兵的发展要 ...


可以不必半自动,可以不用弹匣,但直接单打一我觉得有点太极端。

我想:

榴弹部分能不能借鉴泵动霰弹枪,或杠杆枪的结构,这2种结构射手练熟了,射速其实比半自动没太大区别。。。

然后这2种结构配合管状弹仓,一样可以很方便的临时更换其它弹种。

再者,3-4发的管状弹仓结构(5发太长了;4发最好;3发就够用了——连续对付3个目标,或打一个目标,连续补射2发)。重量上也比弹匣结构来得简单,轻。



最后,我对20mm榴弹的威力是怀疑的,榴弹是面杀伤武器,靠得是飞散的破片的威力,和有效杀伤半径,而不是直接命中人体的爆炸力。尤其对于空炸榴弹更是如此。

MD的OICW原来也是20mm,后来改25mm就是因为威力原因———20mm榴弹的破片威力打不穿凯夫拉防弹衣和头盔,有效杀伤半径也有影响。

当然,不排除T G的20mm榴弹的弹头只是口径细,但比25mm榴弹长,实际弹头体积不比MD的25mm小。


说到这里,反过来想:正是20mm榴弹的威力存疑,也许国产OICW的补射能力就反而非常有必要。威力不足,一发不够,就再补一发.....因此,3发的最低弹容显得非常有必要。

papop 发表于 2014-2-23 10:36
可以不必半自动,可以不用弹匣,但直接单打一我觉得有点太极端。

我想:


增加三发管状弹仓有点难,如下图:



从补射和换弹角度来看,有一个单发的弹仓基本就可以:假设弹仓中和发射管都有一发弹,如果发现发射榴弹后对方有新动向,或者是发觉射击有偏差,这个时候快速拉一下拉机柄就能补充火力;如果是想换弹种,假设发射管和弹仓弹药不同,就可以拉下拉机柄换弹,如果弹药相同还要换弹,把拉机柄拉到一个固定位置后直接将弹药装到发射管中去,和当前操作类似。

不过增加弹仓需要考虑占用空间和人际操作的要求,需要做以下调整: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的确增加一个2-3发的管状弹仓空间上有点难,但增加一个弹仓的空间还是可以考虑的。另外只容纳一发弹的弹仓结构可以简化,只需要考虑向上弹起的弹簧,不需要考虑向前推动的弹簧,整体上结构更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大,更有利于工程上实现。

————————————————————————————
嗯,后来想了想,单发榴弹弹仓采用向下开启更好,左右手都可以操作,而且好布置下面的弹簧。
另外,榴弹发射器的拉机柄可以像新加坡的新无托枪那样搞个在枪托上的护盖,也方便左右手操作,只不过闭锁需要斜面而不是现在手拉机手工旋转。

————————————————————————————————
再来一个增加火力的思路:



papop 发表于 2014-2-23 10:36
可以不必半自动,可以不用弹匣,但直接单打一我觉得有点太极端。

我想:


增加三发管状弹仓有点难,如下图:

榴弹发射器1.jpg (90.83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3 12:13 上传



从补射和换弹角度来看,有一个单发的弹仓基本就可以:假设弹仓中和发射管都有一发弹,如果发现发射榴弹后对方有新动向,或者是发觉射击有偏差,这个时候快速拉一下拉机柄就能补充火力;如果是想换弹种,假设发射管和弹仓弹药不同,就可以拉下拉机柄换弹,如果弹药相同还要换弹,把拉机柄拉到一个固定位置后直接将弹药装到发射管中去,和当前操作类似。

不过增加弹仓需要考虑占用空间和人际操作的要求,需要做以下调整:

榴弹发射器2.jpg (113.45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3 12:13 上传


从上面图中可以看出,的确增加一个2-3发的管状弹仓空间上有点难,但增加一个弹仓的空间还是可以考虑的。另外只容纳一发弹的弹仓结构可以简化,只需要考虑向上弹起的弹簧,不需要考虑向前推动的弹簧,整体上结构更简单,可靠性高,体积和重量增加不大,更有利于工程上实现。

————————————————————————————
嗯,后来想了想,单发榴弹弹仓采用向下开启更好,左右手都可以操作,而且好布置下面的弹簧。
另外,榴弹发射器的拉机柄可以像新加坡的新无托枪那样搞个在枪托上的护盖,也方便左右手操作,只不过闭锁需要斜面而不是现在手拉机手工旋转。

————————————————————————————————
再来一个增加火力的思路:

设置弹仓.jpg (114.38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4 18:55 上传


设置弹仓1.jpg (95.37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24 19:21 上传

TSQ 发表于 2014-2-23 09:18
嗯,说的有道理。
兄弟,我注意到你最近还在构思新步枪,而目前看新步枪国内恐怕不会出全新的东西。OI ...
我觉得猫扑的PDR就不错,弹药不是问题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19:04
我觉得猫扑的PDR就不错,弹药不是问题
到现在似乎PDR也没有变成实物,似乎还是模型。我自网络上找了很久,就是没有看到其实物射击照片或视频,只找到电动模型PDR。
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产品了
毫无意义
照栓动结构来说,楼主弹仓位置错了,太靠后了。
按楼主设想来说应该把弹仓移到握把上方,可是这样弹仓的弹簧就与快慢机位置冲突了。

dbp87 发表于 2014-2-23 19:44
照栓动结构来说,楼主弹仓位置错了,太靠后了。
按楼主设想来说应该把弹仓移到握把上方,可是这样弹仓的弹 ...


哦。我是按照AK或者03的握把位置来看可能的弹仓位置,也就是可能能挤出来的位置。
对于栓动结构,一般枪机长度比一个弹的长度大一点就可以满足装弹要求。无论是OICW还是韩国的K11,使用20mm口径榴弹时用的弹匣位置更靠后,给枪机运动的空间恐怕比我图上示意的距离更小。
当然这个图我没有仔细核算距离到底够不够,从大致的角度来看当前枪托长度方向上还是有可能能够容纳下一个单发弹仓。
dbp87 发表于 2014-2-23 19:44
照栓动结构来说,楼主弹仓位置错了,太靠后了。
按楼主设想来说应该把弹仓移到握把上方,可是这样弹仓的弹 ...


哦。我是按照AK或者03的握把位置来看可能的弹仓位置,也就是可能能挤出来的位置。
对于栓动结构,一般枪机长度比一个弹的长度大一点就可以满足装弹要求。无论是OICW还是韩国的K11,使用20mm口径榴弹时用的弹匣位置更靠后,给枪机运动的空间恐怕比我图上示意的距离更小。
当然这个图我没有仔细核算距离到底够不够,从大致的角度来看当前枪托长度方向上还是有可能能够容纳下一个单发弹仓。
实物和CG图有区别,看不到旋转后拉的结构,握把的地方也有变化,应该是改进过了。
TSQ 发表于 2014-2-23 19:39
到现在似乎PDR也没有变成实物,似乎还是模型。我自网络上找了很久,就是没有看到其实物射击照片或视频, ...
把我的无托改短就行
TSQ 发表于 2014-2-23 19:47
哦。我是按照AK或者03的握把位置来看可能的弹仓位置,也就是可能能挤出来的位置。
对于栓动结构,一般 ...
按栓动步枪来说,国产oicw的榴弹栓的位置正合适,与普通栓动狙击步枪完全一致,相信是大量改动后的最佳位置了,也不该改动,那么自然这个位置空间放弹仓是够的,由于但是加上弹簧就不够了。
当然楼主可以把榴弹部分整体上移几厘米就空间足够了。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20:11
把我的无托改短就行
抛壳位置是不是还是以前那个前抛?
如果有PDR的分解或者射击原图就好了。
2014-2-23 20:31 上传

asterd 发表于 2014-2-23 19:44
已经被时代淘汰的产品了
毫无意义
很重要的消息啊。
不过倒是建议军援出去实战实战,看看到底如何。
2014-2-23 21:02 上传

我觉得一发就够了,最多两发。大家想想看,如果双方都拿着OICW对射的话,20mm榴弹发射就意味着被对方发现。如果打中了,没有必要第二发。如果没有打中的话,赶快跑是上策。这个时候,你不跑,躲在原地等死吗?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21:03
前抛壳结构复杂,还不好排除故障,对弹药要求又高,我觉得ARX160这样就足够,全长500毫米,枪管长10寸

嗯,的确前抛壳比较困难,PDR如果没有出来估计也和这个有关。
从PDW概念提出时有一个观点是是不是好携带和方便射击,从枪的射击是否好掌握可能看95短就知道。
本论坛上有人用95短,当然与81和56比后坐力小了不少,但让一个没有用过枪的人打不知道会怎样。

以前搞P90和MP7时开发新弹的意图是让后坐力进一步减小,也让体积进一步 减小,而欧洲人尤其是德国人的体型可要大不少。这个需求方面能有一个相关调查报告就最好了,这样也清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武器。
DDJSWS 发表于 2014-2-23 21:04
我觉得一发就够了,最多两发。大家想想看,如果双方都拿着OICW对射的话,20mm榴弹发射就意味着被对方发现。 ...
一般来说是一发,但有时候会出现一扣扳机就知道打偏的情况。另外榴弹的初速都比较慢,目前看说是200多米的样子,200多米射击600米的敌人,飞行时间有3秒,3秒人员有可能快速跑出10米,再加上瞄准误差,这个时候补一发弹也是很有用的。

当然这只是个人瞎想,真正战场上是不是这样打还得搞步兵训练和探索武器使用的人说得明白。
TSQ 发表于 2014-2-23 21:11
嗯,的确前抛壳比较困难,PDR如果没有出来估计也和这个有关。
从PDW概念提出时有一个观点是是不是好携 ...
现实问题是这些新口径根本普及不了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21:38
现实问题是这些新口径根本普及不了
MP7稍微好些,毕竟有德国这个比较大的国家。
P90就不好说了,不过P90逐渐成为特战装备和要员保护装备,还是有点市场。
新口径引入都比较困难,弹方面做点调整必须是国家推动,由企业推动是太难了。
TSQ 发表于 2014-2-23 21:48
MP7稍微好些,毕竟有德国这个比较大的国家。
P90就不好说了,不过P90逐渐成为特战装备和要员保护装备, ...
天朝弹药自成体系,应该好搞,问题是愿不愿意搞
勃郎宁 发表于 2014-2-23 22:05
天朝弹药自成体系,应该好搞,问题是愿不愿意搞
在一些时候就是看领导的决策了。
思维依然摆脱不了固化和传统路线。从实战讲榴弹发射半自动肯定还是比栓动来的实用,即便3发的泵动也还是可以接受的。因为从实战考虑,栓动装填榴弹肯定会影响到射手的连续瞄准。而传统思维固化了瞄准模块必须在武器正上方这一思维定式。而轻武器的发展史上就没有偏离这一主流的方式吗。如果空出上方加以3发左右的半自动备弹,而将集成简便的瞄准模块偏于一侧布置,即解决了榴弹武器仓的问题,又是瞄准过于正中略微舒适有何不可。这个设想略偏于一侧的瞄准模块可以设计成为以燕尾或皮轨的底座以解决左右手的问题。
运动鞋5 发表于 2014-2-23 23:50
思维依然摆脱不了固化和传统路线。从实战讲榴弹发射半自动肯定还是比栓动来的实用,即便3发的泵动也还是可 ...
太麻烦- -拆掉步枪模块搞定,继降低重量又简化装弹
DDJSWS 发表于 2014-2-23 21:04
我觉得一发就够了,最多两发。大家想想看,如果双方都拿着OICW对射的话,20mm榴弹发射就意味着被对方发现。 ...
第一枪能打中对方OICW所在位置属于撞大运- -这时候及时补射就很重要
DDJSWS 发表于 2014-2-23 21:04
我觉得一发就够了,最多两发。大家想想看,如果双方都拿着OICW对射的话,20mm榴弹发射就意味着被对方发现。 ...
20mm威力是否足够也是个问题,这个时候快速补射能力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啥不单独背个瘤弹发射器,跟枪弄一起多麻烦
TSQ 发表于 2014-2-23 00:00
说实话没怎么惊到我,因为你说的事情不会发生。
也不能说不会发生……
技术的进步肯定会把成本压下去的……
TSQ 发表于 2014-2-23 00:36
改成手拉机后能够降低枪的成本,而火控系统的成本就要看技术进步后的情况了。

个人看法是步兵的发展要 ...
感觉美军那样拆开倒是现今不错的选择……
一来重量轻了……二来术业有专攻……
还有,无壳弹这个技术,貌似随着材料的突破会有很大进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