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长文:走近XXX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6:40:30
上图为1959年xxx在庐山含鄱口。


走近XXX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05 版)
  文/唐洲雁

  今年是XXX诞辰120周年。在历史的旷野中,XXX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正是这一不断延伸的历史时段,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长的审视距离。如何认识和评价XXX,也就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

  XXX的虎气与猴气

  究竟应该如何来认识和评价XXX?我想还是采用他自己的说法比较准确一些。对于自身的特点,XXX曾经有过很多的评价,其中有一个说法,叫“七分虎气,三分猴气”。1966年,他在给江青的信中写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所谓虎气,有很多种解释,我觉得这里可以理解为原则性,是一种立场;所谓猴气,则是指灵活性,可以理解为战术层面上的东西。
  应当说,在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在一些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XXX是从来不妥协的,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比如当年赫鲁XX来谈联合舰队的问题,XXX不仅寸步不让,而且发了很大的脾气,因为这涉及到了中国的主X问题。
  再比如说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美国的封锁,XXX同样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在评论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所以说在这些涉及党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XXX的原则性都非常强。
  但在另一些战术问题上,或者说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XXX的灵活性又特别的强。他的成功之道,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务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要事情能办成,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坚守的最后原则  不能两极分化

说到原则性,那么XXX的原则性到底在哪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他坚持的最后原则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的立场在哪里,他的底线又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关于社会主义最大的原则无非是这么三条: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在XXX那里,就一定是他的底线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比如说按劳分配,毛泽东就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最终的原则去坚守。他甚至认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1974年,他在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时说过:“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后来,他又多次谈到这一观点,强调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在他看来,按劳分配某种意义上是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说,这并不是他要坚持的最后底线。
  第二个,关于计划经济。人们常说XXX时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个话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在《共同纲领》里面,就说新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不是说要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到过渡时期即将结束时,XXX已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许多弊端,开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他说过:“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正是从那时开始,XXX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要实现第二次结合。为实现第二次结合,他写下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著作,提出很多好的思想,努力摆脱苏联计划经济的束缚。
  然而要打破苏联计划经济的体制,谈何容易。因为搞经济建设不像打仗,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实际上就是照搬了苏联计划经济的那一套。这些计划下去了,就要执行,长此以往,各种条条块块也就形成了,甚至森严壁垒。这个时候要想轻易改变,就很容易出问题,会牵动全局,甚至会导致整个经济计划的中断。后来的“XXX”,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在七千人大会上,XXX总结说,我们对于搞经济建设的规律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想得太简单,有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怎么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这些方面,办法不多。“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应该说,这些总结还是很深刻的,说到了点子上。
  也正是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XXX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好的思路。比如说郑州会议以后,提出旧账一定要算,反对剥夺农民,强调要讲商品法则,主张价值规律要遵守,甚至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认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如此说来,计划经济的东西,也不能完全说是XXX坚持的最后底线。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也会对计划经济做一些重要的改变,甚至有可能会接受市场经济的一些东西。可惜他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条件。






两个文稿分别为《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资料图片




红军长征路线图 资料图片

那么究竟什么是他坚持的最后底线?是公有制吗?
  很多人说XXX喜欢一大二公。确实,他说过人民公社的好处就是一大二公。但是如果说这就是他坚持的最后底线的话,也不尽然。过渡时期的时候,他说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尽人皆知。过渡时期完成以后,他又说过:“我们消灭了资本XX,还可以发展资本XX”。
  其实在郑州会议以后,关于所有制的问题,XXX反反复复一直在思考。两次郑州会议,他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思考的结果,逐步提出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写入了他主持制定的人民公社60条,此后10多年一直没有变。
  那么在所有制问题上,XXX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底线,说白了就是不能包产到户,不能“三自一包”。
  为什么不能?是因为他认为包产到户,最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所以他说“如果全部闹单干,或大部分闹单干,我是不赞成的”。由此说来,不能包产到户,不能两极分化,实际上这才是毛泽东最后的底线。在他看来,如果两极分化,那么我们过去辛辛苦苦换来的革命果实就丧失了,老百姓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资本XX就要复辟,就会变成修正XX。无疑,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认识局限。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XXX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XX届X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X,改X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XXX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XXX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XXX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XXX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XX。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X、刘青X,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

上图为1959年xxx在庐山含鄱口。

res04_attpic_brief.jpg (165.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9:15 上传



走近XXX
  《 光明日报 》( 2013年12月23日   05 版)
  文/唐洲雁

  今年是XXX诞辰120周年。在历史的旷野中,XXX已经离我们渐行渐远,但正是这一不断延伸的历史时段,为我们提供了越来越长的审视距离。如何认识和评价XXX,也就益发引起人们的兴趣。

  XXX的虎气与猴气

  究竟应该如何来认识和评价XXX?我想还是采用他自己的说法比较准确一些。对于自身的特点,XXX曾经有过很多的评价,其中有一个说法,叫“七分虎气,三分猴气”。1966年,他在给江青的信中写道:“在我身上有些虎气,是为主,也有些猴气,是为次。”
  所谓虎气,有很多种解释,我觉得这里可以理解为原则性,是一种立场;所谓猴气,则是指灵活性,可以理解为战术层面上的东西。
  应当说,在一些重大的战略问题上,在一些涉及到国家、民族利益的根本问题上,XXX是从来不妥协的,是一个原则性非常强的人。比如当年赫鲁XX来谈联合舰队的问题,XXX不仅寸步不让,而且发了很大的脾气,因为这涉及到了中国的主X问题。
  再比如说新中国成立前夕,面对美国的封锁,XXX同样没有丝毫的妥协。他在评论美国国务院白皮书的时候,曾经这样写道:“封锁吧,封锁十年八年,中国的一切问题都解决了。中国人死都不怕,还怕困难吗?”所以说在这些涉及党和国家、民族利益的重大问题上,XXX的原则性都非常强。
  但在另一些战术问题上,或者说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XXX的灵活性又特别的强。他的成功之道,说白了,就是两个字——“务实”。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也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要事情能办成,可以采取各种各样的方法

          坚守的最后原则  不能两极分化

说到原则性,那么XXX的原则性到底在哪里?特别是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他坚持的最后原则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他的立场在哪里,他的底线又在哪里?
  我们都知道,关于社会主义最大的原则无非是这么三条:公有制、计划经济、按劳分配。这些都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原则性很强的东西。那么这些东西,在XXX那里,就一定是他的底线吗?我觉得这个问题可以具体分析。
  比如说按劳分配,毛泽东就从来没有把它当作一个最终的原则去坚守。他甚至认为,按劳分配是“资产阶级法权”。1974年,他在会见丹麦首相保罗•哈特林时说过:“现在还实行八级工资制,按劳分配,货币交换,这些跟旧社会没有多少差别。”后来,他又多次谈到这一观点,强调要限制“资产阶级法权”。在他看来,按劳分配某种意义上是用形式上的平等掩盖了事实上的不平等。所以说,这并不是他要坚持的最后底线。
  第二个,关于计划经济。人们常说XXX时代是计划经济的时代,这个话一点都没有错。因为在《共同纲领》里面,就说新中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而不是说要发展市场经济。但是到过渡时期即将结束时,XXX已经看到苏联计划经济的许多弊端,开始了自己的一些思考。比如他说过:“最近苏联方面暴露了他们在建设社会主义过程中的一些缺点和错误。他们走过的弯路,你还想走?过去我们就是鉴于他们的经验教训,少走了一些弯路,现在当然更要引以为戒。”
  正是从那时开始,XXX提出探索适合中国的建设道路,要实现第二次结合。为实现第二次结合,他写下了《论十大关系》等重要著作,提出很多好的思想,努力摆脱苏联计划经济的束缚。
  然而要打破苏联计划经济的体制,谈何容易。因为搞经济建设不像打仗,有自己独特的规律。
  新中国的经济建设,从一五计划开始,实际上就是照搬了苏联计划经济的那一套。这些计划下去了,就要执行,长此以往,各种条条块块也就形成了,甚至森严壁垒。这个时候要想轻易改变,就很容易出问题,会牵动全局,甚至会导致整个经济计划的中断。后来的“XXX”,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也是一个惨痛的教训。所以在七千人大会上,XXX总结说,我们对于搞经济建设的规律还没有完全的把握,想得太简单,有一些思路和想法,但是怎么和经济建设结合起来,在这些方面,办法不多。“社会主义建设,从我们全党来说,知识都非常不够。我们应当在今后一段时间内,积累经验,努力学习,在实践中逐步地加深对它的认识。”应该说,这些总结还是很深刻的,说到了点子上。
  也正是在这个反思的过程中,XXX提出了一些好的想法,好的思路。比如说郑州会议以后,提出旧账一定要算,反对剥夺农民,强调要讲商品法则,主张价值规律要遵守,甚至提出要大力发展商品生产,认为“商品生产,要看它是同什么经济制度相联系,同资本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同社会主义制度相联系就是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如此说来,计划经济的东西,也不能完全说是XXX坚持的最后底线。如果有合适的环境和条件,他也会对计划经济做一些重要的改变,甚至有可能会接受市场经济的一些东西。可惜他那个时代没有这样的条件。

res06_attpic_brief.jpg (173.7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9:22 上传



res08_attpic_brief.jpg (173.15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9:22 上传




两个文稿分别为《浪淘沙·北戴河》《七律·和周世钊同志》资料图片


res10_attpic_brief.jpg (109.6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4-2-17 19:23 上传



红军长征路线图 资料图片

那么究竟什么是他坚持的最后底线?是公有制吗?
  很多人说XXX喜欢一大二公。确实,他说过人民公社的好处就是一大二公。但是如果说这就是他坚持的最后底线的话,也不尽然。过渡时期的时候,他说五种经济成分并存,尽人皆知。过渡时期完成以后,他又说过:“我们消灭了资本XX,还可以发展资本XX”。
  其实在郑州会议以后,关于所有制的问题,XXX反反复复一直在思考。两次郑州会议,他思考的一个最基本的问题,就是以什么为基础的问题。思考的结果,逐步提出了“三级所有,队为基础”,并写入了他主持制定的人民公社60条,此后10多年一直没有变。
  那么在所有制问题上,XXX的底线究竟是什么?我认为,这个底线,说白了就是不能包产到户,不能“三自一包”。
  为什么不能?是因为他认为包产到户,最后必然导致两极分化。所以他说“如果全部闹单干,或大部分闹单干,我是不赞成的”。由此说来,不能包产到户,不能两极分化,实际上这才是毛泽东最后的底线。在他看来,如果两极分化,那么我们过去辛辛苦苦换来的革命果实就丧失了,老百姓就要吃二遍苦,受二茬罪,资本XX就要复辟,就会变成修正XX。无疑,这是他那个时代的认识局限。
  如何避免两极分化,说到底就是一个怎样实现共同富裕的问题,这也是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一直努力去解决的问题。XXX说过:“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刚刚闭幕的XX届X中全会也特别强调了这个问题,要求“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X,改X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
  XXX是中国农民的儿子。因为他生在农村,对农民的疾苦最为了解。早年他做过农村调查,了解中国的社会状况、阶级状况,对农民的社会地位和蕴藏的革命性的认识也最为深刻;对中国革命的动力在哪里,最为清楚。正是在农村的环境里,他开辟了一条中国革命的道路,同时又把农民成分占绝大多数的中国XXX改造成了无产阶级的先锋队。
  XXX这一辈子,对农民,对这些中国社会最底层的劳苦大众,是怀着深深的感情的。他认为他们才是真正的弱者,是真正需要去帮助、去解救的人。因此,他始终把自己当成是贫苦农民的代言人,当成是普通老百姓的代言人。也可以说,XXX最大的原则就是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站在社会底层民众的立场上,努力避免两极分化,使他们不再吃二遍苦,受二茬罪。他特别担心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掌权以后会脱离群众,如果脱离了群众,就要让他们去“洗洗澡”,去接受群众的改造,就要开展各种形式的整风XX。新中国成立之初的整党整风,包括三反五反,他都抓得很紧。特别是下决心枪毙张子X、刘青X,起到了极大的震慑作用,被认为是了杀了两个人,管了2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