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巴西峰会剑指美以 南美与美国渐行渐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23:57
首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简称巴西峰会)于5月10日至1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这两个跨大洋发展中地区的首次联手意义重大,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称这次会议堪比1955年建立的亚非拉不结盟运动阵线。大会通过了巴西利亚宣言,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批评美国系列霸权政策,同时呼吁让自由贸易真正有益于世界贫困国家。 对此,美国著名拉美问题专家莱奥登·罗伊特教授说:“华盛顿的保守政客们的确睡不好觉了。”

美国想尽办法阻止峰会召开

  南美洲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相距遥远,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有很大差异,这两个地区能走到一起,巴西总统卢拉功不可没。

  工人出身的卢拉当选总统后,为自己确定了三个执政目标: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尤其是穷人的生活水平。为此,他频频出席世界经济和政治会议,为巴西争取一席之地。但他却在西方发达国家那里处处碰壁,美国继续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巴西经济。生性耿直的卢拉不甘心受美国摆布,决心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他在访问阿拉伯国家时,发现这些国家同样受制于美国,它们既想消除贫困、摆脱对西方的经济依赖,又想自主建立独立、民主、公正的社会体系。于是,卢拉萌生了南美与阿拉伯国家合力抗衡国际强权势力,捍卫自身利益的想法,这种想法与各国领导人不谋而合。最终,共有12个南美国家和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参加了巴西峰会。
  对于这次峰会,美国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并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这次峰会召开。美国首先向巴西施压,要求巴西放弃“召集人”的角色。4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巴西时特意提到此事,并以重开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为条件,要求巴西“住手”。与此同时,美国向与会的埃及、约旦、摩洛哥等国施压,要求它们要么不参加,要么降低代表级别。当看到峰会已无法阻止时,美国警告巴西不要损害中东和平进程。至此,美国仍不放心,要求作为观察员参与此次峰会。为防止美国干扰会议进程,巴西拒绝了这一要求,并称“这是一次公开会议,你们(美国)可以通过电视观看”。

巴西利亚宣言剑指美国、以色列

  美国人认为,巴西峰会更像是一个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论坛。受到美国孤立和制裁的委内瑞拉、叙利亚不仅出席了峰会,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还在会上提议建立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南美—阿拉伯阵线。查韦斯在峰会上“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强烈谴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称强权国家对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垂涎欲滴,“美国一心想成为全球领导者,不停地用枪炮、入侵及其他威胁手段向我们灌输美国模式”。据巴西媒体报道,会后,不少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找查韦斯交流抗美心得。
  巴西峰会的议程安排远非美国当初想像的只集中于经济领域,而是向政治领域发生了偏转。这一方面是因为阿拉伯国家表示,不谈政治就没法谈经济;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会各国的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制于美国,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峰会最后通过的《巴西利亚宣言》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宣言》中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呼声,强调实现中东地区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的重要性,指出实现中东和平必须坚持“土地换和平”原则,要求以色列完全实施“路线图”计划,执行国际法庭关于以色列非法修建隔离墙的裁决,实现地区无核化。同时在伊拉克问题上反对干涉伊拉克内政,并指出美国针对叙利亚的法案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规定。在反恐问题上,南美各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观点,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反恐合作,同时反对外国占领,承认各国享有合法抵抗外国占领的权利。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表示支持乌拉圭候选人竞选世贸组织总干事一职,共同呼吁英国同阿根廷恢复就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进行的谈判。此外,南美和阿拉伯各国一致认为,发展地区合作应基于坚持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主张裁军和非核化,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问题,发挥联合国作用,反对单边主义,抵制美国采取的单边行动和非法的制裁措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中争取双赢结果,建立透明、非歧视、公正的多边贸易机制,支持与会各国加入世贸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履行有关发展援助资金、技术转让、开放市场方面的承诺。与会各国一致同意扩大经贸合作,在地区和世界经济论坛上共同协调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加贸易往来和投资。为此,与会各国召集了1200多位工商界人士、企业家,参加为期3天的经贸研讨会和投资贸易洽谈会,探讨目前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贸易和投资机会。会议期间,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还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此外,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也为促进地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及推动南南合作作出了很大努力。会议还建立了会议决议执行机制,落实在《宣言》中形成的决议,并计划于2007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外长会议,为定于2008年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二届首脑会议作准备。

美国担心全球战略受到影响

  实际上,最令美国担心的不是某国领导人的反美言论,而是本次峰会对美国地区和全球战略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遭到美国冷落、遗忘的南美洲国家正日益“去美国化”。就在巴西峰会前,在美洲国家组织举行的秘书长选举中,由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支持的智利内政部长因苏尔萨顺利当选,57年来美国支持的候选人首次落选。与此同时,南美独立于美国的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南美国家共同体正式成立,相反美国竭力推动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却一再推迟。其实,除了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外,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阿根廷为首的南美新左翼政府还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以及非洲国家的关系。在巴西提议下,南美—非洲峰会不久也将举行。南美国家的这一系列举动既显示了它们竭力摆脱美国,谋求增强自身独立的意愿,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在南美的地位日益衰落,正面临信任危机。
  第二,对美而言,巴西峰会已被大大地打上了阿拉伯烙印,为阿拉伯人的议程所左右。这实际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指责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对于正面临美国民主改造沉重压力的阿拉伯国家来说,寻求亚非拉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摆脱对美欧的过度依赖,正是释放和转移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正是美国所担心的,美国不希望南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成为推行“大中东计划”的阻碍。巴西峰会涉及了那么多议题,就是没有提到美国感兴趣的民主改革问题。

  第三,中东和南美是全球能源最为集中的两大地区,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等15个国家的石油日产量达到272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32.5%。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指出,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有这个世界两个最大的石油储备,这引起帝国主义的贪婪”。他建议采用欧佩克11个成员国团结起来的成功模式,结成战略联盟。巴西称这次峰会是一个“文明联盟”,而阿尔及利亚总统也强调应建立“一个文化、政治和经济联盟”。美国担心,南美和阿拉伯的合作可能确立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和能源轴心。
  第四,对美而言,继亚非峰会之后,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反映了一种新趋势和新现实,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正不断加强,世界多极化取得进展,这将对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构成挑战。阿盟秘书长穆萨指出,阿拉伯和南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合作毫无疑问将给南南合作增添新的内涵,从而造福于广大发展中国家。阿拉伯和南美国家首次峰会将成为南南合作的新开端。

地区合作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巴西峰会确实发出了令美国不舒服的声音,但就此认为南美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完全是针对美国的,恐怕难以成立,这只是习惯于这一思维的美国右翼保守分子的臆想。首先,峰会双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加强经贸合作。在这次会议上,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与南方共同市场就具体的合作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南美扩大了传统产品的出口市场,牛肉、鸡肉、糖和水果等农牧业产品将源源不断输往中东地区。对阿拉伯国家而言,绕过西方国家从南美直接进口价格优惠的农牧业产品,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其次,大多数南美和阿拉伯国家虽然对美国颇为不满,但它们无意挑战美国,它们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有很深的依赖关系。埃及、约旦和沙特等国元首在美国压力下没有参加会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沙特著名报纸《阿拉伯新闻》说,峰会并不说明阿拉伯国家想摆脱现有合作伙伴,只是表明阿拉伯世界需要更多机会,减少对美欧过于依赖的风险。第三,两地合作面临诸多困难。除了地理上的遥远外,两个地区的文化截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沟通起来会有不少障碍。因此,南美洲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短期内还不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威胁。

南美缘何与美国渐行渐远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美洲国家组织主要由美国操纵,凡是美国提名或支持的秘书长人选几乎都会以高票当选。美洲国家组织第六轮秘书长选举中,由美国支持的秘书长候选人相继退出竞选,这在美洲国家组织57年历史上尚属首次。此间分析家认为,这说明华盛顿正在丧失对美洲、至少是南美洲的影响力,一个“去美国化”的南美洲正在形成。那么,南美缘何与美国渐行渐远呢?
  首先,冷战结束后,拉美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下降,特别是布什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因忙于反恐和中东事务而无暇南顾;与此同时,拉美长期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极度贫困和大规模失业已成为多数拉美国家的普遍现象,一向视拉美为自己“后院”的美国此时却大幅削减经济援助。特别是在阿根廷和巴西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更是作壁上观,其信誉度大幅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选民逐渐失去了对亲美右翼政府的信任,转为支持相对保持经济和政治独立性的左翼政府,这种偏左的政治生态必将在南美形成一股制衡美国的力量。

  其次,美国向南推行其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主张正在美洲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已经成为美国天然的盟友。今年中美洲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极有可能达成,墨西哥自然会站在美国一边。美国正在以这种“步步为营”的方式向南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一方面利用南美洲庞大的市场为本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加强对拉美的控制;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在农产品补贴、农产品市场准入、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与美国存在严重分歧,致使原定于2005年1月达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被无限期延迟。而那些对美洲自由贸易持相同立场的南美国家却越走越近,一个建立在南共市和安第斯共同体基础上、并有可能替代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南美共同体”正在形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美洲自由贸易政策间接推进了拉美地区的整合。
  再次,共同的政治经历和经济处境使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美洲大陆南南合作趋势不断加强。2004年应该是拉美地区一体化的丰收年:古巴和委内瑞拉签订了一体化条约,确立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安共体同意接纳智利为联系国,南共市北扩计划成功,相继接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为联系国,此外还与安共体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去年12月8日,第三届南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12个成员国宣布成立南美国家共同体,它的建立无疑是“南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南美—阿拉伯”版不结盟运动:南南合作的新桥梁

  南美大陆和阿拉伯世界,虽然同属第三世界,还有历史姻亲关系,但目前的联系仅局限于正常的外交关系、有限的经济往来和不多的文化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合作空间。在此背景下,巴西倡议并成功地举办第一届峰会,具有历史意义。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强调了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点:“

我们有这个世界两个最大的石油储备,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他呼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认为两个集团之间的贸易有很好的前景。他还要求东道主巴西总统承诺对以后的会议和这次首脑会议签署的政治协议、地缘政治和经济协议进行跟踪。
  巴西总统卢拉在5月11日的峰会闭幕式讲话中指出:“对我来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关系的历史新时刻。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 南美和阿拉伯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但过去经济往来相对较少。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事件。在这个新世纪,一种新运动已经形成了。”他说,阿拉伯与南美的新关系堪比不结盟运动。卢拉表示,南美-阿拉伯联盟的目标是改变“贫国更贫,富国更富”的世界秩序。

背景: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The Summit of South American-Arab Nations) 是巴西总统卢拉2003年12月访问中东和非洲时提议召开的,卢拉说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冲击,同属第三世界的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应该加强双边关系,大胆和创造性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首脑会议的目的是推动建立一个能让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作用的世界新秩序。卢拉的提议得到包括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等阿拉伯国家和组织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5年5月10—11日,第一届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共有来自12个南美国家和22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一致通过旨在加强双边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巴西利亚宣言》 (The Brasilia Declaration),标志着两个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会代表同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竞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宣言》指出,各国将以追求发展、公平和国际和平为目的,谋求加强两地区的联系、扩大合作及建立伙伴关系。在政治方面,宣言谴责恐怖主义,但强调“按照国际法准则抵抗外国占领的权利”。宣言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中东地区公平、持久和全面和平。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宣言呼吁建立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秩序,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宣言强调阿拉伯和南美国家应加强合作和交流,从而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取得积极成果,不断缩小南北差距。会议决定第二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将于2008年第二季度在摩洛哥举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8 5:07:56编辑过]
首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简称巴西峰会)于5月10日至1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这两个跨大洋发展中地区的首次联手意义重大,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称这次会议堪比1955年建立的亚非拉不结盟运动阵线。大会通过了巴西利亚宣言,谴责以色列对巴勒斯坦领土的占领,批评美国系列霸权政策,同时呼吁让自由贸易真正有益于世界贫困国家。 对此,美国著名拉美问题专家莱奥登·罗伊特教授说:“华盛顿的保守政客们的确睡不好觉了。”

美国想尽办法阻止峰会召开

  南美洲与中东阿拉伯国家相距遥远,政治、经济和社会形态有很大差异,这两个地区能走到一起,巴西总统卢拉功不可没。

  工人出身的卢拉当选总统后,为自己确定了三个执政目标:维护国家主权和尊严、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尤其是穷人的生活水平。为此,他频频出席世界经济和政治会议,为巴西争取一席之地。但他却在西方发达国家那里处处碰壁,美国继续利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控制巴西经济。生性耿直的卢拉不甘心受美国摆布,决心自力更生发展经济。他在访问阿拉伯国家时,发现这些国家同样受制于美国,它们既想消除贫困、摆脱对西方的经济依赖,又想自主建立独立、民主、公正的社会体系。于是,卢拉萌生了南美与阿拉伯国家合力抗衡国际强权势力,捍卫自身利益的想法,这种想法与各国领导人不谋而合。最终,共有12个南美国家和22个阿拉伯国家的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代表参加了巴西峰会。
  对于这次峰会,美国一开始就持否定态度,并使用各种手段阻止这次峰会召开。美国首先向巴西施压,要求巴西放弃“召集人”的角色。4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赖斯访问巴西时特意提到此事,并以重开美洲自由贸易区谈判为条件,要求巴西“住手”。与此同时,美国向与会的埃及、约旦、摩洛哥等国施压,要求它们要么不参加,要么降低代表级别。当看到峰会已无法阻止时,美国警告巴西不要损害中东和平进程。至此,美国仍不放心,要求作为观察员参与此次峰会。为防止美国干扰会议进程,巴西拒绝了这一要求,并称“这是一次公开会议,你们(美国)可以通过电视观看”。

巴西利亚宣言剑指美国、以色列

  美国人认为,巴西峰会更像是一个反对美国和以色列的论坛。受到美国孤立和制裁的委内瑞拉、叙利亚不仅出席了峰会,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还在会上提议建立一个反对帝国主义统治的南美—阿拉伯阵线。查韦斯在峰会上“受到了英雄般的欢迎”,他强烈谴责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称强权国家对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丰富的石油资源垂涎欲滴,“美国一心想成为全球领导者,不停地用枪炮、入侵及其他威胁手段向我们灌输美国模式”。据巴西媒体报道,会后,不少阿拉伯国家领导人找查韦斯交流抗美心得。
  巴西峰会的议程安排远非美国当初想像的只集中于经济领域,而是向政治领域发生了偏转。这一方面是因为阿拉伯国家表示,不谈政治就没法谈经济;另一方面是因为与会各国的经济不同程度地受制于美国,经济问题实际上也是政治问题。峰会最后通过的《巴西利亚宣言》充分表明了这一点:《宣言》中支持阿拉伯国家的呼声,强调实现中东地区全面、公正和持久的和平的重要性,指出实现中东和平必须坚持“土地换和平”原则,要求以色列完全实施“路线图”计划,执行国际法庭关于以色列非法修建隔离墙的裁决,实现地区无核化。同时在伊拉克问题上反对干涉伊拉克内政,并指出美国针对叙利亚的法案违反国际法和联合国有关规定。在反恐问题上,南美各国支持阿拉伯国家的观点,坚持在联合国框架内打击恐怖主义,加强反恐合作,同时反对外国占领,承认各国享有合法抵抗外国占领的权利。与此同时,阿拉伯国家也表示支持乌拉圭候选人竞选世贸组织总干事一职,共同呼吁英国同阿根廷恢复就马尔维纳斯群岛主权问题进行的谈判。此外,南美和阿拉伯各国一致认为,发展地区合作应基于坚持多边主义,遵守国际法,主张裁军和非核化,以和平方式解决争端和冲突问题,发挥联合国作用,反对单边主义,抵制美国采取的单边行动和非法的制裁措施。

  在经济发展方面,各国领导人一致认为,地区和平、安全和稳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要求在经济全球化中争取双赢结果,建立透明、非歧视、公正的多边贸易机制,支持与会各国加入世贸组织,呼吁发达国家履行有关发展援助资金、技术转让、开放市场方面的承诺。与会各国一致同意扩大经贸合作,在地区和世界经济论坛上共同协调立场,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增加贸易往来和投资。为此,与会各国召集了1200多位工商界人士、企业家,参加为期3天的经贸研讨会和投资贸易洽谈会,探讨目前双方经贸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寻求贸易和投资机会。会议期间,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和海湾合作委员会(海合会)还签署了经济合作框架协议,启动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
  此外,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也为促进地区国家间的文化交流以及推动南南合作作出了很大努力。会议还建立了会议决议执行机制,落实在《宣言》中形成的决议,并计划于2007年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召开外长会议,为定于2008年在摩洛哥举行的第二届首脑会议作准备。

美国担心全球战略受到影响

  实际上,最令美国担心的不是某国领导人的反美言论,而是本次峰会对美国地区和全球战略所产生的潜在影响。概括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
  第一,遭到美国冷落、遗忘的南美洲国家正日益“去美国化”。就在巴西峰会前,在美洲国家组织举行的秘书长选举中,由委内瑞拉、巴西、智利等南美和加勒比地区国家支持的智利内政部长因苏尔萨顺利当选,57年来美国支持的候选人首次落选。与此同时,南美独立于美国的一体化步伐不断加快,去年南美国家共同体正式成立,相反美国竭力推动的美洲自由贸易区却一再推迟。其实,除了发展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外,以巴西、委内瑞拉、智利、阿根廷为首的南美新左翼政府还积极发展与中国、印度以及非洲国家的关系。在巴西提议下,南美—非洲峰会不久也将举行。南美国家的这一系列举动既显示了它们竭力摆脱美国,谋求增强自身独立的意愿,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美国在南美的地位日益衰落,正面临信任危机。
  第二,对美而言,巴西峰会已被大大地打上了阿拉伯烙印,为阿拉伯人的议程所左右。这实际是在直接或间接地指责美国偏袒以色列的中东政策。对于正面临美国民主改造沉重压力的阿拉伯国家来说,寻求亚非拉国家的同情与支持,摆脱对美欧的过度依赖,正是释放和转移压力的一个重要途径。这正是美国所担心的,美国不希望南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成为推行“大中东计划”的阻碍。巴西峰会涉及了那么多议题,就是没有提到美国感兴趣的民主改革问题。

  第三,中东和南美是全球能源最为集中的两大地区,沙特、科威特、伊拉克、委内瑞拉、阿根廷和巴西等15个国家的石油日产量达到2720万桶,占全球总产量的32.5%。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指出,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有一个共同点,“我们有这个世界两个最大的石油储备,这引起帝国主义的贪婪”。他建议采用欧佩克11个成员国团结起来的成功模式,结成战略联盟。巴西称这次峰会是一个“文明联盟”,而阿尔及利亚总统也强调应建立“一个文化、政治和经济联盟”。美国担心,南美和阿拉伯的合作可能确立一个新的地缘政治和能源轴心。
  第四,对美而言,继亚非峰会之后,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合作反映了一种新趋势和新现实,即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南南合作正不断加强,世界多极化取得进展,这将对美国主导的世界政治经济秩序构成挑战。阿盟秘书长穆萨指出,阿拉伯和南美国家都是发展中国家,双方合作毫无疑问将给南南合作增添新的内涵,从而造福于广大发展中国家。阿拉伯和南美国家首次峰会将成为南南合作的新开端。

地区合作不会对美国构成威胁

  巴西峰会确实发出了令美国不舒服的声音,但就此认为南美和阿拉伯国家的合作完全是针对美国的,恐怕难以成立,这只是习惯于这一思维的美国右翼保守分子的臆想。首先,峰会双方最主要的目的还是加强经贸合作。在这次会议上,海湾国家合作委员会与南方共同市场就具体的合作形式和内容进行了详尽的讨论,签署了建立自由贸易区的框架协议。南美扩大了传统产品的出口市场,牛肉、鸡肉、糖和水果等农牧业产品将源源不断输往中东地区。对阿拉伯国家而言,绕过西方国家从南美直接进口价格优惠的农牧业产品,将获得更多经济利益。其次,大多数南美和阿拉伯国家虽然对美国颇为不满,但它们无意挑战美国,它们与美国在政治、经济和安全上有很深的依赖关系。埃及、约旦和沙特等国元首在美国压力下没有参加会议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沙特著名报纸《阿拉伯新闻》说,峰会并不说明阿拉伯国家想摆脱现有合作伙伴,只是表明阿拉伯世界需要更多机会,减少对美欧过于依赖的风险。第三,两地合作面临诸多困难。除了地理上的遥远外,两个地区的文化截然不同,人们的价值观也不同,沟通起来会有不少障碍。因此,南美洲与阿拉伯国家的合作短期内还不会对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构成威胁。

南美缘何与美国渐行渐远

  过去很长一段时期,美洲国家组织主要由美国操纵,凡是美国提名或支持的秘书长人选几乎都会以高票当选。美洲国家组织第六轮秘书长选举中,由美国支持的秘书长候选人相继退出竞选,这在美洲国家组织57年历史上尚属首次。此间分析家认为,这说明华盛顿正在丧失对美洲、至少是南美洲的影响力,一个“去美国化”的南美洲正在形成。那么,南美缘何与美国渐行渐远呢?
  首先,冷战结束后,拉美在美国的全球战略地位下降,特别是布什上台以后,美国政府因忙于反恐和中东事务而无暇南顾;与此同时,拉美长期实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极度贫困和大规模失业已成为多数拉美国家的普遍现象,一向视拉美为自己“后院”的美国此时却大幅削减经济援助。特别是在阿根廷和巴西金融危机期间,美国更是作壁上观,其信誉度大幅下降。在这种背景下,巴西、阿根廷、智利、委内瑞拉、厄瓜多尔等南美国家选民逐渐失去了对亲美右翼政府的信任,转为支持相对保持经济和政治独立性的左翼政府,这种偏左的政治生态必将在南美形成一股制衡美国的力量。

  其次,美国向南推行其美洲自由贸易区的经济主张正在美洲产生深远的政治影响。经济关系决定政治关系,墨西哥作为北美自由贸易区成员,已经成为美国天然的盟友。今年中美洲与美国自由贸易协定极有可能达成,墨西哥自然会站在美国一边。美国正在以这种“步步为营”的方式向南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一方面利用南美洲庞大的市场为本国经济增长提供动力,另一方面通过经济加强对拉美的控制;与此同时,巴西、阿根廷、巴拉圭和乌拉圭等南方共同市场国家在农产品补贴、农产品市场准入、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上与美国存在严重分歧,致使原定于2005年1月达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协定被无限期延迟。而那些对美洲自由贸易持相同立场的南美国家却越走越近,一个建立在南共市和安第斯共同体基础上、并有可能替代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南美共同体”正在形成。因此,从某种程度上说,美国的美洲自由贸易政策间接推进了拉美地区的整合。
  再次,共同的政治经历和经济处境使拉美地区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美洲大陆南南合作趋势不断加强。2004年应该是拉美地区一体化的丰收年:古巴和委内瑞拉签订了一体化条约,确立了两国全面战略合作关系;安共体同意接纳智利为联系国,南共市北扩计划成功,相继接纳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为联系国,此外还与安共体正式签署自由贸易协定;去年12月8日,第三届南美洲国家首脑会议的12个成员国宣布成立南美国家共同体,它的建立无疑是“南美地区一体化进程中具有历史意义的里程碑事件”。

“南美—阿拉伯”版不结盟运动:南南合作的新桥梁

  南美大陆和阿拉伯世界,虽然同属第三世界,还有历史姻亲关系,但目前的联系仅局限于正常的外交关系、有限的经济往来和不多的文化交流,存在着巨大的发展合作空间。在此背景下,巴西倡议并成功地举办第一届峰会,具有历史意义。
  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强调了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的共同点:“

我们有这个世界两个最大的石油储备,这引起了帝国主义的贪婪。”他呼吁扩大与阿拉伯国家的经济关系,认为两个集团之间的贸易有很好的前景。他还要求东道主巴西总统承诺对以后的会议和这次首脑会议签署的政治协议、地缘政治和经济协议进行跟踪。
  巴西总统卢拉在5月11日的峰会闭幕式讲话中指出:“对我来说,这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关系的历史新时刻。南美和阿拉伯国家从来没有这么团结过。” 南美和阿拉伯国家都属发展中国家,但过去经济往来相对较少。
  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称:“每个时代都有它的标志事件。在这个新世纪,一种新运动已经形成了。”他说,阿拉伯与南美的新关系堪比不结盟运动。卢拉表示,南美-阿拉伯联盟的目标是改变“贫国更贫,富国更富”的世界秩序。

背景: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 (The Summit of South American-Arab Nations) 是巴西总统卢拉2003年12月访问中东和非洲时提议召开的,卢拉说面对当今全球化的冲击,同属第三世界的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应该加强双边关系,大胆和创造性地应对全球化的挑战。首脑会议的目的是推动建立一个能让发展中国家充分发挥作用的世界新秩序。卢拉的提议得到包括埃及总统穆巴拉克和阿拉伯联盟秘书长穆萨等阿拉伯国家和组织领导人的积极响应。
  2005年5月10—11日,第一届南美洲和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共有来自12个南美国家和22个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人参加,一致通过旨在加强双边政治和经济合作的《巴西利亚宣言》 (The Brasilia Declaration),标志着两个地区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与会代表同意支持发展中国家的候选人竞选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宣言》指出,各国将以追求发展、公平和国际和平为目的,谋求加强两地区的联系、扩大合作及建立伙伴关系。在政治方面,宣言谴责恐怖主义,但强调“按照国际法准则抵抗外国占领的权利”。宣言呼吁建立一个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实现中东地区公平、持久和全面和平。在经济和贸易方面,宣言呼吁建立公正、透明的国际贸易秩序,消除国际贸易中的不公正、不合理的现象,尤其是在农产品领域。宣言强调阿拉伯和南美国家应加强合作和交流,从而在多边贸易谈判中取得积极成果,不断缩小南北差距。会议决定第二届南美—阿拉伯国家首脑会议将于2008年第二季度在摩洛哥举行。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8 5:07:56编辑过]
美国的后院这几年不太平。
嘿嘿,有意思~~
还是应该好好进入南美地区,团结可以团结的力量
[em05][em05]
说不定有中国鼓捣的功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