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根圆明园石柱9月归国 990万元人民币从挪威换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1:40:38
七根圆明园石柱9月归国 990万元人民币从挪威换回

2014年02月12日  来源:北京晨报 





  七根圆明园石柱从左至右分别来自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养雀笼、方外观、养雀笼、海晏堂。  照片引自《谁收藏了圆明园》
1873年拍摄的谐奇趣残迹,画圈处就是类似的石柱。
  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回国。曾因试图在冰岛购地而出名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是促成这次文物回归的重要人物。2013年,黄怒波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达成捐资协议,并要求将该博物馆收藏的7根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圆明园石柱回归后将在北京大学对外展示。
  黄怒波捐资换石柱
  昨天,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向媒体证实,他于2013年12月,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达成协议,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990万元人民币),同时要求将该博物馆收藏的7根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
  黄怒波表示,他获悉KODE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展区需要修缮后,对其藏品中来自圆明园的柱子很感兴趣。在2013年一次文化活动上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见面会谈后,他同意资助该博物馆。
  据媒体报道,KODE博物馆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收藏馆之一。2013年1月发生的一起盗窃案造成了严重破坏,当时窃贼从中国文物藏品区偷走了20多件文物。这是该馆中国收藏品在近年遭遇的第二次被窃,并导致了展览的关闭。黄怒波的捐款将为KODE博物馆修缮其中国艺术藏品展位计划提供一半的预算资金。
  回归意义堪比兽首
  据黄怒波介绍,去年,北京大学已派出考古文保专家到挪威考察,经鉴定,博物馆收藏的7根石柱确为圆明园石柱。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他关注KODE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石柱已有10年之久。就像2013年回归的圆明园鼠首兔首一样,作为圆明园流散海外文物,回归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刘阳同时表示,作为圆明园内西洋楼的建筑构件,石柱本身也有重要文物价值,不过不能算是稀有文物。“现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还有一模一样的石柱。”
  据刘阳考证,七根石柱原来的位置分别位于圆明园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四处地点。
  将捐赠给北京大学
  昨天,黄怒波透露,作为北大校友,他知道北大目前校址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目前已与北大协商,计划今年9月将这些圆明园石柱捐赠给北大,在北大博物馆收藏,向公众开放。
  中坤集团副总裁徐红也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在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与挪威方面接触,商讨圆明园石柱的回归事宜。但在国宝回国之前,中坤方面不想太过炒作此事。“我觉得在七根石柱安全回国后,我们可以正式表态,中国有能力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
  徐红透露,目前中坤正与北大方面协商,待北大寒假结束后,将与专家开始研究运输文物方案。另据中坤集团内刊显示,北大将定期派遣专家赴挪威,协助KODE博物馆鉴定整理馆内中国藏品,并举办中国藏品、瓷器的永久性展览。
  昨天下午,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通过短信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黄怒波是北大优秀校友,也是成功企业家。中坤集团一直致力于支持教育与文化事业,曾先后捐资创立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设立驻校诗人,主办了很多国内外诗歌交流活动,还资助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等。
  蒋朗朗表示,此次中坤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民间合作,是他们一如既往促进文化交流事业的善举。海外的民间藏品能在博物馆得到专业的维护,这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也有利于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北大乐助其成。
  ■石刻往事
  袁世凯老部下
  携石刻回挪威
  圆明园石刻如何流入挪威博物馆,引出了10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介绍,KODE博物馆位于挪威西部,博物馆内收藏的圆明园石刻皆系挪威人蒙茨一人捐献。蒙茨曾于1887年前后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种职务。
  刘阳说,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就是圆明园的石雕。在KODE博物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等。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远瀛观铜版画,从中可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也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专家呼吁
  希望石柱能回圆明园“探亲”
  刘阳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七根石柱回归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不过石柱原始位置毕竟在圆明园西洋楼。“希望石柱有机会能够回到‘娘家’圆明园。即使短暂展出也好呀。”
  今后,圆明园七根石柱回归后能否重回圆明园展出?北京晨报记者就此向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询问,截至昨晚发稿时,未得到对方回复。而中坤集团副总裁徐红表示,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9月石柱回归后,一直放在北大展出。
  ■新闻延伸
  怎样辨别圆明园流散文物?
  据刘阳介绍,在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中,最容易辨明身份的是从英法劫掠者手中直接进入到欧美博物馆的藏品。侵华法军总司令蒙托邦把从圆明园劫掠来的最精美文物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这些文物被收藏在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里。巴黎荣军院军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地也都有类似来源清晰、未经转手的圆明园旧藏。还有少部分文物虽转手多次但传承有序至今,例如“清乾隆御制碧玉泥金佛狮”。
  另外,有明确圆明园特征的文物,例如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圆明园”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以及国人最为熟悉的西洋楼海晏堂铜兽首等文物的身份也确定无疑。同样,盖有“圆明园宝”、“淳化轩”、“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等圆明园专用鉴藏印的书画作品也确属圆明园文物。淳化轩是乾隆皇帝设于圆明园中的御书房,位于畅春园正中。收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骏骨图》由南宋末画家龚开所画,这幅画右上角印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画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2-12/5825854.shtml


七根圆明园石柱9月归国 990万元人民币从挪威换回

2014年02月12日  来源:北京晨报 





  七根圆明园石柱从左至右分别来自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养雀笼、方外观、养雀笼、海晏堂。  照片引自《谁收藏了圆明园》
1873年拍摄的谐奇趣残迹,画圈处就是类似的石柱。  流散于海外100多年的7根圆明园石柱,预计将于今年9月回国。曾因试图在冰岛购地而出名的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是促成这次文物回归的重要人物。2013年,黄怒波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达成捐资协议,并要求将该博物馆收藏的7根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北京晨报记者了解到,圆明园石柱回归后将在北京大学对外展示。
  黄怒波捐资换石柱
  昨天,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向媒体证实,他于2013年12月,与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达成协议,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990万元人民币),同时要求将该博物馆收藏的7根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
  黄怒波表示,他获悉KODE博物馆的中国文物展区需要修缮后,对其藏品中来自圆明园的柱子很感兴趣。在2013年一次文化活动上与博物馆相关负责人见面会谈后,他同意资助该博物馆。
  据媒体报道,KODE博物馆是欧洲规模最大的中国文物收藏馆之一。2013年1月发生的一起盗窃案造成了严重破坏,当时窃贼从中国文物藏品区偷走了20多件文物。这是该馆中国收藏品在近年遭遇的第二次被窃,并导致了展览的关闭。黄怒波的捐款将为KODE博物馆修缮其中国艺术藏品展位计划提供一半的预算资金。
  回归意义堪比兽首
  据黄怒波介绍,去年,北京大学已派出考古文保专家到挪威考察,经鉴定,博物馆收藏的7根石柱确为圆明园石柱。
  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刘阳对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他关注KODE博物馆收藏的圆明园石柱已有10年之久。就像2013年回归的圆明园鼠首兔首一样,作为圆明园流散海外文物,回归本身具有重要意义。
  刘阳同时表示,作为圆明园内西洋楼的建筑构件,石柱本身也有重要文物价值,不过不能算是稀有文物。“现在圆明园西洋楼遗址还有一模一样的石柱。”
  据刘阳考证,七根石柱原来的位置分别位于圆明园养雀笼、谐奇趣、海晏堂和方外观四处地点。
  将捐赠给北京大学
  昨天,黄怒波透露,作为北大校友,他知道北大目前校址曾是圆明园的一部分,目前已与北大协商,计划今年9月将这些圆明园石柱捐赠给北大,在北大博物馆收藏,向公众开放。
  中坤集团副总裁徐红也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在最近一段时间,一直在与挪威方面接触,商讨圆明园石柱的回归事宜。但在国宝回国之前,中坤方面不想太过炒作此事。“我觉得在七根石柱安全回国后,我们可以正式表态,中国有能力让流失海外的文物回归。”
  徐红透露,目前中坤正与北大方面协商,待北大寒假结束后,将与专家开始研究运输文物方案。另据中坤集团内刊显示,北大将定期派遣专家赴挪威,协助KODE博物馆鉴定整理馆内中国藏品,并举办中国藏品、瓷器的永久性展览。
  昨天下午,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通过短信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黄怒波是北大优秀校友,也是成功企业家。中坤集团一直致力于支持教育与文化事业,曾先后捐资创立北大中国诗歌研究院,设立驻校诗人,主办了很多国内外诗歌交流活动,还资助设立了“胡适人文讲座”等。
  蒋朗朗表示,此次中坤与挪威KODE博物馆的民间合作,是他们一如既往促进文化交流事业的善举。海外的民间藏品能在博物馆得到专业的维护,这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也有利于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北大乐助其成。
  ■石刻往事
  袁世凯老部下
  携石刻回挪威
  圆明园石刻如何流入挪威博物馆,引出了100多年前的一段往事。据中国圆明园学会学术专业委员会委员、《谁收藏了圆明园》作者刘阳介绍,KODE博物馆位于挪威西部,博物馆内收藏的圆明园石刻皆系挪威人蒙茨一人捐献。蒙茨曾于1887年前后来到中国,在中国海关任职,后又担任袁世凯的骑兵团长、参谋长等多种职务。
  刘阳说,蒙茨在中国生活了五十余年,收集了二千五百多件中国文物。这些文物多是散落在民间的圆明园遗物,包括石雕、玉器、青铜器、陶瓷、绘画、丝绣等,其中最不寻常的就是圆明园的石雕。在KODE博物馆一层的整个陈列室中,几乎全部是雕刻精美的圆明园建筑石构件,有残断的柱础、栏杆、望柱、石像等。在大厅的墙壁上还挂着一幅印在白布上的圆明园远瀛观铜版画,从中可认出部分石雕原来所在的位置。这座展厅也被命名为“圆明园展厅”。
  ■专家呼吁
  希望石柱能回圆明园“探亲”
  刘阳向北京晨报记者表示,七根石柱回归是振奋人心的大事,不过石柱原始位置毕竟在圆明园西洋楼。“希望石柱有机会能够回到‘娘家’圆明园。即使短暂展出也好呀。”
  今后,圆明园七根石柱回归后能否重回圆明园展出?北京晨报记者就此向北大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询问,截至昨晚发稿时,未得到对方回复。而中坤集团副总裁徐红表示,目前的计划是在今年9月石柱回归后,一直放在北大展出。
  ■新闻延伸
  怎样辨别圆明园流散文物?
  据刘阳介绍,在圆明园海外流散文物中,最容易辨明身份的是从英法劫掠者手中直接进入到欧美博物馆的藏品。侵华法军总司令蒙托邦把从圆明园劫掠来的最精美文物献给了拿破仑三世和欧仁妮皇后,这些文物被收藏在枫丹白露宫中的中国馆里。巴黎荣军院军事博物馆、法国国家图书馆等地也都有类似来源清晰、未经转手的圆明园旧藏。还有少部分文物虽转手多次但传承有序至今,例如“清乾隆御制碧玉泥金佛狮”。
  另外,有明确圆明园特征的文物,例如法国吉美博物馆的“圆明园”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圆明园四十景图咏》以及国人最为熟悉的西洋楼海晏堂铜兽首等文物的身份也确定无疑。同样,盖有“圆明园宝”、“淳化轩”、“淳化轩图书珍秘宝”等圆明园专用鉴藏印的书画作品也确属圆明园文物。淳化轩是乾隆皇帝设于圆明园中的御书房,位于畅春园正中。收藏于大阪市立美术馆的《骏骨图》由南宋末画家龚开所画,这幅画右上角印有“淳化轩图书珍秘宝”印和“淳化轩”朱文长方印,说明此画原藏于圆明园淳化轩内。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4/02-12/5825854.shtml


吃多没事干!
这就卖一千万,被抢的就等着以后有机会再抢回来不就得了,又放不坏……
钱多烧的啊!还不如再潜心发展十年,将来叫他们跪舔,主动送回来。
吃多没事干!
耻辱啊,被抢的还要买回来,耻辱加耻辱,个人见解,不代表任何人
几块烂石头,被抢了然后再被人家卖回来相当于被抢两次。
钱多人傻,没有骨气!
买回来砸了还行
一个东西,来回被吃了两次,耻辱
修缮什么啊,有这钱你都可以雇人把所有藏品都偷回来了
可以洗钱,又可以送礼,又赚得名声。这钱花的真有水平
黄怒波“赎回”圆明园石柱被指炒作 称有些难过


2014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新闻纵横报道,中坤集团董事长黄怒波,去年向挪威卑尔根KODE博物馆捐资1000万挪威克朗约合160万美元,要求将该博物馆收藏的7根圆明园石柱归还中国。在更早以前,黄怒波曾计划在冰岛买地,虽然因为种种原因没有买成,却从此一举成名。

  报道播出后,也引来了各方关注,有人为黄怒波喝彩,也有人提出质疑,认为这是中坤集团的一次炒作。那么黄怒波这样做他到底是怎么想的呢?今天黄怒波再次接受中国之声记者冯会玲专访,回应炒作质疑。

  黄怒波的身上有着多种标签,商人与诗人的特质在他身上兼而有之,即使身在商场奋战多年,他还是无法做到把喜怒巧妙地隐藏起来。乍一听到质疑他此次纯属炒作的声音,他坦言,还是忍不住有些难过。

  黄怒波:心里还是有点难过,一腔热血。挺伤我的感情的,因为我们做了几年,作为一个富起来的民族、国家要强大的,我们都应该不忘我们的历史,要关心我们的过去,所以不管怎么样如果能够找到这些,我们能够把它拿回来,这个应该中国人都应该开心的事。

  黄怒波说,迎接7根圆明园大理石柱回归中国的事情去年就已经确定下来,但他始终小心翼翼地做着保密工作,就是担心会有各种质疑和猜测。

  黄怒波:坚持不跟媒体去说省得别人说我们有什么炒作或者什么,就千方百计告诉警察,告诉北大,告诉挪威方,我们都不要跟媒体来通气,目的就是不要让人觉得你这个哗众取宠,因为当下这个社会都会这么认为。然后美国纽约时报他们把消息挖出来了,我们也没有办法,不回应,但是总体来看觉得这次社会的反映声音还是很好的,我肯定还是个文人还是个诗人于心接受不了,想一想,算了,不过主要能回来我就开心了。

  对于中坤借此炒作的疑问,黄怒波说,在他看来,一个企业能否走得长远,一时的炒作根本算不上是个妙方。

  黄怒波:中坤来说我们现在也可能还继续做这样的公益事业,但绝对没有想到拿这个做一个炒作的品牌,一个企业做得好不好,最后还是看你企业经营怎么样,在你的项目怎么样,能炒作就能把你的业绩炒上去,所以我想这一条中坤还是坚定不移、踏踏实实的。

  黄怒波透露,未来类似的事情他一定还会继续再做,他希望回家的国宝能带给中国人更多的东西。

  黄怒波:最多的还是希望能够找到对我们历史一种反思,那么我作为一个中戏毕业的人,再作为一个中国人,作为一个改革开放的受益者,我希望有这么一个机会给民族国家做点事,反过来也希望引起一种反思,就是我们国宝是不是都该回家了,希望社会以后引起正面的思考,探讨怎么回来的问题,探讨回来怎么把它做文物研究也好,做爱国主义教育也好,意识也好,但是不要一张口就把这个事想得那么坏的一个地步,我想这不是一个好的学术风气。

  在石柱运回中国之后,黄怒波决定将它们捐给北京大学收藏。北京大学新闻发言人蒋朗朗表示,海外的民间藏品能在博物馆得到专业性的维护,不仅是对文物进行保护,也有利于传承悠久的中华文化,这是一件有意义的好事,北大会积极支持,认真落实好,目前具体方案还在制定中。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数据表明,目前,中国流失文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的47家博物馆收藏。大英博物馆是收藏中国流失文物最多的博物馆,目前收藏的中国文物多达2万3千件。而这2万3千件中国历代稀世珍宝当中,在博物馆长期陈列的只有约2000件。其余的十分之九都存放在10个藏室当中,除非得到特殊许可,一般游客是根本无缘谋面。想一想这些,或许我们更应该对待那些努力让"中国流失海外文物"回归祖国的人,多一些宽容与理解。(记者 冯会玲 韩秀)





http://www.chinanews.com/gn/2014/02-13/5833900.shtml
美华媒:中国流失文物回归 哪种方式最好?


2014年02月13日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13日电 就中国7根圆明园石柱被归还一事,美国《侨报》11日刊载评论文章《文物回归,哪种方式最好?》,文章指,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途径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回购和捐赠;其中,商业回购一直颇具争议。如何避免由拍卖等方式推高文物价格进而助长盗窃走私之风,中国如何与国际合作提高依法追讨效果,全社会皆当建设性探索。

  文章摘编如下:

  “挪威博物馆将向中国归还7根圆明园石柱”再次引发争议,网民称“哪是主动还,分明是买回来的!”为达成归还协议,中国商人黄怒波将向当事挪威博物馆捐资160万美元。流失文物9月将“回家”的结果,并没有消减网络舆论对黄怒波的声讨,有媒体还特别在报道标题中突出“出资”、“换回”等字眼。

  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的途径主要包括:依法追讨、回购和捐赠;其中,商业回购一直颇具争议,一些声音认为,这等同于“受害者出资购买赃物,承认掠夺者的合法性”,且间接推高了文物价格,助纣为虐。而黄怒波这次未直接购买而选择捐资,就有避开非议的考量。

  诚然,依法追讨是最理想的形式,但现实是,这已成为国际难题。虽然文物流失国追讨有1970年与1995年两份国际公约作为法理依据,但公约约束力微弱,对于公约生效前流失的文物,特别是追讨从圆明园流失的价值连城文物,实际操作起来困难重重。一个典型的例子是,2009年,中国律师团赴法国,试图通过法律阻止佳士得拍卖圆明园两件兽首,最终请求被当地法院驳回。近年来,中国单纯依靠法律途径追讨文物收效甚微。

  面对种种障碍,出于民族情感和文物保护,商业回购在法理上固然有违程序正义,但在结果上却是最具实效,这是残酷的现实。而眼下的中国商人,超越赤裸裸的商业买卖,以捐资形式换回文物,表面上是一种交易,但如仔细探究,捐资用于助力对方文物保护,双方一致实现文物保护本义的价值回归,而不是让文物成了一方的钱袋子,这对于流失在海外的中国文物的保护是积极有利的,它不能不说是一种创新,一种进步,民众不仅不应责备,反该点赞。

  7根柱子值多少钱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其承载的关乎民族、国家的“不能忘却”的历史记忆。舆论应当回到这一点的终极意义,坚持法理,同时亦当抛弃狭隘、挑剔的眼光,对流失文物的回归形式,多一些包容。

  中国的文物追索长路漫漫,如何避免由拍卖等方式推高文物价格进而助长盗窃走私之风,中国如何与国际合作提高依法追讨效果,全社会皆当建设性探索。(钟海之)





http://www.chinanews.com/hb/2014/02-13/58339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