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未来战争形势,统一装备体系,加强联训机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7:13:32
    这是本人多年来一直怀疑,困惑和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问题。众所周知,自从热兵器诞生直至发展至二战末期,甚至韩战、越战。地面部队的编制一直遵循着这么一个规律,一线部队、二线部队、预备役部队。通常情况下,平时最好的武器装备会优先配备给一线甲种部队、二线乙种部队一般配备从一线甲种部队退役下来的或是性能稍逊一筹的武器装备,预备役部队手中的武器一般是使用10年以上的股东货。
    以前的战争都是大规模战争,交战时间长、地域广阔、双方伤亡严重,一般早期均使用老牌部队,到最后拼的就是人口和耐力,所以大量的新编部队随处可见,甚至一些王牌部队在几经恶战之后补充了新兵之后会造成战斗力的下降,以至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磨合与恢复。
    未来战争是横跨五维空间的总体空间战,信息、技术、侦察等特殊手段成为主要模式,对体系配置、对单兵装备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本人总认为很多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在编制体制上还是摆脱不了老的作战模式,总带有过去的一种阴影。
    过去打仗,无论是人换了武器,还是武器换了使用者,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与掌握。而现代战争是技术为主导,所以决定了它的前期投入成本远远很高的必然性。除了参军者自身必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军事素质以外,对地理、电子、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我国军方的官方报道中,我们多次见到类似这样的镜头:“59式坦克的训练标兵在新装备面前一筹莫展,甚至有闹出笑话与事故者。 ”反而是那些被好学生所不屑的网络迷在新装备面前展示了他们的身手。还有,总有人说这样的话:“99坦克很贵,我们国家还是要以简约为主,再说现在不打仗,等到要打仗的时候,不要说一百辆,一千辆99坦克也能呼呼的造出来。”此话的前半部分似乎无可挑剔,可后半部分现实吗?装备的发展特点已经决定了我们要上手的话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哪个新兵能在一天内开着新造的坦克走向战场,那我不如说他开的是烧
     
    我几年来在论坛中多次提到我陆军的武装装备体制要逐步向标准化和统一化迈进。可在广大的网友中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理解,普遍认为现在和平时期,中国陆军这么庞大,每个部队换装都需要时间。统一化和标准化是必须的,但是路还长,那是以后的事情。
    我的意见是把陆军作战部队分为:甲类重型机械化、两栖机械化、应急快反、乙类机械化、轻型机械化、摩托化(包括山地丛林寒区等特殊地形环境作战)。至少,前三类部队中每一类必须至少达到一致。
    所谓甲类重型机械化应齐聚最好的履带式机械化器,两栖机械化以05系列两栖战车为主题,应急快反部队以8x8轮式战车为主体、轻型机械化以6X6轮式战车为主体、摩托化以各自所面临的战区环境决定,大量的一代步战车(86)、装甲车(63、77、89)和准三代以内的坦克(96、79、59等)则配给那些一般的履带式机械化部队。虽然武器的四代同堂造成“乙类机械化”这一类统一很难,但也必须利用一切条件把一些过于老旧的装备进行必要的淘汰和归类,尽量减免繁琐,例如79坦克可以集中配属给济南军区、88A\B坦克可以集中配属给北京军区、96坦克可以配属给西部的两个军区。
    对必要的部队统一武器装备的编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整齐划一的好看,而是出于未来战争特点的研究的考虑。
    现在的演习虽然进步了,也讲究带实战背景了,但还是制度化古板化。演不好叫停、处置不到位重来是好事,但是细想,真打仗了真死人了你能退回去重来吗?再重要的,很多演习都是分割化、独立化、自导自演无联系的例行性演习,对某个部队可能很好,对整体战的作用不大。
    所以个人认为,平时的演习追求增强实战背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跨区域、不同类型、不同隶属的部队,甚至加入联勤、军校、地方等要素才是重中之重,不仅如此更要在演习中加入考虑伤亡、补充、修正、调防、预备役启动等多种情况。
     例如:举例39集团军机步190旅(列装96A坦克2个营、86A步战车4个营、83式加榴炮、89式榴弹炮、89式火箭炮各一个营)执行边境反击作战筹划时发现兵力不足。军区司令部调取部队资料档案发现,机步202旅编制与机步190旅相同,并且在临近地区有五个师、旅(团)单位的部分武器配置要素与该旅相同,遂从203旅调出2个坦克连和1个装步营,从其他单位调出2个89榴弹炮营,军区协调为该旅提供40公里以上的远程火力打击与空中掩护。
    战役进入第3天,该旅左翼突击群(机步2营与坦克1营1连混编)受损严重,全旅转入收缩防御。由于战区事先有战时预备保障体制和装备启用体制,数百名从190旅和同类部队中退役的老哦兵驾驶由军区战备储备基地开出的装备使190旅在1日之内迅速基本恢复战力。
    这个是即兴发挥、临时举例,但个人觉得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
    部队装备受损了,但是看遍友邻部队除了63,只有59。
      部队伤员过多,启用复员老兵,到了战场上却发现他除了当步兵对86A战车的性能根本不懂(他当兵那会儿用的还是63)。
    部队进攻受阻,需要兄弟部队支援,却发现平时联训较少,对兄弟单位的装备性能并不了解,导致作用打折。
    如果能考虑平时在多要素下进行实战演习,把一切情况尽量考虑在内,那么部队在战时的临机决断与危机处置能力将大大提高。    这是本人多年来一直怀疑,困惑和需要大家帮助解答的问题。众所周知,自从热兵器诞生直至发展至二战末期,甚至韩战、越战。地面部队的编制一直遵循着这么一个规律,一线部队、二线部队、预备役部队。通常情况下,平时最好的武器装备会优先配备给一线甲种部队、二线乙种部队一般配备从一线甲种部队退役下来的或是性能稍逊一筹的武器装备,预备役部队手中的武器一般是使用10年以上的股东货。
    以前的战争都是大规模战争,交战时间长、地域广阔、双方伤亡严重,一般早期均使用老牌部队,到最后拼的就是人口和耐力,所以大量的新编部队随处可见,甚至一些王牌部队在几经恶战之后补充了新兵之后会造成战斗力的下降,以至于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去磨合与恢复。
    未来战争是横跨五维空间的总体空间战,信息、技术、侦察等特殊手段成为主要模式,对体系配置、对单兵装备都提出了相当高的要求。但本人总认为很多国家、包括我们中国在编制体制上还是摆脱不了老的作战模式,总带有过去的一种阴影。
    过去打仗,无论是人换了武器,还是武器换了使用者,均能在较短的时间内熟悉与掌握。而现代战争是技术为主导,所以决定了它的前期投入成本远远很高的必然性。除了参军者自身必要的身体素质和基本的军事素质以外,对地理、电子、生物、物理等学科知识的掌握同样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
    从我国军方的官方报道中,我们多次见到类似这样的镜头:“59式坦克的训练标兵在新装备面前一筹莫展,甚至有闹出笑话与事故者。 ”反而是那些被好学生所不屑的网络迷在新装备面前展示了他们的身手。还有,总有人说这样的话:“99坦克很贵,我们国家还是要以简约为主,再说现在不打仗,等到要打仗的时候,不要说一百辆,一千辆99坦克也能呼呼的造出来。”此话的前半部分似乎无可挑剔,可后半部分现实吗?装备的发展特点已经决定了我们要上手的话将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如果哪个新兵能在一天内开着新造的坦克走向战场,那我不如说他开的是烧
     
    我几年来在论坛中多次提到我陆军的武装装备体制要逐步向标准化和统一化迈进。可在广大的网友中似乎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和理解,普遍认为现在和平时期,中国陆军这么庞大,每个部队换装都需要时间。统一化和标准化是必须的,但是路还长,那是以后的事情。
    我的意见是把陆军作战部队分为:甲类重型机械化、两栖机械化、应急快反、乙类机械化、轻型机械化、摩托化(包括山地丛林寒区等特殊地形环境作战)。至少,前三类部队中每一类必须至少达到一致。
    所谓甲类重型机械化应齐聚最好的履带式机械化器,两栖机械化以05系列两栖战车为主题,应急快反部队以8x8轮式战车为主体、轻型机械化以6X6轮式战车为主体、摩托化以各自所面临的战区环境决定,大量的一代步战车(86)、装甲车(63、77、89)和准三代以内的坦克(96、79、59等)则配给那些一般的履带式机械化部队。虽然武器的四代同堂造成“乙类机械化”这一类统一很难,但也必须利用一切条件把一些过于老旧的装备进行必要的淘汰和归类,尽量减免繁琐,例如79坦克可以集中配属给济南军区、88A\B坦克可以集中配属给北京军区、96坦克可以配属给西部的两个军区。
    对必要的部队统一武器装备的编制并不是为了单纯的整齐划一的好看,而是出于未来战争特点的研究的考虑。
    现在的演习虽然进步了,也讲究带实战背景了,但还是制度化古板化。演不好叫停、处置不到位重来是好事,但是细想,真打仗了真死人了你能退回去重来吗?再重要的,很多演习都是分割化、独立化、自导自演无联系的例行性演习,对某个部队可能很好,对整体战的作用不大。
    所以个人认为,平时的演习追求增强实战背景只是迈出了第一步、而跨区域、不同类型、不同隶属的部队,甚至加入联勤、军校、地方等要素才是重中之重,不仅如此更要在演习中加入考虑伤亡、补充、修正、调防、预备役启动等多种情况。
     例如:举例39集团军机步190旅(列装96A坦克2个营、86A步战车4个营、83式加榴炮、89式榴弹炮、89式火箭炮各一个营)执行边境反击作战筹划时发现兵力不足。军区司令部调取部队资料档案发现,机步202旅编制与机步190旅相同,并且在临近地区有五个师、旅(团)单位的部分武器配置要素与该旅相同,遂从203旅调出2个坦克连和1个装步营,从其他单位调出2个89榴弹炮营,军区协调为该旅提供40公里以上的远程火力打击与空中掩护。
    战役进入第3天,该旅左翼突击群(机步2营与坦克1营1连混编)受损严重,全旅转入收缩防御。由于战区事先有战时预备保障体制和装备启用体制,数百名从190旅和同类部队中退役的老哦兵驾驶由军区战备储备基地开出的装备使190旅在1日之内迅速基本恢复战力。
    这个是即兴发挥、临时举例,但个人觉得主要是为了说明问题。如果不是这样会怎么样?
    部队装备受损了,但是看遍友邻部队除了63,只有59。
      部队伤员过多,启用复员老兵,到了战场上却发现他除了当步兵对86A战车的性能根本不懂(他当兵那会儿用的还是63)。
    部队进攻受阻,需要兄弟部队支援,却发现平时联训较少,对兄弟单位的装备性能并不了解,导致作用打折。
    如果能考虑平时在多要素下进行实战演习,把一切情况尽量考虑在内,那么部队在战时的临机决断与危机处置能力将大大提高。
现在国家发展重点主要还是集中在海、空军,陆军的发展都排在后面,所以比较慢。不过现在新军事革命,军事体制、作战体系的改变确实都要先从陆军开始,但究竟怎么改上层意见肯定也有很多不同,毕竟要想把装备体系弄好,还得先把整个编制体系弄好,这个东西确实是很复杂的,要怎样把那些西方军事改革的经验和我国的实际国情结合起来,还得考虑军人们的利益,这东西确实是需要慢慢探索的。现在军队确实已经开始注重加强联合作战能力,至于装备体系我想肯定还有许多其他的内部因素,大刀阔斧的效果不一定好,这东西还是有点麻烦的……
所以就要保持一定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