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机械行业耻辱:WS15总师谈四代发动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19:37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研究涡扇发动机经历了几十年,是在没有样品、没有实物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我国研究涡扇发动机是在《有样品》、《有实物》和《有数据》的条件下仿制了二十多年。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我们很多的人还很有理由地说:“我们研究的时间太短?”。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愿意报效祖国,也许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国外发挥出来才是真正的人才?

我们航空涡扇发动机的耻辱在于:

我们都承认我们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WS15总师江和甫为我国的涡扇发动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WS15总师江和甫根本没有良好的对策去对应涡扇发动机的寿命设计。所以,我们现在才无法研制出高水平和高性能的WS-15涡扇发动机。我感到WS15总师江和甫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本身没有跳出错误设计理念的迷宫,一直寻求涡轮叶片材料的致命弱点,不去追求自己无能力的寿命设计。大家可以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材料、研究手段和方法核工业远远高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可现在为什么还是研究不出和制造不出来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那?目前关键的是人有问题,不完全在于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

按照WS15总师江和甫:“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我不知道WS15总师江和甫考虑到有相对应的其他方法吗?一个机械工程师,考虑不到这些肯定是设计的失误。现代的条件下,采用全球协作,我们不可能实现不了挤压的工艺。

我认为问题出现5个方面:

1、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理论一定是出了问题,严重过时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只是符合美国涡扇发动机的科普教育理论,不适用我国研究领域大发展的实用技术。需要知识和理念的更新。如果我们的理论和理念正确,我人为:2-3年我们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平的涡扇发动机。因为有些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

2、我们的设计师们没有现场应对经验。十足的理性设计,不考虑现实的生产现场、加工方法、工艺应变、工艺优化组合,如何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

3、据网上了解,我们涡轮叶片的很多设计思路本身就是低寿命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型工艺根本没有考虑到粉末盘如何实现挤压流程。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间相互脱节,很多是《踢球式》的管理模式,相互埋怨推脱,不负责任。现在可以实现全球技术协作,国内的技术协作都搞不好,如何全球协作?

4、作为一名WS15发动机的总设计师,首先应该要有十足的阅历和人才感召力。一个总工程师都承认我们的涡扇发动机比美国落后30年,那我们还搞什么涡扇发动机?这样没有能力的人才国家也重用,说明我们国家的用人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没有自信的将领怎能打胜仗?

5、我们国家的用人实在是有问题,老的设计师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创造力根本跟不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一贯认为他们可靠,事实上他们并不可靠,也无能为力设计出一流的国产涡扇发动机。落后30年的不是我们的民族机械工业,是我们用人不当,设计师的思想和无用的将才落后30年。

我指挥过大型设备的技术、协作、生产、管理、组装和调试,我见识过所谓专家和教授的伸手。1993年我更见识过三名优秀的专家和教授三天内处理不了的气动和液压问题,我指挥一名老7级工,仅用1:30小时就解决了的高级技术难题。

中国式的盗版无孔不入。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也窃取别人的理念。

我还见识过很多国家级的一级教授,他们的能力各有所长。更见识过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根据我定做电子产品的技术要求,把这项产品以他个人的名义申报了国家专利,结果是我还得买他的专利产品,这是什么呀?是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在窃取我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多么可耻的行为。

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的是骨子里的真实材料:

我们的机械设计师的计算能力非凡,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无可非议,现代模拟仿形和仿造技术更是精美无比,但他们缺乏的是创造力和生产现场的应变过程。这是一个机械工程师骨子里的东西。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事实,《没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经历过、有悟性与创造性的机械设计师不会是一个好设计师》。中国机械工程师95%属于生产型的设计人才,他们可以严守旧的设计理论、理念,墨守常规地执行旧的设计手册、工艺工程、各类规程、仿造各类产品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无拘无束地跳不出这个圈子展现新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机械行业为什么制造不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的基本原因。

中国机械行业需要发展,必须建立我国特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我们的材料科学发展的很快,而我们的机械寿命设计和制造有很大的问题需要立刻解决。我们晚一年进步,我们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何况《WS15总师江和甫》说我们落后30年,这是多么可怕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的涡扇发动机仅差几步就可以进入高性能领域。问题是可以在2-3年内解决的。

请我们记住机械行业的耻辱:[WS15总师江和甫谈四代发动机]

地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 WS15

[江和甫:]要说我们发动机的状况,首先应该知道发动机的难度,应该说比难度更难一些。我们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能够造飞机的,世界上大概有接近20多个国家,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发动机的就只有5个,或者说4个半。

[主持人:]哪几个?

[主持人:]您对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这个产业,或者是技术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航空发动机的差距30年

[江和甫:]航空发动机最早承认和国外隔一代,或者是一代多一点,落后三十年左右,现在别的行业好像也开始承认自己落后了,搞发动机的最老实。我觉得这是事实,中国本来就是落后的,因为航空发动机除了航空发动机自己的技术之外,很大程度还依赖于我们的工业基础。比如说现在粉末盘用的很多,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但是我们没有大型的挤压设备,所以我们工艺上要跳过这个过程,自己找出一条路,实际上这个落后是跟我们国家整个工业的落后是基本同步的。随着我国整个工业基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会逐步的缩小,按照现在的设想,可能过个四十年左右,或许我们能够把这个差距从现在三十年缩短到五六年的时间,这是很了不得。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美国研究涡扇发动机经历了几十年,是在没有样品、没有实物和数据的条件下进行研究的。我国研究涡扇发动机是在《有样品》、《有实物》和《有数据》的条件下仿制了二十多年。为什么差距这么大?我们很多的人还很有理由地说:“我们研究的时间太短?”。我们都有一颗中国心,都愿意报效祖国,也许我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只有在国外发挥出来才是真正的人才?

我们航空涡扇发动机的耻辱在于:

我们都承认我们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WS15总师江和甫为我国的涡扇发动机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但是,WS15总师江和甫根本没有良好的对策去对应涡扇发动机的寿命设计。所以,我们现在才无法研制出高水平和高性能的WS-15涡扇发动机。我感到WS15总师江和甫犯了一个严重的错误,那就是他本身没有跳出错误设计理念的迷宫,一直寻求涡轮叶片材料的致命弱点,不去追求自己无能力的寿命设计。大家可以动脑筋想一想,我们现在的材料、研究手段和方法核工业远远高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可现在为什么还是研究不出和制造不出来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那?目前关键的是人有问题,不完全在于我们的基础工业水平。

按照WS15总师江和甫:“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我不知道WS15总师江和甫考虑到有相对应的其他方法吗?一个机械工程师,考虑不到这些肯定是设计的失误。现代的条件下,采用全球协作,我们不可能实现不了挤压的工艺。

我认为问题出现5个方面:

1、他们的设计理念和理论一定是出了问题,严重过时了,他们所掌握的技术只是符合美国涡扇发动机的科普教育理论,不适用我国研究领域大发展的实用技术。需要知识和理念的更新。如果我们的理论和理念正确,我人为:2-3年我们有能力生产出高水平的涡扇发动机。因为有些技术我们已经掌握了。

2、我们的设计师们没有现场应对经验。十足的理性设计,不考虑现实的生产现场、加工方法、工艺应变、工艺优化组合,如何能生产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

3、据网上了解,我们涡轮叶片的很多设计思路本身就是低寿命产品,该产品的生产成型工艺根本没有考虑到粉末盘如何实现挤压流程。所以,我们的机械设计与制造间相互脱节,很多是《踢球式》的管理模式,相互埋怨推脱,不负责任。现在可以实现全球技术协作,国内的技术协作都搞不好,如何全球协作?

4、作为一名WS15发动机的总设计师,首先应该要有十足的阅历和人才感召力。一个总工程师都承认我们的涡扇发动机比美国落后30年,那我们还搞什么涡扇发动机?这样没有能力的人才国家也重用,说明我们国家的用人制度存在严重的问题。没有自信的将领怎能打胜仗?

5、我们国家的用人实在是有问题,老的设计师具有很丰富的经验,但创造力根本跟不上现代技术发展的要求。我们一贯认为他们可靠,事实上他们并不可靠,也无能为力设计出一流的国产涡扇发动机。落后30年的不是我们的民族机械工业,是我们用人不当,设计师的思想和无用的将才落后30年。

我指挥过大型设备的技术、协作、生产、管理、组装和调试,我见识过所谓专家和教授的伸手。1993年我更见识过三名优秀的专家和教授三天内处理不了的气动和液压问题,我指挥一名老7级工,仅用1:30小时就解决了的高级技术难题。

中国式的盗版无孔不入。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也窃取别人的理念。

我还见识过很多国家级的一级教授,他们的能力各有所长。更见识过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根据我定做电子产品的技术要求,把这项产品以他个人的名义申报了国家专利,结果是我还得买他的专利产品,这是什么呀?是北京工业大学某国家一级教授在窃取我的技术和设计理念。多么可耻的行为。

机械工程师和设计师需要的是骨子里的真实材料:

我们的机械设计师的计算能力非凡,数学模型的建立也无可非议,现代模拟仿形和仿造技术更是精美无比,但他们缺乏的是创造力和生产现场的应变过程。这是一个机械工程师骨子里的东西。

我们应该记住一个事实,《没有在生产第一线工作过、经历过、有悟性与创造性的机械设计师不会是一个好设计师》。中国机械工程师95%属于生产型的设计人才,他们可以严守旧的设计理论、理念,墨守常规地执行旧的设计手册、工艺工程、各类规程、仿造各类产品等等,却很少有人能够无拘无束地跳不出这个圈子展现新的创造力。这就是我们的机械行业为什么制造不出高性能的涡扇发动机的基本原因。

中国机械行业需要发展,必须建立我国特有的技术和生产体系,我们的材料科学发展的很快,而我们的机械寿命设计和制造有很大的问题需要立刻解决。我们晚一年进步,我们就有可能造成很大的损失。更何况《WS15总师江和甫》说我们落后30年,这是多么可怕的说法。事实上我们的涡扇发动机仅差几步就可以进入高性能领域。问题是可以在2-3年内解决的。

请我们记住机械行业的耻辱:[WS15总师江和甫谈四代发动机]

地址:中国燃气涡轮研究院在四川(624研究所) WS15

[江和甫:]要说我们发动机的状况,首先应该知道发动机的难度,应该说比难度更难一些。我们可以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能够造飞机的,世界上大概有接近20多个国家,但是真正能够制造发动机的就只有5个,或者说4个半。

[主持人:]哪几个?

[主持人:]您对未来中国航空发动机这个产业,或者是技术发展,有什么样的预期呢?

航空发动机的差距30年

[江和甫:]航空发动机最早承认和国外隔一代,或者是一代多一点,落后三十年左右,现在别的行业好像也开始承认自己落后了,搞发动机的最老实。我觉得这是事实,中国本来就是落后的,因为航空发动机除了航空发动机自己的技术之外,很大程度还依赖于我们的工业基础。比如说现在粉末盘用的很多,目前粉末盘走的流程和美国就差一个挤压,制坯应该有一个挤压设备,但是我们没有大型的挤压设备,所以我们工艺上要跳过这个过程,自己找出一条路,实际上这个落后是跟我们国家整个工业的落后是基本同步的。随着我国整个工业基础的发展,以及经济的发展,这个差距会逐步的缩小,按照现在的设想,可能过个四十年左右,或许我们能够把这个差距从现在三十年缩短到五六年的时间,这是很了不得。

先不說對錯 小將當道 師兄保重
"我们现在的材料、研究手段和方法核工业远远高于美国上个世纪60年代"

这个估计就问题的关键所在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还好没黑我们 躺枪的华中科大等学校……
完全看不懂楼主说的是啥,是自己YY加上一部分访谈的吧,要衔接没衔接,标题性质那么严重,楼主自重
不懂,但是感觉这个行业里确实缺少像钱学森那样的大牛。
这好像是2012年的网上博客
LZ的文章非常奇葩,但是又怕说得太难听被关小黑屋,纠结啊!
我倒觉得  这文章有那么点儿  道理  
看问题要全面,两方面因素都有:主观上有保守、不敢想不敢闯的一面,包括飞机设计。客观上也有工业基础薄弱的问题,许多事情确实不是你想到就能做到的。要是发动机设计制造仅仅是个“敢不敢想和做”的问题,那全世界就不会“只有四个半国家”能研制大推了。


多少有点道理,MD都说TG发动机不是材料限制的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需要散热的那面,很多设计师就定式化地使用冲孔板,而不去尝试支架+钢丝网 组合,结果就是散热效果差,还死贵。

多少有点道理,MD都说TG发动机不是材料限制的问题。
举个例子,比如需要散热的那面,很多设计师就定式化地使用冲孔板,而不去尝试支架+钢丝网 组合,结果就是散热效果差,还死贵。
jeremylin 发表于 2014-1-28 20:23
这好像是2012年的网上博客
百度标题一大票
没有走完一个原始型号的研制过程。最缺的不是材料,不是工艺,是设计,这是业内人士说的。
呃,能告诉我,1楼文章到底是谁在谈发动机???
旧文章?
现代的条件下,采用全球协作
谁和你合作,还专家呢,兔子家就是多了这样的专家才搞不好的,只会发牢骚
发动机领域进步慢,成果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象其他的民用行业那样,能够正常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国际交流合作,各先进国家与公司,技术封锁得厉害,主要依靠自己摸索研究,汽车发动机的技术引进尚且十分困难,航空发动机就更困难了,没法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进步自然就很慢了。。。
这这这什么文章
事非经过不知难,一事一议,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特殊性,不要轻易指责做实际工作的人
是开放福利,还是会锁呢?反正先捞一分吧。
到底是谁在谈?
不能这样说人家。
越看越像民科,小学文化揭开水变油奥秘之类的。
表示没有看懂楼主意思,前后啥关系?
不搞发动机的也可以批评他们,就像大家都骂国足,但有几个是搞足球工作的。
WS15总师江和甫是中国最彻底的BKC发动机设计师,中国网络发动机BKC的领军人
有些人看起来高人一等,实际外强中干
如果J10当初放跑杨伟估计。。。万幸万幸
没有看懂,前后啥关系?
haireh 发表于 2014-1-28 20:39
发动机领域进步慢,成果少,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能象其他的民用行业那样,能够正常的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开展 ...
说得很在理!
不知道楼主说的总师是谁?你自己?
打着BKC的总师,就像打着白旗的统帅,而且打着BKC还叫总师
赞成,发动机缺乏领军人物,看我们国家突破的项目,如气动的宋、电传的杨、预警机的王。。。,他们的作用要大大超越所谓的"集体智慧、群策群力“,所以现在要做的是改变目前的管理方式,一定要换帅!!!
不明觉厉  感觉高深的一米
N年前的文章吧?现在说中国没有冲压设备不是笑话吗?一个冲压设备需要三十年吗?中国现在早有了呀!再搞不出来说明中国的用人存在大问题!
不同意楼主观点,楼主是在故意黑吧?
不过因为自己的利益在发牢骚,是金子早晚会亮的,我们的发动机研发积累还是太单薄了,要知道WS15应该算是国际顶尖水平了,真的很顺利完成才是不正常的,国家加大投入搞发动机不过10来年的事情,急个屁。
先不说内容,这文笔之混乱。{:soso_e119:}
任何产业都是结果导向,如果江和莆或者张恩和没有搞出可用的发动机.那么就应该换人.至少应该多路上马,多让年轻人上.看谁最先出来.
侮辱中国科学家版主关了吧@超大资讯
整篇文章前言不搭后语
这个“我”究竟是谁?
楼主是要干什么?
用上了耻辱这两个字
是铁血文吗
还是要抓眼球?
楼主是机械还是发动机行业人士?
那就用自己的贡献去反驳江和甫
不要耸人听闻的只出一张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