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中国军队援越抗美纪实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8:29:41
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有一支30余万之众的神秘大军活跃在越南的抗美战场上,他们既没有军衔--不像越南部队;他们也没有领章帽徽--不像中国部队。由于种种原因,这其中的奥妙一直被视为最高军事机密,被久久地埋在了决策和参与者的心底。但是历史终究是不会被遗忘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细品那段特殊的时期,缅怀那些为了履行国际义务而长眠在异国的共和国军人们。

                         (1)陈赓受权指挥越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越南共产党和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正处在严重困难的时刻。法国侵略军一方面加紧进攻越北解放区,另一方面勾结从中国败逃到越南的国民党军队,图谋把越南民主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政府于1950年1月18日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月30日以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首先承认越南是对法国侵略者及其越南国内反动派极大的打击,开创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的纪元。为了纪念中越建交,越南政府决定:1月18日为越南外交胜利纪念日。
  胡志明第一次秘密访问新中国是在1950年1月底。他代表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请求。当时,新中国成立才4个月,困难重重,百废待兴。尽管中国面临很多困难,中国党和政府仍然作出果断的决定。4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从二野、三野和四野各选一个师(包括师、团、营三级)的全套顾问,从三野选调顾问团团部人员,从四野选调整一个军官学校的全套顾问及教员,组成赴越军事顾问团。4月23日,中央军委再次指示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军区和军委炮兵司令部增调营以上13名干部,参加顾问组,准备担任越军高级指挥机关和军队的军事、政治、后勤顾问或助理顾问。
  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了顾问团师以上顾问及部分团级顾问,给他们提了要求,顾问团的任务是帮助越南组织、建设一支革命化的正规军队和帮助越南人民军组织指挥作战,主要是协助组织指挥运动战,较大规模的正规战。当顾问是当参谋,给越南的领导当好参谋。要多作调查研究,想办法,出主意,不可包办代替,更不能当“太上皇”,发号施令。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7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建立,79名干部、250名随员,在团长韦国清、副团长梅嘉生、邓逸凡率领下,于8月12日拂晓到达越军总部所在地广渊。
  援越抗法的战役打得非常漂亮;首先是1950年底的边界战役。1950年4月起,中国援越物资开始运进越南北部根据地,第一批越军主力部队进入中国境内接受装备、训练,中国军事顾问团即将入越。为了打破法军的封锁,打通与中国的交通线,取得中国的直接援助,巩固和扩大越北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打好以后的战役。越共中央6月决定发起边界战役的同时,要求中国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和军事顾问团尽快入越,并要求中国派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协助整个战役的组织指挥。
  中国派出的高级军事指挥员陈赓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于7月初率20多名随员由昆明风雨兼程赶往越南。经了解情况,拟走出了作战方针,这个方针得到了武元甲和越军前线指挥部的一致同意。随后,陈赓的部分随员同顾问团的师、团、营三级军事、政治顾问,分别下到参战部队,协助战前准备和指挥作战。
  战役发起前夕,胡志明前来看望陈赓和顾问团领导。胡志明对陈赓说:部队都交给你指挥了,但有一条,只许打胜,不许打败。陈赓说:打胜仗主要靠越南军民,但我一定尽力协助指挥打好这一仗,不辜负胡主席期望。
  经过七昼夜连续激战,越军全歼了法军两个精锐兵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并乘胜攻占了七溪,那岑、同登、谅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国侵略军纷纷撤逃,驻守老街、沙巴的法国军队和进犯太原的军队也被迫撤离,当时美国国际合众社报道:“法国在中越边境3500人的精锐部队,遭受在新中国受训和武装的越盟军队的强大进攻。法军大部分被消灭,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约250英里地区,法军已完全没有防卫力量。这是法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
  边界战役结束。陈赓回国,后来的红河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等,都是由韦国清带领的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相继展开的:尤其是奠边府战役一举围歼1.6万余名法、伪军。宣告了法国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

                                        (2)漂亮的游击战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北方全部解放,美丽的河山回到了越南人民的怀抱,但北纬17度线以南的越南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没有统一。越南劳动党就越南国家统一斗争的路线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交换意见。苏联提出建议:“越南南北和平共处,进行经济竞赛,北方经济比南方优越,南方将被统一到北方。”中国共产党刚介绍过去在敌占区的工作经验:“长期埋伏,联系群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越南劳动党采纳了中国共产党的经验。
    1956年,胡志明提出举行民主大选实现国家统一的主张,这一符合越南各阶层人民利益的主张遭到南越伪政权吴庭艳当局的拒绝。1959年吴庭艳公布59-10号法令,对持不同政见者和反抗吴庭艳的人民格杀勿论。
   越南劳动党根据形势,提出了在南方进行武装斗争自卫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中国政府于1962年专门援助越南南方人民9万支(挺)步、机枪,用以发展游击战争。以后南方的游击战、运动战不断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日益扩大,中国的军事援助也日益增多。
   越南政府也曾向苏联提出军事武器援助事宜,赫鲁晓夫给了3000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缴获的德国枪支,胡志明感到很不对味,愤愤地说:“把它拉到博物馆去!”法国人被越南人民在奠边府打得一败涂地,被迫从北部澈军,在南方也岌岌可危,美国人看准了东南亚濒临太平洋,具有漫长海岸线和军事良港的越南这块肥肉,紧随法国人的屁股,插足越南,吴庭艳上台,人民群起反抗,游击战争扰乱了吴庭艳的梦想。吴庭艳无法对付日益发展的人民武装,肯尼迪政府乘机将第一批1.6万名“美国顾问”派到南越;可是美国军队一到南越,就被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战争的奇怪现象迷惑住了”。
    当时在南方工作的黎笋、阮志清、阮文灵等越南劳动党南方局领导人。积极抗击美帝侵略,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土地改革,他们的正确主张和军事上的谋略,为南方人民赢得解放起到了重大作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黎笋之所以后来到中央接替长征任书记,主要是在南方工作中的功绩被劳动党中央和人民所重视。
    到1964年秋季,美侵越军队增到2.3万人,所谓的“军事顾问”已安排到吴庭艳军队的营一级,但无论是美军,还是南越伪军都对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战无可奈何。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队根快发展为整连、整营、整团的正规部队,从游击战逐步发展为运动战,狠狠地打击美伪军,使美驻越大使、侵越美军头目及其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坐卧不安。

                                ( 3)美军密谋新的进攻计划
  1964年6月下旬,檀香山。
  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驻地的会议室俯视当年日本人曾袭击过的珍珠港,一切都显得非常清晰,美丽的港湾躺卧在太平洋上,安祥恬静。会议室里的气氛与风和日丽的珍珠港迥然不同,相当的阴郁、沉重,这里的人们正为南越的处境忐忑不安。他们想从困境中开辟溪径,扭转每况愈下的局势。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务卿腊斯克、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康、美驻西贡大使洛奇、美太平洋总部司令费尔特海军上将和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
  还有一位参与者,默默地坐在一角。他叫泰勒。
  泰勒在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中曾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担任美陆军参谋长。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从陆军退休。肯尼迪上台,这位退休者又被召回,充当了白宫军事顾问。他有他的军事见解,他向肯尼迪强调,美国陆军必须准备打小规模战争,反击共产党的“民族解放战争”战略,这给肯尼迪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约翰逊上台后,对他颇为赏识,任命泰勒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这位一直在军中谋职并占有高位、曾制定和实施美军多次军事行动的泰勒,退休后被召到檀香山专门参加这个研究越南局势的会议,约翰逊不是没有其用意的。
  7月初,泰勒被任命为美驻西贡大使。
  威斯特摩兰自上月任司令后雄心勃勃,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另一方面他又忧虑重重,前任大使洛奇对他的一些军事主张并不那么热心,致使他对共产党的镇压和进攻的步骤不得不放慢。泰勒上任,他抱有极大的兴致。他了解泰勒,泰勒对他也早有好感。早在1944年,泰勒当空降师师长时,就曾通过他的副师长要威斯特摩兰到他的手下任职。威斯特摩兰早就想当一名伞兵,但未能如愿。可是他俩的交往却一直保持着。泰勒到达西贡,威斯特摩兰出面接驾,并很快驱车登门拜见。泰勒的上任,使他增强了镇压和屠杀越南劳动党扑灭革命火焰的信心和力量,他称:“由泰勒将军出任驻西贡大使,这是非常合适的。他给这个职务带来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还带来了卓越的才华和巨大的机智。”泰勒走马上任,就咄咄逼人地说:“我要对美国政府在南越的一切行动担负并行使职责……我希望人们清楚地了解,这种全面的职责包括在南越采取的全部军事行动,并视需要可行使军事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权……”
                               (4)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
  位于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北部湾宽阔海域。片片渔帆点缀其间。越南人民军海军正巡逻在海防线上。突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闯入越南领海。越南海军向美军舰发出警告。美舰置之不理,仍如入无人之境,昂着舰头,继续向越南海面行驶。越南巡逻舰被迫采取行动。顿时,北部湾炮声轰鸣,水柱冲天。美舰见势不妙,仓皇逃窜。
  这是1964年8月2日。
  美国人开始做文章。声称美海军遭到越南海军的袭击。于是调兵遣将,从台湾海峡和香港调了大批舰艇,云集到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海附近。
  8月4日夜,北部湾雾海漫漫,能见度很低,美国军舰又一次进入越南北方领海,炮口对准越方。
  机会终于来了!美国人很高兴。两军交上了火。西半球,美国政府立即声称:美国海军遭到越南海军袭击,两艘舰艇被打沉。约翰逊召开了紧急会议,发表一系列讲话,发表声明,并要求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借此,他从美国国会获得了在东南亚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
  当晚,约翰逊就在电视上发表演说;他已命令美军轰炸越南北方,对那些对美军的敌对行动,“不但要以戒备、防御来对付,而且必须给予积极的回答,在我向你们说话的时候,正在作这种回答。现在正在对北越的这些敌对行动中使用的炮艇和某些辅助设备采取空中行动。”8月5日,美国出动大批飞机疯狂轰炸、扫射越南北方。越南军民奋起还击,防空部队当即击落美机8架,击伤3架,俘虏一名美国飞行员。
  是夜,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今天下午先后出动64架次飞机袭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鸿基、禄昭、福利、广溪等四个“鱼雷艇基地”和“油库”。
  麦克纳马拉眼看增兵攻击越南的时机已到,即在招待会上宣布美国采取一系列加强太平洋地区兵力的步骤:
  一、把第一舰队的一个攻击航空母舰特混群调到西太平洋;
  二、把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调到南越;
  三、把战斗轰炸机调到泰国;
  四、从美国调遣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的中队到太平洋前进基地;
  五、把反潜艇的特种部队调到南中国海;
  六、使经过挑选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进入警戒状态,准备随时出动。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1964年8月6日中国政府郑重声明:“美国点起了侵略战火,越南民主共和国就取得了反侵略的行动权力,一切维护日内瓦协议的国家也取得了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反侵略的行动权力。越南民主共和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坐视它遭受侵略。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8月8日,北京近百万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民兵、街道居民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8月10日,北京举行10万人的盛大集会,支援越南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中共中央副主席、总理周恩来,政治局候补委员、副总理陆定一,中央书记处书记、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和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黄文欢,越南驻中国大使陈子平等出席了集会。
  1965年2月10日。中国首都北京举行150万人集会示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北京军民一道愤怒声讨美国侵略罪行,坚决支援越南反美斗争,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吼声震天动地,红旗飘扬,标语牌林立,十多个巨大的红色气球在广场两侧腾空而起,上面悬挂着醒目的巨幅标语。天安门城楼前面,一幅长达几十米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从印度支那滚出去!从亚洲滚出去!从非洲滚出去!从拉丁美洲滚出去!从它侵占的一切地方滚出去!”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笑吟吟地与大家握手。北京市市长彭真、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越南驻中国代办黄北、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常驻中国代表团团长阮明芳等亲切交谈,同声谴责美国约翰逊政府的强盗行为,表达中越两国人民永远并肩战斗的坚强意志。毛泽东朝东望望,朝西瞧瞧,先后与黄北、阮明芳及其他领导相见握手,显得那样的自信,好像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的笑容饱含着对美国人的不在乎。过去他挥手打败了由美国人支持和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在朝鲜直接与美国人交锋,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你美国人再来,无非是再打一场朝鲜战争。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有一支30余万之众的神秘大军活跃在越南的抗美战场上,他们既没有军衔--不像越南部队;他们也没有领章帽徽--不像中国部队。由于种种原因,这其中的奥妙一直被视为最高军事机密,被久久地埋在了决策和参与者的心底。但是历史终究是不会被遗忘的,今天我们再回头细品那段特殊的时期,缅怀那些为了履行国际义务而长眠在异国的共和国军人们。

                         (1)陈赓受权指挥越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越南共产党和越南人民的抗法战争正处在严重困难的时刻。法国侵略军一方面加紧进攻越北解放区,另一方面勾结从中国败逃到越南的国民党军队,图谋把越南民主共和国扼杀在摇篮里。
  中国政府于1950年1月18日与越南民主共和国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1月30日以后,苏联及其他社会主义国家也先后承认越南民主共和国并建立外交关系。中国首先承认越南是对法国侵略者及其越南国内反动派极大的打击,开创了越南民主共和国外交的纪元。为了纪念中越建交,越南政府决定:1月18日为越南外交胜利纪念日。
  胡志明第一次秘密访问新中国是在1950年1月底。他代表越共中央向中共中央提出援越抗法的请求。当时,新中国成立才4个月,困难重重,百废待兴。尽管中国面临很多困难,中国党和政府仍然作出果断的决定。4月17日,中央军委下达指示,从二野、三野和四野各选一个师(包括师、团、营三级)的全套顾问,从三野选调顾问团团部人员,从四野选调整一个军官学校的全套顾问及教员,组成赴越军事顾问团。4月23日,中央军委再次指示西北、西南、华东、中南军区和军委炮兵司令部增调营以上13名干部,参加顾问组,准备担任越军高级指挥机关和军队的军事、政治、后勤顾问或助理顾问。
  1950年6月30日,毛泽东和刘少奇、朱德等领导在中南海接见了顾问团师以上顾问及部分团级顾问,给他们提了要求,顾问团的任务是帮助越南组织、建设一支革命化的正规军队和帮助越南人民军组织指挥作战,主要是协助组织指挥运动战,较大规模的正规战。当顾问是当参谋,给越南的领导当好参谋。要多作调查研究,想办法,出主意,不可包办代替,更不能当“太上皇”,发号施令。一定要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诚心诚意地帮助他们。7月下旬,军事顾问团正式建立,79名干部、250名随员,在团长韦国清、副团长梅嘉生、邓逸凡率领下,于8月12日拂晓到达越军总部所在地广渊。
  援越抗法的战役打得非常漂亮;首先是1950年底的边界战役。1950年4月起,中国援越物资开始运进越南北部根据地,第一批越军主力部队进入中国境内接受装备、训练,中国军事顾问团即将入越。为了打破法军的封锁,打通与中国的交通线,取得中国的直接援助,巩固和扩大越北根据地,创造有利条件打好以后的战役。越共中央6月决定发起边界战役的同时,要求中国提供充分的后勤保障和军事顾问团尽快入越,并要求中国派一位高级军事指挥员,协助整个战役的组织指挥。
  中国派出的高级军事指挥员陈赓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于7月初率20多名随员由昆明风雨兼程赶往越南。经了解情况,拟走出了作战方针,这个方针得到了武元甲和越军前线指挥部的一致同意。随后,陈赓的部分随员同顾问团的师、团、营三级军事、政治顾问,分别下到参战部队,协助战前准备和指挥作战。
  战役发起前夕,胡志明前来看望陈赓和顾问团领导。胡志明对陈赓说:部队都交给你指挥了,但有一条,只许打胜,不许打败。陈赓说:打胜仗主要靠越南军民,但我一定尽力协助指挥打好这一仗,不辜负胡主席期望。
  经过七昼夜连续激战,越军全歼了法军两个精锐兵团3000余人,解放了高平,并乘胜攻占了七溪,那岑、同登、谅山、亭立、安州等地的法国侵略军纷纷撤逃,驻守老街、沙巴的法国军队和进犯太原的军队也被迫撤离,当时美国国际合众社报道:“法国在中越边境3500人的精锐部队,遭受在新中国受训和武装的越盟军队的强大进攻。法军大部分被消灭,在与中国接壤的边境约250英里地区,法军已完全没有防卫力量。这是法军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大的军事失败:”
  边界战役结束。陈赓回国,后来的红河中游战役、东北战役、宁平战役、西北战役、上寮战役等,都是由韦国清带领的军事顾问团协助越军相继展开的:尤其是奠边府战役一举围歼1.6万余名法、伪军。宣告了法国侵略战争的彻底失败。

                                        (2)漂亮的游击战
    1954年日内瓦协议签订,越南北方全部解放,美丽的河山回到了越南人民的怀抱,但北纬17度线以南的越南人民仍在水深火热之中。国家没有统一。越南劳动党就越南国家统一斗争的路线问题与苏联共产党和中国共产党交换意见。苏联提出建议:“越南南北和平共处,进行经济竞赛,北方经济比南方优越,南方将被统一到北方。”中国共产党刚介绍过去在敌占区的工作经验:“长期埋伏,联系群众,积蓄力量,等待时机。”越南劳动党采纳了中国共产党的经验。
    1956年,胡志明提出举行民主大选实现国家统一的主张,这一符合越南各阶层人民利益的主张遭到南越伪政权吴庭艳当局的拒绝。1959年吴庭艳公布59-10号法令,对持不同政见者和反抗吴庭艳的人民格杀勿论。
   越南劳动党根据形势,提出了在南方进行武装斗争自卫的主张。这一主张得到中国共产党的支持。中国政府于1962年专门援助越南南方人民9万支(挺)步、机枪,用以发展游击战争。以后南方的游击战、运动战不断发展,人民武装力量日益扩大,中国的军事援助也日益增多。
   越南政府也曾向苏联提出军事武器援助事宜,赫鲁晓夫给了3000支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苏联缴获的德国枪支,胡志明感到很不对味,愤愤地说:“把它拉到博物馆去!”法国人被越南人民在奠边府打得一败涂地,被迫从北部澈军,在南方也岌岌可危,美国人看准了东南亚濒临太平洋,具有漫长海岸线和军事良港的越南这块肥肉,紧随法国人的屁股,插足越南,吴庭艳上台,人民群起反抗,游击战争扰乱了吴庭艳的梦想。吴庭艳无法对付日益发展的人民武装,肯尼迪政府乘机将第一批1.6万名“美国顾问”派到南越;可是美国军队一到南越,就被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战争的奇怪现象迷惑住了”。
    当时在南方工作的黎笋、阮志清、阮文灵等越南劳动党南方局领导人。积极抗击美帝侵略,坚持武装斗争,坚持土地改革,他们的正确主张和军事上的谋略,为南方人民赢得解放起到了重大作困,立下了不朽的功勋。黎笋之所以后来到中央接替长征任书记,主要是在南方工作中的功绩被劳动党中央和人民所重视。
    到1964年秋季,美侵越军队增到2.3万人,所谓的“军事顾问”已安排到吴庭艳军队的营一级,但无论是美军,还是南越伪军都对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战无可奈何。越南南方人民的游击队根快发展为整连、整营、整团的正规部队,从游击战逐步发展为运动战,狠狠地打击美伪军,使美驻越大使、侵越美军头目及其美国政府的决策者们坐卧不安。

                                ( 3)美军密谋新的进攻计划
  1964年6月下旬,檀香山。
  从美军太平洋司令部驻地的会议室俯视当年日本人曾袭击过的珍珠港,一切都显得非常清晰,美丽的港湾躺卧在太平洋上,安祥恬静。会议室里的气氛与风和日丽的珍珠港迥然不同,相当的阴郁、沉重,这里的人们正为南越的处境忐忑不安。他们想从困境中开辟溪径,扭转每况愈下的局势。
  参加会议的有美国务卿腊斯克、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中央情报局局长约翰·麦康、美驻西贡大使洛奇、美太平洋总部司令费尔特海军上将和侵越美军司令威斯特摩兰。
  还有一位参与者,默默地坐在一角。他叫泰勒。
  泰勒在美国侵略朝鲜的战争中曾任第8集团军司令,后担任美陆军参谋长。在艾森豪威尔执政时,从陆军退休。肯尼迪上台,这位退休者又被召回,充当了白宫军事顾问。他有他的军事见解,他向肯尼迪强调,美国陆军必须准备打小规模战争,反击共产党的“民族解放战争”战略,这给肯尼迪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约翰逊上台后,对他颇为赏识,任命泰勒为美军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
  这位一直在军中谋职并占有高位、曾制定和实施美军多次军事行动的泰勒,退休后被召到檀香山专门参加这个研究越南局势的会议,约翰逊不是没有其用意的。
  7月初,泰勒被任命为美驻西贡大使。
  威斯特摩兰自上月任司令后雄心勃勃,想干出一番事业来,另一方面他又忧虑重重,前任大使洛奇对他的一些军事主张并不那么热心,致使他对共产党的镇压和进攻的步骤不得不放慢。泰勒上任,他抱有极大的兴致。他了解泰勒,泰勒对他也早有好感。早在1944年,泰勒当空降师师长时,就曾通过他的副师长要威斯特摩兰到他的手下任职。威斯特摩兰早就想当一名伞兵,但未能如愿。可是他俩的交往却一直保持着。泰勒到达西贡,威斯特摩兰出面接驾,并很快驱车登门拜见。泰勒的上任,使他增强了镇压和屠杀越南劳动党扑灭革命火焰的信心和力量,他称:“由泰勒将军出任驻西贡大使,这是非常合适的。他给这个职务带来了丰富的军事经验,还带来了卓越的才华和巨大的机智。”泰勒走马上任,就咄咄逼人地说:“我要对美国政府在南越的一切行动担负并行使职责……我希望人们清楚地了解,这种全面的职责包括在南越采取的全部军事行动,并视需要可行使军事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权……”
                               (4)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
  位于中国雷州半岛、海南岛与越南之间的北部湾宽阔海域。片片渔帆点缀其间。越南人民军海军正巡逻在海防线上。突然,美国驱逐舰“马多克斯号”和“特纳·乔伊号”闯入越南领海。越南海军向美军舰发出警告。美舰置之不理,仍如入无人之境,昂着舰头,继续向越南海面行驶。越南巡逻舰被迫采取行动。顿时,北部湾炮声轰鸣,水柱冲天。美舰见势不妙,仓皇逃窜。
  这是1964年8月2日。
  美国人开始做文章。声称美海军遭到越南海军的袭击。于是调兵遣将,从台湾海峡和香港调了大批舰艇,云集到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领海附近。
  8月4日夜,北部湾雾海漫漫,能见度很低,美国军舰又一次进入越南北方领海,炮口对准越方。
  机会终于来了!美国人很高兴。两军交上了火。西半球,美国政府立即声称:美国海军遭到越南海军袭击,两艘舰艇被打沉。约翰逊召开了紧急会议,发表一系列讲话,发表声明,并要求召开联合国安理会紧急会议。借此,他从美国国会获得了在东南亚进一步采取军事行动的决定权。
  当晚,约翰逊就在电视上发表演说;他已命令美军轰炸越南北方,对那些对美军的敌对行动,“不但要以戒备、防御来对付,而且必须给予积极的回答,在我向你们说话的时候,正在作这种回答。现在正在对北越的这些敌对行动中使用的炮艇和某些辅助设备采取空中行动。”8月5日,美国出动大批飞机疯狂轰炸、扫射越南北方。越南军民奋起还击,防空部队当即击落美机8架,击伤3架,俘虏一名美国飞行员。
  是夜,美国防部长麦克纳马拉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美国今天下午先后出动64架次飞机袭击越南民主共和国的鸿基、禄昭、福利、广溪等四个“鱼雷艇基地”和“油库”。
  麦克纳马拉眼看增兵攻击越南的时机已到,即在招待会上宣布美国采取一系列加强太平洋地区兵力的步骤:
  一、把第一舰队的一个攻击航空母舰特混群调到西太平洋;
  二、把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调到南越;
  三、把战斗轰炸机调到泰国;
  四、从美国调遣截击机和战斗轰炸机的中队到太平洋前进基地;
  五、把反潜艇的特种部队调到南中国海;
  六、使经过挑选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进入警戒状态,准备随时出动。
   这就是震惊世界的“北部湾事件”。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立即发表声明,强烈谴责美国的侵略行径,1964年8月6日中国政府郑重声明:“美国点起了侵略战火,越南民主共和国就取得了反侵略的行动权力,一切维护日内瓦协议的国家也取得了支援越南民主共和国反侵略的行动权力。越南民主共和国是社会主义阵营中的一员,没有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坐视它遭受侵略。美国对越南民主共和国的侵犯,就是对中国的侵犯。中国人民绝不会坐视不救。”8月8日,北京近百万工人、农民、机关干部、民兵、街道居民走上街头,举行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
  8月10日,北京举行10万人的盛大集会,支援越南人民反对美国武装侵略。中共中央副主席、总理周恩来,政治局候补委员、副总理陆定一,中央书记处书记、副总理兼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罗瑞卿,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主席郭沫若和越南劳动党中央政治局委员黄文欢,越南驻中国大使陈子平等出席了集会。
  1965年2月10日。中国首都北京举行150万人集会示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天安门城楼上与北京军民一道愤怒声讨美国侵略罪行,坚决支援越南反美斗争,天安门广场和东西长安街上吼声震天动地,红旗飘扬,标语牌林立,十多个巨大的红色气球在广场两侧腾空而起,上面悬挂着醒目的巨幅标语。天安门城楼前面,一幅长达几十米的标语牌,上面写着:“反对美帝国主义侵犯越南民主共和国!美帝国主义从越南南方滚出去!从印度支那滚出去!从亚洲滚出去!从非洲滚出去!从拉丁美洲滚出去!从它侵占的一切地方滚出去!”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笑吟吟地与大家握手。北京市市长彭真、全国总工会主席刘宁一、越南驻中国代办黄北、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常驻中国代表团团长阮明芳等亲切交谈,同声谴责美国约翰逊政府的强盗行为,表达中越两国人民永远并肩战斗的坚强意志。毛泽东朝东望望,朝西瞧瞧,先后与黄北、阮明芳及其他领导相见握手,显得那样的自信,好像世界上没有发生什么大不了的事情。他的笑容饱含着对美国人的不在乎。过去他挥手打败了由美国人支持和武装的国民党军队,在朝鲜直接与美国人交锋,美国人不得不承认在一个错误的地点,与一个错误的对象,打了一场错误的战争。你美国人再来,无非是再打一场朝鲜战争。
(5)胡志明秘密访华

  列车咔当咔当的向北行驶。胡志明这次秘密访华是请中国援越抗美,上次秘密访华是请中国援越抗法。
  胡志明记得,1950年1月秘密访华,后于2月初与周恩来一同访苏。当时毛泽东也在苏联访问。胡志明向斯大林讲述了越南人民正在进行的反法斗争,请求苏联提供援助,特别是武器弹药。苏联未予理睬。
  1950年至1954年的越南抗法斗争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各种枪支11万6千余支(挺),火炮420门,大批配套的弹药,以及通信和工兵器材等。黄文欢在回忆录中写道:“1950年至1954年抗法战争时期,中国是唯一向我国提供军事援助的国家。我国军队的全部武器弹药和装备都由中国按预算和战役的需要直接提供。”1956年,中国刚定型生产半自动步枪和冲锋枪,在中国军队还未装备的槽况下,优先援助越南5万支。1960年,生产了重型舟桥,也首先援助越南。另外,从1953年至1963年,中国还为越南人民军组建六个高炮营、一个工兵团、一个舟桥团、一个坦克团和一个歼击机团,补充了轻武器、汽车和通信、工程及观测器材等武器装备。
  抗法斗争依靠中国支援,抗美救国斗争还是要依靠中国支援。中国讲情谊,有求必应。”列车途经柳州,胡志明又想起1954年7月3日至5日在柳州渡过的日日夜夜,当时正值日内瓦会议期间。那时的柳州没有这么繁华,市民的衣装没有这么华丽,但人们仍是那样的真诚和善。那次他与周恩来在这里对日内瓦会议涉及的一些重大问题坦率诚挚地交换了意见。越南那时处在十字路口,可能和,可能战,争取和,准备战。双方取得一致意见。事后,胡志明访问北京,又去苏联;征求苏联老大哥的意见。日内瓦会议期间,越南、中国、苏联为一方,法国、英国、美国为一方。胡志明一直视社会主义阵营为依托,他十分珍惜阵营内部相互之间的关系。中苏关系破裂,中国提出反对苏联现代修正主义时,他对中国领导人说,苏联是老大哥,中国是老大姐,你们吵起来,我们怎么办?胡志明1969年去世,他最后看到的仍是中苏争吵,听到的是乌苏里江上的枪炮声。
  中国代表团团长周恩来在日内瓦会议期间,与胡志明,与越南代表团团长范文同、苏联代表团团长莫洛托夫互相商洽,力争主动。会议于7月20日结束,以北纬17度线划分了越南南北方,两年后举行大选。胡志明对日内瓦会议的协议很满意,赫鲁晓夫很满意,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即向越南劳动党和政府致电祝贺。但会议期间不和周恩来握手的杜勒斯不满意。
  1965年春天,长沙风和日丽。
  毛泽东洗漱完毕,走出房间,舒展一下身体。他晚间工作到凌晨的习惯在战争年代养成,到了和平建设国家的岁月里,仍未改变。夜深人静,思维纵横,天马行空,无拘无束。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许多重大方针政策,都是他在这静静的深夜里思索决断的。
  今天,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要秘密来访,毛主席将在这里会见他。
  胡志明要谈些什么?胡志明会提出啥要求?毛泽东思忖着。越南民主共和国是邻国,友好邻邦。胡志明是位真诚、坦率的朋友。早在中国第一、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他就多年在中国,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一道革命、一道参加抗日:毛泽东、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与胡志明的私人感情根深。
  上午10点半,两党主席握手拥抱,亲切会见。
  毛泽东早已知道了越南局势,开口便说:“胡主席,你来自越南,我在湖南,咱们一家子嘛!有什么困难?要人有人,要物有物,你说。”毛泽东乡音很重,胡志明听得懂。胡志明会汉语,会广东话,还会一点上海话。他向毛泽东叙说了一些越南情况,就从中山装的口袋里摸出一张条子。
  胡志明从中山装口袋里掏出的是一张绘制着越南河内以北要抢修抢建12条公路的示意图……
               (6)周恩来、罗瑞卿调兵遣将
  5月的北京,繁花似锦。周恩来总理从车上下来,就闻到一股扑鼻的花香,这是米兰的郁馨。
  平素,他喜爱花卉。在中南海办公间隙、国事访问中,他时常鉴赏评说。今天,他顾不上。他迈开矫健的步子向会见厅走去,浅灰色中长毛料裤的裤腿呼呼生风。
  他走到会见厅时,一位大个子早在门口等候,这位大个子,就是毛泽东曾经多次夸奖过的“天塌下来不要紧,有大个子顶着”的罗瑞卿。站在罗瑞卿身后迎候总理的是杨成武,罗瑞卿迎上前去,周恩来握住罗瑞卿的手。
  这是5月25日上午。周恩来总理、罗瑞卿副总理兼总参谋长在这里接见将与越南交通代表团会谈的中国代表团成员。周恩来走进会见厅,全体都站了起来。他用浑厚的淮安普通话招呼大家坐下。
  中越两国交通代表团会谈是由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那张条子引起的。毛泽东爽朗地答应了胡志明的要求,修建河内以北的公路。毛泽东让周恩来尽快落实这件事。
  周恩来接到毛泽东的电话,立即与罗瑞卿、杨成武商走,继续由军队承担这项工程。第一副总参谋长杨成武会同李天佑副总长等已经拿出了初步方案。他将代表团的准备工作情况简单扼要地向总理作了汇报。他和罗总长、李天佑副总长经过研究,拟派大批部队出国,一些重大问题必须请中央、国务院决断。汇报后,杨成武请总理指示。
  周恩来向大家分析了国际形势,继而转向要交待的实质性问题:“关于交通问题,范文同总理曾经谈过,由于美帝的封锁轰炸破坏,现在支援南方的海运减少,公路运输也减少,一方面要千方百计地继续组织海运,同时必须扩大下寮走廊,扩修支援南方的公路。他们的部队要南下修路。所以要求我们帮助修北方的路。”大家静静地听着,许多人作了记录。周恩来呷了一口清茶,继续说:“这次胡志明主席带来一个公路图,要我们帮他修12条公路。”他稍微停顿,若有所思地说:“这些公路,肯走不能同时并举,应该按照经济建设和作战需要综合考虑,但应以作战需要为主,这是轻重的问题,还有因地形地质不同,好修和不好修这个难易问题。为了应急,有的道路可能先修简易公路,粗通即可,但又不能太简易,以后再逐步加固。总之,是按轻重、难易、快慢、粗固八字方针来考虑安排计划……交通部等有关部门要用支前精神来办事。由总参谋部挂帅,中央、国务院各有关部门积极支恃,由罗总长和杨成武、李天佑副总长抓总。”“修路的施工力量,抽工兵部队为主……支前公路、作战公路都要考虑到敌人轰炸破坏,要随破随修。……关于反对敌人轰炸的经验,我们交通部、铁道部等有关部门可以把我们抗美援朝的经验介绍一些给他们,还要不断总结新的经验,美国的轰炸技术会有进步,我们不能满足过去的经验。还要派一些专家去,帮助越南研究抢修技术。这是个大战斗,要抢时间作出点样子。就由罗总长挂帅,李天佑副总长主持具体工作,计委、经委等有关部门要听调用。”他坐在沙发上,一手弯曲地置在灰色中山装前,一手指划着:“还有水路,对越方要求,应予以满足,敌人总不能都封锁住,不管是陆路、水路,损失都会有,但只要想办法,总是可以送去的。总之,要改变认识,就是支前,一旦决定,就要坚决执行。一定会学到许多新东西,拿我们的勇敢和智慧学会反对敌人轰炸的新本事。”坐在一旁的杨成武摊开越南北部抢修抢建公路的示意图,提出两种兵力部署方案:“现在具体现场勘察团还没去,但目前分析,一种方案12条路展开作业,派兵10万,另一种是先抢修抢建主要的5~7条公路,派兵8万,视以后进展情况酌定增减兵力。”周恩来、罗瑞卿与杨成武等围在地图上研究起来,最后决定:与越南代表团会谈后再定,我们倾向于后一方案,抓住重要的线路先突击抢修。
  胡志明从口袋里摸出的这张示意图,调动了中国的八万大军。

                  (7)三路大军秘密入越
  暮色笼罩大地。
  中国西南边境凭祥市至友谊关的大路上,停着经过严密伪装的漫长车队和各种火炮。夜,静悄悄的。没有车灯,没有喧哗。路旁树梢上鼓噪的蝉声此起彼伏,打破这静谧庄重的气氛。漫长的车队在等待。偶尔有一、二辆摩托车从汽车、炮车边急驶而过,仿佛是茫茫夜色中滑过的流星,很快就消失了。
  车上端坐着一排排头戴盔形帽、身穿绿色帆布装、脚蹬用轮胎剪就的斜插两条胶带的“抗战鞋”的士兵,他们怀抱新式冲锋枪、高平两用机枪,一条薄被和一套换洗军装打成的小背包垫在屁股底卜。
  这是一支庞大的越南人民军摩托化队伍?可所有的军人都没军衔。
  车上渐渐骚动起来,有的用刚学会的几句英语说:“缴枪不杀!”“我们优待俘虏!”随之是一阵轻轻的笑声。
  大伙七嘴八舌地互相帮助纠正发音,他们用中国汉字注音,英文说不连贯,听起来很别扭,但是这批年轻军人那威严的神态,豪壮的语气,又令人肃然起敬。
  友谊关城楼下,一位穿越南人民军服装的军人双手握拳,跑步前进,腰间扎着一根武装带,身侧的手枪套随着他的步履一颤一颤有节奏地敲在屁股上。他跑到几位中国人民解放军的老将军前,立定,举手行了个标准的军礼。
  “报告首长,我援越部队二支队第一梯队整装待命。请指示。”这位军人姓王名辉,41岁,中等身材,两眼炯炯,注视着老将军。他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炮兵某基地副司令员兼工程建筑第53师师长,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雄风犹存,组建援越部队二支队时被任命为支队指挥部副主任兼参谋长。此时此刻,他精神抖擞,满腔激情。他感到自豪,他感到这是军委对他的信任。马上要率领中国第一支援越部队出关,在这“报告”之时,心头的热血阵阵地往上涌。
  几位老将军还了庄重的军礼,向他走了过来。
  一位老将军首先握住王辉的手。他看着王辉抖擞的姿容和待命的神情,轻轻的却又是一字一句他说:“王辉同志,我代表军委、三总部来欢送你们!你们去执行光荣的国际主义任务--援越抗美,希望你们为国争光!并预祝你们凯旋!”这位老将军是总政治部副主任刘志坚。他说话时也显得很激动,字字句句落地有声。
  刘志坚看了一眼身材魁伟的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陈士榘握住王辉的手紧紧地摇了摇说:“我老了,不能随你们一道分享这个光荣,我向你们保证,当好你们的后勤部长,只要你们为祖国争光,所需要的物资,我们一定送到。祝你们光荣而去,胜利而归!”公路上汽车、炮车马达轰呜,无数车灯撕开夜幕,照向前方,这支部队越过友谊关,跨进越南同登,按指定路线向各集结地开进。
  时为公元1965年6月9日晚8时半。
  出关时,与王辉同乘一台指挥车的是越南人民军东北军区黎副政委,他代表越南政府和军队先期到达南宁迎接中国援越部队。他俩用中国话亲切的交谈着。黎副政委主动地介绍美国飞机可能空袭的情况,一路上经过的主要地点及当地人民群众的风俗习惯。王辉也将我二支队先头部队的人员、装备配备一五一十的向黎副政委汇报,并请东北军区领导指导、帮助我们。他俩促膝交谈,亲如兄弟。
  车队进入谅山。越南军民在夜里列队鼓掌欢迎中国援越部队。王辉和黎副政委下车走向人群。越南总参作战局长、越东北军区段政委激动地前来握手拥抱。欢迎的男女老幼向战士们送开水、香蕉和香菠萝。中国军队大部分是北方人,从未见过香菠萝,更不知如何吃法。车后档板边堆了许多许多。战士们激动地用刚学的越语说:“谢谢!谢谢越南人民!”姑娘们还是一股劲地往车上抛香菠萝。年轻的战士此时此刻洒下了感激的泪花。
  车队在越南狭窄的公路上行驶。突然,几道闪电劈开夜幕,随之闷雷在车顶上炸响,大地震颤。雨点噼里啪啦地敲在车蓬、炮衣上,很快就紧锣密鼓。干部战士怀抱手中武器,一个挨一个地靠在车里,随着越野享的颤簸而摇晃。大家没有睡意。出国头一夜,不知会发生什么意料不到的敌槽,警惕性都很高。不准抽烟。严格控制灯光。只有黄黄的车灯在雨幕中扫描,寻视线路。
  到了蒙阳,越南东北军区铁司令、毕副政委和广宁省的领导冒雨站在十字路口迎接中国军队。铁司令是王辉在苏联留学时的同学,故情笃厚。日后在越工作的一段时间里他们互相尊重、信任,更加深了往日的情谊。一路上,王辉受到了数位老同学的欢迎。
  夜沉沉,雨淋淋,灯闪闪,车隆隆。长龙般的摩托化部队全速前进,他们在与美帝国主义妄图进攻北方的部队抢时间。
  中国援越的先头部队二支队分三路向越南开进。中路从东兴进入越南芒街,汽车、炮车冒雨行驶,向菇苏岛进发。东路从北海港登舰向吉婆岛开进。大量的火炮、工程机械昂首屹立在甲板上。舰艇全副武装,随时准备迎击美国从空中、海上的突然袭击。中国海军的海运登陆艇也像离弦之箭,在茫茫夜色的隐护下,组成战斗序列,向越南北方的锦普、鸿基等港口劈波斩浪,奋勇前进。  

                   (8)胡志明在长沙打太极拳

  同一时刻,湖南长沙郊外,一座不被人注目的寓所里,灯光明亮,柔和的光线透过淡兰色的窗纱,透过明洁的玻璃,撒在室外草地上。一位老人工在夜风中打太极拳。他衣着宽松,一抬一推,一招一势,缓慢稳健,如行云流水。他前额宽阔,眉字和菩,神情安祥,一缕长须飘在胸前,颇有长者风度。
  他是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
  胡志明自50年代开始就睡眠不佳,周恩来、贺龙派中国太极高手到河内,给他传授太极拳,从此他坚持锻炼,睡眠好了许多。可是他政务繁忙,日理万机,操劳国家大事,又常常忘记坚持打太极拳。尤其是美帝国主义在南越扶植傀儡政权的同时,蓄意制造“北部湾”事件,袭击越南沿海港口,轰炸北方和平的城市乡村,屠杀越南人民,令他痛心疾首,更无心于太极拳了。他这次秘密来华,在长沙会见了毛泽东主席,又在董必武副主席的陪同下,于5月21日上黄山作短期休息疗养,落榻在环境清幽的观瀑楼。他还是穿着那身米黄色中山装,还是着双“于抗战鞋”,和董必武并肩行走在青山绿水间,他俩一边观赏一边交谈,山风徐徐,有种清新之感,不像刚才上山时车内那么发闷,山外青山天外天,天地这么开阔辽远,景色这么幽静迷人。他俩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来到瀑布前,飞流直下,疑是银河落九天。瀑布落涧,发出隆隆巨响,腾起滚滚白雾。
  胡志明立在瀑布前,两眼凝视,开始他觉得颇为新奇,渐渐地,他耳边好像是另一种声响在回荡,仿佛是美国飞机轰炸越南城镇乡村,硝烟弥漫……“董老,咱们走吧!”刚停留几分钟,胡志明神情有所焦虑地对董必武说。回到住所,董必武特意在胡志明的房间里多坐一会,宽慰一番。
  住在这幽清之处,胡志明感到寂寞。第二天,他向董必武提出,搬到老百姓中去。于是,就搬到人民群众较多、居住条件较差的温泉宾馆。
  在黄山,他走进茶园,与茶农亲切交谈。走访黄山小学,听小朋友唱《越南小英雄》,一起照像留念。散步到温泉小卖部,在门口见到安徽省黄梅剧团的著名演员严凤英等人,他请大家进绿荫茶庄,品茶交谈,同长问短。他想听听严凤英的演唱。严凤英的《天仙配》誉满全国。她歌喉甜润,槽感丰富,极富艺术的感染力,当她唱到“夫妻双双把家还”时,胡志明已热泪盈眶。胡志明与董多武在黄山停留了18天。在这期间,应邀援越的中国部队一、二、三支队,两个高炮师和一个高炮加强团,正向中越边境集结。中共中央军委又作出决定:组建下属四、五、六支队的援越抗美修筑公路指挥部;先遣勘察设计代表团将于6月入越。在黄山的18天中,胡志明没心思打太极拳。就在这一天,就在中国援越先头部队浩荡出关的这一天--1965年6月9日,胡志明的太极拳又行云流水般的挥舞起来。
(9)中国军队黑夜登岛
  天漆黑。
  几道闪电像几把锋利的剑从天际斜刺过来,“咔嚓--哗啦啦!”一棵大树被拦腰劈断,一团火球跳跃,突然震天动地的一声爆炸,整棵大树熊熊燃烧,树枝树干劈哩啪啦地在火光中像爆豆花般的脆响。
  刹时,火光照得海面泛起红光,照得菇苏岛一片亮堂。
  瓢泼大雨从天上浇下来。
  中国援越部队二支队在深夜里冒着滂陀大雨向菇苏、杜拉、吉婆等岛屿开进。
  大批登陆舰、登陆艇在大海中冒雨颠簸。海域茫茫,方向难辨,有的艇长索性拿着手电趴在艇头上导航。舰艇一会被抛向浪尖,一会又跌入深谷,海水哗哗地扑向甲板,雨水哗哗的飘落而下,浑身湿透,衣服贴在肉上。海水、雨水、汗水灌入嘴中。这没什么,要扒好、要抓住,别摔入大海。
  菇苏岛没登陆码头,登陆艇在几十米、几百米外搁浅,有的登陆舰装有数量较多的重型装备,在千米之外就不能前进。
  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丛华急得头上直冒汗。
  “老叶,部队下海,装备卸下海,拉!”“天亮前必须上岛就位!”“发信号!”“发信号!”顷刻,甲板上的部队下饺子般地跳入齐胸深的波涛中。有的用粗绳系高射炮,有的拴空压机、拌合机,甲板上、海水中的人员相互配合,准备将舰艇上所有的武器装备、工程机械拉上岛。
  登岛的主要是工程部队。为了适应援越工作,我工程部队特意实行了一种特殊编制。一个团下属3个工兵营,1个机械营,1个高炮营,还有85加农炮连、82迫击炮连、警通连、运输连、加工修理连,各个营除编有4个连外,还配有高射机枪排、重机枪排、无后座力炮排、通信排。每团4000余人。这样的编制序列在我军历史上从没有过。这一切都是为了适应越南沿海岛屿的作战要求,为了满足越南政府的请求。
  部队要一边施工,一边守岛,对空、对海作战。
  部队配备的是当时中国军队最新最好的轻武器:手枪、半自动步枪、冲锋枪、轻重机枪,高、平两用高射机枪,加之几种地炮、高炮。毫不夸张他说,中国军队在越沿海岛屿构成了一个力所能及的立体防御体系。
  可眼下装备器材上不了岛,一切等于零。
  时间就是生命!
  刘志高、叶丛华清楚地记得,这支部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中建立的功勋,在朝鲜战场上还与美国鬼子交过手,并在朝鲜西海岸构筑了防御工事。可今天情况非同一般,临行时,济南军区首长就交待:根据越方要求,军委命令你们一方面援助越南尽快构筑沿海岛屿防护工程,一方面守备沿海岛屿,以防美军登陆。守岛是相对不运动不转移的战斗,打起来不可能很快派别的部队直接支援,你们要准备打恶仗。
  “妈的,没上岛,就打恶仗!”刘志高团长拎着手电,察看着部队在海水中拉火炮、工程机械。
  叶丛华政委像落汤鸡一样。蚕豆大的雨点从服贴的头发上、眼窝上、面颊上像断线的珠子般滚落。他与团长一道看着部队在海水中非常缓慢的推、拉火炮、机械,“老天爷先来了个下马威,”他眨着眼说,“老刘,上不了岛,火炮不就位,天一亮,雨一停,美国飞机就可能临头,美国军舰就可能露面,我们就措手不及啦!”形势非常严峻。
  刘志高脸绷得紧紧的,浓眉间拧成一团疙瘩。忽然,他一纵身,跳入滚滚的大海中。
  刘志高像位冲锋的战士一样。
  离岛几十米、几百米的舰艇上的装备,指战员很快卸到海滩上,千米之外舰艇上的重型装备需用吊车吊上小船再拉上海滩。
  一个连二百来号人排成四列,成人字型在海水中拖拉着空压机、拌合机、解放牌汽车。高炮分队一个连一趟也只能推拉一门高炮。
  许多人脚掌被蚌蛎划出道道血口,在咸水中浸泡,痛得火辣辣的。
  这些都顾不上了!
  大批装备物资卸上岸,还要连夜疏散。部队又在大雨中转运,岛上没有汽车马路,仍然靠肩扛手推,山头灌木丛生,怪石鳞峋,部队一边清道,一边又是几十人、上百人的将一门门火炮拉上山头就位,又马不停蹄地构筑临时阵地。
  大海喧嚣,浪涛翻滚,雷电交加,风雨呼啸。
  上百部机械,几百门火炮,几百辆汽车和几十万吨物资靠人力扛、拉、推上岛。
  一切在风浪中进行!
  一切在雨夜里搏斗!
  海岛上灌木茂密,杂草丛生。蚊子、小虫繁多。有种身上长着白斑纹的大黑蚊虫,白天还追着人叮,一咬就是一个大包,战士们称它“B-52重型轰炸机”。岛上蚂蝗也不少。但最多的是毒蛇。地上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王蛇,树上有响尾蛇、竹叶青、叶上飞。中国军人每人手持一根藤子棍,边走边拨打草丛路面--打草惊蛇。一般的毒蛇闻有响动,飕飕逃窜,可眼镜王蛇不怕,它时常横在路面,高竖上半身,血红的信子从扁扁的嘴中吐出,伸伸缩缩地向你挑战,还呼呼地喷着毒气。它要与行人对峙,你若走近一步,它的下半身就会游动一段,上半身仍保持着挑战攻击的姿态。你只有横起藤子棍奋不顾身的扫荡,它才可能落荒
  逃跑,或败倒在你的棍尖下。有位当年的军人说,有天晚上,他到部队去送给养,走着走着,突然脚下有什么东西软乎乎的,蹲下身子在朦胧的月光下一看,好家伙!一条两米来长比手杖还粗的金环蛇。他说,真庆幸!金环蛇嘴中正凸凸地吞食大老鼠,还剩半截身子和长长的尾巴露在外面,要不然,它是决不会饶过我的。
     (10)美国人惊呼北越海岛高炮成林
  部队刚安下账篷,就投入紧张的施工,构筑指挥所、炮工事、机枪工事、屯兵坑道。为了作好长期对付敌人的准备,按越南的要求,大都构筑战备工事。施工用的水泥、钢材、木材全由汽车运输团和海运大队从中国口岸运送到各个岛上。来自全军的海运大队、海底电缆团、陆地架线团、汽车运输团和几个工兵团、炮兵分队及后来增加的高炮团配合默契。王辉说:“那时,我们二支队所属八个团级单位两万多将士,多兵种协同作战、施工,心齐得很啊!”越东北几十个岛屿,大的十几平方公里,小的几百平方米,一人呼喊,音响覆盖全岛。
  许多岛上缺少砂、石,有的岛没有淡水,得从陆地或其他岛上转运。生活用水、施工用水都得运送,这对海运大队是莫大的压力,他们为保证部队施工,不分昼夜,风雨无阻。
  面对海洋的大都是炮工事。有的岛四周悬崖峭壁,部队就将绳系在干部战士腰际,悬挂在峭壁上,手把钢钎打锤。头上海鸥盘旋,脚下海浪滔滔,硬是在绝壁上打出能隐藏大炮和屯兵的坑道。
  团长刘志高、政委叶丛华有时坐镇菇苏岛,有时到群岛上巡视检查,部队的情绪深深地感染着他们。他们也钻入坑道,和战士们一块打风钻、装炸药、搞爆破,常常是走出坑道,胶靴里能哗哗地倒出汗水。
  岛屿石质复杂,加之连绵暴雨,坑道坍方严重而频繁。他们常常为施工进度受阻和干部战士的死伤绞尽脑汁。年仅19岁的测绘员李永祥就在坍方中牺牲了。大家在海边松林里守候他。松涛哭泣,海浪呜咽,加修连连夜赶制棺材,营、连扎了两个花圈,团机关、越方联络组和几名岛上越南居民,连同各连派出的代表不足4O人,在全营5名司号员的哀乐声中举行了战地追悼会。
  这就是军人的葬礼。
  大部队由集结到开进,从登岛到施工作业,连续几个月没休息一天,风餐露宿,阳光暴晒,干部战士个个脸上黑黝黝的,甚至连理发刮胡子的时间都难挤出来,20岁左右的年轻人看上去像30多岁的模样。越南居民传说,毛主席派来都是不怕死的老兵,个个有实战经验,天下来飞贼,海上来“水鬼”,咱都不愁了。
  炮兵部队除构筑坚固阵地外,还构筑二三套预备阵地。同时用树干作炮管,构筑了许多假阵地,所有的高炮与假炮都用树枝叶伪装。假作真时真也假。几十个岛屿上处处成为炮兵阵地,处处成为打击美机侵犯的战场。
  中国援越部队在约翰逊宣布美军在越南直接参战的当天就从南宁附近开披,9日入越,先头部队很快登岛。短短几天后,越东北沿海、岛屿就构成了一道坚固的屏障。
  不久,西贡电台广播:“中国共产党的志愿军开进越南北方,进驻东北群岛,接管了北越各岛屿和沿海的防御。中国军队皆是老兵。岛上高炮成林……”

  (11)美军飞行员的请救书
  二支队在岛屿上的工程部队施工进度神速。坑道作业,美国飞机也无可奈何。可是它并不死心,仍然不分昼夜地从第七舰队上起飞,轰炸扫射在多个岛屿上施工、守备的中国军队。
  高炮分队、高机分队对美机的行动规律早就摸透了,他们不但打击轰炸各个岛屿的美机,还适时瞄准美机从海上起飞轰炸北越的必经之路,截击它们。一年多,击落美机114架、击伤124架。但在越南,击落美机以缴获美机残骸数为准,中国军队打落的飞机残骸,有的坠入大海,有的坠向大陆,有的被群众抢走,最后越方承认二支队击落39架。
  美机攻击岛上中国军队,起初从东南方向起飞、升高、俯冲。它们被中国军队击落后,一般坠在岛上,或坠入内海,美军飞行员跳伞者则被话捉。
  为了救护方便,美国飞机后来往往是从海上起飞,升自,活从西北方向向下俯冲,这样,被击中出飞机安驶员跳伞,就落入大海,美军就火速回织直升飞机抢救。
  有一次,两名美机飞行员降落在中国驻岛部队南进的大海上,中国登陆艇刚要启航,美国直升飞机已嗡嗡的飞临这片海域上空,从直升飞机舷窗上放下长长的软梯。
  海面上的美军飞行员划动着自备的充气救生船,拼命的冲向云梯,抓住就往上攀登。
  中国军队眼看美国飞行员被救走,操起海岸炮直射美国直升飞机。
  登陆艇哗哗地犁开波滔,用高射机枪哒哒哒的扫射。
  一架直升飞机被击中,坠入大海。另一架直升飞机吊着长长的云梯,云梯.上飘着美军飞行员,嗡嗡地向南逃窜。
  两名飞行员被俘。他们从怀里掏出早就用13种文字印好的请救书,其中中文写道:
  “我是美国公民,我不会说中国话,我不幸要请你帮助我找到粮食、住所和保护,请你同我到能够给我安全和想法让我回美国的人那里,美国的政府一定多多给钱,谢谢你们。”中国军队在各岛屿上的防御工程基本完成后,将一部分部队撤至沿海,构筑海岸工程。
(12)山中,有27座坟墓
  128团从杜拉岛撤到下龙湾海岸。
  下龙湾又是军事要地,是海防、鸿基等重要城市、港口的海上门户。自北部湾事件后,不论白天黑夜,阴天晴天,美国飞机总时时飞到这里,不断轰炸和扫射各个重要目标。夜间,照明弹布满天空,从天黑到黎明,很少间断,一旦发现可疑目标,就可能遭受美机的狂轰滥炸,顿时就会火海一片。
  下龙湾笼罩在不安和警惕的气氛中。
  128团8连驻扎在下龙湾畔的一片树林里,他们担负全团拓工的采石任务。
  采石工地离驻地有半小时的步行归程。工地南边不远处就是鸿基市、广宁省委、南府的一幢幢瓦房宿舍,在阳光照射下,红红的一片,特别显眼。
  美国飞机的盘旋、侦察,严重威胁着8连采石的安全。连长王玉秀与连队干部战士商量,寻找对策。他们对场地进行了伪装,山头上安排了高机排,时刻监视着蓝天。鸿基市郊布置着中国高炮部队,美机飞临上空,必遭火炮机枪的扫射。夜间作业,探照灯明晃晃的,敌机从高空中很易发现,有时敌机临空,高炮、高机来不及发挥火力。工地几次遭受袭击,庆幸没有人员伤亡。
  8连根据敌机的活动规律和天气变化情况,适时调整施工班次,将打眼放炮安排在白天,运碎石尽量安排在夜间,组织得好,没有照明也可以干,阴雨天和有月亮的夜晚,集中力量突击。
  一天,连长王玉秀和其他几位连队干部商量:“咱们搞个假工地,让美国佬炸炸?”一拍即合。
  连长和副连长唐宏义第二天就组织部分战士在不远处开辟了一个“像样”的新工地。
  说来也巧,当天晚上美国飞机就临空侦察。8连即刻并闭工地灯火,假工地却一片通明。假人假机械在紧张地作业。
  侦察机过后,轰炸机接踵而来,对着假工地一阵雨点般的轰炸。
  8连的干部战士在一旁风趣地点数美国飞机投下的炸弹,观赏着像礼花般的炸弹。
  “炸得好!”“再来一颗!”“再来几颗!”战士们手舞足蹈,挥动着拳头呼喊。
  “美国佬真行!”8连就这样在美国飞机的眼皮底下采石作业两个多月不间断,大批石料源源地供应其他连队的坑道和掘开式工事。
  1966年5月22日,星期天。越南北方天气晴朗,碧空万里。下龙湾明丽的风光历历在目。
  8连驻地,鸟雀呜啾,阳光透过树丛撒在帐蓬上,点缀出斑斑驳驳的花环。上完夜班的8连干部战士在帐蓬里呼呼入睡。野外热气蒸腾,树丛中凉爽宜人,经过一夜突击的8连干部战士睡得特别香。几位早起的战士静静地伏在床沿上写家信,在帐篷外树荫下清洗刚刚换下的浸满汗水的工作服。
  突然,警报长鸣。尖厉的嘶叫声搅破了山野的寂静。
  这时,上午11时许。8连的同志从睡梦中惊起,提枪冲出帐篷。
  几乎就在同一时刻,从海面上超低空袭来的12架美国飞机,逃过雷达的监视,突然出现在8连驻地上空,隆隆的飞机引擎声震得树梢哗哗作响,震得山野阵阵颤动。
  副指导员第一个跑出连部账篷,抬头一看,不好,敌机已开始轰炸!
  “防空!快防空!”话音未落,一颗重型炸弹在附近爆炸,副指导员应声倒在血泊中。
  顷刻,750磅以上的重型炸弹接二连三地落在8连的帐篷中间。
  山摇地动,火光冲天,浓烟翻滚。
  一棵棵大树拦腰劈断,一顶顶帐篷被气浪冲向天空,飘落在远处的树梢上。
  一颗黑乎乎的重型炸弹恰恰落在炊事班的棚子里,“轰隆隆--”弹片呼啸着射向四面八方,热腾腾的馒头也像弹片般射向天空。
  罪恶的炸弹夺起了炊事班的全体生力,没留下一具完整的尸体。
  副连长唐宏义紧跟副指导员冲出帐篷,边跑边喊:“快隐蔽!快隐蔽!”他刚跳到一棵大树旁,几块弹片像恶魔似的朝他袭来,一条大腿即刻被炸断,腹部几处穿孔,他倒在血泊中。
  卫生员苏振福跑过来为他包扎,他喃喃地问:“同志们怎么样?……别管我,别管我了!”卫生员看着朝夕相处的副连长被炸成这样,心如刀绞,但他来不及悲痛,来不及落泪,他只有一个念头:赶快抢救每一个伤员!”后来救护车开到8连驻地,人们抬副连长唐宏义上车,他两手紧紧抓住树根:“让他们先上吧!让他们先--上--”这位共产党员,士兵的楷模,我军优秀的基层指挥员,就这样溘然长逝了。
  8连的指战员在敌机轰炸中临危不惧,连长王玉秀很快组织部队占领有利地形,对空射击。这时高炮声,机枪声和敌人的轰炸声交织在一起,天地一片混沌。
  两架敌机中弹起火,冒着浓烟,坠向远处山林。
  敌机被击退了。王玉秀马上组织清理现场,抢救伤员。万没料到,狡猾的三架敌机再度突然俯冲8连驻地。爆炸声惊天动地。
  8连又一次遭受重大损失,连长王玉秀腿受重伤。
  在场的2排长曹振库赶紧冲过来。扶起他:“连长!连长!”“我不能动了,你赶快去组织抢救,快去疏散伤员!”已经负伤的2排长马上挑起了指挥全连的担子。
  通讯员王邦兴跟随连队干部刚冲出帐篷。就被巨大的气浪掀翻在地。刹时,天翻地覆,泥土石块哗啦啦的从天而降,全身被埋在土里。当他拱出身子时,树在摇,人在跑,烟在冒,可是刚才隆隆作响、天翻地覆的世界嘎然间无声无息。
  他晃晃脑袋,摸摸耳朵,鲜红的血沾染了手指。他明白了。
  他环视四周,副指导员倒在地上,鲜血直冒,已经牺牲。他又去扒土,从土堆里扒出了三名战友。
  他突然想起,我不能蹲在这里,我有我的使命。敌机轰炸联络的电话线肯定中断,我应尽快将情况报告上级。征得连长同意,向20余里外的营部直奔而去。
  两耳鲜血还在流,剧烈的疼痛没有令他止步。他一口气回到营部,汗水淋漓,气喘吁吁。
  营里领导和正在营部开会的8连指导员听到了8连方向有飞机沉闷的轰炸声和枪炮声,但电话中断,音讯全无,正在焦急忧虑之际,通讯员小王匆匆赶到。
  指导员没说一句话,拔腿就跑。
  营里干部留一人值班,其他几位紧随其后向8连驻地赶去。
  卫生员苏振福带着伤在树林中窜来窜去,救护战友。自己腿上、臂上已被弹片切开,皮肉翻卷,血糊糊的。有位战友跑过来。看到卫生员的腿,鲜血直往下淌,马上取出急救包。苏振福皱皱眉头,说:“急救包不够用,我不要紧!”断然拒绝了。他一连包扎了7名战友,最后倒下了。
  这位1960年入伍的老战士,优秀的共产党员,在生死攸关的时刻,他心中唯有战友,而没有自己,他将生的希望让给别人,将死的威胁留给自己。
  11班刘天喜等5名战士,不顾美机第二次轰炸,硬是用手扒了两个多小时。一位战友被泥石挤压得气息奄奄。刘天喜等5名战士的手指全磨破了,鲜血淋漓。终于将理在防空壕中的这名战友扒了出来。
  美机第一次临空轰炸后,广宁省、鸿基市两所医院闻讯后,很快组织医务人员赶来救护。越南人民军官兵也立即派出人员赶到8连驻地。
  正在越南军民协助8连紧急救护之际,美机的第二次轰炸突然袭来,重型炸弹又在8连驻地爆炸。
  与8连12班长月在又跳入同一防空壕的越南人民军一位中校,在敌机再次俯冲下来时,一把抱住郗遵义。用自己的身体掩护他,郗遵义一看是人民军掩护自己,迅速翻转身,扑在人民军中校身上。
  就在这一瞬间,一颗重型炸弹在附近爆响,泥土碎石劈头盖脑地砸在郗遵义身上。
  敌机过后,郗遵义和人民军中校起身,面面相视,然后紧紧地拥抱在一起。语言不通,双方无法进一步表达各自的感情,眼含热泪的中校抓着郗遵义的臂膀,用庄严的目光表达烈火般燃烧的激情,郗遵义紧紧地握着中校的手,激动的泪花洒在焦热的土地上。
  烈火熊熊燃烧,硝烟弥漫,整个山野充溢着浓烈的炸药味、糊焦味、血腥味。
  赶来救护的越南军民在美机第二次轰炸中,有的负了伤。救护车一到,8连的同志立即组织将越南受伤人员抬上车。一位受重伤的越南人民军少校看到车上的全是越南军民,而中国受重伤的军人还在树林中,呻吟着叫来越南医务人员:“你快把我抬下去,快!让中国同志上!”中国军人上前劝阻,指挥司机开车上路。可是这位少校执意不肯:“你们快把我抬下去,否则我起来。”他正欲起来,“啊唷”一声又歪倒下去,铁青的脸上滚动着豆大的汗珠。他仍挥挥右手,示意人们赶快抬他。
  越南医务人员犟不过他,只好将他抬下来。
  接着,他们又将中国重伤员抬扶上车。在生命的临界点上,越南人民军少校的一举一动使在场的中国军人无不为之感动。
  至今,这位少校的形象仍深深地铭记在中国官兵的心中。
  救护车将受伤的中国军人送进了广宁医院。广宁医院的医生如临战场,立即组织抢救。好几位昏迷军人在越南医务人员的精心救护下苏醒过来。
  8连战士梁成义的病房,处在紧张的气氛中,主任、医生、护士围在小梁身边,小梁一直昏迷不醒,生命垂危。
  小梁的呼吸渐渐微弱,过重的伤势即将夺取他年轻的生命。这时,一位娟秀的白衣天使顾不上小梁满身的泥灰,满脸的泥土血浆,扑上去口对口的进行人工呼吸。呼吸了一阵又一阵。她秀美的脸上沾满了泥土血浆,洁净的帽沿和额前的秀发上也沾满了灰土。年轻战土的心脏已停止了跳动,可是这位白衣天使还在大口大口的呼吸,她多么渴望自己能救活这位来自中国的青年军人呵!
  病房里的空气做凝固一般的沉重、悲伤。她含着深情的泪花,慢慢地从梁成义的身上起来,肃穆站立在这位年轻的中国军人面前,徐徐抬起右臂,轻轻摘下白帽,双眸透过蒙蒙的泪雾,默默地注视着,注视着……当晚,中国援越部队二支队指挥部的领导、128团团长、政委和当地越南政府商定,将这些为越南人民抗美救国事业而英勇献身的中国死难烈士安葬在附近的摆在。
  那些刚刚还在共同作战、施工、生活的战友,就这样突然地离去了!永远地离去了!
  8连的官兵泣不成声。
  团长韩德仁、政委刘玉昆和支队的领导一起默默地伫立在墓前,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俩为自己团队有这么多英勇不屈、顽强奋战的干部战士感到骄傲,祖国的优秀儿女,在援越抗美的疆场上英勇作战,流血牺牲,为中国人民,为越南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他们感到无比的悲愤和痛惜,祖国将4000多名儿女交给我们,从祖国的东北拉到了华南,拉到了越南。现在呢?他们其中的一些就这样安眠在越南的国土上。
  越南地方党政军机关送来了一个又一个祭奠的花圈,越南当地群众,少先队员送来一个又一个五彩的花圈和花环,人们仁立在27座坟茔前,寄托了深沉的哀思,献上人民对壮烈牺牲的中国军人的崇高敬意。
  太阳西下,血一般的夕阳染红了摆在山山岭岭,染红了下龙湾的宽阔海面。韩德仁、刘玉昆此时此刻想的很多很多,想的很远很远。可是,他们想的最迫切的是赶紧安排受伤人员回祖国治疗,赶紧安排明天8连的采石工作,全团的工程急待着更多的石料供应。怎样化悲痛为力量?怎样在全团掀起学英雄、看行动的比学赶帮超热潮?这一步步的工作都得跟上去,都要一环扣一环的抓紧落实。
  暮色苍茫。他俩沿着27座坟茔,缓缓地转了三圈,擦干最后一滴眼泪,转身走下山去。
(13)周恩来交待再次派兵
  1965年6月中旬的一天,中南海西花厅。
  周恩来正在办公室里批阅文件,秘书报告:“总理,陈士榘他们来啦!”周恩来热情地握住阵土榘的手。
  “这是罗洪标。”陈士榘介绍说。
  周恩来;“我认识。”将手伸了过去。
  陈士榘:“军委已决定,派罗洪标到援越部队工作。”“这很好!”周恩来很高兴。
  刚坐定,周恩来就说:“今天请二位来,就是为了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事,这是毛主席在湖南长沙会见胡志明主席时商定的。毛主席说,7亿中国人民是越南的坚强后盾,辽阔的中国领土是越南的可靠后方。”周恩来的语气稍为停顿了一下,接着说:“下面的事,就是我们如何来落实了。军委决定,修筑路的任务由工程兵负责组织执行。如果只修筑主要的几条道路,估计也要8万人。这是我国援越部队出境最多的一次,时间紧、任务重,你们要抓紧准备。美帝国主义妄图从朝鲜、越南、台湾这三方面包围封锁我们,抗美援朝这一仗,打破了它的预谋。现在它又从越南这方面来了,派出大量的部队援越。从这个意义上讲,我们援越也就是打破美帝的包围,保卫我门的祖国。毛主席指示,我入越部队一定要全心全重为越走人民的抗美救国战争服务,他们打得很艰苦、很坚决。我们援助的意义很重大。这个任务要完成好,为祖国争光。”陈士榘、罗洪标一边记着周总理的指示,一边体味着这个光荣而又艰巨的任务的份量。
  “毛主席非常重视这次派兵援助越南,要我们充分做好部队的政治思想工作和物资装备的准备工作。物资器材、机械工具都要我们自带,所以,准备工作一定要充分。我已请总参负责抓总,布置这项工作。”“你们看怎么样?”周恩来问。
  由工程兵组建的我援越部队二支队已经向越南开进,军委工程兵司令员陈士榘估计这几万工程部队不够,还要派遣后续部队跟上,但他想不到来得这么快,他感到时间很紧迫,就向周恩来提出:“出国部队的事,我们同总参商量,可以由广州、沈阳、昆明等军区组建几个支队,很快可以开赴集结地域。但我们钻探勘察设计的工程技术人员缺乏,能否清交通部支援?”“可以!”周恩来肯定的说,“我告诉交通部,可从全国各省、市、自治区中抽调,要多少你直接找交通部商量。”周恩来炯炯的目光望着陈士榘、罗洪标说:“还有着装,跟二支队一样,穿越南人民军服装,由广州、昆明两军区后勤部门解决。这两军区在后方组织分部、兵站、医院、接收站,担负起全部援越部队的后勤保障。”又强调说:“部队进入越南后。一定要尊重越南政府和人民,关系要相处好。你们还有什么问题?”陈士榘说:“总理指示很明确,没有什么大问题了,具体问题,我们找总参解决。”周恩来:“那好。工程技术和勘察设计由交通部负责。陈士榘同志,你以后参加国务院援越领导小组工作。”陈士榘:“我们一定完成任务,请总理转告毛主席,请他放心。”谈完话,周恩来送他们到门口。陈士榘、罗洪标上车了,他还在招手。
  周恩来在找陈士榘、罗洪标谈话前,已与罗瑞卿谈过,对援越修建公路作了布置。
  1965年6月20日,由李天佑副总参谋长主持,在北京三座门召开援越修路工程会议。总政、总后、工程兵、铁道兵,沈阳、广州、昆明军区的领导、总参有关部的领导和国务院交通部的领导参加了会议。主要是传达毛泽东、周恩来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的讲话,宣读了中越两国政府签署的《中国援助越南修建公路的协定和议定书》,商议援越修路工程的具体事宜,并报军委审批。根据越方要求总参议定主要援建1、3、7、8、10、11、12等7条主要公路干线。
  随后,交通部董宁、工程兵崔萍、廖习仗等三人率领的代表团赴河内协商,并对7条路线进行现场勘察,以便进行工程设计、兵力部署和工程材料、经费预算的筹措等。该团由交通部30余名经验丰富的老工程师,工程兵20余名工程技术人员,施工部队师团干部10余人,还有总参、总政、总后的几名机关干部等共70余人组成,于6月25日从北京出发,直抵河内。
  8月10日至20日,各勘察组先后到了河内,大家马不停蹄的整理汇总勘察资料,共同研究,提出了各条公路线的走向、路基土方、桥梁、涵洞的工程量和兵力部署的初步方案。并将勘察情况与越方交通部商定后,向总参谋部、国务院交通部汇报。
  随即,中央军委命令,从工程兵和各大军区抽调400余名干部战士到广西柳州集中,组建精干的修路工程指挥部和直属队。罗洪标为指挥部副主任,修路工程指挥部主任暂缺,工程任务由罗洪标抓总负责,代理主任工作。在3年的时间里,罗洪标一直主持这个工作。
  修路工程指挥部下属3个支队、l个测量设计总队。
  3号路是我国广西凭祥和靖西县通往越南高平、太原、河内的主要干线,地形比较隐蔽,原有道路标准低,通载能力差,改建后,可大大提高运员能力,是我国援越运输的主要公路干线。7号路属新建,由我国云南河口通往老街、班菲、朗达,与通往河内的公路网连接。建成后是我国从河口方向通往河内的主要公路干线。8号路属新建,是我国云南文山地区通往越南孟康、班菲与7号路连接。10号路上的沙巴以西为新建,沙巴以东为改建,是沿中越边界的一条横向迂回路,东起老街,经沙巴跨黄连山到封土,东与7号路相连,西与11、12号路相连。
  四支队担负1号、3号路修建任务。
  五支队担负7号、11号路修建任务。
  六支队担负8号、10号、12号路修建任务。
  云南省民工大队配属五支队、六支队,主要在我国边境与越南公路接壤路段施工。
  各支队配有高炮分队,并根据敌情,随时可请求增配高炮部队。
  8万大军遵照军委命令,于 10月、11月先后从各个口岸秘密越过国界线,向越南开进。
  崔萍前后两个月在越南率队勘察。天热,蚊虫多,他首先感到的是对气候很不习惯。人很快瘦了下来,还得了病。回北京总结汇报工作后就住进了医院。11月初,他又匆忙地赶到班菲。
  中国援越部队修路工程指挥部就设在班菲。
  46岁的崔萍正值年富力强,他曾率师在北京修筑重大的地下工程,如今又来到越南抗美救国的前线修路。每有重大的工程任务时,领导总想到他,他觉得这是一种荣誉,同时也使他始终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到班菲指挥部不久,他就想到各条线路上去看看,部队进入指定地点后,展开施工作业的情况怎样?他觉得修路指挥部司令部几位领导只有自己来自工程部队,懂工程建设,应该到施工现场去多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一年后,崔萍晋升参谋长,他仍像以前一样,从东部1号路的夏眉山顶到西部越老边境的莱州河畔,处处留下他奔波的脚印。他对高平的城镇乡村、对高平的山山水水、对高平的人民怀有一种特殊的患情。
  那是1954年5月的一天,年仅35岁的师级指挥员崔萍,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40余名专家组成的工兵训练团,冒着霏霏的阴雨,赶到高平。他奉命帮助年轻的越南人民军组建训练一个工兵团、一个舟桥团。
  这时,经过几次重大战役,越北解放区连成一片,奠边府法国殖民军孤立无援,卡斯特莱准将指挥的1.6万多兵力在奠边府构筑了坚固的防御工事,妄图歼灭越军主力,挽回败局。就在这时,中国军事顾问团深入到越军各师、团、协助指挥作战。
  日内瓦会议正在召开。只有在战场上更多的歼灭法军,才能在谈判桌上赢得主动。
  为此,越南党中央、人民军总部决定扩大武装,在邻近中国边境的高平迅速组建工兵团、舟桥团和炮兵部队。由中国炮兵一师参谋长张挺率领的炮兵训练团也同时赶到高平。
  高平的青山绿水间活跃着中国健儿们。来自华北平原、八路军出身的崔萍,在越南组织训练工兵、舟桥兵正好如鱼得水,他在中国吉林工程兵训练基地任职时就练就了一套严密组织,严格要求的训练方法。他常与越军总部工兵主任范璜商量,订计划,组织训练课目。一整套训练管理、政治思想工作、部队编制体系等都是按中国军队的模式组织实施的。
  中越商国军人朝夕相处,在4个多月的共同学习、训练、生活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训练的最后课目是组织一场演习。11年过去了,对这场演习,崔萍记忆犹新。那一天,高平格外热闹,许多群众搁下手中的活儿奔来观看,人民军和高平省的许多领导也亲临现场观看演练。两颗红色信号弹腾空而起,在天际划了两条漂亮的弧线。接着,从树丛荫蔽处隆隆地驶出一支工程机械部队,在高低不平的山丘上,开辟出一条平坦的通道。这条通道一直伸向滔滔的江水旁。舟桥部队像一支支离弦之箭,向江心冲刺。瞬间,座座门桥在江河上连接。汹涌的江河被镇服了。天堑变通途。一队队卡车,拉着一门门火炮,排着长龙般的队伍从舟桥上隆隆驶过……崔萍完成了训练后,就调到河内我国军事顾问团工作.这时抗法战争已经取得重大胜利,日内瓦会议取得圆满成果。中国顾问团主要是帮助越军壮大队伍,加强正规化训练,提高部队战斗力。
  如今是修路工程指挥部参谋长的崔萍又一次来到高平,心情久久难以平静。他觉得高平既熟悉又陌生。如果说抗法斗争时期的高平还是个弱小的少年的话,那么如今的高平已经是一个有为青年了。青山环抱着美丽的城市,一江清水从高平城下缓缓流过,仿佛向远方而来的中国军人诉说衷肠。
  他疾步登高远眺,高平的景象尽收眼底,他觉得高平的建设已初具规模,到处充满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但是,由于美军的入侵,由于战争,高平的一群群新建筑的手脚架上空无一人,人们还来不及干完活,就上前线了。街面冷落,车马稀少,商店货架上有限的货物依稀排列着,偶尔光顾的人们仅问问价格,就悄然而去。高平人民将有限的人力、财力、物力都用于支援南方人民的解放斗争,他们为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伟大事业,正勒紧腰带过日子。一辆辆满载物资的中国车辆,也正不分昼夜地经过高平的3号公路,向南行驶。
  四支队有3个团的兵力部署在3号公路上,这一线的公路改建工程已经全面展开。锤声叮当,马达隆隆,部队冒着风雨作业。蒙蒙的雨雾像巨大的帷幕悬在天边,白茫茫的。
  一列中国运送援越物资的车队被大雨阻在高平附近的山路上。前面几辆车轮在泥浆中呼呼的打转,排气管啪啪地爆出青烟,卡车在泥泞的路面上颤抖一阵,又熄火了。修路部队只好帮助推车。推了一程又一程,不一会儿又陷入前面的路段。
  在风雨中,崔萍察看了这路面,他眼见长长的车队停在马路中,雨水敲打在卡车的帆布盖上,似乎敲打在他的心头。道路不修好,物资运不上去,越南南方人民的战斗依然艰难,中国是大后方就成了一句空话。
  想到这里,崔萍立即回到指挥部,与四支队的领导重新调整兵力部署和施工计划,决定先抢修一段路基,铺设一段路面,集中兵力打歼灭战,拿下高平这一线的改建工程,再逐步向南推进。
  3号路全长236公里,从1965年11月15日开工,一直干到1967年4月15日竣工。
  中国军队援助新建、改建的7条公路,根据越方要求,大都与中国境内公路相连接。其他则是越南部队机动和输送物资的重要横贯线。
  1967年春,第一期工程的3号、7号、8号、10号公路先期峻工,并移交越方。修路工程指挥部又命令各支队集中兵力于第二期工程的1号、11号、12号公路沿线。
  此时,表仪至板质的1号公路已完成过半,但夏眉山一带的工程仍很艰巨。那里地势复杂,病疫成灾,曾被当年的法国人宣布为修路“禁区”。“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罗洪标又一次想起毛泽东的用兵之道。他像组织决战一样,组织五、六两个支队在11号、12号路上攻坚。8万大军已基本完成修路任务,最后的攻坚决不能麻痹,他又想起毛泽东的话:“骄兵必败”。
  施工专业队采取一条龙作业法,大大提高了工效。到1968年6月底,11号、12号公路相继边工。中国部队提前一个月完成了全部筑路任务。经中越双方验收后,1968年6月30日举行公路移交仪式,罗洪标和越南交通部部长潘仲慧分别代表中越双方在移交书上签字。
 
(14)胡志明亲切接见中国代表团
  1968年 7月初,越南交通部邀请中国修路工程部队组织代表团到河内参观访问。经中央军委批准后,各支队部、团、测设总队各派两位代表,还有指挥部政治部副主任廖习仗共56人,由罗洪标任代表团团长,于7月5日抵达河内,受到河内人民的热烈欢迎。
  代表团参观了原被美机轰炸破坏,后由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和越南军民共同修复的龙边大铁桥。又访问了越南北方最大港口城市海防,游览了海上公园,欣赏了下龙湾的奇妙景致,访问了广南省,参观了由我七支队构筑的海防工事,参观了通向越南南方的胡志明小道的入口处……7月15日。总理府通知:胡志明主席要接见全体代表。大家忘却了连续10天的参观的疲劳,情绪顿时兴奋起来。
  下午,潘仲慧部长来到代表团住处,接代表团前往主席府。潘部长与罗洪标是这几年经常相处的老朋友。潘是越南南方人,与罗洪标同岁,两人亲如兄弟,无话不谈,潘仲慧曾私下对罗洪标说:“我们越南抗美救国斗争发展到今天,要感谢毛主席!毛主席批给我们每个连队一台‘熊猫’收音机,还批给每个战士一项蚊帐、每天有24O辆汽车负责运送中国援助我们的物资。毛主席为我们想的真周到。你们修路大军整整战斗了3年,为越南人民立下了不朽的功勋。现在这么快要走了,我们真舍不得呢!”下午3时许,代表团到达主席府。范文同总理在门口迎候。范文同总理领大家在会议厅坐下。他身着灰色短袖衬衣,站着,笑容可掬地对全体代表们说:“我很高兴地欢迎你们的到来!告诉大家越南人民的领袖胡志明主席要接见、看望你们。”范文同总理的话音刚落,大家热烈鼓掌。这时,胡志明主席从会议厅后门健步走来,向大家招手致意。代表们站起,再次热烈鼓掌。绝大多数代表是头一次见到胡主席,他们眼中含着激动的泪花。胡主席几次招手示意让大家坐下,可是这热烈的气氛持续了好几分钟,掌声在会议厅中回荡。
  范文同总理将罗洪标介绍给胡主席。胡主席握着罗洪标的手。“欢迎你们!”罗洪标把廖习仗、各支队的领导一一介绍给胡主席,胡主席与他们-一握手说:“欢迎、欢迎!”大家的目光都聚向胡主席。他穿着一件黑色绸缎的短袖衬衣,坐在主席台的中间,和善亲切的眼神凝视着全体代表,一缕银须挂在胸前。他身边坐着范文同总理,另一边坐着罗洪标。罗洪标的边上坐着潘仲慧部长,廖习仗坐在范文同总理身边。同坐的还有中国驻越武官张秀山。
  掌声落下,胡主席用流利的中国话亲切地说:“同志们好!大家辛苦了!”热烈的掌声又在会议厅里激荡。
  胡志明主席微笑着摆了摆右手说:“你们援助我们修的这些公路,是我和毛主席在湖南长沙见面时商定的,是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是毛主席无私的对越援助。你们在越南3年修路很辛苦,还有不少同志流血牺牲了。中国对越南的援助是最及时的,最大量的,最真诚的,最宝贵的,对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我代表越南劳动党,越南政府和人民,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毛主席,表示衷心地感谢和崇高的敬意!”掌声,口号声连成一片,代表团中情绪激昂。他们中有几位在昔日的朝鲜战场上见过金日成主席,其余的因为从没聆听过兄弟社会主义国家领袖的讲话,所以感到很新鲜。他们感到亲切,他们感到这3年的浴血奋战值得。他们感到这次河内之访很有意义。这些感觉和感受都汇集在小小的手掌里,变成了雷鸣般的掌声,经久不息。
  胡志明的话语渐渐低沉下来,他向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向在越南国土上为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而英勇牺牲的同志们表示了哀悼。向英勇负伤的同志表示了亲切的问候。这时,会议厅里静静的,牺牲的战友的英勇形象仿佛在代表团成员面前浮现,他们眼中噙着泪花,大家为牺牲的战友们感到惋惜和悲痛。胡志明深切地说:“请你们放心,中国军队牺牲的同志的遗体安萍在越南国土上.我们会很好地保护他们的墓地的!”转而她又以安慰的口吻说:“革命战争同样是要付出代价的。事实证明,中越两国的关系是用鲜血凝成的,是牢固的。我说过,越中情谊深,同志加兄弟。越南人民的胜利,也是你们的胜利。我给你们这支部队一个荣誉:你们是来时人人敬爱,走时人人想念的革命军队。”这时罗洪标激动不已,站起来领着大家呼口号。然后代表8万中国援越部队讲了话,他说:“我们就要离开英雄的越南国土了。但只要越南人民需要,毛主席一声令下,我们就会立即回来,把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进行到底。”听到这里,胡志明主席带头鼓起掌来。
(15)中国高炮部队宋化桥告捷
  高炮609团团长程玉山,“嗖”地跳出掩蔽部,像离弦之箭,奔向阵地制高点。
  满天的美国飞机穿梭往来,炸弹隆隆地在原野上炸响。
  越南人民军高射机枪连先期开火了。
  程玉山观察着,头上伪装的枝叶在强烈的阳光燎灼下,已经蜷缩萎蔫。他屹立在高地上,一派军人的英武之气。他看到美机投弹七零八落无目标,心想:“你要狡猾,也逃不出咱的眼睛。
  他判断着美机的主攻方向。
  紧跟他上来的作战参谋不免有些紧张:“团长,下命令吧!”他昂头仍在观察着敌机的行动。
  “别急!”他头也没转。
  “轰隆隆!”突然一颗炸弹在四、五连阵地间爆炸,冲起一团浓浓的烈焰。
  又一位作战参谋冲出掩蔽部,回到团长跟前:“报告,团长,二营请求开火!”他面对作战参谋说:“告诉部队,沉住气,敌人就这么两下,它炸它的,我打我的!”“是!”转眼,空中一批美机俯冲下来,接着第二批敌机也呼啸着俯冲下来。程玉山判明敌机主攻方向是西南角的宋化桥,当机立断:“传达命令,调转火力,瞄准第三批第一架,全营集火!”“轰!”“轰!”“轰!”一阵集火射击,美机即刻空中开花,粉碎的机身从半空中卿哩啪啦地坠落下来。
  609团首战告捷。
  这是1965年9月 20日。
  在总结会上,有人问:“程团长,前两批你不打,如果没后续飞机,失去战机,上级追查,你咋办?”他毫不犹豫地回答:“不打则已,一打即中,我宁肯挨批评受处分,也决不打乱仗,消耗兵力!”1965年8月,609团所在的高炮63支队奉命入越,配属63支队的空军高炮23团也同时出境作战,担负克夫至友谊关铁路线的防空作战任务。
  高炮61支队,1965年7月20日接到援越作战命令,8月1日至8日全部到老街、安沛地区,担任老街至仙建的铁路线防空作战任务。
  63支队出国后,8月 23日所属 628团在克夫首遇美国飞机轰炸。支队分析轰炸可能升级,可能要步步向中国边境靠近。当即命令程玉山所在团二营向河友线宋化桥开进。程玉山率部当晚从谅山出发,一夜没合眼,赶到宋化附近构筑阵地。第二天,顶着太阳和指挥所的人研究作战方案。
  8月30日,中共中央军委发出指示,要求“高炮部队坚决做到不打则已,一打就力争给敌人以有力的打击,一定要以胜利的战斗,表达中国人民支援越南人民抗美救国斗争的英雄气概,体现毛主席亲手缔造的人民军队的战斗威力。”程玉山又发动群众,四次修改作战方案。
  9月的越南,天气炎热,中午气温常常高达摄氏40度,而敌机中午活动又很频繁。为了指挥作战,他中午从不休息,总是汗流浃背地蹲在阵地指挥所。
  山下有条清清的溪泉,每天晚上,组织战斗部队分批下山洗澡。
  “团长,你怎么不下去洗洗?”“不打下飞机,我就不下山!”程玉山说。他另有一分担心,是万一下山时敌机临空,贻误战机,怎么交待?直至9月20日,美机在空中爆炸,晚上他才一溜小跑冲下山,扑通一下跳下惬意的清泉中。
  10月 5日,美机又一次袭击宋化桥。第一批F-4飞机从西南方向低空临近,程玉山及时抓住时机全营集火射击,将它们击落。这时,美机F-105四架又狡猾地从东北方向转入攻击。程玉山又立即命令部队转移火力,集中打第一架,第三架,又击落一架。
  整个战斗集火射击8次,6次取得战果,击落美机5架,击伤1架,活捉一名美军飞行员,宋化铁路桥安然无恙。
  支队召开作战会议,推广了他们集火射击的经验,程玉山却说:“不行,打得还不理想,还有几个地方要改进!”这样的将士敌人最害怕!
  这样的将土没有不打胜仗的!”程玉山,河北魏县人,1921年出生在农民家庭,1941年投奔八路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身经百战,沉着勇敢。可是,这位英勇机智的团长在10月7日宋化战斗中不幸献出了生命。
  程玉山所在团受命在谅山至北宁沿线机动作战,数月内先后转移13次,行程31O00多公里,作战9次,取得了击落美机17架、击伤4架、俘一美飞行员的辉煌战果。
  在半年的对空作战中,63支队共击落敌机54架,击伤22架(包括空军高炮23团击落23架、击伤8架)。61支队半年中先后对77批222架次美机作战49次,击落击伤美机各30架。628团6连在1965年12月1日的温江战斗中,全连沉着操作,一直压缩到22O0米才对敌开火,一个点射,28发炮弹,就击落美机一架。
 
(16)美军连续轰炸西北线重镇
  1966年2月18日,中国援越高炮部队67支队接替了61支队,担负起安沛--老街的防空作战、掩护交通的任务。所属625团部署在寨湖--铺合地区,626团于保河--老街地区,607团、619团部署在安沛地区。
  安沛是越南民主共和国的西北重镇,省政府所在地,是滇越铁路一个重要的物资转运站。
  1965年1月,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在安沛援建一个空军机场。5月,承建这机场的中国援越部队三支队先遣人员抵达安沛,主力部队由中国空军组成,随后进入越南,11月22日开始大规模的作业施工。
  新建机场位于安沛市西北4公里处,濒临红河,群山环抱,场地原有50多条山沟,地势起伏坎坷。三支队到达时,安沛这座省城已被美机炸成到处瓦砾,弹坑遍地。他们面临的定是一场浴血奋战。支队领导提出“血染红河畔,铺出通天道”的战斗口号,激励部队一边修建机场,一边与美机作战,在敌机的扰乱下抢时间、争速度。
  推土机、卷扬机、装裁机、平路机,一排排、一列列地隆隆作业,机场工地一派繁忙紧张的施工景象。在短短几个月内,他们顶着连绵阴雨,冒着烈日酷暑,很快削平了59座山包,一片开阔的机场雏形展现在群山脚下,红河之滨。
  在安沛建设空军机场,对美国侵略者是个巨大的威胁。美军在轰炸安沛市的同时,对机场工地也进行了不停的扫射和轰炸。
  67支队将安沛的619团部署在市区以北至鹅冠桥的地段上。6O7团和625团一营共同担负掩护安沛车站和机场工地的防空作战任务。
  据越南报刊公布,自美国扩大侵越战争以来,对安沛多次进行轰炸。从1964年8月5日至1966年4月30日,在安沛上空已击落美机34架。
  5月6日,美国空军又出动各类飞机11批50架,对安沛进行了空前的袭击。67支队驻安沛高炮部队当即迎头痛击,击落3架,击伤1架,活捉美国空军联队参谋长罗伯逊·诺曼尔中校。
  这一天,支队长王恩谦在指挥所里踱来踱去,他好像有一种预感,5月将有恶战,67支队将面临一场严峻的考验。他蓦地想起83年前的5月。1883年的5月,有个名叫刘永福的中国人率领黑旗军在河内城西二里一座小桥附近的关帝庙前,与法国侵略军展开过一场激战,大刀长矛对着法国人的洋枪洋炮。黑旗军出动了3000人马,分为三路向法军发起攻击。那一天,从早晨9点直拼杀到下午1点,黑旗军杀死法军2000多人,砍下了1000多个法国人的头颅,法国侵略军司令李威利也丧了命。那座小桥称纸桥,这场激战日后被称为纸桥战役。这一仗,法国人损失惨重,好久喘不过气来。黑旗军也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战争总要付出代价。当时的越王为了酬谢刘永福,封他为三宣提督、一等义良男。越南人为了表彰黑旗军的英雄业绩,在纸桥还立碑纪念。83年过去了。
  想着,想着他来到两个团的高炮阵地,对战斗部署又作了调整,使619团的兵力、火炮配备更加集中。又指示部队加修工事,严密伪装,检修火炮、器材,随时处于准备战斗状态。
  王思谦预感的鏖战果真出现了。这是67支队入越以来最大的最激烈的一场战斗。
  5月6日后,侵越美军常有侦察机飞临安沛外围进行电子侦察,或突然进入防区低空侦察。5月30日,连续数天阴雨刚放晴,保河、寨湖就遭美机攻击。与此同时,美机对安沛防区进行最后一次侦察。
  5月31日,白云停在半空,喷火的太阳悬在头顶,烤得大地到处蒸腾、烫人。坚守在阵地上的高炮部队指战员像置身于偌大的蒸笼中,吸进鼻孔的空气都是火辣辣的。
  下午3时13分,侦察分队报告安沛西南方向110公里处,发现一批6架美机向安沛一侧飞来。
  王恩谦觉得自己预感中的这天到了。来者不善,善者不来。他和支队指挥部的其他几位领导扼要交换想法,立即发出命令:“各级指挥所进入一等!”5分钟内,各团和支队直属分队全部进入一等战备状态。
  就在部队紧急行动之时,前方观察哨报告,“RB-66、F-4C六架,向安沛临近!”王恩谦判断是敌指挥、警戒机。命令部队继续监视。
  注意,后续方向相继捕捉到另一批4架F--105美国轰炸机的行踪。
  王恩谦急切地感到一场战斗即要打响,美机很快就要进入我部防区。他立即指示部队:“注意敌机俯冲!”并果断命令:“各团(营)瞄准第一架,集火射击!”不到两分种,敌机临近了高炮阵地,一阵猛烈的炮击,头一架敌机就翻滚着一头栽在阵地前的山脚下,轰隆一声爆炸了。后继几批敌机员狂地向我阵地扑过来,数不清的炸弹在阵地上炸开,顿时安沛弥漫在一片火海之中。
  轰区一声,一颗翼尾炸弹在五连阵地上爆炸,班长黄永龙腹部中弹,鲜红的血洞泊地流淌。这时黄永龙看到排长也倒下了,手捂着流血的伤口,冲到排长身边。拿起指挥旗,指挥全排继续战斗。一位副班长见他脸色苍白,伤势很重,扶他下去包扎;他说:“别管我,只要我们勇敢,就没有敌人的威风。狠狠打!”他从第一批敌机投弹负伤,一直坚持到第18批敌机投弹,他的气管被罪恶的弹片炸破,壮烈牺牲在炮位上。
  黄水龙以顽强的意志坚持战斗了80多分钟。
  美国飞机投下的炸弹和机枪的扫射,像雨点般地落在619团4连高炮阵地上。山坡上的树枝在浓烈的火焰中燃烧,炮位四周的草丛,树木燃起熊熊的火焰,烤得整个阵地通红。四连二班副班长陈永林胸外受轻伤,整个胸腔受到强烈冲击波的暴震。他感到胸中憋闷,伴随着疼痛。作为一名炮兵战士,他知道,定是肺泡、血管破裂。但是,只要还有一口气,就要坚持战斗。正当他又冲向炮位之际,敌人的第二次攻击又接遗而来,他腹部中弹,他仍支撑着身子。这时火炮出了故障,他咬着牙排除了故障。他见到一炮位投弹了,又到20米外往返搬炮弹。后在救护中,人们才发现他胸部有五处被子母弹击穿。由于伤势过重,抢救无效,他在安沛土地上流尽了最后一滴血。
  四连连长桑家贵头部负伤,腿被炸断,光荣牺牲。指导员彭祖循弹片贯穿腰部,右肋关节炸伤。
  四连二班炮位内外中弹两枚,全班7人只剩负伤的3人。最后只剩右手负伤的三炮手李昭才。他一人仍坚持战斗。他沉着地把速度、航路走好,压上弹,手打高低机,左脚蹬地转方向,右脚踏发火机,向敌机开了一连串的炮。
  真是炸不烂,摧不垮的钢铁战士!
  时至下午4时7分,已经击退敌机9批22架的轮番进攻。
  战斗打到4时32分,美机还在疯狂攻击。许多连队阵地上弹药紧张,炮管、枪管超过发射极限。40度的烈日高温下连续作战,许多人中暑倒下,伤亡人数也在不断增加。
  各营、连炊事班、司机班全都跑步奔向阵地,擦拭、搬运炮,有的冲上炮位,顶替伤亡的战士操炮射击。
  附近的越南人民也纷纷前来搬运炮弹。
  枪管打红了!
  炮管打红了!
  619团二营高机连连续更换了49支枪管,607团五连几门高炮更换了2次炮管。红亮的炮管烫得人们手掌咝咝的冒青烟,“换!”硬是一根根卸下来。他们顾不上喘口气,扛起新炮管又刷刷地装上去。
  时间就是生命!
  时间就是胜利!
  弹药越来越紧张。619团在击溃敌人第15批的轰击后不得不规定:每炮一次只准打三发!打到第18批敌机时,又提出:一发炮弹击落一架敌机!
  战斗越来越激烈,中国炮兵越战越勇,美机损失越来越大。
  4时47分后,狡猾的美机又利用阳光、云块连续三批猛烈地偷袭我阵地,妄图攻我措手不及.它万万没有想到,中国高炮部队早已料到这一手.部队又是连续地回击。虽然回击的炮弹不像对付前十几批那洋猛烈稠密,然而命中率却很高,一架架美机栽在阵地前。
  英勇的中国高炮部队以自己的生命保卫了安沛,保卫了越南神圣的国土。战后,高炮67支队受到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安沛人民对中国军队无不敬佩,每当遇到中国军人,总要热情地伸出大拇指,无比激动地说:“感恩懂基中国(感谢中国同志)!”“感恩懂基中国!”
(17)美机轰炸太原损失惨重
  美机对修路部队的轰炸逐步升级。1965年底前,美机重点袭击连接我国的两条铁路和公路的桥梁。修路部队开进后,敌机重点袭击永绥渡口、桥梁和郎馆桥,企图切断江河至宣光的交通要道,四止我大部队开进和大量援越物资的运达。
  1966年3月,美国和谈阴谋破产,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进一步加强了对几条路线上的施工部队的侦察和攻击。一次,美机对3号路正在抢修的302团一个连队突然袭击造成3O余人伤亡。对12号路上的315团的一个连队空袭,伤亡40余人。3号路、6号路、12号路奠边府至西庄段,也成为美机轰炸的重点。
  针对这种情况,崔萍组织部队认真贯彻“疏散、隐蔽、伪装”的防护原则。在便于生活,便于施工的前提下,驻地、车辆、器材适当分散。插上树枝、披上草网。做到驻地上面不露房盖,路上行人不见墙壁,做饭“不冒烟”,点灯“不见亮”,晒物“不见物”。在驻地、工地、依据地形地貌,构筑防空工事。有的工事防护强度很大,即使敌人火箭命中,工事内的人员、器材也不会受损。
  配属修路部队防空作战的大都是独立高炮营。高炮主力部队重点部署在西,北两条铁路线上。
  军委炮兵司令员吴克华说:“点多线长,兵力有限,这是护交作战的特点,援越作战与抗美援朝都一样。对于高射炮兵来说,反轰炸也好,反侦察也好,通常总是存在着任务与兵力之间的矛盾。护交作战,一种办法是面面俱到,平均使用兵力;另一种办法是固守重点,不及其余,这都是我们所反对的。我们的主张是:集中主要兵力重点掩护和部分兵力机动作战相结合。”中国援越高炮部队首批入越的61支队在西线,以安沛为重点。63支队在北线,以克夫、来化、同摸为重点。
  重点掩护的目标通常是全线的枢纽和要害,也就是敌人攻击、破坏的重点。但在北线,美国曾抛开两头炸中间,不炸大桥炸小桥,原来不是重点的未化桥就成为重点。63支队作了新的兵力部署,粉碎了敌人的阴谋。
  克夫至太原的新建铁路竣工后,美机轰炸重点又移到刘金、太原等地。1967年3月10日、11日,美机对太原钢铁基地的轰炸,是它轰炸规模的又一升级。
  太原是越南太北省省会,坐落在求江右岸,位于河内正北方,距河内70余公里。这座新兴的工业城市,在抗法战争时期,被夷为平地,一派荒凉。60年代初,在中国工程技术人员的帮助下,这里开始兴建大型钢铁联合企业。1964年,第一号高炉系统正式投入生产,越南在历史上第一次自己生产出了钢铁。太原目近有丰富的铁、煤和石灰石等矿产资源。河内至太原,克夫至太原的铁路迂回贯通,3号公路又从太原经过直达河内,为钢铁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
  高炮62支队率4个团又5个独立营于1966年底入越,担负保卫越南这座最大的重工业城市的防空作战任务。
  1967年 1月 15日,美机恢复对太原的轰炸。62支队大显身手,于1月29日,2月3日、4日的初战中击落敌机5架,击伤3架。
  10日下午轰炸太原钢铁基地失利,想不到地面火网如此猛烈稠密。很明显,这是中国高炮部队所为。但美方始终没敢公开宣称中国军队入越。西贡政权不断嚷中国军队入越,无非是希望美国再增兵,再添装备,以此抗衡北方共产党的联合力量。美国有美国的用意;我不宣布中国参战,但美空中力量专找中国军队轰炸,炸穿蓝工作服的中国铁道部队,炸构筑沿海工事和红河三角洲防御工事的中国工程部队,作北部湾和在越南近海航运援越物资的中国船8,作护航的中国海军部队,炸修筑连接起北和中国公路的中国工程部队,炸掩护交通的中国高炮部队。美国也担心世界舆论和处交上的麻烦。这类麻烦,有时像陷井,落入就不能自拔。聪明的中国人,也考虑到这点,所有出国的炮兵、工程兵、通信兵、空军、海军,统称“中国后勤部队”,按照中共中央军委的部署,编制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本书中提到的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当时就称为中国后勤部队一支队、二支队、三支队……。这也是一种计谋和策略,像美国人对中国出兵越南从不吭气一样。
  威斯特摩兰对于10日的中国高炮部队的火力感到惊讶,他想不到损失这么惨重。他不想就此罢体。于是打电话召集一班参谋人员,重新拟定一个作战方案。
  10日晚,62支队支队长袁守范、政委张克里和几位其他支队领导蹲在指挥所隐蔽部里,在暗淡灯光下,研究对付美机的策略。他们分析判断:美机破坏太原钢铁厂的企图未成,定要再度大规模袭击。
  袁守范即令在刘会车站的高炮605团二营,调到敌机主要俯冲航线上的钢厂东南地区;在二和机场的620团一营,调到发电厂以西地区。加强这两处的火力。
  部队连夜动员,着眼于打大仗、打恶仗,迎击敌机再度轰炸。
  11日下午,天气晴朗,一层薄薄的云彩铺散在蓝天上,太原这座重工业城市虽然承受了敌机昨日的轰炸,但工人们照样上班作业。钢铁厂的工人正在清理炸弹炸毁的几个房屋的瓦砾。两座高炉依然冒着青烟。炼钢工人们以火热的激情加倍努力生产着。
  中国高炮部队严阵以待,一排排炮口直指蓝天。集中的高炮群已组成了严密的火网,尤其是钢铁厂上空,美机一旦闯入,定叫它有来无回。
  下午3点40分,前哨雷达观察站报告,美机多批向我防区临近。刚过2分种,就有一批4架敌机到太原高炮部队火网边缘环飞。支队长袁守范判断这是敌人的佯攻机群,要求部队跟踪监视。这4架飞机环飞一圈后,分为两组,爬高后草草俯冲攻击了附近的苏军导弹阵地后逃窜。
  所有的雷达天线在转动,荧光屏上闪着绿色的敌机亮点。一个个准确的数字,连续报向支队指挥部。
  突然,荧光屏上亮点消失,就像电视中不见图象一样,只有沙沙和噪音。几乎在同一时刻,全支队雷达失灵,远方情报更然中断。
  雷达失灵,等于失去了高炮部队的眼睛。袁守范立即断明狡猾的敌人施放了大量的反雷达干扰、在这关键时刻,他果断命令:启用观察哨跟踪目标。
  就在雷达失灵的几分钟内,6批敌机向62支队高炮阵地和钢铁基地轮番俯冲攻击。高炮部队猛烈开火后,敌机向高炮阵地发射了导弹。顿时,太原大地上,炸弹的爆炸声和空中敌机的爆炸声交织成一片,浓烟翻滚,火光四起,金城迷漫在硝烟之中。
  敌机一次次地向钢厂俯冲,猛烈密集的火网中,一架架美机拖着乌黑的浓烟,摇摇晃晃地坠落下来。
  时隔几分钟,又有4批美军轰炸机接踵而至。炸弹象雨点般落在我高炮阵地上。有的连队一个班的掩体里,就落下两颗钢珠弹。一批批战士倒下了,当他们苏醒过来,又爬上炮位操作炮盘,向美机发射出复仇的火焰。有位战士负伤80多处,醒来又冲上炮位,使尽全力,独自发射出两发炮弹后牺牲在炮位上。
  这场战斗持续了半个多小时,全支队击落敌机10架,击伤2架,生俘飞行员7名。
  3月10日、11日,美军出动了33批107架飞机轰炸太原钢铁基地。中国高炮62支队,在两天的战斗中,共击落敌机18架,击伤5架,俘飞行员10名.太原钢铁基地主要设施安然无恙。
  自 1965年8月 1日至 1968年3月,前后分5批入较轮战的中国高炮部队,连同配属援越工程支队的高炮部队,共有16个支队,辖63个团及部分独立营、高机连和勤务分队,总计15万余人。
  1968年3月31日,美国政府迫于国内和国际压力,对越南北方的轰炸开始逐步降级。5月31日,越美两国政府在巴黎开始和平谈判。11月1日起,美军停止轰炸和炮击越南北方。经中、越两国政府商定,中国援越高炮部队于1969年3月中旬全部回国。
  中国援越高炮部队和各工程支队在越南3年零9个月的时间里,共对敌作战2153次。击落美机1707架,击伤1608架,俘虏美军飞行员42名。沉重地打击了美军侵略者,有力地支援了越南人民的抗美救国斗争。
 
(18)杨成武与吕正操商计铁道兵援越
  主持总参谋部日常工作的杨成武副总长找铁道部部长兼军委铁道兵第一政委吕正操谈话。他们分析,国内铁路建设主要是西南、京原线、北京地下铁,以西南为重点。而当前,支援越南应放在首要地位……1965年 4月 10日,应越南政府请求,中国派出的军事代表团和铁道工作组离京,经凭祥换乘越南车辆入境。
  国务院、总参谋部要求代表团和工作组:一、摸清越南铁路情况;二、抢修抢建铁路需多少兵力;三、我高炮部队怎样掩护重要桥梁目标及所需兵力。
  当时,越南北方的铁路是以河内为中心的5条辐射状干线,即河内通往友谊关的北线,通往老街的西线,通往太原的中线,通往海防的东线和通往荣市的南线。各条都是轨距一米的米轨铁路,也就是我们常称的小铁路。这几条米轨线,路基、桥梁涵洞标准低,质量差,主要桥梁又多是铁路公路两用桥,桥面仅,受洪水威胁大,又由于大桥、大站集中,目标暴露,容易遭到轰炸,加之缺乏迂回线,铁路联不成网,所以很难保障战时运输的需要。1964年“北部湾事件”后,美机不断轰炸各铁路干线,企图阻断中国大量援越物资的南运,由于美机轰炸的升级,越南北方的铁路运输基本处于瘫痪状。
  1964年4月27日,中越两国政府签订了关于中国帮助越南修建铁路和提供运输设备器材的议定书,以后几年又陆续达成一些补充协议。
  根据这些议定书补充协议,中国帮助越南在河内以北地区修建的铁路项目有100个,其中主要项目:
  一、改建北线和中线,将原有米轨铁路改建为米勒、准轨两用的混合轨铁路。这就是后来越南人称的“三条腿”铁路。增建、扩建数十个站、段和隧道等保障设施。改善和加强原有线路、桥梁涵洞及配套设施,对原来标准过低或改善受限制的路段,除适当改善外,重新开辟迂回线。
  二、新建克夫至太原(克太线)的准轨铁路(部分混合轨),形成沟通北、中两线的大迂回。为克夫、安员等4个枢扭站各新建一条联络线,形成局部小迂回,使各条铁路联络成网。
  三、修建铁路战备工程,包括为重点大、中桥梁和车站、隧道抢建便线、便桥、渡口及迂回线,为重点站、线、桥梁架设通信迂回线敷设水底通信电缆等。
  四、为11座大小铁路桥梁进行防洪加固。
  根据这些初步意见,中国人民解放军会同铁道部先行派团组入越勘察,同年7月和1972年7月,又2次派出铁路专家组到越南协助组织铁路保障工作。
  从中国主要铁路建设工地上紧急抽调下来的战斗力极强的铁道兵部队,迅速组成中国援越部队一支队,下辖6个团,于1965年6月23日,兵分两路,从友谊关、河口进入越南,兵力重点部署在北线、中线,执行对河内以北地区铁路的抢建、抢修任务。1968年8月,中国援越南部队筑路工程指挥部所属六支队的两个团编入一支队,届时,一支队将士达32700余人。
(19)河内至友谊关铁路线被炸断
  高炮609团团长程玉山率领二营于9月20日上午1时半在宋化首次迎击美机旗开得胜之时,一颗炸弹在宋化桥一号桥墩附近爆炸,桥墩被毁,其余墩台受损,另一颗落在桥北端60米处铁路张线侧,致使宋化桥面及两端铁路线破坏130米。
  河友线顷刻中断。
  正在附近改建路线的一支队6团闻讯赶来侦察,拟定抢修方案,报告支队指挥部。指挥部主任龙桂林立即批准了抢修方案并匆匆赶到宋化桥头。
  这是一支队出国首次反轰炸抢救桥梁。河友线是条大动脉,能否畅通,关系重大。龙桂林要求6团24小时内拿下来,让列车顺利通过。
  任务艰巨,时间紧迫。部队有的扛枕木,有的平路基,有的清墩台,有的项桥梁,迅速展开作业。绞车、起道机、起重机隆隆作响,一派紧张、热烈的气氛。
  程玉山所在的高炮部队严密注视着蔚蓝色的天空。
  一支队6团的指战员昼夜奋战了20多个小时,提前修复了来化桥。
  一支队抢修了宋化桥后,在河友线又接连抢修了北江大桥、安员大桥、市求第一便桥、圻罗大桥,还抢修了西线外合桥,中线的多福大桥。在1967年且至8月间,美机大规模轰炸同模车站、克夫车站、安员车站,一支队指战员奋力抢修,克夫车站先后遭美机轰炸48次,41次遭受严重破坏,指战员随时抢修,保障了正常运行。
  1967年8月11日下午4时,美机出动了45架,多批、多方向地攻击了越南首都河内的龙边大桥。
  龙边大桥正桥长1681米,高约20米,共19孔,中间铁路,两侧公路,它横跨红河,南连河内市,是通往河内的交通咽喉,在政治、军事、经济上都有重要的地位。
  这次轰炸,龙边大桥遭受严重破坏。一支队立即命令10团开通修建不久的轮渡码头,保障铁路运输,同时积极准备抢修正桥。
  时值洪水季节,红河急浪滔滔,浪头拍击河坦,发出山呼海啸般的巨响。
  大桥地处河内门户,事关重大,抢修方案需中越双方会谈商定。深水特大桥的抢修;对于入越一支队也是头一次。制定一个完善、正确的方案需要经过反复的认识过程。在轮渡保障运输的情况下,支队指挥部与越方有关单位先后商谈研究4次,9月7日最后确定抢修方案,越方抢修第8-13孔,中方抢修破坏最严重的第14、15孔。
  经过18昼夜的奋战,于9月30日提前开通铁路、公路。24小时内顺利通过27列火车,5小时通过4O0多辆汽车和6万余群众。
  一支队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的通令嘉奖。
  在抢修被美机炸断的铁路的同时,一支队将主要兵力、物力集中在抢建新的铁路线和改建旧的铁路线上。忙们克回了美机轰炸,酷热多雨、洪水泛运以及不易就地取材等重重困难,于1970年6月5日提前完成了各项工程。
  居有关方面统计,一支队共新建铁路正线117公里。改造铁路正线 362公里,抢建铁路战备工程正线98公里,新建铁路桥梁30座,隧道14条,新建和扩建各种铁路站、段20个,架设通信线路1023对公里,敷设水底通信缆近8公里。以上工程总共开挖士石方和采砂石985万立方米。所有工程经双方检查验收质量全部优良。
  专家们认为,中国援越部队各项援建工程圆满完成,不但使越南河内以北地区的铁路干线的正线长度由508公里增加到554公里,而且由于整个线路系统得到改善,主要路段联络成网,因而运输能力成倍提高,仅河友一线的年运输能力即由原来的146万吨提高到280万吨,有力地保障了越南抗美战争的运输需要。
(20)构筑保卫河内的重大工程
  平展展的河乐机场像块洁白的绢练,舒铺在翠绿的江河三角洲上。机场旁依几座小山,山势似上堵天然屏障,威武地守卫着机场。美机飞抵良山、柏格山上空时,编成战斗队形,对河内、红河大桥、对周围的重要据点狂轰滥炸。它们没放过河乐机场,将这块洁白的绢练炸得斑斑点点。
  越方决定在河乐机场旁的山顶上修筑团观察所,将这工程与其它坑道工程、掘开式工事一并交给七支队。
  七支队担负北至福平,南至宁平,西至永福、良山、东至海防以西的京门,上下纵横数千公里纵深的永久性防御工程。整个工程分为4个工区。金榜至宁平为第一工区,河西的侧边呈良山为第二工区,安勇、嘉良、志灵至东潮、京门为第三工区,福平至永福为第四工区。312团完成二工区工程后转移到红河以北的四工区。
  位于河西省的河乐机场的工程由312团承担。坑道打筑得很好,最后由一名军内专家横挑鼻子竖挑眼,也没找出什么毛病来,坑道完工后就构筑山顶的观察所。
  团长许好修站在半山腰上。他连续跟班施工作业,身体显得稍瘦。这位来自华北平原,抗战时期就投入战场的老军人,此时年龄还不到40。他看着自己的部队嗷嗷叫的情绪,实在压抑不住心中的喜悦,他知道这支年轻的团队有敢打硬仗、敢打恶仗的老八路作风。
  七支队位于援越部队最南端,敌机轰炸最凶。
  许好修安排小分队白天修盘山小道,大部队集中在夜间突击作业。这次,他从视山调15连,从良山调8连,和原在机场的1连,全部投入作业。这是全团战斗力突击力最强的三个连队。
  今晚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
  山脚下,四部拌合机同时旋转,“通通”的上料声和“哗哗”的搅拌声交相呼应。8连、15连负责运输,将一担担的混凝土挑上山。1连负责捣固作业。山上山下,一派竞赛的情景。
  许好修想,修筑观察所最多只能展开三个连的兵力,两个连队要将近200立方米的混凝土肩挑上山,需要整整一个晚上,体力消耗很大。越是紧张的时刻,越要照顾好部队的生活。他要求各连要保证好今晚的伙食供应。
  盘山道旁,摆着一盆盆喷香的肉包子,摆着一桶桶清凉解暑的绿豆汤,摆着一桶桶散发着浓郁芬芳的茉莉花茶水……运输的两个连队像猛虎、像蚊龙,在盘山道上飞奔。
  用兵之道也许在此。他们绞着劲地赶,谁也不愿落后一步。机械的隆隆声、现场的宣传鼓动声、指战员们的号子声连成一片。辉煌繁忙的山梁外面,我高炮部队黑森森的炮口直指夜空。
  从晚上6点直到第二天7点,整整苦战了13个小时。
  七支队所属的施工部队、高炮部队和后勤支援部队,经过420多个日日夜夜的奋战,于1968年2月完成了红河三角洲的工程。当部队要回撤时,中越两国军队总参谋长又签署协议留下221团,奔赴内排机场修筑飞机洞库。
  越南北方原有机场不能起降喷气式飞机,抗美期间,越南空军曾到中国云南省的机场训练和隐蔽。为了提高越南空军的作战机动能力,应越南政府要求,中国先后帮助修建内排、安沛两个现代化机场和飞机洞库。
  内排机场位于河内西北约20公里处,是越南北方最大的空军基地,也是河内的国际机场。这机场,由中国空军和民航局1961年至1965年间,派出专家组设计、指导并提供成套设备和材料建成的。但当时没修飞机洞库。
  七支队接受任务后,朱惠泽副支队长率机关部分技术骨干和221团赶赴现场,组织设计和施工。1968年9月16日开工,到1969年11月5日竣工。越方险收认为,工程完全符合战术、技术要求和设计标准。
(21)秘密的海上运输线
  自1962年后,越南南方的革命武装力量发展很快,美军和南越傀儡政权妄图把蓬勃发展的革命武装扼杀在摇蓝里,四处扫荡搜捕,围剿封锁,民族解放阵线游击队的给养供应十分困难。中国援助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的大批武器装备和军需物资只好通过海上、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游击营地。大米用三层特制塑料包装充气,在大海上漂浮不沉,随着海潮漂向海岸,早已得到通报的游击武装力量就赶到海滨,将一批批大米运回根据地。大批的武器装备通过分散的渔船运到南方各海湾,转运到根据地。
  中国在海南岛还提供两个港口作为从北越运送物资到南越的中转站。
  事情的发展并不顺利。美国侦察到这一情况后,就派船在海岸巡逻,有时派直升飞机在空中盘旋。通过17度线附近的边海河顺漂南方的米袋,许多被美国直升飞机上的机枪扫射,雪白的大米哗哗地倾入河中,米袋沉没。
  这时,中国使用大量外汇开辟了一条通过柬埔寨境内的西哈努克港的秘密运输线。经南中国海驶向西哈努克港的援越物资的航轮上,高高飘扬着鲜艳的五星红旗。美军虽想扰乱阻止,但它毕竟不敢在中国海域大动干戈。中国援助越南南方的装备物资中有相当一部分被当时的朗诺集团扣留。中国明知这点,为了援越之急需,只好默允。物资运到柬埔赛的鹦鹉嘴地区,再转运到越南南方民族解放阵线部队的各个根据地和游击区。
  侵越美军剧增,战争规模不断扩大。越南南方的游击队扩充为正规军,部队扩充急需许多重型装备,加之整团整营的运动战得以发展,消耗很大。这一切,单靠西哈努克港的转运,已无法解决。
  越南劳动党、越南政府和英勇的越南军民在海上偷运、在西哈努克港转运的同时,开辟了一条通过老挝狭长的地区的重山峻岭抵达越南南方各根据地和柬埔寨鹦鹉嘴的羊肠小道--一胡志明小道。在这条小道上,开始只能人背肩扛,逐步扩大到能推自行车、牛车、板车和大象运输。1965年,10多万中国援越部队抵达越南北方,使北方能抽调大批部队和青壮年有组织地开赴老挝和越南南方,拓宽胡志明小道。大批中国援助由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的“解放牌”大卡车,奔驰在胡志明小道上。
  西贡伪政权和侵越美军头目威斯特摩兰对胡志明小道这条漫长幽深的补给走廊--后来也成为大部队运动的重要路线--焦虑不安。威斯特摩兰曾召集他的助手们多次研究对策。1964年春组建的研究和观察大队,对胡志明小道采取了一系列军事行动。这支队伍,后来发展为拥有美军2500人,南越雇佣兵7000人。其中绝大多数美国人来自特种部队,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他们集中后参加空降训练,再参加特种专业训练,执行研究和观察大队特殊的作战任务。
  机智勇敢的越南军民常常在胡志明小道上伏击美伪军研究和观察大队的巡逻队。虽然巡逻队出没无常,但终未构成严重的威胁,大批物资和人员南进时,这些巡逻队召呼直升飞机和战斗机来攻击,也往往遭到中越部队和掩护运输人员的还击。
  美军在对付胡志明小道上确实花了一番心机。他们研究出了一种“星光镜”,通过放大从星星发射出来的光,使值勤巡逻人员能在夜间看清东西,发现目标。还有一种“嗅人器”--主要利用人尿的气味追踪人们的活动。
  “标号36破坏器”是从飞机上向北越和老挝的胡志明小道投放地雷。它一落地,只要触动它或有什么东西靠近它活动就能引起爆炸。一些受音响和震动影响的地面传感器,也被安置在胡志明小道上,监听这里活动情况。改装过的C-13O运输机,装备有照明器材、小口径速射抢、电子器材,在胡志明小道上空接收地面的传感器所发出的信号。
  美国空军在泰国那空伯依(隔循公河与老挝相望一个城镇)的基地配备了一个通信和计算站,以便从沿胡志明小道上空飞行的飞机上收集数据,以及从地面的电子传感器上接收信号。
  为了把胡志明小道变成烂泥,阻止北越南运物资,美空军飞机还曾在老挝狭长地带上空制造云层,实施人工降雨。
  1966年夏,黎笋率代表团访华,主要成员有际志清、阮文灵、武志公等.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亲切会见他们。
  会谈自下午3点开始至8点,晚饭后又谈到深夜,重点是谈越南南方情况,谈斗争策略,谈斗争的困难和需中国解决的问题,有许多时间谈胡志明小道情况,阮文灵、武志公都谈到了胡志明小道上的困难,美军使用化学、电子武器。使用定时炸弹、钢珠子母弹等,不要说白天。就是夜间,车辆行驶的震动也常常引爆敌人撒下的地雷。
  越南同志要坚决把反美帝侵略的斗争进行到底的气概,和保卫北方、解放南方、统一祖国的决心,在周恩来的心目中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对阮志清、阮文灵、武志公的印象在日后的几次接待中方援越人员时多次提及。他说:越南南方局的领导很清醒,很有希望!
  周恩来在会谈中向越南同志重申了毛泽东的话:“是越南南方需要的,我们就优先供应。”
  周恩来曾多次强调:“要把援助越南南方的问题,看作我国援外工作中头等重要事情。”他对运往越南南方战场的武器装备的包装,具体要求有关部门:“要便于输运、便于携带、便于使用、便于隐蔽。”针对越南人的身材和体力,提出:弹药包装每箱最大重量也不能超过25公斤,大米包装备袋50公斤。
  越南南方部队身上穿的、携带的基本上都是由中国提供的。毛泽东在夏日中,还想起蚊虫叮咬,特地嘱咐有关部门:“一定要为越南战土配备蚊帐!”“给他们制做的压缩干粮要份量轻,营养好……”
  当时,中国为了满足越南救国战争急需,还专门研究生产了专打直升飞机的20毫米的高射炮、为汽车通过弹坑而铺设的轻便桥、排除磁性炸弹装置、燃烧钢珠手榴弹等。
  在援越抗美期间,中国向越南提供了数量大、品种多、范围广的武器装备,仅在1970年至1972年间,中国向越南提供坦克3O0多辆,为前20年援越坦克的5倍。坦克、大口径火炮,中国一时生产不出来,就从人民解放军部队装备中抽调。还向越南提供了3O00公里的输油管全套设备、8万件避弹衣,这些都是在中国国内紧急动员下,加班加点赶制出来的。
  这一批批援越物资,大都通过胡志明小道,通过穆嘉山口,运到了越南南方。
 
(22)鲜血和生命凝聚的史册
  1975年,越南人民在全世界各国朋友和人民的支援下,在南方发动了规模巨大而又凌厉的春季攻势,打垮了美国一手扶植的阮文绍--阮高其傀儡政权的反动统治,解放了南方,统一了祖国。中国政府和人民为之欢欣鼓舞,热烈祝贺越南政府和人民取得的辉煌胜利。
  胜利来之不易。
  胜利是用鲜血和生命凝聚而成的。
  当越南军民欢庆胜利的喜悦时刻,中国援越军队已经班师回国,不声不响地回到了祖国的怀抱,而壮烈牺牲在越南国土上的亲密战友、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女却安眠在异国他帮。
  越南军民是怀着依依惜别的深情欢送中国军队凯旋的。中国32万军队援助越南抗美救国战争的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在越南人民中广为流传,并深深地扎根在心底。这一宏伟的战斗业绩和谱写的友谊凯歌,将永远载入中越两国关系的史册。
  它与山河共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