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软冲突」与中日「硬冲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35:20
■余永胜博士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突出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后者属于「硬冲突」。在现代条件下,「软冲突」最终会以双方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而「硬冲突」则考验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能与道德水平。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美与中日关系都出现了新动向。在美国,「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这些「威胁」虽然林林总总,但不外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政治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动摇其在亚太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稀释其影响力;经济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抢占了太多的美国市场,夺去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并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安全方面,美国认为近年来中国军费大幅增长,军事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其军事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尤其是中国军力的增强可能会打破台海两岸的军事平衡,提高武力解决台海问题的可能性。不难看出,这些「威胁」都与中国的崛起有关。虽然「威胁」之说属杯弓蛇影,但其中反映出中美之间存在着战略冲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美与中日战略冲突的表现
至于中日关系,除了上述中美间的战略冲突同时存在于中日间外,两国冲突更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具体问题和领域上。历史问题几乎成了两国关系的一个死结。中国不可能以牺牲民族感情为代价发展中日关系,日本在历史观上却日益右倾。此外,两国的领土与领海之争也日趋激烈。2004年7月,双方在东海曾上演了近距离接触的一幕。今年1月,日本出台「西南岛屿有事法案」,表示要坚决、彻底地打击「入侵」西南岛屿(主要针对的是钓鱼岛)的外国军队,形势的严峻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也在激剧上升。今年2月,日美公布的联合安保宣言表明,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进逼幅度超过美国。
中美与中日战略冲突的不同趋势
比较一下中美与中日冲突,就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明显差异。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更突出地表现在「实地」之争上;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则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在现代条件下,「软冲突」最终会以双方顺应历史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而「硬冲突」则考验着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能与道德水平。
先说中美冲突。中美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美方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挤占其政治、经济与安全战略空间。这是一种典型的「势」之争。它不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也不集中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隐含在宏观发展的战略态势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长,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期,因而爆发性、对抗性都不突出;二是「势」的此消彼长具有历史必然性,外部力量或可延缓其进程,但很难扭转乾坤,所以各方的明智之举是顺应历史,乐观其成。三是「势」之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发展上的竞争,它遵循的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自由竞争法则,即使个别国家对此感到不自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运用体制外手段加以打压。如果把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放在这个框架下考量,那么其最终的演变格局应当不难预测。
再说中日冲突。由于地缘政治、历史宿怨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实际上比美国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换言之,中日之间的「软冲突」,较之中美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惟如此,两国之间还存在着更为激烈、尖锐的「硬冲突」,且回旋余地很小。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之争,哪一个回旋空间都不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日之间的「软冲突」与「硬冲突」是重叠在一起,交互作用的:前者直接关联到后者的成败得失,后者则凸显了前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同是台湾问题,其在中美与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也是很不一样的。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遏制中国,其自身的重大利益并不倚赖台湾。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干预台海的动力与意志都将下降,中美之间这个惟一的「硬冲突」点可望化解;而日台之间就不一样了,台湾除了具有遏制中国的意义外,日本自身的重大利益还倚赖台湾。两岸一旦统一,中日之间东海、钓鱼岛之争,中国都将处于比现在有利得多的地位。更重要的,台湾还处于扼住日本海外运输线的关键位置上。因此,日本实际上比美国更担心两岸统一,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上兼有「势」与「实地」之争的两重意义。
这样看来,如果说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最终结局不难预见的话,那么,中日之间「软硬」兼而有之的冲突最终如何化解,不仅要考验双方的政治智能,还要看日本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能否坚守正义的底线。(香港文汇报)■余永胜博士 南京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
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之间的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突出表现为「实地」之争;前者属于「软冲突」,后者属于「硬冲突」。在现代条件下,「软冲突」最终会以双方顺应历史发展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而「硬冲突」则考验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能与道德水平。
自今年年初以来,中美与中日关系都出现了新动向。在美国,「中国威胁论」再度抬头。这些「威胁」虽然林林总总,但不外乎政治、经济、安全三个方面。政治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崛起会动摇其在亚太乃至全球的领导地位,稀释其影响力;经济方面,美国认为中国的高速发展抢占了太多的美国市场,夺去了美国的就业机会,并导致能源、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安全方面,美国认为近年来中国军费大幅增长,军事现代化进程明显加快,对其军事霸主地位构成了挑战。尤其是中国军力的增强可能会打破台海两岸的军事平衡,提高武力解决台海问题的可能性。不难看出,这些「威胁」都与中国的崛起有关。虽然「威胁」之说属杯弓蛇影,但其中反映出中美之间存在着战略冲突,却也是不争的事实。
中美与中日战略冲突的表现
至于中日关系,除了上述中美间的战略冲突同时存在于中日间外,两国冲突更突出地表现在一些具体问题和领域上。历史问题几乎成了两国关系的一个死结。中国不可能以牺牲民族感情为代价发展中日关系,日本在历史观上却日益右倾。此外,两国的领土与领海之争也日趋激烈。2004年7月,双方在东海曾上演了近距离接触的一幕。今年1月,日本出台「西南岛屿有事法案」,表示要坚决、彻底地打击「入侵」西南岛屿(主要针对的是钓鱼岛)的外国军队,形势的严峻性可见一斑。与此同时,台海问题中的日本因素也在激剧上升。今年2月,日美公布的联合安保宣言表明,日本在台海问题上的进逼幅度超过美国。
中美与中日战略冲突的不同趋势
比较一下中美与中日冲突,就可以发现二者存在着明显差异。借用围棋上的术语,如果说中美冲突主要表现为「势」之争的话,那么中日冲突则更突出地表现在「实地」之争上;前者属于「软冲突」,有「虚」的一面,后者则属于「硬冲突」,有「实」的特性。在现代条件下,「软冲突」最终会以双方顺应历史大势的方式获得消解,而「硬冲突」则考验着双方政府和民众的智能与道德水平。
先说中美冲突。中美冲突的主要原因,在于美方担心中国的崛起会挤占其政治、经济与安全战略空间。这是一种典型的「势」之争。它不表现为一个或几个具体问题,也不集中于某个特定领域,而是隐含在宏观发展的战略态势上。它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持续的时间长,没有明显的开始或结束期,因而爆发性、对抗性都不突出;二是「势」的此消彼长具有历史必然性,外部力量或可延缓其进程,但很难扭转乾坤,所以各方的明智之举是顺应历史,乐观其成。三是「势」之争从根本上说是一种发展上的竞争,它遵循的是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自由竞争法则,即使个别国家对此感到不自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运用体制外手段加以打压。如果把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放在这个框架下考量,那么其最终的演变格局应当不难预测。
再说中日冲突。由于地缘政治、历史宿怨等方面的原因,日本实际上比美国更不愿意看到中国崛起,换言之,中日之间的「软冲突」,较之中美之间有过之而无不及。不惟如此,两国之间还存在着更为激烈、尖锐的「硬冲突」,且回旋余地很小。历史问题、钓鱼岛问题、东海之争,哪一个回旋空间都不大。问题的严重性还在于,中日之间的「软冲突」与「硬冲突」是重叠在一起,交互作用的:前者直接关联到后者的成败得失,后者则凸显了前者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事实上,同是台湾问题,其在中美与中日关系中的地位也是很不一样的。台湾对于美国来说,主要意义在于遏制中国,其自身的重大利益并不倚赖台湾。随着中国的崛起,美国干预台海的动力与意志都将下降,中美之间这个惟一的「硬冲突」点可望化解;而日台之间就不一样了,台湾除了具有遏制中国的意义外,日本自身的重大利益还倚赖台湾。两岸一旦统一,中日之间东海、钓鱼岛之争,中国都将处于比现在有利得多的地位。更重要的,台湾还处于扼住日本海外运输线的关键位置上。因此,日本实际上比美国更担心两岸统一,台湾问题在中日关系上兼有「势」与「实地」之争的两重意义。
这样看来,如果说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最终结局不难预见的话,那么,中日之间「软硬」兼而有之的冲突最终如何化解,不仅要考验双方的政治智能,还要看日本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能否坚守正义的底线。(香港文汇报)
不错!
打跨它才是王道
倭狗已经养的够肥了,还整天对主人狂吠,早就该宰了
[em16][em16]
日本最变态的,你不打它它会不爽的。
美日关系就如同主人与狗.
[B]以下是引用[I]东北一只虎[/I]在2005-5-13 19:00:00的发言:[/B][BR]

这样看来,如果说中美之间的「软冲突」最终结局不难预见的话,那么,中日之间「软硬」兼而有之的冲突最终如何化解,不仅要考验双方的政治智能,还要看日本在历史与现实问题上能否坚守正义的底线。(香港文汇报)
  小日本的字典里根本就没有"正义"两个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