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5:13:39
“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2014-01-02 16:16:13 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     倪月菊

[提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1期发表《“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新华网日本频道北京1月2日电 题:“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倪月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1期发表《“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倪月菊认为: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近一年的实践来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仅没有带来出口的实质性增长,反而由于对进口产品特别是对能源进口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贸易收支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有“J曲线”效应外,还受到美、欧、中等日本几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疲软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美、欧、中等经济复苏,进口需求必然会有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日本出口的增加;“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特别是第三支箭的实施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在进行相应调整后,将逐步度过时滞期,使贸易收支状况逐步趋于好转。

  在当今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界,“Abenomics”这个新名词备受关注,指的是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安倍内阁仿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3)提出的“日本版量化宽松政策”。其目的是通过日元大幅贬值,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扭转近年日本出口不振、贸易收支逆差的状况。该政策实施后,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那么,经过一年的实践,日本版量化宽松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试图从汇率与出口增长的关系入手,对日元贬值前后的历史和现实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安倍经济学”刺激出口的效果。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可能使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刺激出口,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但在现实中,货币贬值能否真正改善贸易收支,还受到“J曲线”、不完全汇率传递、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的数量、国民支出的增长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而从日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来看,“贸易立国”是日本战后以来的一项长期国策,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数据来看,日本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1)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速快,且持续保持顺差状态;(2)出口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汇率变动对日本外贸的影响较大。

  那么,此次“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政策能否如愿达成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扭转贸易逆差的效果?

  (一)以日元贬值带动出口增长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上所述,出口一直在日本经济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受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速快速下滑。1996~2005年的十年间,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年均仅增长4.8%;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日本外贸负增长51%,致使2001~2012年的日本外贸年均增长率仅为2.7%。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更如雪上加霜,使日本对外贸易一改1980年以来保持30余年的净出口状态,开始出现大幅贸易逆差。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国内投资和私人消费的持续低迷,出口在日本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却越来越大,日本的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2005年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再度升至25%,2008年甚至超过31%,此后一直维持在30%左右。对外贸易对于恢复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凸显。而此时的日元却一直维持着坚挺的态势,2010~2012年日元兑美元的比价在1美元=80日元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强势日元被认为是拖累日本经济的一大“罪魁祸首”。

  因此,安倍晋三在2012年底上任后,便把遏制日元升值作为优先任务对待。安倍射出的第一支箭就是“大胆的货币政策”。日本银行为此进行了大幅的政策变更,包括实施量化宽松等,目的就是促使日元贬值、增加出口。安倍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效果非常显著。自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就超过8.4%;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日元贬值幅度超过20%。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的确让日本经济出现转机,日本内阁公布2013年 第一季度GDP增长3.5%,表面上看日本的企业和消费者重新振作起来。那么,量化宽松政策是否真的能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促进日本出口增长的作用?

(二)日元贬值对出口的影响

  1.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降至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

  日本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由2012年10月的99.66(2010年=100,高于100表明日元升值,低于100表示日元贬值)下降至2013年5月的77.06,贬值率达到22.7%,为1985年(1985年1月为82.75)以来的最低点。从目前情况看,这种贬值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日元贬值带来了出口的实际增长吗?

  在“安倍经济学”政策影响下,日元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快速贬值超过20%。然而,备受期待的日元贬值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却十分有限。从出口增速来看,2013年1~10月出口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9.44%、10.1%、18.7%、-7.88%、-0.17%、5.1%、-1.66%、-2.98%、3.27%和 2.22%,月均增长1.7%。同期进口的增长状况略好于出口,月均环比增长率为2.12%。由于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使日本的出口逆差状况不仅没有获 得预期的改善,反而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66.1%。

  再看日本进出口物量指数。从2013年1~9月的出口物量指数看,除9月份(98.28)接近基期数值外,其他八个月均在90上下,月均出口数量指数为89.6,低于2011年(95.7)和2012年(92.7)的同期水平。而同一时间段的进口指数却高于期数值,2013年7月的进口指数甚至达到109.19,月均进口物量指数为103.5,不仅超过了基期水平,也超过2012年的同期水平。 理论上讲,日元贬值将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上升,结果将导致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但现实是,日元的贬值不仅 没有带来日本出口的实际增长,反而因为进口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

  3.日元贬值影响出口的传导途径是什么?

  前面提到,本币贬值可能通过收入水平、国内物价水平和进出口商品价格等传导途径影响国际收支。那么,日元贬值后,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进出口商品价格水平有改变吗?

  首先,日元贬值没有带来工资水平的提升。如图9所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9年和2011年出现了2%以上的负增长,2010年和2012年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回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日元贬值的幅度超过20%,但工资的增长速度却未出现明显的提升,仅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贬值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贬值所带来的实际进口产品价格的提升,不仅可以抵消工资收入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情况。

  其次,再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考察。2013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虽出现稳步增长,但增幅并不大。与上年相比较,同比增长的幅度比较明显,说明本币贬值确实引起了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上所述,本币贬值带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可能引起工资的上涨。但由于贬值并未能驱动实体经济的增长,企业的设备投资和就业均未出现好转,因此雇主没有给被雇用者增加工资的动力和能力。在工资未见明显变化而日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的情况下,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可见,此次日元贬值并未因为CPI水平的提高而引起收入的增加。因此,本文以下主要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观察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从日本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看,基于合同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由2012年12月的100.7下降至2013年10月的98.9,仅下降了1.7%。即使是以日元计价的出口价格,上涨幅度也不足6%,远不及日元20%以上的贬值幅度。这说明受不完全汇率传递机制等的影响,日元贬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同时,以日元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却由2012年12月的109.5上升至2013年10月的122.6,涨幅达10.7%。可见,日元贬值对进口、出口价格的传导效果相差较大,进口价格上涨效果相对显著,而出口价格下降趋势不明显。

4.日本进出口需求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吗?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趋势显著,为什么进口量的增幅会高于价格下降幅度较小的出口增幅呢?这是由于日本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大,而出口需求弹性较小。 进口需求弹性是指进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进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称该进口需求富于弹性;反之就称该进口需求缺乏弹性;如果价格下降或上升使需求量以同一比率增加或减少,就称该进口需求弹性为单一弹性。同理,出口需求弹性则指出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出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由于数据获得的原因,这里以2013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商品数量指数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替代2013年进出口商品的量和商品价格。计算得到的结果是:进口需求弹性为0.16,表明进口需求非常缺乏弹性;出口的需求弹性为0.94,也缺乏需求弹性,但比进口需求弹性要高。如果将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相加的话,得出的结果大于1,符合上述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5.日本贸易收支状况未改观是“J曲线”效应在发挥作用吗?

  如上所述,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会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特别是在贬值初期,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贸易收支可能反而会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会慢慢得到改善。从日本目前的情况看,基本符合“J曲线”效应原理。特别是由于日本商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不高,接近单一弹性,因此通过日元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时滞期可能会相对长些。

  从近些年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看,除了受汇率的影响外,世界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也是影响日本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与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几个大的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欧经济增长乏力,进口需求不振。而且,自2011年起,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开始放缓,进口需求减少。加上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影响,日本对华出口受到重创。在美、欧、中等几大贸易伙伴进口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仅靠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出口增长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东日本大地震后对能源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进口增速难以放缓,因此贸易逆差状况也将维持一段时间。

  (三)结 论

  “安倍经济学”于2012年末射出了第一支箭,即“大胆的货币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仿效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达到通过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近一年的实践看,日元贬值并未带来出口的实质性增长,反而由于对进口产品特别是对能源进口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贸易收支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有“J曲线”效应外,还受到美、欧、中等日本几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疲软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美、欧、中等经济复苏,进口需求必然会有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日本出口的增加;“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特别是第三支箭的实施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在进行相应调整后,将逐步度过时滞期,使贸易收支状况逐步趋于好转。总之,从目前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一年左右的调整期,在国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ntent_10948487.html
“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2014-01-02 16:16:13 来源:新华网日本频道     倪月菊

[提要]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1期发表《“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新华网日本频道北京1月2日电 题:“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作者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倪月菊

  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日本学刊》供本网特稿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倪月菊在《日本学刊》2014年第1期发表《“安倍经济学”的出口促进效果评析》。

  倪月菊认为: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近一年的实践来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不仅没有带来出口的实质性增长,反而由于对进口产品特别是对能源进口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贸易收支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有“J曲线”效应外,还受到美、欧、中等日本几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疲软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美、欧、中等经济复苏,进口需求必然会有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日本出口的增加;“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特别是第三支箭的实施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在进行相应调整后,将逐步度过时滞期,使贸易收支状况逐步趋于好转。

  在当今日本乃至世界经济界,“Abenomics”这个新名词备受关注,指的是日本第96任首相安倍晋三上台后实施的一系列刺激经济政策。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安倍内阁仿照美国量化宽松政策(QE3)提出的“日本版量化宽松政策”。其目的是通过日元大幅贬值,增强出口产品的国际竞争力,进而扭转近年日本出口不振、贸易收支逆差的状况。该政策实施后,日元汇率开始加速贬值。那么,经过一年的实践,日本版量化宽松政策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本文试图从汇率与出口增长的关系入手,对日元贬值前后的历史和现实数据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安倍经济学”刺激出口的效果。

  传统理论认为,货币贬值可能使以外币表示的本国产品价格下降,进而刺激出口,达到改善贸易收支的作用。但在现实中,货币贬值能否真正改善贸易收支,还受到“J曲线”、不完全汇率传递、出口产品中所包含的进口产品的数量、国民支出的增长情况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在分析汇率变动对出口的影响时,还要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的影响和作用。

  而从日本对外贸易与经济增长的历史来看,“贸易立国”是日本战后以来的一项长期国策,在日本的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从历史数据来看,日本的对外贸易呈现出以下特点。(1)日本的对外贸易增速快,且持续保持顺差状态;(2)出口是日本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3)汇率变动对日本外贸的影响较大。

  那么,此次“安倍经济学”的量化宽松政策能否如愿达成改善国际收支状况,扭转贸易逆差的效果?

  (一)以日元贬值带动出口增长是“安倍经济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如上所述,出口一直在日本经济增长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受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及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自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日本对外贸易的增速快速下滑。1996~2005年的十年间,日本的进出口贸易年均仅增长4.8%;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日本外贸负增长51%,致使2001~2012年的日本外贸年均增长率仅为2.7%。2011年发生的东日本大地震更如雪上加霜,使日本对外贸易一改1980年以来保持30余年的净出口状态,开始出现大幅贸易逆差。与此同时,由于日本国内投资和私人消费的持续低迷,出口在日本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却越来越大,日本的外贸依存度持续上升。2005年日本的外贸依存度再度升至25%,2008年甚至超过31%,此后一直维持在30%左右。对外贸易对于恢复日本经济增长的重要性凸显。而此时的日元却一直维持着坚挺的态势,2010~2012年日元兑美元的比价在1美元=80日元上下波动。在这种情况下,强势日元被认为是拖累日本经济的一大“罪魁祸首”。

  因此,安倍晋三在2012年底上任后,便把遏制日元升值作为优先任务对待。安倍射出的第一支箭就是“大胆的货币政策”。日本银行为此进行了大幅的政策变更,包括实施量化宽松等,目的就是促使日元贬值、增加出口。安倍量化宽松政策的实施效果非常显著。自2012年12月26日到2013年2月15日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日元对美元贬值的幅度就超过8.4%;不到半年的时间里,日元贬值幅度超过20%。

  “安倍经济学”的实施的确让日本经济出现转机,日本内阁公布2013年 第一季度GDP增长3.5%,表面上看日本的企业和消费者重新振作起来。那么,量化宽松政策是否真的能提高日本产品的竞争力,起到促进日本出口增长的作用?

(二)日元贬值对出口的影响

  1.日元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降至1985年以来的最低点

  日本的实际有效汇率已经由2012年10月的99.66(2010年=100,高于100表明日元升值,低于100表示日元贬值)下降至2013年5月的77.06,贬值率达到22.7%,为1985年(1985年1月为82.75)以来的最低点。从目前情况看,这种贬值趋势可能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2.日元贬值带来了出口的实际增长吗?

  在“安倍经济学”政策影响下,日元在不到半年时间里快速贬值超过20%。然而,备受期待的日元贬值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却十分有限。从出口增速来看,2013年1~10月出口的环比增长率分别为-9.44%、10.1%、18.7%、-7.88%、-0.17%、5.1%、-1.66%、-2.98%、3.27%和 2.22%,月均增长1.7%。同期进口的增长状况略好于出口,月均环比增长率为2.12%。由于进口增速大于出口增速,使日本的出口逆差状况不仅没有获 得预期的改善,反而比2012年同期增长了66.1%。

  再看日本进出口物量指数。从2013年1~9月的出口物量指数看,除9月份(98.28)接近基期数值外,其他八个月均在90上下,月均出口数量指数为89.6,低于2011年(95.7)和2012年(92.7)的同期水平。而同一时间段的进口指数却高于期数值,2013年7月的进口指数甚至达到109.19,月均进口物量指数为103.5,不仅超过了基期水平,也超过2012年的同期水平。 理论上讲,日元贬值将使以外币表示的出口价格下降、以本币表示的进口价格上升,结果将导致出口增加而进口减少。但现实是,日元的贬值不仅 没有带来日本出口的实际增长,反而因为进口的增加导致贸易逆差额不断扩大。

  3.日元贬值影响出口的传导途径是什么?

  前面提到,本币贬值可能通过收入水平、国内物价水平和进出口商品价格等传导途径影响国际收支。那么,日元贬值后,日本的消费者物价指数、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以及进出口商品价格水平有改变吗?

  首先,日元贬值没有带来工资水平的提升。如图9所示,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东日本大地震的影响,日本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在2009年和2011年出现了2%以上的负增长,2010年和2012年则表现出较明显的回升态势。与2012年相比,2013年日元贬值的幅度超过20%,但工资的增长速度却未出现明显的提升,仅比上年高出0.2个百分点。由此可以看出,贬值对劳动者工资收入的影响微乎其微。而贬值所带来的实际进口产品价格的提升,不仅可以抵消工资收入的增长,甚至会导致实际可支配收入下降的情况。

  其次,再对消费者物价指数的变化进行考察。2013年的消费者物价指数环比虽出现稳步增长,但增幅并不大。与上年相比较,同比增长的幅度比较明显,说明本币贬值确实引起了进口消费品价格的上升。如上所述,本币贬值带来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可能引起工资的上涨。但由于贬值并未能驱动实体经济的增长,企业的设备投资和就业均未出现好转,因此雇主没有给被雇用者增加工资的动力和能力。在工资未见明显变化而日用消费品价格同比上升的情况下,居民的日常生活水平有所下降。

  可见,此次日元贬值并未因为CPI水平的提高而引起收入的增加。因此,本文以下主要通过进出口商品价格的变化观察汇率对出口的影响。从日本出口商品的价格指数看,基于合同的出口商品价格指数由2012年12月的100.7下降至2013年10月的98.9,仅下降了1.7%。即使是以日元计价的出口价格,上涨幅度也不足6%,远不及日元20%以上的贬值幅度。这说明受不完全汇率传递机制等的影响,日元贬值对出口价格的影响并不大。同时,以日元计价的进口商品价格指数却由2012年12月的109.5上升至2013年10月的122.6,涨幅达10.7%。可见,日元贬值对进口、出口价格的传导效果相差较大,进口价格上涨效果相对显著,而出口价格下降趋势不明显。

4.日本进出口需求弹性符合马歇尔—勒纳条件吗?

  进口商品价格的上升趋势显著,为什么进口量的增幅会高于价格下降幅度较小的出口增幅呢?这是由于日本商品的进口需求弹性大,而出口需求弹性较小。 进口需求弹性是指进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进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如果价格升降所引起的需求量变动的幅度大于价格变动的幅度,就称该进口需求富于弹性;反之就称该进口需求缺乏弹性;如果价格下降或上升使需求量以同一比率增加或减少,就称该进口需求弹性为单一弹性。同理,出口需求弹性则指出口数量变动的百分率与出口相对价格变动的百分率之比。

  由于数据获得的原因,这里以2013年前三季度的进出口商品数量指数和进出口商品价格指数替代2013年进出口商品的量和商品价格。计算得到的结果是:进口需求弹性为0.16,表明进口需求非常缺乏弹性;出口的需求弹性为0.94,也缺乏需求弹性,但比进口需求弹性要高。如果将进口需求弹性和出口需求弹性相加的话,得出的结果大于1,符合上述的马歇尔—勒纳条件。

  5.日本贸易收支状况未改观是“J曲线”效应在发挥作用吗?

  如上所述,在马歇尔—勒纳条件成立的情况下,货币贬值对贸易收支改善会有一定的时滞效应,即“J曲线”效应。特别是在贬值初期,由于消费和生产行为的“粘性作用”,贸易收支可能反而会恶化。过了一段时间,待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作了相应的调整后,贸易收支才会慢慢得到改善。从日本目前的情况看,基本符合“J曲线”效应原理。特别是由于日本商品的出口需求弹性不高,接近单一弹性,因此通过日元贬值改善贸易收支的时滞期可能会相对长些。

  从近些年日本对外贸易的发展情况看,除了受汇率的影响外,世界经济形势等外部环境也是影响日本出口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特别是与美国、欧盟和中国等几个大的贸易伙伴的经济状况息息相关。受国际金融危机和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美欧经济增长乏力,进口需求不振。而且,自2011年起,中国经济的增速也开始放缓,进口需求减少。加上中日钓鱼岛争端的影响,日本对华出口受到重创。在美、欧、中等几大贸易伙伴进口需求疲软的情况下,仅靠量化宽松政策刺激出口增长很难达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加之,东日本大地震后对能源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进口增速难以放缓,因此贸易逆差状况也将维持一段时间。

  (三)结 论

  “安倍经济学”于2012年末射出了第一支箭,即“大胆的货币政策”,其核心内容就是仿效美国采取量化宽松政策,以达到通过日元贬值刺激出口增长,进而带动经济增长的目的。从量化宽松政策实施近一年的实践看,日元贬值并未带来出口的实质性增长,反而由于对进口产品特别是对能源进口的刚性需求,使日本的贸易收支条件不断恶化。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除了有“J曲线”效应外,还受到美、欧、中等日本几大贸易伙伴经济复苏乏力、进口需求疲软以及中日钓鱼岛争端等国际经济和政治因素的影响。随着美、欧、中等经济复苏,进口需求必然会有所增长,在一定程度上会加速日本出口的增加;“安倍经济学”相关政策特别是第三支箭的实施效果也将逐步显现;出口供给和进口需求在进行相应调整后,将逐步度过时滞期,使贸易收支状况逐步趋于好转。总之,从目前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并不明显,但有理由相信,通过一年左右的调整期,在国内外因素的合力作用下,“安倍经济学”带动出口增长的效果会逐步显现出来。


http://www.chinadaily.com.cn/mic ... ntent_109484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