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 经济学解读抵制日货的利国意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8:38:43
经济学解读抵制日货的利国意义




"你比如现在我们看到出现一些抵制日货的口号,这就是误国的口号。你抵制的日货是中国人造的,这算日货吗?抵制的结果会是什么想过没有?日本在华投资666亿美元,估计在日资企业里工作的起码有二百万人,抵制(日货),这些工厂都关门了,这些人失业谁去管他?"


"最近一段时间有人提出来抵制日货,这是爱国吗?什么年代了?20年代抵制日货可以,完全是日本造的,今天讲了那么多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些是日货?你再想,再往深处想一想,日本在华投资666亿美元,意味着什么?就是在日本日企业里工作的人员有200多万,抵制日货,是不是要这些人都下岗?中国会有多少人失业?这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双刃剑,如果几百万人下岗,谁负责?"


简言之,这些言论观点有三:

一、日货很多是在中国制造的,抵制日货就是抵制中国制造,没有意义。

二、日本在华投资666亿,投资有一定规模。如果我们抵制日货,就会影响在华投资,继而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三、日本雇用200万劳动力,如果抵制日货造成失业,将给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造成压力。


然而,这三点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说日货在中国制造不应抵制的观点是片面的观点。可以说,中国不仅是日本产品的制造基地,更是相关产品的综合市场。日本企业之所以选择又中国大陆作为产品的生产基地,就是看中这里低廉却高效的劳动力以及广阔和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日本的产品虽然在中国制造,但最终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最终产品直接销售到了中国。然而,日本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转让技术环节,而是简单地实现了利用低廉劳动力降低成本和利用广阔且强劲的市场销售产品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而且,在华获得巨额利润的企业则在日本国内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比如三菱重工、五十铃等等支持日本新教科书篡改历史。事实上,日本也正是得到了中国这个市场带来巨大利润才在不断加紧进一步投资扩张。比如日本本田汽车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利润率是8%,单在中国能够达到30%,正是这样的利润成为本田加大投资的注脚。而东芝冈村也说:"中国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潜力使得她成为举世瞩目的市场,自然也是东芝的战略重点区域"。目前,中国与欧洲、美洲、亚洲一起,成为东芝全球市场除日本以外的四大区域之一,且是唯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场。有了中国这样空前的市场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作后盾,变相地助长了日本国内对中政策采取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所以,我们通过抵制日货,减少他们在这个市场上的利润,让他们出于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劣势,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都会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经济利益。这样能使他们对中国变本加厉的强硬外交"软"下来。从近来支持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企业名单的变动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抵制的有效性。因此,说抵制无意义,是不正确的。


第二,抵制日货会影响对日引进外资,进而损害中国经济发展是静止的方法看问题。即使很多民众抵制日货,日本是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投资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民众绝不可能所有人都抵制日货。只要14亿人口中仍有10%的人买日货,就可以近似等于日本国国内的市场。二是中国是不可替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替代,越南等国家缺乏初级产品劳动力效率低而印度劳动力则极贵)初级产品产地而且拥有低廉高效的劳动力,所以可以极大降低产品成本,即使没有中国市场,也有利于扩大对其他出口市场的销售利润。 而退一步说,即使日本考量政治风险,撤走全部对华投资,我们仍然能够经受住这样的损失。因为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引入和通行,我国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加上我国有充足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其他国家的外商的直接投资会大量涌入。过去三年我国外商直投资达1600亿美元,世界500家大型跨国企业有45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分厂或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截至2004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而2004年当年也达到606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当年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放弃对华投资相对我们的损失和他自己的损失,孰轻孰重,已不言自明。


第三,抵制日货必然会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而误国的观点没有根据。如果这个观点成立,也就是说,中国销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日本企业的盈利水平甚至导致亏损,日资企业则会减少对就业的贡献。那么,这种直接影响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日本在华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出售。如果这个前提成立,也就回到了我对吴老师的第一个观点质疑中所提到的,日本正是利用了劳动力和市场这两个因素谋取巨额利益,而后又回国拿这些资金支持加紧军事扩张和对外扩张的步伐。比如,日本对我国春晓海上油田的争夺、对钓鱼岛的争夺和对礁石即所谓"冲之鸟岛"的主权宣誓都是有这些日本大财阀的幕后支持的。这样一来,就更说明了我们应该抵制日货,阻止他们赚取巨额利润。反过来,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也就是说,日本在华生产的产品不是大部分在中国国内销售,那么我们抵制日货对他的利润不存在严重的打击和影响,这时由于日本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实体,他们仍然会利用我国的廉价且高效的劳动力进行生产,这时就不会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因此,无论怎么说,"导致失业说"是不能支持自己"抵制日货误国说"的。


实际上,我国作为日本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日企在华生产的产品当然的绝大部分就地销售了。诚然,如果我们抵制日货,那么就会造成销售额减少,利润降低,从而为了缩减成本而减小生产规模,进而减少员工数量。可是,即便他们减少了员工数量,这些人却不会因此而失业。原因是,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对同样产品的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日企的竞争对手们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吸纳日企的员工。因为这些人都是熟练工或技术工,企业不需要培训费用,这些人会很容易在日本公司的对手(欧美和本国企业)那里找到工作。或许,有人会说由于"广度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存在,日企对手吸纳的人员会少于日企辞退的人员。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不可能发展到日本辞退所有中国员工的情形。如果真的发生,日本未来所有企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那么在世界竞争的浪潮中,日本的穷途末路也就到了。


下面我简单从国内和日本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抵制日货才是理性的、利国的。


对我国来说,我们希望和日本合作,无非是希望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可是,资金上的支持,可以说我们是得到了。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这种资金支持所得到的却比日本从我国市场上拿走的要少得多。那么当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来抵补我们的收益上的不足时,日本又从经济安全等等角度禁止技术转让甚至在中国制造产品时的工艺流程中的科技含量也很低,生怕被中国学去,自己却丢了饭碗。在天津丰田工厂中,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目前仅仅停留在一小部分中。白水宏典副社长表示"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发展),正在开发留存在日本的技术",显示出极为先进的环境关联技术不会轻易转移出日本的姿态。相比一些欧洲国家,态度则达不相同。


本来按照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本来应该对两国来说是双赢的,也就是我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日本获得了市场和利润。可是,透过这个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原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并没有在相互贸易的过程中受益后给予我们应有的回报。这项贸易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尽量抵制这项贸易所带来的不公正当然也就顺利成章。然而,也有些人提出,日本不抵制中国货,我们抵制日货了就造成了贸易摩擦,我们也使得贸易向更加不公正方向发展了。然而,我要说,尚且不谈日本在对我们的贸易中不提供给我们学习技术的机会,而只是利用赚取利润的剩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空手套白狼"一样赚钱,本来在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没必要抵制中国货。只谈,他实际上有没有抵制中国货呢?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手法多样,隐蔽性高。譬如,关税及关税关利措施。2001年,日本财务省宣布对进口食用盐及工业用盐征收高关税。其中,中国精盐被课以35%至50%的高关税。日本还对部分产品依加工深度按关税升级原则设定了税率差过大的关税升级。依据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制成品的不同,有的甚至高达30%至40%,削弱了中国相关半成品或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在农水产品及食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工业产品领域中纺织品关税升级较为明显。另外,对中国中药和儿童玩具实施技术壁垒;对中国丝绸实施进口限制等等政府官方"默默"的抵制行为是曾出不穷。而出口方面,则又加以严格限制阻止向中国的技术转让和出口。相比我国的民间抵制日货,可以说日本政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日本方面,日本自从90年代中期的经济再度下滑以来一直没有爬起来。但在进入2003年后,日本经济的回升进程开始明显提速,到第四季度竟实现了年率达6.4%高增长,2003年全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也达到了2.7%。在众多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当中,出口迅猛增长无疑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如在2002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为1.2%,其中内需仅贡献了0.4个百分点,而外需则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在主导日本经济走向复苏的出口增长中,对华出口的迅猛增长又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对2002年日本出口增长构成的实际数据分析最能证明这一判断。在2002年,由于占当年日本出口总额的28.5%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低迷,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未能增长,反而还减少了2.6%,结果使得对美出口对日本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负0.8个百分点。而中国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占当年日本出口总额的9.6%,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旺盛,日本对华出口增长达28.2%,在2002年日本出口总额增长的2.6个百分点中,竟有2.2个百分点是由对华出口增长贡献的,贡献率居然高达84.6%!这样大的贡献率,恐怕日本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中国成为了日本经济复苏的救星。可是对待这个救星的态度确是扬言要在2008年前停止低息贷款和援助,而且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们主张抵制日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理性选择,而绝非感情用事。试想如果民间的抵制力度加大,作为第二大出口对象国的外需萎缩无疑对日本经济是严重的打击。如果是这样,日本的企业还会支持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吗,日本首相还敢跟布什扬言"中国要钓鱼岛就让中国后悔"吗,日本政府还敢干涉台湾问题吗?


言已至此,我想已经能充分说明抵制日货并非"误国"了。不过,我还要指出两点错误观念。一个就是认为,"日货无处不在根本抵制不了"。二个就是认为,"无需抵制,任其发展,等日本对华出口超过美国了,就可以控制日本经济了。那时不用抵制自然可以诱之以利了"。当然,我深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希望完全干干净净的抵制日货是做不到的。就像我买的笔记本虽然不是日本品牌但里面的硬盘却是日本商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日货的抵制。因为抵制日货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让日本品牌从地球上消失。而是在于尽量减少日本在华赚取的经济利益,削弱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日本的经济走向弱势,使其失去发展军事对抗中国的经济优势。而对于第二个观点,我的看法是,要达到这种预想的境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日本在华市场份额要达到相当大的地步,以至于对他的经济安全产生巨大威胁。二是中国人都唯独钟爱日货,绝大部分人除了日货决不他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日本经济的强大影响力。然而,聪明的日本人的投资策略不是单一的,而是世界性的。这就好比一个投资组合,即使中国市场完全赚不到钱甚至亏空了,其他市场上的利润也会抵补中国市场的损失。所以,想要成为日本商品进口的绝对大国地位是一厢情愿的。而想要几乎全体中国人都选择日货也近乎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理性抵制不仅不误国反而利国利民。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将伟大的爱国热情化为认真工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最终把被动的"抵制日货"变为主动的"超越日货"。经济学解读抵制日货的利国意义




"你比如现在我们看到出现一些抵制日货的口号,这就是误国的口号。你抵制的日货是中国人造的,这算日货吗?抵制的结果会是什么想过没有?日本在华投资666亿美元,估计在日资企业里工作的起码有二百万人,抵制(日货),这些工厂都关门了,这些人失业谁去管他?"


"最近一段时间有人提出来抵制日货,这是爱国吗?什么年代了?20年代抵制日货可以,完全是日本造的,今天讲了那么多全球化,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哪些是日货?你再想,再往深处想一想,日本在华投资666亿美元,意味着什么?就是在日本日企业里工作的人员有200多万,抵制日货,是不是要这些人都下岗?中国会有多少人失业?这是我们自己的损失。双刃剑,如果几百万人下岗,谁负责?"


简言之,这些言论观点有三:

一、日货很多是在中国制造的,抵制日货就是抵制中国制造,没有意义。

二、日本在华投资666亿,投资有一定规模。如果我们抵制日货,就会影响在华投资,继而损害我国的经济发展目标。

三、日本雇用200万劳动力,如果抵制日货造成失业,将给经济发展以及政府的宏观调控造成压力。


然而,这三点从经济的角度考虑都是站不住脚的。


首先,说日货在中国制造不应抵制的观点是片面的观点。可以说,中国不仅是日本产品的制造基地,更是相关产品的综合市场。日本企业之所以选择又中国大陆作为产品的生产基地,就是看中这里低廉却高效的劳动力以及广阔和最具潜力的市场。虽然日本的产品虽然在中国制造,但最终很大一部分是作为最终产品直接销售到了中国。然而,日本在这一过程中并没有转让技术环节,而是简单地实现了利用低廉劳动力降低成本和利用广阔且强劲的市场销售产品所带来的巨额利润。而且,在华获得巨额利润的企业则在日本国内支持日本军国主义势力,比如三菱重工、五十铃等等支持日本新教科书篡改历史。事实上,日本也正是得到了中国这个市场带来巨大利润才在不断加紧进一步投资扩张。比如日本本田汽车在世界其他地区的利润率是8%,单在中国能够达到30%,正是这样的利润成为本田加大投资的注脚。而东芝冈村也说:"中国的发展速度与发展潜力使得她成为举世瞩目的市场,自然也是东芝的战略重点区域"。目前,中国与欧洲、美洲、亚洲一起,成为东芝全球市场除日本以外的四大区域之一,且是唯一以国家为单位的市场。有了中国这样空前的市场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作后盾,变相地助长了日本国内对中政策采取霸权主义的嚣张气焰。所以,我们通过抵制日货,减少他们在这个市场上的利润,让他们出于在这个市场上的竞争劣势,无论从短期还是从长期,都会严重威胁到他们的经济利益。这样能使他们对中国变本加厉的强硬外交"软"下来。从近来支持日本新历史教科书的企业名单的变动中,我们已经可以看到抵制的有效性。因此,说抵制无意义,是不正确的。


第二,抵制日货会影响对日引进外资,进而损害中国经济发展是静止的方法看问题。即使很多民众抵制日货,日本是不会放弃对中国的投资的。原因有二:一是中国民众绝不可能所有人都抵制日货。只要14亿人口中仍有10%的人买日货,就可以近似等于日本国国内的市场。二是中国是不可替代的(其他发展中国家无法替代,越南等国家缺乏初级产品劳动力效率低而印度劳动力则极贵)初级产品产地而且拥有低廉高效的劳动力,所以可以极大降低产品成本,即使没有中国市场,也有利于扩大对其他出口市场的销售利润。 而退一步说,即使日本考量政治风险,撤走全部对华投资,我们仍然能够经受住这样的损失。因为随着市场经济规则的引入和通行,我国的投资环境大大改善,加上我国有充足而优秀的劳动力资源,其他国家的外商的直接投资会大量涌入。过去三年我国外商直投资达1600亿美元,世界500家大型跨国企业有450多家在中国投资,设立分厂或地区总部或研发中心。截至2004年,中国引进外商直接投资已经超过10000亿美元,而2004年当年也达到606亿美元,超过了美国,成为世界上当年引进外资最多的国家。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日本放弃对华投资相对我们的损失和他自己的损失,孰轻孰重,已不言自明。


第三,抵制日货必然会造成大量劳动力失业而误国的观点没有根据。如果这个观点成立,也就是说,中国销量的减少将"直接影响"日本企业的盈利水平甚至导致亏损,日资企业则会减少对就业的贡献。那么,这种直接影响必须建立在一个前提之上--日本在华生产出来的产品绝大部分都在中国出售。如果这个前提成立,也就回到了我对吴老师的第一个观点质疑中所提到的,日本正是利用了劳动力和市场这两个因素谋取巨额利益,而后又回国拿这些资金支持加紧军事扩张和对外扩张的步伐。比如,日本对我国春晓海上油田的争夺、对钓鱼岛的争夺和对礁石即所谓"冲之鸟岛"的主权宣誓都是有这些日本大财阀的幕后支持的。这样一来,就更说明了我们应该抵制日货,阻止他们赚取巨额利润。反过来,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也就是说,日本在华生产的产品不是大部分在中国国内销售,那么我们抵制日货对他的利润不存在严重的打击和影响,这时由于日本企业是追求"利润最大化成本最小化"的经济实体,他们仍然会利用我国的廉价且高效的劳动力进行生产,这时就不会导致大量劳动力失业。因此,无论怎么说,"导致失业说"是不能支持自己"抵制日货误国说"的。


实际上,我国作为日本产品的主要市场之一,日企在华生产的产品当然的绝大部分就地销售了。诚然,如果我们抵制日货,那么就会造成销售额减少,利润降低,从而为了缩减成本而减小生产规模,进而减少员工数量。可是,即便他们减少了员工数量,这些人却不会因此而失业。原因是,在需求不变的情况下,对同样产品的供给减少,价格上升。日企的竞争对手们为了谋求更大利益会扩大生产规模,从而吸纳日企的员工。因为这些人都是熟练工或技术工,企业不需要培训费用,这些人会很容易在日本公司的对手(欧美和本国企业)那里找到工作。或许,有人会说由于"广度经济"(Economy of Scale)的存在,日企对手吸纳的人员会少于日企辞退的人员。这一点,我不否认,但不可能发展到日本辞退所有中国员工的情形。如果真的发生,日本未来所有企业完全退出中国市场,那么在世界竞争的浪潮中,日本的穷途末路也就到了。


下面我简单从国内和日本两个方面说明为什么抵制日货才是理性的、利国的。


对我国来说,我们希望和日本合作,无非是希望得到资金和技术上的支持。可是,资金上的支持,可以说我们是得到了。但正如前面所分析的那样,这种资金支持所得到的却比日本从我国市场上拿走的要少得多。那么当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先进的技术来抵补我们的收益上的不足时,日本又从经济安全等等角度禁止技术转让甚至在中国制造产品时的工艺流程中的科技含量也很低,生怕被中国学去,自己却丢了饭碗。在天津丰田工厂中,机器人自动化技术目前仅仅停留在一小部分中。白水宏典副社长表示"我们充分意识到中国(发展),正在开发留存在日本的技术",显示出极为先进的环境关联技术不会轻易转移出日本的姿态。相比一些欧洲国家,态度则达不相同。


本来按照国际贸易理论,贸易本来应该对两国来说是双赢的,也就是我获得了资金和技术,日本获得了市场和利润。可是,透过这个一般意义上的经济原理,我们看到的是日本并没有在相互贸易的过程中受益后给予我们应有的回报。这项贸易本身就是不公正的,尽量抵制这项贸易所带来的不公正当然也就顺利成章。然而,也有些人提出,日本不抵制中国货,我们抵制日货了就造成了贸易摩擦,我们也使得贸易向更加不公正方向发展了。然而,我要说,尚且不谈日本在对我们的贸易中不提供给我们学习技术的机会,而只是利用赚取利润的剩余资金和廉价劳动力"空手套白狼"一样赚钱,本来在贸易中处于有利地位,没必要抵制中国货。只谈,他实际上有没有抵制中国货呢?可以说,答案是肯定的。而且手法多样,隐蔽性高。譬如,关税及关税关利措施。2001年,日本财务省宣布对进口食用盐及工业用盐征收高关税。其中,中国精盐被课以35%至50%的高关税。日本还对部分产品依加工深度按关税升级原则设定了税率差过大的关税升级。依据产品的原材料和半成品或制成品的不同,有的甚至高达30%至40%,削弱了中国相关半成品或制成品在日本市场的竞争力。这个问题在农水产品及食品领域表现得尤为突出。而工业产品领域中纺织品关税升级较为明显。另外,对中国中药和儿童玩具实施技术壁垒;对中国丝绸实施进口限制等等政府官方"默默"的抵制行为是曾出不穷。而出口方面,则又加以严格限制阻止向中国的技术转让和出口。相比我国的民间抵制日货,可以说日本政府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再看日本方面,日本自从90年代中期的经济再度下滑以来一直没有爬起来。但在进入2003年后,日本经济的回升进程开始明显提速,到第四季度竟实现了年率达6.4%高增长,2003年全年的实际GDP增长率也达到了2.7%。在众多刺激日本经济复苏的原因当中,出口迅猛增长无疑在其中发挥了主导性作用。如在2002年度,日本的实际GDP增长率为1.2%,其中内需仅贡献了0.4个百分点,而外需则贡献了0.8个百分点。而在主导日本经济走向复苏的出口增长中,对华出口的迅猛增长又发挥了绝对主导作用。对2002年日本出口增长构成的实际数据分析最能证明这一判断。在2002年,由于占当年日本出口总额的28.5%第一大出口对象国美国经济复苏乏力,市场需求低迷,日本对美出口不仅未能增长,反而还减少了2.6%,结果使得对美出口对日本出口增长的贡献率为负0.8个百分点。而中国虽是日本第二大出口对象国,占当年日本出口总额的9.6%,但由于中国经济增长强劲,市场需求旺盛,日本对华出口增长达28.2%,在2002年日本出口总额增长的2.6个百分点中,竟有2.2个百分点是由对华出口增长贡献的,贡献率居然高达84.6%!这样大的贡献率,恐怕日本人自己都没有想到中国成为了日本经济复苏的救星。可是对待这个救星的态度确是扬言要在2008年前停止低息贷款和援助,而且在主权和领土问题上摆出一副咄咄逼人的态度。我们主张抵制日货正是在这一背景下的理性选择,而绝非感情用事。试想如果民间的抵制力度加大,作为第二大出口对象国的外需萎缩无疑对日本经济是严重的打击。如果是这样,日本的企业还会支持篡改历史的教科书吗,日本首相还敢跟布什扬言"中国要钓鱼岛就让中国后悔"吗,日本政府还敢干涉台湾问题吗?


言已至此,我想已经能充分说明抵制日货并非"误国"了。不过,我还要指出两点错误观念。一个就是认为,"日货无处不在根本抵制不了"。二个就是认为,"无需抵制,任其发展,等日本对华出口超过美国了,就可以控制日本经济了。那时不用抵制自然可以诱之以利了"。当然,我深知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希望完全干干净净的抵制日货是做不到的。就像我买的笔记本虽然不是日本品牌但里面的硬盘却是日本商标。但这丝毫不影响我们对日货的抵制。因为抵制日货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让日本品牌从地球上消失。而是在于尽量减少日本在华赚取的经济利益,削弱日本企业的竞争力,从而使日本的经济走向弱势,使其失去发展军事对抗中国的经济优势。而对于第二个观点,我的看法是,要达到这种预想的境地必须满足两个条件:一是日本在华市场份额要达到相当大的地步,以至于对他的经济安全产生巨大威胁。二是中国人都唯独钟爱日货,绝大部分人除了日货决不他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对日本经济的强大影响力。然而,聪明的日本人的投资策略不是单一的,而是世界性的。这就好比一个投资组合,即使中国市场完全赚不到钱甚至亏空了,其他市场上的利润也会抵补中国市场的损失。所以,想要成为日本商品进口的绝对大国地位是一厢情愿的。而想要几乎全体中国人都选择日货也近乎天方夜谭。


总而言之,理性抵制不仅不误国反而利国利民。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应将伟大的爱国热情化为认真工作、刻苦学习的实际行动,"扎扎实实谋发展,一心一意搞建设",最终把被动的"抵制日货"变为主动的"超越日货"。
有道理!
坚决抵制日货不动摇!!
顶楼主啊,其实反对抵制日货的除了网特,有几个是中国的企业家和经济学家呢?又有几个学过经济学呢?可能其中的大部分人连什么是边际效应都搞不清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