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对星系秩序没有影响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38:18
黑洞对星系秩序没有影响

黑洞一词出现在1969年,它是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为形象描述长期以来人们设想的引力坍塌天体所起的名字。天体物理学上说的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大质量的恒星在其核能耗尽后引力使它坍塌,成为一个体积很小的天体;这种天体有极强的引力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黑洞真的存在吗?天体及宇宙理论界主流认为黑洞存在并作为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天体之间的作用遵循牛顿力学的万有引力定律,黑洞是一种天体,它与别天体的作用也要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用于天体间引力和运动的计算,要假设天体为质点。质点就是为研究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外形及尺寸的一个抽象的质量点,也就相当于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个不论大小的点上。黑洞有体积不是一个点。若说黑洞是个无大小的奇点,那就不叫天体了。牛顿力学的质点,比黑洞要小得多,质点质量比黑洞质量更集中,因而黑洞对远距离天体的引力不能大于原来恒星的引力。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可表示为太阳质点对地球质点的引力。假设太阳在某一天坍缩成黑洞,它对地球的引力并不能变大,将还是原先的太阳引力,因为太阳的体积实际缩小不能小于质点,而且质量没有变化。相对论说太阳的黑洞半径约3千米,半径3千米的黑洞与半径70万千米的太阳相比,这个黑洞表面的引力比太阳的表面引力要大500多亿倍,但黑洞到原太阳半径距离处的引力与太阳表面的引力还是一样大小。因此,即使太阳变为黑洞,太阳的体积缩小,太阳系的体积不能与太阳等比例缩小,太阳系的行星依旧运转,根本不会被吸引到黑洞中去。有报道说黑洞吸引别星球气体,还有电脑制作的图片作证,但模拟的图片不等于真实的图景。说黑洞吸引气体可如下判定,若恒星变黑洞前就吸引则成黑洞也要吸引;若只是恒星变黑洞后才有吸引,黑洞吸气说一定是靠不住的。

某恒星质量无损耗地变为一个小黑洞,此天体的引力(准确说是引力场强,为简捷说是引力)要有变化,但只能是这个黑洞表面附近的引力变大。恒星变黑洞后引力变化只在原恒星轮廓范围内的黑洞内外空间中,从原恒星表面(相当太阳的光球层面)向内直到现黑洞界面处引力逐渐增大;从黑洞界面到黑洞中心引力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原恒星表面内引力要小于黑洞表面的引力,因为天体内部某点所受的引力,要以这点到球体中心的距离为半径作球体质量计算,这个质量小于恒星的整体质量,所以原恒星内部越靠近中心引力越小。一个外来天体在恒星附近要被恒星吸引撞到恒星上,同理黑洞附近的天体要被吸引撞到黑洞上;能够撞到黑洞表面的小天体,相对于原恒星早已撞入原恒星内部了。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物体间的引力作用,只要物质的质量不变,物体的形状变大或变小,此物体对别物体的中心距离不变引力就不变。

对于有固体表面或轮廓界面的球型天体内部的引力,说界面处引力最大、界面往里的引力减小、中心的引力为零,是这样推论的,可想象(这是想象分析或逻辑推理,不是所谓的思想试验,思想不能试验,试验不能用思想):某一天体上有一个物体,物体受天体引力而有重量,即所受重力指向天体中心;若再有一个相同的天体也与物体接触,而且两天体中心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物体受两天体的引力平衡而失重;由此推论再有两相同天体对称接触物体引力依旧平衡,直到许多对称等大的天体将物体包围,物体成为一个球形大天体的中心依然失重;最终说明球状天体的中心或说是质量中心的引力为零。其实天体内部的引力是整体效果,表现为质量中心外的物质单元(距中心越远的物质单元重力越大)都有相对天体中心的重力,重力使中心外的物质都要压向中心(中心受压力最大),而天体中心或核心并没有巨大引力。

有关黑洞的描述都说黑洞有巨大的引力,均是以偏概全地将黑洞表面的引力当作黑洞引力场不同位置的引力,此等无条件说黑洞引力巨大是错误的。黑洞的质量极大体积极小,其内部的引力与一般天体的引力还是相似的,即界面的引力大于内部的引力。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黑洞对别天体的引力,黑洞同样要设为质点,黑洞质点与原恒星质点是等价的。由于从这个黑洞向外到原恒星轮廓以外的引力仍等于原恒星对外的引力,因而黑洞不影响天体系统的秩序。

本文煞有介事地说黑洞引力基于假设黑洞存在,其实作者并不相信有黑洞。本文研究黑洞问题,是为了证明黑洞理论的破绽和错误。

作者:郭连成
2013年9月7日 于吉林松原
黑洞对星系秩序没有影响

黑洞一词出现在1969年,它是美国科学家约翰·惠勒为形象描述长期以来人们设想的引力坍塌天体所起的名字。天体物理学上说的黑洞,就是这样一种天体:大质量的恒星在其核能耗尽后引力使它坍塌,成为一个体积很小的天体;这种天体有极强的引力场,就连光也不能逃脱出来。黑洞真的存在吗?天体及宇宙理论界主流认为黑洞存在并作为研究对象和理论基础。

天体之间的作用遵循牛顿力学的万有引力定律,黑洞是一种天体,它与别天体的作用也要遵循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用于天体间引力和运动的计算,要假设天体为质点。质点就是为研究方便而忽略物体的外形及尺寸的一个抽象的质量点,也就相当于物体的全部质量集中于一个不论大小的点上。黑洞有体积不是一个点。若说黑洞是个无大小的奇点,那就不叫天体了。牛顿力学的质点,比黑洞要小得多,质点质量比黑洞质量更集中,因而黑洞对远距离天体的引力不能大于原来恒星的引力。

太阳对地球的引力,可表示为太阳质点对地球质点的引力。假设太阳在某一天坍缩成黑洞,它对地球的引力并不能变大,将还是原先的太阳引力,因为太阳的体积实际缩小不能小于质点,而且质量没有变化。相对论说太阳的黑洞半径约3千米,半径3千米的黑洞与半径70万千米的太阳相比,这个黑洞表面的引力比太阳的表面引力要大500多亿倍,但黑洞到原太阳半径距离处的引力与太阳表面的引力还是一样大小。因此,即使太阳变为黑洞,太阳的体积缩小,太阳系的体积不能与太阳等比例缩小,太阳系的行星依旧运转,根本不会被吸引到黑洞中去。有报道说黑洞吸引别星球气体,还有电脑制作的图片作证,但模拟的图片不等于真实的图景。说黑洞吸引气体可如下判定,若恒星变黑洞前就吸引则成黑洞也要吸引;若只是恒星变黑洞后才有吸引,黑洞吸气说一定是靠不住的。

某恒星质量无损耗地变为一个小黑洞,此天体的引力(准确说是引力场强,为简捷说是引力)要有变化,但只能是这个黑洞表面附近的引力变大。恒星变黑洞后引力变化只在原恒星轮廓范围内的黑洞内外空间中,从原恒星表面(相当太阳的光球层面)向内直到现黑洞界面处引力逐渐增大;从黑洞界面到黑洞中心引力逐渐减小直至为零。原恒星表面内引力要小于黑洞表面的引力,因为天体内部某点所受的引力,要以这点到球体中心的距离为半径作球体质量计算,这个质量小于恒星的整体质量,所以原恒星内部越靠近中心引力越小。一个外来天体在恒星附近要被恒星吸引撞到恒星上,同理黑洞附近的天体要被吸引撞到黑洞上;能够撞到黑洞表面的小天体,相对于原恒星早已撞入原恒星内部了。上述分析可得出结论:物体间的引力作用,只要物质的质量不变,物体的形状变大或变小,此物体对别物体的中心距离不变引力就不变。

对于有固体表面或轮廓界面的球型天体内部的引力,说界面处引力最大、界面往里的引力减小、中心的引力为零,是这样推论的,可想象(这是想象分析或逻辑推理,不是所谓的思想试验,思想不能试验,试验不能用思想):某一天体上有一个物体,物体受天体引力而有重量,即所受重力指向天体中心;若再有一个相同的天体也与物体接触,而且两天体中心和物体在一条直线上,那么这个物体受两天体的引力平衡而失重;由此推论再有两相同天体对称接触物体引力依旧平衡,直到许多对称等大的天体将物体包围,物体成为一个球形大天体的中心依然失重;最终说明球状天体的中心或说是质量中心的引力为零。其实天体内部的引力是整体效果,表现为质量中心外的物质单元(距中心越远的物质单元重力越大)都有相对天体中心的重力,重力使中心外的物质都要压向中心(中心受压力最大),而天体中心或核心并没有巨大引力。

有关黑洞的描述都说黑洞有巨大的引力,均是以偏概全地将黑洞表面的引力当作黑洞引力场不同位置的引力,此等无条件说黑洞引力巨大是错误的。黑洞的质量极大体积极小,其内部的引力与一般天体的引力还是相似的,即界面的引力大于内部的引力。用万有引力定律计算黑洞对别天体的引力,黑洞同样要设为质点,黑洞质点与原恒星质点是等价的。由于从这个黑洞向外到原恒星轮廓以外的引力仍等于原恒星对外的引力,因而黑洞不影响天体系统的秩序。

本文煞有介事地说黑洞引力基于假设黑洞存在,其实作者并不相信有黑洞。本文研究黑洞问题,是为了证明黑洞理论的破绽和错误。

作者:郭连成
2013年9月7日 于吉林松原
新会员初到,向本网编辑、版主、会员、读者问好!
写的不错,
楼主的中心思想就是
如果有一个太阳质量的黑洞,那么在地球的距离上是安全的.这当然没有任何问题.
可是楼主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一个黑洞的质量,有成千上万个太阳那么大,会发生什么?
黑洞被媒体和搞娱乐这两个行业妖魔化了。
楼主这篇引文有纠正那种妖魔化言论有正面作用,赞一个。

但引文对黑洞的理解片面了,大质量恒星坍塌形成的黑洞,这只是黑洞中的一种,我称之为致密黑洞,
还有一种情况,低密度大范围的大质量天体,只要满足天体半径小于史瓦西半径,这种天体即使内外引力都不强,但内部光线仍不能外逸,同样可称为黑洞。

另外,天体坍塌形成致密黑洞,还是会对邻近天体造成影响的,
但这个影响不是摸黑黑洞的那种吸食作用,而是相反,
比如,一个能形成黑洞的大质量恒星,在他形成黑洞的过程中会有一次又一次的爆发,把他本身大部份的物质抛洒到一两光年甚至更远的虚空处,恒星系里的各大小行星和陨石、彗星等次级天体,甚至包括可能的伴星,都会在恒星爆发抛射壳层越过其公转轨道后,因为中心引力骤然缺失而即时逃逸向深空!
这种相反的结果,是黑洞的抹黑学家们想象不到的。

引文中对恒星黑洞内部引力的描述是正确的,但一般而言,意义不如描述星系黑洞或星团黑洞。

对于“有固体表面或轮廓界面的球型天体内部的引力”的描述,靠推论和想象都不靠谱,这其实以教改前的中学物理就可以有十分具象的精确公式描述了。



别的都对,但是正文包括楼上对于黑洞(视界)内部的引力的描述是错的。经典广义相对论的黑洞解,它奇怪的地方在于所有质量集中到中心点上,之外没有东西;而不是像主帖第五段所设想的那样,在黑洞视界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正因为如此,在黑洞内部按对应成传统的意义,也是越向内引力越大。
天体级别的质量集中在没大小的点上,如果不引入新物理,这倒是绝对的中学物理中质点的定义。但是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量子引力的理论,比如弦论。如果不是这样,不会有黑洞的奇点这个词给造出来

别的都对,但是正文包括楼上对于黑洞(视界)内部的引力的描述是错的。经典广义相对论的黑洞解,它奇怪的地方在于所有质量集中到中心点上,之外没有东西;而不是像主帖第五段所设想的那样,在黑洞视界内部是均匀分布的。正因为如此,在黑洞内部按对应成传统的意义,也是越向内引力越大。
天体级别的质量集中在没大小的点上,如果不引入新物理,这倒是绝对的中学物理中质点的定义。但是都认为这是不可能的,所以需要量子引力的理论,比如弦论。如果不是这样,不会有黑洞的奇点这个词给造出来
黑洞 算不算暗物质?
新会员初到,向本网编辑、版主、会员、读者问好!
欢迎欢迎~
喝喝茶 发表于 2013-12-17 17:00
黑洞 算不算暗物质?

在某些模型中就是主要的暗物质成分,这我也是上周才听说

huor 发表于 2013-12-17 15:02
别的都对,但是正文包括楼上对于黑洞(视界)内部的引力的描述是错的。经典广义相对论的黑洞解,它奇怪的地 ...


广义相对论,严格来说只是数学物理方法里面的一个方向,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广义相对论就是通过等效性原理进行参照系变换,简化相关的物理描述,便于进一步的数学推导和研究。
这种等效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对象的行为而变,原则上是无数的。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只是等效性原理的一个个案——用非欧参照系等效物质的引力行为。

奇点黑洞的理论在于,把外界对黑洞的不可知,以及外部研究对黑洞的质点化硬套到视界内,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的模型,用这个物理模型套用等效性原理,这样建立的黑洞方程,当然只有一个奇点的解,科不科学我就不评说了。
可以说,奇点黑洞方程,只有不懂物理、不懂数学物理方法的数学家才会这样使用等效性原理的。

黑洞的形成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一个天体坍塌落入史瓦西界面,就算要堕落到奇点,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有视界的阻隔,不可见,不代表就不存在或不需要过程,
中子以后,我相信一定有密度更大的粒子存在,一定有简并距离更小的粒子存在,
这种简并密度更大的状态就是黑洞内的构型,
原子物理学或粒子物理学没有发现这种粒子,可能就象毛泽东所说的,只不过是观察、实验水平所限,不代表不存在,
光线不能穿越黑洞视界,我们不知道黑洞内的形态,也不能丫丫什么时空倒转之类的玄学说。

如果说天体级别的质量,那个天体构型,在坍塌缩入界面的一刻,就会不需过程地集中在没大小的点上,
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什么新物理、弦论、玄学都无所谓了。


huor 发表于 2013-12-17 15:02
别的都对,但是正文包括楼上对于黑洞(视界)内部的引力的描述是错的。经典广义相对论的黑洞解,它奇怪的地 ...


广义相对论,严格来说只是数学物理方法里面的一个方向,就是建立数学模型简化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
广义相对论就是通过等效性原理进行参照系变换,简化相关的物理描述,便于进一步的数学推导和研究。
这种等效可以根据研究的对象和对象的行为而变,原则上是无数的。
广义相对论的引力场方程,只是等效性原理的一个个案——用非欧参照系等效物质的引力行为。

奇点黑洞的理论在于,把外界对黑洞的不可知,以及外部研究对黑洞的质点化硬套到视界内,
这本身就是一个不科学的模型,用这个物理模型套用等效性原理,这样建立的黑洞方程,当然只有一个奇点的解,科不科学我就不评说了。
可以说,奇点黑洞方程,只有不懂物理、不懂数学物理方法的数学家才会这样使用等效性原理的。

黑洞的形成不会是一蹴而就的,
一个天体坍塌落入史瓦西界面,就算要堕落到奇点,也需要有一个过程,
这个过程虽然有视界的阻隔,不可见,不代表就不存在或不需要过程,
中子以后,我相信一定有密度更大的粒子存在,一定有简并距离更小的粒子存在,
这种简并密度更大的状态就是黑洞内的构型,
原子物理学或粒子物理学没有发现这种粒子,可能就象毛泽东所说的,只不过是观察、实验水平所限,不代表不存在,
光线不能穿越黑洞视界,我们不知道黑洞内的形态,也不能丫丫什么时空倒转之类的玄学说。

如果说天体级别的质量,那个天体构型,在坍塌缩入界面的一刻,就会不需过程地集中在没大小的点上,
那就什么都不用说了,什么新物理、弦论、玄学都无所谓了。


huor 发表于 2013-12-17 17:50

在某些模型中就是主要的暗物质成分,这我也是上周才听说


黑洞当然是暗物质,只要是以目前的观察科学技术手段“看”不见的物质都是暗物质,
但黑洞只占暗物质里面的一小部份。

如果不算我所说的大范围天体系统黑洞,只算您所说的天体坍塌形成的奇点黑洞,
这类黑洞暗物质与可见天体相比是毫不足道的,
在形成天体、天体系统的弥漫物质中,形成天体、天体系统只占其中的一小部份,
天体/天体系形成、发光之后,一光年以外的弥漫物质会被阻止继续聚拢,天体占用物质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以太阳附近的星协来说,恒星形成时只动用了不到一光年区域的物质,恒星之间都有数光年范围的弥漫物质分文未动,估计这个星协的暗物质有这些恒星(亮物质)的二三十倍之多!
这些物暗物质就是星协内保持这些恒星就算运动量再小,也不致于星协坍塌的支承力。
在星系的星团之间,以及在星系群的星系之间,情况是一样的。
天体(系统)间越稀疏,代表当中的暗物质越多。

黑洞暗物质连小儿科都算不上。



huor 发表于 2013-12-17 17:50

在某些模型中就是主要的暗物质成分,这我也是上周才听说


黑洞当然是暗物质,只要是以目前的观察科学技术手段“看”不见的物质都是暗物质,
但黑洞只占暗物质里面的一小部份。

如果不算我所说的大范围天体系统黑洞,只算您所说的天体坍塌形成的奇点黑洞,
这类黑洞暗物质与可见天体相比是毫不足道的,
在形成天体、天体系统的弥漫物质中,形成天体、天体系统只占其中的一小部份,
天体/天体系形成、发光之后,一光年以外的弥漫物质会被阻止继续聚拢,天体占用物质可能不到十分之一,
以太阳附近的星协来说,恒星形成时只动用了不到一光年区域的物质,恒星之间都有数光年范围的弥漫物质分文未动,估计这个星协的暗物质有这些恒星(亮物质)的二三十倍之多!
这些物暗物质就是星协内保持这些恒星就算运动量再小,也不致于星协坍塌的支承力。
在星系的星团之间,以及在星系群的星系之间,情况是一样的。
天体(系统)间越稀疏,代表当中的暗物质越多。

黑洞暗物质连小儿科都算不上。


SamuelHan 发表于 2013-12-19 11:27
黑洞当然是暗物质,只要是以目前的观察科学技术手段“看”不见的物质都是暗物质,
但黑洞只占暗物质里 ...
确实在公认的理论模型中黑洞不是暗物质的主要成分,其贡献微乎其微。上面说的“某些模型”就是少数几个人玩玩的非主流的模型,大部分人都不信的。我也不信。这当中黑洞产生的机制不是通常认为的天体物理的机制,而是早期宇宙的一些量子引力涨落的机制。
暗物质不是没有收缩成恒星的而弥漫的氢原子之类的气体,这些虽然不像恒星样发光但还是可以探测,比如21cm谱线
http://zh.wikipedia.org/wiki/21%E5%85%AC%E5%88%86%E7%B7%9A
这个不是我们所说的占宇宙23%能量密度的暗物质,还有别的东西才是
huor 发表于 2013-12-19 13:57
确实在公认的理论模型中黑洞不是暗物质的主要成分,其贡献微乎其微。上面说的“某些模型”就是少数几个人 ...
“占宇宙23%能量密度的暗物质”这个我不懂,也不敢苟同。
仅仅从正常的天体形成理论,我就知道我们通过天文望远镜一颗一颗星星、一个一个星团、......这样数出秤出的宇宙可见质量不足这些星星、星团、......形成后剩余弥漫物质的十分之一,
这些“传统”的暗物质已经超过了霍金们为平衡方程式的需求,不知道他们还缺什么,也不知道这多出来的“传统”暗物质他们可以怎么“处理”掉。

另外,能通过21cm谱线探测出来的已经不能称之为传统的暗物质,而且这一部份也不占多数,因为这一部份只占超级恒星爆发附近的小片云团,远离超级恒星爆发,远离星团、星系的不可见“传统”暗物质比这多得多!
huor 发表于 2013-12-19 13:57
确实在公认的理论模型中黑洞不是暗物质的主要成分,其贡献微乎其微。上面说的“某些模型”就是少数几个人 ...
奇点黑洞就不说了,
数学物理方法中,第一步是实事求是的物理描述,第二步是建立数学模型,第三步才是推导,最后的结果才是有效和可用的。
奇点黑洞第一步的物理描述就走了捷径,第二步的数学模型本身就建立在奇点之上,他第三步除了给出奇点之外,我不相信他还会有什么其他的解,这种逻辑循环套没意义。

SamuelHan 发表于 2013-12-19 14:12
“占宇宙23%能量密度的暗物质”这个我不懂,也不敢苟同。
仅仅从正常的天体形成理论,我就知道我们通过 ...
今天宇宙膨胀的速率是可观测量,测量值就是哈勃常数,值在70km/s/Mpc(百万秒差距)左右。测量的方法包括微波背景辐射、高红移IA型超新星、重子声学振荡等等。哈勃常数(平方)就直接给出了宇宙的临界密度,然后用各种手段测实际的宇宙能量密度(容易理解的就是天体或恒星贡献的),来决定宇宙是开的闭的还是临界的。而按传统的意义开的闭的还是临界的由宇宙的曲率来描述。
但宇宙的曲率有几何意义,可以通过别的手段看大尺度上空间的弯曲程度来决定,比如微波背景辐射各向异性的第一个球谐峰的位置。用这种独立的手段决定了宇宙的曲率非常非常接近0。所以也就是说宇宙各种形式的物质(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能量密度之和就是临界密度,正比于哈勃常数平方的那个。
高红移IA型超新星观测到宇宙膨胀是加速的说明有暗能量或宇宙学常数。暗物质是剩下的部分。也有很多其他的观测直接说明有“占宇宙23%能量密度的”暗物质,例如星系旋转曲线、后发星系团、子弹星系团、微波背景辐射的各向异性的峰的相对高低以及各种各样的模拟与观测的对比
huor 发表于 2013-12-19 15:00
今天宇宙膨胀的速率是可观测量,测量值就是哈勃常数,值在70km/s/Mpc(百万秒差距)左右。测量的方法包括 ...
先说一点,哈勃常数,
天体红移的观察,只有两个直接观察值,
第一个是红移量,这个是直接观察值,
第二个是天体的距离,无论是造父变星还是超新星,都是根据亮度推算距离,算是间接观察值,
天体距离是间接观察值,但造父变星有完整的理论体系,周光关系是经过精确标定的,可当作直接观察值,
而远距离的超新星,理论体系也是完善的,且与造父变星的近距离衔接也是平滑的,也可当作直接观察值,
因此,哈勃定律,哈勃常数,真正上的物理实验意义就是天体距离与红移量的关系定律,
宇宙膨胀说,宇宙爆炸学,有一个基本的假设,天体的红移是天体机械运动产生的多谱勒效应,
只有在这个假设之下,“距离-红移”关系才“变”成了“距离-速度”关系,
我们知道,相对运动的速度会造成红移,这是多谱勒效应的原意,
但反过来,红移是不是由相对运动造成的,这就需要观察证实,
而在天体红移的问题上,v=ΔS/ΔT这个相对运动是没观察证实的,
天体谱线红移可能是别的原因,也可能是多种因素综合,
所以,宇宙膨胀说和宇宙爆炸学对天体红移是相对运动造成这个基础,只能是一个认定性假设,
在假设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学说只能说是一个假说,
接下来越来越远,越来越玄的那些,我就不评说了。

都是高人啊,学习了
说暗物质占宇宙的百分之几,看来是知道宇宙的总物质了。
果然黑:
高深莫测,伸手不见五指的领域。
看来很有道理,多谢科普!

楼主马年安康喜乐!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4-1-30 21:28
果然黑:
高深莫测,伸手不见五指的领域。
看来很有道理,多谢科普!
谢谢支持!本贴回复好汉多!
好文章。不过我觉得有一点值得商榷。你提到“ 一个外来天体在恒星附近要被恒星吸
引撞到恒星上,同理黑洞附近的天体要被
吸引撞到黑洞上;能够撞到黑洞表面的小
天体,相对于原恒星早已撞入原恒星内部
了。 ”
但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本来会撞上恒星的,由于黑洞体积很小而不会撞上。
agein 发表于 2014-2-9 22:49
好文章。不过我觉得有一点值得商榷。你提到“ 一个外来天体在恒星附近要被恒星吸
引撞到恒星上,同理黑洞 ...
“但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本来会撞上恒星的,由于黑洞体积很小而不会撞上。”会撞上的,因为原恒星表面范围到黑洞表面引力越来越大,外来的天体摆脱不了巨大的引力。

非著名师 发表于 2014-2-17 14:10
“但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本来会撞上恒星的,由于黑洞体积很小而不会撞上。”会撞上的,因为原恒星表面 ...


我认为不是。
举例来说,经常能看到掠日彗星的轨道示意图,有的轨道近日点比太阳半径还小,所以就会撞上太阳。但是,如果那里是一个黑洞,由于彗星所受到的引力是不变的,所以轨道也不会发生改变,彗星在经过近日点时就不会撞上,那它就应该继续飞出去。
非著名师 发表于 2014-2-17 14:10
“但是有可能出现这种情况: 本来会撞上恒星的,由于黑洞体积很小而不会撞上。”会撞上的,因为原恒星表面 ...


我认为不是。
举例来说,经常能看到掠日彗星的轨道示意图,有的轨道近日点比太阳半径还小,所以就会撞上太阳。但是,如果那里是一个黑洞,由于彗星所受到的引力是不变的,所以轨道也不会发生改变,彗星在经过近日点时就不会撞上,那它就应该继续飞出去。
楼主忘了,在形成黑洞前的爆发,已经把整个星系搞混乱了,引力场已经变了,也就是说黑洞一般是会先吞噬本星系的物质,引力也会不断变大,所以楼主说法是片面的。
黑洞不能把整个星系搞混乱,如太阳变为黑洞不能把八大行星吸过去,哪来的引力变大?
就算有这事,你也应该是看不到才对吧。
喝喝茶 发表于 2013-12-17 17:00
黑洞 算不算暗物质?
不算。黑洞往里吸,暗物质往外推。
若是练家子,请到西陆网挑战相对论论坛上看看。
不算。黑洞往里吸,暗物质往外推。
暗能量往外推,暗物质还是吸的
能量是离不开物质的,蕴含在物质内或辐射出。若有的话,暗能量要由暗物质发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