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大学文理分科——美国大学的通才教育和学分制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8:58:44
  在观察老共决定放弃文理分科的时候,有必要了解下太平洋对面的大学低年级通识教育。我记得当年GRE作文有一些论题就是关于这个的。
-------------------------------------------------------------
http://retiree.fudan.edu.cn/s/76/t/209/27/c0/info10176.htm

通才教育的理念
“Liberal Education” 这个词,中文有几种不同的译法。从一些文章来看,似乎作为教育理念,往往译作“通才教育”;在研究这个教育理念的历史渊源时,往往译作“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作为大学的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一般使用“General Education”这个词,译作“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我国大陆发表的许多讲话、文章,谈到通才教育时,一般都不注明英文原文。但从这些讲话、文章的内容来看,主要还是来自美国大学的“Liberal Education”。

因此有必要来看看美国大学里的“Liberal Education”,作为教育理念,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大力倡导“Liberal Education”的代表人物之一。(当然,在他之前和之后,还有许多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1、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智力(Intellectual Power),它不是专注于满足直接需要的专门化教育或职业教育,它不是功利主义的教育。通才教育刻意发展人们的心智(Mind)。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激活青年的头脑,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智力。

2、学习完整的知识。他认为知识本身不是互相割裂的,因为知识所反映的真实世界是完整的。要让学生受到文科(Liberal Arts)和经典名著(Great Books)的教育。要学习英语(指受教育者的母语)、其它语言、历史、数学、自然科学、艺术和哲学。他还说,社会科学家如果很少或没有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所要求的精确思维训练,他们的作品就会混乱不堪。

3、发展“General Education” ,为一切高级的学习(Advanced Studies)提供一套共同的知识基础。他强调要学习那些恒久的学科(Permanent Studies),这些学科乃是每一个希望成为有教养的人所应当掌握的,这些学科应当在“General Education”中占有中心地位。他还认为负责“General Education”的教师必须独立于大学,或许应与大学分开。

3、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揭示共同人性的元素。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和人、现在  和过去联系起来,并提升人类的思维。

(以上均引自《The Educational Theory of Robert M. Hutchins》,载于

http://www.newfoundations.com/GALLERY/HutchinsII.html)

赫钦斯19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2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1929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他尖锐批评过于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倾向,在该校大刀阔斧地推行Liberal Education计划。他是一个有争议的大学管理者。芝加哥大学在1939年抛弃了大部分他推行的改革。然而,他的主张在美国的大学里有很大影响,许多方面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得到体现。

下面我们看一看1978至1985年任耶鲁大学校长的Bartlett Giamatti 对一九八五届学生的讲话。这段话登载在该校《新生手册》第五章“介绍耶鲁教学”(Introduction to Academics at Yale)的首页,它归纳了“liberal education”的一些基本宗旨和价值:

“耶鲁的liberal education旨在使年轻人更好地意识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让他们了解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专门知识、技术能力或获取经济利益,而在于倡导我们锻炼自己的心智以获得终身的乐趣,这正是我们人自身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liberal education的精髓在于强调教育是终身的,它不只是谋求一份工作或者一项职业的手段,而是为了打造家庭成员、邻居、社区和国家之间得以相互支持的各种联系。它也是发展人的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活动—思维—的一种教育,它使人能够有分析性地、创造性地和人性地思维,并且清楚地、逻辑地和优雅地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在这些基本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思维得以形成和交流。而思维的形成和交流正发端于我们所说的liberal education。这种教育所由产生的体制创造并维护了自由。”

(载于http://www.yale.edu/ycpo/freshhbk/pages/chapter5.html)
很明显,这一段话跟赫钦斯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一种理念,许多大学在说明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的宗旨时,也都有所反映。

例如:

斯坦福大学在其本科学位项目的说明中说,与其它主要大学一样,斯坦福也为学生提供接受“Liberal Education”的手段。这种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对人类主要领域的领悟。“Liberal Education”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以及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运用知识作准备。

哈佛大学在它的核心课程的说明中说,核心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每个哈佛的毕业生不仅要得到特定专业的训练,而且要接受广博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获得作为有教养的人的标志的知识、智力和思考习惯。核心课程不规定要掌握多少部经典名著,吸收多大容量的信息,或纵览某一领域的知识。核心课程力求把学生引入那些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了解在这些领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Major Approaches)。它旨在向他们展示,在这些领域有哪些种类的知识和什么样的探究方法,有哪些不同的分析方法,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怎样应用的,他们的价值是什么。尽管核心课程各个领域各门课程的主题不同,但它们都是重点研究特定的思维方式。



通才教育的实施
  通识教育课程
通才教育的实施首先通过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课程体系。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在讲到教育理念或教育目标时,往往使用“Liberal Education”这个词;而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往往使用“General Education” 这个词。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通识教育要求(“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有这样一段话:“Princeton is committed to offering an academic program that allows each student to achieve a truly liberal education.”这一段话,清楚地说明,通识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通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识教育所依据的教育理念是通才教育。斯坦福大学在关于获得学士学位必须达到的要求的说明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此外,据有的大学网站的术语表解释,“General Education”还有其它一些表述:“Basic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re 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undation Requirements” ,“Lib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以及 “University Requirements”。

下面就这几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几个具体方面来看看它所体现的通才教育宗旨。各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思路均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课程数量多,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同时又有明确具体的选课规则,并配备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担任指导(Adviser)。

(一)课程结构
“General Education” 课程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它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自然科学和数学、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等学科领域,都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但各校“General Education”课程的分类和组合有所不同,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多少不同。

耶鲁大学:英语、外语、人文(包括历史、艺术、音乐、哲学、宗教、现代和古代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

斯坦福大学:1、人文学科入门(18门);2、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130门);3、人文和社会科学(429门);4、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127门)。

[其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分为3个小类:自然科学(70门);应用科学和技术(30门);数学(30门)。“人文和社会科学”分为2个小类:人文科学(269门);社会科学(160门)。“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分为3个小类:世界文化(54门);美国文化(28门);性别研究(454门)。课程总数704门](详见附页1)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共7个领域,11类:1、外国文化 2、历史研究A  3、历史研究B  4、文学艺术A  5、文学艺术B  6、文学艺术C 7、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8、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 9、科学(Science)A 10、科学B 11、社会分析(Social Analysis)。共计253门。(详见附页2)

哈佛的核心课程最具特色,可说是匠心独运。7个领域各有体现“Liberal Education”理念 和 “Core Curriculum”宗旨的具体目的。“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科学”的各个小类又各有自己的侧重。

以上均为各校2004年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无疑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如哈佛正在讨论本科教育新的改革方案,包括对核心课程进行改革。

[关于哈佛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案见<A Report on the Harvard College Curricular Review>]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key_documents.html

(二)课程的认定和选课规则
哈佛大学有一个核心课程教授委员会(Faculty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Core Program),由这个委员会设计、认定核心课程。哈佛要求学生修学的核心课程学习负荷约占所有课程负荷的四分之一。它要求学生在全部11类核心课程的8类中各选修一门,而且这8门应该被认为是与该生所主修的学科领域距离最远的(Most Remote)课程。选课规则还规定,核心课程中与该生主修学科(Concentration)课程大体重复的课程大类为“免选类”(Exempt Areas)。

斯坦福大学在其 “General Education”课程一览的引言中说明,所列课程都是经有关方面认定合格的(Certified)。斯坦福规定(以1996年及其后入学的本科生为例),至少必须完成下列4个领域(类)中9门课程:

第一类(Area)---人文学科的入门课程(1学季的入门课程,接着是2学季的主题系列课程)(译注:斯坦福实行学季[Quarter]制,每学年3学季)

第二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课程

完成本类课程中3门普通教育课程,但在同一次类(Subarea)的课程中至多可选择2门。

第三类: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

必须完成本类课程中3门普通教育课程,而且至少有1门是人文学科次类的课程,1门是社会科学次类的课程。

第四类: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

必须完成2个次类中的至少各1门课程。

两校都规定,除上述普通教育课程之外,还必须满足写作要求(Writing Requirement)和语言要求(Language Requirement)(译注:此处的“Language”指外语)。

以上所说的选课规则既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课程的自主权,又保证所选课程的组合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的规格和质量
  我们着重以哈佛的核心课程为范例来尝试说明通识教育课程在规格和质量上的特殊要求。

从哈佛网站可以看到每一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提纲(Syllabus),从而可以窥见其核心课程的规格(它必须具备的、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殊要求或特色)以及学术质量。(详见附页4)

概括起来:

(1)核心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它没有先修课要求,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新生都具备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

(2)它不是专业的入门课(“专业基础课”)。如果该课程与学生准备主修的学科属于同一学科,是不准该生修学的。就是说,它是为非主修该学科的学生开设的。

(3)关键是核心课程的内容要符合上述课程定位。这种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应该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所选的各课程应满足一定的课程分布要求,或者说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已达到通才教育的目标要求。

(4)核心课程的每一门涉及的只是一个学科领域的一个局部,但却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该领域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来源、研究的方法、不同学派的分歧以及正在探索的问题。课程的教材与我们现在多半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不同,除指定必备教材外,还告诉学生自己去买、去找多种多样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从因特网阅读权威刊物新发表的有关科学论文。

(5)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的。课程提纲对讲授、讨论、作业、考试和评分政策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说明教学要求是严格的。显然,这样的课程,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养成严谨而又活跃的思想方法。

Major、Concentration:主修
一般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就是由普通教育课程和主修课程两大部分构成的。
“Major”和“Concentration”在美国的大学里,指的是一回事,都是“主修”的意思。斯坦福、耶鲁叫“Major”,在哈佛叫“Concentration”。(哈佛之所以叫“Concentration”,是因为哈佛不实行辅修制,而是通过其它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这方面需求。)。

(一)主修的意义和目的
斯坦福大学:“主修的基本目的是鼓励每个学生在一个学科领域进行相当深度的研究。” “深入的学习可以得到批评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通过这种深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增长和成型的。” “如果可行的话,主修课程应当使学生获得机会在主修学科担负责任从事原始的、创造性的工作。主修项目所包括的高级讨论课,本科生论文或高级作业,使学生得到总结性和综合性的经验,他们将获益匪浅。”

耶鲁大学:设计一个学习项目,学生要安排好学习范围的广度和主修的深度。在一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最有价值的和丰富的体验,并形成一生兴趣和职业的基础。对一个仿佛是狭窄的领域进行集中的学习和研究,通常可以揭示学科的分枝及其相互联系,改变对其它学科的看法。此种研究也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使他们熟悉新的事实得以发现的过程。

哈佛大学:以“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主修为例,该系在关于此主修项目的背景说明中告诉学生:该项主修“从多个学科向学生介绍当前的环境问题。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对今天社会面对的有关环境的复杂挑战形成合理的判断,既需要了解基本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也需要懂得相关的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和种族等等各个方面。”

这些大学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的主修,在它们的主修项目一览中可以看到已经开设了不少跨学科主修项目。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主修,既是“通才教育”强调提升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固有宗旨,也是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上面提到的哈佛“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主修就是一个跨学科的主修。

再以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为例:

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的背景介绍说,该部“本科生在文科环境(liberal arts environment)中接受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我们的科学和技术课程按照哈佛的传统,为学生提供一套独特和有用的混合知识。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对于那些富于想象力的学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本身和彼此之间找到关联。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的毕业生在范围广泛的舞台上从事各种职业的工作,常常成为有成就的创业者。许多人继续深造,获得医学、法学或商业的博士学位。”

例如,该部的“精神/脑/行为”主修项目,有下列几个分轨(Track),都是跨学科的:

认知/脑/行为(心理学主修)

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生物学联合主修)

计算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主修)

精神/脑/行为科学(历史和科学主修)

神经生物学(生物学主修)

哲学分轨(哲学主修)

精神病理学(心理学主修)



(译注:Track,分轨制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或需要而安排的一组课程,相当于其它大学的辅修。)

(二)主修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斯坦福大学:

“这种深入的研究与从通识教育、以及有时还有学生的其它选课所获得的广博的学习是互补的。” “本科课程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学校允许学生安排个人的学习项目……所有学习项目应当在来自专业化(Specialization)的知识深度和来自广泛探索(Exploration)的知识广度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学校关于通识教育要求和主修领域要求的规定,提供了必要的限制范围,以此作为达到这种平衡的指导原则。”

耶鲁大学:“通常在耶鲁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在8个学期内完成36门学期课程。但36门课程不一定能形成一种教育。除非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既能在数个领域拓宽理解,又能在一、两个领域加深理解。” “学生不仅要令人满意地完成特定数量的课程,而且要执行一个合理的修读计划,保证既能掌握一个特定的学科(Study),又能达到课程分布的广度(Breadth of Distribution )。”

这就是该校所谓广度和深度的平衡“Balance of breadth and depth”

哈佛大学:学生应该“……建立一个学习框架,包含普通知识(General Knowledge)[核心课程要求]学习和一个专门领域的深入学习(In-depth Study)[主修要求]。”



一个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博”和“专”的要求既是统一的(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又是有矛盾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因此,把握“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这是个比较务实的提法,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什么时候申报主修?
新生入学后,一般是首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关于何时可以申报主修项目,各校说法有所不同。

耶鲁大学:要求新生不要过早匆忙决定自己的主修项目,应当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来作决策。尽管新生会感受到选择主修的压力,还是希望在第一年能够考虑多种选择方案。学生一般要到二年级(Sophomore)结束或三年级(Junior)开始,并读完所要求选修的普通教育课程和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被允许申报主修项目。但是,对准备主修理、工科项目的新生,规定有所不同,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时就申报自己的主修项目。

哈佛大学:本科生一般要在四年内学完36门学期课程。其中大体上是16门主修课程,8门核心课程,其它是学生任选课程,其中包括必须达到写作和外语的修读要求。哈佛要求学生在一年级期末做出明智的选择,决定自己的主修领域(A field of concentration),以便能在四年级以前学完大部分核心课程,要求学生细心谨慎地实施自己的选课方案,保证修读的核心课程与主修项目的要求相匹配,从而能够按时毕业。有的系还有特别提醒,如对准备主修生物化学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修读2门理科课程,首先学习化学、数学和物理,一般从化学和数学开始。

在哈佛,有的提供主修项目的系还特别说明,能够注册该项主修的人数不仅受到相应资源的限制,也受到所能提供的课堂讨论和学生与教师之间非正式相互接触机会的限制。

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在二年级期末,通常是在斯坦福学习6个学季(Quarters)积累了85个单元的学分(Units of credit)的时候选择一个主修。由于某些技术性主修项目(工科)的课程结构性更强,准备选择这些主修项目的学生在第一年就应选修一些数学和/或理科的入门课。尽管学生在第一年不必选择主修,但是考虑可能选泽的不同主修项目以及自己的兴趣倾向,这是很重要的。

伯克莱加州大学:选择主修是一项重要决策,应该以你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为依据。我们强烈要求你尽早申报你的主修项目,而且应当在进入伯克莱的第一年就考虑你可能选择的主修项目。某些主修需要整整4年才能完成;大多数主修要求学生在被接受修读该主修之前就学完部分或全部低年级课程。由于只有在完成60个单元(Units)之后,才被准许进入主修,你必须把该主修要求的低年级课程安排到头两年的修读计划中去。伯克莱还提醒,某些主修项目申报的人数很多,不可能全部容纳。你应当和有关的系商量,了解进入该主修的限制条件。



从这些大学的有关文件(如学生手册)来看,学生如何选择主修和学校如何规定申报主修的时限,是一个非常复杂、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它要求学校有很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给予学生周到的指导。主修申报都不得晚于三年级开始。

至于实行“通才教育”,在整个本科阶段学生是否可以“不分专业”?那么,以上几所大学的情况很清楚,它们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主修”,否则不能毕业,没有资格获得学士学位。它们的 “主修”和我们的“专业”大体上可以说是一个东西。至于理念的差别、口径的宽窄和选择的时限,应当另行探讨,但这不足以导致本科教育可以“不分专业”的结论。

那么,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是不是要分 “大文科”和 “大理科”呢?从这几所大学的网站看,似乎是不分的。前面的介绍说明,新生一般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然后到一定时候申报主修。

  在观察老共决定放弃文理分科的时候,有必要了解下太平洋对面的大学低年级通识教育。我记得当年GRE作文有一些论题就是关于这个的。
-------------------------------------------------------------
http://retiree.fudan.edu.cn/s/76/t/209/27/c0/info10176.htm

通才教育的理念
“Liberal Education” 这个词,中文有几种不同的译法。从一些文章来看,似乎作为教育理念,往往译作“通才教育”;在研究这个教育理念的历史渊源时,往往译作“自由教育”或“博雅教育”。作为大学的课程体系的一部分,一般使用“General Education”这个词,译作“通识教育”或“普通教育”。我国大陆发表的许多讲话、文章,谈到通才教育时,一般都不注明英文原文。但从这些讲话、文章的内容来看,主要还是来自美国大学的“Liberal Education”。

因此有必要来看看美国大学里的“Liberal Education”,作为教育理念,究竟是什么?

美国教育家赫钦斯(Robert Maynard Hutchins,1899-1977)是大力倡导“Liberal Education”的代表人物之一。(当然,在他之前和之后,还有许多有影响的代表人物)他的主张归纳起来有下列几点:

     1、教育的目的是发展智力(Intellectual Power),它不是专注于满足直接需要的专门化教育或职业教育,它不是功利主义的教育。通才教育刻意发展人们的心智(Mind)。高等教育的目的是激活青年的头脑,拓宽他们的视野,引发他们的智力。

2、学习完整的知识。他认为知识本身不是互相割裂的,因为知识所反映的真实世界是完整的。要让学生受到文科(Liberal Arts)和经典名著(Great Books)的教育。要学习英语(指受教育者的母语)、其它语言、历史、数学、自然科学、艺术和哲学。他还说,社会科学家如果很少或没有逻辑学、数学和物理学所要求的精确思维训练,他们的作品就会混乱不堪。

3、发展“General Education” ,为一切高级的学习(Advanced Studies)提供一套共同的知识基础。他强调要学习那些恒久的学科(Permanent Studies),这些学科乃是每一个希望成为有教养的人所应当掌握的,这些学科应当在“General Education”中占有中心地位。他还认为负责“General Education”的教师必须独立于大学,或许应与大学分开。

3、教育的目的之一是揭示共同人性的元素。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和人、现在  和过去联系起来,并提升人类的思维。

(以上均引自《The Educational Theory of Robert M. Hutchins》,载于

http://www.newfoundations.com/GALLERY/HutchinsII.html)

赫钦斯1921年毕业于耶鲁大学,1925年毕业于耶鲁大学法学院。1929年任芝加哥大学校长,他尖锐批评过于专业化和职业化的倾向,在该校大刀阔斧地推行Liberal Education计划。他是一个有争议的大学管理者。芝加哥大学在1939年抛弃了大部分他推行的改革。然而,他的主张在美国的大学里有很大影响,许多方面在大学教育实践中得到体现。

下面我们看一看1978至1985年任耶鲁大学校长的Bartlett Giamatti 对一九八五届学生的讲话。这段话登载在该校《新生手册》第五章“介绍耶鲁教学”(Introduction to Academics at Yale)的首页,它归纳了“liberal education”的一些基本宗旨和价值:

“耶鲁的liberal education旨在使年轻人更好地意识到学习本身带来的乐趣,让他们了解学习的目的不在于掌握专门知识、技术能力或获取经济利益,而在于倡导我们锻炼自己的心智以获得终身的乐趣,这正是我们人自身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liberal education的精髓在于强调教育是终身的,它不只是谋求一份工作或者一项职业的手段,而是为了打造家庭成员、邻居、社区和国家之间得以相互支持的各种联系。它也是发展人的与实践密切相关的活动—思维—的一种教育,它使人能够有分析性地、创造性地和人性地思维,并且清楚地、逻辑地和优雅地以口头和书面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维。在这些基本的思维和表达过程中,人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即思维得以形成和交流。而思维的形成和交流正发端于我们所说的liberal education。这种教育所由产生的体制创造并维护了自由。”

(载于http://www.yale.edu/ycpo/freshhbk/pages/chapter5.html)
很明显,这一段话跟赫钦斯的教育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此外,通才教育“liberal education”作为一种理念,许多大学在说明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课程的宗旨时,也都有所反映。

例如:

斯坦福大学在其本科学位项目的说明中说,与其它主要大学一样,斯坦福也为学生提供接受“Liberal Education”的手段。这种教育拓宽学生的知识和对人类主要领域的领悟。“Liberal Education”为学生的终身教育以及在职业和个人生活中运用知识作准备。

哈佛大学在它的核心课程的说明中说,核心课程的指导思想是,每个哈佛的毕业生不仅要得到特定专业的训练,而且要接受广博的教育。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有义务指导学生获得作为有教养的人的标志的知识、智力和思考习惯。核心课程不规定要掌握多少部经典名著,吸收多大容量的信息,或纵览某一领域的知识。核心课程力求把学生引入那些本科教育不可缺少的领域,了解在这些领域获得知识的主要方法(Major Approaches)。它旨在向他们展示,在这些领域有哪些种类的知识和什么样的探究方法,有哪些不同的分析方法,这些不同领域的知识是怎样应用的,他们的价值是什么。尽管核心课程各个领域各门课程的主题不同,但它们都是重点研究特定的思维方式。



通才教育的实施
  通识教育课程
通才教育的实施首先通过通识教育(General Education)的课程体系。

在美国的一些大学里,在讲到教育理念或教育目标时,往往使用“Liberal Education”这个词;而作为大学课程体系的一部分,往往使用“General Education” 这个词。例如,普林斯顿大学的通识教育要求(“Gen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有这样一段话:“Princeton is committed to offering an academic program that allows each student to achieve a truly liberal education.”这一段话,清楚地说明,通识教育的教学计划是为了达到通才教育的目标。也就是说,通识教育所依据的教育理念是通才教育。斯坦福大学在关于获得学士学位必须达到的要求的说明中,也有类似的表述。此外,据有的大学网站的术语表解释,“General Education”还有其它一些表述:“Basic Education Requirements”, “Core Education Requirements”, “Foundation Requirements” ,“Liberal Education Requirements”, 以及 “University Requirements”。

下面就这几所大学的通识教育课程的几个具体方面来看看它所体现的通才教育宗旨。各校的通识教育课程设计思路均有自己的特色,不仅课程数量多,学生有充分的选择空间,同时又有明确具体的选课规则,并配备教师(或高年级学生)担任指导(Adviser)。

(一)课程结构
“General Education” 课程体现知识的全面性和完整性,它涉及人文、社会科学、艺术、自然科学和数学、本国语言和外国语言等学科领域,都是人类文明的基础。

但各校“General Education”课程的分类和组合有所不同,供学生选修的课程多少不同。

耶鲁大学:英语、外语、人文(包括历史、艺术、音乐、哲学、宗教、现代和古代文学)、数学、自然科学与应用科学、社会科学。

斯坦福大学:1、人文学科入门(18门);2、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130门);3、人文和社会科学(429门);4、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127门)。

[其中“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分为3个小类:自然科学(70门);应用科学和技术(30门);数学(30门)。“人文和社会科学”分为2个小类:人文科学(269门);社会科学(160门)。“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分为3个小类:世界文化(54门);美国文化(28门);性别研究(454门)。课程总数704门](详见附页1)

哈佛大学的核心课程(Core Curriculum):共7个领域,11类:1、外国文化 2、历史研究A  3、历史研究B  4、文学艺术A  5、文学艺术B  6、文学艺术C 7、道德推理(Moral Reasoning) 8、定量推理(Quantitative Reasoning) 9、科学(Science)A 10、科学B 11、社会分析(Social Analysis)。共计253门。(详见附页2)

哈佛的核心课程最具特色,可说是匠心独运。7个领域各有体现“Liberal Education”理念 和 “Core Curriculum”宗旨的具体目的。“历史研究”、“文学艺术”、“科学”的各个小类又各有自己的侧重。

以上均为各校2004年教学实施的实际情况,无疑今后会有新的发展,如哈佛正在讨论本科教育新的改革方案,包括对核心课程进行改革。

[关于哈佛新的本科教育改革方案见<A Report on the Harvard College Curricular Review>]  http://www.fas.harvard.edu/curriculum-review/key_documents.html

(二)课程的认定和选课规则
哈佛大学有一个核心课程教授委员会(Faculty of the Committee on the Core Program),由这个委员会设计、认定核心课程。哈佛要求学生修学的核心课程学习负荷约占所有课程负荷的四分之一。它要求学生在全部11类核心课程的8类中各选修一门,而且这8门应该被认为是与该生所主修的学科领域距离最远的(Most Remote)课程。选课规则还规定,核心课程中与该生主修学科(Concentration)课程大体重复的课程大类为“免选类”(Exempt Areas)。

斯坦福大学在其 “General Education”课程一览的引言中说明,所列课程都是经有关方面认定合格的(Certified)。斯坦福规定(以1996年及其后入学的本科生为例),至少必须完成下列4个领域(类)中9门课程:

第一类(Area)---人文学科的入门课程(1学季的入门课程,接着是2学季的主题系列课程)(译注:斯坦福实行学季[Quarter]制,每学年3学季)

第二类:自然科学、应用科学和技术、数学课程

完成本类课程中3门普通教育课程,但在同一次类(Subarea)的课程中至多可选择2门。

第三类: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

必须完成本类课程中3门普通教育课程,而且至少有1门是人文学科次类的课程,1门是社会科学次类的课程。

第四类:世界文化、美国文化和性别研究(Gender Studies)

必须完成2个次类中的至少各1门课程。

两校都规定,除上述普通教育课程之外,还必须满足写作要求(Writing Requirement)和语言要求(Language Requirement)(译注:此处的“Language”指外语)。

以上所说的选课规则既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课程的自主权,又保证所选课程的组合达到通识教育的要求。

(三)课程的规格和质量
  我们着重以哈佛的核心课程为范例来尝试说明通识教育课程在规格和质量上的特殊要求。

从哈佛网站可以看到每一门核心课程的课程提纲(Syllabus),从而可以窥见其核心课程的规格(它必须具备的、不同于其它课程的特殊要求或特色)以及学术质量。(详见附页4)

概括起来:

(1)核心课程在本科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它没有先修课要求,刚从中学进入大学的新生都具备学习这些课程的知识基础。

(2)它不是专业的入门课(“专业基础课”)。如果该课程与学生准备主修的学科属于同一学科,是不准该生修学的。就是说,它是为非主修该学科的学生开设的。

(3)关键是核心课程的内容要符合上述课程定位。这种课程所传授的知识应该是现代人所必备的。所选的各课程应满足一定的课程分布要求,或者说应具有合理的结构已达到通才教育的目标要求。

(4)核心课程的每一门涉及的只是一个学科领域的一个局部,但却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该领域知识的性质、知识的来源、研究的方法、不同学派的分歧以及正在探索的问题。课程的教材与我们现在多半局限于一本教科书不同,除指定必备教材外,还告诉学生自己去买、去找多种多样的参考书和资料,包括从因特网阅读权威刊物新发表的有关科学论文。

(5)教学方法是启发式、讨论式的。课程提纲对讲授、讨论、作业、考试和评分政策都有明确、具体的规定,说明教学要求是严格的。显然,这样的课程,能够拓展学生的视野,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养成严谨而又活跃的思想方法。

Major、Concentration:主修
一般美国大学的课程体系主要就是由普通教育课程和主修课程两大部分构成的。
“Major”和“Concentration”在美国的大学里,指的是一回事,都是“主修”的意思。斯坦福、耶鲁叫“Major”,在哈佛叫“Concentration”。(哈佛之所以叫“Concentration”,是因为哈佛不实行辅修制,而是通过其它形式来满足学生的这方面需求。)。

(一)主修的意义和目的
斯坦福大学:“主修的基本目的是鼓励每个学生在一个学科领域进行相当深度的研究。” “深入的学习可以得到批评性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锻炼。通过这种深度的学习,可以使学生认识到知识是如何随着时间和环境而增长和成型的。” “如果可行的话,主修课程应当使学生获得机会在主修学科担负责任从事原始的、创造性的工作。主修项目所包括的高级讨论课,本科生论文或高级作业,使学生得到总结性和综合性的经验,他们将获益匪浅。”

耶鲁大学:设计一个学习项目,学生要安排好学习范围的广度和主修的深度。在一个学科进行深入研究,可以使一个人获得最有价值的和丰富的体验,并形成一生兴趣和职业的基础。对一个仿佛是狭窄的领域进行集中的学习和研究,通常可以揭示学科的分枝及其相互联系,改变对其它学科的看法。此种研究也提高学生的判断力,使他们熟悉新的事实得以发现的过程。

哈佛大学:以“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主修为例,该系在关于此主修项目的背景说明中告诉学生:该项主修“从多个学科向学生介绍当前的环境问题。这样做的前提是,要对今天社会面对的有关环境的复杂挑战形成合理的判断,既需要了解基本的科学和技术问题,也需要懂得相关的经济、政治、法律、历史和种族等等各个方面。”

这些大学还特别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的主修,在它们的主修项目一览中可以看到已经开设了不少跨学科主修项目。鼓励学生选择跨学科主修,既是“通才教育”强调提升学生智力、培养学生思考能力和获取新知识能力的固有宗旨,也是科学发展的新趋势对本科教育提出的新要求。上面提到的哈佛“环境科学与公共政策”主修就是一个跨学科的主修。

再以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为例:

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的背景介绍说,该部“本科生在文科环境(liberal arts environment)中接受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的教育。我们的科学和技术课程按照哈佛的传统,为学生提供一套独特和有用的混合知识。这种多学科交叉的教学对于那些富于想象力的学生是非常有价值的。他们可以从不同的学科本身和彼此之间找到关联。哈佛工程和应用科学部的毕业生在范围广泛的舞台上从事各种职业的工作,常常成为有成就的创业者。许多人继续深造,获得医学、法学或商业的博士学位。”

例如,该部的“精神/脑/行为”主修项目,有下列几个分轨(Track),都是跨学科的:

认知/脑/行为(心理学主修)

认知神经科学(心理学和生物学联合主修)

计算机神经科学(计算机科学主修)

精神/脑/行为科学(历史和科学主修)

神经生物学(生物学主修)

哲学分轨(哲学主修)

精神病理学(心理学主修)



(译注:Track,分轨制课程。根据学生的能力、成绩或需要而安排的一组课程,相当于其它大学的辅修。)

(二)主修与通识教育的关系
斯坦福大学:

“这种深入的研究与从通识教育、以及有时还有学生的其它选课所获得的广博的学习是互补的。” “本科课程具有相当大的灵活性。学校允许学生安排个人的学习项目……所有学习项目应当在来自专业化(Specialization)的知识深度和来自广泛探索(Exploration)的知识广度两者之间求得平衡。学校关于通识教育要求和主修领域要求的规定,提供了必要的限制范围,以此作为达到这种平衡的指导原则。”

耶鲁大学:“通常在耶鲁获得学士学位,需要在8个学期内完成36门学期课程。但36门课程不一定能形成一种教育。除非这些课程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既能在数个领域拓宽理解,又能在一、两个领域加深理解。” “学生不仅要令人满意地完成特定数量的课程,而且要执行一个合理的修读计划,保证既能掌握一个特定的学科(Study),又能达到课程分布的广度(Breadth of Distribution )。”

这就是该校所谓广度和深度的平衡“Balance of breadth and depth”

哈佛大学:学生应该“……建立一个学习框架,包含普通知识(General Knowledge)[核心课程要求]学习和一个专门领域的深入学习(In-depth Study)[主修要求]。”



一个本科生四年的学习时间是个常数,“博”和“专”的要求既是统一的(从知识的内在联系上)又是有矛盾的(在有限的时间内)。因此,把握“广度和深度的平衡”这是个比较务实的提法,也是无法回避的问题。

(三)什么时候申报主修?
新生入学后,一般是首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关于何时可以申报主修项目,各校说法有所不同。

耶鲁大学:要求新生不要过早匆忙决定自己的主修项目,应当根据你的学习经验来作决策。尽管新生会感受到选择主修的压力,还是希望在第一年能够考虑多种选择方案。学生一般要到二年级(Sophomore)结束或三年级(Junior)开始,并读完所要求选修的普通教育课程和获得相应的学分,才被允许申报主修项目。但是,对准备主修理、工科项目的新生,规定有所不同,要求在二年级开始时就申报自己的主修项目。

哈佛大学:本科生一般要在四年内学完36门学期课程。其中大体上是16门主修课程,8门核心课程,其它是学生任选课程,其中包括必须达到写作和外语的修读要求。哈佛要求学生在一年级期末做出明智的选择,决定自己的主修领域(A field of concentration),以便能在四年级以前学完大部分核心课程,要求学生细心谨慎地实施自己的选课方案,保证修读的核心课程与主修项目的要求相匹配,从而能够按时毕业。有的系还有特别提醒,如对准备主修生物化学的学生,要求他们每学期至少修读2门理科课程,首先学习化学、数学和物理,一般从化学和数学开始。

在哈佛,有的提供主修项目的系还特别说明,能够注册该项主修的人数不仅受到相应资源的限制,也受到所能提供的课堂讨论和学生与教师之间非正式相互接触机会的限制。

斯坦福大学:要求学生在二年级期末,通常是在斯坦福学习6个学季(Quarters)积累了85个单元的学分(Units of credit)的时候选择一个主修。由于某些技术性主修项目(工科)的课程结构性更强,准备选择这些主修项目的学生在第一年就应选修一些数学和/或理科的入门课。尽管学生在第一年不必选择主修,但是考虑可能选泽的不同主修项目以及自己的兴趣倾向,这是很重要的。

伯克莱加州大学:选择主修是一项重要决策,应该以你的兴趣、能力和职业目标为依据。我们强烈要求你尽早申报你的主修项目,而且应当在进入伯克莱的第一年就考虑你可能选择的主修项目。某些主修需要整整4年才能完成;大多数主修要求学生在被接受修读该主修之前就学完部分或全部低年级课程。由于只有在完成60个单元(Units)之后,才被准许进入主修,你必须把该主修要求的低年级课程安排到头两年的修读计划中去。伯克莱还提醒,某些主修项目申报的人数很多,不可能全部容纳。你应当和有关的系商量,了解进入该主修的限制条件。



从这些大学的有关文件(如学生手册)来看,学生如何选择主修和学校如何规定申报主修的时限,是一个非常复杂、操作性很强的问题。它要求学校有很高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包括给予学生周到的指导。主修申报都不得晚于三年级开始。

至于实行“通才教育”,在整个本科阶段学生是否可以“不分专业”?那么,以上几所大学的情况很清楚,它们都要求学生必须有一个“主修”,否则不能毕业,没有资格获得学士学位。它们的 “主修”和我们的“专业”大体上可以说是一个东西。至于理念的差别、口径的宽窄和选择的时限,应当另行探讨,但这不足以导致本科教育可以“不分专业”的结论。

那么,新生入学时不分专业,是不是要分 “大文科”和 “大理科”呢?从这几所大学的网站看,似乎是不分的。前面的介绍说明,新生一般先学习通识教育课程,然后到一定时候申报主修。

中国大学的问题是学习量不饱和。美国那边学生每个星期得拿出几十个小时学习。顾维钧当年留美,几年拿了好几个学位。
中国学生又兼职、社团、辩论赛啥的。其实完全可以把研究生的课程压倒本科生来。只是大部分学校师资力量有限,不能这么搞。
有好有不好吧。太自由了也不好,大学要培养思维习惯,不同专业有不同的思维习惯,这个不是短时间可以弄出来的。


如果是使用别人的定义或想法,那无疑是要说明引文注释的。
请看,我国也有专门的“通才教育”定义:通才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三个维度,两层次是指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初级层次是日常生活多面手级别,高级层次是高深研究所需的贯通知识和思维及操作能力,相当于我国古代的“通儒”;三维度是指职业通用基础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可理解为文科教育)和基础科学教育,那么这个定义的设置为何?答曰:为学习型社会(包括教育研究)和人类幸福。
此外,这种研究的美中不足在于没有提到趋势研究。

如果是使用别人的定义或想法,那无疑是要说明引文注释的。
请看,我国也有专门的“通才教育”定义:通才教育分为两个层次、三个维度,两层次是指初级层次和高级层次,初级层次是日常生活多面手级别,高级层次是高深研究所需的贯通知识和思维及操作能力,相当于我国古代的“通儒”;三维度是指职业通用基础教育、社会生活教育(可理解为文科教育)和基础科学教育,那么这个定义的设置为何?答曰:为学习型社会(包括教育研究)和人类幸福。
此外,这种研究的美中不足在于没有提到趋势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