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对关羽的评价怎么这样高——是在阿谀奉承吗?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00:22:41
  建安十九年,马超归附刘备,在促使刘璋投降上起了不小作用,刘备给了马超很高的官位和爵位。此时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也就是说,诸葛亮回信说,马超可与张飞比,而不如关羽那样“绝伦逸群”。骄傲自矜的关羽得信,当然乐不可支,把信传给大家看。
                                   
  逸群,和超群意思相近,是称誉某人在一个群体中超越了所有的其他人,有鹤立鸡群之意。一个中学生,几年来考试总是全校第一,称之为超群也是可以的。诸葛亮用此词说关羽在蜀国诸将中超越了所有的人,问题不大,若是指在当时(三国时)是第一号人物,则有点过分,但在敌我双方对持时,夸大本方也算正常。
  也有人的名字就是‘超群’或‘逸群’,并未为人们所诟病;但下面讲的‘绝伦’,则真没听到过什么人以此为名号。
  绝伦的意思则是无与伦比,用来评价说一个人时则必须极端小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皇帝:“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或可用来作绝伦的解释,当然这是拍马屁,韩愈自己也不会相信这位唐宪宗就这样高明。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要老朽说谁是绝伦,真不敢开口。如一定要指出一个,窃以为牛顿可得此称。三百多年了,他创立的理论,仍在许多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确也找不到一个贡献比他更大的科学家。若说爱因斯坦,再等等吧,若再过一百年,他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说仍能起着指导人们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再说他也绝伦吧。
  用之称关羽,有些太过分。如果他真“绝伦”,后来就不该走麦城。
                                      
  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写?有三种可能:用词不达本意,阿谀奉承,真心话。
                                          
  诸葛亮文才甚高,读他的前出师表及临终上表,可以看出,他遣词造句十分准确。用词出错,以至于不达本意应该被排除。
                                             
  诸葛亮阿谀奉承关羽实在没有必要。在诸葛亮刚出山时,关张之流对之是有看法的,但是,写此信时,诸葛亮已经随刘备七八年了,是刘备的股肱之臣。在刘备入川时,诸葛亮和关羽留在荆州,诸葛亮排名在前,应是一把手,或是名义上一把手,和关羽相处,并未发生什么问题。可见,诸葛亮的才智已经使关羽服气。关羽对马超不服气,没有去问相处时间甚长的刘备或张飞,而是问诸葛亮,很可能意味着,他和诸葛亮的关系非同一般,或极重视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回信中说马超“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不称关羽的官衔、不称他为将军、美髯公或其它尊称,也没称其字,而称他为髯,就如现代称胡子多的人为“大胡子”一样,应是朋友间亲昵的称谓,也意味着二人的关系较为密切。既然关系密切,有意阿谀奉承的可能性也可排除。
                        
  余下的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即诸葛亮是在真心赞美关羽。合理吗?为什么会是这样?
  关羽可称是三国第一战将。他是在《三国志》中记载唯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将军,也是后来三四百年中被称誉最多的勇将。他还有刮骨疗毒的惊世之举,虽然是此信之后的事,但其精神应该早有表现。这些都令人佩服,但是,这些不足以使诸葛亮说出那样高的赞美词。还得有更高的条件。
                                       
  因素之一,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关羽有明确的政治观念。他忠于汉室,当曹操开始控制汉朝皇帝时,关羽就有杀曹操的建议(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蜀记)。这和诸葛亮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打打杀杀的战将,能有这样的思想,确实难得。
                                                   
  使诸葛亮心仪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关羽喜读《左传》(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江表传),这也是不同于其他战将的突出之处。在纸发明之前,书是抄写在简椟上的,其重量及体积都不小,将领们不大可能带一大车和战争无关的简椟行军。三国时纸已经开始流行,行军时带书成为可能,但是在战争间隙读书的战将仍是凤毛麟角。作为战将读史书,关羽似应为第一位。吕蒙读书是孙权劝告的结果,读了不长时间,就让鲁肃吃惊,除了吕蒙本人悟性极高外,也可从反面证明,当时战将读书是稀罕事。且吕蒙读的书很可能与战争直接有关,如兵法之类。关羽年轻时亡命,成为战将后,竟酷爱佶屈聱牙的左传,这应能令诸葛亮肃然起敬。
                                         
  不知诸葛亮推崇关羽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但仅就这些已经可能使诸葛亮认为关羽是个文武双全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因此而用‘绝伦’一词,仍令人感到过分。
                                         
  至于关羽最严重的缺陷,按陈寿的评价是“刚而自矜”。“刚”大约是古今战将们的共同特点。只有和“自矜”结合在一起才变成缺陷。聪明的诸葛亮没看到这一点吗?无法替古人回答。但是,有种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这就是在“自矜”这一点上他们二人是共鸣的。诸葛亮自视之高是惊人的,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自比管仲还勉强可以,自比乐毅就差的太远一些了,诸葛亮的指挥军事行动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两个职业特点极不相同的“自矜”的人是可能共鸣的,惺惺惜惺惺;只有自矜的同行才是冤家。如二人共鸣,诸葛亮可能根本就认识不到“刚而自矜”是个严重缺点。
  总体来说,诸葛亮在“识人”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重用马稷,冷落魏延就是例子。他对关羽的过高评价也应类似。
                                            
  赋于关羽全权管理荆州军事民事大权,应是刘备,丢失荆州,除关羽本人外,刘备应负主要责任。不过,作为刘备最重要的助手,诸葛亮对关羽的过高估计,至少也应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只可能是次要的。在拿下汉中后,关羽已经和曹魏大打出手,诸葛亮如果对关羽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应该向刘备建议紧急调强有力的人去支援关羽,或派人去独立管理荆州南部。
                                               
  最后,说明一下,本文并无谴责诸葛亮赞扬关羽之意,也许在政治上是必须的,只是说诸葛亮称誉的有些太过分了。在严肃的古文中难以找到用“绝伦”来的赞誉人(皇帝之类除外)的另一例。倒是在《金瓶梅词话》十五回有园社赞扬妓女的踢球的球技“再过一二年,这边院中,似桂姐妹这行头,就数一数二的,盖了群,绝伦了。”当然这只是在拍西门庆的马屁,好得点赏钱。至于在某些武侠小说中想赞誉某人武功高,又没有那样的文才,只好用“超群绝伦”这个词了。更甚者还有在一部书中说好几个大侠们都“超群绝伦”,则更有些是在瞎胡写了。建安十九年,马超归附刘备,在促使刘璋投降上起了不小作用,刘备给了马超很高的官位和爵位。此时关羽写信问诸葛亮,“‘(马)超人才可比谁类?’亮知羽护前,乃答之曰:‘孟起(马超)兼资文武,雄烈过人,一世之杰,黥、彭之徒,当与益德并驱争先,犹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羽美须髯,故亮谓之髯。羽省书大悦,以示宾客。”(三国志卷三十六)也就是说,诸葛亮回信说,马超可与张飞比,而不如关羽那样“绝伦逸群”。骄傲自矜的关羽得信,当然乐不可支,把信传给大家看。
                                   
  逸群,和超群意思相近,是称誉某人在一个群体中超越了所有的其他人,有鹤立鸡群之意。一个中学生,几年来考试总是全校第一,称之为超群也是可以的。诸葛亮用此词说关羽在蜀国诸将中超越了所有的人,问题不大,若是指在当时(三国时)是第一号人物,则有点过分,但在敌我双方对持时,夸大本方也算正常。
  也有人的名字就是‘超群’或‘逸群’,并未为人们所诟病;但下面讲的‘绝伦’,则真没听到过什么人以此为名号。
  绝伦的意思则是无与伦比,用来评价说一个人时则必须极端小心。韩愈在《论佛骨表》中说皇帝:“神圣英武,数千百年已来,未有伦比。”或可用来作绝伦的解释,当然这是拍马屁,韩愈自己也不会相信这位唐宪宗就这样高明。不过,这也是无奈之举吧。
  作为一个现代人,如果要老朽说谁是绝伦,真不敢开口。如一定要指出一个,窃以为牛顿可得此称。三百多年了,他创立的理论,仍在许多领域中起着关键作用,而且确也找不到一个贡献比他更大的科学家。若说爱因斯坦,再等等吧,若再过一百年,他的广义相对论和宇宙学说仍能起着指导人们认识未知世界的作用,再说他也绝伦吧。
  用之称关羽,有些太过分。如果他真“绝伦”,后来就不该走麦城。
                                      
  诸葛亮为什么会这样写?有三种可能:用词不达本意,阿谀奉承,真心话。
                                          
  诸葛亮文才甚高,读他的前出师表及临终上表,可以看出,他遣词造句十分准确。用词出错,以至于不达本意应该被排除。
                                             
  诸葛亮阿谀奉承关羽实在没有必要。在诸葛亮刚出山时,关张之流对之是有看法的,但是,写此信时,诸葛亮已经随刘备七八年了,是刘备的股肱之臣。在刘备入川时,诸葛亮和关羽留在荆州,诸葛亮排名在前,应是一把手,或是名义上一把手,和关羽相处,并未发生什么问题。可见,诸葛亮的才智已经使关羽服气。关羽对马超不服气,没有去问相处时间甚长的刘备或张飞,而是问诸葛亮,很可能意味着,他和诸葛亮的关系非同一般,或极重视诸葛亮的看法。诸葛亮回信中说马超“未及髯之绝伦逸群也”。不称关羽的官衔、不称他为将军、美髯公或其它尊称,也没称其字,而称他为髯,就如现代称胡子多的人为“大胡子”一样,应是朋友间亲昵的称谓,也意味着二人的关系较为密切。既然关系密切,有意阿谀奉承的可能性也可排除。
                        
  余下的就只剩下一种可能性,即诸葛亮是在真心赞美关羽。合理吗?为什么会是这样?
  关羽可称是三国第一战将。他是在《三国志》中记载唯一万军之中取上将首级的将军,也是后来三四百年中被称誉最多的勇将。他还有刮骨疗毒的惊世之举,虽然是此信之后的事,但其精神应该早有表现。这些都令人佩服,但是,这些不足以使诸葛亮说出那样高的赞美词。还得有更高的条件。
                                       
  因素之一,也可能是最重要的,就是因为关羽有明确的政治观念。他忠于汉室,当曹操开始控制汉朝皇帝时,关羽就有杀曹操的建议(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蜀记)。这和诸葛亮政治倾向是一致的。作为一个打打杀杀的战将,能有这样的思想,确实难得。
                                                   
  使诸葛亮心仪的重要因素之一可能是关羽喜读《左传》(见三国志卷三十六注江表传),这也是不同于其他战将的突出之处。在纸发明之前,书是抄写在简椟上的,其重量及体积都不小,将领们不大可能带一大车和战争无关的简椟行军。三国时纸已经开始流行,行军时带书成为可能,但是在战争间隙读书的战将仍是凤毛麟角。作为战将读史书,关羽似应为第一位。吕蒙读书是孙权劝告的结果,读了不长时间,就让鲁肃吃惊,除了吕蒙本人悟性极高外,也可从反面证明,当时战将读书是稀罕事。且吕蒙读的书很可能与战争直接有关,如兵法之类。关羽年轻时亡命,成为战将后,竟酷爱佶屈聱牙的左传,这应能令诸葛亮肃然起敬。
                                         
  不知诸葛亮推崇关羽是否还有其它原因,但仅就这些已经可能使诸葛亮认为关羽是个文武双全的出类拔萃的人物。不过因此而用‘绝伦’一词,仍令人感到过分。
                                         
  至于关羽最严重的缺陷,按陈寿的评价是“刚而自矜”。“刚”大约是古今战将们的共同特点。只有和“自矜”结合在一起才变成缺陷。聪明的诸葛亮没看到这一点吗?无法替古人回答。但是,有种可能性是不能完全排除的,这就是在“自矜”这一点上他们二人是共鸣的。诸葛亮自视之高是惊人的,他“每自比于管仲、乐毅”(三国志卷三十五),自比管仲还勉强可以,自比乐毅就差的太远一些了,诸葛亮的指挥军事行动的能力实在不敢恭维。
  两个职业特点极不相同的“自矜”的人是可能共鸣的,惺惺惜惺惺;只有自矜的同行才是冤家。如二人共鸣,诸葛亮可能根本就认识不到“刚而自矜”是个严重缺点。
  总体来说,诸葛亮在“识人”能力方面是有不足的,重用马稷,冷落魏延就是例子。他对关羽的过高评价也应类似。
                                            
  赋于关羽全权管理荆州军事民事大权,应是刘备,丢失荆州,除关羽本人外,刘备应负主要责任。不过,作为刘备最重要的助手,诸葛亮对关羽的过高估计,至少也应是重要的原因之一,虽然只可能是次要的。在拿下汉中后,关羽已经和曹魏大打出手,诸葛亮如果对关羽能力有着清醒的认识,应该向刘备建议紧急调强有力的人去支援关羽,或派人去独立管理荆州南部。
                                               
  最后,说明一下,本文并无谴责诸葛亮赞扬关羽之意,也许在政治上是必须的,只是说诸葛亮称誉的有些太过分了。在严肃的古文中难以找到用“绝伦”来的赞誉人(皇帝之类除外)的另一例。倒是在《金瓶梅词话》十五回有园社赞扬妓女的踢球的球技“再过一二年,这边院中,似桂姐妹这行头,就数一数二的,盖了群,绝伦了。”当然这只是在拍西门庆的马屁,好得点赏钱。至于在某些武侠小说中想赞誉某人武功高,又没有那样的文才,只好用“超群绝伦”这个词了。更甚者还有在一部书中说好几个大侠们都“超群绝伦”,则更有些是在瞎胡写了。
是否阿谀是其次 关键是这封信给足了关羽面子 关羽面子足了 自然就有台阶下了 他要挑战马超也就是要面子
2楼正解。这是领导水平高的表现,轻轻松松化解了潜在的内部矛盾。三国时期的政治谋略超越了时代啊。。。。。。
歪个楼,话说楼主贵庚了啊?好像很年长的样子
Rocky0501 发表于 2013-12-10 16:17
是否阿谀是其次 关键是这封信给足了关羽面子 关羽面子足了 自然就有台阶下了 他要挑战马超也就是要面子
诸葛亮是在维稳,这是没问题,没错。
但是,以诸葛亮之高智商,难道不知道应该用词应合适?过高评价一个人,会产生极大副作用,使之自以为真正天下第一,谁的话也不听,甚至不服命令?
其实那封信中,只要删去绝伦二字,只说关羽逸群,关羽也应满足吧。
天降祥瑞 发表于 2013-12-10 21:21
2楼正解。这是领导水平高的表现,轻轻松松化解了潜在的内部矛盾。三国时期的政治谋略超越了时代啊。。。。 ...
正是因为其政治谋略超高,才令人疑惑。
过高评价一个人,会产生极大副作用,使之自以为真正天下第一,谁的话也不听,甚至不服命令?
其实只要删去绝伦二字,只说关羽逸群,关羽也应满足吧,政治目的同样可以达到。
正是因为其政治谋略超高,才令人疑惑。
过高评价一个人,会产生极大副作用,使之自以为真正天下第一,谁 ...
关羽本来就不服从诸葛亮。
诸葛亮是在维稳,这是没问题,没错。
但是,以诸葛亮之高智商,难道不知道应该用词应合适?过高评价一个 ...
关羽要争的,本来就是刘备手下的"第一"。
yzsz266 发表于 2013-12-10 21:34
歪个楼,话说楼主贵庚了啊?好像很年长的样子
痴长七十七,老且朽。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1 07:27
诸葛亮是在维稳,这是没问题,没错。
但是,以诸葛亮之高智商,难道不知道应该用词应合适?过高评价一个 ...
所谓对症下药 如楼主所说 以诸葛亮之高智商 如果他能用两个字解决 就绝不会用四个字 所以既然用了四个字 则说明有必要性:首先,关羽身份不一样 他与皇叔是结义兄弟 在政治地位上不同于一般将领 其次,关羽个性问题 他自认第一 你不用第一去把他与一般人区别 那么这招和稀泥就两面不讨好 个人愚见 呵呵
Rocky0501 发表于 2013-12-11 14:38
所谓对症下药 如楼主所说 以诸葛亮之高智商 如果他能用两个字解决 就绝不会用四个字 所以既然用了四个字  ...
逸群=超群。
已经有超过一切人的第一的意思,与一般人已经有了大区别。
这才引发了老夫对诸葛亮用‘绝伦’这两字的疑惑。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1 14:58
逸群=超群。
已经有超过一切人的第一的意思,与一般人已经有了大区别。
这才引发了老夫对诸葛亮用‘绝 ...
不好意思,这里的“一切人”、“一般人”,无论是关羽或者诸葛亮,都不会认为包括了刘备……这才是刘备当时最忌讳的。
Rocky0501 发表于 2013-12-11 14:38
所谓对症下药 如楼主所说 以诸葛亮之高智商 如果他能用两个字解决 就绝不会用四个字 所以既然用了四个字  ...
结义兄弟这种《演义》和后代的敷陈就不要拿出来作为讨论历史的依据了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1 14:58
逸群=超群。
已经有超过一切人的第一的意思,与一般人已经有了大区别。
这才引发了老夫对诸葛亮用‘绝 ...
夸人就要真的夸进人心窝里 要不还不如不夸 诸葛小先生就是了解关羽的品性脾气 所以下了猛药 这下关羽开心 刘备开心 关羽也对诸葛亮的看法有了缓和 毕竟关羽和诸葛对刘备主子而言 有个亲疏问题 而且关与诸葛本身就有派系问题 这样皆大欢喜 多好
Rocky0501 发表于 2013-12-11 15:12
呵呵 是我演义了  不过关、张和刘的关系毕竟是其他人比不了的
没错啊,所以诸葛亮的这段话就是进一步确认了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特殊地位。
corvalan 发表于 2013-12-11 15:04
不好意思,这里的“一切人”、“一般人”,无论是关羽或者诸葛亮,都不会认为包括了刘备……这才是刘备当 ...
其实逸群未必犯忌讳,那是一群人中最佳。细追起来,绝伦必犯忌讳。
这不是我们以为会怎么样,而是诸葛亮确实用词不当。
corvalan 发表于 2013-12-11 15:14
没错啊,所以诸葛亮的这段话就是进一步确认了关羽在刘备集团中的特殊地位。
如是这样,诸葛亮就不应该用绝伦二字,这可有超过刘备的嫌疑。
Rocky0501 发表于 2013-12-11 15:10
夸人就要真的夸进人心窝里 要不还不如不夸 诸葛小先生就是了解关羽的品性脾气 所以下了猛药 这下关羽开心 ...
其实逸群未必犯忌讳,那是一群人中最佳。细追起来,绝伦必犯忌讳。
这不是我们以为会怎么样,而是诸葛亮确实用词不当。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2 10:14
如是这样,诸葛亮就不应该用绝伦二字,这可有超过刘备的嫌疑。
关羽是刘备之“伦”吗?

再“恩若兄弟”,君臣名分是不可能逾越的

无论刘备关羽还是诸葛亮会不清楚这个?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2 10:14
其实逸群未必犯忌讳,那是一群人中最佳。细追起来,绝伦必犯忌讳。
这不是我们以为会怎么样,而是诸葛亮 ...
因为无论刘备关羽诸葛亮都知道,关羽和刘备不是“伦辈”,对于他们来说这个根本是常识性的ABC。
fackenheim 发表于 2013-12-11 07:49
关羽本来就不服从诸葛亮。
不服从干吗要写信问他?
yzsz266 发表于 2013-12-10 21:34
歪个楼,话说楼主贵庚了啊?好像很年长的样子
老朽了,痴长七十七。
天降祥瑞 发表于 2013-12-10 21:21
2楼正解。这是领导水平高的表现,轻轻松松化解了潜在的内部矛盾。三国时期的政治谋略超越了时代啊。。。。 ...
化解矛盾也不应说过头话,会有后遗症。
这种说过头话的谋略不高明。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2 10:14
如是这样,诸葛亮就不应该用绝伦二字,这可有超过刘备的嫌疑。
这是你自己想象的,不好意思。另外这也是关羽问诸葛亮而不是问刘备的原因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4 08:01
不服从干吗要写信问他?
古代的君臣关系你有概念吗?
刘备集团缺少独当一面之帅才,关、张、马、黄、赵五位大将只有关最适合!
fackenheim 发表于 2013-12-14 08:55
古代的君臣关系你有概念吗?
既然不能问刘备,又不服诸葛亮,可以问刘备身过其他人啊。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4 15:17
既然不能问刘备,又不服诸葛亮,可以问刘备身过其他人啊。
“不服从诸葛亮”和“不服诸葛亮”是两个不同性质的问题。

前者说的是关羽本来就不要服从诸葛亮的指挥和命令,因此诸葛亮无论怎么称赞关羽都不存在你主帖中认为的那个问题……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1 10:59
痴长七十七,老且朽。
什么级别的人物啊
csfsun0000 发表于 2013-12-14 20:17
什么级别的人物啊
骨灰盒瓤子级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6 09:00
骨灰盒瓤子级
在落落的问一下,刘备作为异地王治西南,而曹操借汉室治理北方,东吴呢,孙式一直在江东,最早灭亡的却是蜀,最后才是曹魏,这个谁最的民心
csfsun0000 发表于 2013-12-16 12:56
在落落的问一下,刘备作为异地王治西南,而曹操借汉室治理北方,东吴呢,孙式一直在江东,最早灭亡的却是 ...
最后灭亡的明明是孙吴      


关羽的荆州来信和诸葛亮的成都回信,不是官方文件,只是一种流行于东汉末年的“月旦评”风格的“人论”而已,基本是主观看法,以某人“方”某人,个人以为很无聊的,不必过多关注,也不必以这次书信来往评判人物高低。至于诸葛亮在信中的用词,因为是私人信件,无所谓是否准确。

请看伟大的曹孟德评价夏侯渊,前面说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吾与尔不如也”,简直是军神再世,后面立即贬为白地将军:在当时的情形心情下,随口一说罢了


关羽的荆州来信和诸葛亮的成都回信,不是官方文件,只是一种流行于东汉末年的“月旦评”风格的“人论”而已,基本是主观看法,以某人“方”某人,个人以为很无聊的,不必过多关注,也不必以这次书信来往评判人物高低。至于诸葛亮在信中的用词,因为是私人信件,无所谓是否准确。

请看伟大的曹孟德评价夏侯渊,前面说夏侯渊“虎步关右,所向无前。‘吾与尔不如也”,简直是军神再世,后面立即贬为白地将军:在当时的情形心情下,随口一说罢了
大道无形 发表于 2013-12-17 15:16
关羽的荆州来信和诸葛亮的成都回信,不是官方文件,只是一种流行于东汉末年的“月旦评”风格的“人论”而已 ...
私人信件当然不必像正式公文那样要求严密,但是,也正可能反映写信人的真实想法。
依此而论,更可以提出诸葛亮的内心是真以为关羽是绝伦呢,还是奉承而已?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7 17:44
私人信件当然不必像正式公文那样要求严密,但是,也正可能反映写信人的真实想法。
依此而论,更可以提出 ...
这个根本无所谓好吧,没什么意思的。何况除非你用时空穿梭机,这个问题只能是口水。
长乐居士 发表于 2013-12-17 17:44
私人信件当然不必像正式公文那样要求严密,但是,也正可能反映写信人的真实想法。
依此而论,更可以提出 ...
楼主的部分推测我是认可的。
关羽给诸葛亮去信,得到回信又很得意,说明关羽跟诸葛亮之间关系很好,而且很在意诸葛亮的看法。尤其是关羽把诸葛亮的信给宾客看,也侧面反应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中混得很不错。
至于是不是奉承,我觉得是。三国私人信件言过其实地吹嘘对方很正常,基本是个礼貌问题。看马良给诸葛亮的信,钟会给蒋斌的信,你说那话是奉承还是大实话?关羽年龄上比诸葛亮大20多岁,资历上比诸葛亮深,官职也一直比诸葛亮高,又是当时刘集团仅有的两大战略区其中之一的司令官,对于这位深得刘备信任的二号人物,又是长辈,诸葛亮说些好听话很正常。再说马超张飞的地位确实也低于关羽。
刘备手下,无论排资历还是数战功,关羽都是毫无疑问的第一将领,诸葛亮吹他几句也不是奉承。
老先生似乎穿凿过深了,其实“绝伦”跟“逸群”差不多,都是“大大超过所有人”的意思,说一个合适一个不合适,恐怕只是现代人的感觉。
另外,吕蒙读的书也包括了史书,孙权亲自开的书单子里就有“四史”,《春秋》(左传)就包括在内。
六朝人物 发表于 2013-12-17 21:44
老先生似乎穿凿过深了,其实“绝伦”跟“逸群”差不多,都是“大大超过所有人”的意思,说一个合适一个不合 ...
伦和群的本意还 是有很大的不同,绝和逸的意思也不同。
孙权排在前面的,要急读的还是孙子、六韬之类。
老先生似乎穿凿过深了,哈哈,借楼上的话。
关羽与诸葛亮的书信往来,是关系不错的两人之间的人论而已,不必过分解读。

马良致诸葛亮:闻雒城已拔,此天祚也。尊兄应期赞世,配业光国,魄兆见矣。夫变用雅虑,审贵垂明,于以简才,宜适其时。若乃和光悦远,迈德天壤,使时闲于听,世服于道,齐高妙之音,正郑、卫之声,并利于事,无相夺伦,此乃管弦之至,牙、旷之调也。虽非钟期,敢不击节!刘军不过马上要进围成都而已,而且也不是诸葛亮的主要功劳,你说马良吹嘘到这个程度,算不算阿谀奉承?其实不过是关系很好的两人之间的应酬而已。

锺会与斌书曰:“巴蜀贤智文武之士多矣。至於足下、诸葛思远,譬诸草木,吾气类也。桑梓之敬,古今所敦。西到,欲奉瞻尊大君公侯墓,当洒扫坟茔,奉祠致敬。原告其所在!”斌答书曰:“知惟臭味意眷之隆,雅讬通流,未拒来谓也。亡考昔遭疾疢,亡於涪县,卜云其吉,遂安厝之。知君西迈,乃欲屈驾修敬坟墓。视予犹父,颜子之仁也,闻命感怆,以增情思。”你说这灭国大军主帅与重要关隘守将之间的书信来往,亲热到这个程度,算不算通敌?其实也不过是当时士族之间的礼貌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