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登中国行:为什么应该废除美日军事同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4 13:46:04
11月28日,《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在回顾与展望(亚洲)栏目中发表一篇题为《稳定中国东海地区局势》(Securing the East China Sea)的社论。该文章宣称,美军B-52轰炸机飞越中国刚刚划定的防空识别区(ADIZ),此举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给盟国日本吃了一颗定心丸,还告诉中国政府其侵略行为将会遭到抵制。”
东亚空白地图:中国/日本/朝鲜半岛(SVG)。

这篇社论呼吁“与日本进行空中和海上的联合巡逻”以便美国“更具体地履行《美日安保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协助日本保卫钓鱼岛(日方口中的尖阁诸岛)”。并继续表示,“如果中国政府质疑这些巡逻,就相当于向两个国家发起了挑战——这是一种类似于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的安全绊索。”

通常认为,先采用“希特勒侵略政策”的一方会先输。这对“慕尼黑绥靖政策(对扩张领土的侵略方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而言应该也同样适用。但后者显然正是《华尔街日报》和其他许多美国媒体自己(或者想让其他人)看待钓鱼岛问题的方式。

用“侵略”这样过的词来指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对钓鱼岛基于历史的领土主张,或者用来指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如在钓鱼岛上空建立防空识别区,这样做是政治宣传所撒的“弥天大谎”。由《华尔街日报》散播的此类宣称非常令人担忧,而且我们应当探究这些言论是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的。

继这一指控之后,一个新的提议是通过军事局面进一步升级来“加大赌注”,让中国不敢对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力量“轻举妄动”,从中很难不怀疑,站在这篇社论背后的是不是那些能从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加速推进中获得事业发展或者谋取商业利益的人。

在美国对东亚的决策权似乎已落入五角大楼手中之前,我已经发表过观点。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存在,美国对钓鱼岛争议的处理已经变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专属特权。

在这个争议中,美国国务院的影响力明显微不足道,而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安全机构(抓住了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授权)在承诺和使命问题上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凌驾其上。不可避免的是,当由庞大的官僚机构把持时,目标就成了自我膨胀并维持现状。

这就是为什么说不能用“慕尼黑绥靖政策”来类比的另一个理由。“慕尼黑绥靖政策”是一次失败的外交。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在这一争议问题上几乎没有外交政策。去年,不止一位细心的观察家提到了有一种1914年一战爆发时的感觉。《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更是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那种能将日本、中国和美国引向另一个方向的思考在哪里?哪里才能看到那些可以长期给东亚地区带来稳定秩序和和平安宁的提议?依我看来,这来自于两个地方:中国和澳大利亚。

我们将分别讨论上述两国中那种能够影响大的全球事件——如战争——的大思想和大变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这是一个中美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并且共存共处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任何一方不得试图主宰另一方或者侵犯另一方的“核心国家利益”。这一概念从根本上与军事联盟结构(特别是美国在东亚的联盟体系)互不相容,这些军事联盟目前或者有可能使得一方对另一方发起挑战。

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阳光之乡峰会”上向奥巴马总统详细阐述了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上个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Susan Rice)在一次发言中说道,美国正寻求“实施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但迄今为止很难看到,向着实质性的目标有何具体行动。

我在本文中已提到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教授休·怀特(Hugh White)关于东亚问题鞭辟入里的战略思考。他的著作《选择:为什么要与中国分享权力》( The China Choice: Why We Should Share Power)荣获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怀特采取了一种几乎超越所有美国学者和华盛顿“智库”的客观平衡的视角,认为只要美国继续拥有并寻求在东亚地区不可一世的军事优势,那么就不大可能出现稳定的局面——而是风险高企,并很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这样的优势对中国而言是一种主动威胁,并将继续助涨敌意,培养中国的好战态度、无情的防御以及具有攻击性的军事扩张。

怀特在19世纪后拿破仑时代欧洲“大国协调”的模式之上,正确且出色地勾勒出一种东亚新秩序的框架。该秩序的两个关键之处在于解除美日安全同盟,以及不允许日本发展自卫队。

在书中,怀特预见了反对其主张的“慕尼黑”说法,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昨天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副总统拜登(Biden)抵达日本东京,并将于今天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计划已久的访问。12月4日,拜登将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国新近宣布的防空识别区将成为此次东京和北京之行的主要议题之一。其他议题还包括:美日安全同盟问题、美国在冲绳岛的普天间海军基地的搬迁问题(据我看,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以及美国在日益紧张的钓鱼岛争端上的立场。

拜登此行能否在紧张局势中有近乎“突破”的成果呢?我们可以心存希冀,但没理由充满信心。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危险且不断恶化的局面,无论是从思想上、观念上还是情感上而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必须做出“改变”。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2/0029846.shtml11月28日,《华尔街日报》(Wall Street Journal)在回顾与展望(亚洲)栏目中发表一篇题为《稳定中国东海地区局势》(Securing the East China Sea)的社论。该文章宣称,美军B-52轰炸机飞越中国刚刚划定的防空识别区(ADIZ),此举达到了“预期效果:不仅给盟国日本吃了一颗定心丸,还告诉中国政府其侵略行为将会遭到抵制。”
东亚空白地图:中国/日本/朝鲜半岛(SVG)。

这篇社论呼吁“与日本进行空中和海上的联合巡逻”以便美国“更具体地履行《美日安保条约》所规定的义务,协助日本保卫钓鱼岛(日方口中的尖阁诸岛)”。并继续表示,“如果中国政府质疑这些巡逻,就相当于向两个国家发起了挑战——这是一种类似于美国在朝鲜半岛驻军的安全绊索。”

通常认为,先采用“希特勒侵略政策”的一方会先输。这对“慕尼黑绥靖政策(对扩张领土的侵略方采取姑息纵容的政策)”而言应该也同样适用。但后者显然正是《华尔街日报》和其他许多美国媒体自己(或者想让其他人)看待钓鱼岛问题的方式。

用“侵略”这样过的词来指中国(以及中国台湾)对钓鱼岛基于历史的领土主张,或者用来指中国政府所采取的行动——如在钓鱼岛上空建立防空识别区,这样做是政治宣传所撒的“弥天大谎”。由《华尔街日报》散播的此类宣称非常令人担忧,而且我们应当探究这些言论是为哪些人的利益服务的。

继这一指控之后,一个新的提议是通过军事局面进一步升级来“加大赌注”,让中国不敢对日本和美国的军事力量“轻举妄动”,从中很难不怀疑,站在这篇社论背后的是不是那些能从军事对峙和军备竞赛加速推进中获得事业发展或者谋取商业利益的人。

在美国对东亚的决策权似乎已落入五角大楼手中之前,我已经发表过观点。由于《美日安保条约》的存在,美国对钓鱼岛争议的处理已经变成了美国国防部的专属特权。

在这个争议中,美国国务院的影响力明显微不足道,而美国和日本的军事/安全机构(抓住了奥巴马政府“重返亚太”战略的授权)在承诺和使命问题上一直在以惊人的速度扩大自己的影响、凌驾其上。不可避免的是,当由庞大的官僚机构把持时,目标就成了自我膨胀并维持现状。

这就是为什么说不能用“慕尼黑绥靖政策”来类比的另一个理由。“慕尼黑绥靖政策”是一次失败的外交。在两年左右的时间里,美国在这一争议问题上几乎没有外交政策。去年,不止一位细心的观察家提到了有一种1914年一战爆发时的感觉。《华尔街日报》的这篇文章更是起到了煽风点火的作用。

那种能将日本、中国和美国引向另一个方向的思考在哪里?哪里才能看到那些可以长期给东亚地区带来稳定秩序和和平安宁的提议?依我看来,这来自于两个地方:中国和澳大利亚。

我们将分别讨论上述两国中那种能够影响大的全球事件——如战争——的大思想和大变化。

中国政府提出了“新型大国关系”的概念。这是一个中美之间平等相待、互相尊重并且共存共处的框架,在这个框架中任何一方不得试图主宰另一方或者侵犯另一方的“核心国家利益”。这一概念从根本上与军事联盟结构(特别是美国在东亚的联盟体系)互不相容,这些军事联盟目前或者有可能使得一方对另一方发起挑战。

今年6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阳光之乡峰会”上向奥巴马总统详细阐述了这种“新型大国关系”。上个月,美国国家安全顾问苏珊·赖斯(Susan Rice)在一次发言中说道,美国正寻求“实施一种新型的大国关系。”但迄今为止很难看到,向着实质性的目标有何具体行动。

我在本文中已提到了澳大利亚国立大学战略研究教授休·怀特(Hugh White)关于东亚问题鞭辟入里的战略思考。他的著作《选择:为什么要与中国分享权力》( The China Choice: Why We Should Share Power)荣获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怀特采取了一种几乎超越所有美国学者和华盛顿“智库”的客观平衡的视角,认为只要美国继续拥有并寻求在东亚地区不可一世的军事优势,那么就不大可能出现稳定的局面——而是风险高企,并很有可能爆发武装冲突。这样的优势对中国而言是一种主动威胁,并将继续助涨敌意,培养中国的好战态度、无情的防御以及具有攻击性的军事扩张。

怀特在19世纪后拿破仑时代欧洲“大国协调”的模式之上,正确且出色地勾勒出一种东亚新秩序的框架。该秩序的两个关键之处在于解除美日安全同盟,以及不允许日本发展自卫队。

在书中,怀特预见了反对其主张的“慕尼黑”说法,并解释了为什么这种说法是错误的。

昨天当地时间(12月2日),美国副总统拜登(Biden)抵达日本东京,并将于今天会见日本首相安倍晋三,进行计划已久的访问。12月4日,拜登将会见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中国新近宣布的防空识别区将成为此次东京和北京之行的主要议题之一。其他议题还包括:美日安全同盟问题、美国在冲绳岛的普天间海军基地的搬迁问题(据我看,正朝着错误的方向发展)以及美国在日益紧张的钓鱼岛争端上的立场。

拜登此行能否在紧张局势中有近乎“突破”的成果呢?我们可以心存希冀,但没理由充满信心。我们似乎陷入了一个危险且不断恶化的局面,无论是从思想上、观念上还是情感上而言。要找到解决问题的“希望”,必须做出“改变”。

http://www.forbeschina.com/review/201312/0029846.shtml
美国维持(东亚及世界其它角落)局面已是相当吃力,美国战略其实说的明白又无奈,“不得单方面改变现状”,
日本,中国都需要改变现状,美国人着急的是这个。
既然美国不想改变现状,美国首先需要的是安抚好中国,让步让利是必须的,向中国挥动大棒是适得其反,那样导致的后果就是日本加速武装,挣脱束缚,同时中国也与美国更加对立。
他的著作《选择:为什么要与中国分享权力》( The China Choice: Why We Should Share Power)荣获了《金融时报》(Financial Times)的年度最佳图书奖。
=====袋鼠的觉悟不错
应该告诉美国读者,让美国人民纳税保护日本是不公平也不合算的。日本有能力保护自己。其次,作为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没有不要过多卷入中日的纠纷,而可以位于一个比较超然的位置。
澳大利亚还想参与亚洲事务?
有能力吗?

拜登访华,没有任何收获

据央视网消息:习近平指出,当今世界并不安宁。中美在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人类发展进步方面肩负共同责任,加强对话与合作是两国唯一正确选择。

这就是说:中美两国在国际事务中有一样的责任,有相同的话语权.告诉美国不要和中国搞冷战那样的对抗.
asd65672 发表于 2013-12-5 09:01
澳大利亚还想参与亚洲事务?
有能力吗?
告诉美国不要为了一已私利,再给中国制造麻烦。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忙,世界乱象,美国一家也搞不定
文章作者很有见地啊,而且为美国利益服务没错,可惜观点在美国不是主流吧。这种人在美国算不算认怂党啊。
happyDummy 发表于 2013-12-5 09:06
告诉美国不要为了一已私利,再给中国制造麻烦。如果没有中国的帮忙,世界乱象,美国一家也搞不定
没有美国世界秩序会倒退到,十九世纪柏林会议,那种血粼粼的时代。

有没有中国,却不影响世界秩序


破掉美日同盟,对中国很有必要,但绝非强拆,而是要用巧实力巧妙分化美日同盟。

无知傻愤,基本上是没有历史常识的,就知道一天喊打喊杀,可笑。

中国应该学学,当年美国如何巧妙的拆散英日同盟,秒不可言。无知傻愤,多学学国际关系史吧,就知道一天喊打喊杀,可笑。


破掉美日同盟,对中国很有必要,但绝非强拆,而是要用巧实力巧妙分化美日同盟。

无知傻愤,基本上是没有历史常识的,就知道一天喊打喊杀,可笑。

中国应该学学,当年美国如何巧妙的拆散英日同盟,秒不可言。无知傻愤,多学学国际关系史吧,就知道一天喊打喊杀,可笑。
憨厚的毛头 发表于 2013-12-5 11:45
没有美国世界秩序会倒退到,十九世纪柏林会议,那种血粼粼的时代。

有没有中国,却不影响世界秩序
无知之极,都不知道中国曾经干过啥!

另外,不是中国的崛起,世界会是现在的秩序?
普大
10楼能否科普一下美帝当年是如何拆散英日同盟的?
憨厚的毛头 发表于 2013-12-5 11:45
没有美国世界秩序会倒退到,十九世纪柏林会议,那种血粼粼的时代。

有没有中国,却不影响世界秩序
你要是过去几十年前说这样的话,我会双手赞成。但是如今再这样说,我只能说不敢苟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