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新闻放陆版吧}中国科学家研制出可使生物隐形的“隐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1:03:14


来源:新华网科技频道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1/01/c_117969971.htm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从事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他们相信,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物体就能 “隐身”,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理论上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隐身效果。在实验上,他们研制出一种六边形柱状“隐身衣”,其工作频段可达整个光波段。另外,该团队还制作出了微波段圆柱体隐身器件等。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不仅对“隐身衣”从理论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有效降低了其实现的复杂度。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新华网杭州11月1日电(记者 朱涵)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中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这意味着隐身器件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陈红胜说。
  陈红胜介绍,目前应用的隐身技术,如隐形飞机,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但他认为,这种技术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隐身衣”技术。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在2006年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
  但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隐形器件理论上只能够在某一个电磁频率上实现完美的隐身效果,很难在较宽的频段实现。
  “进入隐身衣的光线要绕过物体,所以走过的路径长;没有进入隐身衣的光线是一条直线,走过的路径短。完美的隐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线保持相同相位,因此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这就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陈红胜说。
  此外,隐身衣的参数复杂,若要在可见光频段实现隐身需要精细的纳米加工精度,对工艺要求非常苛刻。
  陈红胜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由于人眼对光线的相位和略微延时并不敏感,陈红胜团队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通过对隐形器件的特殊设计,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陈红胜团队率先将这一付诸实践,展示了一个在可见光波段隐形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10月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截止目前,这一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如六边形隐身器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具有较好效果,而多边隐身器仅有两个角度能够实现隐身。
  陈红胜表示,这一隐身器件将有望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团队在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减轻装置的重量等。
相关图片:

这是陈红胜团队电磁波隐身装置原理图(10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博士郑斌整理一件“隐身”装置。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隐身”装置。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
这个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军事设备上呢?虽然有些笨重……


来源:新华网科技频道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3-11/01/c_117969971.htm

117969971_11n.jpg (42.27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1 20:12 上传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一件“隐身”装置的效果。当一支铅笔被放入该装置中时,铅笔的中间部位“不见了”,但该部位的背景图案仍然可见。制造出能实现完美隐形的“隐身衣”,是科学家、工程师及科技爱好者梦寐以求的事。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等带领的研究团队,正在从事电磁波“隐身衣”机理及实验研究。他们相信,虽然目前的技术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电磁波隐身将是隐身技术真正走入生活领域的一个重大契机。电磁波(包括光波)照射到物体时,会在物体上发生散射;散射的电磁波被接收后,就表明那里存在物体。如果能让电磁波“转弯”,绕着物体走,这样物体就能 “隐身”,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该团队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理论上能够实现在各个方向上的隐身效果。在实验上,他们研制出一种六边形柱状“隐身衣”,其工作频段可达整个光波段。另外,该团队还制作出了微波段圆柱体隐身器件等。陈红胜团队所进行的研究,不仅对“隐身衣”从理论走向实用起到了促进作用,还有效降低了其实现的复杂度。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新华网杭州11月1日电(记者 朱涵)改变材料对电磁波的折射率,就能够将物体隐藏起来。中国科学家运用这一原理,研制出了能够在可见光波段将生物隐形的隐身器件。
  “我们在可见光中实验实现了物体的隐身,而且无需使用精密设计的纳米电磁材料。”浙江大学国际电磁科学院陈红胜教授团队与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等国际团队合作,使用玻璃,制造出了能够在水中隐形的六边形柱状隐身器件和能够在空气中隐形的多边形隐身器件。两种隐身器件使金鱼和猫成功隐形。
  “这意味着隐身器件不仅能够隐藏像猫、鱼这样大的物体,生物还能和隐身器件一起活动,隐身效果并不会因此受到影响。”陈红胜说。
  陈红胜介绍,目前应用的隐身技术,如隐形飞机,大部分是通过吸收电磁波,让反射回去的电磁波达到最小,但他认为,这种技术并不是通常理解的“隐身衣”技术。
  人之所以能看到物体,是因为光射到物体上后,被物体阻挡并反射到人的眼睛。英国理论物理学家约翰-彭德里在2006年提出了利用坐标变换的方法设计隐身衣,使电磁波能够绕过被隐身的区域,按照原来的方向传播,从而可以使物体完全隐形,奠定了隐身衣研究的理论体系。
  但通过这种方法设计出的隐形器件理论上只能够在某一个电磁频率上实现完美的隐身效果,很难在较宽的频段实现。
  “进入隐身衣的光线要绕过物体,所以走过的路径长;没有进入隐身衣的光线是一条直线,走过的路径短。完美的隐身衣要求所有的光线保持相同相位,因此进入隐身衣的光线必须跑得比外部光线快,这就要求隐身衣的材料对不同光线具有不同的折射率,也只能在很窄的频段实现隐身。”陈红胜说。
  此外,隐身衣的参数复杂,若要在可见光频段实现隐身需要精细的纳米加工精度,对工艺要求非常苛刻。
  陈红胜团队对这个理论进行了简化,提出了一种可见光波段多边形隐身衣的设计方法。由于人眼对光线的相位和略微延时并不敏感,陈红胜团队剔除理论中“光线保持相同相位”的条件,令隐身器件能够使用玻璃这种透明均匀的易得的材料,也不需纳米级工艺雕琢,降低了隐身衣的设计和实现难度。
  通过对隐形器件的特殊设计,改变材料的折射率,令光线绕过位于隐身器件中心的物体,陈红胜团队率先将这一付诸实践,展示了一个在可见光波段隐形的途径。这一研究成果于2013年10月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
  截止目前,这一可见光频段的隐身器件还只能在特定的角度上取得理想的隐身效果,如六边形隐身器在正对六条棱角的角度具有较好效果,而多边隐身器仅有两个角度能够实现隐身。
  陈红胜表示,这一隐身器件将有望在安全、娱乐和监控应用领域发挥作用。团队在下一步将着力提升隐身的性能,如增加隐身角度,减轻装置的重量等。
相关图片:

117969971_21n.jpg (64.25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1 20:12 上传


这是陈红胜团队电磁波隐身装置原理图(10月31日摄)。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117969971_31n.jpg (58.2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1 20:12 上传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博士郑斌整理一件“隐身”装置。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117969971_41n.jpg (48.64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1-1 20:12 上传


10月31日,浙江大学陈红胜教授研究团队工作人员演示“隐身”装置。 新华社记者韩传号 摄
-----------------------------------------
这个技术是否可以应用于军事设备上呢?虽然有些笨重……
先把原理验证系统做出来,然后再考虑实用化,都是这么个流程。
现在笨重点儿没事儿,思路对了就行。
GnosisCat 发表于 2013-11-1 21:25
先把原理验证系统做出来,然后再考虑实用化,都是这么个流程。
现在笨重点儿没事儿,思路对了就行。
目前的是可以制造隐藏猫咪和金鱼的小物件……
难度就是造大呀……
给喵用的都这么大……
这样已经在该技术上超越MD了。
步行人 发表于 2013-11-1 22:24
这样已经在该技术上超越MD了。
美国有一种是光学成像的,就是把物体后部的景象呈现在物体前部,在视觉上造成“隐形”的假象……
那个的好处是轻薄,但是缺点是成像会变形,有色差……
超材料隐身,未来会大有可为的。
不过有频段选择性,以及角度选择性,即使实用也要谨慎选择战术。
常盘台警卫 发表于 2013-11-1 22:31
美国有一种是光学成像的,就是把物体后部的景象呈现在物体前部,在视觉上造成“隐形”的假象……
那个的 ...
这个利用摄像头把后面的景象投射到前面的屏幕上的方式纯粹就是游戏
这个纯粹靠光路设计搞出来的棱镜吧,没啥电子、材料的事
海深蓝 发表于 2013-11-1 23:00
这个利用摄像头把后面的景象投射到前面的屏幕上的方式纯粹就是游戏
再次投象这个技术的难点之一就是利用技术把影子给抹掉……
这个很麻烦……
美国有一种是光学成像的,就是把物体后部的景象呈现在物体前部,在视觉上造成“隐形”的假象……
那个的 ...
这类隐形可以放在全电陆战平台上啊,配合红外抑制,对方坦克在吃炮弹前根本发现不了,压根没机会接近看个清楚。
穿上它潜入女生宿舍试试
刘歉上春晚表演可以一用。
入射角不能垂直,不知道用这材料做个圆柱会怎么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