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军区部队完成新型装甲指挥车技术革新(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0:23:43
广州军区部队完成新型装甲指挥车技术革新(图)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法制日报 





重大军事活动,杨铭是装甲指挥车内的“兵参谋”。
  熟悉杨铭的人被分为两拨。一拨是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流行音乐发烧友,痴迷于摇滚、DJ、街舞,舞台上激情四射的表演常常引来全场喝彩和尖叫。另一拨认为他是新时期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行家里手,“玩转”复杂的信息化装甲战车,掌控全面的信息系统的高手。
  而杨铭的人生他认为也分为两段。一段是地方青年,一段是军营铁汉。对他而言,后者成就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
  杨铭,陆军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四级军士长。2008年,作为首批大学生直招士官,他走入了自己向往的军营。不到6年的时间,从军师团的首位兵参谋,到军区党代会代表,再到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同时,他带出的装甲指挥车长班,全班人员均获得军区以上荣誉。杨铭的成长与成就,见证着我军新一代知识型士兵心怀“强军梦”的成长与成就。
  融入强军梦才是最真的梦
  刚入伍的杨铭原以为自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部队信息化建设“专业对口”,没想到面对的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集训队首日的摸底考核便给了杨铭“当头一棒”,学校里年年拿奖学金的他四门基础体能考试全部“挂了科”。不服输的他,一路追击。演讲比赛第一名、实弹射击中的最好成绩……凭着这一路斗法,杨铭的军事素质提升很快,结业那天,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综合排名榜上第一名。
  2009年4月,杨铭被选为团队首批接装成员中唯一的一名士兵。到了接装城市后,杨铭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对什么都深钻细研,常常把问题列成清单,对着说明书一个按键一条电路熟悉。就那段接装的时间里,他记满了厚厚的两大本笔记,积累了6种车型30余种指挥设备操作维护的方法路子。
  随后,新装备列装部队,杨铭被任命为某新型装甲指挥车车长,但是,团里没有任何新装备“训用管”教材经历。一无教材,二无教范,只有厂家那一本薄薄的说明书。这就是杨铭和他的攻关小组承担某新型信息化装备探索研究的重任后面临的现实情况。他和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从顶层设计,到根据实战演习需要提战术需求,从技术攻关,到编写各终端操作教范编写。最终攻关小组编写出6本组训“秘籍”,还完成13项技术革新。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团里半年训练检验后,首次新装备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就发发命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杨铭和他的攻关小组实现了装备车成系统组网建链,填补了广州军区该型指挥车技术保障的空白,创造了学习该型指挥车时间最短、掌握技术保障技能最快的纪录。
  团政委严国正这样评价:“杨铭不愧为信息化建设辅助决策的兵参谋,信息系统指挥操作的兵先锋,信息装备维修保养的兵专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兵教员。”
  杨铭觉得,自己的付出,能圆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大梦想,能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广州军区部队完成新型装甲指挥车技术革新(图)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法制日报 





重大军事活动,杨铭是装甲指挥车内的“兵参谋”。  熟悉杨铭的人被分为两拨。一拨是认为他是个不折不扣的流行音乐发烧友,痴迷于摇滚、DJ、街舞,舞台上激情四射的表演常常引来全场喝彩和尖叫。另一拨认为他是新时期军队信息化建设中的行家里手,“玩转”复杂的信息化装甲战车,掌控全面的信息系统的高手。  而杨铭的人生他认为也分为两段。一段是地方青年,一段是军营铁汉。对他而言,后者成就了他的价值,实现了他的人生梦想。  杨铭,陆军第41集团军“塔山英雄团”四级军士长。2008年,作为首批大学生直招士官,他走入了自己向往的军营。不到6年的时间,从军师团的首位兵参谋,到军区党代会代表,再到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一等奖、“爱军精武标兵”、“全军百名好班长新闻人物”。同时,他带出的装甲指挥车长班,全班人员均获得军区以上荣誉。杨铭的成长与成就,见证着我军新一代知识型士兵心怀“强军梦”的成长与成就。  融入强军梦才是最真的梦  刚入伍的杨铭原以为自己“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与部队信息化建设“专业对口”,没想到面对的是:梦想很丰满,现实却很“骨感”。  集训队首日的摸底考核便给了杨铭“当头一棒”,学校里年年拿奖学金的他四门基础体能考试全部“挂了科”。不服输的他,一路追击。演讲比赛第一名、实弹射击中的最好成绩……凭着这一路斗法,杨铭的军事素质提升很快,结业那天,他的名字已经出现在综合排名榜上第一名。  2009年4月,杨铭被选为团队首批接装成员中唯一的一名士兵。到了接装城市后,杨铭像上了发条的闹钟,对什么都深钻细研,常常把问题列成清单,对着说明书一个按键一条电路熟悉。就那段接装的时间里,他记满了厚厚的两大本笔记,积累了6种车型30余种指挥设备操作维护的方法路子。  随后,新装备列装部队,杨铭被任命为某新型装甲指挥车车长,但是,团里没有任何新装备“训用管”教材经历。一无教材,二无教范,只有厂家那一本薄薄的说明书。这就是杨铭和他的攻关小组承担某新型信息化装备探索研究的重任后面临的现实情况。他和攻关小组迎难而上:从顶层设计,到根据实战演习需要提战术需求,从技术攻关,到编写各终端操作教范编写。最终攻关小组编写出6本组训“秘籍”,还完成13项技术革新。他们的研究成果经过团里半年训练检验后,首次新装备带战术背景的实弹射击就发发命中。接下来的半年时间,杨铭和他的攻关小组实现了装备车成系统组网建链,填补了广州军区该型指挥车技术保障的空白,创造了学习该型指挥车时间最短、掌握技术保障技能最快的纪录。  团政委严国正这样评价:“杨铭不愧为信息化建设辅助决策的兵参谋,信息系统指挥操作的兵先锋,信息装备维修保养的兵专家,信息化人才培养的兵教员。”  杨铭觉得,自己的付出,能圆提升部队战斗力的大梦想,能为实现强军梦贡献自己的力量,这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10-24/5420216.shtml

能打仗士兵才是有真本事
  2010年9月,部队奉命开赴桂北山岳组织演习。看到团里选择了一处洼地开设指挥所,杨铭立即提出异议:斜上方有高压线可能会造成干扰,洼地地势走向与上级指挥所方向相北,可能影响信号效果。
  但是当时负责选址的通信股同志坚持认为,洼地隐蔽性好,搭设起指挥所来远远看去与地形融为一体很是漂亮。眼见拗不过这位同志,杨铭只好迅速组织技术保障组准备第二套通信方案。
  果然,演练刚一开始,电台就只听到一片噪音,急得团长颜平直骂。这时,杨铭带领技术保障组迅速启动备用链路,演练得以正常运行。通信股长如释重负,一把上前拉住杨铭的手,良久无语。

  走下演练场,查清实情的颜团长给通信股定下铁律:从即日起,指挥所选址必须有杨铭参与。也就从那时起,杨铭被团里正式聘为“兵参谋”,大大小小与训练有关的会议,杨铭都是座上宾。
  当兵5年,8次参与师以上驻训演习、试点课目等重大活动的通信保障,无一纰漏。对此,他坚定地认为:“不管这本事那本事,能打仗才叫真本事”。
  2011年3月,集团军组织师团首长机关装甲指挥系统考核,虽然团队在这次考核中表现突出、成绩优秀,但负责技术保障任务的杨铭却高兴不起来:“考核有多项训练内容没考到,可一旦演习作战,这些内容任缺一项都很可能‘打败仗’……”
  两天后,杨铭组训时依旧组织该系统全训,有战友不解:“考试内容都定下来了,还训这些干嘛?”杨铭不禁火了:“训练是为了打仗,不是为了考核。”
  把每一个岗位都当成战位,这是杨铭的信条。今年年初,广州军区一位首长到团队视察,观摩杨铭他们的新装备专业训练之后,首长随即提出一个疑问:“这套装备系统还有什么问题吗?”
  杨铭回答:“这套信息系统是基于WOM-DOWS2000开发的,功能还不够全面,操作还很繁琐。要是换成目前最流行的嵌入式操作界面,训练效果会大大提高。”听完杨铭的回答,首长笑了笑:“想法很好,可系统技术改进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挺难实现的。”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打那之后,杨铭的课余时间,都用在琢磨这个问题上。4个月之后,他给团领导呈送的一份《装甲指挥信息系统技术革新备忘》,不仅有理有据地指出新装备存在的20多个技术问题,还大胆提出一套较成熟的技术革新设想和建议。
  只要是为了打好仗的活,到了杨铭这里都成了“拼命活”。新装备接回部队后,正值炎夏七月,烈日当头。杨铭却带着攻关小组成员们关闭了车内空调,猫在车里测试指挥车在高温状态下各种技术参数。别说在车内闷得像烤箱,就连车外都晒得让人头皮发麻。可为了拿到第一手数据,杨铭完全顾不上这个,实在是烤得受不了了,就打来一桶水放在车外,熬不住了就往头上淋一盆水。
  连续一个月的奋战,杨铭和战友们终于采集到第一手资料:哪些装备什么时机可以开,各个装备过载保护的临界值分别是多少……实践证明,这些探索出来的数据,为后来新装备训练演习提供了科学有效的现实依据。
  正是凭着这股劲头,杨铭牵头编写了《指控系统常见故障判排手册》、《装甲指控平台日常操作100问》、《指挥信息系统“训用管”规范》等6本组训“秘笈”,牵头完成信息技术革新10多项,新装备当年列装当年形成战斗力,个人被集团军评为“信息系统运用先进个人”。
  从军报国才是自己人生观
  入伍时,杨铭曾有两个愿望:当飞行员,当军官。
  按理说,身披众多全军荣誉,二等功三等功尽收囊中,无论招飞、提干,杨铭占尽优势,可偏偏事与愿违。
  愿望破灭,信念不灭。杨铭没有忘记入伍时对着塔山战旗吼出的誓言。“不管军官士官,从军报国,才是自己的人生观。”这句话,杨铭不仅写在日记本上,更落实在日复一日的行动上。

  2010年提干,杨铭年龄超了3个月。也就是那年,他领衔打造团队多网构建工程,实现了综合信息网、310指挥网、指挥专网和办公局域网“四网”物理隔离,确保了网络负载能力可以满足未来5至10年的发展需要;
  2011年,空军飞行学院到部队招飞,杨铭由于头上顶着两处训练伤疤,被拒之门外;同样也是那年,杨铭主动承担起师里野战视频会议系统的构建任务,积极与科研院所联系探讨,以组网模型测试检验实际数据,开创性地实现了野战条件下团、营、连到单车语音通信、视频会议和数据实时传输等功能;
  2012年,等提干政策修改为“军区以上表彰对象可放宽一岁”时已经是第二年,杨铭依照超龄,可他拼命的劲头仍然不减。那年海训演习,连日奋战的杨铭极度疲劳,在撤收野战帐篷时,被风吹倒的帐蓬杆打破了头,鲜血直流,到卫生队缝了七针后,又投入了演习场。
  下午四点多,狂风暴雨,杨铭毫不犹豫地穿上雨衣,冲向指挥车准备调试信息系统。结果刚一踏上车,又被台风吹动的车门撞破了头,血又流了一脸。缝了四针之后,他又回了到指挥车。医生说“你还要命不?”,杨铭说“我要系统!”医生无语。那次演习,杨铭保障的通信系统准确无误,畅通无阻。(李华敏 易晓春 席锋宇)
厂家那薄薄一本说明书,一眼就看到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