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2 19:58:32
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马寅初谈人口问题
一九五三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一九五五年七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
一九五七年二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四月廿七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四九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同日,《文汇报》登《马寅初谈人口问题》。六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七月五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以十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贺吉元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个夏天,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在认真审阅有关马寅初的材料后,动情地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
马寅初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不朽名著《新人口论》,却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史册中。当年那场激烈的有关人口问题的争论,同样也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建国后,马寅初以对共产党无限信赖和满腔热情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同样,也以警醒的态度审视着和平发展时期的人口问题。他将人口问题列入自己科研计划的重点项目,矢志不渝地展开攻关,并身体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使国家对人口问题心中有数,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两大难题,他积极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人口普查。党和政府采纳了他的提议,在1953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年11月1日得出了普查结果:截止1953年6月1日午夜,我国人口为6亿。仅仅4年时间,全国就增加了1亿多人口。这个数字让把国家前途和命运系于己身的马寅初感到震惊和不安。不久,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古稀之年,率领一批助手和学生,走出京城,下浙江,到江西,上陕西,赴山东,去上海,马不停蹄地进行人口调查。与此同时,中央也十分关注全国的人口问题。刘少奇召集有关人士开会,作了《提倡节育》的重要讲话。马寅初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疾呼:人口问题,千万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然而,毛泽东的观点与马寅初完全相悖,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说,中国人口就是增加十亿又何妨?最高领袖是这样,全国各级政府也就等闲视之了。更有甚者,个别地方还对生育多的妇女给予奖励。
即便如此,认准了理的马寅初,有点“犯上”。1954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分第三次回浙江农村调查,走访了10个县的20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人口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一连喊出三个不得了:“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焦虑心情。为了证明这个事实,唤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他找到老朋友邵力子、李德全、柳亚子、马叙伦、李达等商谈,言词恳切地说:“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会犯极大的错误,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后来,他又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提交给1955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由于受到毛泽东对人口问题思想和态度的影响,更由于一些人的别有用心,马寅初的提案,遭到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围攻和批判,他们几乎黔驴技穷,搬出了苍白无力、滑稽可笑的论调:“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没有人还搞什么革命?还搞什么共产主义?”并武断地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马寅初对此不屑一顾,觉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毫不妥协地说:“我既然发现和认识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人民代表,我就没有尽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应尽的责任。”因为马老先生不会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立场,人口问题的更大论争就不可能避免,而且到后来更趋白热化了。

时间过去了两年,到了1957年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当着毛泽东的面,与人为善地再一次提出了人口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1953年普查已经超过了6亿,如果按净增率千分之二十计算,15年后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15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并大声呼唤,“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等当即表示赞同。毛泽东则轻蔑地一笑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可以进行研究和试验嘛。言人之未言,试人之未试嘛!”
马寅初听了领袖发话,自然非常高兴,加之当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治气候,因而加快了人口问题研究和写作的步伐。几个月的工夫,《新人口论》一书面世,再一次作为提案,提交给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全文刊载了《新人口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举,令对人口问题研究锲而不舍的马老先生倍受鼓舞。
可是,马寅初想错了,高兴早了。事态的发展对善良的马寅初来说,是料想不到的。这时的毛泽东一口咬定马寅初的人口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将他连同他的《新人口论》打入了冷宫。就连过去几年赞成马寅初的观点、对人口问题表现出关注的其他领导同志也起而批驳。
马寅初第一感官告诉他,既然中央领导同志的口径一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也就来了。但一身傲骨、坚毅执著年近八旬的马老先生不想投降,也根本不可能退却。当然,厄运也就随之而来。一个批判“马寅初反动思想”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据现在档案资料统计,仅1958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重要报刊发表的批判文章就达200多篇。马寅初感到个人遭批判、受委屈事小,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大。要求会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三位领导人中的任何一位。然而,他的这一恳请未被批准,没有一个与他面谈。只有毛泽东派人放出话来:“马寅初先生不服输,不投降,可以继续写文章,向我们作战嘛!他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嘛!”马寅初生性不唯上、不惧压,老朽之年接下了毛泽东下的战书,他公开表露,“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

马寅初不惧孤立,风骨铮铮,有着单枪匹马,直到战死为止的豪迈气概。
1959年夏天,马寅初随人大视察团赴外地视察回到北京。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他谈话。因为马老不服输,认准了理,谈话自然是谈不拢。最后,周总理近乎用一种哀求的口吻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16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1938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20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写一份深刻的检讨,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如何?”马寅初对周总理是了解的,不到万不得已,周总理是不会说这番话的。马老在友人和真理面前,选择了真理。他对周总理说:“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后来,马寅初写了《重述我的请求》一文,严正声明:“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所投降!”后来毛泽东也看了《重述我的请求》,向秘书口授道:“马寅初向我们下战表,堪称孤胆英雄,独树一帜,也可以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马尔萨斯姓马,他也姓马,有人要捍卫他的外国祖先到底,有什么办法?看来,马寅初不愿自己下马,我们只好采取组织措施,请他下马了。理论批判从严,生活给予出路,此事不可手软。”这以后对他的批判就升级为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了。一夜之间,上万张大字报贴满了北大校园,甚至连他家的院子里、书房里及卧室里,都贴满了大字报。“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在北大校园内此起彼伏。1960年1月3日,马寅初被迫向教育部提出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还规定马寅初不得发表文章,不得公开发表讲话,不得接受新闻记者访问,不得会见外国人士和海外亲友。以戴罪之身,遭到软禁。至此,近8年的人口论争划上了句号。

马寅初这种忧国忧民的心境,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经济学家的敏锐,来源于他渊博的经济学知识。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3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学习。1907年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于1916年回到祖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经济系教授。1919年至1927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夏,担任浙江省政府特别经济顾问。不久转往南京,任立法院财经委员会委员长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马寅初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以经济学家的身分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马寅初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198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享年100周岁。
《中国档案报》1998.10.15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马寅初谈人口问题
一九五三年,中国大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人口普查,结果表明,截止到一九五三年六月三十日中国人口总计601,938,035人,估计每年要增加1,200万人到1,300万人,增殖率为千分之二十。
这次人口普查引起著名经济学家、北京大学校长马寅初的注意,他对人口普查的结果表示怀疑。马寅初经过三年的调查研究发现,中国人口的增长率是每年增长千分之二十二以上,有些地方甚至到达千分之三十,这实在是太高了于是,他将自己的研究成果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一文。一九五五年七月,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召开,马寅初将写好的文章作为发言稿,交人大代表浙江小组讨论征求意见。
一九五七年二月,在最高国务会议第十一次(扩大)会议上,马寅初再一次就“控制人口”问题发表了自己的主张∶“我们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如果不把人口列入计划之内,不能控制人口,不能实行计划生育,那就不成其为计划经济。”马寅初的发言当即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四月廿七日,马寅初在北京大学大饭厅发表人口问题的演讲,这是他四九年后第一次公开的学术演讲。在讲演中,马寅初讲述了几年来调查研究的结果。同日,《文汇报》登《马寅初谈人口问题》。六月,马寅初将《新人口论》作为一项提案,提交一届人大四次会议(全文发表于七月五日《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以十个方面论述了为什么要控制人口和控制人口的重要性与迫切性,以及如何控制人口等问题。
马寅初与毛泽东关于“人口问题”的一场论争
贺吉元
粉碎“四人帮”后的第三个夏天,主持平反冤假错案工作的中央组织部长胡耀邦在认真审阅有关马寅初的材料后,动情地说:“当年毛主席要是肯听马寅初一句话,中国今天的人口何至于会突破十亿大关啊!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我们再也不要犯这样的错误了。共产党应该起誓:再也不准整科学家和知识分子了!”
马寅初的时代虽然离我们已经很远了,但他的名字,连同他的不朽名著《新人口论》,却永远留在共和国的史册中。当年那场激烈的有关人口问题的争论,同样也永远留在人们的记忆里。

建国后,马寅初以对共产党无限信赖和满腔热情迎接社会主义建设高潮的到来,同样,也以警醒的态度审视着和平发展时期的人口问题。他将人口问题列入自己科研计划的重点项目,矢志不渝地展开攻关,并身体力行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从而掌握了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为使国家对人口问题心中有数,更好地解决生产、生活两大难题,他积极建议中央人民政府开展人口普查。党和政府采纳了他的提议,在1953年上半年实施了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同年11月1日得出了普查结果:截止1953年6月1日午夜,我国人口为6亿。仅仅4年时间,全国就增加了1亿多人口。这个数字让把国家前途和命运系于己身的马寅初感到震惊和不安。不久,作为北京大学校长的马寅初,在古稀之年,率领一批助手和学生,走出京城,下浙江,到江西,上陕西,赴山东,去上海,马不停蹄地进行人口调查。与此同时,中央也十分关注全国的人口问题。刘少奇召集有关人士开会,作了《提倡节育》的重要讲话。马寅初参加了这次会议,在会上疾呼:人口问题,千万千万大意不得!现在不努力,将来后悔莫及。然而,毛泽东的观点与马寅初完全相悖,表现出不以为然的态度,说,中国人口就是增加十亿又何妨?最高领袖是这样,全国各级政府也就等闲视之了。更有甚者,个别地方还对生育多的妇女给予奖励。
即便如此,认准了理的马寅初,有点“犯上”。1954年,他以人大代表的身分第三次回浙江农村调查,走访了10个县的20余个农业生产合作社。围绕人口问题进行全方位的比较分析,写出了调查报告。一连喊出三个不得了:“人口出生率高得不得了!人口增长速度快得不得了!这样发展下去简直不得了!”表现出忧国忧民的焦虑心情。为了证明这个事实,唤起更多人的重视和支持,他找到老朋友邵力子、李德全、柳亚子、马叙伦、李达等商谈,言词恳切地说:“如果不采取措施,我们会犯极大的错误,会给国民经济带来极大的困难,新中国将会背上一个极其沉重不易摆脱的包袱。”后来,他又写成《控制人口与科学研究》的长篇论文,提交给1955年7月召开的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由于受到毛泽东对人口问题思想和态度的影响,更由于一些人的别有用心,马寅初的提案,遭到康生、陈伯达等人的围攻和批判,他们几乎黔驴技穷,搬出了苍白无力、滑稽可笑的论调:“人不但有一张嘴,还有一双手,可以创造世界。没有人还搞什么革命?还搞什么共产主义?”并武断地认为:“社会主义国家不存在人口问题。”马寅初对此不屑一顾,觉得自己的意见和主张是正确的,毫不妥协地说:“我既然发现和认识了这个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就一定要坚持到底。否则作为一个经济学家和人民代表,我就没有尽到自己对国家和人民应尽的责任。”因为马老先生不会也不可能放弃自己的立场,人口问题的更大论争就不可能避免,而且到后来更趋白热化了。

时间过去了两年,到了1957年春,在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当着毛泽东的面,与人为善地再一次提出了人口问题。他直言不讳地说:“人口太多是我们的致命伤。1953年普查已经超过了6亿,如果按净增率千分之二十计算,15年后将达到8亿,50年后将达到15亿。这绝不是危言耸听……”。并大声呼唤,“不控制人口,不实行计划生育,后果不堪设想。”刘少奇、周恩来等当即表示赞同。毛泽东则轻蔑地一笑说:“人口是不是可以搞成有计划的生产,可以进行研究和试验嘛。言人之未言,试人之未试嘛!”
马寅初听了领袖发话,自然非常高兴,加之当时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治气候,因而加快了人口问题研究和写作的步伐。几个月的工夫,《新人口论》一书面世,再一次作为提案,提交给一届人大四次会议。《人民日报》用整版篇幅全文刊载了《新人口论》,在国内外引起巨大反响。此举,令对人口问题研究锲而不舍的马老先生倍受鼓舞。
可是,马寅初想错了,高兴早了。事态的发展对善良的马寅初来说,是料想不到的。这时的毛泽东一口咬定马寅初的人口论,是马尔萨斯的人口论。将他连同他的《新人口论》打入了冷宫。就连过去几年赞成马寅初的观点、对人口问题表现出关注的其他领导同志也起而批驳。
马寅初第一感官告诉他,既然中央领导同志的口径一致了,自己的灭顶之灾也就来了。但一身傲骨、坚毅执著年近八旬的马老先生不想投降,也根本不可能退却。当然,厄运也就随之而来。一个批判“马寅初反动思想”的运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起来。据现在档案资料统计,仅1958年下半年,《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光明日报》、《文汇报》、《中国青年报》等全国重要报刊发表的批判文章就达200多篇。马寅初感到个人遭批判、受委屈事小,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大。要求会见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三位领导人中的任何一位。然而,他的这一恳请未被批准,没有一个与他面谈。只有毛泽东派人放出话来:“马寅初先生不服输,不投降,可以继续写文章,向我们作战嘛!他是个很好的反面教员嘛!”马寅初生性不唯上、不惧压,老朽之年接下了毛泽东下的战书,他公开表露,“为了国家和真理,我不怕孤立,不怕批斗,不怕冷水浇,不怕油锅炸,不怕撤职坐牢,更不怕死……无论在什么情况下,我都要坚持我的人口理论。”

马寅初不惧孤立,风骨铮铮,有着单枪匹马,直到战死为止的豪迈气概。
1959年夏天,马寅初随人大视察团赴外地视察回到北京。周恩来代表毛泽东、党中央找他谈话。因为马老不服输,认准了理,谈话自然是谈不拢。最后,周总理近乎用一种哀求的口吻说:“马老啊,你比我年长16岁,你的道德学问,我是一向尊为师长的。1938年你我在重庆相识,成了忘年之交,整整有20年了啊。人生能有几个20年呢。这次,你就应我一个请求,写一份深刻的检讨,检讨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也算是过了社会主义这一关,如何?”马寅初对周总理是了解的,不到万不得已,周总理是不会说这番话的。马老在友人和真理面前,选择了真理。他对周总理说:“吾爱吾友,吾更爱真理。为了国家和真理,应该检讨的不是我马寅初!”后来,马寅初写了《重述我的请求》一文,严正声明:“我对我的理论有相当的把握,不能不坚持,学术的尊严不能不维护。我虽年近八十,明知寡不敌众,自当单枪匹马出来应战,直到战死为止,决不向专以力压服、不以理说服的那种批判者所投降!”后来毛泽东也看了《重述我的请求》,向秘书口授道:“马寅初向我们下战表,堪称孤胆英雄,独树一帜,也可以说是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马尔萨斯姓马,他也姓马,有人要捍卫他的外国祖先到底,有什么办法?看来,马寅初不愿自己下马,我们只好采取组织措施,请他下马了。理论批判从严,生活给予出路,此事不可手软。”这以后对他的批判就升级为政治斗争和人身攻击了。一夜之间,上万张大字报贴满了北大校园,甚至连他家的院子里、书房里及卧室里,都贴满了大字报。“马寅初不投降,就叫他灭亡!”的口号声在北大校园内此起彼伏。1960年1月3日,马寅初被迫向教育部提出辞去北大校长职务。不久,他又被免去全国人大常委的职务。还规定马寅初不得发表文章,不得公开发表讲话,不得接受新闻记者访问,不得会见外国人士和海外亲友。以戴罪之身,遭到软禁。至此,近8年的人口论争划上了句号。

马寅初这种忧国忧民的心境,坚持真理的勇气和经济学家的敏锐,来源于他渊博的经济学知识。马寅初1882年6月24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03年考入天津北洋大学矿冶专业学习。1907年毕业后,被清政府派往美国著名的耶鲁大学官费留学,攻读经济学。1910年获得硕士学位后,又赴纽约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经济学博士。学业完成后,于1916年回到祖国,应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之聘,任经济系教授。1919年至1927年,出任北大第一任教务长。1927年夏,担任浙江省政府特别经济顾问。不久转往南京,任立法院财经委员会委员长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南京失守后,马寅初随国民政府迁到重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年近古稀的马寅初以经济学家的身分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副主任。1953年出任北京大学校长。粉碎“四人帮”后,马寅初被任命为北大名誉校长。1982年5月14日与世长辞,享年100周岁。
《中国档案报》1998.10.15
毛主席的无知,给今天的就业一系列问题埋了祸根。
毛主席打仗和政治斗争还可以,1953年以后如果能让贤的话,就可以画上一个完美的句号了,建国以后,毛主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作为。
尤其是十年动乱,给中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中国正在享受高出生率带来的好处[em10][em10]
任何人都有从无知到有知的过程,五十年代有几个人认识到人口问题。老马在人口问题上有先见之明当然不错。但是其他学者的观点毛泽东也要考虑呀。当毛泽东认识到人口问题就提倡计划生育,计划生育这个词也是毛泽东首倡。只不过当时计划生育不如八九十年代那么严厉,不服就抄家拆房子。
[B]以下是引用[I]中共日本书记[/I]在2005-4-27 13:28:00的发言:[/B][BR]毛主席的建国以后,毛主席几乎没有什么好的作为。

两弹一星,核潜艇浪费了我们多少钱啊 ? 要是分到全国人民的头上该多好~~~
抗美援朝,牺牲了那么多的人(包括老毛的儿子),要是给美国统治我们现在就不用放个屁也要考英语了。
任何事都有两面性,再过几十年所谓的二三代领导还不定怎么评价
我只知道再搞计划生育 以后就没舅舅 没阿姨了
连亲戚都没有 老年人多 福利又根本就跟不上 年青人少 还有几千万的光棍 都不敢想象那时候的中国社会是个什么样!
其实我国现在已经有在考虑可以生第二胎的问题了
计划生育?怎么计划?
当时的避孕技术根本就不发达,避孕技术真正的成熟是在70年代。
而且,流产在当时,恐怕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再说了,当时底下的农民会理解么?
[B]以下是引用[I]太极张三丰[/I]在2005-4-28 14:49:00的发言:再说了,当时底下的农民会理解么?

农民理解共产主义吗?
[B]以下是引用[I]太极张三丰[/I]在2005-4-28 14:49:00的发言:[/B][BR]计划生育?怎么计划?
当时的避孕技术根本就不发达,避孕技术真正的成熟是在70年代。
而且,流产在当时,恐怕不是一件光荣的事情。
再说了,当时底下的农民会理解么?

避孕技术再怎么落后,套套总归有吧?
[B]以下是引用[I]Fox102[/I]在2005-4-29 0:21:00的发言:[/B][BR]?
避孕技术再怎么落后,套套总归有吧?

[em06]                           ↑没有吧。
[B]以下是引用[I]redalert0120[/I]在2005-4-28 15:30:00的发言:[/B][BR]?
农民理解共产主义吗?


——不理解。但是共产党来了,他们的生活安定了。生存得到保障了。所以他们就拥护共产党。
[B]以下是引用[I]Fox102[/I]在2005-4-29 0:21:00的发言:[/B][BR]?
避孕技术再怎么落后,套套总归有吧?


——恕我孤陋寡闻。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套套”。倒是听老辈子的人说,很多妇女因为孩子多,想要流产,怎么也流不掉。最后气的直哭。
如果有“套套”的话,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不管怎么说,中国人口这么多,有人说,这个是因为马寅初的人口理论被批判,我认为不然。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偶然,实际上却是必然。
因为1949年以后,正因为全国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和平时期,老百姓生活安定下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口生出来。
所以,蒋介石时代,人口增长不起来,不是因为蒋介石就多会搞计划生育,而是因为那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没有保障,孩子出生率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所以人口增长不起来。
还有,就是我的看法:毛主席是批判了马寅初的理论。但是并不意味着,农民就必须多生孩子,而少生或者不生,就不允许。
农民想要几个孩子,当时好像并没有规定。所以,想要几个孩子,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当时的人的想法,也取决于当时的避孕技术的发达程度。
毛泽东批判马寅初的意思,主观上并不是指就应该多生,他是没有区分马尔萨斯人口论和马老的人口论之间的区别,而是理解错了“计划”的意思。
他的本意是说:人多了没有什么关系,为什么要“计划”呢?
我们不能够把人口增长的责任,都让毛主席来承担。
我知道避孕药是1955年发明的
避孕套不知道什么时候
二战就有美军用套套在枪口防水的趣闻了,真想控制人口,措施不是问题
[B]以下是引用[I]老牛居[/I]在2005-4-27 18:33:00的发言:[/B][BR]中国正在享受高出生率带来的好处[em10][em10]
[B]以下是引用[I]太极张三丰[/I]在2005-4-29 13:30:00的发言:[/B][BR]?

——恕我孤陋寡闻。我过去从来没有听说过“套套”。倒是听老辈子的人说,很多妇女因为孩子多,想要流产,怎么也流不掉。最后气的直哭。
如果有“套套”的话,恐怕就不是这个样子了。
不管怎么说,中国人口这么多,有人说,这个是因为马寅初的人口理论被批判,我认为不然。这件事情看起来是偶然,实际上却是必然。
因为1949年以后,正因为全国进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和平时期,老百姓生活安定下来,所以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口生出来。
所以,蒋介石时代,人口增长不起来,不是因为蒋介石就多会搞计划生育,而是因为那个时候,人民的生活没有保障,孩子出生率高,但是死亡率也很高。所以人口增长不起来。

在古埃及,人们就开始用套套了,现代避孕套出现并用于避孕也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人多力量大是绝对的真理。人多负担重是相对的真理。日本人口更多(与资源相比),不影响富裕。至于就业问题,与人口数量没有必然关系。
全世界现在只有中国在采取自我灭绝的人口政策。
[B]以下是引用[I]2001xlf[/I]在2005-5-1 19:35:00的发言:[/B][BR]人多力量大是绝对的真理。人多负担重是相对的真理。日本人口更多(与资源相比),不影响富裕。至于就业问题,与人口数量没有必然关系。
全世界现在只有中国在采取自我灭绝的人口政策。

你的理论真是有趣。关键是中国的资源真的很多嘛?人均下来中国任何资源在世界上基本上都是倒数。人多力量大?中国的手工作坊人是很多可生产力能和发达国家的现代化工厂的生产力比嘛?自我灭绝的人口政策?我不知你从何得出这个理论?虽然现在出生率下降了,但是每年出生的人口数还是相当大的。说实话,中国的大城市人口过于拥挤,已越来越不适合居住。
中国人口数量太多是一个的问题,而人口中大多数素质低下更是大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太多,那么这个家庭要负担的孩子的教育经费就很成问题,所以大多数人口多的家庭,人员素质就相对比较低。这点在农村特别突出。我是就事论事,没有贬低农民的意思。
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历史问题啊,谁叫当时毛泽东是个神啊!
大家说呢,我听老人说,当时毛泽东说一句话天下没有不响应的,因为他解放了中国,叫中国边地插满了红旗···
没有老毛,诸位不一定能出现在我们面前!
结婚的男女双方如果都是独生子女国家是可以允许生二胎的,我们这代的很多人都不再受计划生育的约束了。
不过我觉得,赚不了钱还是一个都不生,毕竟不生孩子以后要2个人养6个人,难啊,再生2个孩子就是2个人要养8个人,我们这代人会是活的很艰苦的一代。
[em14][em14][em14]
[B]以下是引用[I]弹剑[/I]在2005-4-29 22:14:00的发言:[/B][BR]我知道避孕药是1955年发明的
避孕套不知道什么时候

——在发达国家。我认为是这样。
然而这不等于这个就立刻就会被全体人民所接受,并且得到推广。
我好像听说大规模推广是在70年代。
毕竟任何一种新药,特别是这方面的药,使用是要慎重的。
[B]以下是引用[I]tmxk0803[/I]在2005-5-1 11:14:00的发言:[/B][BR]二战就有美军用套套在枪口防水的趣闻了,真想控制人口,措施不是问题

——美国是什么社会?中国是什么社会?
真想控制人口?要是那么容易,现在世界人口问题早就解决了。
中国可能做到“用套套在枪口防水”的事情么?中国有那样开放么?
[B]以下是引用[I]验证码[/I]在2005-5-1 14:37:00的发言:[/B][BR]。
在古埃及,人们就开始用套套了,现代避孕套出现并用于避孕也已有几百年历史了。

汽车近代就有了,但是真正的大规模的在全世界盛行,是在现代。
同样的,石油,很早就有记载,但是真正得到大规模的应用是在人们意识到它的价值之后。
现代避孕套出现的也许很早,但是问题是,他们被接受,却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连在中国大陆,计划生育那么多年了,不也是在最近几年才成为一个流行的词汇么?
[B]以下是引用[I]布衣之怒[/I]在2005-5-3 19:22:00的发言:[/B][BR]中国人口数量太多是一个的问题,而人口中大多数素质低下更是大问题。其中一个原因是,一个家庭中如果孩子太多,那么这个家庭要负担的孩子的教育经费就很成问题,所以大多数人口多的家庭,人员素质就相对比较低。这点在农村特别突出。我是就事论事,没有贬低农民的意思。

——是的,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我们不能够太责怪毛泽东。毕竟,什么都要一步一步的来么。何况,这么多的人口,是因为我们有了一个和平的环境。这还是要感谢毛主席的。
民国时期,没人控制人口。为什么人口没有增长?
难道控制人口就是计划生育,鼓励生育就不是计划生育?这首先就是一个逻辑错误。
事实上,中国在五十年代末就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主要靠科学的宣传教育等手段,鼓励群众自觉的优生优育,而绝不是现在这样靠罚款拆房来“控制”。

毛主席批马寅初并不是反对控制人口,而是反对他的人口观念。正如主贴所说,在一九五七年二月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时,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但是马寅初此后却走向极端,在北大讲学时,他公开宣扬西方殖民者的错误人口观念,说什么人口太多的后果,不是人家侵略我们,就是我们去打别人,否则就无法解决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等等。由于新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种错误理论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当然会受到毛主席的批评。
所谓79年胡耀邦批示“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的说法最先是从蒋子龙的小说来的,本来只是一句调侃的话,结果却当成了学术上不可动摇的结论,纯属迎合“全否”的需要。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从49年到76年的27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了4亿,而76年到2003年也是27年时间,在大力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还是增长了4亿,那么这些人口又是“批错”了谁而增加的呢?
[B]以下是引用[I]潘冬子[/I]在2005-5-11 10:10:00的发言:[/B][BR]难道控制人口就是计划生育,鼓励生育就不是计划生育?这首先就是一个逻辑错误。
事实上,中国在五十年代末就已经实行了计划生育政策,提倡优生优育,主要靠科学的宣传教育等手段,鼓励群众自觉的优生优育,而绝不是现在这样靠罚款拆房来“控制”。

毛主席批马寅初并不是反对控制人口,而是反对他的人口观念。正如主贴所说,在一九五七年二月最高国务会议上,马寅初提出“控制人口”的建议时,受到毛泽东的赞赏。
但是马寅初此后却走向极端,在北大讲学时,他公开宣扬西方殖民者的错误人口观念,说什么人口太多的后果,不是人家侵略我们,就是我们去打别人,否则就无法解决资源短缺等社会问题,等等。由于新中国当时所处的国际环境,这种错误理论的危害是非常严重的,当然会受到毛主席的批评。
所谓79年胡耀邦批示“批错一个人,增加几亿人”的说法最先是从蒋子龙的小说来的,本来只是一句调侃的话,结果却当成了学术上不可动摇的结论,纯属迎合“全否”的需要。一个简单的对比就可以发现,从49年到76年的27年时间,中国人口增长了4亿,而76年到2003年也是27年时间,在大力执行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中国人口还是增长了4亿,那么这些人口又是“批错”了谁而增加的呢?

========很有价值的发言
[em17][em17]
毛泽东是农民,和它谈学术问题,老马太天真了。
人口结构已经不行了!
毛泽东毕竟不是科学家!
马演出的书呆子话语让毛主席反感!
人口论说要消灭下层人口,我属于下层!!!!!!!!
[em0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5-5-12 18:08:00编辑过]
  人口问题很复杂,如果大家能够本着“文明讨论,友好交流”的精神参与,本贴可能成为一个精品。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5-12 18:11:00的发言:[/B][BR]  人口问题很复杂,如果大家能够本着“文明讨论,友好交流”的精神参与,本贴可能成为一个精品。

=====同意。我们看问题必须考虑历史背景,因为不同时代的价值观是存在差异的
[em10][em10]
计划生育带来个什么后果呢???中国高素质人口比例下降,加上那个户籍制度,结果就不用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