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作家:花木兰应是鲜卑人 不姓花姓穆兰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11:26:35
中新社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记者李爱平)“花木兰本名为穆兰”。14日,内蒙古作家穆锴在其刚刚出版的《穆氏家族揭秘》一书中对北魏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给予了重新定义,认为花是后人加的姓,并非原姓。

穆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兰本名穆兰,“花”是后人加的姓,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公元前412年的河南地,属今日的鄂尔多斯。

穆锴介绍说,自己之所以认为木兰的真名为穆兰,源于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已对家喻户晓的《木兰辞》给予肯定,认为该诗内容是真实的。据此,他从该诗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考证出木兰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其替父从军则是参加北魏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记者了解到,关于花木兰的身世自古多有考证,有姓魏、姓朱、姓花之说,而在穆锴看来,木兰本名为穆兰是最接近真实历史的,他坚称,那个对着门在织布的木兰,确实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他同时认为,穆姓作为一个并不多见的姓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北魏时代,没有鲜卑穆氏就没有北魏迅速崛起,没有北魏的崛起就没有繁荣的盛唐时代。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16/30369135_0.shtml

搜狗截图13年10月16日0918_3.jpg (41.98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10-16 09:18 上传

中新社呼和浩特10月14日电(记者李爱平)“花木兰本名为穆兰”。14日,内蒙古作家穆锴在其刚刚出版的《穆氏家族揭秘》一书中对北魏巾帼英雄花木兰的名字给予了重新定义,认为花是后人加的姓,并非原姓。

穆锴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木兰本名穆兰,“花”是后人加的姓,穆是鲜卑人的姓,约出生在公元前412年的河南地,属今日的鄂尔多斯。

穆锴介绍说,自己之所以认为木兰的真名为穆兰,源于历史学家范文澜在《中国通史简编》一书中已对家喻户晓的《木兰辞》给予肯定,认为该诗内容是真实的。据此,他从该诗的“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考证出木兰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其替父从军则是参加北魏对阴山之北柔然的战争。

记者了解到,关于花木兰的身世自古多有考证,有姓魏、姓朱、姓花之说,而在穆锴看来,木兰本名为穆兰是最接近真实历史的,他坚称,那个对着门在织布的木兰,确实是北魏大将穆崇的族人。他同时认为,穆姓作为一个并不多见的姓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特别是在北魏时代,没有鲜卑穆氏就没有北魏迅速崛起,没有北魏的崛起就没有繁荣的盛唐时代。 http://news.ifeng.com/history/sh ... 16/30369135_0.shtml
北朝当时不就是五胡乱华。北魏拓跋。
现在姓“元”的是汉族还是***?
他同时认为,穆姓作为一个并不多见的姓氏,在历史上曾经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严重同意啊,如果没有穆念慈,tc早就统一地球了!
三锅 发表于 2013-10-16 10:21
现在姓“元”的是汉族还是***?
我认识一个,是汉族
我国不承认以古代的消亡民族作为民族身份
总是说要民族团结,现在傻眼了吧,弄了半天我国的英雄人物都是少数民族。希望最后别是南斯拉夫的结局。
兔子红眼了 发表于 2013-10-16 14:53
总是说要民族团结,现在傻眼了吧,弄了半天我国的英雄人物都是少数民族。希望最后别是南斯拉夫的结局。
花木兰从来都不是汉族,你历史咋学的?

现在姓“元”的是汉族还是***?
唐朝就是汉人了,元稹元好问你会当他不是汉人吗
总是说要民族团结,现在傻眼了吧,弄了半天我国的英雄人物都是少数民族。希望最后别是南斯拉夫的结局。
希望能继承慕容复的遗志,不要出师未捷人先疯


自己看看木兰辞去,明显就不是中原的风格么。

《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啥时候见过称呼可汗的是中原王朝?啥时候还要自己买马去服兵役?有几个汉家女子能立刻就上马出征?

自己看看木兰辞去,明显就不是中原的风格么。

《木兰辞》约作于北魏迁都洛阳以后,中经隋唐文人润色。最初录于南朝陈僧智匠《古今乐录》,长300余字。它是我国古代民间文学中的一篇优秀叙事诗。

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啥时候见过称呼可汗的是中原王朝?啥时候还要自己买马去服兵役?有几个汉家女子能立刻就上马出征?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16 14:55
花木兰从来都不是汉族,你历史咋学的?
回族人朱八八,土家族人毛XX,侗族人粟裕向你问好!
兔子红眼了 发表于 2013-10-16 15:31
回族人朱八八,土家族人毛XX,侗族人粟裕向你问好!
有点文化好不好!

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的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而且是北朝民歌!

汉人民歌,有把自己的君王称呼为可汗的么?

兔子红眼了 发表于 2013-10-16 15:31
回族人朱八八,土家族人毛XX,侗族人粟裕向你问好!
朱八八纯属扯淡。常遇春是回回,后来某些人觉得不过瘾不气派,瞎编出个“十回保明”,居然胡大海刘伯温徐达都成了回回了,再后面觉得十个回回保个卡费勒也太……于是乎那当过和尚的主也就……
花木兰是个虚构的浪漫主义人物,这和讨论刘姥姥仙乡何处一样纯属扯淡中的扯淡。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3-10-16 15:53
花木兰是个虚构的浪漫主义人物,这和讨论刘姥姥仙乡何处一样纯属扯淡中的扯淡。

《木兰辞》作为北朝民歌,可不是虚构的。

从《木兰辞》所描写的内容看,显然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国家,发生的事情。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16 15:56
《木兰辞》作为北朝民歌,可不是虚构的。

从《木兰辞》所描写的内容看,显然指的是北方少数民族政权 ...
在文艺理论上,木兰辞就是浪漫主义作品,是一种情愫的寄托。一个女人在军中多年,身经百战还让人发现不了性别,这是不可能的事情。民歌和虚不虚构无关,民歌里仙侠鬼怪多了去了。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3-10-16 16:03
在文艺理论上,木兰辞就是浪漫主义作品,是一种情愫的寄托。一个女人在军中多年,身经百战还让人发现不了 ...
争论这个有意思么?

《木兰辞》作为民歌,无论是出现的时间地点,还是描述的内容,反映都是南北朝时期,北朝少数民族政权国家的风土人情。这和虚构不虚构,有啥关系?

朱八八纯属扯淡。常遇春是回回,后来某些人觉得不过瘾不气派,瞎编出个“十回保明”,居然胡大海刘伯温徐 ...
常遇春什么时候是回民了?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13-10-16 17:01
常遇春什么时候是回民了?
是啊同 问???
有点文化好不好! 花木兰是什么朝代的人?魏晋南北朝时代的,而且是北朝民歌!
北朝就没有汉人了?少数民族会织布?
myson 发表于 2013-10-16 17:06
北朝就没有汉人了?少数民族会织布?
别把织布和丝绸搞混了!

少数民族难道不会织布?

这个考证不足够啊
wanghywanghy 发表于 2013-10-16 18:53
这个考证不足够啊
这个问题,以前就有人提过:花木兰他们家应该是北魏的军户,所以花木兰应该是鲜卑人。
myson 发表于 2013-10-16 17:06
北朝就没有汉人了?少数民族会织布?
少数民族不会织布?
历史老师教你黄道婆的时候睡觉了吧?
温良恭捡让 发表于 2013-10-16 17:11
别把织布和丝绸搞混了!

少数民族难道不会织布?
古代北方蛮夷,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织布当然不会了,你说北朝有没有汉族再说吧!別诗里面一个可汗,马上得出木兰是少数民族的结论。
xiaocaibing 发表于 2013-10-16 19:39
少数民族不会织布?
历史老师教你黄道婆的时候睡觉了吧?
本贴语境中讨论的少数民族指的是南北朝或隋初的北方游牧民族;
而你说的是元代海南黎族,黎族和汉族一样是农耕文化,而且黎族的耕种和纺织技术应该都是汉人移民带过去的;
你想反驳少数民族会不会织布其实不用举黄道婆的例子,你可以说你认识个妹子是少民,在棉纺厂上班,多简单。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3-10-16 16:03
在文艺理论上,木兰辞就是浪漫主义作品,是一种情愫的寄托。一个女人在军中多年,身经百战还让人发现不了 ...
你发现你的手下是个花姑娘,你会说出去吗?多好的玩具啊
华夏明珠 发表于 2013-10-16 17:01
常遇春什么时候是回民了?
不是回民,是元末的“回回”,就是有色目人血统,但不一定信伊斯兰。当然这个说法也不是被正统学界认可的。
myson 发表于 2013-10-16 20:40
古代北方蛮夷,茹毛饮血、而衣皮苇,织布当然不会了,你说北朝有没有汉族再说吧!別诗里面一个可汗,马上 ...

哈哈,南北朝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都已经迁都到洛阳了,还不会织布?

难道在洛阳茹毛饮血、而衣皮苇么?

三锅 发表于 2013-10-16 10:21
现在姓“元”的是汉族还是***?
只有小部分是胡人。
吃饱了撑的吗,
严重汉化了的鲜卑人.
据本人考证,外交部发言人华某应为鲜卑人,春莹应是鲜卑男人的姓,实为迎春,因此,该发言人正式名字应为“迎春花”
纯属闲的蛋疼
蒙古人又拐弯给自己找爹了?
本来就该是鲜卑人 军户家庭出身 对手是柔然人

至少是鲜卑化的汉人 就像六镇里面的汉人一样
刺刀上膛 发表于 2013-10-16 16:03
在文艺理论上,木兰辞就是浪漫主义作品,是一种情愫的寄托。一个女人在军中多年,身经百战还让人发现不了 ...
有人猜测花木兰家是当地豪族,她是带着一大帮从骑和下人去出征的,在军队中可以有自己的圈子,这也符合当时北魏早期的实际情况。证据就是她那些“火伴”最后跟着她回家了,要不是从家里带出的部下,跟她回家干嘛?
现在怎么净是这些垃圾货色在说话,以后能不能管管这些病人,整天质疑,拿出证据来在说话,否则跟美国学学,上法庭。
****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
回子有成为中国穆黑的潜质
把汉人一刀劈开里面就有半个鲜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