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龙一号”试验性应用初步成功 潜深5080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03:56
当地时间10月6日18时30分,在东太平洋500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近10个小时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浮出水面。至此,“潜龙一号”成功迈出了试验性应用的第一步,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创下了我国自主研制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深海作业的新纪录。

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的试验性应用是中国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的重头戏。当地时间9月30日,“海洋六号”抵达东太平洋作业区,工作人员为“潜龙一号”的试验性应用做好了各项准备,并在10月2日~3日两次实施潜器下水,对潜器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综合性验证。

10月6日,“潜龙一号”第三次下水,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早晨6时,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潜器下水前的技术检查和使命程序下载,7时30分开始布放,7时55分布放成功。1个多小时后,潜器无动力下潜至5080米的深度,开始在距海底50米的高度沿规划路线作业。

17时19分,“潜龙一号”在水下作业8小时5分钟后,向水面监控系统发出了上浮信息,并于19时30分成功被回收至甲板。在作业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潜器传回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测潜器工作状态。数据显示,潜器水下航行姿态稳定,准确按规划线路航行作业。

据悉,在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试验性应用的工作时间为10天。接下来,“潜龙一号”还将继续潜入大洋深处,在预定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内进行调查。同时,研制人员也将通过这次试验性应用,为“潜龙一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依据。(刘维)

链接“潜龙一号”是中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自主研发、研制的服务于深海资源勘察的实用化深海装备。该项目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2013年3月完成湖上试验及湖试验收,5月搭乘“海洋六号”船在南海进行首次海上试验,累计完成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4159米,获得了海底地形地貌等一批探测数据,设备布放与回收成功率100%。

“潜龙一号”外形是一个长4.6米、直径0.8米、重1500公斤,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巡航速度2节,最大续航能力24小时,配有浅地层剖面仪等探测设备,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10/12/30257939_0.shtml
当地时间10月6日18时30分,在东太平洋5000多米深的水下工作近10个小时后,我国自主研制的首个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潜龙一号”浮出水面。至此,“潜龙一号”成功迈出了试验性应用的第一步,取得了初步成功,也创下了我国自主研制水下无人无缆潜器深海作业的新纪录。

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的试验性应用是中国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的重头戏。当地时间9月30日,“海洋六号”抵达东太平洋作业区,工作人员为“潜龙一号”的试验性应用做好了各项准备,并在10月2日~3日两次实施潜器下水,对潜器的各项功能进行了综合性验证。

10月6日,“潜龙一号”第三次下水,首次执行应用任务。早晨6时,工作人员开始进行潜器下水前的技术检查和使命程序下载,7时30分开始布放,7时55分布放成功。1个多小时后,潜器无动力下潜至5080米的深度,开始在距海底50米的高度沿规划路线作业。

17时19分,“潜龙一号”在水下作业8小时5分钟后,向水面监控系统发出了上浮信息,并于19时30分成功被回收至甲板。在作业期间,工作人员通过潜器传回的数据信息,实时监测潜器工作状态。数据显示,潜器水下航行姿态稳定,准确按规划线路航行作业。

据悉,在大洋29航次科考第三航段,6000米水下无人无缆潜器试验性应用的工作时间为10天。接下来,“潜龙一号”还将继续潜入大洋深处,在预定的中国大洋协会多金属结核合同区内进行调查。同时,研制人员也将通过这次试验性应用,为“潜龙一号”的进一步完善提供技术依据。(刘维)

链接“潜龙一号”是中国国际海域资源调查与开发“十二五”(2011年~2015年)规划重点项目之一,是中国自主研发、研制的服务于深海资源勘察的实用化深海装备。该项目于2011年11月正式启动,2013年3月完成湖上试验及湖试验收,5月搭乘“海洋六号”船在南海进行首次海上试验,累计完成7次下潜,最大下潜深度4159米,获得了海底地形地貌等一批探测数据,设备布放与回收成功率100%。

“潜龙一号”外形是一个长4.6米、直径0.8米、重1500公斤,最大工作水深6000米,巡航速度2节,最大续航能力24小时,配有浅地层剖面仪等探测设备,可完成海底微地形地貌精细探测、底质判断、海底水文参数测量和海底多金属结核丰度测定等任务。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10/12/30257939_0.shtml
嗯,有人技术都得了,无人的应该不难
5000米水下无线通信?民用技术都这样了,军用潜艇通信还会是问题么?
技术价值主要体现在通讯和控制上了,这个很牛
新闻里看到了。像个导弹一样。呵呵。可喜可贺。
嗯,有人技术都得了,无人的应该不难
各有各的难点,不能说哪个更容易。载人潜器的难点在于生命支持和保障,无人潜水器的难点在于智能控制
5000米水下无线通信?民用技术都这样了,军用潜艇通信还会是问题么?
只是不知道它一个数据包容量是多大
各有各的难点,不能说哪个更容易。载人潜器的难点在于生命支持和保障,无人潜水器的难点在于智能控制
嗯是这个理。
请问里面的雷达监测系统用的是啥公司的产品?
    深水潜水器跟深空探测器异曲同工,在经济许可条件下满足人类对揭秘未知领域的渴求,也算一种技术储备。
    海洋深潜器,超过“经济深度”后的实际经济意义并不大。比如,海洋油气田,现阶段“经济深度”是多少,超过这个深度,勘探没有现实意义,只能作为未来储备用。
    所谓“经济深度”,就是以现有或者未来若干年的技术,在这个海洋深度,开采矿物或者石油天然气等,成本完全不合算。
zero_hour 发表于 2013-10-13 09:25
各有各的难点,不能说哪个更容易。载人潜器的难点在于生命支持和保障,无人潜水器的难点在于智能控制
如果水下通信没问题的话可以人工操控,能自我控制那是最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