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海上装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21:37:33


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海上再装填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最初发展的装备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VLS )被要求在昼夜五级海况条件下每小时装填10个导弹储存箱。







  实际运行的系统包括补给舰利用“标准横向补给系统”(Standard Tensioned Replenishment Alongside Method,STREAM)将导弹储存箱转移到导弹舰的滑动吊点板;利用甲板上的起重机将导弹储存箱吊起移动到一个空的单元格的位置,然后将导弹储存箱插入单元格里。




  MK41系统中的装填模块外形尺寸同标准模块一样,总体构架也大致相同。只是用3个隔舱安装1台瑞典制造的伸缩式油压起重机。平时,起重机收藏在装甲舱盖下面,工作时利用一个电梯升到甲板上面并伸开起重臂,其臂长8.15m,起吊高度为7.62m,起吊质量2t,能对8隔舱模块中的所有弹位进行海上补给,补给速度为10吨/小时。






  1992年在密苏里州米勒县进行的垂直发射系统海上补给技术评估中确认了该起重机没有足够的力量吊起装有战斧导弹的储存箱,而装载有标准2型导弹的储存箱传输速率只有每个小时3个(作为对比,美国海军在60年代发展的“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FAST可以实现在夜晚6级海况下每小时输送24枚“鞑靼人”防空导弹),三级海况下起重机的摆动导致只能进行有限的补给。此后起重机没有被使用过。导弹舰艇都是在港口进行垂直发射装置的装填。





“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Fast Automatic Shuttle Transfer,FAST)




  FAST是全自动系统,导弹从补给舰仓库传输到接收舰再装填到弹库完全自动化,但是也因此造成结构异常复杂而维护困难,甚至导致系统无法使用和导弹无法发射,后来,美海军又研制了由FAST系统演变而来的简化系统,即1970年开始投入使用的“标准横向补给系统”(Standard Tensioned Replenishment Alongside Method,STREAM)。




  通过固定设施进行垂直发射装置装填补给的45型驱逐舰,这样的设施明显容易遭到敌方的精确打击,特别是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




  于是1995年一个新设计的垂直发射装置工程发展型号在怀尼米港补给测试站建造完成并开始测试直至今天,这是一种可以在5级海况下进行垂直发射装置装填的改进型系统,但是至今尚未完成。

  这种新的海上导弹补给系统在五级海情下操作时,其起、装速率预计是每小时15个导弹储存箱,当海上战舰同补给舰伴随航行开始进行装填或负载调整作业,货物索具被接上之后,航行补给专家组将由补给船坐上运送车厢,通过索具送到接收舰,现在设计的运送车厢可装6人,接着输送垂直发射导弹补给装置,补给装置是一种油压动力的机械吊臂,被安放在垂直发射装置甲板周围的三条永久安装的铁轨上,机械臂上有两个钳环的限位装置可以防止导弹储存箱晃动,然后通过电动绞车将空的垂直发射导弹储存箱吊起、传输装有导弹的储存箱并下舱贮存,储存箱会同甲板下的垂直发射装置电路连接。导弹补给结束后,再将导弹补给装置和专家组拉回到补给船。


运送车厢中的航行补给专家




索具上的补给装置,可以看到有两个用来限制导弹储存箱晃动的钳环




铁轨上的补给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移动位置去为任意一个发射单元进行装填




打开发射单元的口盖,起树,对准,然后就可以启动电动绞车将导弹储存箱装入发射单元了





  美国海军现有的宙斯盾舰存在垂直发射装置不能在海上重新装填的问题。宙斯盾巡洋舰有122个垂直发射单元,而宙斯盾驱逐舰只有96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多用途的,混合搭载有对陆、对海、对空甚至对潜武器,但是也因此而可能在高强度作战中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所需导弹。更危险的是,有时宙斯盾舰出航的时候只装填部分垂直发射单元,并且导弹的可靠率通常达不到100%。






  为了应对中国不断壮大的海空军实力,特别是在未来区域拒止/反介入环境下对抗解放军一次发射大量弹道导弹攻击的能力,导弹舰艇需要具备海上重新装填的能力,因为即使导弹舰装满防空导弹,面对解放军军事教条中强调的弹道导弹弹幕攻击,也很有可能出现导弹告竭的情况,如果没有重新装填的能力,导弹舰将不得不离开他们的阵位回港补给,这会稀释防守的兵力,在港口补给的舰艇也会成为敌方使用弹道导弹攻击的目标,因此需要重新启动五级海况下垂直发射系统海上装填项目,开发一个可以传输最重达12,000磅(近5.5吨)的导弹储存箱并将其吊起、对准和下仓贮存的海上装填系统。





MK-41垂直发射装置的海上再装填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末期,最初发展的装备在巡洋舰和驱逐舰上的MK-41垂直发射系统(VLS )被要求在昼夜五级海况条件下每小时装填10个导弹储存箱。







  实际运行的系统包括补给舰利用“标准横向补给系统”(Standard Tensioned Replenishment Alongside Method,STREAM)将导弹储存箱转移到导弹舰的滑动吊点板;利用甲板上的起重机将导弹储存箱吊起移动到一个空的单元格的位置,然后将导弹储存箱插入单元格里。




  MK41系统中的装填模块外形尺寸同标准模块一样,总体构架也大致相同。只是用3个隔舱安装1台瑞典制造的伸缩式油压起重机。平时,起重机收藏在装甲舱盖下面,工作时利用一个电梯升到甲板上面并伸开起重臂,其臂长8.15m,起吊高度为7.62m,起吊质量2t,能对8隔舱模块中的所有弹位进行海上补给,补给速度为10吨/小时。






  1992年在密苏里州米勒县进行的垂直发射系统海上补给技术评估中确认了该起重机没有足够的力量吊起装有战斧导弹的储存箱,而装载有标准2型导弹的储存箱传输速率只有每个小时3个(作为对比,美国海军在60年代发展的“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FAST可以实现在夜晚6级海况下每小时输送24枚“鞑靼人”防空导弹),三级海况下起重机的摆动导致只能进行有限的补给。此后起重机没有被使用过。导弹舰艇都是在港口进行垂直发射装置的装填。





“快速自动穿梭传送系统”(Fast Automatic Shuttle Transfer,FAST)




  FAST是全自动系统,导弹从补给舰仓库传输到接收舰再装填到弹库完全自动化,但是也因此造成结构异常复杂而维护困难,甚至导致系统无法使用和导弹无法发射,后来,美海军又研制了由FAST系统演变而来的简化系统,即1970年开始投入使用的“标准横向补给系统”(Standard Tensioned Replenishment Alongside Method,STREAM)。




  通过固定设施进行垂直发射装置装填补给的45型驱逐舰,这样的设施明显容易遭到敌方的精确打击,特别是远程弹道导弹的攻击




  于是1995年一个新设计的垂直发射装置工程发展型号在怀尼米港补给测试站建造完成并开始测试直至今天,这是一种可以在5级海况下进行垂直发射装置装填的改进型系统,但是至今尚未完成。

  这种新的海上导弹补给系统在五级海情下操作时,其起、装速率预计是每小时15个导弹储存箱,当海上战舰同补给舰伴随航行开始进行装填或负载调整作业,货物索具被接上之后,航行补给专家组将由补给船坐上运送车厢,通过索具送到接收舰,现在设计的运送车厢可装6人,接着输送垂直发射导弹补给装置,补给装置是一种油压动力的机械吊臂,被安放在垂直发射装置甲板周围的三条永久安装的铁轨上,机械臂上有两个钳环的限位装置可以防止导弹储存箱晃动,然后通过电动绞车将空的垂直发射导弹储存箱吊起、传输装有导弹的储存箱并下舱贮存,储存箱会同甲板下的垂直发射装置电路连接。导弹补给结束后,再将导弹补给装置和专家组拉回到补给船。


运送车厢中的航行补给专家




索具上的补给装置,可以看到有两个用来限制导弹储存箱晃动的钳环




铁轨上的补给装置可以最大限度的移动位置去为任意一个发射单元进行装填




打开发射单元的口盖,起树,对准,然后就可以启动电动绞车将导弹储存箱装入发射单元了





  美国海军现有的宙斯盾舰存在垂直发射装置不能在海上重新装填的问题。宙斯盾巡洋舰有122个垂直发射单元,而宙斯盾驱逐舰只有96单元。每个单元都是多用途的,混合搭载有对陆、对海、对空甚至对潜武器,但是也因此而可能在高强度作战中无法提供足够数量的所需导弹。更危险的是,有时宙斯盾舰出航的时候只装填部分垂直发射单元,并且导弹的可靠率通常达不到100%。






  为了应对中国不断壮大的海空军实力,特别是在未来区域拒止/反介入环境下对抗解放军一次发射大量弹道导弹攻击的能力,导弹舰艇需要具备海上重新装填的能力,因为即使导弹舰装满防空导弹,面对解放军军事教条中强调的弹道导弹弹幕攻击,也很有可能出现导弹告竭的情况,如果没有重新装填的能力,导弹舰将不得不离开他们的阵位回港补给,这会稀释防守的兵力,在港口补给的舰艇也会成为敌方使用弹道导弹攻击的目标,因此需要重新启动五级海况下垂直发射系统海上装填项目,开发一个可以传输最重达12,000磅(近5.5吨)的导弹储存箱并将其吊起、对准和下仓贮存的海上装填系统。



打完蛋蛋,还没沉的话~自己的飞机还没来的话装弹也是死~
为毛一定要把吊臂塞在发射筒里呢?






P.S.好资料,已收藏。
西门吸血 发表于 2013-10-11 20:30
为毛一定要把吊臂塞在发射筒里呢?
现在已经不塞了

最下面的一个方案不错,就是要专用人员坐缆车过去危险性大了点,不能只运个装填系统过来让驱逐舰上的技术人员操作啊
干脆直接将垂发贯通舰体,射完蛋蛋之后直接将发射箱体从船底抛入海中,然后再重新插积木。
740159711 发表于 2013-10-11 20:28
打完蛋蛋,还没沉的话~自己的飞机还没来的话装弹也是死~
除了重新装填之外还可以做负载调整作业,比如防空导弹装多了,就可以用这套系统把防空导弹换成别的

技术贴,加分鼓励、支持!
嗯,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好资料。装填的时候不要挨揍才好。
052d上的64单元垂发有没有起重装置
首次看到,学习了
类似MK57那样的舷侧布置或许有一定的再装填优势,将来可以做成像弹夹一样
大爱科普帖  
楼主辛苦了!!!!!
没见过我们的类似的装置
感觉是闲得蛋痛的活
如果海军后勤基地和港口真的弱到这种地步了,海上装多少也没用
高强度海战,导弹都打完了,还没沉,还能动,按这个速度装多少也没用
模块化设计的军舰,为海上调换导弹搞这么套系统,真还不如另外派条DD过来,后勤补给上要省力得多了。
2013-10-12 02:33 上传

和谐颂歌 发表于 2013-10-12 02:34
已经完成了四枚一组弹夹模块
这我知道,这个和我说的弹夹不太一样,我的意思是像弹夹一样在侧面打开装弹的。MK57和DDG1000的舷侧是一体化的
科普文章的精品!!!
zydos 发表于 2013-10-11 20:39
最下面的一个方案不错,就是要专用人员坐缆车过去危险性大了点,不能只运个装填系统过来让驱逐舰上的技术人 ...
在补给舰上配置装填专家组只需要1组人/舰就够了,在驱逐舰上配置也要1组人/舰,不过哪种舰数量大呢
micshang 发表于 2013-10-11 20:41
干脆直接将垂发贯通舰体,射完蛋蛋之后直接将发射箱体从船底抛入海中,然后再重新插积木。
发射箱体从船底抛入海中,你认为在VLS底下开同等面积的通海门这船还能跑?
PLA海军不知有无海上装填垂发导弹的能力。
好贴先顶再看
比较胖狴犴 发表于 2013-10-12 08:36
在补给舰上配置装填专家组只需要1组人/舰就够了,在驱逐舰上配置也要1组人/舰,不过哪种舰数量大呢{:171: ...
装填技术人员不用专职吧,出海布署几个月也许也没装填一次,一般培训几个兼职装填手问题不大吧,看这种装置也没什么技术含量,会开叉车开吊车的都能干吧,再让几个兵辅助一下就行了
zydos 发表于 2013-10-12 08:51
装填技术人员不用专职吧,出海布署几个月也许也没装填一次,一般培训几个兼职装填手问题不大吧,看这种装 ...
应该早期的鹰酱想法和你差不多,所以MK41VLS早期是自带装填起重机的。不过从实际装填过程看,由于驱逐舰/巡洋舰上不带备弹,海上装填的只能是补给舰在横向补给状态下输送过来的。既然如此每艘战舰上部署装填人员就毫无意义了。另外在海上并且要求一定海况下装填,这个可不是一般要求的精细操作,还是要经常进行练习的比较好。既然如此,拆了自带装填起重机的战舰就没法练习了。显而易见,鹰酱就是认定由补给舰来承担这个任务了。


这个很感兴趣,这个小吊车平时是在哪里的?
脚下就是固定在发射口的?
和谐颂歌 发表于 2013-10-12 02:34
已经完成了四枚一组弹夹模块
模块大了,重量就大了,增加了过舰运送和吊起装载的难度,要折中考虑。
和谐颂歌 发表于 2013-10-12 02:34
已经完成了四枚一组弹夹模块
MK41安装的时候也是四个单元一组吊运的,这方面跟MK57没啥区别。
超级小本营o 发表于 2013-10-11 22:20
052d上的64单元垂发有没有起重装置
没有,回港再装填
只穿短袖 发表于 2013-10-12 09:18
这个很感兴趣,这个小吊车平时是在哪里的?
脚下就是固定在发射口的?
下沉降入垂发阵中
占三个箱位
   这个貌似兔兔用不到!
船在海上吊装作业受风浪影响大,效率低,操作危险性大。按27楼的图,有浪涌来,船身倾斜,下面两个人根本扶不住,要对准填装口难度不是一般的大。
    052C自备吊臂,不知有无海上装填能力
感觉最后那种架设在三条钢轨上的装填装置不错,减少了与舰体之间的相对运动,效率比吊车高多了
只穿短袖 发表于 2013-10-12 09:18
这个很感兴趣,这个小吊车平时是在哪里的?
脚下就是固定在发射口的?
在甲板下,占用三个发射箱的空间!使用时再升上来!
96枚打完了,你说这海战激烈到何种程度?还没受伤? 还是回基地补给比较踏实。
嗯,不错的文章,学习了。
中华崛起小爷 发表于 2013-10-12 10:29
这个貌似兔兔用不到!
以后海边疆拓展了,还是很需要的。
740159711 发表于 2013-10-11 20:28
打完蛋蛋,还没沉的话~自己的飞机还没来的话装弹也是死~
问题就出在这里,这么高强度的实战,这么多蛋蛋通常没打完船就应该沈了,更何况冷战后根本没那么多银子填满那些空位,海上装填什么的就很浮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