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雾重重话林彪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3:39:24
迷雾重重话林彪

林彪将军在我心目中曾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记得中学时期我说过:“如果共产党里没有林彪,天是谁的还说不定!”.二十年来,把林彪将军的多个版本的传记都快翻烂了。可是读着,分析着,就发现了疑点,再对照其他国共两党的名将,终于发现历史上的林彪并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军事人才,因为他打的仗几乎都是顺风仗,也就是在我方战略占优的情况下,把战术布置较完美,也仅此而已。
这样说林彪将军的崇拜者会不满,但是我希望能看到的是有说服力的见解。
林彪将军由于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在我国及世界上都充满了一个迷。于是说其能者则是一个古往今来的无人能及的军事家,贬者则大谈其过。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还是联系种种情况,客观一些好!
林彪将军原名林育蓉,他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并非完全无能之辈,但在近代名将中却不是出众之人,现在我们来客观地分析一下林彪将军的战例。
许多人都提到林彪将军在红军时期曾以一个连的部队打败(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敌人一个师。有幸我曾看过这一役。
抛开战例本身,让我们先理性的分析一下:正常情况下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至少十个连,如果这是一个小师(不设旅),则这个师应有三十五个连以上,一比三十五,林彪将军创造了“奇迹”,前无古人。
如果是一个大师,设有旅的建制;那么这个师至少一百一十个连,以一当百,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如果确有此战,那将是军事史上多么辉煌的一页;林彪将军只要一万人,蒋介石将军百万大军的围攻算什么?可事实不是这样!
现在,我讲一下战例:事实上林彪将军确有此战,那是在耒阳附近打的。朱德正率部向井岗山进军途中。所遇国民党军一个地方师的两个团,被林彪将军一个连击溃。国军此师下设:师部、师直属队和三个团,总兵力二千人左右。朋友们会问:两千人左右?这叫什么师? 事实上当时国民党的地方师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不足为怪。   
当傍晚时分,这两个团一千多人的先头部队二百多人接近林彪将军的埋伏地点时,林彪将军让军中神枪手一枪干掉了带队的营长随后吹冲锋号,战士们大喊杀出,敌军惊慌失措向后溃逃,反倒把自己的队伍冲了个乱七八糟。
此役并不神奇。古今中外这样的战例很多,多用于打击素质差、战斗力差的部队。近代我军高级将领,甚至于许多中下级军官都打过类似的战斗,不应将其神话!
林彪将军走入了红军的行列,从此显示出了军事才华。在龙岗一战,国民党名将张辉赞被红军所擒,此战的指挥者有说是粟裕将军也有说是林彪将军,事实上,此战总指挥应是朱德将军,其下黄公略将军为主、粟裕、林彪等将军都只是参战将领。
由于特殊原因,林彪很快成为了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将军就成了他的政委!罗荣恒将军也曾是他的政委!这支部队屡建战功!这里面聂、罗功不可没,只提林彪不公平。
第五次反围剿及湘江之败,不是红军那一个将军的罪过,“王明路线滔天罪”不只对红军!
    尊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基本上是刘伯承将军开路,彭德怀将军断后!调虎离山袭金沙、兵临贵阳逼昆明、乌江天险重飞渡、奇兵夺取安顺场。刘伯承将军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彭德怀将军以一个团的兵力重创马家军二个主力旅的追兵,为红军长征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毛主席赞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也显示了毛主席用将真如神!
    长征后,林彪将军曾在彭德怀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打了不少胜仗,在红军东征时红一军团长,彭德怀将军是总指挥。其后林彪将军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全面抗战暴发后,林彪将军任115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保卫战役。并取得了伏击坂垣师团运输队的胜利,即“平型关大捷”!由于这是“七七事变”后,日军第一次以战败的姿态,逃离战场,加上宣传的效应,林彪将军一举成名!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平型并伏击战:
    日军参战兵力:4000人,其中运输及后勤人员2000多人。战斗人员不足2000人,且无后援。
    八路军作战兵力:15000人,其中非战斗人员1000多人。且有国民党军侧应,并有国民党空军对日军进行空中打击。
    战斗结果:日军损兵1000左右,其中被俘2人。
    八路军损兵:1100多人,其中副团职二人!
    如不是击毁敌运输车几十辆,此战是败了!
    如果有人说当时日军军事素质太好,所以造成了这个结果,那么请看一下这两个战例:赵尚志将军在冰趟子以三百多人的兵力,伏击来扫荡的关东军精锐部队800人,同时又要阻击侧翼敌军2000人的支援。经一日激战格杀日军三百多人。我军牺牲8人!此战使日军关东军司令抱头痛哭。
一九三八年,陈光将军3000人在东进中被日军8000人包围,激战一天,格杀日军1200人,我军损兵300人,突围而去。
    这又如何解释呢?
抗日战争胜利后,肖劲光将军率先向上级罗荣恒将军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的战略方针,罗荣恒将军认为可行,上报中央在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领导正在犹豫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负责人周保中将军和中央取得了联系。当得知抗联还在,并在东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后,中央下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决心,陈云和肖劲光将军率先出关并很快打开了局面。
此时中央出人意料地将在抗日战争中除“平型关”之外寸功未立的林彪将军派往东北,同时派出了强大的助手阵容如:罗荣恒、陈云、肖劲光、周保中、邓华、刘亚楼等。
林彪出关后按中央部署,夺下四平。随后国民党将领杜聿明、陈明仁、廖耀湘反击复失四平。国民党杰出的军事家杜聿明曾一度穷追林彪,如不是肖劲光将军四保临江得胜,几无容身之地。
随后,林彪将军以十五人的兵力南下,准备重新夺取四平,并消灭四平国民党军陈明仁所部二万人(其实是三万人,林彪料敌失误)。邓华将军再三阻拦,苦苦相劝,并言此战必败。如要取胜必须再加兵力四个师以上,可是林彪一意孤行,挥师四平。“三战四平”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伤心的战役之一,数以万记的解放军战士为统帅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陈明仁由此让中共统帅部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毛泽东就曾说过:“林彪不如陈明仁!”在解放军大军南下时,曾用尽心机劝降了陈明仁,并委以二十一兵团司令的重任。
独断专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林彪兵围四平,廖耀湘挥师向林彪包围,林彪将军果断撤出战斗。陈明仁称赞林彪:“危而不乱、败而不溃。林彪是大将之才!”这是对敌人的称赞,同时也显示了陈明仁的大将风度。纵观史书,林彪可曾有过如此胸怀。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四十万之众。但在国民党杰出军事家卫立煌将军指挥下,各部调度有方,林彪无机可趁。反倒落在下风。此时由于蒋介石对卫立煌将军的猜疑严重干涉了前线将士的发挥。此时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央军委严令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因为此时,锦州是消灭国民党东北主力的关键。可林彪多次抗命几经犹豫,把中央逼到了要换将的地步,若非罗荣恒将军坚持,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真要改写了,到少要往后推几年。
平津战役之时,林彪将军率大军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山海关,显示了过人的胆略。但此时,国民党名将傅作义在与中共军队前期的作战中,在聂荣臻、罗瑞卿(贺龙也曾参与指挥)所率华北野战军的打击下,精锐已消耗殆,解放军已是胜利在望。林彪将军百万雄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会师,其实力已是傅作义三倍以上。傅作义困守孤城。此时林彪将军坚持以武力解决傅作义,受到了罗荣恒将军和聂荣臻将军坚决反对,终于以和平方式劝降名将傅作义使古城免遭战火。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一步深入,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杰出的军事家白崇禧在青树坪设伏,准备给解放军以痛击。中央军委早已有所查觉,电令林彪不要与之决战,可林彪再次一意孤行,恃兵力上的优势和白崇禧在青树坪决战,结果又是大败而逃。数以万记的解放军指战员再次为统师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价。纵观解放战争史,解放军这样的大败有几次?林彪一人就占两次。
战争必须有代价,可这代价不能让战士们白白的冤枉的付出,不是吗?
纵观整个近代军事史,林彪将军是一个有军事才能但和其他诸多将领相比并不十分出众的人,且不说前面提到的赵尚志和陈光将军,我们再看以下数字:
杨成武:1939年12月在黄土岭以一万多八路军围歼日军1500人,格杀900,斩敌酋日军名将阿部规秀……
贺龙:在山西,以120师一部攻击日军一个族团(兵力大体相当),五战五捷,连复七城……
粟裕:解放战争初期,以3万兵力面对国民党李默庵部12万之众在苏中七战七捷。李大部被歼。在山东战场,以二十七万部队面对国民党军五十多万人,先歼李先洲于莱芜,再灭张灵甫于孟良崮,为战史之经典……
刘伯承:以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60多万部队连战连胜创大别山根据地……
李先念:以6万人在国民党30万人的重兵包围之中,来了个中原大突围,折兵不过4千,没有损失一个建制团……
陈赓:3万多人在国民党11个主力师经14万人的围攻之下,突发奇兵消灭国民党精锐天下第一师(旅),并活捉其师(旅)长黄正诚,成功的突出重围……
彭德怀:以3万之众和胡宗南27万部队陕北交锋,也是连战连捷,变不利为有利,很快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
胜过林彪将军的可说不胜枚举。林彪将军拿什么去比呢?]
纵观史书,近代哪一个战术原则,哪一条战略方针是出自林彪将军哪?哪一场次战役是林彪将军以少敌众,以弱抗强,胜的干净利索,扭转乾坤的哪?如有请千万指点一下!
解放以后,林彪虽贵为元帅,却并不十分受到毛泽东的看重,尤其是朝鲜战场上,胆怯避战更是让中央所轻。而林彪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许多场合下对罗荣恒等将军颇有微词。1963年,罗荣恒将军过世,毛泽东以诗悼曰: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鹌每闻欺大鸟
昆鸡常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给了罗荣恒将军极高的评价,同时,将林彪将军比喻为鹌鹑和田里的昆鸡,这给了林彪以深重的打击。但林彪毕竟是一个人才,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垮的。他用心研究了毛泽东的心理和毛泽东的治军史,在文革后率先将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的方针放于军队,并打出了“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等,做到了“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加之当时政治气候的需要,林彪一度成了风云人物,一人之下万从之上。
可他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陷害同僚排异己,处心积虑夺兵权。这些把戏别说毛泽东,就是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他也瞒不过。可是就如同“郑伯克段于鄢”那样,充分败露之后狼狈出逃,只落得折戟沉沙客死他乡!

即说如此,当初为什么重用林彪将军,又让林彪进军东北呢?
当时谁都可以看到,无论谁到东北发展,必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且中共在东北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第一、当时的东北已被苏联红军所控制,中共和苏共广泛在东北接触,或明或暗都会得到苏联的帮助。
第二、可以从苏军手中接手大量的日军装备,扩军极易。
第三、远离国统区,没有强有力的对手,可以放手建设一个大后方。
第四,以赵尚志、杨靖宇、周保中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转战十余年,可说民心所向,更有许多残部、余部在坚持斗争,可说是要树起共产党的大旗,前来投军和找组织的就源源不断。
有这些有利条件,东北谁来都可建功,谁不想来?可为什么是林彪将军呢?不是他有多少过人之处,而是他有两位好堂兄,两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请注意:林彪的原名叫林育蓉。
林育南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宣传家、政论家、“龙华二十四烈士”之首,同时,他也是林彪的引路人。他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
1898年12月15日出生在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湾,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林育南结识了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并加入了恽创办的“互助社”。1919年,林育南与恽代英共同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
之后,他又与恽代英一起创办了“利群书社”,团结、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此后,这批青年大多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1年夏,林育南与恽代英邀请“互助社”的成员在黄冈县林家大湾成立了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共存社”。林家大湾的“共存社”,是与湖南“新民学会”齐名的进步团体(此时,林育南便与毛泽东相交甚厚)。
1921年秋,林育南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9月,林育南与施洋成功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大罢工,并先后与许白昊、陈潭秋、郭亮、施洋等人在汉组织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兵工厂的大罢工,粤汉铁路武长段及粤汉铁路大罢工,英美烟厂、烟花厂大罢工,“二七”大罢工。
大罢工失败后,他是敌人通缉的“要犯”。为了“二七”大罢工的善后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安慰、慰问烈士家属,主持了施洋烈士的安葬追悼活动,搜集整理大罢工的文献资料、图片、传单、标语,编写了《二七惨剧》、《二七工仇》、《施洋先生纪念录》,为“二七”大罢工和死难的烈士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27年1月1日,湖北省总工会成立,林育南、刘少奇、李立三、许白昊当选为省总工会的负责人,林育南出任宣传主任。3日,汉口英租界附近发生了英国水兵刺死刺伤集会群众的惨案。为了打击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林育南与刘少奇、李立三组织了40万人的反英反奉大会。随后,他与刘少奇组织游行工人一举夺回了汉口英租界,驱逐了作恶多端、不可一世的英国鬼子。这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人自发组织起来夺回的第一个租界。
1927年4月底,林育南出席了党的五大,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27年6月,他出任全国总工会常委、秘书长,又任过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 六届四中全会期间,他与何孟雄、李求实等人一道,利用各种形式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
1931年1月7日,林育南、何孟雄及左翼5作家等30余人被敌人逮捕,1931年2月7日被蒋介石下令秘密处决于上海龙华。他牺牲时,年仅33岁。周恩来得知林育南等人就义后,万分悲痛,他亲自执笔写悼念文章。
还有林育英。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此人便是林育英(又名张浩)。
  1922年,林育英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在长沙组织大罢工。1924年5月,林育英去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1929年出任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担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赤色职工国际决定在苏联举行一次国际职工代表大会,林育英与会,同时担任中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在莫斯科期间,林育英参与了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著名的《八一宣言》的起草和定稿工作。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工作,并多次与季米特洛夫、斯大林一起交谈,讨论有关国际共运和中国革命的问题。
9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和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林育英受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委派回国。于11月中旬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会见了张闻天。11月20日至12月26日,林育英出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12月8日,林育英到安塞与毛泽东会面。这一天,林育英还会见了林彪。
12月中旬,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专门听取了林育英关于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的传达。研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在会上又一次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经过。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0月5日,张国焘公然另立中央,自任主席,走上分裂党、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道路。12月5日,张国焘公然致电中共中央,称他已成立“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要陕北的中共中央改称“北方局”。林育英十分气愤地说:“不知天高地厚,什么东西!”,并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给张国焘发电。电文中说他奉共产国际委派,回国解决红军一、四方面军发生的分歧,令他取消“中央”。于1月24日再次致电张国焘,表示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暂时与党中央发生横的关系。林育英的电报肯定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中央”,并同意北上。9月27日,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表示尊重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意见,决不再改变。
193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组建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林育英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援西军的干部、战士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还肃清了张国焘错误路线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8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林育英任师政委,徐向前任副师长。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11人中央军事委员会,林育英排名其中。
1938年1月,王明回国推行错误路线时,林育英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六届六中全会的合影照片上,林家二兄弟同毛泽东在一起合影。
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大会主持人请林育英发表讲话。讲话中,他突发脑溢血,而半身不遂。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的病情日益恶化。
  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3月8日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林育英的遗体告别仪式。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3月9日,中央公祭林育英。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
明白了这些,对林彪将军为什么能受到如此重用,就不难理解了。
让林彪出关,重用林彪,是把一个大大的功劳送给他,好对得起九泉之下为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林育南和林育英。面对着林育南和林育英对中国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谁还会对重用林彪有意见呢?何况林彪出身黄浦,在军事上也是一个人才。就这样,林彪如日中天般的被抬了起来。
不过,林彪这个小弟弟最终被大家宠坏,而走上了绝路,只怕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了!
本文只是一篇较为客观的评价林彪将军的文章。欢迎有理有据的不同意见!迷雾重重话林彪

林彪将军在我心目中曾是中国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记得中学时期我说过:“如果共产党里没有林彪,天是谁的还说不定!”.二十年来,把林彪将军的多个版本的传记都快翻烂了。可是读着,分析着,就发现了疑点,再对照其他国共两党的名将,终于发现历史上的林彪并不是一个十分优秀的军事人才,因为他打的仗几乎都是顺风仗,也就是在我方战略占优的情况下,把战术布置较完美,也仅此而已。
这样说林彪将军的崇拜者会不满,但是我希望能看到的是有说服力的见解。
林彪将军由于其出人意料的结局,在我国及世界上都充满了一个迷。于是说其能者则是一个古往今来的无人能及的军事家,贬者则大谈其过。其实,对一个人的评价还是联系种种情况,客观一些好!
林彪将军原名林育蓉,他是一个典型的悲剧人物。他并非完全无能之辈,但在近代名将中却不是出众之人,现在我们来客观地分析一下林彪将军的战例。
许多人都提到林彪将军在红军时期曾以一个连的部队打败(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敌人一个师。有幸我曾看过这一役。
抛开战例本身,让我们先理性的分析一下:正常情况下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至少十个连,如果这是一个小师(不设旅),则这个师应有三十五个连以上,一比三十五,林彪将军创造了“奇迹”,前无古人。
如果是一个大师,设有旅的建制;那么这个师至少一百一十个连,以一当百,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如果确有此战,那将是军事史上多么辉煌的一页;林彪将军只要一万人,蒋介石将军百万大军的围攻算什么?可事实不是这样!
现在,我讲一下战例:事实上林彪将军确有此战,那是在耒阳附近打的。朱德正率部向井岗山进军途中。所遇国民党军一个地方师的两个团,被林彪将军一个连击溃。国军此师下设:师部、师直属队和三个团,总兵力二千人左右。朋友们会问:两千人左右?这叫什么师? 事实上当时国民党的地方师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不足为怪。   
当傍晚时分,这两个团一千多人的先头部队二百多人接近林彪将军的埋伏地点时,林彪将军让军中神枪手一枪干掉了带队的营长随后吹冲锋号,战士们大喊杀出,敌军惊慌失措向后溃逃,反倒把自己的队伍冲了个乱七八糟。
此役并不神奇。古今中外这样的战例很多,多用于打击素质差、战斗力差的部队。近代我军高级将领,甚至于许多中下级军官都打过类似的战斗,不应将其神话!
林彪将军走入了红军的行列,从此显示出了军事才华。在龙岗一战,国民党名将张辉赞被红军所擒,此战的指挥者有说是粟裕将军也有说是林彪将军,事实上,此战总指挥应是朱德将军,其下黄公略将军为主、粟裕、林彪等将军都只是参战将领。
由于特殊原因,林彪很快成为了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将军就成了他的政委!罗荣恒将军也曾是他的政委!这支部队屡建战功!这里面聂、罗功不可没,只提林彪不公平。
第五次反围剿及湘江之败,不是红军那一个将军的罪过,“王明路线滔天罪”不只对红军!
    尊义会议后,红军长征基本上是刘伯承将军开路,彭德怀将军断后!调虎离山袭金沙、兵临贵阳逼昆明、乌江天险重飞渡、奇兵夺取安顺场。刘伯承将军显示了卓越的军事才华。
彭德怀将军以一个团的兵力重创马家军二个主力旅的追兵,为红军长征画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毛主席赞曰: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这也显示了毛主席用将真如神!
    长征后,林彪将军曾在彭德怀将军的统一指挥下打了不少胜仗,在红军东征时红一军团长,彭德怀将军是总指挥。其后林彪将军主要从事教育工作!
    全面抗战暴发后,林彪将军任115师师长,率部参加了平型关保卫战役。并取得了伏击坂垣师团运输队的胜利,即“平型关大捷”!由于这是“七七事变”后,日军第一次以战败的姿态,逃离战场,加上宣传的效应,林彪将军一举成名!
    现在我们来分析一下平型并伏击战:
    日军参战兵力:4000人,其中运输及后勤人员2000多人。战斗人员不足2000人,且无后援。
    八路军作战兵力:15000人,其中非战斗人员1000多人。且有国民党军侧应,并有国民党空军对日军进行空中打击。
    战斗结果:日军损兵1000左右,其中被俘2人。
    八路军损兵:1100多人,其中副团职二人!
    如不是击毁敌运输车几十辆,此战是败了!
    如果有人说当时日军军事素质太好,所以造成了这个结果,那么请看一下这两个战例:赵尚志将军在冰趟子以三百多人的兵力,伏击来扫荡的关东军精锐部队800人,同时又要阻击侧翼敌军2000人的支援。经一日激战格杀日军三百多人。我军牺牲8人!此战使日军关东军司令抱头痛哭。
一九三八年,陈光将军3000人在东进中被日军8000人包围,激战一天,格杀日军1200人,我军损兵300人,突围而去。
    这又如何解释呢?
抗日战争胜利后,肖劲光将军率先向上级罗荣恒将军提出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 的战略方针,罗荣恒将军认为可行,上报中央在中共中央毛泽东、朱德领导正在犹豫的时候。东北抗日联军负责人周保中将军和中央取得了联系。当得知抗联还在,并在东北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后,中央下定了“向南防御、向北发展”的决心,陈云和肖劲光将军率先出关并很快打开了局面。
此时中央出人意料地将在抗日战争中除“平型关”之外寸功未立的林彪将军派往东北,同时派出了强大的助手阵容如:罗荣恒、陈云、肖劲光、周保中、邓华、刘亚楼等。
林彪出关后按中央部署,夺下四平。随后国民党将领杜聿明、陈明仁、廖耀湘反击复失四平。国民党杰出的军事家杜聿明曾一度穷追林彪,如不是肖劲光将军四保临江得胜,几无容身之地。
随后,林彪将军以十五人的兵力南下,准备重新夺取四平,并消灭四平国民党军陈明仁所部二万人(其实是三万人,林彪料敌失误)。邓华将军再三阻拦,苦苦相劝,并言此战必败。如要取胜必须再加兵力四个师以上,可是林彪一意孤行,挥师四平。“三战四平”是解放战争中,解放军最伤心的战役之一,数以万记的解放军战士为统帅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代价。可陈明仁由此让中共统帅部对他有了重新的认识,毛泽东就曾说过:“林彪不如陈明仁!”在解放军大军南下时,曾用尽心机劝降了陈明仁,并委以二十一兵团司令的重任。
独断专行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林彪兵围四平,廖耀湘挥师向林彪包围,林彪将军果断撤出战斗。陈明仁称赞林彪:“危而不乱、败而不溃。林彪是大将之才!”这是对敌人的称赞,同时也显示了陈明仁的大将风度。纵观史书,林彪可曾有过如此胸怀。
在辽沈战役中,东北解放军兵力已超过国民党军四十万之众。但在国民党杰出军事家卫立煌将军指挥下,各部调度有方,林彪无机可趁。反倒落在下风。此时由于蒋介石对卫立煌将军的猜疑严重干涉了前线将士的发挥。此时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央军委严令东北野战军夺取锦州,因为此时,锦州是消灭国民党东北主力的关键。可林彪多次抗命几经犹豫,把中央逼到了要换将的地步,若非罗荣恒将军坚持,中国解放战争的历史真要改写了,到少要往后推几年。
平津战役之时,林彪将军率大军南下,以雷霆万钧之势夺取山海关,显示了过人的胆略。但此时,国民党名将傅作义在与中共军队前期的作战中,在聂荣臻、罗瑞卿(贺龙也曾参与指挥)所率华北野战军的打击下,精锐已消耗殆,解放军已是胜利在望。林彪将军百万雄师入关,与华北野战军会师,其实力已是傅作义三倍以上。傅作义困守孤城。此时林彪将军坚持以武力解决傅作义,受到了罗荣恒将军和聂荣臻将军坚决反对,终于以和平方式劝降名将傅作义使古城免遭战火。
随着解放战争的进一步深入,百万雄师过大江。国民党杰出的军事家白崇禧在青树坪设伏,准备给解放军以痛击。中央军委早已有所查觉,电令林彪不要与之决战,可林彪再次一意孤行,恃兵力上的优势和白崇禧在青树坪决战,结果又是大败而逃。数以万记的解放军指战员再次为统师的错误付出了生命的价。纵观解放战争史,解放军这样的大败有几次?林彪一人就占两次。
战争必须有代价,可这代价不能让战士们白白的冤枉的付出,不是吗?
纵观整个近代军事史,林彪将军是一个有军事才能但和其他诸多将领相比并不十分出众的人,且不说前面提到的赵尚志和陈光将军,我们再看以下数字:
杨成武:1939年12月在黄土岭以一万多八路军围歼日军1500人,格杀900,斩敌酋日军名将阿部规秀……
贺龙:在山西,以120师一部攻击日军一个族团(兵力大体相当),五战五捷,连复七城……
粟裕:解放战争初期,以3万兵力面对国民党李默庵部12万之众在苏中七战七捷。李大部被歼。在山东战场,以二十七万部队面对国民党军五十多万人,先歼李先洲于莱芜,再灭张灵甫于孟良崮,为战史之经典……
刘伯承:以12万人千里跃进大别山,在蒋介石60多万部队连战连胜创大别山根据地……
李先念:以6万人在国民党30万人的重兵包围之中,来了个中原大突围,折兵不过4千,没有损失一个建制团……
陈赓:3万多人在国民党11个主力师经14万人的围攻之下,突发奇兵消灭国民党精锐天下第一师(旅),并活捉其师(旅)长黄正诚,成功的突出重围……
彭德怀:以3万之众和胡宗南27万部队陕北交锋,也是连战连捷,变不利为有利,很快掌握了战场的主动权……
……
胜过林彪将军的可说不胜枚举。林彪将军拿什么去比呢?]
纵观史书,近代哪一个战术原则,哪一条战略方针是出自林彪将军哪?哪一场次战役是林彪将军以少敌众,以弱抗强,胜的干净利索,扭转乾坤的哪?如有请千万指点一下!
解放以后,林彪虽贵为元帅,却并不十分受到毛泽东的看重,尤其是朝鲜战场上,胆怯避战更是让中央所轻。而林彪却是个不甘寂寞的人,在许多场合下对罗荣恒等将军颇有微词。1963年,罗荣恒将军过世,毛泽东以诗悼曰:
记得当年草上飞
红军队里每相违
长征不是难堪日
战锦方为大问题
斥鹌每闻欺大鸟
昆鸡常笑老鹰飞
君今不幸离人世
国有疑难可问谁
给了罗荣恒将军极高的评价,同时,将林彪将军比喻为鹌鹑和田里的昆鸡,这给了林彪以深重的打击。但林彪毕竟是一个人才,不会这么容易就被打垮的。他用心研究了毛泽东的心理和毛泽东的治军史,在文革后率先将毛泽东在延安整风中的方针放于军队,并打出了“毛主席的话一句顶一万句”等,做到了“万岁不离口、语录不离手”。加之当时政治气候的需要,林彪一度成了风云人物,一人之下万从之上。
可他在政治上是不成熟的:陷害同僚排异己,处心积虑夺兵权。这些把戏别说毛泽东,就是周恩来、叶剑英、邓小平他也瞒不过。可是就如同“郑伯克段于鄢”那样,充分败露之后狼狈出逃,只落得折戟沉沙客死他乡!

即说如此,当初为什么重用林彪将军,又让林彪进军东北呢?
当时谁都可以看到,无论谁到东北发展,必将在中国历史上写下重重的一笔。且中共在东北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第一、当时的东北已被苏联红军所控制,中共和苏共广泛在东北接触,或明或暗都会得到苏联的帮助。
第二、可以从苏军手中接手大量的日军装备,扩军极易。
第三、远离国统区,没有强有力的对手,可以放手建设一个大后方。
第四,以赵尚志、杨靖宇、周保中为代表的东北抗日联军在东北转战十余年,可说民心所向,更有许多残部、余部在坚持斗争,可说是要树起共产党的大旗,前来投军和找组织的就源源不断。
有这些有利条件,东北谁来都可建功,谁不想来?可为什么是林彪将军呢?不是他有多少过人之处,而是他有两位好堂兄,两位为中国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堂兄林育南和林育英。请注意:林彪的原名叫林育蓉。
林育南我党早期著名革命家、宣传家、政论家、“龙华二十四烈士”之首,同时,他也是林彪的引路人。他是卓越的工运领袖,与恽代英齐名。
1898年12月15日出生在黄冈回龙山镇林家大湾,1915年考入武昌中华大学中学部。1917年10月,林育南结识了湖北新文化运动的先驱恽代英,并加入了恽创办的“互助社”。1919年,林育南与恽代英共同领导了武汉地区的五四运动。
之后,他又与恽代英一起创办了“利群书社”,团结、吸引了一大批进步青年。此后,这批青年大多走上了革命之路。
1921年夏,林育南与恽代英邀请“互助社”的成员在黄冈县林家大湾成立了带有共产主义性质的“共存社”。林家大湾的“共存社”,是与湖南“新民学会”齐名的进步团体(此时,林育南便与毛泽东相交甚厚)。
1921年秋,林育南在武汉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21年9月,林育南与施洋成功领导了汉口人力车夫大罢工,并先后与许白昊、陈潭秋、郭亮、施洋等人在汉组织领导了汉阳钢铁厂、兵工厂的大罢工,粤汉铁路武长段及粤汉铁路大罢工,英美烟厂、烟花厂大罢工,“二七”大罢工。
大罢工失败后,他是敌人通缉的“要犯”。为了“二七”大罢工的善后工作,他冒着生命危险安慰、慰问烈士家属,主持了施洋烈士的安葬追悼活动,搜集整理大罢工的文献资料、图片、传单、标语,编写了《二七惨剧》、《二七工仇》、《施洋先生纪念录》,为“二七”大罢工和死难的烈士留下了珍贵的历史资料。
1927年1月1日,湖北省总工会成立,林育南、刘少奇、李立三、许白昊当选为省总工会的负责人,林育南出任宣传主任。3日,汉口英租界附近发生了英国水兵刺死刺伤集会群众的惨案。为了打击英帝国主义的嚣张气焰,林育南与刘少奇、李立三组织了40万人的反英反奉大会。随后,他与刘少奇组织游行工人一举夺回了汉口英租界,驱逐了作恶多端、不可一世的英国鬼子。这是鸦片战争之后,中国工人自发组织起来夺回的第一个租界。
1927年4月底,林育南出席了党的五大,并在会上当选为中共中央候补委员。1927年6月,他出任全国总工会常委、秘书长,又任过湖北省委宣传部长、代理省委书记,河南省委书记。 六届四中全会期间,他与何孟雄、李求实等人一道,利用各种形式反对王明的错误路线。
1931年1月7日,林育南、何孟雄及左翼5作家等30余人被敌人逮捕,1931年2月7日被蒋介石下令秘密处决于上海龙华。他牺牲时,年仅33岁。周恩来得知林育南等人就义后,万分悲痛,他亲自执笔写悼念文章。
还有林育英。毛泽东的一生中,仅有一个人享受过他执绋抬棺的高规格礼遇。此人便是林育英(又名张浩)。
  1922年,林育英经林育南、恽代英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在长沙组织大罢工。1924年5月,林育英去莫斯科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学习。1926年回国。1929年出任上海沪西区区委书记。1930年,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1930年9月,在中共六届三中全会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1932年初,担任全国总工会常委兼海员工会总书记。1933年1月,赤色职工国际决定在苏联举行一次国际职工代表大会,林育英与会,同时担任中国总工会驻赤色职工国际代表、中共中央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
  在莫斯科期间,林育英参与了以中共中央名义发表的著名的《八一宣言》的起草和定稿工作。
1935年7月25日至8月20日,林育英出席了共产国际第七次代表大会。在莫斯科期间,他广交朋友,积极工作,并多次与季米特洛夫、斯大林一起交谈,讨论有关国际共运和中国革命的问题。
9月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和共产国际决定派林育英回国。斯大林对此表示同意。林育英受共产国际总书记季米特洛夫的委派回国。于11月中旬到达中共中央所在地——瓦窑堡。会见了张闻天。11月20日至12月26日,林育英出席了中央政治局会议。12月8日,林育英到安塞与毛泽东会面。这一天,林育英还会见了林彪。
12月中旬,中共中央主要领导人毛泽东、张闻天、周恩来、王稼祥等专门听取了林育英关于共产国际七大会议精神的传达。研究、制定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12月17日至25日,中共中央在瓦窑堡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林育英在会上又一次传达了共产国际七大的会议精神和在莫斯科制定《八一宣言》的经过。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奠定了理论基础。
   10月5日,张国焘公然另立中央,自任主席,走上分裂党、分裂红军、破坏革命的道路。12月5日,张国焘公然致电中共中央,称他已成立“中央”、“中央政府”、“中央军委”,要陕北的中共中央改称“北方局”。林育英十分气愤地说:“不知天高地厚,什么东西!”,并以共产国际代表的名义,给张国焘发电。电文中说他奉共产国际委派,回国解决红军一、四方面军发生的分歧,令他取消“中央”。于1月24日再次致电张国焘,表示张国焘处可成立西南局,直属国际代表团,暂时与党中央发生横的关系。林育英的电报肯定了中共中央的政治路线是正确的,张国焘被迫取消了“中央”,并同意北上。9月27日,张国焘、朱德、徐向前、陈昌浩联名致电林育英、张闻天、毛泽东,表示尊重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意见,决不再改变。
1937年2月27日,中央军委组建援西军,由刘伯承任司令员,林育英任政委。林育英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不仅使援西军的干部、战士提高了认识,统一了思想,还肃清了张国焘错误路线在红四方面军中的影响。
1937年7月7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共中央决定将红军主力改编为八路军。8月25日,中革军委发布命令,刘伯承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林育英任师政委,徐向前任副师长。中央成立了以毛泽东为首的11人中央军事委员会,林育英排名其中。
1938年1月,王明回国推行错误路线时,林育英又以共产国际代表的身份与之作了坚决的斗争,维护了以毛泽东为首的党中央。
1938年9月29日至11月6日,党中央开了扩大的六届六中全会。六届六中全会的合影照片上,林家二兄弟同毛泽东在一起合影。
1940年4月30日,林育英与毛泽东、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应邀到延安青年文化沟出席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大会。大会主持人请林育英发表讲话。讲话中,他突发脑溢血,而半身不遂。
1942年2月下旬,林育英的病情日益恶化。
  1942年3月6日凌晨1时45分,林育英在延安中央医院逝世。3月8日上午4时至9时,延安各界人士万余人参加了林育英的遗体告别仪式。毛泽东亲自为林育英题写了挽联:“忠心为国,虽死犹荣。”
  3月9日,中央公祭林育英。万余人参加出殡。毛泽东、朱德、任弼时、杨尚昆、徐特立等中央领导人亲自将棺材抬到桃花岭上安葬。这是毛泽东一生中惟一一次执绋抬棺。
明白了这些,对林彪将军为什么能受到如此重用,就不难理解了。
让林彪出关,重用林彪,是把一个大大的功劳送给他,好对得起九泉之下为革命做出了杰出贡献的林育南和林育英。面对着林育南和林育英对中国革命所做的巨大贡献,谁还会对重用林彪有意见呢?何况林彪出身黄浦,在军事上也是一个人才。就这样,林彪如日中天般的被抬了起来。
不过,林彪这个小弟弟最终被大家宠坏,而走上了绝路,只怕是当初谁也没有想到的了!
本文只是一篇较为客观的评价林彪将军的文章。欢迎有理有据的不同意见!
哈林的可不这么认为
有理有据。
林彪是个出色的战术家,他善长于研究战术战法,但他的战略就很糟,辽沈攻锦就体现出来,他打的仗都有老毛的战略指导成分
军人过分介入政治,后果是悲观的[em05][em05]
本人不是哈林派,表示反对过度盲目鼓吹林彪。[em05]
平型关怎么是15000了当时是1个团打的共产党的1个团有15000吗你娃喝我哦!
林是位杰出的军事将领!
很多人就是喜欢把历史翻过来翻过去的
林彪有什么好的[em01][em01][em01]
如果没有林彪,你知道林育南和林育英是谁?斯洛的《西行漫记》不是后人的吹捧,也不是国人的奉称,是一个西方人对长征中的人和事的看法。

1、“许多人都提到林彪将军在红军时期曾以一个连的部队打败(追击红军的国民党军)敌人一个师。有幸我曾看过这一役。”您今年贵庚?有幸您能看过这一役?怎么看?听别人说的吧?
2、“抛开战例本身,让我们先理性的分析一下:正常情况下一个师有三个团,一个团至少十个连,如果这是一个小师(不设旅),则这个师应有三十五个连以上,一比三十五,林彪将军创造了“奇迹”,前无古人。
如果是一个大师,设有旅的建制;那么这个师至少一百一十个连,以一当百,大家认真思考一下,如果确有此战,那将是军事史上多么辉煌的一页;林彪将军只要一万人,蒋介石将军百万大军的围攻算什么?可事实不是这样!
”,按照您这种比喻,共产党打败国民党的百万大军也是不现实的,如果是事实,共产党打败国民党又算什么?解放全球也不在话下啊!
3、现在,我讲一下战例:事实上林彪将军确有此战,那是在耒阳附近打的。朱德正率部向井岗山进军途中。所遇国民党军一个地方师的两个团,被林彪将军一个连击溃。国军此师下设:师部、师直属队和三个团,总兵力二千人左右。朋友们会问:两千人左右?这叫什么师? 事实上当时国民党的地方师中此类现象比比皆是,不足为怪。   
当傍晚时分,这两个团一千多人的先头部队二百多人接近林彪将军的埋伏地点时,林彪将军让军中神枪手一枪干掉了带队的营长随后吹冲锋号,战士们大喊杀出,敌军惊慌失措向后溃逃,反倒把自己的队伍冲了个乱七八糟。
此役并不神奇。古今中外这样的战例很多,多用于打击素质差、战斗力差的部队。近代我军高级将领,甚至于许多中下级军官都打过类似的战斗,不应将其神话!
你能不能找一个例子我们看看?比如谁谁?“神枪手一枪干掉了带队的营长”,您当过兵吗?营长是那么好干掉的吗?到是林彪这种连长经常给人做掉的啊!
4、“由于特殊原因,林彪很快成为了红一军团军团长。聂荣臻将军就成了他的政委!罗荣恒将军也曾是他的政委!这支部队屡建战功!这里面聂、罗功不可没,只提林彪不公平。”什么特殊原因?林彪是毛主席的小舅子?谁没有提
聂荣臻和罗荣恒?如果不提两位能一起和林总拜帅?
。。。。。。。。。。。。。。。。。
下面我就不想看了,我想吐!
是非功过自有历史评说,打口水仗解决不了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