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与《陆权论》?没营养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3:20:37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9-30/5341587.shtml中新网新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cn2KoXWhJ5UlbuCvytY48QTrGm20IAkuxTyxPvfQvtPVXScV4Qo6xwr-eJ_NhaYvfatYYXl-LTnN6UZ0AHpiq百度百科里的《陆权论》
      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欧亚地区的整体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
       这新的国家战略是否是争夺欧亚大陆的陆权?对未来海军发展的速度是否有影响啊?http://www.chinanews.com/sh/2013/09-30/5341587.shtml中新网新闻
http://baike.baidu.com/link?url=6cn2KoXWhJ5UlbuCvytY48QTrGm20IAkuxTyxPvfQvtPVXScV4Qo6xwr-eJ_NhaYvfatYYXl-LTnN6UZ0AHpiq百度百科里的《陆权论》
      习近平主席出访中亚四国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战略构想,为欧亚地区的整体合作提供了创新思路。
       这新的国家战略是否是争夺欧亚大陆的陆权?对未来海军发展的速度是否有影响啊?
新媒:全球主力谋再平衡 西进成中国突破口

环球网

http://oversea.huanqiu.com/economy/2013-09/4383234.html

中新网9月23日电 新加坡《联合早报》23日刊载中国察哈尔学会研究员赵明昊的文章《中国为何要扩大向西开放》,文章指出,中国的“西进”,并不是针对美国“重返亚太”而被动实施的,它是以我为主、自主能动的战略谋划。“西进”战略是基于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关系存在的诸多“不平衡”问题的思考,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文章摘编如下: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近日对俄罗斯和中亚国家的访问,再一次有力地向世界表明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坚定意志。新一届领导层所引领的外交变革正稳步推进,而扩大向西开放则是中国外交新棋局的关键组成,是中国版本的“再平衡”战略,它对中国对外关系全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会逐步显现。

  2012年以来,中国领导人在国内的重要讲话中和在外访时多次强调,向西开放是中国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大举措。习近平9月7日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称,发展同中亚各国友好关系是中国外交优先方向,中国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他倡议用创新的合作模式,共同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并从政策沟通、道路联通、贸易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初步勾画了中国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的核心主张。


  向西开放既是大战略谋划,也需要细致、恰切的中层战略予以落实。实际上,如果将中国新一届领导层推动向西开放的政策轨迹连起来看,一副大图景已在悄然浮现。2013年5月,李克强总理访问巴基斯坦时提出打造“中巴经济走廊”。这是一条连接新疆喀什和巴基斯坦瓜德尔港的重要经济带,全长2000多公里。瓜德尔港距离能源资源富集的波斯湾地区较近,来自中东和非洲的石油等其他货物可在此卸载,并通过油气管线、新建或升级改造的公路直接运往中国。

  今年7月,来自缅甸的天然气通过近期完工的一条长达1100公里的管线输往昆明,如果满负荷运营,这条管线将使中国天然气供应每年增加120亿立方米,而这一数量是中国目前天然气年进口量的30%。

  6月,俄罗斯和中国达成协议,到2018年俄通过输油管线对中国的石油年供应量将增加一倍,达到3000万吨,之后还将继续增至4600万吨以上。此次习近平访问的哈萨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也是油气资源出口大国,土库曼斯坦这个很多国人并不熟悉的国家,拥有全球第四大天然气储量(居俄罗斯、伊朗、沙特之后)。

  虽然促进能源供给的多元化是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重要目标,但它却不是唯一重要目标。中国领导人意识到,要想持久、稳健地扩展与西亚、中亚、南亚国家的友好合作,就必须要做更大文章。由此,习近平在近日访问中抛出“丝绸之路经济带”大构想,而其亮点在于“带”字,这一构想将着眼于更大开掘能源领域之外的各国合作潜力,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的速度和质量,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渐使中国扩大向西开放的各部分、各层面互动融通,形成一盘大棋局。

  扩大向西开放和“西进”是不是一码事?或许是因为“西进”这个词听起来太过强势,这一近年主要由知名国际问题专家王缉思教授倡导的战略构想并未原封不动地变成正式的政策表述。但应该说,扩大向西开放与“西进”在精神内核上是基本一致的,即地处欧亚大陆西端、居于亚太中心位置的中国,不应将眼光局限于沿海疆域、传统竞争对象与合作伙伴,而应更多关注自己广阔的西部疆域和位于中国西部的众多国家。当越来越多的中东、中亚和南亚(甚至包括中东欧)国家“向东看”之际,中国也需要以“向西看”和“向西走”予以回应。

  中国的“西进”,并不像有些国外学者所言,是针对美国“重返亚太”而被动实施的“敌进我退、敌退我追”,它是以我为主、自主能动的战略谋划。中国的“西进”不以应对美国为根本出发点,也不以抗衡美国为最终落脚点。

  外交部长王毅曾在今年6月首度明确提出要发展“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这是涉及中国外交总体变革的又一重要表述。在笔者看来,中国要想有自己的“大国外交”,前提在于拥有更完整、更平衡、更具时代性的世界观和全球视野,对外政策谋划应有意识地摆脱“美国的阴影”。“西进”战略是基于对中国自身发展和对外关系存在的诸多“不平衡”问题的思考,也是解决这些“不平衡”的迫切需要。

  有利于改善中国发展的不平衡

  首先,“西进”有利于改善国内发展的不平衡。虽然中国领导人早在2000年就提出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但历经十数年,效果并不尽善,东西部发展差距 过大依然是困扰中国现代化全局的最大短板之一。

  过去的基本思路是“内部帮扶”,让东部和中部先富起来的省份加大对西部支持。如今,“西进”战略实际上是进 一步构筑其中国西部大开发总体战略的国际支柱,旨在完善沿海开放与向西开放、沿边开放与向西开放相适应的对外开放新格局。

  开放和改革是相辅相成的,以开放促改革,以更大的改革应对开放,是过去30多年中国取得重大发展的宝贵经验。近年来,云南、宁夏、新疆等西部省份注重发挥优势、体现特色,积极搭建对外交往合作新平台,取得不少成绩,但也出现单靠一省一地之力无法克服的瓶颈与困难,亟需国家层面的总体战略谋划和支持。

  其次,“西进”是中国地缘战略再平衡必然之举。对于海洋方向的经营必不可缺少大陆腹地的战略支撑。近年来,中国周边东北、东南方向因钓鱼岛争端、南海问题等形势趋紧,这些短期内无法根本解决的纷争却牵扯中国大量外交资源。

  如此一来,一种巨大的潜在风险是,由于过度重视东部方向,中国对其他地缘方向的战略风险可能会失之预判与防范。西部边疆之稳定尤其不能忽视。然而,“西进”不等于偏废“东稳”,未来数年,中国需要真正从“大周边”角度进行战略筹谋,按照东稳西进、力避两线的原则推动中国地缘战略实现“再平衡”。

  第三,“西进”有利于中国增强发展内力,亦可收“以外促内”的改革效应。“西进”的首要环节是打造中国与西部国家经贸合作的升级版。

  中国国内企业和各类民间组织应成为“西进”之主体,它们将不得不面对如何顺利落地、如何融入东道国、如何持续发展等现实挑战,它们将不得不学会适应当地政治、经济、法律、人文环境,它们将不得不学会与东道国的环保、劳工权利等各类非政府组织打交道。在这一过程中,中国的企业、商人、务工人员自身会发生很多有益的改变。

  当他们应对和抵御各类风险的能力越变越强之时,中国的海外存在和海外利益就会变得越发安全。更重要的是,这一进程有可能会对国内的相关变革施加积极的“倒逼”效应。

  最后,“西进”是中国尝试施展全球大国外交的平台。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必然要从全球层面谋划,必然要在全球舞台展开。虽然中美在东亚的竞争日益呈现某种零和格局,但若“西望”,中美在投资、能源、反恐、防扩散、维护地区稳定(如阿富汗—巴基斯坦地区)等方面的合作潜力较大,且几乎不存在双方军事对抗的风险。

  中国在影响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与美国关系方面可用杠杆有限,但中国却有望在中亚、中东、南亚国家与美国关系中发挥重要作用。此外,随着俄罗斯、印度、日本等国不断加大对这一地区的投入,建立相应的大国协调机制与竞争合作规则尤为重要而紧迫,中国不能置之度外,应采取积极主动的新姿态,与有关 国家共同塑造该地区的安全与发展环境,制定公平的游戏规则。

  毫无疑问,“西进”有机遇,也有严峻挑战和显著风险。西部各国之间关系错综复杂,民族教派冲突积重难返,而且中国的“西进”必然引起其他大国的疑虑和防范。规避“西进”风险的最好方式是寻求伙伴搞“合资”,要培养更多的利益攸关方,要真正落实互利共赢理念。

  环顾当今世界,全球主要力量竞相重新审视自身国际环境,积极谋划各自对外战略的再平衡,对内进行深层次体制性变革,对外则力求巩固和延展战略空间,力图“乱中求变、以变促强”。可以说,全球政治的“再平衡”时代才刚刚开始,“西进”或许是中国外交再平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
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崛起 影响全球经济版图

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13-09/04/c_117228048.htm

新华网乌鲁木齐9月4日电(记者 任沁沁 董爱波 李晓玲)即便拥有过2000多年前丝绸之路的辉煌,亚欧地区也从未像今天这样引起全世界的关注。
    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3日开始访问中亚,中国与中亚国家战略合作的意愿和信心必将进一步深化。
    “亚欧地区已经成为整个世界的重要发展引擎。”正在新疆举行的第三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署长海伦·克拉克感慨,目前亚洲的经济总量已占世界的30%。
    一年前的第二届中国-亚欧博览会上,荷兰前首相鲍肯内德就指出:“世界的重心正在从西方转向东方。”
    张骞出使西域打通连接中国、中亚、西亚、非洲、欧洲的“古丝绸之路”,在经历海洋贸易冲击的没落后,几经浮沉,如今以亚欧大陆桥的面貌,重新活跃于世界经济版图,成为全球贸易的大通道。
    “一条新丝绸之路经济带正在重新崛起。”中国社科院中亚问题专家孙壮志指出,陆路交通的一体化进一步改变陆地文明式微的现状,亚非欧国家展开更活跃多元的经济交往,合作领域从过去的人力、能源、矿产等,纵深拓宽到现在的技术、投资、金融、服务,对世界经济产生重要影响。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世界经济形势低迷,复苏缓慢。美国、欧元区等发达国家经济体皆面临诸多可预见风险,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国家则保持了相对稳定的发展。
    “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的经济增长率,比发达国家高出2%到3%,市场规模巨大,潜力无限。”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经济学教授周其仁指出。
    9月13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将在比什凯克举行。各国元首将继续就地区和国际问题交换看法,讨论深化各领域合作的优先方向。
    “我们正在促进观察员国和对话伙伴国加强合作,挖掘合作潜力,共同维护中亚和平与稳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正在新疆与会的上海合作组织副秘书长诺斯罗夫对记者表示。
    他说,上合组织成员国愿继续共同努力,克服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危机的影响,实现世界经济的稳定增长。
    世界上最宽广的亚欧大陆,在人类文明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今天,各个国家推行的战略计划,都体现出加快能源、交通设施的互联互通以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打造亚欧大陆自由贸易区的意愿。”孙壮志说。
    此间分析人士指出,亚欧大陆自贸区的建立,将形成来自亚欧两个方向的国家共同引领的欧亚大陆经济整合的新格局,促进新的全球政治经济秩序的形成。
    中共在十八大报告中表明将扩大向西开放。新疆作为西部开放前沿,正从亚洲大陆的地理中心向亚欧交通枢纽、经济合作发展中心区转变。
    “欧盟与中国之间天然的陆路桥梁进一步完善。”白俄罗斯经济部部长斯诺普科夫说,八千多公里的圣彼得堡-中国西欧跨大陆通道,将使中国到欧洲的货运时间减少约80%,2020年货运量有望达3300万吨。
    “这将推动中国、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白俄罗斯之间的运输,并把通道延伸到波罗的海港口。”斯诺普科夫说,这样的项目给欧亚大陆带来新的空间和机会。
    一条从巴基斯坦西南部的瓜达尔港一直延伸到新疆的喀什“中巴经济走廊”已经纳入两国经贸计划。
    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商务参赞利亚兹·艾哈迈德·谢赫说,走廊的商业价值,不仅能够影响到新疆、巴基斯坦,更能辐射到整个地区。
    在2日举行的中国-亚欧区域通信交流与合作论坛上,来自亚欧各国的150余名代表表示,将共同推进亚欧地区通信网络一体化,服务亚欧地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打造“数字丝绸之路”。
    在全球能源供需矛盾突出背景下,亚欧各国在4日举办的“亚洲能源高速公路”专家组研讨会上,表明将进一步加强电力能源互通领域间的合作,推进区域电网对接及整合,提高能源效率。东北亚、中亚区域及次区域间能效合作有望深入推进。
    “在亚欧各国之间重新打通丝绸之路,不仅是经济合作之路,更是亚欧各国精诚团结、互利合作、共同发展的一条崭新通道。”周其仁说,这将对当前世界经济版图产生重要影响。
丝绸之路经济带何以有多个版本

http://www.chinastock.com.cn/yhwz_about.do?methodCall=getDetailInfo&docId=3717026


近年来,中国、俄罗斯、美国、日本、伊朗、阿富汗等相关各方都在谈"丝绸之路经济带",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千差万别。
  不同版本的"丝绸之路",其背后的潜台词,是视中亚为连同欧亚的物流、资源、经济乃至政治枢纽,力争在"枢纽之争"中占据上风,从而扩大自己经济、能源安全的外延,并更加有效地拓展自身经济辐射圈和商路。
  自古以来,"丝绸之路"就是个具有国际色彩的名词,体现的是东西交流、互通和开放,而如今俨然"言中亚必言丝路",这是因为中亚是地球上离海洋平均距离最远的地区,不仅地处东西方商路要冲,且本地区许多国家物产、尤其油气等资源丰富,"连"和"通"这两大与"丝绸之路"天然共生的理念,对本地区而言都是至关重要、甚至可说生死攸关的。丝路的存废兴衰,是中亚各国战略利害所系,"连"和"通"对这些内陆国而言意义十分关键,否则中亚各国就不能将自身资源换成财富和收益,也难以从外界获得所需的各种商品,更无法通过做居间主人,获取往来欧亚物流的东道之利。
  正因如此,"丝绸之路"或"丝绸之路经济带"的理念,在中亚各国注定会得到广泛响应和积极共鸣。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连"和"通"的途径和方向只有一种选择。事实上,近年来相关各方都在谈"丝绸之路",其共同的特点,是都以中亚为轴心,但通达的目的地却千差万别。
  如俄罗斯曾多次将正在建设中的、由中国经过中亚和俄罗斯直抵德国杜伊斯堡,并连通欧洲铁路网和港口的"中欧运输走廊"称为"新丝绸之路",并表示俄罗斯将在"新丝绸之路"上发挥决定性作用。
  2011年秋,美国官方正式提出"新丝绸之路"计划,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更对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等中亚国家进行了旨在推动"新丝绸之路"计划的巡回访问。
  此外,伊朗、阿富汗、印度也分别提出过各自的"丝绸之路"蓝图,甚至不久前,日本也试探性地拿出了一个旨在强化日本在中亚"存在感"的"丝绸之路"版本。
  不过,古代丝绸之路从来都并非只有一端出口,而是东西通达,四端畅通,这既有利于中亚各国经济和战略安全,也有利于渴望通过丝路相连接的相关各方。"丝绸之路"不应是排他的、封闭的,而应是包容和开放的,通过各种平台和交流机制,平衡和调整相关各国的利益共同点,寻找"新丝路经济带"各版本间的最大公约数。
只能作为海权补充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关键不在于美国的海上霸权。关键在于给中国今几十年的经济发展,政治影响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
至少作为贸易通道,海洋的优势不可撼动……
中德俄大三角
西部大开发搞了十多年了,结果怎么样?西部还是那个西部。
中国除了北上深广以外,其他大部分城市经济体制严重落后。看一个地方经济情况怎么样看当地的民营企业就知道了。民营企业发达的,经济情况肯定好。民营经济搞得差的,经济那就好不了。
标准化运输的时代良港是优势,
不过并不是说欧亚大陆桥权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