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崛起的最大障碍和历史借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7:52:00


注:这是一个有名的证券投资人的随笔感想。

华夏崛起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自工业革命以来,历史上每一个强权的崛起无不是依靠着对能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掌控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业规模弱小使得争夺的焦点在于一般性自然资源,比如棉花,白银,人力等。但是近几十年全球重工业化和现代消费特征已经使得对战略资源的掌控转为石油为核心的全面争夺,而美国在中东和货币体系上几十年的经营自然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



欧美国家遥遥领先的发展现状,是建立在对新大陆和亚洲的两次史无前例的资源掠夺基础上的。这其中,新大陆的发现是支撑其在其后上百年发展的资源根基(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中国并不缺乏海洋开拓的能力和兴趣,甚至郑和还是此行为的先驱。但是中国远远不像当时的西方一样拥有非常迫切的大通东方大航海航线的利益需求——当时明朝是技术工艺占优势的净出口国,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突然阻断了丝绸之路——而如果没有开拓东方航线的需求和努力,那么新大陆也很难被当时的西方发现。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理方面的因素,这里不再赘述)。新大陆的发现,一方面直接为其发展输送了近乎无穷的资源又提供了广袤的对外殖民输出地,另一方面直接促进了相关国家大力推动海洋探索的投资动力进一步巩固了其海洋霸权的形成。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就不会有试图开辟海洋的东方航线,而没有东方航线的摸索也就不会有新大陆的发现,而没有新大陆的发现则欧洲在近300多年的惊人崛起则很难成立。



但21世纪的世界,再靠原本旧世界环境下原始积累——对外掠夺——成长的路径已经不可能。另一方面,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消费规模,如果人均消费水平再翻2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普遍生活水准,那么不但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挑战,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与当前资源垄断利益体的冲突,甚至走向战争。实际上,这2点已经将中国的发展路径卡死。中国既不可能像18,19世纪的老牌帝国一样通过殖民或者武力扩张寻求生存空间,也不可能通过对旧的世界能源体系的重新瓜分来支持庞大民众的长期资源消费需求。



那么中国的回答是什么呢?非洲+绿色经济。
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片未开化的大洲,其对于中国的意义就相当于当年新大陆对于英国的意义,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已经超过100万之多,中国对于非洲的经营定是50年后的史书将大书特书的一节。而绿色经济(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则是为长期发展绕过最重要的关卡的要点所在。又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这些看起来极其困难的目标,实现他的决定性的因素根本不是“技术能力”,而是需求迫切程度和必要性。



这点看看历史上热兵器的发展就很清楚。中国是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但为何200年后热兵器的能力反而出现倒退而西方的热兵器却高速发展并远远将东方抛在了后面呢?不是因为东方人笨,而是因为需求决定的。热兵器刚出现的时代,中国乃至于整个东方的主要威胁是游牧民族,而当时的热兵器1分钟才发一次根本无法与弓箭相比。而大炮只对攻打城堡有用,游牧民族连个大点儿的帐篷都没有,因此中国最终放弃了昂贵而不实用的火器其实非常符合当时的利益。但欧洲恰恰相反,主要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城市攻坚和重装甲方阵为主,火器的优点非常明显,促使了国家不断的投资发展并逐渐拉开了与东方的距离。



现在看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其实中国正如当时的欧洲,而美国正如当时的中国。美国垄断着世界上最多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人民得以享受全世界最高的人均资源消费的日子,对于美国而言进一步大力的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并不那么高度的迫切。这其实回到企业生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最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几乎总不是从当前最占有“当时垄断优势”的企业产生的:比如苹果是电脑操作系统的始祖,但统一天下的却是微软;而微软是传统个人电脑桌面软件的统治者,但是在互联网冲击中诞生的霸主却是google,类似的例子实在很多,其实仔细想想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总是从内心深处希望永远巩固自己的既有优势,而不是希望颠覆现有的格局来创造新世界,而后进者却恰恰相反,在现有格局下自己完全没有机会,必须通过颠覆旧的格局来寻找机会。



为什么中国突然在高铁的技术和实际应用领域突飞猛进?排除具体的商务策略的得当以及一些众说纷纭或者捕风捉影的东西,一个最确定无疑的因素在于:这个世界上简直没有比中国更需要他的国家了。需求,永远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最强大和基础性的驱动力。高铁绝非孤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很多领域中国都在飞速的赶上,甚至在一些技术节点上开始进入领先行列,这不是偶然。而且,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发展这些东西已经没有特别大的障碍,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资金,都具备基本的条件。



这里我不想假装二手专家一样的对具体问题侃侃而谈,对这些我完全是外行。但是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一个恰好又比较喜欢看历史书籍的投资人,我觉得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上来观察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或者至少可以跳出一些喧闹的细节而对一些问题有更深邃的思考。



很多时候的很多事,其实当我们反问一下“如果不这样,又会怎样”的时候,答案会更清晰些。

而某种程度上而言,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光,其实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抓住现在......



PS:关于很多人一谈发展就必谈的所谓“制度”问题,我个人不以为然。原因是:

第一,中国目前的制度是否就真的那么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和背景,我觉得未必。

第二,制度是一个可以逐渐完善的东西,是一个可以学习的东西,是一个可以复制的东西。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明天中国就成为“世界上制度最好的国家”,依然面临与今天一模一样的资源性死结,这个是与所谓制度无关的。

第三,谁又敢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到达了制度的顶点呢?谁又敢说未来的20年中国在制度建设上不会有巨大的进步呢?这些都是不确定性的,但是不管你制度怎么办,你面临的资源困境是极其高度确定性的,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制度问题我个人不愿意多做争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些有关的历史研究书籍,对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和演化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qjr1.html

注:这是一个有名的证券投资人的随笔感想。

华夏崛起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自工业革命以来,历史上每一个强权的崛起无不是依靠着对能源为代表的自然资源的掌控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期间的工业规模弱小使得争夺的焦点在于一般性自然资源,比如棉花,白银,人力等。但是近几十年全球重工业化和现代消费特征已经使得对战略资源的掌控转为石油为核心的全面争夺,而美国在中东和货币体系上几十年的经营自然成为其中最大的赢家。



欧美国家遥遥领先的发展现状,是建立在对新大陆和亚洲的两次史无前例的资源掠夺基础上的。这其中,新大陆的发现是支撑其在其后上百年发展的资源根基(与很多人想象的不同,中国并不缺乏海洋开拓的能力和兴趣,甚至郑和还是此行为的先驱。但是中国远远不像当时的西方一样拥有非常迫切的大通东方大航海航线的利益需求——当时明朝是技术工艺占优势的净出口国,但奥斯曼帝国的崛起突然阻断了丝绸之路——而如果没有开拓东方航线的需求和努力,那么新大陆也很难被当时的西方发现。当然,除此以外还有一些地理方面的因素,这里不再赘述)。新大陆的发现,一方面直接为其发展输送了近乎无穷的资源又提供了广袤的对外殖民输出地,另一方面直接促进了相关国家大力推动海洋探索的投资动力进一步巩固了其海洋霸权的形成。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对东方商品的强烈需求就不会有试图开辟海洋的东方航线,而没有东方航线的摸索也就不会有新大陆的发现,而没有新大陆的发现则欧洲在近300多年的惊人崛起则很难成立。



但21世纪的世界,再靠原本旧世界环境下原始积累——对外掠夺——成长的路径已经不可能。另一方面,以中国的人口基数和消费规模,如果人均消费水平再翻2倍达到中等发达国家的普遍生活水准,那么不但是地球资源的巨大挑战,同时也不可避免的加大与当前资源垄断利益体的冲突,甚至走向战争。实际上,这2点已经将中国的发展路径卡死。中国既不可能像18,19世纪的老牌帝国一样通过殖民或者武力扩张寻求生存空间,也不可能通过对旧的世界能源体系的重新瓜分来支持庞大民众的长期资源消费需求。



那么中国的回答是什么呢?非洲+绿色经济。
非洲是世界上最后一片未开化的大洲,其对于中国的意义就相当于当年新大陆对于英国的意义,目前在非洲的中国人已经超过100万之多,中国对于非洲的经营定是50年后的史书将大书特书的一节。而绿色经济(节能环保及新能源),则是为长期发展绕过最重要的关卡的要点所在。又与一般人的看法不同,这些看起来极其困难的目标,实现他的决定性的因素根本不是“技术能力”,而是需求迫切程度和必要性。



这点看看历史上热兵器的发展就很清楚。中国是最早使用热兵器的国家,但为何200年后热兵器的能力反而出现倒退而西方的热兵器却高速发展并远远将东方抛在了后面呢?不是因为东方人笨,而是因为需求决定的。热兵器刚出现的时代,中国乃至于整个东方的主要威胁是游牧民族,而当时的热兵器1分钟才发一次根本无法与弓箭相比。而大炮只对攻打城堡有用,游牧民族连个大点儿的帐篷都没有,因此中国最终放弃了昂贵而不实用的火器其实非常符合当时的利益。但欧洲恰恰相反,主要国家之间的战争以城市攻坚和重装甲方阵为主,火器的优点非常明显,促使了国家不断的投资发展并逐渐拉开了与东方的距离。



现在看看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其实中国正如当时的欧洲,而美国正如当时的中国。美国垄断着世界上最多的石油等战略资源,美国人民得以享受全世界最高的人均资源消费的日子,对于美国而言进一步大力的发展节能环保和新能源并不那么高度的迫切。这其实回到企业生态中我们也可以发现,一些最新的颠覆性的技术,几乎总不是从当前最占有“当时垄断优势”的企业产生的:比如苹果是电脑操作系统的始祖,但统一天下的却是微软;而微软是传统个人电脑桌面软件的统治者,但是在互联网冲击中诞生的霸主却是google,类似的例子实在很多,其实仔细想想这是非常符合逻辑的——最大的既得利益者,总是从内心深处希望永远巩固自己的既有优势,而不是希望颠覆现有的格局来创造新世界,而后进者却恰恰相反,在现有格局下自己完全没有机会,必须通过颠覆旧的格局来寻找机会。



为什么中国突然在高铁的技术和实际应用领域突飞猛进?排除具体的商务策略的得当以及一些众说纷纭或者捕风捉影的东西,一个最确定无疑的因素在于:这个世界上简直没有比中国更需要他的国家了。需求,永远是推动社会发展和技术进步的最强大和基础性的驱动力。高铁绝非孤例,实际上我们可以看到,在节能环保和新能源的很多领域中国都在飞速的赶上,甚至在一些技术节点上开始进入领先行列,这不是偶然。而且,站在一个宏观的角度来看,中国发展这些东西已经没有特别大的障碍,无论是人才,技术还是资金,都具备基本的条件。



这里我不想假装二手专家一样的对具体问题侃侃而谈,对这些我完全是外行。但是作为一个投资人,作为一个恰好又比较喜欢看历史书籍的投资人,我觉得站在一个历史的角度上来观察当前正在发生的事情,有时候就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或者至少可以跳出一些喧闹的细节而对一些问题有更深邃的思考。



很多时候的很多事,其实当我们反问一下“如果不这样,又会怎样”的时候,答案会更清晰些。

而某种程度上而言,让我们的思想穿越时光,其实目的只不过是为了更好的抓住现在......



PS:关于很多人一谈发展就必谈的所谓“制度”问题,我个人不以为然。原因是:

第一,中国目前的制度是否就真的那么不符合中国发展的大环境和背景,我觉得未必。

第二,制度是一个可以逐渐完善的东西,是一个可以学习的东西,是一个可以复制的东西。我举个极端的例子,假设明天中国就成为“世界上制度最好的国家”,依然面临与今天一模一样的资源性死结,这个是与所谓制度无关的。

第三,谁又敢说今天的中国已经到达了制度的顶点呢?谁又敢说未来的20年中国在制度建设上不会有巨大的进步呢?这些都是不确定性的,但是不管你制度怎么办,你面临的资源困境是极其高度确定性的,就这么简单。

所以,对制度问题我个人不愿意多做争论,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参考一些有关的历史研究书籍,对与社会经济发展与制度建设和演化之间的关系,已经有很多研究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dfe996b0100qjr1.html
指望绿色经济和新能源基本上是白日梦,还是指望航母靠得住,掌握从中国到中东的油路就好了吧。
关键还是工业化
最大的敌人是在自己内部,最大的外部敌人是MD。
在人均能源消费把美国人拉到和中国人一个数量水平之前,文章的想法就是一种胆怯的意淫。
中国崛起最大的障碍在海洋上,抢不到海权就不可能真正崛起。
大块豆腐 发表于 2013-9-5 14:37
中国崛起最大的障碍在海洋上,抢不到海权就不可能真正崛起。
支持你的观点。


我擦,写的都没了。兔子就大的优势在于生产能力和建设能力,然后去第三世界用技术和基础设施换资源和市场,只有我们把金融能力这条线搞出来,谁都拿我们没招。
贷款给穷国,然后上基础设施和初级工业,成为我们的市场和资源的来原地,而穷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积攒财富再买兔子手里更高级的技术,盖更高的楼房。这样利滚利,良性循环。
这就是兔子在全球实行王道的雏形。


我擦,写的都没了。兔子就大的优势在于生产能力和建设能力,然后去第三世界用技术和基础设施换资源和市场,只有我们把金融能力这条线搞出来,谁都拿我们没招。
贷款给穷国,然后上基础设施和初级工业,成为我们的市场和资源的来原地,而穷国也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积攒财富再买兔子手里更高级的技术,盖更高的楼房。这样利滚利,良性循环。
这就是兔子在全球实行王道的雏形。
罗杰斯派?也算是市场的主流观点之一吧。。。

即便小如麻雀,起飞之前,还要先舒展 扑腾下翅子,

若如鲲鹏那就不得了了,“水击 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然后图南” 《庄子-逍遥游》

究竟是麻雀还是鲲鹏?那就见仁见智喽。。。
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地产党、买办及其在ZF内的代理人。
秋月春风 发表于 2013-9-5 17:05
目前最大的障碍,就是地产党、买办及其在ZF内的代理人。
把眼光放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来看。
旋焊之刃 发表于 2013-9-9 12:27
把眼光放一百年、五百年、一千年来看。
很不想讨论计划生育问题。但是放长远看,人口才是最大的问题。不仅仅是中国,而是整个东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