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中国三代机研制没摔过飞机 已牺牲27名试飞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0:38:03
2013年08月22日 10:48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歼-10战机、航母舰载机等陆续列装部队,我国连续成功试飞多型新机,在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人民空军编制序列一支特殊的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素有“蓝天追梦队”美誉的空军试飞员群体。

西北大漠,热浪滚滚,他们驾驶国产某型战机,首次探索空中加油;东北深山,冰天雪地,他们与飞机一起“冻透”,验证极寒条件下空中开车;万米高空,空中停车、仪表失灵、油箱着火、带弹着陆,多少年多少代,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勇闯蓝天雷阵,拼搏科研疆场,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刷新我国航空工业数千项纪录。

新型战机的飞天之路,就是一条试飞“险途”

航空界有这样一组数据:

一架新机从首飞到定型,试飞中平均17分钟就出现一个故障;每型现代战机列装前,要完成数百个科目、数千架次飞行试验,伴随出现的各类故障数以千计;即使是世界“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成功,也要摔上几架;

长年与死神过招,血性已融入骨髓。一代代试飞员英勇无畏、敢于亮剑,在无数次试飞中,遭遇空中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2006年3月,白雪覆盖的高原某机场,美丽的蓝天碧空如洗。

时任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李国恩驾驶某新型战机试飞,满弹、满油并加挂3个副油箱。正当他准备拉杆离陆起飞时,突然飞机右偏,前轮抬起困难。“右发加力未点火。”此刻,飞机滑跑距离已经超过跑道的3/4,中断起飞将机毁人亡。

李国恩果断拉杆起飞,并极力保持好飞机的姿态,想着尽快建立着陆航线。而当飞机刚刚爬升到100米高度时,右发却突然停车了!

李国恩明白,此时速度小,驾机返场的风险很大,但他仍然决定一试。他靠1台发动机保持小角度上升,随即按下启动按钮,但未成功。紧接着,他又进行了多次启动,依然失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凭借1台发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返场着陆。

在1台发动机情况下,超载着陆的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机毁人亡。“跳伞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就是死也要试试。”李国恩果断操控飞机进入着陆航线,一番艰险,成功着陆,不仅保住了飞机和科研设备,更带回了重要的飞行数据。

像这样的历险,对于李国恩来说,可谓家常便饭。2004年12月,李国恩在执行某型新机试飞任务中,油量表突然死机……他及时发现并冷静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因油量误报可能引起的重大险情。

2004年7月1日,梁万俊驾驶“枭龙”战机执行试飞任务。他驾驶战鹰顺利爬升至1.2万米高空,在距机场70公里处,当他按规定做完动作后,突然发现油量指示异常。

两分钟后,油表指针停在了0刻度。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4700米,距机场20多公里。

“空滑迫降?”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万分之一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虽然遇到此类重大特情,飞行员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科研新机关系着我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声誉,关系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很可能影响到战机研制。

一定要保全试验数据!一定要保住科研新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空滑迫降——梁万俊以十足的勇气很快做出决定,虽然对自己的迫降技术颇为自信,但这毕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高空远距迫降。

梁万俊的决定得到了两任部队长钱学林、雷强的支持,在他们的引导下,梁万俊十分精准地修正着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偏差,平稳地驾驶飞机穿过云层,向机场方向飞去。1分钟后,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空。降落机会只有一次。

“准备降落!”13时43分,随着一声口令,梁万俊操纵飞机对正跑道,风驰电掣般扑向跑道。

塔台、机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梁万俊驾驶的战机。

飞机以超出常规70公里的速度接地!刹车!放伞!巨大的轰鸣声中,轮胎刹爆,飞机拖出两道长长的轮印,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稳稳停住!

说起当年的这惊天一落,梁万俊已经非常淡然。梁万俊说:“每每想起那一刻,我就会想到一名空军试飞员肩头的责任!”

翻开试飞历史,记者发现,试飞中最大的危险不仅是发动机停车,还有就是喘振、螺旋、大侧风、油箱起火、带弹着陆等。在茫茫苍穹,一个试飞员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动作,险情就像幽灵,时刻在头顶缠绕,谁也不知道死神何时会降临。

能够如此淡然面对生死,徐勇凌的勇气来源于他两次跳伞、两次重返蓝天的传奇经历。

他在作战部队的时候,曾遭遇险情跳伞后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走了8个小时,终于返回部队。

“你安全回来我们就非常高兴,别的什么都不用说!”而身负重伤的老教员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没事,请放心。”

那一刻他明白了军人的含义、理解了飞行的真谛。一个月后他又重返蓝天。

多年后,已经成为试飞员的徐勇凌,驾驶某型战机进行科研试飞。当飞机上升到400米高度时,座舱内两个火警灯突然开始闪烁。

“不好,飞机起火!”徐勇凌浑身一震,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这是试飞中最险恶的情况。概率非常低,却偏偏就让他撞上了。此时,地面人员都惊讶地看到,一条“火龙”在空中急驰。

徐勇凌立即按程序处置,但飞机丝毫不听使唤;发电机故障信号灯、液压警告灯……所有报警灯都亮了!座舱里像着了火一样,一片红光。

失控的飞机像一颗燃烧坠落的陨石,呼啸着砸向大地。抓住有限的时间,徐勇凌一次次尝试控制飞机,同时记下了那一瞬间的仪表数据。终于无法控制飞机,在不到300米高度时,他本能地拉动了弹射器。虽然跳伞成功,但因离地面太近,徐勇凌重重摔在一块农田里,全身10余处骨折。

特情非常罕见,必须查清原因,保障新机研制进程。而仪器记录的数据在坠机爆炸中荡然无存,科研人员数年的心血可能因此付诸东流。关键时刻,躺在病床上,连脖子都无法转动的徐勇凌,居然奇迹般地把从起飞到失去操纵全过程的数据一一口述出来!

在医院躺了4个月后,徐勇凌再次申请回到部队,靠着一股铁血精神,又一次驾机重返蓝天。

说起当年的经历,徐勇凌感慨万千:“古战场有种说法,身上溅过敌人的血,再上阵杀敌,就没什么可怕的。试飞员经历过生死关,心中会生出一种坦然、一种成熟。”

在61年的试飞历史上,先后有27名空军试飞员血洒长空。

三代战机研制,我国创造没摔过飞机的纪录

歼-10飞机,是我国新一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机,是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重点装备。

从80年代中期立项,到科研样机的诞生,近20年时间,全国30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为它集智攻关,通力协作,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为它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多少黑发人熬成白发人,多少人甘当幕后英雄,更有一些以身许国的拳拳赤子,壮志未酬而英年早逝……

1998年3月23日。

这是雷强最铭心刻骨的一次飞行,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试飞。作为首席试飞小组的首飞试飞员,他将驾驶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机——歼-10飞机飞上蓝天!

人们将整个机场指挥中心和塔台挤得满满当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气象条件勉强达到首飞要求。指挥员把雷强拉到一边,问:“雷子,飞不飞?”他似乎有些迟疑。指挥员接着又问:“你确实有把握吗?”雷强沉思片刻,认真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飞!”

从塔台到歼-10飞机的距离有200多米。在无数双期待的眼神中,雷强身穿桔红色抗荷服,昂首走向战机。雷强后来动情回忆说:“200多米的行程,好像在穿越时空隧道,回想歼-10飞机研制的漫漫历程,我感到,这一天来得实属不易,也来得太快了!”

这一刻,的确来之不易——从飞初教机到高教机,从飞亚音速到超音速,二十多年了,雷强的梦终于要实现了!

此刻,所有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雷强,只见他一步步走近飞机。陪同他的大队政委,看到雷强满脸通红,像喝醉了酒一样,关切地问:“要不要量量血压?”雷强没有吱声。政委一把抓过他的手,一量脉搏,竟然跳到150!他太了解这个“老搭档”了,就再没说什么,默默地目送他走上舷梯。

雷强跨进座舱,一扭头,发现有个领导深情地看着他,脸上挂满泪水。雷强回忆说,从事试飞这么多年,雷强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他飞行前掉泪。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弥漫着整个机场,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座舱盖一关闭,雷强的心里一下平静下来。他下定决心:就是缺胳膊少腿,也要把飞机给整回来!

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在快速滑跑中昂起头来,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之后,一个灵巧的下滑,飞机宛若一个翩翩起舞的芭蕾演员,嘎然收起舞姿,轻盈地落在了跑道上。

一次划时代的首飞圆满划上了句号!

欢呼!拥抱!雀跃!停机坪上,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互相捶打着,紧紧拥抱,任凭泪水奔涌。雷强走下舷梯,已是泣不成声……

作为一种特别的荣誉,在国际上,试飞员一般首飞某型号飞机后,所有的后续科目就会交由其他试飞员,而试飞员也会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足够一生享用。然而,作为中国的试飞员却总是一次次驾驶新机飞上蓝天。此后几年,雷强不仅在该新型战机飞行400多个架次,创造了10项记录,还成功处置数十起空中重大特情。

雷强说:“原因很简单,我热爱飞行,我愿意干一辈子试飞!”

歼-10成功首飞,填补了我国航空史30余项空白,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开创了三代战机研制中唯一没有摔过飞机的纪录,空军两个试飞部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歼-10飞机项目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用“里程碑”来形容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他说,歼-10的研制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

铁翼鹏程,云天作证。60多年来,空军试飞员群体与航空科研人员携手攻艰,自主创新,先后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掌握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

1991年,因成功试飞我国第一架K-8V变稳飞机,汤连刚、李存宝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因成功完成某型导弹系统研制试靶,空军某试飞部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因在某新型战机飞机和发动机工程研制定型试飞中作出重大贡献,张景亭、丁三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2年,因成功完成枭龙飞机定型试飞,王文江、梁万俊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近年来,空军试飞员先后完成了歼-10、歼轰-7、某型发动机、空警-2000、空警-200等试飞任务,开创我国战机科研试飞新模式,标志着我国跻身于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

飞最新型的飞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

中国试飞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个共识:试飞员是新战机的“试用者”,只有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试飞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才能使设计缺陷充分暴露和逐一改进。

那年,某新型战机进入大侧风试飞阶段。一连几天,天气异常,机场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数据。空军级试飞专家张景亭心急如焚。

“假如今天是实战,怎么办?要和敌人‘商量’等风速小了再战?”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提高新机性能。通过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他制定了“大侧风”试飞方案。

试飞那天,侧风超过设计值3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起飞。开始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过了预期,机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滑向跑道边缘。说时迟,那时快,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不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在跑道边上。

张景亭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操纵中得到普遍推广。

那是一个让邓友明难忘的日子。

那年初冬,某高原机场,邓友明和机组成员驾驶新舟60飞机,执行空中结冰课目试飞。这次试飞,要求机翼和尾翼翼尖结冰厚度达到25mm。

试飞那天,云层既厚又密。云层中可见漂浮的过冷态水,这正是空中结冰试飞的绝好条件。

在3000多米的高空云层中飞行,如同夜航,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撞山。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飞机越来越难操纵,机头下沉,飞机开始飘摆不定,发动机叶片转起来很吃力。邓友明明白,叶片翼尖已开始结冰。但为了取得完美的结冰数据,他决定延长滞空时间。3个小时后,失速出现了,飞机像铁砣一般坠向地面,“贪婪”的邓友明才和机组驾驶飞机着陆。

科研人员一测量,翼尖结冰已达35mm,机翼部分已结成冰砣。

以前,有外电曾报道:“从技术能力上看,中国民航飞机要飞空中结冰这样的高难度科目,还需一定年份。”试飞成功后,这家媒体又说道:“想不到中国也有这样的高精尖试飞人才,从此不可小觑他们。”

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是世界公认的“死亡禁地”,也是试飞中必须攻克的难关。国外在失速尾旋项目的试飞中,就损失过数十架飞机,数十名试飞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就是因为飞机进入尾旋而命殒苍穹。

谁敢挑战这个难题?试飞员们纷纷站了出来。

经过层层淘汰选拔,国家派卢军、雷强到国外某知名试飞员学院飞三角翼失速尾旋。

历经艰险,成功飞完米格-21正负尾旋100多次后,雷强感觉教科书上规定的负尾旋不能超过3圈,并不是极限值。雷强下决心要把该国几代资深试飞员用生命换来的,且已经“封顶”的极限刷新。

在一名老试飞教官的陪同下,雷强跨入前舱,他驾机直冲万米高空。飞机进入负尾旋状态后,以4秒钟一圈、一圈600米的速度仰扣滚转下坠,“鬼门关”近在咫尺。1圈,2圈,3圈……飞机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教官大惊失色:“雷,改出、改出!”雷强操纵着飞机直至进入4圈,才改出“倒飞”状态。伴随一声轰响,飞机重新启动,调整姿态后安然落地!

60多年来,试飞员身上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无法翔实记录,只能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断——

李中华驾驶歼教-7试飞80多架次,经历10多次重大致命空中停车和意外险情,验证探索了三角翼型战机平飞、侧飞、倒飞尾旋等技术。

徐鹏德、吕振修在运-7某型飞机上首次完成了失速适航试飞,填补我国航空史上的空白。

空警-2000试飞任务的圆满完成,结束了我国没有预警机的历史,为提高我军空中预警指挥能力做出突出贡献。

……

一支逐日追天的部队,每攀越一个高度,总要在历史长河中,用英雄的气概凝重落笔。披肝沥胆铸铁翼,试飞铺就通天路。作为集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为一体的空军试飞部队,60多年来,胸怀强国梦、放飞强军梦,在蓝天追风逐电,在苍穹挥洒豪情,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化作一个个脚踏实地的强军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谱写一曲勇于探索、催人奋进的天路壮歌。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8/22/28908057_0.shtml2013年08月22日 10:48
来源:人民网

近年来,歼-10战机、航母舰载机等陆续列装部队,我国连续成功试飞多型新机,在这些“国之重器”的背后,人民空军编制序列一支特殊的队伍发挥了重要作用——这支特殊的队伍就是素有“蓝天追梦队”美誉的空军试飞员群体。

西北大漠,热浪滚滚,他们驾驶国产某型战机,首次探索空中加油;东北深山,冰天雪地,他们与飞机一起“冻透”,验证极寒条件下空中开车;万米高空,空中停车、仪表失灵、油箱着火、带弹着陆,多少年多少代,一代代空军试飞员勇闯蓝天雷阵,拼搏科研疆场,先后成功试飞160多型2万余架国产新机,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1200多项,刷新我国航空工业数千项纪录。

新型战机的飞天之路,就是一条试飞“险途”

航空界有这样一组数据:

一架新机从首飞到定型,试飞中平均17分钟就出现一个故障;每型现代战机列装前,要完成数百个科目、数千架次飞行试验,伴随出现的各类故障数以千计;即使是世界“航空强国”,每一种新飞机试飞成功,也要摔上几架;

长年与死神过招,血性已融入骨髓。一代代试飞员英勇无畏、敢于亮剑,在无数次试飞中,遭遇空中险情3000多次,成功处置险些机毁人亡的重大特情400多起,为国家挽回直接经济损失数百亿元。

2006年3月,白雪覆盖的高原某机场,美丽的蓝天碧空如洗。

时任空军某试飞部队副部队长李国恩驾驶某新型战机试飞,满弹、满油并加挂3个副油箱。正当他准备拉杆离陆起飞时,突然飞机右偏,前轮抬起困难。“右发加力未点火。”此刻,飞机滑跑距离已经超过跑道的3/4,中断起飞将机毁人亡。

李国恩果断拉杆起飞,并极力保持好飞机的姿态,想着尽快建立着陆航线。而当飞机刚刚爬升到100米高度时,右发却突然停车了!

李国恩明白,此时速度小,驾机返场的风险很大,但他仍然决定一试。他靠1台发动机保持小角度上升,随即按下启动按钮,但未成功。紧接着,他又进行了多次启动,依然失败。这就意味着,他必须凭借1台发动机,在满载状态下返场着陆。

在1台发动机情况下,超载着陆的风险很大,稍有不慎就有可能机毁人亡。“跳伞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已经没有选择余地,就是死也要试试。”李国恩果断操控飞机进入着陆航线,一番艰险,成功着陆,不仅保住了飞机和科研设备,更带回了重要的飞行数据。

像这样的历险,对于李国恩来说,可谓家常便饭。2004年12月,李国恩在执行某型新机试飞任务中,油量表突然死机……他及时发现并冷静处置,成功避免了一起因油量误报可能引起的重大险情。

2004年7月1日,梁万俊驾驶“枭龙”战机执行试飞任务。他驾驶战鹰顺利爬升至1.2万米高空,在距机场70公里处,当他按规定做完动作后,突然发现油量指示异常。

两分钟后,油表指针停在了0刻度。发动机空中停车!此时,飞机高度4700米,距机场20多公里。

“空滑迫降?”在这种情况下,任何万分之一的疏忽都会造成严重后果。虽然遇到此类重大特情,飞行员完全可以选择跳伞,但科研新机关系着我国在国际航空界的声誉,关系着无数科研人员的心血,很可能影响到战机研制。

一定要保全试验数据!一定要保住科研新机!哪怕只有万分之一的希望!空滑迫降——梁万俊以十足的勇气很快做出决定,虽然对自己的迫降技术颇为自信,但这毕竟是一次史无前例的高空远距迫降。

梁万俊的决定得到了两任部队长钱学林、雷强的支持,在他们的引导下,梁万俊十分精准地修正着飞机的速度和高度偏差,平稳地驾驶飞机穿过云层,向机场方向飞去。1分钟后,飞机出现在机场上空。降落机会只有一次。

“准备降落!”13时43分,随着一声口令,梁万俊操纵飞机对正跑道,风驰电掣般扑向跑道。

塔台、机场,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死死地盯着梁万俊驾驶的战机。

飞机以超出常规70公里的速度接地!刹车!放伞!巨大的轰鸣声中,轮胎刹爆,飞机拖出两道长长的轮印,在距离跑道尽头300米处稳稳停住!

说起当年的这惊天一落,梁万俊已经非常淡然。梁万俊说:“每每想起那一刻,我就会想到一名空军试飞员肩头的责任!”

翻开试飞历史,记者发现,试飞中最大的危险不仅是发动机停车,还有就是喘振、螺旋、大侧风、油箱起火、带弹着陆等。在茫茫苍穹,一个试飞员要飞别人没有飞过的飞机,做别人没有做过的动作,险情就像幽灵,时刻在头顶缠绕,谁也不知道死神何时会降临。

能够如此淡然面对生死,徐勇凌的勇气来源于他两次跳伞、两次重返蓝天的传奇经历。

他在作战部队的时候,曾遭遇险情跳伞后独自一人在荒无人烟的大山里走了8个小时,终于返回部队。

“你安全回来我们就非常高兴,别的什么都不用说!”而身负重伤的老教员对他说的第一句话却是:“我没事,请放心。”

那一刻他明白了军人的含义、理解了飞行的真谛。一个月后他又重返蓝天。

多年后,已经成为试飞员的徐勇凌,驾驶某型战机进行科研试飞。当飞机上升到400米高度时,座舱内两个火警灯突然开始闪烁。

“不好,飞机起火!”徐勇凌浑身一震,飞机将完全失去动力,这是试飞中最险恶的情况。概率非常低,却偏偏就让他撞上了。此时,地面人员都惊讶地看到,一条“火龙”在空中急驰。

徐勇凌立即按程序处置,但飞机丝毫不听使唤;发电机故障信号灯、液压警告灯……所有报警灯都亮了!座舱里像着了火一样,一片红光。

失控的飞机像一颗燃烧坠落的陨石,呼啸着砸向大地。抓住有限的时间,徐勇凌一次次尝试控制飞机,同时记下了那一瞬间的仪表数据。终于无法控制飞机,在不到300米高度时,他本能地拉动了弹射器。虽然跳伞成功,但因离地面太近,徐勇凌重重摔在一块农田里,全身10余处骨折。

特情非常罕见,必须查清原因,保障新机研制进程。而仪器记录的数据在坠机爆炸中荡然无存,科研人员数年的心血可能因此付诸东流。关键时刻,躺在病床上,连脖子都无法转动的徐勇凌,居然奇迹般地把从起飞到失去操纵全过程的数据一一口述出来!

在医院躺了4个月后,徐勇凌再次申请回到部队,靠着一股铁血精神,又一次驾机重返蓝天。

说起当年的经历,徐勇凌感慨万千:“古战场有种说法,身上溅过敌人的血,再上阵杀敌,就没什么可怕的。试飞员经历过生死关,心中会生出一种坦然、一种成熟。”

在61年的试飞历史上,先后有27名空军试飞员血洒长空。

三代战机研制,我国创造没摔过飞机的纪录

歼-10飞机,是我国新一代高性能、多用途、全天候战机,是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列为国家重大专项国防重点装备。

从80年代中期立项,到科研样机的诞生,近20年时间,全国300多家科研院所生产厂家为它集智攻关,通力协作,数以万计的科研人员为它夜以继日,呕心沥血。多少黑发人熬成白发人,多少人甘当幕后英雄,更有一些以身许国的拳拳赤子,壮志未酬而英年早逝……

1998年3月23日。

这是雷强最铭心刻骨的一次飞行,也是中国航空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试飞。作为首席试飞小组的首飞试飞员,他将驾驶我国第一架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三代机——歼-10飞机飞上蓝天!

人们将整个机场指挥中心和塔台挤得满满当当。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从上午9点一直等到下午4点,气象条件勉强达到首飞要求。指挥员把雷强拉到一边,问:“雷子,飞不飞?”他似乎有些迟疑。指挥员接着又问:“你确实有把握吗?”雷强沉思片刻,认真地点了点头,坚定地说:“飞!”

从塔台到歼-10飞机的距离有200多米。在无数双期待的眼神中,雷强身穿桔红色抗荷服,昂首走向战机。雷强后来动情回忆说:“200多米的行程,好像在穿越时空隧道,回想歼-10飞机研制的漫漫历程,我感到,这一天来得实属不易,也来得太快了!”

这一刻,的确来之不易——从飞初教机到高教机,从飞亚音速到超音速,二十多年了,雷强的梦终于要实现了!

此刻,所有人不约而同将目光投向雷强,只见他一步步走近飞机。陪同他的大队政委,看到雷强满脸通红,像喝醉了酒一样,关切地问:“要不要量量血压?”雷强没有吱声。政委一把抓过他的手,一量脉搏,竟然跳到150!他太了解这个“老搭档”了,就再没说什么,默默地目送他走上舷梯。

雷强跨进座舱,一扭头,发现有个领导深情地看着他,脸上挂满泪水。雷强回忆说,从事试飞这么多年,雷强还是头一回见到有人在他飞行前掉泪。一种“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气氛弥漫着整个机场,萦绕在每个人心头。

座舱盖一关闭,雷强的心里一下平静下来。他下定决心:就是缺胳膊少腿,也要把飞机给整回来!

起动、滑出、加速、拉杆,飞机在快速滑跑中昂起头来,呼啸着冲向蓝天……雷强有条不紊地做完各种试验动作。20分钟之后,一个灵巧的下滑,飞机宛若一个翩翩起舞的芭蕾演员,嘎然收起舞姿,轻盈地落在了跑道上。

一次划时代的首飞圆满划上了句号!

欢呼!拥抱!雀跃!停机坪上,顿时成了欢乐的海洋。人们互相捶打着,紧紧拥抱,任凭泪水奔涌。雷强走下舷梯,已是泣不成声……

作为一种特别的荣誉,在国际上,试飞员一般首飞某型号飞机后,所有的后续科目就会交由其他试飞员,而试飞员也会得到一笔丰厚的报酬,足够一生享用。然而,作为中国的试飞员却总是一次次驾驶新机飞上蓝天。此后几年,雷强不仅在该新型战机飞行400多个架次,创造了10项记录,还成功处置数十起空中重大特情。

雷强说:“原因很简单,我热爱飞行,我愿意干一辈子试飞!”

歼-10成功首飞,填补了我国航空史30余项空白,使我国一跃成为能自主研制三代战机的国家,开创了三代战机研制中唯一没有摔过飞机的纪录,空军两个试飞部队因此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歼-10飞机项目行政总指挥刘高倬,用“里程碑”来形容歼-10飞机的研制成功对中国航空工业的意义。他说,歼-10的研制缩短了我们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了从“望尘莫及”到“望其项背”的跨越。

铁翼鹏程,云天作证。60多年来,空军试飞员群体与航空科研人员携手攻艰,自主创新,先后完成一系列重大科研攻关任务,掌握了一大批事关国家核心竞争力和部队战斗力的尖端技术。

1991年,因成功试飞我国第一架K-8V变稳飞机,汤连刚、李存宝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2007年,因成功完成某型导弹系统研制试靶,空军某试飞部队集体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9年,因在某新型战机飞机和发动机工程研制定型试飞中作出重大贡献,张景亭、丁三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

2012年,因成功完成枭龙飞机定型试飞,王文江、梁万俊荣获“国防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

……

近年来,空军试飞员先后完成了歼-10、歼轰-7、某型发动机、空警-2000、空警-200等试飞任务,开创我国战机科研试飞新模式,标志着我国跻身于信息化、体系化发展航空装备的国家行列。

飞最新型的飞机,做最惊险的动作,出最有分量的结论

中国试飞研究院的科研人员有个共识:试飞员是新战机的“试用者”,只有他们以科学严谨的态度,通过试飞对战机进行反复检验,才能使设计缺陷充分暴露和逐一改进。

那年,某新型战机进入大侧风试飞阶段。一连几天,天气异常,机场地面风速都超过了设计数据。空军级试飞专家张景亭心急如焚。

“假如今天是实战,怎么办?要和敌人‘商量’等风速小了再战?”他下决心要改变这种被动局面,提高新机性能。通过认真分析飞机的气动外形特点及放伞后产生的风标效应,并利用计算机模拟各个操纵动作对舵面产生的力矩作用,他制定了“大侧风”试飞方案。

试飞那天,侧风超过设计值3米。张景亭按照处置预案起飞。开始飞机状态一切正常。然而放伞后发生意外,伞的风标效应大大超过了预期,机头剧烈偏转,飞机急速滑向跑道边缘。说时迟,那时快,张景亭机智地抛掉减速伞,不断修正方向,终于将战机稳稳停在跑道边上。

张景亭修正大侧风的操纵方法,在该型战机操纵中得到普遍推广。

那是一个让邓友明难忘的日子。

那年初冬,某高原机场,邓友明和机组成员驾驶新舟60飞机,执行空中结冰课目试飞。这次试飞,要求机翼和尾翼翼尖结冰厚度达到25mm。

试飞那天,云层既厚又密。云层中可见漂浮的过冷态水,这正是空中结冰试飞的绝好条件。

在3000多米的高空云层中飞行,如同夜航,稍有闪失,就有可能撞山。随着机翼前缘结冰越来越厚,飞机越来越难操纵,机头下沉,飞机开始飘摆不定,发动机叶片转起来很吃力。邓友明明白,叶片翼尖已开始结冰。但为了取得完美的结冰数据,他决定延长滞空时间。3个小时后,失速出现了,飞机像铁砣一般坠向地面,“贪婪”的邓友明才和机组驾驶飞机着陆。

科研人员一测量,翼尖结冰已达35mm,机翼部分已结成冰砣。

以前,有外电曾报道:“从技术能力上看,中国民航飞机要飞空中结冰这样的高难度科目,还需一定年份。”试飞成功后,这家媒体又说道:“想不到中国也有这样的高精尖试飞人才,从此不可小觑他们。”

三角翼飞机失速尾旋,是世界公认的“死亡禁地”,也是试飞中必须攻克的难关。国外在失速尾旋项目的试飞中,就损失过数十架飞机,数十名试飞员付出了宝贵的生命。人类第一位宇航员加加林就是因为飞机进入尾旋而命殒苍穹。

谁敢挑战这个难题?试飞员们纷纷站了出来。

经过层层淘汰选拔,国家派卢军、雷强到国外某知名试飞员学院飞三角翼失速尾旋。

历经艰险,成功飞完米格-21正负尾旋100多次后,雷强感觉教科书上规定的负尾旋不能超过3圈,并不是极限值。雷强下决心要把该国几代资深试飞员用生命换来的,且已经“封顶”的极限刷新。

在一名老试飞教官的陪同下,雷强跨入前舱,他驾机直冲万米高空。飞机进入负尾旋状态后,以4秒钟一圈、一圈600米的速度仰扣滚转下坠,“鬼门关”近在咫尺。1圈,2圈,3圈……飞机像陀螺一样越转越快,教官大惊失色:“雷,改出、改出!”雷强操纵着飞机直至进入4圈,才改出“倒飞”状态。伴随一声轰响,飞机重新启动,调整姿态后安然落地!

60多年来,试飞员身上有太多这样的故事我们无法翔实记录,只能撷取其中的几个片断——

李中华驾驶歼教-7试飞80多架次,经历10多次重大致命空中停车和意外险情,验证探索了三角翼型战机平飞、侧飞、倒飞尾旋等技术。

徐鹏德、吕振修在运-7某型飞机上首次完成了失速适航试飞,填补我国航空史上的空白。

空警-2000试飞任务的圆满完成,结束了我国没有预警机的历史,为提高我军空中预警指挥能力做出突出贡献。

……

一支逐日追天的部队,每攀越一个高度,总要在历史长河中,用英雄的气概凝重落笔。披肝沥胆铸铁翼,试飞铺就通天路。作为集高技术、高风险、高投入为一体的空军试飞部队,60多年来,胸怀强国梦、放飞强军梦,在蓝天追风逐电,在苍穹挥洒豪情,把崇高的爱国情怀化作一个个脚踏实地的强军行动,为中华民族的百年复兴梦,谱写一曲勇于探索、催人奋进的天路壮歌。

http://news.ifeng.com/mil/2/detail_2013_08/22/28908057_0.shtml
致敬      
向英雄们致敬!!!
飞豹算不算三代机?试飞员至少在飞豹试飞时就牺牲好几个。
没摔过机那么这些人是怎么牺牲的?
板栗仔 发表于 2013-8-22 12:47
没摔过机那么这些人是怎么牺牲的?
三代机没摔过,仔细看文章
这个标题真蛋疼。
小白求解:为什么跳伞/坠机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以前的数据不能备份吗?
馒头控 发表于 2013-8-22 13:25
小白求解:为什么跳伞/坠机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以前的数据不能备份吗?
不是很清楚。
61年。27人,应该算好的了吧?
徐勇凌10余处骨折??
小白求解:为什么跳伞/坠机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以前的数据不能备份吗?
以往常用这说法,当年技术所限。几十年了,新来的记者照抄的。
徐勇凌虽然是试飞员,但是和超大贵宾相比还是差些火候。
向英雄致敬


联系上下文,人家明明特指的是J10试飞期间没摔过,结果断章取标题

联系上下文,人家明明特指的是J10试飞期间没摔过,结果断章取标题
叹为观止的心理素质
楼主这标题不仔细看还以为前后矛盾.
J11BS试飞摔机,死两人。歼11bs貌似应该算三代机吧?
飞豹算不算三代机?试飞员至少在飞豹试飞时就牺牲好几个。
老豹子三代个屁……
J11bs算我们的三代机吗,这个可是摔死过试飞员的,这里应该指J10吧
馒头控 发表于 2013-8-22 13:25
小白求解:为什么跳伞/坠机就意味着数年的科研成果清零?以前的数据不能备份吗?
多半是机体原因,如果不拿到实机进行排查,很难找到问题所在。

试飞排除问题是一个前后关联的过程,如果中间中断,后面的工作很难顺利开展。

不知道对不。。
xia5712 发表于 2013-8-22 13:41
徐勇凌虽然是试飞员,但是和超大贵宾相比还是差些火候。
试飞员是谬赞了,不过一个开飞机的师傅。
第七炮兵 发表于 2013-8-22 12:15
飞豹算不算三代机?试飞员至少在飞豹试飞时就牺牲好几个。
这种划代是用于Fighter的吧
豹豹不是设计作Fighter的吧。比如A10、B1b、C17各算几代?
这标题起得,应该被批评啊
制裁飞砖 发表于 2013-8-22 15:53
试飞员是谬赞了,不过一个开飞机的师傅。
说你是人也是谬赞了,不过一个造粪的生物。
怎么感觉题目这么别扭呀
第七炮兵 发表于 2013-8-22 12:15
飞豹算不算三代机?试飞员至少在飞豹试飞时就牺牲好几个。
飞豹还真心算不上三代机,你见过装涡喷的三代机?
飞豹还真心算不上三代机,你见过装涡喷的三代机?
装涡喷的三代没见过,装涡喷的飞豹也么见过
哪来的装涡喷的飞豹?
unnamed089 发表于 2013-8-22 17:16
装涡喷的三代没见过,装涡喷的飞豹也么见过
原来斯贝是涡扇啊?我一直以为这个是涡喷....
ak19900325 发表于 2013-8-22 17:18
原来斯贝是涡扇啊?我一直以为这个是涡喷....
你没看到发动机最前面大大的风扇么?
飞豹算不算三代机?试飞员至少在飞豹试飞时就牺牲好几个。
豹子算2.5代,不是三代。
ak19900325 发表于 2013-8-22 17:10
飞豹还真心算不上三代机,你见过装涡喷的三代机?
这是什么情况,飞豹装涡喷?
cao 看不下去了
军事报道中明明说的是J10是世界三代机中唯一从试飞到列装没有摔过的飞机。
到楼主这儿就成了三代机没摔过了,楼下的喷子们不看仔细就接着喷,飞豹,j11bs都出来了,你们还知道几架飞机?
板栗仔 发表于 2013-8-22 12:47
没摔过机那么这些人是怎么牺牲的?
“在61年的试飞历史上,先后有27名空军试飞员血洒长空。”
三代机没摔过,其它的摔过
标题感觉容易误解。但还是像试飞员致敬!
向英雄们致敬!!!
双发、三个副油箱的新型战机?什么JJ?
xia5712 发表于 2013-8-22 13:41
徐勇凌虽然是试飞员,但是和超大贵宾相比还是差些火候。
这话说得有点。。。。。
如此危险的试飞,值得尊敬。特别纪念为国产预警机定型试飞那次空难,多少专家和试飞员罹难。不过这么玩命的情况,还和印度空军没法比,印度几十年摔掉上千架战机,是一个大国的空军力量,比咱们试飞员还危险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