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文新读,关于ARJ21,更关于土鳖航空工业的一家之言(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2:06:13


惯例,图片本身肯定足够清晰,但需要点击看大图;

大家着重文中提供的基本信息吧;
观点各自理解,无法统一。

原载《航空档案》2008.06A,五年半前的老文了,有的信息和趋势已经与现在不同;
当时,ARJ21尚未首飞(商飞还未开张、仍然是中航项目);

文中有的观点稍偏颇,尤其Y-10和WS-6的公案等等,未必完全是决策失误;
个人认为更多是迫于无奈。


惯例,图片本身肯定足够清晰,但需要点击看大图;

大家着重文中提供的基本信息吧;
观点各自理解,无法统一。

原载《航空档案》2008.06A,五年半前的老文了,有的信息和趋势已经与现在不同;
当时,ARJ21尚未首飞(商飞还未开张、仍然是中航项目);

文中有的观点稍偏颇,尤其Y-10和WS-6的公案等等,未必完全是决策失误;
个人认为更多是迫于无奈。
运十下马主要还是政治因素,如果成功了,某人就不便彻底否定WG,实质上是为一己之私,毁了中国的大飞机梦!

明日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3-7-31 22:02
运十下马主要还是政治因素,如果成功了,某人就不便彻底否定WG,实质上是为一己之私,毁了中国的大飞机梦!


你这观点缺乏依据;
你这ID,哎哟......

Y-10首飞于1980年,WG结束很久了,Y-10的主要工作量都是WG后完成的;
Y-10逐步陷入停顿是1982年以后,彻底停顿是1986,这要再和WG扯上多大关系就属于被害妄想症;
实际情况是,这时候已经发现这个项目完全不可能(及时、足够)成功;
这个决策大体上没错。
明日绿林好汉 发表于 2013-7-31 22:02
运十下马主要还是政治因素,如果成功了,某人就不便彻底否定WG,实质上是为一己之私,毁了中国的大飞机梦!


你这观点缺乏依据;
你这ID,哎哟......

Y-10首飞于1980年,WG结束很久了,Y-10的主要工作量都是WG后完成的;
Y-10逐步陷入停顿是1982年以后,彻底停顿是1986,这要再和WG扯上多大关系就属于被害妄想症;
实际情况是,这时候已经发现这个项目完全不可能(及时、足够)成功;
这个决策大体上没错。
还需要继续补课,看报道交付延迟了。
就当是补课吧,免不了的,都搞了这么久怎么也得有个交待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能妄想一蹴而就,也不能一厢情愿地相信什么“自由市场”。
这是“重商主义”的恶果。
运十的下马,估计是不幸碰上80年代,中国军费全面紧缩,大量军工项目下马的风潮,当年歼9下马,强六下马,连飞豹都差点下马。整个国民经济都不行,军费开支停滞了许多年,直到90年代中后期才开始补课。运十的开发,虽然是民用航空项目,当时估计也是军方主导吧,叫运十这个名字就能体会出来,他还是以军方运输机来研制的。另外,民航如果不认账,不购买的话,这个运十存在的价值也不大吧。


发现这里有先贤制作的该文百度文库PDF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http://wenku.baidu.com/view/ae956f225901020207409c53.html

相关另几篇:
http://wenku.baidu.com/view/bcd4e0d049649b6648d74754.html
土鳖支线客机系列文章(文库只有1、2)
http://wenku.baidu.com/view/915440ea81c758f5f61f6784.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40e84dc52cc58bd63186bd87.html

发现这里有先贤制作的该文百度文库PDF文档,可以免费下载:
http://wenku.baidu.com/view/ae956f225901020207409c53.html

相关另几篇:
http://wenku.baidu.com/view/bcd4e0d049649b6648d74754.html
土鳖支线客机系列文章(文库只有1、2)
http://wenku.baidu.com/view/915440ea81c758f5f61f6784.html
http://wenku.baidu.com/view/40e84dc52cc58bd63186bd87.html
80年代下马的多了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为什么航空档案现在买不到了……停刊?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ertert 发表于 2013-8-1 08:45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老兄,你一个帖子连发了五遍呢,很捧场呀。

Y-7系列一度国内运营50多架,质量和性能乏善可陈,维护麻烦、油耗高(似乎有数据说比国际较先进的同级涡桨航程短1000KM);
政策机,小毛病不断、大事不出,用惯波音的民航很不待见;
后来武汉航空出了事故,民航如蒙大赦,趁机把这玩意全清理出去了。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首楼贴图最后一张,也明确说了,行业现状是,(目前)装国产设备的飞机没有出路。
ertert 发表于 2013-8-1 08:45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老兄,你一个帖子连发了五遍呢,很捧场呀。

Y-7系列一度国内运营50多架,质量和性能乏善可陈,维护麻烦、油耗高(似乎有数据说比国际较先进的同级涡桨航程短1000KM);
政策机,小毛病不断、大事不出,用惯波音的民航很不待见;
后来武汉航空出了事故,民航如蒙大赦,趁机把这玩意全清理出去了。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 ... &fromuid=458410

首楼贴图最后一张,也明确说了,行业现状是,(目前)装国产设备的飞机没有出路。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3-7-31 22:55
不管什么原因,运十下马绝对是错误决策。
且一停廿多年,项目死队伍散。
工程技术是不断积累的过程,即不 ...
项目死队伍散
就这句话就知道是个不了解事实在胡扯
烂文,很有倾向性的道听途说加和稀泥。单看开篇一句MPC75采用和ARJ21相同的布局,叔叔辈的路人甲长像酷似儿子辈就是这么回事,和那句与空客同时起步的话术有和不同?

现下想知道的是,当初谁忽悠说6亿美元经费就能研制出ARJ的,于是中央给了25亿贴息贷款,剩下自筹。然后又是谁忽悠的让人觉得当时残存200人的上飞院+还剩2000人的上飞能担任领头羊的工作。黄强的文指出,没能力执行具体设计工作又死赖着不移交设计权的是哪个?这不是典型的无才无德么?

年少精多爱意淫,年中脑白质少爱做梦都是可以的,既然要意淫运十不如玩个大的
仅“运十”下马,致中国每年损失超过6000亿美元和1200万个就业岗位
曾几何时,中国在晚于欧洲空客项目大约5年的时候,启动了中华民族再一次勇追人类科研最前列和最高峰的努力,那就是“运十”项目的启动实施。功夫不负有心人,十年磨剑锋刃出鞘,“运十”横空出世竞峥嵘。中国在人类近现代工业科技史上,第一次站在了世界最前列,与当时的波音、空客鼎足而立,并在空客尚未商用、波音不敢飞高原的情况下,“运十”数次往返成都-拉萨,成为全球第一型飞越世界屋脊的民用大飞机!
然而,“运十”的太完美太成功,注定了要遭人忌恨,遭人暗算。在所谓继续试飞所需的3000万人民币资金被否决,进而整个“运十”项目被下马后,中华民族当时最卓越的“运十”科研团队被解散、科研人员流落南京和杭州等街头靠画城市地图维持生计。中国成功奠基并起步的航空业彻底被掐死,而大约20年后在欧洲国家超过近百亿美元的政府财政扶持下,空客终于成功盈利并与波音二分天下。当然,从此以后,神州大地任波音、空客肆意驰骋。或许,当波音与空客飞越上海上空时,一定会向某个老机场内迄今仍然桀骜而立的“运十”敬礼问好,因为它们曾经都是人类最杰出的三个孩子三个兄弟。
“运十”下马后不久,人类即迎来了航空业的蓬勃发展,波音与空客独霸全球航空业、独霸中国航运业,赚得盆满钵满,航空业并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
全球领先的定量分析和经济预测机构牛津经济研究所与空中客车公司日前共同发布的航空业研究报告《航空业:连接现实世界的全球网络》指出:航空业的发展和壮大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创造了大量的直接经济效益。航空运输作为经济全球化的核心,近年的年均客运总量达25亿人次,货运量约为5000万吨;航空业在全球范围内直接提供了超过550万个就业机会,并创造了 4250亿美元的国民收入,远远高于制药业(2700亿美元)、纺织业(2860亿美元)和汽车制造业(3220亿美元)创造的收入;航空业及其供应链上的其他产业每年提供超过330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1.5万亿美元的收入;2007年的全球制造业商品贸易额中,约35%(3.5万亿美元)的商品运输是由空运完成的;航空业促进了商品、劳动者和旅游者的自由流动,增加了国际投资,刺激了全球经济的发展;航空业通过规模化经营提高了效率,加剧了竞争,促进了创新,航空业的研发投入给社会带来的好处要远远多于给航空业自身带来的好处。预计到2026年,航空业将创造超过5000万个就业机会和至少3.6万亿美元的生产总值,其中尤以中国市场增长迅猛。
按目前航空业及其产业链年均提供3850万个就业机会、创造2万亿美元价值这样的现状为基数,如果“运十”没有被下马而是如同当年的空客一样被坚持做大做强了而与波音竞争,那么“运十”仅仅分得不足三分之一的份额,则“运十”为标志的中国航空业现在将为我国每年提供不少于1200万个就业岗位、创造不低于 6000亿美元的价值。但如今,这一切全被波音和空客分食了。
每年1200万个就业岗位和6000亿美元产值的航空业,这要抵多少个“算是很不错的”的血汗工厂FSK?这要解决多少大学生的就业机会(明年大陆大学生毕业总人数预计将达到750万)?仅此航空业一项,中国还需要仰人鼻息年复一年缝裤头卖血汗卖资源去换取可怜的外汇然后再去买美国国债而受制于人吗?

1200万工作岗位,6000亿美元的运十产业就这样被毁啦,顿足捶胸拦道哭吧!“运十”下马后不久,人类即迎来了航空业的蓬勃发展,波音与空客独霸全球航空业、独霸中国航运业,赚得盆满钵满,航空业并成为全球经济的核心。而运十是与空客同时起步的啊,前后呼应,真相凸出,哭天抢地吧!

回忆马凤山的文章中就提到,翼内段学707改直线为喇叭线形,解决了受力的大问题,不过设计没通过,因为认为做不到,直到哪个厂子的人从波音出差回来才肯定。

gxnnjy 发表于 2013-8-1 09:14
就这句话就知道是个不了解事实在胡扯
我说错了?是项目没死还是队伍没散?

有篇文章讲采访ARJ21的总师的,他说ARJ21项目用了很多运十的人和研究成果.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3-8-1 09:56
我说错了?是项目没死还是队伍没散?

有篇文章讲采访ARJ21的总师的,他说ARJ21项目用了很多运十的人和 ...
麦道的基因一目了然;
Y-10?看不出来。
a7inaction 发表于 2013-8-1 09:34
烂文,很有倾向性的道听途说加和稀泥。单看开篇一句MPC75采用和ARJ21相同的布局,叔叔辈的路人甲长像酷似儿 ...
运十的下马真的很痛心啊
旗帜鲜明地赞成运10下马!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8-1 10:03
麦道的基因一目了然;
Y-10?看不出来。

恐怕不能因为布局相似就下结论,否则空客和波音之间会有打不完的官司了,因为多数客机布局都一样。
具体看,ARJ无论机长、翼展、机高甚至机舱直径都与麦道不同。
说到机翼,你转的文中说完全是乌克兰设计的,而另一篇文章有不同描述,可以参考下:
“我们与乌克兰安东诺夫集团联合设计ARJ21-700的超临界机翼,根据相同的机翼设计要求,中方和乌方先分头独立各自设计优选出一副超临界机翼,然后双方专家就各自方案进行互相交底,进行充分讨论,最终根据双方专家的意见再由双方共同联合工作,完善、优化形成现在ARJ21-700的超临界机翼。”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8-1 10:03
麦道的基因一目了然;
Y-10?看不出来。

恐怕不能因为布局相似就下结论,否则空客和波音之间会有打不完的官司了,因为多数客机布局都一样。
具体看,ARJ无论机长、翼展、机高甚至机舱直径都与麦道不同。
说到机翼,你转的文中说完全是乌克兰设计的,而另一篇文章有不同描述,可以参考下:
“我们与乌克兰安东诺夫集团联合设计ARJ21-700的超临界机翼,根据相同的机翼设计要求,中方和乌方先分头独立各自设计优选出一副超临界机翼,然后双方专家就各自方案进行互相交底,进行充分讨论,最终根据双方专家的意见再由双方共同联合工作,完善、优化形成现在ARJ21-700的超临界机翼。”

111507xphd2mezgmx2robd.jpg (39.56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8-1 10:21 上传

Y10出来了,又是一阵血雨腥风!


Y-10上马是不够严谨的,下马几乎是必然的;
成绩要肯定,那些收获后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要承认。

话说,这10页文章谈了很多问题,怎么大家就逮着Y-10的残骸不放?

Y-10上马是不够严谨的,下马几乎是必然的;
成绩要肯定,那些收获后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要承认。

话说,这10页文章谈了很多问题,怎么大家就逮着Y-10的残骸不放?
运十万岁!
一个伪军迷 发表于 2013-8-1 09:56
我说错了?是项目没死还是队伍没散?

有篇文章讲采访ARJ21的总师的,他说ARJ21项目用了很多运十的人和 ...
队伍没散,骨干都留在上飞
一氧化二氢 发表于 2013-8-1 10:18
恐怕不能因为布局相似就下结论,否则空客和波音之间会有打不完的官司了,因为多数客机布局都一样。
具体 ...
我认为某一方明显美化,否则舆论和领导那里交代不过去(国内口号创新氛围浓厚,可惜实力和经验的确寒);
当然,自己出套方案意思一下(也方便还价)、最后用别人更好的,也正常。
a7inaction 发表于 2013-8-1 09:34
烂文,很有倾向性的道听途说加和稀泥。单看开篇一句MPC75采用和ARJ21相同的布局,叔叔辈的路人甲长像酷似儿 ...
你这才是烂文,运十真要弄出来,国家不知要亏多少钱,价格比进口的还贵,性能比进口的还差,运十科研主干都留在上飞
但是,必须对飞机的结构和系统进行重大的设计改动,随之而来又将产生一系列的系统关联矛盾!技术、时间、成本、舆论,方方面面都对我们提出挑战,所以这是个极大的冒险……”
  FAI必须寻找到一种在付出最小代价的同时,又能彻底解决问题的完美方案!
  …………
  2006年3月20日,所有这些复杂而棘手的问题终于得到了妥善的解决:
  ARJ21-700全机制造空机重量为24335.5公斤,达到了重量指标要求;
  各种状态下的重心均满足了重心控制范围的要求。
  ARJ21-700飞机失速推杆器系统经过改进设计,故障率不超过1.0-4每飞行小时,满足CCAR 25的要求,“深失速”问题得以解决!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8-1 10:19
Y-10上马是不够严谨的,下马几乎是必然的;
成绩要肯定,那些收货后来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也要承认。
队伍为啥不能保留?保留精干也行哈。
研究为啥不能持续?
为啥要攻击为四人帮项目?
所以,老弟,你的必然观更不严谨。
仅用5个半月的时间就完成了国内同类测力模型需要一年的加工任务。

而且事情完了么?当然没完,现在都还没完呢。国防科工委新闻宣传中心讯2007年7月10日,由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一飞院加工生产的ARJ21-700飞机低速校核风洞试验模型装进集装箱,准备运往荷兰DNW风洞进行ARJ21飞机首飞前的全机低速校核风洞试验。ARJ21-700飞机低速校核风洞试验模型比例为1:5.8,为目前亚洲最大的全金属风洞试验模型。该模型将是一飞院乃至我国风洞试验模型加工能力的一次全面展示。模型将为全面校核ARJ21-700飞机的低速气动特性,确保飞机的安全性可靠性打下坚实的基础。

运十下马当然痛了,如果是能鉴来者,有益后人,那就欣慰着痛,如果成了绊脚石只起反作用,趁早一脚踢开。如同对待毛熊,逝者当哀,毕竟是同路又是领路人,如果敢从坟墓里爬出来,一铲子拍倒埋了再把坟拍园拍正,这是身为共产主义和资本主义双重救星的兔子该做的事。
可以肯定的是,现在中国航 空工业的水平已经远不如搞运十时的水平
看这句话就知道在忽悠啦
绿林奸汉 发表于 2013-7-31 22:04
你这观点缺乏依据;
你这ID,哎哟......
政治节点是81年6月,华辞去党和军委主席开始的。
之后大批已经接近定型的战略级项目陷入停滞。
因为上海牵头研制而被系统内各种政治打压不是受迫害妄想,而是真实事件,当年的大领导王部长莫部长对这个项目的态度都是“四人帮的东西”。
ertert 发表于 2013-8-1 08:37
运七没下马,结果怎么样?
民航买吗?
10和7是完全不同的型号类型
10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英美标准/FAR25标准和损伤容限法设计的大型飞机,是划时代性的先进型号。
7就是个重复老方法老适航标准的测绘仿制。

现在21的FAA认证之所以那么困难,就因为项目开始的时候,那些经过美标熏陶的骨干设计人员要么老了要么流失了,人才梯队是奇怪的苏式思维的管理干部带着没有经验的新兵蛋子。
gxnnjy 发表于 2013-8-1 10:58
看这句话就知道在忽悠啦
研发民机的技术水平,与30年前相比,差距拉大得不是一点半点的
我是松云 发表于 2013-8-1 11:10
10和7是完全不同的型号类型
10是国内第一个完全按照英美标准/FAR25标准和损伤容限法设计的大型飞机,是 ...
美标熏陶的骨干设计人员
没有出过国学些,没有经过faa认证,那来的美标熏陶?
gxnnjy 发表于 2013-8-1 11:14
没有出过国学些,没有经过faa认证,那来的美标熏陶?
10号的立项就是在对比研究三叉戟和伊尔18,认为英系飞机无论是设计理念还是寿命校核方式全面优于苏系之后,开始认真研究学习英标的成果。
损伤容限在文革中的研究力度远高于286年代,道理很简单:完全符合多快好省的工业方针。
尽管该处结构的强度计算并非由一飞院承担,但作为主设计单位,一飞院的强度、结构设计所还是第一时间感觉到了来自各方的压力。大家心里都很清楚:如果试验再出问题,新支线项目难保,中国民机产业必将遭受重大打击。因此,必须保证下一次试验的成功,这是在为中国民机的荣誉而战!
a7inaction 发表于 2013-8-1 11:21
留在上海的骨干都成什么事了?连强度校核都不会了。
为中国民机的荣誉而战……
  发表日期:2010年8月9日 ...
分工不同而已,不是说不会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