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 凝固在唐山上空的记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2:10:44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击中唐山。242769人遇难,164851人重伤。唐山,这座华北重要的工业城市,瞬间粉碎。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军及所属唐山机场等场站,第一时间果断派机飞赴北京报告灾情,并在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下指挥救灾飞机起降3000余架次,其中从7月28日到8月12日,起降数量就达2885架次,震后十天抢运伤员2.17万人及大量救灾物资,整个空中救灾过程无一事故,堪称奇迹。

    来,看一看这些凝固在1976年唐山上空的记忆。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40岁的唐山机场场站航行调度室副主任李升堂从睡梦中被大地剧烈的震动惊醒。他与妻子抱起两个幼子冲出宿舍,把家属安置在院内树下,跑向指挥所。

    此时,位于唐山市区的空六军军部,已是一片废墟瓦砾;不足千人的军直机关震亡400余人。

          
                图为震后的空六军司令部大楼


7月28日3时50分许
  
    李升堂跑到距离不到一千米的机场调度大楼前,此时三层指挥大楼的八根柱子震断四根,整楼倾斜三十多度,指挥系统全部瘫痪。机场南北两端两座导航台,只剩北侧一座。

    此刻,场站全体航行调度人员,除丧生与重伤者,只余五人(其中轻伤员两名),第一时间全部赶到调度楼前,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六军唐山场站航行调度室副主任李升堂、调度员于振兴、苏悦林、赵彦彬、刘体友。

    整个场站,只有惟一一部未完全损坏的通讯车里尚存一部超短波电台,只能用于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空地通话。

7月28日4时30分许
  
    聚集到机场的群众、伤员越来越多。开始降雨。

    李升堂与部队长王文礼商议,二人决定越权动用一架来自兰州空军西安某航校、由具备复杂气象技术标准的高永发机组驾驶的里-2型飞机,去北京直接向中央报告震灾情况。按规定,没有飞行命令、没有对方机场同意接收的飞机,绝对不准起飞;但灾情严重,不容迟疑。

                          

                                                图为里-2运输机

    黎明前唐山机场上空,云底高不足150米,地面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里-2无法起飞。

    此时在空六军易县场站,空十七师指挥所在震后发现,无论有线无线通讯均无法与空六军指挥所联系,意识到唐山可能为震中。时任师指挥所指挥员、师副参谋长张振朴果断命令战斗值班指挥员利基才、副大队长周荣喜取消原定飞行计划,接收0229号喷气教练机执行对唐山的紧急空中侦察任务。

    晨6时左右,利、周二人编为584机组驾机起飞,在唐山上空盘旋观察的同时再次呼叫空六军指挥所及北空指挥所,均未成功。584机组返航后将灾情向空十七师指挥所作了汇报,师首长决定立即向北京报告。

7月28日6时许

  天亮,天气稍现好转。
  
    6时51分,绿色信号弹升起,里-2滑出唐山场站停机坪,冲向跑道,冒雨起飞。

    该机在雨中飞行一个小时后,于7月28日7时40分降落在南苑机场,随机担负汇报任务的空六军某团副政委刘忽然和师机关参谋张先仁直奔中南海,报告了灾情(在国务院,他们巧遇开滦矿务局唐山矿驾车进京报警的李玉林等人,当时,中央尚未最终确定震中位置)。

    当天上午,高永发机组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命令下,运送总参谋部、北京军区、河北省委、省军区各领导和机关人员返回唐山机场,建立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随后又立即返回北京,成为唐山-北京-唐山的专用运输机。

7月28日9时

  李升堂等人紧张守候的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了无线电密语对唐山场站的呼叫,要求提供着陆条件——这架两个小时前从北京沙河机场起飞的800号米-8直升机(由空军某部徐进阳、张芳焰机组驾驶,载有总参作战部、国家地震局、水电部、煤炭部人员)正是中央派出寻找大地震震中的专机。

           

                    图为800号米-8专机

  李升堂立即通过现场目测为专机提供了着陆条件。专机安然降落,这是震后在唐山降落的第一架飞机。它一路沿京东三河、蓟县、玉田方向飞来,一直没有找到震中,现在因为油料不足,希望在唐山机场降落加油。

  他们还没有看到唐山市区。

    直升机很快再次起飞,三分钟后,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他们的呼叫:“唐山整个平了……”

7月28日10时

    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救灾指挥机关先头人员,乘飞机在唐山机场紧急降落。

7月28日12时许

  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一个大型飞机特有的清晰的密语呼叫声音:“广元,广元,XXXX号呼叫”,紧急运送矿井救援队的飞机来了。此时,积雨云团从东南方向机场上空压来,低空能见度骤然间变成只有50米。李升堂命令飞行员马上打开无线电高度表,做“复杂气象落地”。

  第一次降落,离地50米仍看不到跑道,降落没有成功。

  李升堂命令“拉起,复飞!”

  第二次降落。风雨交加,飞机下滑,距地50米,“看不到跑道!”

  李升堂再次命令“危险,复飞!”

  二次复飞后李升堂发现机头偏左,立即呼叫:“航向不要小于145度,左下方有凤凰山,高度110米!”

  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正常情况下,这时应指挥飞机飞往备降机场降落。为争取救灾时间,李升堂命令“采用‘盲目着陆大航线’,第三次本场降落”。

  盲目着陆大航线,是指不借助任何设备和参照物,完全按照地面指挥和技术要领直接降落。

  李升堂指令飞行员延长转弯待机,几分钟后,雨云离开了着陆地带,地面能见度开始好转,当飞机再次下降到距地面50米高度时,李升堂和飞行员几乎同时在电台里大喊:“我看见你了!”

  这架由空军某部王捷程机组驾驶的、满载矿山救援队员和设备的安-26军用运输机终于安全降落。

                        
                                                   图为安-26运输机

7月28日13时许

  安-26即将返航时,唐山市外事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李宝仓找到李升堂。

  李宝仓带来了49个外国人。当时,在唐山市的外国人共计51人,除了两人埋压在凤凰山下宾馆里尚未救出外,其余全部被救助到唐山机场。该批人员国籍有日本、法国、丹麦,身份有援建陡河电厂的专家,有老人、重伤员,还有两具已经遇难的遗体。李宝仓请求空军协助,马上把这些国际友人转移到北京。

  在当时,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把外国人送上军用飞机,是严重违反规定的。眼见部分伤员伤势严重,李升堂果断决定同意登机。
后来,该机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特派专机”。

    (未完待续)

               

废墟.jpg (112.44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9 18:17 上传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53.8秒,一场里氏7.8级大地震击中唐山。242769人遇难,164851人重伤。唐山,这座华北重要的工业城市,瞬间粉碎。

    在这场史无前例的灾难中,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第六军及所属唐山机场等场站,第一时间果断派机飞赴北京报告灾情,并在难以想象的艰难条件下指挥救灾飞机起降3000余架次,其中从7月28日到8月12日,起降数量就达2885架次,震后十天抢运伤员2.17万人及大量救灾物资,整个空中救灾过程无一事故,堪称奇迹。

    来,看一看这些凝固在1976年唐山上空的记忆。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

    40岁的唐山机场场站航行调度室副主任李升堂从睡梦中被大地剧烈的震动惊醒。他与妻子抱起两个幼子冲出宿舍,把家属安置在院内树下,跑向指挥所。

    此时,位于唐山市区的空六军军部,已是一片废墟瓦砾;不足千人的军直机关震亡400余人。

        

司令部.jpg (156.87 KB, 下载次数: 2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9 18:20 上传

  
                图为震后的空六军司令部大楼


7月28日3时50分许
  
    李升堂跑到距离不到一千米的机场调度大楼前,此时三层指挥大楼的八根柱子震断四根,整楼倾斜三十多度,指挥系统全部瘫痪。机场南北两端两座导航台,只剩北侧一座。

    此刻,场站全体航行调度人员,除丧生与重伤者,只余五人(其中轻伤员两名),第一时间全部赶到调度楼前,他们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六军唐山场站航行调度室副主任李升堂、调度员于振兴、苏悦林、赵彦彬、刘体友。

    整个场站,只有惟一一部未完全损坏的通讯车里尚存一部超短波电台,只能用于100公里左右范围内的空地通话。

7月28日4时30分许
  
    聚集到机场的群众、伤员越来越多。开始降雨。

    李升堂与部队长王文礼商议,二人决定越权动用一架来自兰州空军西安某航校、由具备复杂气象技术标准的高永发机组驾驶的里-2型飞机,去北京直接向中央报告震灾情况。按规定,没有飞行命令、没有对方机场同意接收的飞机,绝对不准起飞;但灾情严重,不容迟疑。

                          

li -2.jpg (40.88 KB, 下载次数: 16)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9 18:18 上传



                                                图为里-2运输机

    黎明前唐山机场上空,云底高不足150米,地面能见度不足一公里。里-2无法起飞。

    此时在空六军易县场站,空十七师指挥所在震后发现,无论有线无线通讯均无法与空六军指挥所联系,意识到唐山可能为震中。时任师指挥所指挥员、师副参谋长张振朴果断命令战斗值班指挥员利基才、副大队长周荣喜取消原定飞行计划,接收0229号喷气教练机执行对唐山的紧急空中侦察任务。

    晨6时左右,利、周二人编为584机组驾机起飞,在唐山上空盘旋观察的同时再次呼叫空六军指挥所及北空指挥所,均未成功。584机组返航后将灾情向空十七师指挥所作了汇报,师首长决定立即向北京报告。

7月28日6时许

  天亮,天气稍现好转。
  
    6时51分,绿色信号弹升起,里-2滑出唐山场站停机坪,冲向跑道,冒雨起飞。

    该机在雨中飞行一个小时后,于7月28日7时40分降落在南苑机场,随机担负汇报任务的空六军某团副政委刘忽然和师机关参谋张先仁直奔中南海,报告了灾情(在国务院,他们巧遇开滦矿务局唐山矿驾车进京报警的李玉林等人,当时,中央尚未最终确定震中位置)。

    当天上午,高永发机组在中央领导的直接命令下,运送总参谋部、北京军区、河北省委、省军区各领导和机关人员返回唐山机场,建立抗震救灾前线总指挥部。随后又立即返回北京,成为唐山-北京-唐山的专用运输机。

7月28日9时

  李升堂等人紧张守候的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了无线电密语对唐山场站的呼叫,要求提供着陆条件——这架两个小时前从北京沙河机场起飞的800号米-8直升机(由空军某部徐进阳、张芳焰机组驾驶,载有总参作战部、国家地震局、水电部、煤炭部人员)正是中央派出寻找大地震震中的专机。

           

800号.jpg (80.7 KB, 下载次数: 1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9 18:19 上传



                    图为800号米-8专机

  李升堂立即通过现场目测为专机提供了着陆条件。专机安然降落,这是震后在唐山降落的第一架飞机。它一路沿京东三河、蓟县、玉田方向飞来,一直没有找到震中,现在因为油料不足,希望在唐山机场降落加油。

  他们还没有看到唐山市区。

    直升机很快再次起飞,三分钟后,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他们的呼叫:“唐山整个平了……”

7月28日10时

    北京军区副参谋长李民率救灾指挥机关先头人员,乘飞机在唐山机场紧急降落。

7月28日12时许

  超短波电台里传来一个大型飞机特有的清晰的密语呼叫声音:“广元,广元,XXXX号呼叫”,紧急运送矿井救援队的飞机来了。此时,积雨云团从东南方向机场上空压来,低空能见度骤然间变成只有50米。李升堂命令飞行员马上打开无线电高度表,做“复杂气象落地”。

  第一次降落,离地50米仍看不到跑道,降落没有成功。

  李升堂命令“拉起,复飞!”

  第二次降落。风雨交加,飞机下滑,距地50米,“看不到跑道!”

  李升堂再次命令“危险,复飞!”

  二次复飞后李升堂发现机头偏左,立即呼叫:“航向不要小于145度,左下方有凤凰山,高度110米!”

  飞机在机场上空盘旋。正常情况下,这时应指挥飞机飞往备降机场降落。为争取救灾时间,李升堂命令“采用‘盲目着陆大航线’,第三次本场降落”。

  盲目着陆大航线,是指不借助任何设备和参照物,完全按照地面指挥和技术要领直接降落。

  李升堂指令飞行员延长转弯待机,几分钟后,雨云离开了着陆地带,地面能见度开始好转,当飞机再次下降到距地面50米高度时,李升堂和飞行员几乎同时在电台里大喊:“我看见你了!”

  这架由空军某部王捷程机组驾驶的、满载矿山救援队员和设备的安-26军用运输机终于安全降落。

                        

安-26.jpg (68.01 KB, 下载次数: 2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7-29 18:08 上传


                                                   图为安-26运输机

7月28日13时许

  安-26即将返航时,唐山市外事办公室秘书科科长李宝仓找到李升堂。

  李宝仓带来了49个外国人。当时,在唐山市的外国人共计51人,除了两人埋压在凤凰山下宾馆里尚未救出外,其余全部被救助到唐山机场。该批人员国籍有日本、法国、丹麦,身份有援建陡河电厂的专家,有老人、重伤员,还有两具已经遇难的遗体。李宝仓请求空军协助,马上把这些国际友人转移到北京。

  在当时,在未经上级批准的情况下,把外国人送上军用飞机,是严重违反规定的。眼见部分伤员伤势严重,李升堂果断决定同意登机。
后来,该机在民间传说中被称作“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特派专机”。

    (未完待续)
2013-7-29 18:47 上传




      李升堂先生有诗云:虎胆雄心擎天路,满天银翅壮歌喉。 日飞起落三百六,耳听眼看凭心收。风雨飘摇赖砥柱,穿梭银燕载情真。 安全起降三千次,重伤两万出军营。

      读出来了吗,那种压不垮、吓不倒、任何逆境依旧乐观从容奋勇坚定的精神?

      这也是空六军的精神。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精神。是勇敢善良的中国人民的精神。

      谨以此文献给在灾难中与死神抢夺生命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



                   本文内容参考了李升堂先生、方彦炎先生、利基才先生、刘祺云先生、杜镜秋先生、空六军战友博客网站的回忆文字及图片,以及钱刚先生著作《唐山大地震》、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中国航空图志》、李升堂先生著作《空中生命线》、航空工业出版社《中国空军百科全书》等文献资料,谨表谢意。
机场底面没受破坏,也算是奇迹了
从单个机场的架次来说可能达到了柏林空运的水平,了不起
勇士们,顶一个。。。
好文章啊赞一个
好文章,赞一个
为伟大的解放军空军同志们致敬...为唐山的死难者哀悼...
好文章,必须得顶
向创造奇迹的先辈们致敬。
好文章,战天斗地,谱写奇迹!
永远不能忘记啊
机场跑道没被震坏真是幸运啊
向英雄致敬!
家父当年作为解放军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救灾。
民族脊梁,丰碑永铸!
老天 发表于 2013-7-29 18:53
重创的唐山机场开始创造奇迹

      7月28日上午,空军机关人员乘机到达;十一时,河北省委、省军区人员 ...
向当年支援唐山的英雄们表示敬意。
好文章啊!!!
向空六军致敬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汉唐大梦 发表于 2013-7-29 21:16
家父当年作为解放军的一员,参加了这次救灾。
向英雄前辈致敬!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借此机会,
   向参加——
  第一、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八年抗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缅甸出境剿匪作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
  抗美援越战争
  抗美援老防空作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铁列克提战斗
  西沙自卫反击海战
  尼泊尔出境剿匪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越边境十年轮战、
  南海撞机事件、
  西南及西北边疆出境反恐作战
  联合国维和任务
  等军事行动以及
  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唐山地震、南方冰冻自然灾害、舟曲泥石流、北京奥运会安保
  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抗美援越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民兵、预备役,武警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向牺牲的烈士致以最深切的怀念!
  八月一日建军节,共和国的卫士——
  节日快乐!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八一建军节快到了,借此机会,
   向参加——
  第一、二、三次国内革命战争
  八年抗日战争
  抗美援朝战争
  缅甸出境剿匪作战
  对印自卫反击战
  抗美援越战争
  抗美援老防空作战
  珍宝岛自卫反击战
  铁列克提战斗
  西沙自卫反击海战
  尼泊尔出境剿匪作战、
  对越自卫反击战、
  中越边境十年轮战、
  南海撞机事件、
  西南及西北边疆出境反恐作战
  联合国维和任务
  等军事行动以及
  汶川地震、雅安地震、唐山地震、南方冰冻自然灾害、舟曲泥石流、北京奥运会安保
  等非战争军事行动的
  中国人民解放军(抗美援朝志愿军、抗美援越志愿军)全体指挥员、战斗员,民兵、预备役,武警官兵,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并向牺牲的烈士致以最深切的怀念!
  八月一日建军节,共和国的卫士——
  节日快乐!
  你们的名字无人知晓,你们的功绩与世长存!
这个真是奇迹啊,那种条件下这么多机型无事故。。。英雄
佩服!
应该把经验总结一下,留给后辈学习!
猜猜下一次大地震会罹难多少人
超大青年欢乐多 发表于 2013-7-29 22:53
猜猜下一次大地震会罹难多少人
我猜下一次一定有你
空管好牛!了不起!
敬礼!刚入伍的新兵。
趴趴墙头,先。
看来七月是个多难的月份。
里2到底是4叶桨还是3叶?C47是3叶。里2不都有发动机进气的可调风门吗(类似伊16的)
海老人 发表于 2013-7-29 23:31
敬礼!刚入伍的新兵。
趴趴墙头,先。
看来七月是个多难的月份。
海老师好!
多难兴邦
敬礼!刚入伍的新兵。老天文章不错!
永远的痛呀。
超大青年欢乐多 发表于 2013-7-29 22:53
猜猜下一次大地震会罹难多少人
你有点人性可以么?
那时的人,那时的精神啊!
父辈们的经历和精神,永远是我们的财富和旗帜!
先致敬。
然后问下,76年米8的事。
如此简陋的条件,如此大的起降强度,真是一个奇迹
超大青年欢乐多 发表于 2013-7-29 22:53
猜猜下一次大地震会罹难多少人
没人性啊!
向英勇无畏战无不胜的中国人民解放军致敬!向遇难的同胞默哀!
空运的作用可见一斑~~~当时纪录片经常看到的是一群子弟兵冲向一堆又一堆的废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