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科院[擎天计画]冲压超音速载具技术来源及雄三现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02:39:05
<P>台湾中科院的[擎天计画]冲压超音速载具是美国厂家卖设计与技术给台湾中科院的结果,其外型几乎照搬该美国厂家的原设计;这点,台湾军事家-全球防卫杂誌详细报道过,连该美国厂家的名字都写明了,所以套句台湾人的说法:[瞒者瞒不识;识者不能瞒]! </P>
<P>  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瓶颈,一直到1984年底美方突然同意沃特(Vought)公司(后来改为LTV,即Ling-Temco-Vought)输出冲压发动机技术才有进一步突破。当时引进的是沃特公司研发的ALVRJ(Advanced Low-Volume Ramjet,或称Air-Launched Low-Volume Ramjet)衍生的STM(超声速战术导弹)技术。</P>
<P>  ALVRJ计划在1968年展开,是沃特公司接受美国海军委托,所进行的小型导弹冲压发动机飞行测试。ALVRJ第一次自由飞试是在1974年12月进行,由A-7E攻击机于空中发射,测试速度超过2马赫,射程超过70千米。1976年进行4次成功的飞行测试,整个计划告一段落。ALVRJ全长4.57米,弹径38厘米,时速2 735千米,最大射程超过160千米。LTV公司后来提出一个以ALVRJ为基础的战术导弹构想,即STM空对舰导弹(外型类似ALVRJ但弹体较长),并参与美国海军相关计划竞标,在1979年4月进行第一次飞试。不过美国海军并没有持续推动STM案,改以发展亚声速的“战斧”巡航导弹。1983年LTV公司以ALVRJ/STM设计推出SLAT(Supersonic Low-Altitude Target)导弹,再度参与美国海军计划竞标,但后来败给同样采用整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的ASALM(Advanced Strategic Air-Launched Missile),于是SLAT计划被取消,未生产任何原型导弹。 </P>
<P>“擎天”计划上马</P>
<P>  虽然引进美国冲压发动机技术,中山科学院直到1990年才在导弹火箭研究所成立“擎天计划室”,针对已研发10年的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载具的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组合,并设计“擎天”MK-1载具,验证冲压发动机远程、高速的巡航性能。</P>
<P>某位台湾同胞容子文/李文雄在其[有关雄三的各个帖子]中所贴的照片,其实只是台湾中科院院庆时公开的[擎天计画]的冲压超音速载具缩小尺寸比例[模型]的照片!! 从[冲压超音速载具]要发展成导弹,还有一大段距离呢! 此冲压超音速载具曾在台湾九鹏基地[陆基]方式试射过,但迄今为止,从来不曾真正装上军舰过! 而且至今其设射成功和失败的次数都还不足以证明其可靠度,要批量生产还远的很!
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反舰导弹在体积重量上都比较大,以雄三当前的体积重量,若决定批量生产,只适合做为「岸置」反舰导弹系统。而台湾海军有意将「雄风三型」配备在成功级和向法国采购的康定级巡防舰(护卫舰)上,而台湾中科院正在全力研究缩小「雄风三型」弹体以满足台海军需求,预计最佳的状况是--能用六枚「雄风三型」汰换成功级和康定级原配备的八枚「雄风二型」,若体积缩小无大突破,可能这类4000吨上下的舰艇只能装四枚「雄风三型」,那么备弹量过少,是否可行就需再评估。 与其幻想装在过小的成功级和康定级装雄三;台湾同胞还是考虑大一点的纪德级(基德级,KIDD)吧!</P>
<P>
以下资料是从台湾的军事论坛[一击必杀环宇军武网]找来的;基本上比台湾同胞容子文/李文雄在其[有关雄三的各个帖子]找来的某军迷乱写的[意淫]说法可信多了! </P>
<P>
--關於雄三-- </P>
<P>查詢http://www.ccit.edu.tw/c_www/ccit_34/content_pdf/ccit_34_part_06_p191_p194.pdf 的 HTML 檔可看到台湾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的官方資料證實有雄風三型與劍二陸射車載型之研發(過去只能證明有擎天計畫的衝壓超音速載具;但雄三都是媒體捕風捉影或向軍方立委等套話得來,並無直接之證據資料證實) .... </P>
<P>請注意Page 2部分---
飛彈及引信研製方面:如:天弓一型、天弓二型、雄風三型等飛彈之致動器設計、慣性導航組件產製、飛彈組裝生產、劍一及劍二車載系統、各種彈藥引信研發產製。 </P>
<P>
--雄風三型飛彈 連兩年都說兩年內會完成作戰測試評估-- </P>
<P>
民國91年(2002年)8月底,某軍方高層官員私下表示,國軍刻正進行巡弋飛彈研發計畫,其中具有巡弋飛彈特性的「雄風三型」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正針對「衝壓引擎絕熱層噴嘴」部份加以精進,全案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預計兩年內可完成作戰測試並量產服役。(不過到民國92年(2003年)夏天,該高層又說了一次同樣的話"預計兩年內可完成作戰測試並量產服役"...可能發展有所延誤,計畫往後再拖一年吧) </P>
<P>「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在歷經多次試射後,一度出現「衝壓引擎噴嘴矽酚絕熱層」無法通過氣密測試,不過在中科院專案檢討後,民國91年(2002年)四月已獲得突破,到91年(2002年)夏天時「雄風三型」已進入最後系統測試評估階段,當時預計將在兩年內完成作戰測試評估,加入國軍「岸置」反艦飛彈系統中,但後來發展似又延誤。 </P>
<P>該軍方高層官員說,「雄風三型」射程最遠達三百公里,足以嚇阻浙江、福建一直到廣東東部水域的共軍海軍活動,此型飛彈採用衝壓式引擎,故可達成長射程與高速的目標。 </P>
<P>據指出,「雄風三型」飛彈的速度可達兩倍音速,為使用一般渦輪噴射發動機的雄二飛彈速度兩倍以上,不過由於彈體較大及高速與飛行模式限制帶來的導引難題,要發展成「攻陸」巡弋飛彈,實際上比「雄二E型」來得困難。 </P>
<P>近年來中科院已陸續完成「雄風三型」飛彈的模擬反艦彈道飛行、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後俯衝等試飛項目,不過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稍嫌不足,在測試過程中曾發生目標脫鎖的問題,民國92年(2003年)時已經檢討解決。 </P>
<P>
另據立委轉述,國防部為加快這兩型具有強大嚇阻力的飛彈發展進程,九十二年度以「雄昇計畫」和「雄評計畫」名義分別編列兩百多億以及八十億經費供中科院運用。(分別供雄三及雄二E研發之用) </P>
<P>
2003年8月時詹氏防衛週刊刊出中科院在巴黎航空展公開的所謂「雄三」飛彈照片。其實只是擎天計畫的衝壓超音速載具,並非雄三本尊,只能說是負責採訪的平可夫少見多怪而已。 </P>
<P>據說2003年巴黎航空展時,中科院參展人員曾表示,「雄三」飛彈的測試評估已完成百分之九十,雖然因為某項重要測試延期以及部份測試項目未能通過,被國防部列為進度落後的重大施政計畫之一,不過全案進度已接近尾聲,順利的話預計兩年內將可完成作戰測試評估。 </P>
<P>據了解,其目前的體積重量過大,若決定量產,只適合做為「岸置」反艦飛彈系統。而海軍有意將「雄風三型」配備在國造成功級和向法國採購的康定級(拉法葉)巡防艦上,而中科院正在全力研究縮小「雄風三型」彈體以滿足海軍需求,預計最佳的狀況是--能用六枚「雄風三型」汰換成功級和康定級原配備的八枚「雄風二型」,若體積縮小無大成,可能只能裝四枚「雄風三型」,那麼備彈量過少,是否可行就需再評估。</P>
<P>  </P>

<P>
雄三飛彈具超音速攻擊力 可打擊共軍沿海軍事設施 </P>
<P>【大紀元1月7日報導】(據中廣新聞繆宇綸報導)媒體報導台灣中科院去年底成功試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這型飛彈是我國研發的第一種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比.「現代」級驅逐艦上的「日炙」飛彈要長,如果部署在外島,將可對共軍沿海的軍事設施或船艦,發揮「戰略性」的打擊效果。 </P>

<P>
軍方早在七八年前,便開始研發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不同於代號「雄升」的雄風二E型飛彈,雄風三型採用和「天弓二型」飛彈類似的衝壓噴射引擎,屬於超音速反艦飛彈,性能和.「現代」級驅逐艦配備的SS-N-22「日炙」反艦飛彈類似,但是射程較長,約有三百公里。 </P>
<P>
消息指出,雄風三型飛彈去年4月第一次試射成功,9月第二次試射,去年底則首度進行全功能戰備彈試射。由於超音速攻船飛彈的導引方式和傳統次音速飛彈大不相同,飛彈要在接近海平面的超低空以超音速飛行,不但空氣阻力是極大的考驗,運動控制難度也非常高,因此曾經多次試射失敗,直到去年才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P>
<P>
據瞭解,雄三的體型比雄二飛彈要大,因此無法裝置在作戰船艦,或是以空射方式運用,如果正式服役,可能還是部署在陸地。不過,以雄三飛彈三百公里的射程,如果部署在澎湖,甚至東引、大膽等外島,則有可能成為區域性「戰略性戰術武器」,關鍵在於我方對沿海共軍重要設施,尤其是二砲部隊飛彈部署的情報精準度。</P>
<P>[ 编按:这只是记者意淫,实际上,雄三想用来攻击陆上目标或港口机场.二炮的机动导弹发射车,并非那么容易,「雄风三型」是以2~3倍马赫飞行,因此可运用的导航方式也非常有限。像法国的ASMP采惯性制导,而美国下一代超声速冲压导弹则采GPS结合惯性制导,如果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中程陆攻冲压导弹应该也是使用GPS结合惯性制导,即中途制导采惯性制导,终端弹道再利用GPS修正误差,台湾只能使用GPS民用码,命中精度会较差....
]</P>
<P>台成功試射雄三反艦導彈 射程300公里 </P>
<P>
【大紀元1月7日訊】台灣中科院研發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在歷經多次失敗後,已正式實彈試射成功。該反艦飛彈射程能够達到中國大陸的海岸。 </P>

<P>據《中國時報》1月7日報導,由於「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所使用的導航系統具備地貌飛行識別能力,故各界視為台灣研發巡弋飛彈初步成果。最近兩年,雄三反艦飛彈實彈驗證科目,包括超音速自由飛行、軌跡俯衝、模擬攻艦、掠海飛行等科目。</P>
<P>報導指出,「雄風三型」反艦導彈的研製屬於高度機密,研發過程長達10年,近兩年多次試射失敗,始終無法突破瓶頸,去年下半年還更換研發計劃主持人,延請一位「總督導」,並以兩個月的時間逐項檢查各項試射計劃與導彈本身,終於能够在去年年底首度試射成功。</P>
<P></P><P>台湾中科院的[擎天计画]冲压超音速载具是美国厂家卖设计与技术给台湾中科院的结果,其外型几乎照搬该美国厂家的原设计;这点,台湾军事家-全球防卫杂誌详细报道过,连该美国厂家的名字都写明了,所以套句台湾人的说法:[瞒者瞒不识;识者不能瞒]! </P>
<P>  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冲压发动机的技术瓶颈,一直到1984年底美方突然同意沃特(Vought)公司(后来改为LTV,即Ling-Temco-Vought)输出冲压发动机技术才有进一步突破。当时引进的是沃特公司研发的ALVRJ(Advanced Low-Volume Ramjet,或称Air-Launched Low-Volume Ramjet)衍生的STM(超声速战术导弹)技术。</P>
<P>  ALVRJ计划在1968年展开,是沃特公司接受美国海军委托,所进行的小型导弹冲压发动机飞行测试。ALVRJ第一次自由飞试是在1974年12月进行,由A-7E攻击机于空中发射,测试速度超过2马赫,射程超过70千米。1976年进行4次成功的飞行测试,整个计划告一段落。ALVRJ全长4.57米,弹径38厘米,时速2 735千米,最大射程超过160千米。LTV公司后来提出一个以ALVRJ为基础的战术导弹构想,即STM空对舰导弹(外型类似ALVRJ但弹体较长),并参与美国海军相关计划竞标,在1979年4月进行第一次飞试。不过美国海军并没有持续推动STM案,改以发展亚声速的“战斧”巡航导弹。1983年LTV公司以ALVRJ/STM设计推出SLAT(Supersonic Low-Altitude Target)导弹,再度参与美国海军计划竞标,但后来败给同样采用整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的马丁马瑞塔(Martin Marietta)公司的ASALM(Advanced Strategic Air-Launched Missile),于是SLAT计划被取消,未生产任何原型导弹。 </P>
<P>“擎天”计划上马</P>
<P>  虽然引进美国冲压发动机技术,中山科学院直到1990年才在导弹火箭研究所成立“擎天计划室”,针对已研发10年的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载具的相关技术,进行系统组合,并设计“擎天”MK-1载具,验证冲压发动机远程、高速的巡航性能。</P>
<P>某位台湾同胞容子文/李文雄在其[有关雄三的各个帖子]中所贴的照片,其实只是台湾中科院院庆时公开的[擎天计画]的冲压超音速载具缩小尺寸比例[模型]的照片!! 从[冲压超音速载具]要发展成导弹,还有一大段距离呢! 此冲压超音速载具曾在台湾九鹏基地[陆基]方式试射过,但迄今为止,从来不曾真正装上军舰过! 而且至今其设射成功和失败的次数都还不足以证明其可靠度,要批量生产还远的很!
冲压发动机推进的反舰导弹在体积重量上都比较大,以雄三当前的体积重量,若决定批量生产,只适合做为「岸置」反舰导弹系统。而台湾海军有意将「雄风三型」配备在成功级和向法国采购的康定级巡防舰(护卫舰)上,而台湾中科院正在全力研究缩小「雄风三型」弹体以满足台海军需求,预计最佳的状况是--能用六枚「雄风三型」汰换成功级和康定级原配备的八枚「雄风二型」,若体积缩小无大突破,可能这类4000吨上下的舰艇只能装四枚「雄风三型」,那么备弹量过少,是否可行就需再评估。 与其幻想装在过小的成功级和康定级装雄三;台湾同胞还是考虑大一点的纪德级(基德级,KIDD)吧!</P>
<P>
以下资料是从台湾的军事论坛[一击必杀环宇军武网]找来的;基本上比台湾同胞容子文/李文雄在其[有关雄三的各个帖子]找来的某军迷乱写的[意淫]说法可信多了! </P>
<P>
--關於雄三-- </P>
<P>查詢http://www.ccit.edu.tw/c_www/ccit_34/content_pdf/ccit_34_part_06_p191_p194.pdf 的 HTML 檔可看到台湾国防大学/中正理工学院的官方資料證實有雄風三型與劍二陸射車載型之研發(過去只能證明有擎天計畫的衝壓超音速載具;但雄三都是媒體捕風捉影或向軍方立委等套話得來,並無直接之證據資料證實) .... </P>
<P>請注意Page 2部分---
飛彈及引信研製方面:如:天弓一型、天弓二型、雄風三型等飛彈之致動器設計、慣性導航組件產製、飛彈組裝生產、劍一及劍二車載系統、各種彈藥引信研發產製。 </P>
<P>
--雄風三型飛彈 連兩年都說兩年內會完成作戰測試評估-- </P>
<P>
民國91年(2002年)8月底,某軍方高層官員私下表示,國軍刻正進行巡弋飛彈研發計畫,其中具有巡弋飛彈特性的「雄風三型」長程超音速反艦飛彈,正針對「衝壓引擎絕熱層噴嘴」部份加以精進,全案已經完成百分之八十,預計兩年內可完成作戰測試並量產服役。(不過到民國92年(2003年)夏天,該高層又說了一次同樣的話"預計兩年內可完成作戰測試並量產服役"...可能發展有所延誤,計畫往後再拖一年吧) </P>
<P>「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在歷經多次試射後,一度出現「衝壓引擎噴嘴矽酚絕熱層」無法通過氣密測試,不過在中科院專案檢討後,民國91年(2002年)四月已獲得突破,到91年(2002年)夏天時「雄風三型」已進入最後系統測試評估階段,當時預計將在兩年內完成作戰測試評估,加入國軍「岸置」反艦飛彈系統中,但後來發展似又延誤。 </P>
<P>該軍方高層官員說,「雄風三型」射程最遠達三百公里,足以嚇阻浙江、福建一直到廣東東部水域的共軍海軍活動,此型飛彈採用衝壓式引擎,故可達成長射程與高速的目標。 </P>
<P>據指出,「雄風三型」飛彈的速度可達兩倍音速,為使用一般渦輪噴射發動機的雄二飛彈速度兩倍以上,不過由於彈體較大及高速與飛行模式限制帶來的導引難題,要發展成「攻陸」巡弋飛彈,實際上比「雄二E型」來得困難。 </P>
<P>近年來中科院已陸續完成「雄風三型」飛彈的模擬反艦彈道飛行、超音速自由飛行、巡航後俯衝等試飛項目,不過系統可靠性與穩定性稍嫌不足,在測試過程中曾發生目標脫鎖的問題,民國92年(2003年)時已經檢討解決。 </P>
<P>
另據立委轉述,國防部為加快這兩型具有強大嚇阻力的飛彈發展進程,九十二年度以「雄昇計畫」和「雄評計畫」名義分別編列兩百多億以及八十億經費供中科院運用。(分別供雄三及雄二E研發之用) </P>
<P>
2003年8月時詹氏防衛週刊刊出中科院在巴黎航空展公開的所謂「雄三」飛彈照片。其實只是擎天計畫的衝壓超音速載具,並非雄三本尊,只能說是負責採訪的平可夫少見多怪而已。 </P>
<P>據說2003年巴黎航空展時,中科院參展人員曾表示,「雄三」飛彈的測試評估已完成百分之九十,雖然因為某項重要測試延期以及部份測試項目未能通過,被國防部列為進度落後的重大施政計畫之一,不過全案進度已接近尾聲,順利的話預計兩年內將可完成作戰測試評估。 </P>
<P>據了解,其目前的體積重量過大,若決定量產,只適合做為「岸置」反艦飛彈系統。而海軍有意將「雄風三型」配備在國造成功級和向法國採購的康定級(拉法葉)巡防艦上,而中科院正在全力研究縮小「雄風三型」彈體以滿足海軍需求,預計最佳的狀況是--能用六枚「雄風三型」汰換成功級和康定級原配備的八枚「雄風二型」,若體積縮小無大成,可能只能裝四枚「雄風三型」,那麼備彈量過少,是否可行就需再評估。</P>
<P>  </P>

<P>
雄三飛彈具超音速攻擊力 可打擊共軍沿海軍事設施 </P>
<P>【大紀元1月7日報導】(據中廣新聞繆宇綸報導)媒體報導台灣中科院去年底成功試射「雄風三型」超音速反艦飛彈,這型飛彈是我國研發的第一種超音速反艦飛彈,射程比.「現代」級驅逐艦上的「日炙」飛彈要長,如果部署在外島,將可對共軍沿海的軍事設施或船艦,發揮「戰略性」的打擊效果。 </P>

<P>
軍方早在七八年前,便開始研發雄風三型反艦飛彈。不同於代號「雄升」的雄風二E型飛彈,雄風三型採用和「天弓二型」飛彈類似的衝壓噴射引擎,屬於超音速反艦飛彈,性能和.「現代」級驅逐艦配備的SS-N-22「日炙」反艦飛彈類似,但是射程較長,約有三百公里。 </P>
<P>
消息指出,雄風三型飛彈去年4月第一次試射成功,9月第二次試射,去年底則首度進行全功能戰備彈試射。由於超音速攻船飛彈的導引方式和傳統次音速飛彈大不相同,飛彈要在接近海平面的超低空以超音速飛行,不但空氣阻力是極大的考驗,運動控制難度也非常高,因此曾經多次試射失敗,直到去年才在這方面有所突破。 </P>
<P>
據瞭解,雄三的體型比雄二飛彈要大,因此無法裝置在作戰船艦,或是以空射方式運用,如果正式服役,可能還是部署在陸地。不過,以雄三飛彈三百公里的射程,如果部署在澎湖,甚至東引、大膽等外島,則有可能成為區域性「戰略性戰術武器」,關鍵在於我方對沿海共軍重要設施,尤其是二砲部隊飛彈部署的情報精準度。</P>
<P>[ 编按:这只是记者意淫,实际上,雄三想用来攻击陆上目标或港口机场.二炮的机动导弹发射车,并非那么容易,「雄风三型」是以2~3倍马赫飞行,因此可运用的导航方式也非常有限。像法国的ASMP采惯性制导,而美国下一代超声速冲压导弹则采GPS结合惯性制导,如果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中程陆攻冲压导弹应该也是使用GPS结合惯性制导,即中途制导采惯性制导,终端弹道再利用GPS修正误差,台湾只能使用GPS民用码,命中精度会较差....
]</P>
<P>台成功試射雄三反艦導彈 射程300公里 </P>
<P>
【大紀元1月7日訊】台灣中科院研發的「雄風三型」反艦飛彈,在歷經多次失敗後,已正式實彈試射成功。該反艦飛彈射程能够達到中國大陸的海岸。 </P>

<P>據《中國時報》1月7日報導,由於「雄風三型」反艦飛彈所使用的導航系統具備地貌飛行識別能力,故各界視為台灣研發巡弋飛彈初步成果。最近兩年,雄三反艦飛彈實彈驗證科目,包括超音速自由飛行、軌跡俯衝、模擬攻艦、掠海飛行等科目。</P>
<P>報導指出,「雄風三型」反艦導彈的研製屬於高度機密,研發過程長達10年,近兩年多次試射失敗,始終無法突破瓶頸,去年下半年還更換研發計劃主持人,延請一位「總督導」,並以兩個月的時間逐項檢查各項試射計劃與導彈本身,終於能够在去年年底首度試射成功。</P>
<P></P>
<P>载具和导弹不是一个概念,从[擎天冲压超音速载具]要发展成导弹,还有一大段距离!</P><P>“擎天”MK-1载具引进美国技术的过程,在台湾中山科学院内造成不少风波。因美国沃特公司冲压发动机技术是由电子所引进的,而非已有研发基础的导弹火箭所,因此造成二所间的争执,还引发陈传镐面告当时的台军参谋总长郝柏村质疑该美国公司的冲压发动机技术。当时陈传镐认为,美国沃特公司并不会做冲压发动机,这可能是因该公司研发的数款冲压发动机导弹都未受美军采用而引发的质疑。 </P><P>  另外,1990年“擎天计划室”刚成立时,也有台湾中山科学院人员投书报社指称,中山科学院在10年前决定发展冲压发动机地对空导弹是一个严重错误的决策(应是指模仿最早提供技术支援的美国马夸特公司研发“波马克”冲压发动机防空导弹的决策)。因为发展数年后才发现模仿国外所发展的导弹居然是空对舰导弹(即指美国沃特公司的STM),根本不能打飞机,必须重新设计却困难重重,后来才发现欧美这30年来根本已不再采用冲压发动机用于防空导弹上,于是台湾中山科学院才转而发展采用火箭发动机的“天弓”二型导弹,整个错误的决策,使得台湾中山科学院浪费了数年的时间及数百亿预算。这篇投书当时还在报上引发一场笔仗,据台湾中山科学院相关研发人员透露,这些质疑也激起“擎天计划室”研发人员的激情,促使他们奋发努力,也才有后续的试飞成果。不过若从引进时间看来,当初要用在“天弓”导弹上的冲压发动机绝非使用美国沃特公司的STM技术,应是更早的美国马夸特公司提供的技术。 </P><P>  台湾中山科学院资料显示,其所发展的第1代冲压发动机载具体积硕大,发动机与弹体构形分别设计,发动机外挂于弹体。搭载马夸特公司冲压发动机的X-7测试火箭和“波马克”防空导弹即是冲压发动机外挂于弹体的第1代设计,可见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的第1代冲压发动机载具深受美国马夸特公司设计理念的影响。第二代则是发动机与弹体整体设计,助推器多为串接式,其中的固体燃料烧尽后即拋弃,这应是指早期的“擎天”载具,当时试射后面都加一截助推器。第三代发动机与弹体整合,助推器纳入发动机的燃烧室,缩短弹体长度,以便飞机空载,或置于舰艇弹箱之内,目的都是适应载台空间限制。地陆射型为了增加初始推力,在弹体侧面加挂可拋式助推器。 </P><P>其实上述的第3代冲压发动机载具的发动机与弹体整合,指的就是ALVRJ和后续STM使用的组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系统(Integral Rocket/Ramjet Propulsion System),即助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与续航冲压发动机整合为一体装置于弹体内部的后段,位于弹体尾段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先燃烧,其固体药柱烧完留下的空间就作为冲压发动机的燃烧室,因而能节省导弹的长度与体积,这种燃烧室又称为突扩(dump)燃烧室。像ALVRJ尾部的固体火箭助推器只要5秒钟就可达到激活冲压发动机的速度。中山科学院在1999年成立30年院庆活动中公开的“擎天”载具,几乎就是美国沃特(Vought)公司(后来改为LTV,即Ling-Temco-Vought)研发的ALVRJ(Advanced Low-Volume Ramjet,或称Air-Launched Low-Volume Ramjet)衍生的STM(超声速战术导弹)的翻版。差别大概在于ALVRJ和STM都是空射,而“擎天”载具是陆射,因此要加装侧挂式助推器,以增加推力。 </P><P>  目前服役中及发展中的导弹系统,绝大部分使用固体火箭发动机当推进动力,但某些需要超声速巡航的导弹已逐渐考虑采用整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因为组合式火箭冲压技术的发展,缩小整个推进系统的体积,因此开启了应用于空射导弹之门,所以超声速燃烧冲压发动机应用于导弹上的雄厚潜力不容忽视。俄制AS-17(Kh-31P/A)空射反舰/反辐射导弹(大陆参考俄制Kh-31系列并加以改进而研制出的YJ-91空射超声速反辐射/反舰导弹)就是采用组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大陆自俄罗斯购入的“现代”级驱逐舰上配备的“日炙”反舰导弹、大陆研制的YJ-12A超声速反舰导弹,也是采组合式火箭冲压发动机。80年代早期的法、德ANS反舰导弹也选择这种推进方式,ANS于1993年由于ANNG计划的产生而中止。 </P><P>  另一个谈到冲压发动机不得不提的相关技术就是固体管道火箭。固体导管火箭也属于冲压发动机家族之一员,虽是火箭,但因所使用的固体燃料含的氧化剂较少,所以必须和冲压发动机一样从大气中吸取氧气,又称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是将含有少量氧化剂的固态燃料(含镁、铝、硼等金属颗粒)先燃烧成为富燃料气体,此即第一次燃烧,这些燃料气体再与经由进气道引进的空气混合,在冲压燃烧室中进行二次燃烧以产生推力。由于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构造远较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简单,因此可缩小体积,德法两国还将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用于空对空导弹,俄国R-77主动雷达制导空对空导弹也有使用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的型式。 </P><P>  台湾中山科学院研发的固体管道火箭研发始于1981年,主要就是着眼其兼具固体火箭的简单、可靠以及吸气式发动机的高比冲、长时间的持续推力及重量较轻等优点。1983年7月成立“固体管道火箭奠基研究”计划,采自行研制及与院外机构合作同时进行,主要是建立基本研究能力及系统设计分析能力;1987年7月,接续成立“固体管道火箭应用及基本研究”计划,完成基本型固体管道火箭自由试飞,并进行长燃时远程飞试验弹研制。1990年7月,再成立“组合式固体管道火箭研究”计划,成功的完成组合式火箭冲压引击转换关键技术,可应用于超声速反舰导弹上。另外,台湾中山科学院在固体管道火箭进气道、燃烧室及气体产生器等关键技术开发,也都有一定的成果。 </P><P>  为了使冲压发动机载具达到巡航高度和速度,除了尾部的串接式助推器外,弹身侧面通常还会加装2或4个较小型的侧挂助推器。不过因这些侧挂助推器燃烧完,必须同时脱离弹身,否则将严重影响载具主体后续飞行。台湾中山科学院开始研发在“擎天”载具上加装侧挂助推器时,光要使侧挂助推器同时脱离弹体就遇到不少困难,如:不能同时脱离或脱离后因气流因素,使助推器回撞载具主体等,后来引进美国相关技术和人才才逐渐突破技术瓶颈,像原来是使用机械装置使侧挂助推器脱离弹体,但却常因机械故障而无法同时脱离,后来改用爆炸脱离装置,才解决这一难题。其它研发过程中遭遇的问题还有,冲压发动机喷管内壁硅酚绝热层曾因长时间高温焦化和剥蚀,无法长时间达成热防护目的;也遭遇燃烧不稳定,造成弹体振动等问题,不过最后都一一克服。 </P><P>  台湾中山科学院在完成“擎天”MK-1冲压发动机载具研发和试飞之后,1996年继续进行“擎天”5号冲压发动机载具的超声速超低空掠海飞行试验。虽然“擎天”5号配置的精密高度控制系统的软硬件是台湾中山科学院首次研发的成品,不过第一次试飞就发挥作用,所以“擎天”5号是以超声速和数米高的终端弹道,成功完成第一次试飞。 </P><P>  由上述试飞内容推断,台湾中山科学院进行“擎天”载具研发似乎是以发展“超声速反舰导弹”为目标,加上1994年时“擎天”计划室和“雄风”作业室合并,这也难怪外界一直传说台湾中山科学院在发展配备冲压发动机的“雄风”3型超声速反舰导弹。不过若从台湾中山科学院也同步发展固体管道火箭看来,“雄3”超声速反舰导弹也有可能不是使用“擎天”载具技术,即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有可能采用固体管道火箭技术,亦即配备固体燃料冲压发动机。 </P><P>  不过台湾军方对中山科学院冲压发动机技术应用的要求并非仅只于超声速反舰导弹。台湾前[行政院长]郝柏村在《八年参谋总长日记》一书中就曾提到,1986年6月21日中山科学院黄孝宗代院长来见,认为干元案应恢复研发,此乃依图形识别制导的巡航导弹,我有冲压发动机研制能力,及发展战略性远程导弹之潜力,于是同意恢复,但由于敏感性,不得与外商合作。这段文字透露军方早有利用中山科学院冲压发动机技术,研发中远程导弹的意图。 </P><P>  虽然“擎天”载具最大巡航高度已可达12千米,速度可达声速两倍多,但是台湾中山科学院仍在1992年利用地面测试设备,进行液体燃料冲压发动机在高空高速环境下,最低点火能力的研究。虽然冲压发动机原本就是设计在高速下使用,但是速度一旦超过3马赫左右(大概值),气流通过进气道减速到亚声速,虽可提供冲压发动机足够的压缩比,但副作用却是高热,于是使燃料一喷入燃烧室就分解而无法进行氧化反应,也就是“烧不起来”。所衍生的问题就是如何在高速气流中点燃燃料,这也是台湾中山科学院进行地面测试的目的。
当时中山科学院模拟3个环境条件进行点火测试,一是冲压发动机载具在高度2千米、飞行速度2.7马赫时进行点火,这刚好是固体火箭助推器烧完,冲压发动机接续激活的时候;二是冲压发动机载具进入巡航阶段时,即飞行速度已达3.2马赫,飞行高度为22千米;最后则是进行冲压发动机载具飞行速度在3.2—4马赫,飞行高度16—25千米的全空域极限点火试验。试验结果都能达到点火要求,虽然地面测试成功并不意谓台湾中山科学院的冲压发动机载具已可在与测试环境相同的大气中运行,不过已遥指中山科学院研发冲压发动机所欲达成的性能目标。 </P><P>  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台湾中山科学院在导弹气动力奠基研究上,还曾进行过“高超声速气动力设计能力研发”奠基研究计划,为了进一步提升气动力研究水准,还自力建立台湾第一个高超声速震波风洞。在导弹气动力关键技术方面,建立了自低亚声速至高超声速、低空至极高空飞行、简单外形至复杂外形、轴向分离至侧向分离及传统翼翅控制至喷流控制气动热力研发能力,显示台湾中山科学院在“高超声速”领域着墨颇深。虽然我们不知道台湾中山科学院是否已完成配备冲压发动机的高高度超声速中程陆射导弹的研发,不过可确定的是,若要走这条路必定是以“擎天”载具为基础构型。</P><P>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P><P>说话最好有凭有据,基本上,台湾中科院并没有什么官方公开的新闻稿资料有提到「雄三」,倒是媒体公开报道的二手资料都提到其体积重量颇大,
公开报道都说了:[预计最佳的状况是--能用六枚「雄风三型」汰换成功级和康定级原配备的八枚「雄风二型」,这是「雄三」体积重量如果能大幅缩小的理想状态下的最理想构想! 若体积缩小无大成,则可能只能装四枚「雄风三型」,那么备弹量过少,是否可行就需再评估。]....换句换说,会不会有舰射型「雄风三型」装上成功级和康定级, 还在未定之天! 要视其体积重量缩小成果好不好! </P><P>先搞清楚这类导弹有多大,再看某兄意淫什么:[成功级装4颗雄三4颗雄二.2+2配载...........已试射过了..............]??4100吨的成功级真能装的下这么多枚雄三这种庞然大物??!! 简直是蚂蚁背几只大炮?!可能吗?而且[陆基]雄三试射过多次--失败次数多,但近期已有成功过, 这个媒体公开报道过,大家都知道, 装舰试射倒是还没有听说过?也没有媒体公开报道过! 要吹嘘至少也需要提供可信的照片先!
至于所谓:[兵器战术图解第三期...书中第四十五页
出现了一张有趣的图片,那就是雄三发射箱的照片]...也许吧!先扫个照片让军事迷分享研判是否是雄三发射箱吧!
不过公开的报道与蒐集到的资料显示,雄三迄今顶多只有在未来几年内发展成陆基发射的「岸置」反舰飞弹系统的设想是已确定的! 在导弹体积缩小前,舰射型只是幻想! </P><P>透过代理服务器上过不少台湾军站,本人从台湾YAHOO这个军事论坛抓来的已经算是较详实的资料了!那边的人和[军事茶馆]的人是台湾各军事版里让我感觉平均军事水平素质较高的!! 提供的东西也较全面较可信!
至于某些人在台湾PC HOME贴图区或番薯藤军事讨论区的发言,由于资料很片面,且PC HOME贴图区或番薯藤军事讨论区常充斥一些政治狂兼军盲,只喜欢吹嘘却军事水平低下,发的帖子可信度看来颇低! </P><P>
以下前两则新闻也是从台湾该军事版抓来的!第三则新闻则从台独喉舌传声筒--台湾日报抓来的!
可看出台湾当局官方掌控的中央社故弄玄虚想爲台独壮胆! 却被同为台独势力开的[民视电视台]自己查证后的报道给[破功].....若再对照第三则新闻里--台湾日报未经查证就追随中央社乱报,可发现台独势力掌控的喉舌媒体,其心态很有趣, 对照别的媒体查证后的报道,看来特别讽刺! </P><P>***************************************************</P><P>昨日中央社猜測報導中科院試射飛彈震損漁船一事;經查為火砲射擊 </P><P>
今日幾家新聞台持續追查修正更新報導....已確定中科院屏東九鵬基地,在2天前公告要進行MK3火砲射擊,而當時軍方還有透過電台廣播通告,官方性質的中央社昨日所謂[地對地飛彈]試射;若非我政府刻意想欺敵,就是中央社未經查證就胡亂猜測報導過了頭;畢竟火砲射擊管制區域的大小範圍和試射[地對地飛彈]所需公告的管制區域大小範圍相差甚遠,若真有飛彈試射,是無法用火砲射擊來掩飾的 </P><P>
(1).中科院火砲射擊 漁船誤闖受損 </P><P>【TVBS新聞 】
一艘屏東藉海釣漁船,前天在台東成功海域,因為誤闖中科院九鵬基地火砲射擊區,遭到射擊碎片擊中,駕駛艙的玻璃碎裂,塑膠雨棚也破了一個大洞,幸好船上3人並沒有受傷。 </P><P>漁民敲了敲窗子,駕駛艙的這扇強化玻璃可是才剛換的,因為舊的,已被火砲碎片擊中,已經成了這副模樣。 </P><P>而當時,不只駕駛艙的玻璃破了,連船頂的雨棚也破了兩個大洞,木頭船身更是有像被挖過的傷痕,而這場意外都是因為這艘海釣船誤闖中科院火砲試射區域。 </P><P>記者:「你有看到嗎?」目擊者:「我是有看到水煙,我們還以為看到海豚。」 </P><P>而當時擊中海釣船的砲彈碎片,漁民也目賭。記者:「那是砲彈還是飛彈?」目擊者:「是砲彈不是飛彈。」記者:「是MK3的砲彈?」目擊者:「很小顆,像這樣。」 </P><P>重回台東漁檢所,黑板上還詳記中科院屏東九鵬基地,在2天前要進行MK3火砲射擊的公告,而當時軍方還有透過電台廣播通告,但還是有海釣船只顧著追魚,誤闖警戒區,幸好當時船上三人有驚無險,都沒有受傷。 </P><P>
(2).民視:九鵬基地試射MK3砲彈 漁船被擊中船舵斷裂 </P><P>【民視 】 </P><P>
一艘屏東籍漁船淵中一號在台東大武海域作業時,竟遭中科院九鵬基地試射的砲彈碎片擊中漁船,彈痕累累,方向舵也斷裂,幸好船員都沒受傷這艘屏東籍漁船雖然漏夜搶修,也噴上新的油漆,不過船身仍可明顯看到遭砲彈碎片擊中的痕跡,船員遮風避雨的棚子也都遭砲彈碎片擊中,方向舵也斷裂,不難想像當時船員們受到驚嚇的情形中科院九鵬基地這兩天在東部海域試射MK3砲彈,雖然有公告並請漁業電台廣播,不過仍有不少漁民誤闖禁區,回憶起當時情形,,船員一度還將砲彈誤認為是鯨魚在戲水呢軍方已經進行調查砲彈誤傷漁船的原因,並協助漁民修護漁船,同時也將在演習前清空海域,避免類似的情況再度發生 [完]</P><P>
(3).國軍軍演試射新飛彈?強大爆炸聲響震耳欲聾事涉軍事機密官員不願多談 </P><P>【台灣日報 】  </P><P>
(記者洪哲政∮台北報導)國軍昨日在本島地區進行密集的軍事演訓活動,有兩架F-16戰機在宜蘭上空凌空低飛模擬轟炸科目,台東則傳中山科學研究院在成功進行研發中飛彈試射,都被民眾注意。國防部官員表示,時值國軍漢光21號演習,講究聯合作戰,確有許多戰具配合操演科目進行演練。但他不評論台東是否有飛彈試射。 </P><P>宜蘭昨日上午有2架F16戰機支援陸軍6軍團空中組合等訓練,首度在宜蘭上空進行空對面支援科目操演,戰機低空飛行時出現相當大音爆,引起居民注意。 </P><P>陸軍蘭陽師政戰主任邱辰濱表示,「這是屬於年度裡面例行性的講習訓練。」據了解,該兩架F-16戰鬥機自花蓮空軍基地飛來支援陸軍6軍團空中組合訓練勤務,進行轟炸、補給等科目實際操作,首度選擇在宜蘭地區進行。 </P><P>台東昨日則傳中科院在當地試射飛彈,強大的爆炸聲響,震破一漁船玻璃和儀表,3名漁民受到驚嚇,一整天耳鳴,告上軍方,據了解,中科院初步和漁民協商後願意負起賠償。而此事還被某官方通訊社形容是「地對地飛彈」的測試。 </P><P>至於台東昨日是否有研發中的飛彈試射,官員以事涉機密為由不願評論。但據了解,中科院「層系計畫」所研發的天弓3型低層反彈道飛彈,過去都在台東成功等地發射,攔截綠島發射的靶機。具有「地對地」潛力雄評、雄昇計畫,則在屏東的九鵬基地內試射。</P>
<P>枉费楼主你资料找的这么详细了! 那位台湾的同胞还在自说自话,胡乱吹嘘雄三呢! 公开新闻报道都指出雄三如果要发展舰载型,最大问题是体积重量,有人还一再拿一个台湾中科院院庆时展出的缩小尺寸比例的擎天载具模型出来意淫呢! </P><P>载具和导弹不是一个概念,从[擎天冲压超音速载具]要发展成导弹,还有一大段距离!</P><P>
还有,虽然对台湾同胞的心态可以理解与包容,但在军事论坛发文也该有水平些! 而不是三言两语就成一帖还自编自爽,台湾的同胞发的雄三帖子内容空洞胡扯就算了,同一个帖子还不断一发再发!浪费我站资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