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难!难!我国空降兵研究所所长首次披露重装空投研制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5:49:11
写在蓝天上的忠诚——访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2012-07-09 23:07:20)
3月,如此行行复行行,又至岁初。


回首2009年一年,一直在装饰着一幅幅恢弘长卷。费尽心血,只为记录历史,见证光荣。记录下他们看尽繁华璀璨,却甘心寂寂于一隅,守着一方清净地,积年不辍。


湖北孝感一行,我们拜访了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他跳过空降兵现在的所有伞型和机型,攻破了空降训练和空降特种装备、空降空投技术上的一道道难关,先后主持研究的新型伞兵伞等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定型或装备部队使用;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用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在所有机型、使用空降兵所有伞型跳伞,既缩短了训练时间,又提高了训练质量,经部队推广普及,效果良好。


在他的刻苦专研和深入研究下,攻破了50余年来制约空降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装空投这个“瓶颈”问题,使空降兵作战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作为空降空投总指挥,参与指挥了2005年我国与俄罗斯空降兵的联合反恐演习和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在俄罗斯的反恐演习等大型演习。


汶川大地震发生46小时,他从4999米高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形资料、无地面标识和看不到地面的情况下第一个跳出机舱,带领14名突击队员盲降到川西高原崇山峻岭、江河纵横被军事专家称为“死亡地带”的“震后孤岛”茂县县城,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一条又一条准确信息,给科学救援和后续救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他曾是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的伞训教官,深厚的战友情至今难忘


和平年代的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谱写着靓丽的诗篇,用自己的信心和决心构筑着共和国的边防线。我们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岁月往复,时光更替,但无妨那耀眼的光辉。


记者:李所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人生经历?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专业道路的,今后有什么想法好吗?


李振波所长:我1978年12月入伍来到空降兵部队,79年经历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临战训练,新兵跳伞结束后,又参加了空降训练骨干集训,成为了一名伞训小教员,从此步入这个行业。经历过步兵、炮兵连队的训练,当过班长、排长、分队长、队长,在师、军机关当过参谋,1998年3月提升为军司令部空降空投处处长,2002年4月受命到空降兵研究所当所长;在基层当过主官,在机关当过处长,在科研单位当过领导,经历比较丰富,2002年以来,尽管已担任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但军里每年组织的重大军事行动我都参加并负责重大活动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工作的组织指挥,也就是空降空投指挥工作。


空降空投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可分为伞降、机降、空投和对空气象引导指挥;伞降按飞行载机可分为运输机(包括小型运输机、中型运输机和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按伞型可分为方型伞、圆型伞和翼型伞;按开伞方式可分为自由坠落手拉开跳伞和绳拉开伞跳伞;按跳伞课目可分为武装、夜间、山地、岳岭、高原、雪地、水上、森林、寒区、水网稻田地等;机降可分为运输机机降和直升机机降,包括直升机绳降;空投可分为带伞空投和不带伞空投,还可分为重力空投、牵引空投和人工空投;还可分为高空空投、底空空投和超底空空投;按空投重量可分为重装、中件和小件空投;还可分为随队空投,多件连投等;对空引导包括中心点引导、航路引导、区域引导、指示目标引导等;所以空降空投专业涵盖了运输机、直升机性能、空降兵各种武器装备性能、各种空投系统的结构、各种降落伞的性能,气象知识、航行知识、跳伞技能、空投技术、各种材料的抗冲击、缓冲性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近几年来,空降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为了改变空降兵几十年来步兵加跳伞的现状,就必须把空降空投技术纳入科学领域,使其成为一门学科,从根本上解决空降空投的理论、装备、技术,提高空降兵的空降空投水平和能力。2001年我开始研究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而促使我真正开始研究这项技术的是2000年5月,在组织重装空投试验时发生的惊险一幕,当时,由于空投装备和技术都不成熟,重装空投系统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虽然我已认识到了该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但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料、更没有经验,导致空投中主伞在机舱内被提前打开,险些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这件事坚定了我研究解决重装空投问题的决心。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重装空投上已小有成就。


特别是经过多次空投试验和实践,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重装空投系统和空投技术逐步成熟,尽管在试验中发生多次险情,摔坏了空投系统和装备,但我也积累了大量的空投技术和组织重装空投的经验,2002年我们首次组织了“重装空投试验性演习”,虽然在预演中出现了三起事故,其中一起危及到了飞机的安全,但经过我从组织、空投系统、操作程序的各个环节、技术上细心模仿最终找到了原因,正式演习顺利成功,从此奠定了重装空投基础。2003年、2004年组织的演习尽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保证了安全。


空降空投是一项高风险的军事工作,重装空投的风险更大,轻者摔坏装备,重者机毁人亡。重装空投,空投的装备不同,操作的程序、技术要求、关键部位的把握上就不同,空投载机不同,装机的方式、安全要求也不同,组织重装空投,组织者必须熟悉空投系统的结构性能,了解空投装备的性能、空投载机的技术要求、空投装备与空投系统系留装配的技术要求,把握关键部位的操作规范,少有不慎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所以,我每次组织重装空投都把它当做第一次,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把风险降到最底。近几年,我组织指挥了比如像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 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等10多次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演习中的空降空投,都取得了安全顺利,圆满成功。针对演习中装备和技术出现的问题,我又和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试验、验证、改进和完善,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使重装空投装备不断完善,重装空投技术越来越成熟,空降空投能力跨入了世界空降兵的先进行列,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多年来,我经常想,空降兵与其它军兵种最大的区别就是空降空投,这是空降兵的兵种专业,空降空投技术是衡量空降兵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军事行动,军委、空军首长考虑使用空降兵,首先考虑就是空降兵能否降得下,降得准、降得奇、打得赢。近两年,我在多种场合聆听了上级首长、军首长关于空降兵建设和发展的讲话,更使我感到空降空投技术对空降兵建设的重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影响。但是,由于空降空投技术涉猎的范围较小,尽管它是一门科学、一项系统工程,但在国内除了空降兵部队研究外,在没有任何部门、院校来研究这项技术,其实我很想到院校去学习、深入研究空降空投技术,但从目前情况看根本无法满足我的知识需求。先进国家的空降兵又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所以,空降兵的兵种技术就只能靠自己解决,我作为一个从事空降空投工作30年的领导者和专业人员,不甘在空降空投技术上落后于别人,国外空降兵能解决的空降空投技术,我们也一定能攻破它,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使我一步步地进入到了这个专业技术的最高层。随着运输机、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空降空投技术、空降空投系统也将随之发展变化,就更需要我在这个领域献计、献策,不断把空降空投的新技术、新装备推向更高层次,努力攻破各项技术难关,使空降空投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您遇到过什么棘手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对于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您有哪些感受呢?


李振波所长:由于空降空投技术的高风险性,加上空降兵又是一个独立的兵种,所以目前真正研究空降空投技术工作的专家、学者、机关、院校和人员比较少,技术上的困难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实践,实现技术上的成熟。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是正常的。说实在的,为了空降空投工作,我受了不少委屈,也得罪了不少人,挨批评的多,受表扬的少;为了空降空投事业,受了不少磨难,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掉过很多泪,受指责的多,得到的鼓励少。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重装空投初期研究和试验时,发生过多起装备离开飞机以后,装备和投物伞空中分离的事故,装备成自由坠落摔到地面后粉身碎骨;有时还出现了装备还没有离开飞机,空投的主伞在飞机内被拉开了,严重的影响到了飞机的安全,飞行员一定要我解释清楚,否则后面的试验无法进行,那时我也是刚刚开始组织重装空投,既没有经验,技术上又不很成熟,我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那段时间真是单件空投摔装备,多件装机装不上,三件连投连不起来,已把我逼到了绝路上了。特别是2005年的中俄联合演习,更使我感受到了重装空投的艰难。那时伞兵战斗车空投刚刚起步,还处在试验阶段,又是首次和俄罗斯空降兵联合演习,如果空投技术过不了关,如何展示我们的军威和国威,心里实在是没底。如果我们在技术上输给了人家,就无法实现军委首长的战略决策,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组织重装空投的时间短,经验又十分有限,我这个在技术行业上不成熟的技术“专家”,连个共同研究的人都找不到,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演习前的空投试验接连发生物伞空中分离,伞兵战车被摔碎的惨景,已使我对能否完成演习任务发生动摇,那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们连烧香拜佛请上天保佑的事都做过,空投失败的现实我实在是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每条建议都影响着首长的决策,我的情绪又不能在全体骨干面前表露出来,因为此时我已没有任何退路,骨干们在看着我,我一旦失去信心,他们就会失去勇气,就会使整个工作处于被动。连空军首长都给我们说,实在不行就进行两件连投,再不行就投一件,绝对不能在俄罗斯空降兵面前出洋相。但我作为空降空投指挥员,如果不能和俄罗斯空降兵在同一场地、同一高度、实现三件连投,空投同等数量的伞兵战斗车,展示相同的空降空投技术,空降兵如何向国人交待,那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不负责任。一名科研人员、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否则就会出现差错,决策就会出现失误。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在许多人不理解的情况下,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果断建议,提出“使用从国外引进的脱离系统,解决物伞分离的问题,按计划组织试验”,此建议得到了军首长支持。空投试验成功后,激动的眼泪倾泄而出。当时心中的酸甜苦辣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正式演习时,由于从国外引进的脱离系统配件不能满足演习的需要,我们只能是边攻关研制系统的配件,边组织试验,每次空投都捏着一把汗,演习、预演空投近50件次,无一出现意外,演习结束后,俄罗斯空降兵也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在这次演习中荣立了二等功。


“和平使命-2007”演习,尽管有了“和平使命-2005”演习的专业技术基础和成功的经验,但演习的地理环境、保障条件和政治影响却远远大于“和平使命-2005”演习,再加上“和平使命-2005”演习的精神负担和身心压力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消除。我接到任务后,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如果能圆满安全顺利的组织好空降空投,空降兵的风姿将尽展世界军事专家的眼底,受到各国空降兵的赞誉,如果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空降兵的地位和国家、军队的形象。心理上的压力和矛盾很大,但,作为一名军人,在部队受到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军队大局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因个人的问题,影响到空降兵完成任务的全局,如果重装空投发生灾难性的问题,我将无法面对多年培养我的领导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于是我毅然地投入到了演习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在新疆试训时,每次合练气象条件都很复杂,但我都能把跳伞员和战车准确地投到空降场内;在俄罗斯演习时,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在观礼台上,关注着我们的演习,任何一点失误都将出现无法挽回的政治影响,演习必须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为胡主席争光,为国家争光,为解放军争光。空降兵作为整个实兵演习的最后一个课题,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既担心战车离机时被卡住发生灾难性的问题,又担心战车离机后出现战车与伞分离而摔坏战车,还担心战车着陆后发生翻滚,影响快速形成战斗力,心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俄罗斯空降兵在正式演习时就因出现战车着陆时翻滚,其空降兵司令晚饭都没吃。正如空军许司令员说的,12台伞兵战车从飞机上一件件出来,安全落地后,他提着的心才放下来。而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必须等最后一名跳伞员安全落地后,才能算圆满安全地完成了任务,当最后一名跳伞员安全落地后,我才松了一口气,当时就瘫软在地上了。十年来,重装空投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走过了不平凡的路,遇到过很多风险,但我还是挺过来了,而且已使该项技术成了一门学科,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重视。现在,我自己有一个原则,就是没有把握的事坚决不去做。


多年来,李振波所长深入研究解决制约空降作战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空降兵的兵种专业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没有任何重装空投技术借鉴、没有任何重装空投经验和国外对空投技术严密封锁的情况下,经过他的刻苦钻研与精心组织,基本解决了制约空降兵战斗力提升的重装空投问题,攻破了重型装备最大重量空投、多件连投、装备着陆瞬时脱离、着陆防翻、着陆缓冲、空投重心调整、准确空投引导、人装同机同降等20多项核心空投技术,实现了中型运输机的2件连投,大型运输机四件连投、轻型装甲伞兵战斗车三件连投难关,实现了夜间空投,空投的单件重量提高了一倍,从而确立了空降空投这门专业的科学地位,开辟了一门新的学科,使空降兵空降空投技术、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同行用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之后少数掌握重装空投技术的国家,从而使空降兵武器装备的体系结构与技术含量发生了根本改变,整体作战能力有了实质性增强,实现了空降兵兵种建设的新跨越。


记者:5.12大地震后,您是茂县高空伞降第一人,从4999米高空第一个跳出机舱,请帮我们回忆一下您当时的那种感受?您怎么形容您人生中的这一次艰巨任务?


李振波所长:空降兵是一个特殊兵种,空降兵的任务就是通过空中投送实现战役目的。平时空降兵也多次进行过演习、训练,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跳伞,只是这次跳伞与以往不同,地震过后,短时间内天气还不影响空降兵跳伞,但大震过后必定有大雨,这是科学规律。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江河纵横、水流湍急,高压线纵横交错,地震后怪石林立,空降前我们不了解空降区域的地形,不知道空降区域的气象条件,地面上也没有明显的地标和通讯联系,飞机在5000米高空,跳伞人员又看不到地面,在这样复杂的山区环境空降,其风险可想而知。但是,空降兵的每一个士兵从入伍那天起,就要考虑到兵种的特殊性,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克服它,这样才能实现空降兵的人生价值。如果在人民有困难时,我们不能完成任务,就会有愧于一个军人的神圣职责,有愧于空降兵光荣的历史和上甘岭精神。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空降兵部队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出动官兵1万多人,广大官兵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发扬黄继光献身精神和上甘岭战斗作风,先后完成了15勇士茂县空降、小木岭大营救、红白深山大搜救、麻柳坪紧急救援、蓥峰化工厂排险、南坝涪江架设“连心桥”等急难险重任务。


灾区救援难度空前, 路断、电断、通信断、饮水断,汶川、茂县、青川、北川等县几成孤岛。温家宝总理震后两小时赶赴灾区,要求只有四个字“抢救生命”;胡锦涛总书记态度坚定, “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要继续尽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记得飞机飞抵茂县上空的时候,浓雾间烈开的缝隙露出了被紧夹在岷江和高山间预定的狭窄的空降地域,我们抓住这短暂的时机,在跳伞信号发出的瞬间,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从5000米高空面无惧色地跃出机舱,从跃出机门的一刹那,所有队员将直接面临死亡的威胁!


从5000多米云遮雾绕之中,空降在陌生地域、高原地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的高山深谷山区,江水湍急,高压线纵横交错,震后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比比皆是,这些都是队员们着陆的“兵家大忌”,在这空降的“死亡地带”,不可预测的因素、风险太多、太大了,但这勇敢的一跳,确能给孤岛里处于绝望的灾区人民点燃生的希望,所以在后来我们回忆抗震救灾这段过程时,感到这一跳非常值得,那怕是牺牲了个人的生命。


这次伞降实际上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含氧量只有地面三分之一的5000米高度层,而且是在没有地面引导、不了解地形情况的高山深谷里进行的‘盲跳’,地面上的每一块障碍物都危及到了队员们的生命,但战友们已无暇顾及这些,为了灾区人民能早一点获得救援,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只能使队员们义无反顾地去勇敢面对死亡的威胁。


但是军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的凡人,人心人性都是相通的。在抗震救灾跳伞前的当天上午,我上大学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你必须每天给我打个电话,那怕只说一句话”但她的这点要求我确实已无法满足她了,我们已顾不了这些了。


作为人民的子弟兵,在我们空降兵每一名官兵心里,祖国和人民永远摆在第一位,舍小家顾大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大家没有任何的犹豫,即使牺牲也不会畏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有一丝的拖延,因为我们的心中只有对党、对军队、对灾区人民的忠诚和被视为实现军人价值的最高理想!空降兵作为军委的战略拳头力量和快速反应部队,随时都会执行各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空降兵一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考虑个人安危,要勇敢的去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军人责任和使命,完成任务是军人的骄傲。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走过来了。


通过这次特殊的跳伞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空降兵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还会担负更为艰难复杂的任务,此次跳伞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会以此次特殊的伞降方式进入任务区域为契机,总结经验,研究复杂条件下伞降的训练方法,为今后执行特殊的伞降任务奠定基础。


56年前,黄继光在朝鲜战场飞身一跃,将“献身精神”永远镌刻上了空降兵部队飘扬的旗帜上。


56年后,当巴蜀大地遭遇史所罕见的地震灾害时,已将“像黄继光那样战斗”融入血液的空降兵部队,星夜飞赴救灾一线,连续7天7夜奋战在英雄家乡德阳和汉旺、清平等18个受灾严重的乡镇。


地震发生后,受制于恶劣的条件,空军没有贸然实施空降,焦急的民众一度质疑空降兵的勇气。李振波等15位勇士纵身跳下去了,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跳冒着怎样的危险。在没任何标示,高度缺氧的5000米高空,没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纵身一跳,为灾区带去了一丝希望与光芒。


150小时难忘时刻、220公里艰险历程,时时处处都在演绎着“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伞降队员刚一着陆,当地群众就蜂拥而至,紧紧的围住他们、抱住他们,激动的说:“救兵来了,我们有救了,政府在救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没有忘记我们!”看到那一张张焦急而充满期望的面孔,那一行行滚烫而饱含深情的泪水,小分队的官兵们都感到了震撼,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亲情是如此的可贵,战士们无私奉献的情,让脆弱的生命得以保全,让可贵的亲情得以延续…。


历史会记住这个时刻: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中国空降兵离开机舱的瞬间,在世界伞兵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记者: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您认为一个高素质的空降空投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能结合您的工作经历、体会谈谈您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好吗?


李振波所长:近年来,随着大型运输机更新换代,过去所掌握的空降空投技术和知识已不能满足空降作战任务的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新本领,逐步成为空降兵指技合一、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职责使命的迫切需要。


重装空投水平是衡量空降兵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空投能力和技术不断提高,使我这个在空降空投行业打拼了30年的专业人员,倍感担子沉重,但是,重装空投又不象其它训练科目,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少人才,还没有研究这项技术的机构,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先进的重装空投装备,而且重装空投又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是一门科学,从装备到技术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研究、去攻关。由于重装空投的高风险性,试验程序的复杂性,特别是每一次的试验都涉及到飞机的安全,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一定的承受力,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这就是空降兵成立近60年了,空降空投人才少得可怜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空降兵的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其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随着运输机性能的提高,重装空投技术和装备也要跟着发生变化,只要中间有一段时间脱离这项工作,就很难在继续搞下去。我只所以能成为这个行业中技术全面的专业人才就是因为30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着这项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实践。


人才是事业之本。空降空投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耐得住压力,受到批评还要正确对待。这是我经常给空降空投人员讲的几句话。一个空降空投专业人员,如果不能认真学习业务,刻苦钻研技术,顶不住压力,挨了批评、受点委屈就撂挑子,那是很难干成事业的,高素质的空降空投专业人才,首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不不耻下问精神,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重装空投专业技术人才既是重装空投安全的基本保证,又是空降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认为,教人育人是自己应尽的重要责任,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人才的较量,谁能赢得人才优势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当一届领导、就要育一批人才。多年来,尽管我负责的重装空投工作都是临时任务时的临时组织,所有成员都是从全军范围内抽调来的,但我始终把这些人才看作是我自己的部属,主动培养他们、实践中锻炼他们,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把带领他们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近年来,我们根据世界军事发达国家重装空投的新变化,在事关空降兵建设和作战的核心技术、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上,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空降兵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装空投创新成果,走出了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先进空投技术的新路子。牵引和带动了空降空投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从小件到大件、从轻装到重装、从小货台到大货台、从人用伞到投物伞等空投技术系列装备,融合了大吨位装备空投、连投、脱离、防翻、缓冲等关键技术,在科研成果转化、空投方式方法、空降空投能力、综合技术保障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空投过的装备物质几乎涵盖了空降兵所有能够进行空降空投的各专业兵种。空降空投人才也在实践中逐渐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联合演习保障的圆满成功就是有力的证明。优秀的空降空投人才,是空降空投中的重要力量,在重大军事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技术力量。


几年来,李振波所长先后担负了包括“和平使命—2005、北剑—2005、和平使命—2007”等10多次重大演习和多次重装空投试验中重装空投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不仅是空降空投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是空降空投专业的技术的权威,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都是他最后检查把关,就连航空兵保障空降空投的飞行人员都说,只要李所长组织,我们空投任务心里才踏实,才有安全感。近几年,他个人先后3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所在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团级党委,2008年6月他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2008年10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30年多年的军旅生涯,他参加过多种大的军事行动,遇到过各种难以想像的、艰巨、复杂的问题,在军首长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李振波所长和空降空投骨干们艰苦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时刻枕戈待旦,苦练本领。李振波所长在把爱军精武当成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中,书写着军人的荣耀。


记者:工作占据了您大部分时间,那么,对于家人,您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李振波所长:为了部队工作的大局,我很少顾及家庭。母亲病故,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只回去了3天,处理完后事,立即归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岳母做手术,尽管在同一个城市,连去看望一下的时间都没有;爱人常年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沾冷水,就疼痛难忍,有时发作起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但由于我经常在外执行任务,根本无法照顾爱人。有一件事我最感愧疚,2005年女儿高考时,我正在组织伞兵战斗车首次3件连投试验,这次试验关系到我空降兵能不能同俄罗斯空降兵在同一场地进行军事对抗,关系到我空降兵的声誉,关系到我们的国威和军威。大家知道,俄罗斯空降兵的重装空投已进行了几十年,技术非常成熟,而我们是刚刚起步,这次试验又是首次3件连投,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当时,爱人病发行动不便,我又无法顾及女儿,导致女儿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时我又在中俄联合军演现场,以致女儿在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40多分的情况下而掉档,你说我这个当父亲的该如何去面对女儿。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我深感欣慰。多年来,我的家人们,特别是我的妻子、女儿非常理解我、支持我,为了不分散我的精力,家中的事她很少告诉我,常常是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借此机会我对她表示衷心地感谢。



后记: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选派刘亚楼同志率王弼、吕黎平等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有关方面商谈帮助我国建立空军的问题。


刘亚楼遵照中央指示,与苏联空军的负责同志进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中央起草了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


195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 1950年9月17日,空军陆战第一旅在开封营区召开了成立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由副旅长方铭率领,进行了分列式表演,部队以良好的军容,整齐的步伐,展现了伞兵的雄姿。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将9月17日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在2009年的六十周年国庆庆典上,空降兵部队历史性地首次组建空中直升机梯队和战车方队及空降兵方队,同时参加地面和空中受阅。从“一杆枪、一具伞”,到“直升机、战车、伞兵”,中国空降兵以全新形象精彩亮相。


空降兵担负的都是最凶险的任务,去的都是最危险的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空降作战,伤亡率也超过了70%,所以,空降兵们不仅要练出最棒的体能和最好的战术,更重要的是要练出坚韧的耐力和超人的生存智慧。


为什么他们常常在烈日的暴晒下、在凛冽的寒风中练到下午2点?因为长时的劳累和过度的暴晒、冷冻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下降,意志能力减弱。为什么他们要在坚硬的跑道上爬出一条条深沟?因为打仗时,就是铁钉地他们也要一声不吭地爬过去!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在部队这所大学校,使我学到了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献身国防的道理,是部队和党组织把我培养成一名军队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我就要把学到的知识和军事技术无私奉献给国防事业,只有尽力干好工作,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这是采访过程中,李振波所长说的最多的话。其实,他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为,在这几十年中,他们经历了历史的巨变、盛事的涌现和个人心性的磨砺,所以越来越清晰地走向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靠拢。


走近军人,你会被他们宽广的胸襟所感动,被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所折服,他们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汗水和泪水,忠诚与勇敢、理想与牺牲,都在这里得到了考验与诠释。


第一次面对李振波所长,他的随和与平实让人感到有些愕然,距离感瞬间消失。作为全军唯一空降兵研究所的所长,李振波所长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因为在他们这个行业中没有院士可以牵头,没有任何的资料、教科书可供参考,在全国、全军各大高校院所也没有这个学科的存在,他们今天所取得的这些辉煌的成绩,完全是靠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实践、改进、完善才得到的。正因为他们的这种不离不弃、无私无畏、大爱大勇的精神,空降兵事业才得以延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生命的奇迹,为救出他人以慷慨的姿势毅然赴死。再没有什么能令我们落泪,除了英雄儿女们那最深沉的爱,以及由此而凝聚和激发的伟大力量。


明天我们即将返回北京,但是一些人一些事不会随着时间湮灭,因为,他让我理解了,英雄的意义。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网站2010年4月26日写在蓝天上的忠诚——访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2012-07-09 23:07:20)
3月,如此行行复行行,又至岁初。


回首2009年一年,一直在装饰着一幅幅恢弘长卷。费尽心血,只为记录历史,见证光荣。记录下他们看尽繁华璀璨,却甘心寂寂于一隅,守着一方清净地,积年不辍。


湖北孝感一行,我们拜访了空降兵研究所所长李振波大校。


他跳过空降兵现在的所有伞型和机型,攻破了空降训练和空降特种装备、空降空投技术上的一道道难关,先后主持研究的新型伞兵伞等30多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定型或装备部队使用;他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训练方式,用一种动作、一种姿势就能在所有机型、使用空降兵所有伞型跳伞,既缩短了训练时间,又提高了训练质量,经部队推广普及,效果良好。


在他的刻苦专研和深入研究下,攻破了50余年来制约空降作战能力提升的重装空投这个“瓶颈”问题,使空降兵作战能力实现了新的跨越,发生了质的变化。他作为空降空投总指挥,参与指挥了2005年我国与俄罗斯空降兵的联合反恐演习和2007年上海合作组织六国在俄罗斯的反恐演习等大型演习。


汶川大地震发生46小时,他从4999米高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形资料、无地面标识和看不到地面的情况下第一个跳出机舱,带领14名突击队员盲降到川西高原崇山峻岭、江河纵横被军事专家称为“死亡地带”的“震后孤岛”茂县县城,为抗震救灾指挥部提供了一条又一条准确信息,给科学救援和后续救援打开了一条“生命通道”,创造了军事史上的奇迹。


他曾是杨利伟、聂海胜、费俊龙的伞训教官,深厚的战友情至今难忘


和平年代的军人,用自己的青春和热情谱写着靓丽的诗篇,用自己的信心和决心构筑着共和国的边防线。我们的思绪也回到了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虽然岁月往复,时光更替,但无妨那耀眼的光辉。


记者:李所长您好,首先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您的人生经历?谈谈您是如何走上这条专业道路的,今后有什么想法好吗?


李振波所长:我1978年12月入伍来到空降兵部队,79年经历了中越自卫反击战的临战训练,新兵跳伞结束后,又参加了空降训练骨干集训,成为了一名伞训小教员,从此步入这个行业。经历过步兵、炮兵连队的训练,当过班长、排长、分队长、队长,在师、军机关当过参谋,1998年3月提升为军司令部空降空投处处长,2002年4月受命到空降兵研究所当所长;在基层当过主官,在机关当过处长,在科研单位当过领导,经历比较丰富,2002年以来,尽管已担任研究所的领导工作,但军里每年组织的重大军事行动我都参加并负责重大活动的重点、难点和亮点工作的组织指挥,也就是空降空投指挥工作。


空降空投专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涵盖内容十分广泛,可分为伞降、机降、空投和对空气象引导指挥;伞降按飞行载机可分为运输机(包括小型运输机、中型运输机和大型运输机)和直升机;按伞型可分为方型伞、圆型伞和翼型伞;按开伞方式可分为自由坠落手拉开跳伞和绳拉开伞跳伞;按跳伞课目可分为武装、夜间、山地、岳岭、高原、雪地、水上、森林、寒区、水网稻田地等;机降可分为运输机机降和直升机机降,包括直升机绳降;空投可分为带伞空投和不带伞空投,还可分为重力空投、牵引空投和人工空投;还可分为高空空投、底空空投和超底空空投;按空投重量可分为重装、中件和小件空投;还可分为随队空投,多件连投等;对空引导包括中心点引导、航路引导、区域引导、指示目标引导等;所以空降空投专业涵盖了运输机、直升机性能、空降兵各种武器装备性能、各种空投系统的结构、各种降落伞的性能,气象知识、航行知识、跳伞技能、空投技术、各种材料的抗冲击、缓冲性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等等一系列的专业知识。近几年来,空降兵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担负的任务也越来越多,为了改变空降兵几十年来步兵加跳伞的现状,就必须把空降空投技术纳入科学领域,使其成为一门学科,从根本上解决空降空投的理论、装备、技术,提高空降兵的空降空投水平和能力。2001年我开始研究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而促使我真正开始研究这项技术的是2000年5月,在组织重装空投试验时发生的惊险一幕,当时,由于空投装备和技术都不成熟,重装空投系统设计上存在很大缺陷,虽然我已认识到了该系统可能会出现问题,但苦于没有技术、没有资料、更没有经验,导致空投中主伞在机舱内被提前打开,险些造成机毁人亡的严重后果,这件事坚定了我研究解决重装空投问题的决心。经过十年的努力,我们在重装空投上已小有成就。


特别是经过多次空投试验和实践,又进行了不断的改进和完善,使重装空投系统和空投技术逐步成熟,尽管在试验中发生多次险情,摔坏了空投系统和装备,但我也积累了大量的空投技术和组织重装空投的经验,2002年我们首次组织了“重装空投试验性演习”,虽然在预演中出现了三起事故,其中一起危及到了飞机的安全,但经过我从组织、空投系统、操作程序的各个环节、技术上细心模仿最终找到了原因,正式演习顺利成功,从此奠定了重装空投基础。2003年、2004年组织的演习尽管也出现了一些问题,但都保证了安全。


空降空投是一项高风险的军事工作,重装空投的风险更大,轻者摔坏装备,重者机毁人亡。重装空投,空投的装备不同,操作的程序、技术要求、关键部位的把握上就不同,空投载机不同,装机的方式、安全要求也不同,组织重装空投,组织者必须熟悉空投系统的结构性能,了解空投装备的性能、空投载机的技术要求、空投装备与空投系统系留装配的技术要求,把握关键部位的操作规范,少有不慎就会留下安全隐患.所以,我每次组织重装空投都把它当做第一次,精心组织,严格把关,把风险降到最底。近几年,我组织指挥了比如像 “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 上海合作组织“和平使命-2007”等10多次大的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演习中的空降空投,都取得了安全顺利,圆满成功。针对演习中装备和技术出现的问题,我又和有关专家进行研究、试验、验证、改进和完善,攻破了一个个技术难关,使重装空投装备不断完善,重装空投技术越来越成熟,空降空投能力跨入了世界空降兵的先进行列,我自己也有了一定的成就感。


多年来,我经常想,空降兵与其它军兵种最大的区别就是空降空投,这是空降兵的兵种专业,空降空投技术是衡量空降兵战斗力的重要标志。未来的军事行动,军委、空军首长考虑使用空降兵,首先考虑就是空降兵能否降得下,降得准、降得奇、打得赢。近两年,我在多种场合聆听了上级首长、军首长关于空降兵建设和发展的讲话,更使我感到空降空投技术对空降兵建设的重要和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的影响。但是,由于空降空投技术涉猎的范围较小,尽管它是一门科学、一项系统工程,但在国内除了空降兵部队研究外,在没有任何部门、院校来研究这项技术,其实我很想到院校去学习、深入研究空降空投技术,但从目前情况看根本无法满足我的知识需求。先进国家的空降兵又对我们进行技术封锁,所以,空降兵的兵种技术就只能靠自己解决,我作为一个从事空降空投工作30年的领导者和专业人员,不甘在空降空投技术上落后于别人,国外空降兵能解决的空降空投技术,我们也一定能攻破它,在这种思想的支配下,使我一步步地进入到了这个专业技术的最高层。随着运输机、武器装备的发展变化,空降空投技术、空降空投系统也将随之发展变化,就更需要我在这个领域献计、献策,不断把空降空投的新技术、新装备推向更高层次,努力攻破各项技术难关,使空降空投技术再上一个台阶。


记者:多年的工作历程中您遇到过什么棘手的困难吗?是如何克服的?对于工作中的酸甜苦辣您有哪些感受呢?


李振波所长:由于空降空投技术的高风险性,加上空降兵又是一个独立的兵种,所以目前真正研究空降空投技术工作的专家、学者、机关、院校和人员比较少,技术上的困难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探索、研究、实践,实现技术上的成熟。所以在平时的工作中,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挫折也是正常的。说实在的,为了空降空投工作,我受了不少委屈,也得罪了不少人,挨批评的多,受表扬的少;为了空降空投事业,受了不少磨难,度过了无数个不眠之夜,掉过很多泪,受指责的多,得到的鼓励少。人常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伤心时。”重装空投初期研究和试验时,发生过多起装备离开飞机以后,装备和投物伞空中分离的事故,装备成自由坠落摔到地面后粉身碎骨;有时还出现了装备还没有离开飞机,空投的主伞在飞机内被拉开了,严重的影响到了飞机的安全,飞行员一定要我解释清楚,否则后面的试验无法进行,那时我也是刚刚开始组织重装空投,既没有经验,技术上又不很成熟,我真不知道如何去解释。那段时间真是单件空投摔装备,多件装机装不上,三件连投连不起来,已把我逼到了绝路上了。特别是2005年的中俄联合演习,更使我感受到了重装空投的艰难。那时伞兵战斗车空投刚刚起步,还处在试验阶段,又是首次和俄罗斯空降兵联合演习,如果空投技术过不了关,如何展示我们的军威和国威,心里实在是没底。如果我们在技术上输给了人家,就无法实现军委首长的战略决策,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组织重装空投的时间短,经验又十分有限,我这个在技术行业上不成熟的技术“专家”,连个共同研究的人都找不到,心中的压力可想而知,特别是演习前的空投试验接连发生物伞空中分离,伞兵战车被摔碎的惨景,已使我对能否完成演习任务发生动摇,那时真是叫天天不应,喊地地不灵,我们连烧香拜佛请上天保佑的事都做过,空投失败的现实我实在是无法接受。在这种情况下,我深深地知道自己的每条建议都影响着首长的决策,我的情绪又不能在全体骨干面前表露出来,因为此时我已没有任何退路,骨干们在看着我,我一旦失去信心,他们就会失去勇气,就会使整个工作处于被动。连空军首长都给我们说,实在不行就进行两件连投,再不行就投一件,绝对不能在俄罗斯空降兵面前出洋相。但我作为空降空投指挥员,如果不能和俄罗斯空降兵在同一场地、同一高度、实现三件连投,空投同等数量的伞兵战斗车,展示相同的空降空投技术,空降兵如何向国人交待,那是对国家和军队的不负责任。一名科研人员、一个专业技术人员,任何时候都要保持冷静,否则就会出现差错,决策就会出现失误。经过几天几夜的思考,在许多人不理解的情况下,背负着巨大的精神压力,我果断建议,提出“使用从国外引进的脱离系统,解决物伞分离的问题,按计划组织试验”,此建议得到了军首长支持。空投试验成功后,激动的眼泪倾泄而出。当时心中的酸甜苦辣真是无法用语言来表达。正式演习时,由于从国外引进的脱离系统配件不能满足演习的需要,我们只能是边攻关研制系统的配件,边组织试验,每次空投都捏着一把汗,演习、预演空投近50件次,无一出现意外,演习结束后,俄罗斯空降兵也为我们竖起了大拇指。我在这次演习中荣立了二等功。


“和平使命-2007”演习,尽管有了“和平使命-2005”演习的专业技术基础和成功的经验,但演习的地理环境、保障条件和政治影响却远远大于“和平使命-2005”演习,再加上“和平使命-2005”演习的精神负担和身心压力在很长时间里都无法消除。我接到任务后,思想斗争非常激烈,如果能圆满安全顺利的组织好空降空投,空降兵的风姿将尽展世界军事专家的眼底,受到各国空降兵的赞誉,如果出现差错,将直接影响空降兵的地位和国家、军队的形象。心理上的压力和矛盾很大,但,作为一名军人,在部队受到多年的教育和培养,军队大局和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决不能因个人的问题,影响到空降兵完成任务的全局,如果重装空投发生灾难性的问题,我将无法面对多年培养我的领导和与自己朝夕相处的战友,于是我毅然地投入到了演习的各项准备工作中。


在新疆试训时,每次合练气象条件都很复杂,但我都能把跳伞员和战车准确地投到空降场内;在俄罗斯演习时,胡主席和军委首长在观礼台上,关注着我们的演习,任何一点失误都将出现无法挽回的政治影响,演习必须百分之百的成功,必须为胡主席争光,为国家争光,为解放军争光。空降兵作为整个实兵演习的最后一个课题,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既担心战车离机时被卡住发生灾难性的问题,又担心战车离机后出现战车与伞分离而摔坏战车,还担心战车着陆后发生翻滚,影响快速形成战斗力,心里承受的压力可想而知,俄罗斯空降兵在正式演习时就因出现战车着陆时翻滚,其空降兵司令晚饭都没吃。正如空军许司令员说的,12台伞兵战车从飞机上一件件出来,安全落地后,他提着的心才放下来。而我作为空降空投的指挥员,必须等最后一名跳伞员安全落地后,才能算圆满安全地完成了任务,当最后一名跳伞员安全落地后,我才松了一口气,当时就瘫软在地上了。十年来,重装空投虽然经历了艰难的历程,走过了不平凡的路,遇到过很多风险,但我还是挺过来了,而且已使该项技术成了一门学科,受到了领导和专家的重视。现在,我自己有一个原则,就是没有把握的事坚决不去做。


多年来,李振波所长深入研究解决制约空降作战的重点、难点和瓶颈问题,为空降兵的兵种专业技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在国内没有任何重装空投技术借鉴、没有任何重装空投经验和国外对空投技术严密封锁的情况下,经过他的刻苦钻研与精心组织,基本解决了制约空降兵战斗力提升的重装空投问题,攻破了重型装备最大重量空投、多件连投、装备着陆瞬时脱离、着陆防翻、着陆缓冲、空投重心调整、准确空投引导、人装同机同降等20多项核心空投技术,实现了中型运输机的2件连投,大型运输机四件连投、轻型装甲伞兵战斗车三件连投难关,实现了夜间空投,空投的单件重量提高了一倍,从而确立了空降空投这门专业的科学地位,开辟了一门新的学科,使空降兵空降空投技术、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同行用几十年走过的路程,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之后少数掌握重装空投技术的国家,从而使空降兵武器装备的体系结构与技术含量发生了根本改变,整体作战能力有了实质性增强,实现了空降兵兵种建设的新跨越。


记者:5.12大地震后,您是茂县高空伞降第一人,从4999米高空第一个跳出机舱,请帮我们回忆一下您当时的那种感受?您怎么形容您人生中的这一次艰巨任务?


李振波所长:空降兵是一个特殊兵种,空降兵的任务就是通过空中投送实现战役目的。平时空降兵也多次进行过演习、训练,表演等多种形式的跳伞,只是这次跳伞与以往不同,地震过后,短时间内天气还不影响空降兵跳伞,但大震过后必定有大雨,这是科学规律。川西高原地形复杂,山高、坡陡、江河纵横、水流湍急,高压线纵横交错,地震后怪石林立,空降前我们不了解空降区域的地形,不知道空降区域的气象条件,地面上也没有明显的地标和通讯联系,飞机在5000米高空,跳伞人员又看不到地面,在这样复杂的山区环境空降,其风险可想而知。但是,空降兵的每一个士兵从入伍那天起,就要考虑到兵种的特殊性,再大的困难,也要勇敢地去面对,克服它,这样才能实现空降兵的人生价值。如果在人民有困难时,我们不能完成任务,就会有愧于一个军人的神圣职责,有愧于空降兵光荣的历史和上甘岭精神。


四川汶川地震发生后,我们空降兵部队根据党中央、中央军委和胡主席的决策指示,出动官兵1万多人,广大官兵大力弘扬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优良传统,发扬黄继光献身精神和上甘岭战斗作风,先后完成了15勇士茂县空降、小木岭大营救、红白深山大搜救、麻柳坪紧急救援、蓥峰化工厂排险、南坝涪江架设“连心桥”等急难险重任务。


灾区救援难度空前, 路断、电断、通信断、饮水断,汶川、茂县、青川、北川等县几成孤岛。温家宝总理震后两小时赶赴灾区,要求只有四个字“抢救生命”;胡锦涛总书记态度坚定, “要把抢救被困群众放在第一位,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尽一切努力施救”“要继续尽最大可能救人,只要有一线希望,就要作出百倍努力”。


记得飞机飞抵茂县上空的时候,浓雾间烈开的缝隙露出了被紧夹在岷江和高山间预定的狭窄的空降地域,我们抓住这短暂的时机,在跳伞信号发出的瞬间,队员们没有丝毫犹豫,从5000米高空面无惧色地跃出机舱,从跃出机门的一刹那,所有队员将直接面临死亡的威胁!


从5000多米云遮雾绕之中,空降在陌生地域、高原地区,在无气象资料、无地面标识、无对空指挥的高山深谷山区,江水湍急,高压线纵横交错,震后从山上滚落的巨石比比皆是,这些都是队员们着陆的“兵家大忌”,在这空降的“死亡地带”,不可预测的因素、风险太多、太大了,但这勇敢的一跳,确能给孤岛里处于绝望的灾区人民点燃生的希望,所以在后来我们回忆抗震救灾这段过程时,感到这一跳非常值得,那怕是牺牲了个人的生命。


这次伞降实际上是一次“自杀式”的伞降。在含氧量只有地面三分之一的5000米高度层,而且是在没有地面引导、不了解地形情况的高山深谷里进行的‘盲跳’,地面上的每一块障碍物都危及到了队员们的生命,但战友们已无暇顾及这些,为了灾区人民能早一点获得救援,军人的使命和责任只能使队员们义无反顾地去勇敢面对死亡的威胁。


但是军人也是有血有肉、有感情、有父母、有妻子、有孩子的凡人,人心人性都是相通的。在抗震救灾跳伞前的当天上午,我上大学的女儿给我打电话说:“爸爸,你必须每天给我打个电话,那怕只说一句话”但她的这点要求我确实已无法满足她了,我们已顾不了这些了。


作为人民的子弟兵,在我们空降兵每一名官兵心里,祖国和人民永远摆在第一位,舍小家顾大家,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大家没有任何的犹豫,即使牺牲也不会畏惧,只要有一线希望,就不会有一丝的拖延,因为我们的心中只有对党、对军队、对灾区人民的忠诚和被视为实现军人价值的最高理想!空降兵作为军委的战略拳头力量和快速反应部队,随时都会执行各种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作为空降兵一员,在这种情况下,就不能考虑个人安危,要勇敢的去应对各种复杂的环境和条件,因为军人责任和使命,完成任务是军人的骄傲。尽管困难重重,但我们还是走过来了。


通过这次特殊的跳伞给我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空降兵在未来的军事行动中还会担负更为艰难复杂的任务,此次跳伞正好给我们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我们将会以此次特殊的伞降方式进入任务区域为契机,总结经验,研究复杂条件下伞降的训练方法,为今后执行特殊的伞降任务奠定基础。


56年前,黄继光在朝鲜战场飞身一跃,将“献身精神”永远镌刻上了空降兵部队飘扬的旗帜上。


56年后,当巴蜀大地遭遇史所罕见的地震灾害时,已将“像黄继光那样战斗”融入血液的空降兵部队,星夜飞赴救灾一线,连续7天7夜奋战在英雄家乡德阳和汉旺、清平等18个受灾严重的乡镇。


地震发生后,受制于恶劣的条件,空军没有贸然实施空降,焦急的民众一度质疑空降兵的勇气。李振波等15位勇士纵身跳下去了,有多少人知道,这一跳冒着怎样的危险。在没任何标示,高度缺氧的5000米高空,没任何安全保障的情况下,纵身一跳,为灾区带去了一丝希望与光芒。


150小时难忘时刻、220公里艰险历程,时时处处都在演绎着“民拥军、军爱民,军民鱼水情”的感人故事。


伞降队员刚一着陆,当地群众就蜂拥而至,紧紧的围住他们、抱住他们,激动的说:“救兵来了,我们有救了,政府在救我们,党中央、国务院和全国人民没有忘记我们!”看到那一张张焦急而充满期望的面孔,那一行行滚烫而饱含深情的泪水,小分队的官兵们都感到了震撼,原来生命是如此的脆弱,亲情是如此的可贵,战士们无私奉献的情,让脆弱的生命得以保全,让可贵的亲情得以延续…。


历史会记住这个时刻:2008年5月14日11时47分,——中国空降兵离开机舱的瞬间,在世界伞兵史上写下了最光辉的一页…


记者:军队现代化建设的一个极其重要的任务,就是掌握现代科学技术的高素质专业人才,您认为一个高素质的空降空投技术专业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呢?能结合您的工作经历、体会谈谈您对人才培养的看法好吗?


李振波所长:近年来,随着大型运输机更新换代,过去所掌握的空降空投技术和知识已不能满足空降作战任务的需要,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提高新本领,逐步成为空降兵指技合一、素质全面的复合型人才已成为职责使命的迫切需要。


重装空投水平是衡量空降兵综合作战能力的重要标志。特别是美国、法国、俄罗斯、乌克兰等国的空投能力和技术不断提高,使我这个在空降空投行业打拼了30年的专业人员,倍感担子沉重,但是,重装空投又不象其它训练科目,既缺乏理论依据,又缺少人才,还没有研究这项技术的机构,也没有可借鉴的经验和先进的重装空投装备,而且重装空投又不是单一的技术,它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是一门科学,从装备到技术都要靠我们自己去摸索、去研究、去攻关。由于重装空投的高风险性,试验程序的复杂性,特别是每一次的试验都涉及到飞机的安全,如果没有顽强的毅力,没有一定的承受力,大多数人都坚持不下去。这就是空降兵成立近60年了,空降空投人才少得可怜的重要原因。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想从根本上解决空降兵的重装空投装备和技术,其困难可想而知,更何况随着运输机性能的提高,重装空投技术和装备也要跟着发生变化,只要中间有一段时间脱离这项工作,就很难在继续搞下去。我只所以能成为这个行业中技术全面的专业人才就是因为30多年来我一直在从事着这项技术和装备的研究和实践。


人才是事业之本。空降空投人员一定要耐得住寂寞、耐得住诱惑、耐得住压力,受到批评还要正确对待。这是我经常给空降空投人员讲的几句话。一个空降空投专业人员,如果不能认真学习业务,刻苦钻研技术,顶不住压力,挨了批评、受点委屈就撂挑子,那是很难干成事业的,高素质的空降空投专业人才,首先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不不耻下问精神,更要有坚忍不拔的毅力去面对各种困难和挑战。


重装空投专业技术人才既是重装空投安全的基本保证,又是空降兵建设和发展的重要支柱。我认为,教人育人是自己应尽的重要责任,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是人才的较量,谁能赢得人才优势谁就能赢得战场主动权。当一届领导、就要育一批人才。多年来,尽管我负责的重装空投工作都是临时任务时的临时组织,所有成员都是从全军范围内抽调来的,但我始终把这些人才看作是我自己的部属,主动培养他们、实践中锻炼他们,给他们提供尽量多的实际操作机会,把带领他们作为自己的首要任务,积极为他们的成长搭建平台。近年来,我们根据世界军事发达国家重装空投的新变化,在事关空降兵建设和作战的核心技术、核心理论和基本方法上,摸索出了具有中国空降兵特色、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装空投创新成果,走出了引进、消化、吸收、掌握先进空投技术的新路子。牵引和带动了空降空投装备、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形成了从小件到大件、从轻装到重装、从小货台到大货台、从人用伞到投物伞等空投技术系列装备,融合了大吨位装备空投、连投、脱离、防翻、缓冲等关键技术,在科研成果转化、空投方式方法、空降空投能力、综合技术保障等方面达到了世界发达国家水平,空投过的装备物质几乎涵盖了空降兵所有能够进行空降空投的各专业兵种。空降空投人才也在实践中逐渐成为专业技术人才。“和平使命-2005”“和平使命-2007”联合演习保障的圆满成功就是有力的证明。优秀的空降空投人才,是空降空投中的重要力量,在重大军事活动中是不可替代的技术力量。


几年来,李振波所长先后担负了包括“和平使命—2005、北剑—2005、和平使命—2007”等10多次重大演习和多次重装空投试验中重装空投的组织领导工作,他不仅是空降空投的组织者、领导者,而且还是空降空投专业的技术的权威,关键的部位、关键的环节都是他最后检查把关,就连航空兵保障空降空投的飞行人员都说,只要李所长组织,我们空投任务心里才踏实,才有安全感。近几年,他个人先后3次荣立二等功、11次荣立三等功,所在单位连续5年被评为先进团级党委,2008年6月他被中央组织部授予“抗震救灾优秀共产党员” 荣誉称号,2008年10月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国抗震救灾模范”荣誉称号,30年多年的军旅生涯,他参加过多种大的军事行动,遇到过各种难以想像的、艰巨、复杂的问题,在军首长的领导、关心和支持下,经过李振波所长和空降空投骨干们艰苦努力,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


时刻枕戈待旦,苦练本领。李振波所长在把爱军精武当成人生理想和事业追求中,书写着军人的荣耀。


记者:工作占据了您大部分时间,那么,对于家人,您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呢?


李振波所长:为了部队工作的大局,我很少顾及家庭。母亲病故,连最后一面都没有见上,只回去了3天,处理完后事,立即归队投入到紧张的工作;岳母做手术,尽管在同一个城市,连去看望一下的时间都没有;爱人常年患有严重的风湿性关节炎,一沾冷水,就疼痛难忍,有时发作起来连生活都不能自理,但由于我经常在外执行任务,根本无法照顾爱人。有一件事我最感愧疚,2005年女儿高考时,我正在组织伞兵战斗车首次3件连投试验,这次试验关系到我空降兵能不能同俄罗斯空降兵在同一场地进行军事对抗,关系到我空降兵的声誉,关系到我们的国威和军威。大家知道,俄罗斯空降兵的重装空投已进行了几十年,技术非常成熟,而我们是刚刚起步,这次试验又是首次3件连投,其工作压力可想而知。当时,爱人病发行动不便,我又无法顾及女儿,导致女儿高考发挥失常,填报志愿时我又在中俄联合军演现场,以致女儿在高考成绩超过重点线40多分的情况下而掉档,你说我这个当父亲的该如何去面对女儿。


尽管如此,但有一点我深感欣慰。多年来,我的家人们,特别是我的妻子、女儿非常理解我、支持我,为了不分散我的精力,家中的事她很少告诉我,常常是一个人默默的承受,借此机会我对她表示衷心地感谢。



后记:


1949年8月1日,中共中央选派刘亚楼同志率王弼、吕黎平等人赴莫斯科,与苏联有关方面商谈帮助我国建立空军的问题。


刘亚楼遵照中央指示,与苏联空军的负责同志进行了磋商。同年11月,中央经过认真研究,由政务院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亲自为中央起草了组建空降兵部队的决定。


1950年4月1日,中共中央军委正式发布命令,抽调人员组建空降兵部队。 1950年9月17日,空军陆战第一旅在开封营区召开了成立大会,在雄壮的军乐声中,由副旅长方铭率领,进行了分列式表演,部队以良好的军容,整齐的步伐,展现了伞兵的雄姿。从此,新中国有了第一支空降兵部队,并将9月17日定为空降兵诞生纪念日。


在2009年的六十周年国庆庆典上,空降兵部队历史性地首次组建空中直升机梯队和战车方队及空降兵方队,同时参加地面和空中受阅。从“一杆枪、一具伞”,到“直升机、战车、伞兵”,中国空降兵以全新形象精彩亮相。


空降兵担负的都是最凶险的任务,去的都是最危险的战场。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成功的空降作战,伤亡率也超过了70%,所以,空降兵们不仅要练出最棒的体能和最好的战术,更重要的是要练出坚韧的耐力和超人的生存智慧。


为什么他们常常在烈日的暴晒下、在凛冽的寒风中练到下午2点?因为长时的劳累和过度的暴晒、冷冻会导致人的注意力下降,意志能力减弱。为什么他们要在坚硬的跑道上爬出一条条深沟?因为打仗时,就是铁钉地他们也要一声不吭地爬过去!


“我是一个农民的孩子,在部队这所大学校,使我学到了立身之本、做人之道、献身国防的道理,是部队和党组织把我培养成一名军队的领导干部和专业人才,我就要把学到的知识和军事技术无私奉献给国防事业,只有尽力干好工作,才能对得起人民、对得起党。”这是采访过程中,李振波所长说的最多的话。其实,他们这一代人是幸福的,因为,在这几十年中,他们经历了历史的巨变、盛事的涌现和个人心性的磨砺,所以越来越清晰地走向了对物质的淡泊和对精神的靠拢。


走近军人,你会被他们宽广的胸襟所感动,被他们崇高的精神境界所折服,他们为了维护人民的利益,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汗水和泪水,忠诚与勇敢、理想与牺牲,都在这里得到了考验与诠释。


第一次面对李振波所长,他的随和与平实让人感到有些愕然,距离感瞬间消失。作为全军唯一空降兵研究所的所长,李振波所长肩上的担子沉甸甸,因为在他们这个行业中没有院士可以牵头,没有任何的资料、教科书可供参考,在全国、全军各大高校院所也没有这个学科的存在,他们今天所取得的这些辉煌的成绩,完全是靠他们经过无数次的摸索、实践、改进、完善才得到的。正因为他们的这种不离不弃、无私无畏、大爱大勇的精神,空降兵事业才得以延续。他们用自己的血肉之躯创造生命的奇迹,为救出他人以慷慨的姿势毅然赴死。再没有什么能令我们落泪,除了英雄儿女们那最深沉的爱,以及由此而凝聚和激发的伟大力量。


明天我们即将返回北京,但是一些人一些事不会随着时间湮灭,因为,他让我理解了,英雄的意义。
中国科技奖励杂志网站2010年4月26日
与这篇文章对照着看很有意思
===
透视中国重装空投:迅速摸透俄“战车三件连投”2010年03月26日 08:33中国青年报【大中小】 【打印】共有评论58条相关标签:[空降兵]2005年中俄联合军演中,中方新型空降战车首次亮相。(新华社图片)黑瘦的脸,咧嘴一笑,露出许三多式的两排大白牙,他就是空降兵某部中级士官丁晓楠。与重装空投结缘近10年,破解一道道让专家棘手的难题,化解一次次险情,数百万元的装备免遭损毁,大家都称他是重装空投的“兵专家”。打“梅花扣”无论在折叠投物伞,还是在重装空投的定向防翻装置捆绑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丁晓楠打“梅花扣”的方法和一般人不一样。“丁晓楠,来一个!”笔者想见识下“丁式独创”打法和传统打法有何不同,战士们推选出伞训教员谢明富和他PK。“开始!”只见丁班长左手卡住绳头,绕、掏、拉仅用了两秒多钟就完成了动作,小谢是老教员却用了近7秒钟的时间。用“丁式打法”包装防翻装置将时间缩短了三分之一,且不容易出错,大大提高了重装捆绑的效率和安全性。“其实,丁晓楠还练就了‘蒙眼辨器’的绝活儿”。笔者现场测试,对照训练教材从千余种重装空投的零部件中随便挑,经过丁晓楠双手一摸,个个对答如流,“法兰盘、罗纹压码、止动滑块……”练成这样的绝活儿,靠的不是一日之功。2001年8月,空降兵部队要选拔伞训教员参加全军首次重装空投骨干集训,他凭借过硬的伞训业务基础,通过严格考核把关,最终以优异的成绩在众多人选中脱颖而出。部队组建重装空降空投队时,丁晓楠毫无悬念入选重装空投队担任班长。要保证空投装备水平着陆,就要把装备的重心和货台的重心调到一个点上,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以前没有统一的标准,只能用滚木一点点移动装备的方法调整,不仅麻烦还特别费时间。怎么办,他想到了给货物配重。为了能够形成标准,他和研究员不断进行实验发现,配重一百公斤,刻度移动一厘米。这个方法在实际操作中被推广运用,并编入训练教材,填补了此项空白。重装空投的小失误就可能酿成大危险,尤其是在实验中,有时甚至会造成机毁人亡的惨剧。2002年上半年,首次进行某型牵引锁的诚验,如果某型固定牵引锁不工作,将使投物伞阻拉飞机使之熄火失控,最终机毁人亡。过去,曾经因为侧壁锁工作不正常,飞机侧壁锁被扯坏,投放员小腿被巨力撞成骨折,险些被带出飞机。这个问题不解决,就将始终制约重装空投的发展。
谁上?丁晓楠第一个站出来。同来的战友偷偷扯他的袖子。“放心吧,只要注重细节,把人为的因素降到最低,就能最大限度提高试验成功率。”为了以防万一,他带上一把锋利的砍刀登上飞机,如果试验不成功,他将立刻斩断牵引绳,确保装备安全。值得庆幸的是那一幕没有出现,试验获得圆满成功。从此,重装空投带砍刀成为官兵们津津乐道的话题。2007年6月,部队组织某型脱离锁的空投试验,因为未知原因,造成着陆后物伞不分离,试验失败了。三个专家组凑在一起反复研究,大家各持己见,莫衷一是。丁晓楠找来空投工作的全程录像,发现一处不起眼的失误,认为是某止动滑块工艺粗糙造成的。专家组将信将疑,按照他的设想改进了这个部件的结构,结果试验大获成功。后来,这一技术改进得到普及和推广,大大加快了该型装备的试验进程。“和平使命-2005”中俄联合演习前夕,为了做好“临战”准备,他连续几个晚上加班梳理了以往的空投经验资料。丁晓楠发现俄罗斯战车可以三件连投,而我军只能进行两件连投。“这不是没比就输了吗?中国空降兵凭啥比不上人家?”他通过认真测量、比对和分析发现,只需改装飞机上某装置,使我军战车空投系统与飞机上导轨相配套,就可以实现三件连投。他的建议被迅速上报,引起了军委首长的重视,并迅速批示按他的建议对飞机进行了改装。演习日,伞兵战车三件连投一次成功,相当于战斗力提升了一半,创造了我军空投史上的新纪录。(王博琛 常彬彬 林瑞明)
原来这么难,死了多少人呢
好可怕好可怕
这个人确实是英雄,在汶川地震中冒着那么大的风险伞降。基本是豁出去了。
英勇的行为,
伞兵可是高价单位
还有这算简单机械
我国军队的发展任重而道远啊。。
以前只有桂林空军学院、空工大有空降指挥系,现在桂林空军学院整个改为空降学院了,科研方面肯定会加强。
以前只有桂林空军学院、空工大有空降指挥系,现在桂林空军学院整个改为空降学院了,科研方面肯定会加强。
1969年11月,撤销空军高炮学校。

*.1978年3月,于广西桂林复建空军高炮学校。
*.1986年,升格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高炮学院。
*.1999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桂林空军学院。
*.2011年,更名中国人民解放军空降兵学院。
以前只有桂林空军学院、空工大有空降指挥系,现在桂林空军学院整个改为空降学院了,科研方面肯定会加强。
俄罗斯空降兵自 1930年8月2日诞生之日起就谱写着胜利与辉煌的篇章,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兵种,被视为“军队的精英,民族的骄傲”。

位于莫斯科东南180公里的梁赞市卡里亚耶夫大街20号院,是个让俄罗斯许多有志成为空降兵的年轻人魂牵梦萦的地方,号称“空降兵和特种部队军官的摇篮”的梁赞空降兵学院就坐落在这里。

梁赞是个小城市,但因为有所空降兵学院而举世闻名,城市的大街小巷到处都能见到空降兵学员的身影。

空降兵头戴蓝色贝雷帽,身着蓝白相间迷彩服,体格健壮挺拔,个个看上去英俊潇洒,许多青年学生对此欣羡不已,梁赞空降兵学院也因此成为十年级毕业生趋之若骛的地方。然而,空降兵的选拔条件十分苛刻,加之名额有限,因此每年的竞争十分激烈,有时300-400人中才能录取一名。

梁赞空降兵学院为俄罗斯空降部队输送了几万名本领超群的空降兵,其中许多人日后成为了俄军的高级将领,如前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大将和现任空降兵司令什帕克上将。

在梁赞空降兵学院,年轻的新学员首先接受各种各样的跳伞专业训练,因为跳伞是空降兵必须首先掌握的最基本的作战技能。每年6次空中跳伞训练,5次在白天进行,l次在夜间进行,全部合格者将得到1枚伞徽,表示他已经成为一名真正的伞兵。

接下来是每年6周的野外训练,小伙子们必须穿戴45公斤的装备,在崎呕不平、杂草丛生的林间山地进行26公里急行军,然后进行非常条件下的生存、体能、射击、突袭目标等科目训练。

在学院里,学员们所学的课程60%涉及军事方面,40%为大学文化课程。三年后毕业考试全部合格者才能正式进入空降兵部队,成为一名真正的空降兵。
唉,可怜了他们家人了
突然发现空投方式应该包括战斗机或轰炸机等的弹药空投方式,弹射座椅也算是种空投方式。
98022211 发表于 2013-7-20 09:36
唉,可怜了他们家人了

组织上在这方面的后勤保障方面一直有缺失。一直感到莫名其妙。一直说要搞联勤的……
土鳖八股文中没有不难的项目;
其实许多事某些基础条件没有到位。
这个人了不起。但是,“仅用短短数年时间就走完了国外同行用几十年走过的路程”,这话不对,似乎人家用了几十年才搞成,你只用了几年。应该说,“人家已经熟悉地使用几十年了,我们才取刚刚掌握这项技术。”
其实还是要走机降的道路,伞降不是空降发展的主流。
俄罗斯空降兵自 1930年8月2日诞生之日起就谱写着胜利与辉煌的篇章,成为俄罗斯最受欢迎的兵种,被视为“ ...
俄国空降兵和美国海军陆战队都是本国军中之军,地位特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