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永年谈3D打印与大压机结合:代替钢锭,开胚,12万吨压机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0:07:41


 以下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颜永年演讲实录:
  颜永年: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的是一种想法,我的题目就是3D打印与热模锻技术相结合的增材模锻,用传统的模锻高温高压下来提高它的内部性能,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A-D Manufacturing。
  在作报告之前,最近从《华盛顿邮报》网站上5月24号有一段话,这是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的结论,他说在任何一个领域,各家企业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将所有这些技术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结合起来。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不会源自那些炫目的想法,至少近期是如此,而是源自于正在趋于成熟的新兴技术与存在了数十年的传统技术的巧妙结合。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这个看法,现在很多技术说得很好,但是想创造经济效益还是不太容易,这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果能和传统技术巧妙结合起来,不但能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这个我是非常赞成的。
  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重型模锻挤压,既然你说要跟它结合,这个重型模锻是什么呢?第二个就是大功率LENS—金属3D打印的先进技术。第三是这些技术的结合。第四是我们在苏州吴江的一个大项目。
  模锻和挤压,始于上世纪30年代,这是几个钢管,是我们国家继美国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能够垂直挤压钢管的国家。模锻的过程需要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开坯,很多人不清楚什么叫开坯、什么叫制坯,什么叫模锻,大家只知道模锻最后一锻压出来了。在这个之前要目前开坯,就是把塑性不太好的,成分不够均匀的钢壁,通过揉面的办法使它均匀,如果开坯这个过程,再好的材料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还有,模锻一锻就裂,所以我们搞这个领域的人都知道,开坯是非常重要的。
  坯完了之后,我们需要去中断,这个过程是不是可以通过3D打印完全替代呢?我认为是部分替代,不是全部的替代,要全部的替代,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我们能用现在的高温高压的模锻过程、挤压过程,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温度要达到1000度,球应力要达到400—600Mpa这个水平我认为目前的3D打印还做不到,当前我们可以用等静压工艺来解决,但是它也达不到像模锻挤压这样的优良条件。我们有没有办法保留高温高压的过程,同时把开坯去掉呢?我认为有的,这就是3D打印。钢锭—开坯—预锻—模锻,前面需要很多装备,要浪费很多材料,很长的周期,这就是大型装备不会做的很重要的
刚才我说了用钢锭的材料消耗率只有20%,所以我们要重视3D打印在这方面的特点,现在我们国家700吨的钢水能力、600吨的铸造能力、500吨的铸钢能力、400吨的锻件能力,所以我认为3D打印除了柔性,还有节材,没有偏析,这些如果能跟我们的大型模锻结合起来,将发挥无比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提出来这个想法,LENS这个技术我认为是最有前途做大型、最有前途解决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的技术。现在经过了13年的发展,可以在重型、大型、各种合金材料,特别是重型和大型都已经涉足了,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
  这是美国POM公司10吨的3D打印锻件,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大功率的复杂喷头,我们国内好多个实验室据我了解,至少有三个实验室都做了原型,我们也可以做个原型,当然它很麻烦,不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是POM公司最近的一些照片,这些都是用LENS技术做出来的,这是做的模具,这是模具表面的硬化。我们能不能用LENS技术来做成一没有偏析的,没有多少材料加多少水,尽管它也不便宜,但是和几百吨的钢锭比起来,它还是便宜的,和那么少的材料利用率比起来,它的设备效益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用LENS技术来做,我们用激光三维技术来做,为什么要把最后的挤压完全去掉呢?先前摆在那里的挤压,高温高压一次做出来可以达到很高的质量,我们不要把这些全部的一刀齐砍掉,我们要砍掉的是前面。我们还想做小一点的,这个是示意图,我认为是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在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以及很多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个12万吨的项目,这个项目很特殊,发挥AM的优势,我们要用增材制造非常稳定的高一致性地达到要求,确实经济上不一定合算。能不能把这些不足之处交给模锻挤压去完成,这是我们的想法。
  如何将3D打印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3D打印发展方向的问题,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已有的技术孤立地发展,与原有技术互相补充是基本的发展理念。3D打印与传统加工工艺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结合的关系。金属3D打印应与热加工相结合,反过来热加工也要与金属3D打印相结合。新技术路线之本质在于法却AM之柔性去完成模锻最困难的开坯和预成形,大大提高模锻成形的柔性。
  我初步估计,用A-D M互相结合的办法,模具费用可节省四分之三,材料利用率从5%—15%提高到85%—90%,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能源节省60%,大大提高高端锻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我们在昆山要完成的是一台两万吨的量,最近二重完成的八万吨,这是老一代的压机,这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压机,它和原始技术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明年年底头把这个投产,我们希望国内3D打印做LENS的单位结合起来,我们完成真正模锻所需要的这样的3D打印设备。我们希望在传统的6000吨开坯、两万吨、12万吨旁边补充LENS设备,10—20台。现在我们可以做出2—8万吨主工作油缸,这是承载机架,这是包头3.6万吨,这是西安做的4万吨,这个是昆山的3万吨。 原因,现在国外这方面的技术对我们是封闭的,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核电站做不出来,大型的装机就做不出来。所以,根据我对3D打印的认识,根据我对模锻技术的认识,我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两者的优缺点结合起来,所以就提出来我们要先看看LENS技术怎么用到这个上面来进行补充。
  LENS技术可以先铺粉,再烧结,延伸出来很多技术,但是核心还是这两类。大家注意它的成形的效果,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接近它,我请大家注意,LENS技术、SLS/M技术是无偏析技术,即成分均匀,只有成分均匀才能达到高性能,而3D打印是做出成分均匀的好技术,这一点我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我们用粉末来做材料,代替钢锭,一个粉末就是一个小钢锭,这个小钢锭里面谈不上偏析了,成分就是均匀的,我们烧结出来的东西在大型钢锭里面,偏析问题也解决了,所以说开过程大型的变形、很复杂的变形过程可以取代了。所以说,我认为无偏析这个甚至比它的柔性还要重要,另外还有节材节能

 以下为中国3D打印技术产业联盟首席顾问颜永年演讲实录:
  颜永年:各位嘉宾、各位领导、各位同行,我在这里向大家汇报的是一种想法,我的题目就是3D打印与热模锻技术相结合的增材模锻,用传统的模锻高温高压下来提高它的内部性能,所以我们给它取了个名字叫A-D Manufacturing。
  在作报告之前,最近从《华盛顿邮报》网站上5月24号有一段话,这是美国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一份研究报告的结论,他说在任何一个领域,各家企业都在做同一件事情:将所有这些技术以利润最大化的方式结合起来。技术创新所带来的实际经济效益不会源自那些炫目的想法,至少近期是如此,而是源自于正在趋于成熟的新兴技术与存在了数十年的传统技术的巧妙结合。我不知道大家同不同意这个看法,现在很多技术说得很好,但是想创造经济效益还是不太容易,这些不太成熟的技术如果能和传统技术巧妙结合起来,不但能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且还能创造经济效益,这个我是非常赞成的。
  我想讲四个方面的问题,第一个就是重型模锻挤压,既然你说要跟它结合,这个重型模锻是什么呢?第二个就是大功率LENS—金属3D打印的先进技术。第三是这些技术的结合。第四是我们在苏州吴江的一个大项目。
  模锻和挤压,始于上世纪30年代,这是几个钢管,是我们国家继美国之后,在世界上第二个能够垂直挤压钢管的国家。模锻的过程需要一个重要的过程,就是开坯,很多人不清楚什么叫开坯、什么叫制坯,什么叫模锻,大家只知道模锻最后一锻压出来了。在这个之前要目前开坯,就是把塑性不太好的,成分不够均匀的钢壁,通过揉面的办法使它均匀,如果开坯这个过程,再好的材料也不能得到很好的应用。还有,模锻一锻就裂,所以我们搞这个领域的人都知道,开坯是非常重要的。
  坯完了之后,我们需要去中断,这个过程是不是可以通过3D打印完全替代呢?我认为是部分替代,不是全部的替代,要全部的替代,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但是如果我们能用现在的高温高压的模锻过程、挤压过程,很快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所以说,温度要达到1000度,球应力要达到400—600Mpa这个水平我认为目前的3D打印还做不到,当前我们可以用等静压工艺来解决,但是它也达不到像模锻挤压这样的优良条件。我们有没有办法保留高温高压的过程,同时把开坯去掉呢?我认为有的,这就是3D打印。钢锭—开坯—预锻—模锻,前面需要很多装备,要浪费很多材料,很长的周期,这就是大型装备不会做的很重要的
刚才我说了用钢锭的材料消耗率只有20%,所以我们要重视3D打印在这方面的特点,现在我们国家700吨的钢水能力、600吨的铸造能力、500吨的铸钢能力、400吨的锻件能力,所以我认为3D打印除了柔性,还有节材,没有偏析,这些如果能跟我们的大型模锻结合起来,将发挥无比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提出来这个想法,LENS这个技术我认为是最有前途做大型、最有前途解决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的技术。现在经过了13年的发展,可以在重型、大型、各种合金材料,特别是重型和大型都已经涉足了,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
  这是美国POM公司10吨的3D打印锻件,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大功率的复杂喷头,我们国内好多个实验室据我了解,至少有三个实验室都做了原型,我们也可以做个原型,当然它很麻烦,不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是POM公司最近的一些照片,这些都是用LENS技术做出来的,这是做的模具,这是模具表面的硬化。我们能不能用LENS技术来做成一没有偏析的,没有多少材料加多少水,尽管它也不便宜,但是和几百吨的钢锭比起来,它还是便宜的,和那么少的材料利用率比起来,它的设备效益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用LENS技术来做,我们用激光三维技术来做,为什么要把最后的挤压完全去掉呢?先前摆在那里的挤压,高温高压一次做出来可以达到很高的质量,我们不要把这些全部的一刀齐砍掉,我们要砍掉的是前面。我们还想做小一点的,这个是示意图,我认为是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在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以及很多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个12万吨的项目,这个项目很特殊,发挥AM的优势,我们要用增材制造非常稳定的高一致性地达到要求,确实经济上不一定合算。能不能把这些不足之处交给模锻挤压去完成,这是我们的想法。
  如何将3D打印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3D打印发展方向的问题,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已有的技术孤立地发展,与原有技术互相补充是基本的发展理念。3D打印与传统加工工艺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结合的关系。金属3D打印应与热加工相结合,反过来热加工也要与金属3D打印相结合。新技术路线之本质在于法却AM之柔性去完成模锻最困难的开坯和预成形,大大提高模锻成形的柔性。
  我初步估计,用A-D M互相结合的办法,模具费用可节省四分之三,材料利用率从5%—15%提高到85%—90%,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能源节省60%,大大提高高端锻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我们在昆山要完成的是一台两万吨的量,最近二重完成的八万吨,这是老一代的压机,这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压机,它和原始技术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明年年底头把这个投产,我们希望国内3D打印做LENS的单位结合起来,我们完成真正模锻所需要的这样的3D打印设备。我们希望在传统的6000吨开坯、两万吨、12万吨旁边补充LENS设备,10—20台。现在我们可以做出2—8万吨主工作油缸,这是承载机架,这是包头3.6万吨,这是西安做的4万吨,这个是昆山的3万吨。 原因,现在国外这方面的技术对我们是封闭的,你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你的核电站做不出来,大型的装机就做不出来。所以,根据我对3D打印的认识,根据我对模锻技术的认识,我想我们能不能把这两者的优缺点结合起来,所以就提出来我们要先看看LENS技术怎么用到这个上面来进行补充。
  LENS技术可以先铺粉,再烧结,延伸出来很多技术,但是核心还是这两类。大家注意它的成形的效果,做出来的东西怎么接近它,我请大家注意,LENS技术、SLS/M技术是无偏析技术,即成分均匀,只有成分均匀才能达到高性能,而3D打印是做出成分均匀的好技术,这一点我希望引起同行的重视,我们用粉末来做材料,代替钢锭,一个粉末就是一个小钢锭,这个小钢锭里面谈不上偏析了,成分就是均匀的,我们烧结出来的东西在大型钢锭里面,偏析问题也解决了,所以说开过程大型的变形、很复杂的变形过程可以取代了。所以说,我认为无偏析这个甚至比它的柔性还要重要,另外还有节材节能


 刚才我说了用钢锭的材料消耗率只有20%,所以我们要重视3D打印在这方面的特点,现在我们国家700吨的钢水能力、600吨的铸造能力、500吨的铸钢能力、400吨的锻件能力,所以我认为3D打印除了柔性,还有节材,没有偏析,这些如果能跟我们的大型模锻结合起来,将发挥无比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提出来这个想法,LENS这个技术我认为是最有前途做大型、最有前途解决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的技术。现在经过了13年的发展,可以在重型、大型、各种合金材料,特别是重型和大型都已经涉足了,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
  这是美国POM公司10吨的3D打印锻件,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大功率的复杂喷头,我们国内好多个实验室据我了解,至少有三个实验室都做了原型,我们也可以做个原型,当然它很麻烦,不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是POM公司最近的一些照片,这些都是用LENS技术做出来的,这是做的模具,这是模具表面的硬化。我们能不能用LENS技术来做成一没有偏析的,没有多少材料加多少水,尽管它也不便宜,但是和几百吨的钢锭比起来,它还是便宜的,和那么少的材料利用率比起来,它的设备效益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用LENS技术来做,我们用激光三维技术来做,为什么要把最后的挤压完全去掉呢?先前摆在那里的挤压,高温高压一次做出来可以达到很高的质量,我们不要把这些全部的一刀齐砍掉,我们要砍掉的是前面。我们还想做小一点的,这个是示意图,我认为是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在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以及很多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个12万吨的项目,这个项目很特殊,发挥AM的优势,我们要用增材制造非常稳定的高一致性地达到要求,确实经济上不一定合算。能不能把这些不足之处交给模锻挤压去完成,这是我们的想法。
  如何将3D打印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3D打印发展方向的问题,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已有的技术孤立地发展,与原有技术互相补充是基本的发展理念。3D打印与传统加工工艺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结合的关系。金属3D打印应与热加工相结合,反过来热加工也要与金属3D打印相结合。新技术路线之本质在于法却AM之柔性去完成模锻最困难的开坯和预成形,大大提高模锻成形的柔性。
  我初步估计,用A-D M互相结合的办法,模具费用可节省四分之三,材料利用率从5%—15%提高到85%—90%,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能源节省60%,大大提高高端锻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我们在昆山要完成的是一台两万吨的量,最近二重完成的八万吨,这是老一代的压机,这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压机,它和原始技术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明年年底头把这个投产,我们希望国内3D打印做LENS的单位结合起来,我们完成真正模锻所需要的这样的3D打印设备。我们希望在传统的6000吨开坯、两万吨、12万吨旁边补充LENS设备,10—20台。现在我们可以做出2—8万吨主工作油缸,这是承载机架,这是包头3.6万吨,这是西安做的4万吨,这个是昆山的3万吨。
补链接

http://www.world3dassociation.com/HTML/zhuanjia/2013/0912/11.html

 刚才我说了用钢锭的材料消耗率只有20%,所以我们要重视3D打印在这方面的特点,现在我们国家700吨的钢水能力、600吨的铸造能力、500吨的铸钢能力、400吨的锻件能力,所以我认为3D打印除了柔性,还有节材,没有偏析,这些如果能跟我们的大型模锻结合起来,将发挥无比的作用。
  现在我们就提出来这个想法,LENS这个技术我认为是最有前途做大型、最有前途解决我刚才说的这些问题的技术。现在经过了13年的发展,可以在重型、大型、各种合金材料,特别是重型和大型都已经涉足了,已经有很成熟的经验了。
  这是美国POM公司10吨的3D打印锻件,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大功率的复杂喷头,我们国内好多个实验室据我了解,至少有三个实验室都做了原型,我们也可以做个原型,当然它很麻烦,不过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障碍。这个是POM公司最近的一些照片,这些都是用LENS技术做出来的,这是做的模具,这是模具表面的硬化。我们能不能用LENS技术来做成一没有偏析的,没有多少材料加多少水,尽管它也不便宜,但是和几百吨的钢锭比起来,它还是便宜的,和那么少的材料利用率比起来,它的设备效益还是很明显的,我们用LENS技术来做,我们用激光三维技术来做,为什么要把最后的挤压完全去掉呢?先前摆在那里的挤压,高温高压一次做出来可以达到很高的质量,我们不要把这些全部的一刀齐砍掉,我们要砍掉的是前面。我们还想做小一点的,这个是示意图,我认为是可以往这个方向去努力。
  基于这种想法,我们在苏州市政府、昆山市政府的支持下,在清华大学的支持下,以及很多兄弟单位的支持下,我们做了一个12万吨的项目,这个项目很特殊,发挥AM的优势,我们要用增材制造非常稳定的高一致性地达到要求,确实经济上不一定合算。能不能把这些不足之处交给模锻挤压去完成,这是我们的想法。
  如何将3D打印与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我认为这是3D打印发展方向的问题,任何一个新技术的发展不能脱离已有的技术孤立地发展,与原有技术互相补充是基本的发展理念。3D打印与传统加工工艺不是取代的关系,而是结合的关系。金属3D打印应与热加工相结合,反过来热加工也要与金属3D打印相结合。新技术路线之本质在于法却AM之柔性去完成模锻最困难的开坯和预成形,大大提高模锻成形的柔性。
  我初步估计,用A-D M互相结合的办法,模具费用可节省四分之三,材料利用率从5%—15%提高到85%—90%,生产周期缩短三分之二,能源节省60%,大大提高高端锻件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精度。我们在昆山要完成的是一台两万吨的量,最近二重完成的八万吨,这是老一代的压机,这是面向21世纪的新型压机,它和原始技术结合起来,我们希望明年年底头把这个投产,我们希望国内3D打印做LENS的单位结合起来,我们完成真正模锻所需要的这样的3D打印设备。我们希望在传统的6000吨开坯、两万吨、12万吨旁边补充LENS设备,10—20台。现在我们可以做出2—8万吨主工作油缸,这是承载机架,这是包头3.6万吨,这是西安做的4万吨,这个是昆山的3万吨。
补链接

http://www.world3dassociation.com/HTML/zhuanjia/2013/0912/11.html
等着高手科普!
等着高手科普!
这么说。激光成型做不到高度致密,而全模锻做不到高材料利用率和复杂构型(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做不了复杂构形所以需要从大块里往出抠,利用率自然低。)现在就是要用激光打印先做成预制坯,然后用压力机致密化就行了。
       这一页有几个关于3D打印的贴子,好像3D打印技术又有了突破,可以做大型构件,看来航母耐甲板、潜艇压壳3D打印也不是不可能的事了,也省了大型卷板机的制约。
好文章,值得一读。
天顶星的曙光
3D打印遍地开花的节奏,这白菜化也太快了吧
革命尚未成功
其实激光打印如果有好的手段能够达到分子阶段的材料内部重组,那绝对是天顶星科技。比如化学法,物理法等等。
3D打印发展地很快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1 21:12
这么说。激光成型做不到高度致密,而全模锻做不到高材料利用率和复杂构型(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做不了复杂 ...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想致密化而又保留复杂构型只能采用“等静压”方法,根本达不到模压效果。直观的说:
现有3D工艺:3D打印近净件+热等静压 +少量机加工     效率低,组织差,省料
传统模锻工艺:熔炼+开坯锻+模锻+机加工                效率高    组织好 废料率高
改进工艺:   3D打印均质锭+模锻+机加工                   效率低   组织好 废料率低

垂直挤压还是有三弟达不到的地方。
这文章不错

hug701 发表于 2014-8-11 23:58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 ...


两个问题
1美国公司用3D打印十模锻(或热等静压)失败了
===
MTS公司成立的AeroMet子公司的教训表明,即使经热等静压(HIP)、模锻后加工之后,成形件的疲劳等关键力学性能仍低于钛合金锻件,故未能有效解决激光成形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加之成本过高,最终导致该公司关闭。

2有的东西模锻根本压不出来,如球形件,笼形件, 机翼与机身的接头件,还有些,你要上十二万吨,甚至二十五万吨才做得出来,你一时半会没有,你3D做出了毛胚,下一步怎么办


hug701 发表于 2014-8-11 23:58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 ...


两个问题
1美国公司用3D打印十模锻(或热等静压)失败了
===
MTS公司成立的AeroMet子公司的教训表明,即使经热等静压(HIP)、模锻后加工之后,成形件的疲劳等关键力学性能仍低于钛合金锻件,故未能有效解决激光成形大型钛合金结构件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加之成本过高,最终导致该公司关闭。

2有的东西模锻根本压不出来,如球形件,笼形件, 机翼与机身的接头件,还有些,你要上十二万吨,甚至二十五万吨才做得出来,你一时半会没有,你3D做出了毛胚,下一步怎么办


hug701 发表于 2014-8-11 23:58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 ...


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
===
看来王教授在用3D技术做了一个3米的粗胚再用4到8万吨模锻,不知是什么东西,这成本太高了先3D,后又做了一个3米的模具,这性能要求
hug701 发表于 2014-8-11 23:58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 ...


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
===
看来王教授在用3D技术做了一个3米的粗胚再用4到8万吨模锻,不知是什么东西,这成本太高了先3D,后又做了一个3米的模具,这性能要求
颜永年直接承认了3D做不到模锻的组织性能。就想用3D做出均质的毛坯直接模锻而不是什么“压力机致密化”。 ...
3d做的不是毛坯而是中间坯,相当于“预锻”后的形状。我大学毕设就是4096,那玩意儿延伸率一般,没法锻出复杂结构的。
过于专业,无法评价。
hswz 发表于 2014-8-12 01:08
两个问题
1美国公司用3D打印十模锻(或热等静压)失败了
===
1、内部质量和力学性能控制难题是因为人家是大功率快速喷粉,力求产业规模(当然是美国标准的),咱们是什么喷粉速度,没法比呀。成本这东西在忽悠阶段需要太认真吗,再说了,颜也说了成本高。
2、下一步再联合向国家要项目,只要国家有需求,。
这个思路有意思,支持一下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2 06:34
3d做的不是毛坯而是中间坯,相当于“预锻”后的形状。我大学毕设就是4096,那玩意儿延伸率一般,没法锻出 ...
3d做的是中间坯,但追求的是“预锻”后的细小等轴组织,加上成分的均匀,可以降低模锻难度。“预锻”的东西有什么复杂的结构,不是方的就是圆的实心锭。没有大变形模锻改性的4096用自由锻那是一拍就裂。
3d做的是中间坯,但追求的是“预锻”后的细小等轴组织,加上成分的均匀,可以降低模锻难度。“预锻”的东 ...
呵呵,你用模锻改性,改的时候就要裂了。
3d做的是中间坯,但追求的是“预锻”后的细小等轴组织,加上成分的均匀,可以降低模锻难度。“预锻”的东 ...
另外,预锻后有个雏形的,曲轴锻造你看看就明白了。但是4096比较脆,这个雏形也显得变形量太大。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2 09:13
呵呵,你用模锻改性,改的时候就要裂了。
呵呵,那就要看工匠师傅的家伙和手艺了。
恩,冶金是工业强国的基础
当然,还的加上精细化工
呵呵,那就要看工匠师傅的家伙和手艺了。
……做这类学问最好不要寄希望于“手艺”。这是大忌。家伙自然是液压机,动作很轻柔,哪敢像你说的“拍”……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2 09:20
……做这类学问最好不要寄希望于“手艺”。这是大忌。家伙自然是液压机,动作很轻柔,哪敢像你说的“拍” ...
呵呵,动作轻柔不就是手艺吗?现代的手艺不就是工艺,轻柔不就是低缓稳定的应变速率吗?
呵呵,动作轻柔不就是手艺吗?现代的手艺不就是工艺,轻柔不就是低缓稳定的应变速率吗?
……那也不是“手艺”啊……另外我们还是觉得“工程师”的说法比较顺耳。
另外纠正你个认识,自由锻变形比较均匀,常用来改性。说模锻改性会闹笑话的。
而先用3d打印做中间坯,目的就是预防模锻变形不均匀的开裂风险。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2 09:31
……那也不是“手艺”啊……另外我们还是觉得“工程师”的说法比较顺耳。
另外纠正你个认识,自由锻变形 ...
对于您提到的4096一类粉冶材料,怎么敢用自由锻改性啊?
hug701 发表于 2014-8-12 09:45
对于您提到的4096一类粉冶材料,怎么敢用自由锻改性啊?
呵呵,刚好是我当年那个项目。
你以为里面提到的“塑性变形诱发动态再结晶”是什么手段呢?
就是等温自由锻啊……
这么说。激光成型做不到高度致密,而全模锻做不到高材料利用率和复杂构型(其实是一回事,因为做不了复杂 ...
谢谢解释,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做了多褶子的大包子,现在把馅弄的更充实,而不破(^_^)
卡尼什尼柯夫 发表于 2014-8-12 09:58
谢谢解释,我可以这样理解吗?做了多褶子的大包子,现在把馅弄的更充实,而不破(^_^)
更充实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是把褶子做高做薄……
我就等打印直径30米的耐压壳。
二货司令杜佳尔 发表于 2014-8-12 09:49
呵呵,刚好是我当年那个项目。
你以为里面提到的“塑性变形诱发动态再结晶”是什么手段呢?
就是等温自 ...
呵呵,热挤压、热模锻、热轧、热自由锻控制好变形条件都能改性,美国偏偏选颇难的热挤压,恭喜你使用简单工艺简单设备解决了4096工艺难题,请问采用这种优化工艺锻出4096大毛坯件了吗?
hug701 发表于 2014-8-12 11:24
呵呵,热挤压、热模锻、热轧、热自由锻控制好变形条件都能改性,美国偏偏选颇难的热挤压,恭喜你使用简单 ...
那台压机只有几百吨,你说呢?
这根本不是优化工艺,这只是偷工减料而已,原因你引用的那段也说的很清楚,没挤压设备。
热挤压不是颇难,只是设备投资颇大。事实上热挤压的改性条件是最理想的,因为它的应力是多向压应力,最不容易开裂。
当然了,现在有了大挤压机,应该也换成挤压改性了。不过我毕业了,后面的事情就不知道了。
强强结合啊,真实现的话很牛啦
xuexi学习了  
这个要认真学习 !!!!!
现在我们国家王华明教授已经做了将近3米的钛合金锻件
===
看来王教授在用3D技术做了一个3米的粗胚再 ...
文章说搞出来的东西质量比模椴的还好,不需要模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