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复兴最强精神武器是爱国 招敌人仇视瓦解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0:22:06
2013-07-17 08:17 环球时报

 编者按:新疆维族老人艾买尔·依提自愿守护中印战争烈士陵园40年,他超越民族的国家忠义精神感动了很多人。《环球时报》与中国社科院政治所特此联合举办“国家忠义精神座谈会”。

  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

  冯钺(中国社科院政治所信息资料室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忠义为主的国家。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每个群体里都可以找到,在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是主题。它包括了对天下、国家的忠义,不能简单用近代以来依据西方历史特点形成的民族(nation)概念来衡量和判定中国、中华民族的情况。如十世纪初,当时一直在努力挽救唐朝的是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人,这些后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沙陀人所表现的忠义精神值得后人了解和学习。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忠义精神对凝聚一个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个国家、社会凝聚力的最高体现,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在历史大转折关头尤其如此。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何结果迥异?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日本成功地落实、动员了社会忠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而当时的中国则没能凝聚起社会共识并投入共同事业。如今一些资源丰富的后发国家之所以发展情况不好,社会凝聚力差是一个关键原因。我们不能指望永远享有顺利的经济政治环境,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足够凝聚力和能力应对一切波折风浪考验。

  吴述纲(教育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凡一个民族的崛起,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崛起;凡一个民族的衰落,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衰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当今远不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个别国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所维护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是国际社会现实的行为规则。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日益走向多元,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凝聚十三亿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这也正是一切敌对势力忌惮、仇视,不遗余力地妄图瓦解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

  国家忠义的捍卫者显得孤独

  戴旭(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犹太人被灭国1800多年,为什么还会复国,就是因为坚持了民族忠义。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一些中国人在街上看热闹,看清军和八国联军打仗。后来共产党重新唤起忠义精神,建立新中国,但现在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教年轻人什么呢?在培养一批世界公民,是沿着当年杜勒斯设计的冷战路线,要把共产主义青年变成世界公民。国家不提了,爱国不提了,忠义不提了,就是一心学自然科学。结果中国的人才世界通用,而搞社会科学的人,很多在传播西方价值观。一些中国人在努力延续、捍卫中华大义、国家忠义时,会发现自己有些孤独,面对的敌人很强大,但背后的支援不多。而把灵魂抽掉,让精神没有了,整个民族就垮了。当年苏联就是因为放弃精神旗帜而解体的,我们的国旗还在飘扬,但精神旗帜在哪?我们必须马上号召,守护住中华大义。

  李玉桥(“独家网”总编):今天年轻人更流行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通过不断尝试、个人奋斗,在成功中实现个人价值。而为他人牺牲的忠义精神,并不能导向个人的“成功”,于是也就不受人青睐。自由主义和个人奋斗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但这种价值观也有其不利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国,“自由”和“权利”这些概念被大量滥用了。许多人对自由的理解就是“我想干吗就干吗”,对权利的理解是“我要干这个,谁也管不着”。重权利,轻义务,对责任和使命的忠诚则显得缺乏。

  但是,复杂运行的社会总是要求一些成员从事某些需要奉献牺牲的职业,或者一些特别需要“职业道德”的行业。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社会秩序的守卫者,是否给他们足够的尊严和荣誉,这考验着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将影响我们的社会能否良好运行。

  弘扬忠义精神,关键在民间

  梅新育:忠义精神的继承、弘扬、培育,关键在于民间,它只有成为众多社会普通成员发自内心情感的精神,才是有生命力的精神。一个社会,倘若只是所谓“上流社会”腐败没落,但社会流动性依然存在,那还不算致命;如果连社会基层成员也全面腐败,社会将不可救药。因此,那些普通人表现出来的忠义精神更令人振奋,让人看到社会对忠义精神的普遍认同与追随,意味着我们培育、弘扬这种精神依然有较好的基础。

  冯钺:对中华忠义精神的传播不光要在国内进行,更应在国际上进行。忠义精神和中国人的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西方国家的许多资料,经常有意无意地把中国人(Chinese)的概念限定在“汉”人群体里,将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族群排除在外,让受众误解中国人只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其他的族群、土地是后来被汉人占领和征服的,根本谈不上对中国、中华民族的忠义。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虽有大量有说服力的资料、史料,却没有翻译成外文,没能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反观日本与西方的接触虽然与中国差不多同时起步,但它很快就深知大量用外文传播自己观点和理念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在国内唱独角戏。因此,做好国内工作固然重要,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但国际上的理解、支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必不可少。

  吴述纲:很难想象一个任人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民族可以复兴,一个容忍挑战民族价值底线的国家可以富强。扶正方能祛邪。对此,我们的媒体负有责任,政府负有责任,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当挑战民族价值底线的人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时,当维护民族大义的英雄被追随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遥远。这正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http://mil.huanqiu.com/paper/2013-07/4139042.html2013-07-17 08:17 环球时报

 编者按:新疆维族老人艾买尔·依提自愿守护中印战争烈士陵园40年,他超越民族的国家忠义精神感动了很多人。《环球时报》与中国社科院政治所特此联合举办“国家忠义精神座谈会”。

  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

  冯钺(中国社科院政治所信息资料室主任):中国自古以来就是忠义为主的国家。这种精神在中华民族的每个群体里都可以找到,在中国历史上向来就是主题。它包括了对天下、国家的忠义,不能简单用近代以来依据西方历史特点形成的民族(nation)概念来衡量和判定中国、中华民族的情况。如十世纪初,当时一直在努力挽救唐朝的是以李克用为首的沙陀人,这些后来融入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沙陀人所表现的忠义精神值得后人了解和学习。

  梅新育(商务部研究院研究员):忠义精神对凝聚一个社会是不可或缺的。它是一个国家、社会凝聚力的最高体现,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一国在国际竞争中的成败,在历史大转折关头尤其如此。中国洋务运动和日本明治维新为何结果迥异?原因之一是当时的日本成功地落实、动员了社会忠义精神,凝聚社会共识;而当时的中国则没能凝聚起社会共识并投入共同事业。如今一些资源丰富的后发国家之所以发展情况不好,社会凝聚力差是一个关键原因。我们不能指望永远享有顺利的经济政治环境,只能寄希望于自己有足够凝聚力和能力应对一切波折风浪考验。

  吴述纲(教育部直属机关团委书记):人无魂不立,国无魂不强。凡一个民族的崛起,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崛起;凡一个民族的衰落,无不伴随着民族精神的衰落。要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首先应该是民族精神的伟大复兴。当今远不是理想中的大同世界,个别国家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后盾所维护的不公平、不合理的世界政治、经济旧秩序依然是国际社会现实的行为规则。中国经过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社会日益走向多元,传统观念受到挑战。在此背景下,爱国主义精神已经成为凝聚十三亿人民的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有力的精神武器。这也正是一切敌对势力忌惮、仇视,不遗余力地妄图瓦解我们民族精神的根本原因。

  国家忠义的捍卫者显得孤独

  戴旭(海洋安全与合作研究院院长):犹太人被灭国1800多年,为什么还会复国,就是因为坚持了民族忠义。八国联军进北京时,一些中国人在街上看热闹,看清军和八国联军打仗。后来共产党重新唤起忠义精神,建立新中国,但现在又面临着巨大挑战。

  我们今天的教育在教年轻人什么呢?在培养一批世界公民,是沿着当年杜勒斯设计的冷战路线,要把共产主义青年变成世界公民。国家不提了,爱国不提了,忠义不提了,就是一心学自然科学。结果中国的人才世界通用,而搞社会科学的人,很多在传播西方价值观。一些中国人在努力延续、捍卫中华大义、国家忠义时,会发现自己有些孤独,面对的敌人很强大,但背后的支援不多。而把灵魂抽掉,让精神没有了,整个民族就垮了。当年苏联就是因为放弃精神旗帜而解体的,我们的国旗还在飘扬,但精神旗帜在哪?我们必须马上号召,守护住中华大义。

  李玉桥(“独家网”总编):今天年轻人更流行的价值观是,每个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通过不断尝试、个人奋斗,在成功中实现个人价值。而为他人牺牲的忠义精神,并不能导向个人的“成功”,于是也就不受人青睐。自由主义和个人奋斗无疑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但这种价值观也有其不利影响。尤其在当前中国,“自由”和“权利”这些概念被大量滥用了。许多人对自由的理解就是“我想干吗就干吗”,对权利的理解是“我要干这个,谁也管不着”。重权利,轻义务,对责任和使命的忠诚则显得缺乏。

  但是,复杂运行的社会总是要求一些成员从事某些需要奉献牺牲的职业,或者一些特别需要“职业道德”的行业。我们该如何对待这些社会秩序的守卫者,是否给他们足够的尊严和荣誉,这考验着我们社会的价值观,将影响我们的社会能否良好运行。

  弘扬忠义精神,关键在民间

  梅新育:忠义精神的继承、弘扬、培育,关键在于民间,它只有成为众多社会普通成员发自内心情感的精神,才是有生命力的精神。一个社会,倘若只是所谓“上流社会”腐败没落,但社会流动性依然存在,那还不算致命;如果连社会基层成员也全面腐败,社会将不可救药。因此,那些普通人表现出来的忠义精神更令人振奋,让人看到社会对忠义精神的普遍认同与追随,意味着我们培育、弘扬这种精神依然有较好的基础。

  冯钺:对中华忠义精神的传播不光要在国内进行,更应在国际上进行。忠义精神和中国人的概念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然而,西方国家的许多资料,经常有意无意地把中国人(Chinese)的概念限定在“汉”人群体里,将构成中华民族的其他族群排除在外,让受众误解中国人只是生活在中原地区的汉人,其他的族群、土地是后来被汉人占领和征服的,根本谈不上对中国、中华民族的忠义。

  与之相对的是,我们虽有大量有说服力的资料、史料,却没有翻译成外文,没能在国际上发挥应有的影响力。反观日本与西方的接触虽然与中国差不多同时起步,但它很快就深知大量用外文传播自己观点和理念的重要性,而不只是在国内唱独角戏。因此,做好国内工作固然重要,是一切成功的基础,但国际上的理解、支持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也必不可少。

  吴述纲:很难想象一个任人抹黑英雄、歪曲历史的民族可以复兴,一个容忍挑战民族价值底线的国家可以富强。扶正方能祛邪。对此,我们的媒体负有责任,政府负有责任,我们每个人也有责任。当挑战民族价值底线的人如过街老鼠般人人喊打时,当维护民族大义的英雄被追随时,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才不会遥远。这正是我们所不懈追求的目标。
http://mil.huanqiu.com/paper/2013-07/4139042.html
原帖子下面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