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十飞天,“洛阳制造”助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3:53:31
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每一个洛阳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光,因为在此次中国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的旅途中,“洛阳制造”再次立下赫赫功勋。北京时间6月11日17时38分,神舟十号载人飞船发射升空,准确进入预定轨道,将3名航天员顺利送入太空。在这万众瞩目的时刻,每一个洛阳人都感到无比自豪和荣光,因为在此次中国首次应用性太空飞行的旅途中,“洛阳制造”再次立下赫赫功勋。
说到洛阳制造,我想起去年在一家餐厅上班的时候听洛阳重工还是什么公司忘记了,他们的经理和客户谈生意。当时他们说他们生产一种专门用于核黑鱼上面的铜。重点不是这个经理说的铜有多么多么好,而是这个经理为了订单,居然说出了去年造了X艘黑鱼。当时我就想给他呀来一巴掌。核黑鱼数量算不算机密?
maa102142 发表于 2013-6-20 00:55
说到洛阳制造,我想起去年在一家餐厅上班的时候听洛阳重工还是什么公司忘记了,他们的经理和客户谈生意。当 ...

是生产铜还是生产铜部件?如果只是生产铜,他不能知道造了多少潜艇吧。

如果是真的这经理也太没心了,这要是被人录音举报估计得去喝喝茶吧。
-关键词一:
 火箭推进剂
  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黎明化工研究院生产的火箭推进剂原材料,一直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火箭推进剂是火箭升空的动力源,它的性能是决定火箭发动机喷气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点燃过程中,推进剂燃烧的热化学能转变为高速排气的动能,使火箭获得足够速度升空。
  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黎明化工研究院生产的火箭推进剂原材料,一直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谈及我国航空航天化学推进剂的诞生地黎明化工研究院,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李俊贤。
  作为中国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李俊贤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飞天梦。60余年来,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与寂寞相伴的科研事业。
  神十发射前夕,我们采访了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今年已经85岁的李俊贤。
  参与钱学森的战略布局
  见到李俊贤时,老人精神矍铄,他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科技人生以及他与中国火箭推进剂结下的不解之缘……
  1928年,李俊贤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毕业于乐山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工专业。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两弹一星”及其火箭推进剂研制任务。刚从国外学成回国的李俊贤,被安排到北京化工研究院五所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承担偏二甲基肼等四个课题的研究,并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
  “其实我当时并不晓得为何要研制偏二甲基肼,若干年后才知道,我国‘两弹一星’奠基人之一的钱学森,他的战略布局需要偏二甲基肼。”李俊贤回忆道。
  火箭升空必须依靠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实现,偏二甲基肼就是让火箭冲向太空的推进剂。在“两弹一星”系统工程建设中,推进剂的研制必须先行。只有有了火箭动力源,才能设计和进行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没有这个关键的动力源,“两弹一星”就上不了天,相当于造好了汽车而没有汽油。
  宁被处分也要搞研究
  刚开始,由于资料缺乏、基础薄弱,课题研究进展不大,李俊贤和同事们对偏二甲基肼的20多种制备方法逐一进行分析,筛选出可能工业化的制备方法。充分论证后,他提出用液相氯胺法制备偏二甲基肼。当时上级领导更倾向于气相法制备。于是,上级决定,李俊贤所在的单位利用气相法制备偏二甲基肼,上海化工研究院则采用液相法制备。
  李俊贤在试验中发现,气相法看似获取的燃料浓度高,但存在一些当时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困难,而液相法已有一定基础,选择液相法进行深入研究反而能在短期内完成,且能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数据。
  为保险起见,李俊贤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坚信液相法是最好的选择。当时他认为:“上海化工研究院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快,更能成功。”
  可是不按上级的要求进行试验,延误工期是要承担责任风险的。好在他的想法得到了全组成员的一致认同。为了早一天为中国火箭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全组人员顶着压力,继续进行液相法制偏二甲基肼的研究。经过半年的埋头苦干,他们经合成扩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完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消息还是被上级知道了,领导们不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违纪”责任,反而认同了他们的“秘密研究”成果。
-关键词一:
 火箭推进剂
  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黎明化工研究院生产的火箭推进剂原材料,一直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火箭推进剂是火箭升空的动力源,它的性能是决定火箭发动机喷气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在点燃过程中,推进剂燃烧的热化学能转变为高速排气的动能,使火箭获得足够速度升空。
  从1970年我国发射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神舟系列飞船,黎明化工研究院生产的火箭推进剂原材料,一直为我国航天事业提供着源源不断的“动力”。
  谈及我国航空航天化学推进剂的诞生地黎明化工研究院,就不能不提到一个人,他就是李俊贤。
  作为中国火箭推进剂的创始人之一,李俊贤的科研成果实现了中国人一个又一个飞天梦。60余年来,他淡泊名利、甘于奉献,把整个身心交给了与寂寞相伴的科研事业。
  神十发射前夕,我们采访了这位中国工程院院士、黎明化工研究院原院长、今年已经85岁的李俊贤。
  参与钱学森的战略布局
  见到李俊贤时,老人精神矍铄,他用带着四川口音的普通话,为我们讲述了自己的科技人生以及他与中国火箭推进剂结下的不解之缘……
  1928年,李俊贤出生于四川省眉山县的一个农民家庭。1950年毕业于乐山市国立中央技艺专科学校化工专业。
  20世纪50年代,我国提出了“两弹一星”及其火箭推进剂研制任务。刚从国外学成回国的李俊贤,被安排到北京化工研究院五所执行一项“秘密任务”——承担偏二甲基肼等四个课题的研究,并先后担任火箭推进剂研究室副主任、主任职务。
  “其实我当时并不晓得为何要研制偏二甲基肼,若干年后才知道,我国‘两弹一星’奠基人之一的钱学森,他的战略布局需要偏二甲基肼。”李俊贤回忆道。
  火箭升空必须依靠强大的推动力才能实现,偏二甲基肼就是让火箭冲向太空的推进剂。在“两弹一星”系统工程建设中,推进剂的研制必须先行。只有有了火箭动力源,才能设计和进行火箭发动机点火试验。没有这个关键的动力源,“两弹一星”就上不了天,相当于造好了汽车而没有汽油。
  宁被处分也要搞研究
  刚开始,由于资料缺乏、基础薄弱,课题研究进展不大,李俊贤和同事们对偏二甲基肼的20多种制备方法逐一进行分析,筛选出可能工业化的制备方法。充分论证后,他提出用液相氯胺法制备偏二甲基肼。当时上级领导更倾向于气相法制备。于是,上级决定,李俊贤所在的单位利用气相法制备偏二甲基肼,上海化工研究院则采用液相法制备。
  李俊贤在试验中发现,气相法看似获取的燃料浓度高,但存在一些当时条件下难以解决的困难,而液相法已有一定基础,选择液相法进行深入研究反而能在短期内完成,且能提供大规模生产所需的技术数据。
  为保险起见,李俊贤又查阅了大量资料,坚信液相法是最好的选择。当时他认为:“上海化工研究院没有这方面的积累,我能比他们做得更快,更能成功。”
  可是不按上级的要求进行试验,延误工期是要承担责任风险的。好在他的想法得到了全组成员的一致认同。为了早一天为中国火箭提供强大的动力源,全组人员顶着压力,继续进行液相法制偏二甲基肼的研究。经过半年的埋头苦干,他们经合成扩大试验取得的数据表明,完全可以用于工业生产。
  消息还是被上级知道了,领导们不但没有追究他们的“违纪”责任,反而认同了他们的“秘密研究”成果。
蛋疼的回复审核…睡觉去鸟,明天接着发。
是生产铜还是生产铜部件?如果只是生产铜,他不能知道造了多少潜艇吧。   如果是真的这经理也太没心了 ...
好像是铜部件,我还记得他当时说的话他说:他们今年接了X艘核黑鱼的铜订单。就说他们那种铜是核黑鱼特别制造的。
囧,提到洛阳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洛阳铲...
无氧铜?
黎明化工研究院技术人员正在攻关
  山沟里升起“东方红”
  推进剂研制获得突破性进展后,生产任务被提上日程。
  1965年春天,周恩来总理指示,要求化工部立即组织大会战,以最快的速度生产出高能推进剂燃料。1966年,国家决定在青海修建工厂生产推进剂。38岁的李俊贤告别了妻子和刚满月的女儿,来到青海省的一个山沟里,在一个化肥厂的旧址上筹建黎明化工厂,建设中国第一套制备偏二甲基肼装置,并担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海拔2400多米、气压低、氧气稀薄,吃的是盐水煮蚕豆、青稞粉,睡的是大通铺,遇到下雨,泥水经常渗透被褥,冬天下雪,大家互相依偎着取暖……
  他在试制、装配、试车等关键阶段,经常日夜不离现场。对于各种设备的安装,他总是亲力亲为,反复检查和把关。由于试制、设备都在露天工地,加上分析仪器跟不上,为了获得第一手材料,他和同事们往往要在没有围墙、-20℃的车间里连续观察十几个小时,以便修正工艺方案。在异常艰苦的高原深处,李俊贤默默坚守毫无怨言。
  1967年年底,他们终于在大山沟里建起中国第一套制备偏二甲基肼装置,该装置于1968年2月正式生产。
  1970年4月,我国使用偏二甲基肼成功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此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发射以及神舟系列飞船升空,均使用了偏二甲基肼。直至今天,偏二甲基肼仍是国内重要的推进剂燃料。
  继偏二甲基肼研制成功之后,李俊贤又先后完成了一甲基肼等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推进剂和原材料的研发工作,为我国的卫星上天、鱼雷潜海提供了动力保证。
  1995年,李俊贤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黎明化工院的一面旗帜
  采访中,黎明化工研究院的许多职工,都把这位耄耋老人当成心中的楷模。
  “他对事业极其执着,对名利却很淡泊。在一些重大项目的研究过程中,一些关键问题都由他亲手解决,但是在成果申报署名上,他却总是把自己的名字勾掉。他常说,工作是大家一起做的,功劳是大家的。”
  “在研讨问题上,他从来不以成功人士自居,总是耐心听取大家的意见,尊重年轻人的想法。他虽然有着杰出的成就,但仍能把自己放在一个平常人的位置上。”
  黎明化工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宏伟说,黎明院作为我国航天事业的配套单位之一,从未停止过科技创新的脚步,李俊贤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和载人航天工程的英雄,更是黎明化工院的一面旗帜,他将时时刻刻激励着黎明人奋勇向前。目前,黎明院的研发团队正致力于推出多种新型推进剂产品,以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2楼 maa102142 发消息 只看他
2013-6-20 00:55
说到洛阳制造,我想起去年在一家餐厅上班的时候听洛阳重工还是什么公司忘记了,他们的经理和客户谈生意。当时他们说他们生产一种专门用于核黑鱼上面的铜。重点不是这个经理说的铜有多么多么好,而是这个经理为了订单,居然说出了去年造了X艘黑鱼。当时我就想给他呀来一巴掌。核黑鱼数量算不算机密?
——————
这个不用担心,反正外人也无据可查,自家业绩嘛,他说多少就是多少,管你有木有那么多黑鱼~
-关键词二:
 飞船特种轴承
  多年来,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载人航天八大系统中一直参与其中七大系统中特种轴承的研制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是我国航天史上迄今为止规模最大、系统组成最复杂、技术难度和安全可靠性要求最高的跨世纪国家重点工程,由航天员、空间应用、载人飞船、运载火箭、发射场、测控通信、着陆场、空间实验室等八大系统组成。
  这八大系统涉及学科领域广泛、技术含量高度密集,全国100多个研究院所、3000多个协作单位和数十万工作人员承担了研制建设任务。
  多年来,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我国载人航天八大系统中一直参与其中七大系统中特种轴承的研制任务,为我国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在航天员系统中,轴研科技参与了舱内航天服、舱外航天服温度控制系统及关节轴承的研制任务;在空间应用系统中,参与了红外扫描地平仪、ccd光学扫描相机专用固体润滑轴承的研制任务;在载人飞船系统中,参与了飞船太阳帆板展开机构、驱动机构轴承、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轴承、动量轮轴承及组件以及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轴承的研制任务;在运载火箭系统中,参与了火箭液氢液氧泵高速轴承、火箭导航平台用精密轴承的研制任务;在测控通信系统中,参与了远洋测控船导航系统平台轴承及高速陀螺仪轴承的研制工作;在着陆场系统中,参与了海上、陆上搜索直升机用单向离合器轴承的研制工作;在空间实验室系统中,参与了空间实验室航天员生命保障系统轴承、惯性导航系统陀螺仪轴承、太阳帆板驱动机构轴承、机动变轨系统控制力矩陀螺、对接阻尼驱动电机轴承等的研制工作。
  特种轴承开发部微型轴承及传动部件设计室,堪称洛阳轴研科技的“特种部队”,专门从事特种精密微型轴承及动量轮、轴承组件的研究开发工作,其研发的轴承主要应用在卫星、飞船、飞机、舰船、车辆的高精密导航系统。
瞧,这些都是航天轴承
  请看三个“棋王”的轴承人生。
  围棋高手带领“特种部队”
  洛阳轴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微型轴承及传动部件设计室现有技术人员17名,这些技术人员平均年龄只有33岁,是一支富有朝气的年轻科研队伍。他们用一流的业绩,为我国的航天事业立下赫赫战功。
  有趣的是,这支“特种部队”中,有三个不同领域的“棋王”,他们将自己的兴趣装进口袋,把青春献给了轴承事业。
  葛世东,今年44岁,是微型轴承及传动部件设计室主任。
  作为“队长”,他刻苦钻研,带领团队出色完成了各项科研计划。
  我国研制的第一代大功率大容量通信卫星,卫星的设计寿命为5年,要求卫星惯性陀螺导航系统的轴承寿命达到两万个小时,而当时我国这种轴承的寿命最长只有1万个小时,远远不能满足卫星的设计寿命要求。
  有关部门只得准备采用国外产品,但国外对我国进行技术封锁。怎么办?
  为破解这一难题,葛世东率领课题组和航天部门的科研人员,夜以继日地在试验室里反复做试验,先后解决了陀螺马达轴承的保持架高速运转稳定性问题、高精度陀螺马达轴承的预跑合及筛选技术、高速陀螺马达轴承的精密润滑技术等一系列难题,最终成功使我国卫星惯性陀螺导航系统轴承寿命提高到两万个小时,为我国研制成功新一代大容量通信卫星奠定了基础。
  神八至神十飞船的发射,事关我国建立空间站,是我国航天事业走向外太空的重要环节。
  葛世东接受了从神八至神十飞船用于轨道舱、返回舱姿态控制系统以及太空服生命保障系统高速泵轴承的研制任务。
  生命保障系统高速泵轴承是保障航天员生命及仪器设备正常工作的关键部件,一旦出现故障,将导致整个太空站不能正常工作,更为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站毁人亡。因此,研制工作的责任和压力极其巨大,技术难度空前。
  按照设计要求,生命保障系统高速泵轴承的寿命要由原来神一至神七飞船的1000个小时,提高到至少6000个小时,寿命提高5倍以上,轴承的可靠性要求也由原来的90%提高到99%。
  面对挑战,葛世东带领课题组成员日夜“泡”在办公室和试验室,一个方案一个方案精心计算,一个环节一个环节缜密分析。当所有的方案都无法满足性能要求时,设计进入了死胡同。
 他们没有放弃。
  他们继续试验、计算,再试验、再计算,最终通过一种突破常规的极限设计方法,获得了最佳的设计参数组合。方案顺利通过了航天部门的设计评审,研制的轴承也一次性通过了主机高速泵6000个小时考核试验。
  熟悉他的人都知道,这位“队长”还有一个特殊爱好——下围棋,他是围棋业余四段,还曾在网络比赛上拿过奖。但是,繁忙的科研工作让葛世东长期“疏远”了围棋,他说,等这批年轻人都成长起来了,我有的是时间下棋。
  国际象棋冠军的飞天梦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天宫一号”空间实验室的姿态控制系统上关键旋转部件所用的轴承,也是由葛世东团队研发的。
  今年37岁的杨虎,承担着该轴承的研制和试验任务。
  “嫦娥二号”探月卫星2010年10月1日成功升空,中国人千年奔月的梦想一朝实现。
  杨虎说,当时,“嫦娥二号”的任务有三大关键节点:第一大节点是“嫦娥二号”发射时直接进入地月转移轨道,第二大节点是“嫦娥二号”在接近月球100公里时进行第一次近月制动,第三大节点是“嫦娥二号”在轨道测试实验以后要进行一次机动变轨。这三个关键节点都与他们研制的高精度特种轴承密切相关。
  与“嫦娥一号”不同,“嫦娥二号”直飞月球的方式对运载火箭的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护送“嫦娥二号”上天任务用了推动力更大的长征三号丙火箭。其中,影响火箭入轨精度和入轨速度的主要是火箭的惯性导航平台和氢氧火箭发动机。
  前者对轴承精度性能要求很高,后者要求轴承在恶劣条件下正常工作。杨虎和同事们通过不懈努力,一举突破了所有技术难点,终于研制成功一种大推力火箭发动机专用高精度四点角接触球轴承(用在氢氧火箭发动机上)和两种高精度的陀螺电机专用精密轴承(用在火箭的惯性导航平台上),保证了长征三号丙火箭高精度将“嫦娥二号”送入地月转移轨道。
  第二大关键节点的第一次近月制动和第三大关键节点的机动变轨过程中,最关键的就是卫星的姿态控制。
  “卫星在失重的环境下飞行,如果不对它进行控制的话,它就会乱翻跟头。这种情况是绝对不允许的,因为卫星都有自己特定的任务,它的飞行姿态都有一定的要求。”杨虎说,比如,通信卫星需要它的天线始终对准地面,对地观测卫星则要求它的观测仪器窗口始终对准地面,如果它来回翻滚,怎么还能正常工作?因此,卫星姿态控制是卫星制造中最核心、最重要的关键技术,其技术水平也是衡量一个国家航天技术水平的重要标志。
  姿态控制是制动和变轨技术中最关键的一环,其过程主要由卫星的姿态控制系统完成,而姿态控制系统又包括星敏感器、陀螺、太阳敏感器、喷气机构、反作用飞轮。
  其中,陀螺主要起着卫星位置、方向传感器的作用,用来向地面传递卫星姿态、方位、速度等信息,被形象地称为卫星上的“超级指南针”;反作用飞轮主要担负调整卫星姿态的作用,被称为卫星上的“方向盘”。
  当卫星需要制动的时候,陀螺首先把卫星的位置速度信息反馈给地面控制中心,控制中心根据卫星的位置信息,向反作用飞轮发出指令,飞轮再把卫星位置调整到合适方位,使喷气机构对准合适的方向,启动喷气机构,从而完成卫星的制动和变轨操作。其中,陀螺上的高速陀螺电机轴承和反作用飞轮也是由杨虎他们研制的。
  在研制过程中,杨虎和其他工作人员把一箱箱方便面抱到单位,双休日不休息,没日没夜地做试验。这个曾在洛阳市青少年国际象棋比赛中获得冠军的年轻人,舍弃自己的兴趣爱好,用实际行动助推中国航天事业的腾飞。
 刚柔并济促研发
  市第十一届运动会中国象棋亚军获得者孙北奇,也是这支团队里的一员。
  32岁的孙北奇说,他们这支科研队伍虽然天天与科研数据打交道,难免带一些刚性色彩,但是从日常管理上来看,又有柔情的一面。
  为了加强交流,提高设计质量,他们定期召开“诸葛亮会”,集思广益,令许多问题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下迎刃而解。通过交流,他们营造了浓厚的学知识、重技术、讲创造的良好氛围,保证了整个团队的战斗力。
  平时,他们在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下,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类文体活动。在公司的象棋比赛、排球比赛中,团队的人员总能各显身手,抱奖而归。
我大神都最近很火啊在超大,先是装甲车后是航天核鱼零部件,。。。
回复审核一般要多久啊?木权限链接又不让贴,爪机D受不鸟啊!:O
想起一个故事,神舟飞船研制的时候,洛阳某所下面某科室看到陀螺仪什么的招标书,发现自己科室能搞,就没跟所里打招呼,做了这个项目,一人发了笔奖金,结果神舟上天后,上面发来贺电,所长一看自己所的大名在后面感谢的单位里面,自己居然不知道,查!然后这个科室负责人就被叫去一通臭骂,奖金又上缴了
tdyjd 发表于 2013-6-20 11:23
想起一个故事,神舟飞船研制的时候,洛阳某所下面某科室看到陀螺仪什么的招标书,发现自己科室能搞,就没跟 ...
这家伙也真敢干。哪有做项目,不通知老大的。
-关键词三:
 逃逸塔专用锻件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1986年涉足航天高科技领域。从神一到神十的神舟系列飞船中,保证宇航员危急时刻逃生的逃逸舱及逃逸火箭发动机壳体等部件所用锻件都由该公司制造。
  长征火箭顶端有一个好似避雷针的逃逸塔,火箭起飞时,如果出现了严重威胁航天员生命安全的紧急情况,逃逸塔上的逃逸发动机就会点火起飞,将逃逸塔与火箭分离,推动飞船安全降落地面。
  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于1986年涉足航天高科技领域。从神一到神十的神舟系列飞船中,保证宇航员危急时刻逃生的逃逸舱及逃逸火箭发动机壳体等部件所用锻件都由该公司制造。国内目前能生产这种航天锻件的,仅有中信重工一家。
  一位80后的飞天情结
  走进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荣誉室,大量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有关的荣誉证书和奖状映入眼帘。其中,来自中国航天第四设计院的奖状这样写道:“中信重工成功制造神舟五号逃逸舱锻件,为国家航天事业做出积极贡献”;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颁发的证书上写着:“贵单位为我国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飞船和运载火箭研制配套做出了贡献……”
  中信重工是一家承担军工配套任务的国有老企业,半个世纪以来,一直致力于国家航空航天工程高端部件研发及配套件的生产。
  火箭逃逸发动机的形状非常不规则,结构异常复杂,用来锻造发动机壳体的材料是特殊材料,制作难度很大。在接到为载人航天工程研发关键配件的任务后,中信重工挑选了最精干的科研人员,成立了专门的攻关小组。经过长时间的自主研发和技术攻关,最终拿出了过硬的航天锻件产品。
  今年32岁的赵利锋,是中信重工铸锻研究所的一名工程师。
  2005年,是赵利锋参加工作的第二年。作为技术人员,他被安排去生产车间进行现场指导。刚站到设备前,他就大汗淋漓。“当时是第一次参与做军品,深感责任重大,就觉得万一做不好,根本没法交差。”赵利锋说。
  从那以后,每完成一项设计,赵利锋都有一种成就感。但他并不知道自己参与研制的产品用在什么地方,就连他的家人都不知道他每天的具体工作是什么,“亲戚朋友问起来,我就直接说做的是保密工作”。
  由于整个工艺流程涉及保密,在工作很长一段时间后,赵利锋才知道自己参与了如此神圣的任务。
  “得知自己在为祖国的航天事业添砖加瓦后,干劲更足了,没想别的,就是觉得既然干上了这个神圣的工作,就要尽全力把它干出色。”这是这个年轻人最朴实的想法。
  如今,赵利锋已经成长为一名成熟的工程师,每次到生产一线,他都提前对生产设备进行检查,并对生产中可能出现的情况做出准确预判。
  “我非常荣幸,我是公司攻关小组的一员。”采访中赵利锋说,逃逸舱锻件的研究设计都是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整个团队的功劳。
  “我们这些80后的年轻人,大多数人的飞天梦想是从《西游记》开始的。那时候觉得孙悟空一个筋斗就能翻十万八千里,多么神奇、多么威风!从那时起,我就幻想自己能有一天翱翔太空。每次在电视上看到神舟系列飞船发射,我都很激动,因为这不仅圆了国人的千年飞天梦,也圆了扎根在我心中的飞天梦。”
  要为载人航天立新功
  在采访中我们还了解到,目前世界上最大、最先进、被誉为“全球第一锤”的18500吨自由锻造油压机,自在中信重工“服役”以来,不仅有效缓解了我国电力、石化、冶金、矿山等领域对大型锻件需求的燃眉之急,也为载人航天工程关键锻件的锻造立下了汗马功劳。
  中信重工军品部副主任段玉震说,下一步,公司将一如既往,继续拓宽创新领域,不断满足航空航天等高端领域产品的研发与设计需求,创造民族装备制造业的新辉煌。(记者赵志伟王晓丹/文潘郁/图)
洛阳的青铜器也不错呀
相关链接
  洛阳国防科技工业多项成果熠熠生辉
  日前,工信部授予洛阳“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结合)”称号,我市是河南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作为“一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老工业基地,同时也是我国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生产基地,这块金字招牌是对洛阳的最高褒奖。
  市工信局国防工业综合科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洛阳着力推动军工行业由比较单一的军品结构,向军民品复合结构转变,持续推进国防工业与民用工业快速融合发展,形成了军民结合、寓军于民的良好发展格局。
  其中,中信重工机械股份有限公司已发展成为中国工业的“脊梁”、重大装备的“摇篮”;中船重工第七二五研究所成为我国国防工业系统唯一从事舰船材料研制及应用工艺研究的军工单位;中国空空导弹研究院是我国唯一的科研、生产、经营一体化的空空导弹武器系统研制单位;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誉为中国“电子元件领军厂商”;洛阳LYC公司拥有国家级技术中心,是国内轴承产品尺寸最广、用途覆盖面最宽、品种最齐全的生产基地。
  这些企业和科研院所承担了部分国家“863”计划和国家科技攻关项目,每年都有大批科研成果问世,这些成果在载人航天、潜水器、三峡工程、西气东输、青藏铁路、北京奥运会和上海世博会场馆等国家重大工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比如,中航洛阳电光设备研究所为神舟系列飞船研制的捷联式全姿态测量仪,能够准确测量神舟系列飞船返回时1万米高度以下在加速度状态下的落地姿势,可以完整准确地记录返回舱返回地面过程中的姿态、角速率和加速度等数据,为飞船返回舱的可靠运行提供了保障;中航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研制了神舟系列飞船上使用的电连接器。 (志伟)
——————
转自洛阳网,全文转载完,谢谢~
我自豪啊,我老爹洛阳轴承031厂,神舟号的轴承都经过我老爹的手
洛轴当年差点就被河南人卖掉吧。
把整个国家的努力,贴在自己脸上

我就不信洛阳人这么自卑下作
bengen 发表于 2013-6-20 11:57
把整个国家的努力,贴在自己脸上

我就不信洛阳人这么自卑下作
作为洛阳人,我很骄傲和自豪
lijie8257 发表于 2013-6-20 11:32
这家伙也真敢干。哪有做项目,不通知老大的。
其实,19楼已经提到了
这种科室多多益善
看标题还以为是洛阳产的太空考古设备为洛阳争光了……
22楼 bengen 发消息 只看他
2013-6-20 11:57
把整个国家的努力,贴在自己脸上

我就不信洛阳人这么自卑下作
——————
“洛阳制造”是TG自建国以来不断发展壮大的众多科研机构、大型国有制造企业的一个代表和缩影,是“中国制造”的一分子,但也充分体现了现代中国的科研制造水平,没人会狭隘地认为洛阳贪全国之功为已有,拜托格局不要那么小好不好?
长城上的卫士 发表于 2013-6-20 12:48
22楼 bengen 发消息 只看他
2013-6-20 11:57
把整个国家的努力,贴在自己脸上
我的意思是各地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不要再在有名有姓的项目上贴个膏药,上面写着“洛阳制造”
土心君 发表于 2013-6-20 08:36
囧,提到洛阳我第一个想到的竟然是洛阳铲...
米 2
bengen 发表于 2013-6-20 12:53
我的意思是各地科技工作者都在努力,不要再在有名有姓的项目上贴个膏药,上面写着“洛阳制造”
只是助力,又没说是主力,怎么能理解成把神十贴成洛阳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