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 划 生 育:一 个 中 国 梦 ——生育率持续下降对未来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11:57:48
计 划 生 育:一 个 中 国 梦
——生育率持续下降对未来劳动力供应的影响

梁中堂

按语

    去年5月21日,参加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一个专题研究会。因属临时抓差,开会前几天才接到通知,急就了个PPT,题目就是现在的副标题。“一个中国梦”,是作为题词出现的文字。后来,就以题词为题,又作了几次讲座。那次会议后,主办方要求报告人交出一篇文章拟汇集出版。为此,我根据PPT整理出这篇短文。昨天,收到新出版的书籍,《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浪潮——问题和对策》,张欣蒋长流范晓静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现抽出拙文,换取讲座时的题目,粘贴于后,以飨同好。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所以,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本质上就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它的生产规模即生育率水平对未来社会劳动力的供应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1. 一个中国梦

30多年来,我们在做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的一半是人口快速萎缩,另一半是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为了圆这个梦,理论家又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如同经过神学家的辛勤工作令中世纪的欧洲生活在精致的宗教世界里一样,中国人也生活在一个由自己编织的梦境里。



2. 一个常识

但是,那个人口萎缩,经济增长的梦幻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却找不到例证。不仅从总体上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与人口增长相约而行,而且现代经济增长也是与人口增长属于同一个社会过程的两个侧面。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或民族在人口萎缩的同时经济却保持增长。30年前,当中国只有9亿人口的时候,人们普遍吃不饱肚皮。现在,全国13.4亿人口了,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人口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了;经济要发展,人口总量也伴随增长。不信,请看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些国家的数据。



⒊ 几个国家的数据

其实,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且社会的进步还表现在经济活动人口即劳动就业人口的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水平。

美国总人口由1980年的2.27亿增加到2002年的2.88亿,年均增长率1.1%;劳动就业人口则由1.10亿增加到1.48亿,年均增长1.4%。

英国同期由5630万增加到5920万,年均增长率0.2%;劳动就业人口则由2690万增加到2960万,年均增长率0.4%。

日本同期由1.17亿人口增加到1.27亿,年均增长率0.4%;劳动就业人口则由5720万增加到6800万,年均增长率0.8%。

印度同期总人口由6.87亿增加到10.49亿,年均增长率1.9%;劳动力则由2.99亿增加到4.7亿,年均增长率2.0%。[2]

如果愿意,读者可以随意寻找任何一个国家的数据。



⒌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应的前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检视我国的未来的情况,

2009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7亿9812万。[3]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第一号普查公告,2010年10月1日普查时点,我国15-59岁人口为9亿3961万,考虑到15-19岁约9000万,以及统计口径中学生和军人不按照“经济人口”统计,大约20-60岁人口基本上就构成了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那么,一方面,未来20年我国将有3.8亿人口达到退休年龄,而同期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仅为3.0亿。另一方面,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接近2300万的人达到20岁的年龄,今后10年内每年进入这个年龄的人口不足1600万。这样的劳动力供应,是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历史上所没有的。



⒍ 我国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

    如果上面是就劳动力总量供应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劳动力的结构问题。

首先,最近几年,一些人总是用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总量来说事,认为劳动年龄的人口群体似乎还在增加,所以就不应该存在劳动力紧张问题,从而否认从珠江三角洲开始蔓延至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招工难问题是由劳动力供应引起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大约9亿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中,40-59岁占43.17%,而2000年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占整个劳动年龄人口的33.38%,1990年占27.78%,1982年占28.90%。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是目前劳动力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一方面表明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下降,创新精神不足,另一方面预示未来劳动力接续将进入一个紧张时期。

其次,需要十分注意1962-1974年出生的人口群体在下一轮年龄段的特殊影响将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将近半个世纪以来,1962-1975年出生的14个年龄组的3亿多人口所通过的各个年龄段对社会的影响都特别显著。这个人口群体到达上学年龄时,小学、中学不够;在达到就业年龄时,就业岗位不够。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給社会带来的压力,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刚刚过去的15-20年里,社会普遍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享受这个群体贡献的财富。现在,这群人中最小的年龄也都达到了37岁。再过3年,当这部分人全都越过40岁年龄的时候,我国劳动人口结构将更趋于老年化。再过10年,当这部分人像大海退潮般地每年以2300万以上的人口离开岗位,而社会仅只有1500万以下的人进入社会时,当农村越来越多的老人没有子女照顾,当城市养老机构和医院寻求护工、市民家庭需要保姆为其服务的时候,这一人口群体会教育当初要他们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社会认识到什么叫劳动力短缺。



⒎ 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世界近现代史的经验表明,在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是正在工业化的社会获取足够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对于一个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农村,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人口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较高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无疑将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转移。

         据1987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我国当时每户平均4.2人,1990年普查平均家庭户3.96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则下降到3.10人。这是城乡合计的人数,考虑到城乡结构,推算现在的农民家庭中超过两个孩子的不会超过40%。



⒏ 我国劳动力供给远景分析

         由于计划生育考核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生育人口的瞒报漏报使得包括人口普查在内的各种人口统计都极不准确,所以,计算和预测未来人口状况已经失去客观条件。分析未来劳动力供应的远景,主要依靠妇女总和生育率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可以近似地看着妇女终身生育率即平均一代妇女终生生育孩子的数量,它表明当前的妇女在以怎样的规模为20年以后的社会提供劳动力。在人口预测上,人们往往喜好提供50年、100年的远景。但是,那是在许多假设的条件下运算的结果,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动性很大,那样的远景反而是极不可靠的。因为1990年人口普查以来就没有可靠的人口数据,所以,确定当前的生育率指标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实行考核时期开始,人口出生的瞒报漏报就发生了。但是,在初期这一现象还未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所以,比较起来,1982、199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相对还可以使用。根据这两次的普查,1982-1990年我国0-14岁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下降了5.9个百分点,生育率由2.86下降到2.14,下降了0.7。1990-2010年比例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如果再下降一个0.7就是1.4-1.5 ;如果下降再多一点就是1.2-1.3。

         如果按照国家计生委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1.9-1.8的感觉推论,此后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下降了大约10个百分点,生育率无论怎样说也都在1.5以下了。也就是说,当前的妇女平均终生生育不到1.5个孩子。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如果说需要每个妇女生育2.1-2.2个孩子可以维持人口的简单再生产的话,1.5是一个以及大速度萎缩的生产前景。

         如果展望得再远一些,从1970-2010年40年间生育率变动的趋势来分析,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是从5.8几乎直线似地下降到1.5以下,具有很少波动、义无反顾的特点。根据发达国家和现代化较早进展国家的经验,当妇女生育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的时候,即使社会采取一些鼓励的措施,刺激生育率回升的政策往往都是无效的。这些历史经验,都值得我们国家的重视。



⒐ 结束语

         人类作为一种实行劳动生产的社会动物,其生育行为的本质就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以,把妇女生育当作是一种无意义的从而可有可无的行为不正确,看作可多可少也都同样是不正确的。

         现代人口过程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育率缓慢下降的过程。如果仅仅从本民族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的视角来考察,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自发下降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但是,在历史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和国际劳工得以缓解其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带来的劳动力的短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大都选择了工业现代化的道路。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展,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育率下降的阶段。

         中国是较早实行工业现代化并较有成效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生育率下降自然都走在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第一,中国生育率下降借助了政府的推力;第二,中国是一个13、4亿的人口大国;第三,中国是一个还不发达的穷国。这样背景下的劳动力短缺该如何解决,现在就已经提到了社会的日程。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页。

[2] 以上资料均取自于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http://liangzhongtang.blog.163.c ... 508201289105657819/计 划 生 育:一 个 中 国 梦
——生育率持续下降对未来劳动力供应的影响

梁中堂

按语

    去年5月21日,参加上海财经大学高等研究院一个专题研究会。因属临时抓差,开会前几天才接到通知,急就了个PPT,题目就是现在的副标题。“一个中国梦”,是作为题词出现的文字。后来,就以题词为题,又作了几次讲座。那次会议后,主办方要求报告人交出一篇文章拟汇集出版。为此,我根据PPT整理出这篇短文。昨天,收到新出版的书籍,《中国沿海地区产业转移浪潮——问题和对策》,张欣蒋长流范晓静编,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现抽出拙文,换取讲座时的题目,粘贴于后,以飨同好。
                                                        ——2012年9月9日星期日



恩格斯在《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的序言中说:“根据唯物主义观点,历史中的决定性因素,归根结蒂是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但是,生产本身又有两种。一方面是生活资料即食物、衣服、住房以及为此所必需的工具的生产;另一方面是人类的生产,即种的繁衍。”[1]所以,人口的生产和再生产本质上就是社会经济生活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它的生产规模即生育率水平对未来社会劳动力的供应产生直接的影响作用。



1. 一个中国梦

30多年来,我们在做一个美好的梦。这个梦的一半是人口快速萎缩,另一半是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为了圆这个梦,理论家又制造了许许多多的理论,形成了一个庞大而又能自圆其说的理论体系。如同经过神学家的辛勤工作令中世纪的欧洲生活在精致的宗教世界里一样,中国人也生活在一个由自己编织的梦境里。



2. 一个常识

但是,那个人口萎缩,经济增长的梦幻在人类的历史和现实中却找不到例证。不仅从总体上来说,人类进步的历史与人口增长相约而行,而且现代经济增长也是与人口增长属于同一个社会过程的两个侧面。世界上没有任何国家或民族在人口萎缩的同时经济却保持增长。30年前,当中国只有9亿人口的时候,人们普遍吃不饱肚皮。现在,全国13.4亿人口了,经济总量在世界排名第二。人口增长的同时,经济发展了;经济要发展,人口总量也伴随增长。不信,请看世界银行提供的一些国家的数据。



⒊ 几个国家的数据

其实,经济增长不仅伴随着人口的增长,而且社会的进步还表现在经济活动人口即劳动就业人口的增长高于人口的增长水平。

美国总人口由1980年的2.27亿增加到2002年的2.88亿,年均增长率1.1%;劳动就业人口则由1.10亿增加到1.48亿,年均增长1.4%。

英国同期由5630万增加到5920万,年均增长率0.2%;劳动就业人口则由2690万增加到2960万,年均增长率0.4%。

日本同期由1.17亿人口增加到1.27亿,年均增长率0.4%;劳动就业人口则由5720万增加到6800万,年均增长率0.8%。

印度同期总人口由6.87亿增加到10.49亿,年均增长率1.9%;劳动力则由2.99亿增加到4.7亿,年均增长率2.0%。[2]

如果愿意,读者可以随意寻找任何一个国家的数据。



⒌ 我国未来劳动力供应的前景

在这样的情况下,检视我国的未来的情况,

2009年我国经济活动人口7亿9812万。[3]根据国务院第六次人口普查办公室的第一号普查公告,2010年10月1日普查时点,我国15-59岁人口为9亿3961万,考虑到15-19岁约9000万,以及统计口径中学生和军人不按照“经济人口”统计,大约20-60岁人口基本上就构成了我国经济活动人口的主体。那么,一方面,未来20年我国将有3.8亿人口达到退休年龄,而同期进入劳动年龄的人口仅为3.0亿。另一方面,过去10年中平均每年有接近2300万的人达到20岁的年龄,今后10年内每年进入这个年龄的人口不足1600万。这样的劳动力供应,是古今中外的各个国家历史上所没有的。



⒍ 我国劳动人口的年龄结构分析

    如果上面是就劳动力总量供应情况的话,那么,我们再进一步分析一下劳动力的结构问题。

首先,最近几年,一些人总是用劳动力年龄人口的总量来说事,认为劳动年龄的人口群体似乎还在增加,所以就不应该存在劳动力紧张问题,从而否认从珠江三角洲开始蔓延至长江三角洲等东部地区的招工难问题是由劳动力供应引起的。根据改革开放以来的4次人口普查资料,2010年大约9亿劳动年龄(15-59岁)人口中,40-59岁占43.17%,而2000年这个年龄组的人口占整个劳动年龄人口的33.38%,1990年占27.78%,1982年占28.90%。劳动年龄人口高龄化,是目前劳动力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它一方面表明全社会的经济活力下降,创新精神不足,另一方面预示未来劳动力接续将进入一个紧张时期。

其次,需要十分注意1962-1974年出生的人口群体在下一轮年龄段的特殊影响将给社会带来的冲击。实际上,将近半个世纪以来,1962-1975年出生的14个年龄组的3亿多人口所通过的各个年龄段对社会的影响都特别显著。这个人口群体到达上学年龄时,小学、中学不够;在达到就业年龄时,就业岗位不够。很大程度上因为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給社会带来的压力,国家走上了改革开放的道路。在刚刚过去的15-20年里,社会普遍在一种无意识的状态下享受这个群体贡献的财富。现在,这群人中最小的年龄也都达到了37岁。再过3年,当这部分人全都越过40岁年龄的时候,我国劳动人口结构将更趋于老年化。再过10年,当这部分人像大海退潮般地每年以2300万以上的人口离开岗位,而社会仅只有1500万以下的人进入社会时,当农村越来越多的老人没有子女照顾,当城市养老机构和医院寻求护工、市民家庭需要保姆为其服务的时候,这一人口群体会教育当初要他们实行“一胎化”生育政策的社会认识到什么叫劳动力短缺。



⒎ 独生子女家庭和农村劳动力转移

         我国是一个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国家。世界近现代史的经验表明,在由传统农业社会逐渐转变为工业社会过程中,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是正在工业化的社会获取足够劳动力的一个重要来源。但是,对于一个基本上还处于传统的社会生活条件下的农村,持续30多年的计划生育政策对农村人口的发展造成很大的影响,较高比例的独生子女家庭无疑将影响农村劳动力的正常转移。

         据1987年国家统计局的抽样调查,我国当时每户平均4.2人,1990年普查平均家庭户3.96人,2000年为3.44人,2010年则下降到3.10人。这是城乡合计的人数,考虑到城乡结构,推算现在的农民家庭中超过两个孩子的不会超过40%。



⒏ 我国劳动力供给远景分析

         由于计划生育考核制度,从上个世纪90年代开始因为生育人口的瞒报漏报使得包括人口普查在内的各种人口统计都极不准确,所以,计算和预测未来人口状况已经失去客观条件。分析未来劳动力供应的远景,主要依靠妇女总和生育率指标,因为这个指标可以近似地看着妇女终身生育率即平均一代妇女终生生育孩子的数量,它表明当前的妇女在以怎样的规模为20年以后的社会提供劳动力。在人口预测上,人们往往喜好提供50年、100年的远景。但是,那是在许多假设的条件下运算的结果,而由于现代社会经济因素的变动性很大,那样的远景反而是极不可靠的。因为1990年人口普查以来就没有可靠的人口数据,所以,确定当前的生育率指标就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实际上,从上个世纪70年代末计划生育实行考核时期开始,人口出生的瞒报漏报就发生了。但是,在初期这一现象还未发展到十分严重的程度。所以,比较起来,1982、1990年的两次人口普查数据相对还可以使用。根据这两次的普查,1982-1990年我国0-14岁人口在总人口比例下降了5.9个百分点,生育率由2.86下降到2.14,下降了0.7。1990-2010年比例下降了11.1个百分点,如果再下降一个0.7就是1.4-1.5 ;如果下降再多一点就是1.2-1.3。

         如果按照国家计生委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的1.9-1.8的感觉推论,此后0-14岁人口在总人口中比例下降了大约10个百分点,生育率无论怎样说也都在1.5以下了。也就是说,当前的妇女平均终生生育不到1.5个孩子。根据我国目前的社会发展条件,如果说需要每个妇女生育2.1-2.2个孩子可以维持人口的简单再生产的话,1.5是一个以及大速度萎缩的生产前景。

         如果展望得再远一些,从1970-2010年40年间生育率变动的趋势来分析,我国妇女总和生育率是从5.8几乎直线似地下降到1.5以下,具有很少波动、义无反顾的特点。根据发达国家和现代化较早进展国家的经验,当妇女生育率下降到较低的水平的时候,即使社会采取一些鼓励的措施,刺激生育率回升的政策往往都是无效的。这些历史经验,都值得我们国家的重视。



⒐ 结束语

         人类作为一种实行劳动生产的社会动物,其生育行为的本质就是劳动力的生产和再生产。所以,把妇女生育当作是一种无意义的从而可有可无的行为不正确,看作可多可少也都同样是不正确的。

         现代人口过程是资本主义工业化的产物。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发展发达国家的人口先后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育率缓慢下降的过程。如果仅仅从本民族的自然出生和死亡的视角来考察,发达国家的生育率自发下降也造成了劳动力短缺。但是,在历史进程中发达国家是以吸引发展中国家的移民和国际劳工得以缓解其妇女生育率持续下降带来的劳动力的短缺的。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以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大都选择了工业现代化的道路。随着工业现代化的进展,发展中国家的人口也经历了快速增长和生育率下降的阶段。

         中国是较早实行工业现代化并较有成效的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和生育率下降自然都走在前列。但是,与发达国家不同的是,第一,中国生育率下降借助了政府的推力;第二,中国是一个13、4亿的人口大国;第三,中国是一个还不发达的穷国。这样背景下的劳动力短缺该如何解决,现在就已经提到了社会的日程。




[1]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页。

[2] 以上资料均取自于世界银行《2004年世界发展指标》,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5年。

[3] 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中国统计出版社,2010年。

http://liangzhongtang.blog.163.c ... 508201289105657819/


WZ还没享受计划生育的好处呢,WZ表示计划生育怎么都行,但一定要民族平等!......
坐等高手和你辩论十页,来推翻你的数据。
另外,各地计生评论员正朝你奔来。这计生评论员是卫计委成立后办的第一件事吗?





WZ还没享受计划生育的好处呢,WZ表示计划生育怎么都行,但一定要民族平等!......
坐等高手和你辩论十页,来推翻你的数据。
另外,各地计生评论员正朝你奔来。这计生评论员是卫计委成立后办的第一件事吗?

a.jpg (57.72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9 00:11 上传



b.jpg (39.14 KB, 下载次数: 0)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6-19 00:11 上传

强烈要求人口超过千万已经三年的维 族同胞享受计划生育的好处。

还有,现在朝鲜族生育二胎奖励五万元,这是对朝鲜族的歧视,让朝鲜族不能享受计划生育的好处,强烈要求让朝鲜族同胞也享受计划生育的好处。
俺最关心民族构成,多民族国家一旦分裂,有外部强大势力干预下很难统一。
三个代表伟大思想可以解决一切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