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与生态之间:“中国破冰船”的北极“破冰之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03:47
政治与生态之间:“中国破冰船”的北极“破冰之旅”
(2013-06-06)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tr=rgb(255,255,255)]
[/tr]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与日俱增。而有关该地区拥有庞大碳氢能源和矿物资源的信息只能加剧这种兴趣的程度。那么,中国的新领导层如何看待发展自己北极战略的前景和可能性呢?在中国的北极优选方向中,哪些是其基础部分?是碳氢能源、是获得运输线路亦或是地缘政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历史学博士谢尔盖·卢贾宁为“俄罗斯之声”特别撰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可否将北方海上航线国际化?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是在相对不久前形成的。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即在中国不断壮大、作为世界性大国正在形成之际产生的。中国已经无法对北极地区置若罔闻,要知道,有可能在该地区获得新的战略资源和能源材料。已经确认,世界三分之一的碳氢能源和矿物资源藏于北极高纬度地区。而且,这些资源尚未被瓜分。
    中国的兴趣还源于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从海上安全角度看,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其它南部海峡的传统海上运输线路年复一年地正变得越来越薄弱起来。然而,运输强度却在不断增长,需要一些补充性的运输“走廊”。从这点来看,新的北方海上航线对中国来说是理想的选择。在这些航线中有俄罗斯北方海上航线(3500海里)、美国-加拿大航线和穿过挪威、冰岛及其它国家石油天然气大陆架的近极地航线(2700海里)。
    无独有偶,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可破1.5米厚的柴油动力破冰船。而另一艘可破3.5米-4米厚冰的核动力破冰船看来也将下水。在最近的未来,中国公司计划打造一支现代化的破冰船队。
    对于“天朝”来说,暂时还未排上日程的近极地航线也尤显珍贵。通过这条航线,中国可将部分货物以更小的花费向欧洲往返运输,从而赚取上千亿计的美元。另外,如果北方海上运输航线(也称北极航线)不属于俄罗斯的话,那么这条航线对中国人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很多中国学者“突然”开始谈论,北方海上航线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必须将其国际化或者向其提供“中立水域地位”。不久前,在中国提出了的“北方丝绸之路”构想看起来也不无争议。该构想的出发点是,对北极地区的控制、包括对北方海上航线的控制,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就是对世界市场新通道的控制。
    毫无疑问,这些推论是中国学界意见多元化的一部分体现,尽管其中的一些看法,尤其是有关国际化的观点并非是那么的无懈可击。因为如果遵循这样的逻辑,那么俄罗斯学者也同样可以谈论国际化的问题,比如,有必要将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的一些海上运输“走廊”国际化,因为这些通道对于人类来说是特别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航线。但俄罗斯学者并没有这样做。

    从冰岛“购岛”无果而终
    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政策进行分析,需要对俄罗斯学者阿·伊万诺夫斯基的结论给予关注。他认为,军事战略是关键性的考量。“获得碳氢能源以及其它各种北极地区的矿产,(对中国来说)仅具有从属性意义。”其主要兴趣所在是地缘政治、其中包括在其它列强中争夺“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该地区将变成美、俄、中这些有兴趣玩动世界政治大国的新的爆炸性的利益交汇点。
    在北极角逐中,中国在起步阶段就未曾占据优势位置,要知道,其从地理上并不属于该地区。在1996年成立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在内的北极理事会的时候,中国也未进入其中。这八个国家,拥有从事生态、经济和北极开发的优先权。而且,直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的排他性(垄断性)权力。
    中国试图通过加强和该理事会个别国家的双边关系、首先是加强与冰岛和丹麦之间的双边关系来弥补地位上的“先天不足”。
    其中,成立了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区。北京向雷克雅未克拨出了数额不菲的条件异常优惠的贷款,中国向冰岛经济的投资也紧随其后,等等。中国人在冰岛土地上已经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其步伐也险些迈入雷区。一些中国的亿万富翁以私人名义试图购买该国东北部的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岛屿,并宣布是为了从事“旅游方面的生意”。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购岛的真正目的更多是为了建“常设军事基地和便于交通运输”。
    冰岛最终拒绝了此项建议。很快,在立法上限制出售那些有可能被用于建设基地的土地区块。2012年4月20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对冰岛进行了正式访问,并签署了《共同开发北极》的协议。

    中国与俄罗斯:“北极问题”能否让其发生争吵?
    目前,冰岛是中国在北极理事会的主要院外活动国。雷克雅未克对自己的同行劝说道,接纳北京为常任成员国,可以吸引中国对本地区生态工作及共同开发方面的投资。但是,瑞典、美国和挪威等国家对此表示反对。鉴于此,冰岛代表威胁道,如果不接纳中国人,那么他们将倡议成立“北极会议”,中国将在其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这样,2013年在瑞典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中国与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及新加坡获得了常任观察员国地位。此前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有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波兰。
    看来,俄罗斯将遵循“北极八国”业已形成的基础文件和中俄战略伙伴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习近平主席出访莫斯科时得到了大大的推进,因此此间不该出现明显的矛盾。而且,习近平主席也未必就“北极问题”针对俄罗斯采取对抗性的政策。莫斯科似乎还将支持中国在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这一机构中积极工作、参与共同研究及各种项目。
    显然,每个北极国家都有自己的优选方向和利益所在。而且,这些优选方向和利益所在、其中也包括那些战略性问题并不总是相吻合的。也许,对俄罗斯来说,在理事会中没有意义像冰岛那样为中国进行院外活动。中国的一些学者们也为此撰文。对中国来说,这种立场没什么可令其懊恼之处。伙伴关系、尤其是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是同盟关系。此外,我们还不应忘记,美国在静默之中去观察,如何让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土壤上”发生碰撞、再一次挑起冲突性局势。西方国家的长期任务是将俄罗斯和中国从北极地区挤压出去,这项任务在今天和未来看来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来源:俄罗斯之声





http://www.shipol.com.cn/xw/zonghexx/264429.htm政治与生态之间:“中国破冰船”的北极“破冰之旅”(2013-06-06)  编辑发布:中国船舶在线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与日俱增。而有关该地区拥有庞大碳氢能源和矿物资源的信息只能加剧这种兴趣的程度。那么,中国的新领导层如何看待发展自己北极战略的前景和可能性呢?在中国的北极优选方向中,哪些是其基础部分?是碳氢能源、是获得运输线路亦或是地缘政治?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副所长、历史学博士谢尔盖·卢贾宁为“俄罗斯之声”特别撰文阐述了自己的观点。
    可否将北方海上航线国际化?
    中国对北极的兴趣是在相对不久前形成的。大约在上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即在中国不断壮大、作为世界性大国正在形成之际产生的。中国已经无法对北极地区置若罔闻,要知道,有可能在该地区获得新的战略资源和能源材料。已经确认,世界三分之一的碳氢能源和矿物资源藏于北极高纬度地区。而且,这些资源尚未被瓜分。
    中国的兴趣还源于不断增长的运输需求。从海上安全角度看,经过马六甲海峡和其它南部海峡的传统海上运输线路年复一年地正变得越来越薄弱起来。然而,运输强度却在不断增长,需要一些补充性的运输“走廊”。从这点来看,新的北方海上航线对中国来说是理想的选择。在这些航线中有俄罗斯北方海上航线(3500海里)、美国-加拿大航线和穿过挪威、冰岛及其它国家石油天然气大陆架的近极地航线(2700海里)。
    无独有偶,中国建成了世界上最大的可破1.5米厚的柴油动力破冰船。而另一艘可破3.5米-4米厚冰的核动力破冰船看来也将下水。在最近的未来,中国公司计划打造一支现代化的破冰船队。
    对于“天朝”来说,暂时还未排上日程的近极地航线也尤显珍贵。通过这条航线,中国可将部分货物以更小的花费向欧洲往返运输,从而赚取上千亿计的美元。另外,如果北方海上运输航线(也称北极航线)不属于俄罗斯的话,那么这条航线对中国人也是颇有吸引力的。
    很多中国学者“突然”开始谈论,北方海上航线是“全人类的共同财产”,必须将其国际化或者向其提供“中立水域地位”。不久前,在中国提出了的“北方丝绸之路”构想看起来也不无争议。该构想的出发点是,对北极地区的控制、包括对北方海上航线的控制,就是对世界经济的控制,就是对世界市场新通道的控制。
    毫无疑问,这些推论是中国学界意见多元化的一部分体现,尽管其中的一些看法,尤其是有关国际化的观点并非是那么的无懈可击。因为如果遵循这样的逻辑,那么俄罗斯学者也同样可以谈论国际化的问题,比如,有必要将中国东海和中国南海的一些海上运输“走廊”国际化,因为这些通道对于人类来说是特别具有战略重要性的航线。但俄罗斯学者并没有这样做。

    从冰岛“购岛”无果而终
    对中国在北极地区的政策进行分析,需要对俄罗斯学者阿·伊万诺夫斯基的结论给予关注。他认为,军事战略是关键性的考量。“获得碳氢能源以及其它各种北极地区的矿产,(对中国来说)仅具有从属性意义。”其主要兴趣所在是地缘政治、其中包括在其它列强中争夺“自己”的位置。换句话说,该地区将变成美、俄、中这些有兴趣玩动世界政治大国的新的爆炸性的利益交汇点。
    在北极角逐中,中国在起步阶段就未曾占据优势位置,要知道,其从地理上并不属于该地区。在1996年成立包括美国、俄罗斯、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芬兰和冰岛在内的北极理事会的时候,中国也未进入其中。这八个国家,拥有从事生态、经济和北极开发的优先权。而且,直至今日,也没有哪一个国家拥有对本地区的排他性(垄断性)权力。
    中国试图通过加强和该理事会个别国家的双边关系、首先是加强与冰岛和丹麦之间的双边关系来弥补地位上的“先天不足”。
    其中,成立了中国-冰岛自由贸易区。北京向雷克雅未克拨出了数额不菲的条件异常优惠的贷款,中国向冰岛经济的投资也紧随其后,等等。中国人在冰岛土地上已经感受到成功的滋味,其步伐也险些迈入雷区。一些中国的亿万富翁以私人名义试图购买该国东北部的面积超过300平方公里的岛屿,并宣布是为了从事“旅游方面的生意”。一些俄罗斯学者认为,购岛的真正目的更多是为了建“常设军事基地和便于交通运输”。
    冰岛最终拒绝了此项建议。很快,在立法上限制出售那些有可能被用于建设基地的土地区块。2012年4月20日,时任中国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对冰岛进行了正式访问,并签署了《共同开发北极》的协议。

    中国与俄罗斯:“北极问题”能否让其发生争吵?
    目前,冰岛是中国在北极理事会的主要院外活动国。雷克雅未克对自己的同行劝说道,接纳北京为常任成员国,可以吸引中国对本地区生态工作及共同开发方面的投资。但是,瑞典、美国和挪威等国家对此表示反对。鉴于此,冰岛代表威胁道,如果不接纳中国人,那么他们将倡议成立“北极会议”,中国将在其中拥有自己的位置。
    这样,2013年在瑞典基律纳召开的北极理事会第八次会议上,中国与意大利、印度、日本、韩国及新加坡获得了常任观察员国地位。此前北极理事会成员国有英国、法国、德国、荷兰、西班牙和波兰。
    看来,俄罗斯将遵循“北极八国”业已形成的基础文件和中俄战略伙伴原则,而这些原则在习近平主席出访莫斯科时得到了大大的推进,因此此间不该出现明显的矛盾。而且,习近平主席也未必就“北极问题”针对俄罗斯采取对抗性的政策。莫斯科似乎还将支持中国在北极理事会观察员国这一机构中积极工作、参与共同研究及各种项目。
    显然,每个北极国家都有自己的优选方向和利益所在。而且,这些优选方向和利益所在、其中也包括那些战略性问题并不总是相吻合的。也许,对俄罗斯来说,在理事会中没有意义像冰岛那样为中国进行院外活动。中国的一些学者们也为此撰文。对中国来说,这种立场没什么可令其懊恼之处。伙伴关系、尤其是战略伙伴关系并不意味着是同盟关系。此外,我们还不应忘记,美国在静默之中去观察,如何让俄罗斯与中国在“北极土壤上”发生碰撞、再一次挑起冲突性局势。西方国家的长期任务是将俄罗斯和中国从北极地区挤压出去,这项任务在今天和未来看来都是无法完成的任务。

来源:俄罗斯之声[tr=rgb(255,255,255)]
[/tr]




http://www.shipol.com.cn/xw/zonghexx/26442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