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G防空舰发展路线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5/01 17:31:49
http://puffinus.blog.163.com/blo ... 029201342482648428/
YY无极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时间表
排除可看作 054A 舰空导弹系统测试平台的 2 艘 052B (相同的主对空传感器,相同的导弹控制雷达,导弹本体/airframe 不同但采用相同的毛熊制导系统),作为浮动 S-300 导弹营的 2 艘 051C,以及独苗一根的测试舰 051B 这三大干扰项之后,TG 近 20 年来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发展节奏便清晰地呈现出来:
http://puffinus.blog.163.com/blo ... 029201342482648428/
YY无极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1. 时间表
排除可看作 054A 舰空导弹系统测试平台的 2 艘 052B (相同的主对空传感器,相同的导弹控制雷达,导弹本体/airframe 不同但采用相同的毛熊制导系统),作为浮动 S-300 导弹营的 2 艘 051C,以及独苗一根的测试舰 051B 这三大干扰项之后,TG 近 20 年来国产导弹驱逐舰的发展节奏便清晰地呈现出来:
显然,TG 燃气轮机动力导弹驱逐舰存在稳定的 10 年升级周期。考虑到收集消化使用数据和建造新一代平台所需的时间,这个速度已经颇为 impressive。预想中的未来大型导弹驱逐舰将采用与 052C 系列完全不同的全新平台 (可能达到 3 级防空舰标准,下面会详细论述),即便传感器-武器系统只是 052C+ 的升级版 (052C+ 的也 “只” 是 052C 的升级版),仍没有理由相信 TG 驱逐舰的技术更新周期会突然大幅度缩短。根据 TG 海军一贯的稳健作风来看,也不存在 052C+ 武器系统尚未开始海上测试之际,便急不可耐地开工建造下一代大型导弹驱逐舰之可能。TG 舰载战术航空兵刚出 “娘胎”,距离实战部署还十分遥远,而在 TG 近邻海域执行作战任务,052C 和 052C+ 已足堪重任,TG 海军没有必要心急火燎地打造为航母战斗群配套的大型防空驱逐舰。如果维持 10 年更新周期,TG 新一代驱逐舰的首舰将于 2024 年服役,只比 MD 计划中的 DDG-51 Flight III 的 IOC 晚一年而已。


2. 配置
相当于 5 级防空舰的 052C 和 4.5 级防空舰的 052C+ 已能有效压制 F-35 “闪电” II,单纯建造 052C+ 的放大版除了增加弹药基数之外意义不大,而以 TG 的技术,基于 4 级或 3.5 级平台的防空驱逐舰在可预见的时间跨度内 (未来 10-15 年) 不可能具备击败 F-22 档次对手的能力 (MD 的 DDG-51 III 大致可以看作 3.5 级防空舰,最好情况下面对 F-22/J-20 时也只是 marginally adequate),因此 TG 新一代防空舰应基于 3 级平台,并配备 SPY + 20 级别的 S 波段 AESA 雷达 (2.5 级的 DDG-1000 衍生型可支持 SPY + 25,3.5 级的 DDG-51 III 携带 SPY + 15,吨位介于二者之间的 3 级平台当可运作 SPY + 20)。鉴于 TG 的子系统技术仍将落后于 MD,要获取较 DDG-51 III 高出 5 分贝的信噪比,就必须使用比 SPY + 15 更大的 AESA 天线。若 TG 未来 3 级防空舰 S 波段雷达孔径达到 5.6 米,则子系统技术相当的条件下,其系统信噪比将有 7 分贝的优势,达到 SPY + 22,假定冷却系统效能相同,则 T/R 模块性能只需达到 MD 产品的 63%,即可实现 SPY + 20 的设计指标。SPY + 20 雷达实战条件下 (参照 AMDR-S 中的设定,S/N - 10 分贝) 可在 106 海里距离上实现对 F-22/J-20 的有效追踪,将其阻截在滑翔武器射程之外。

052C+ 的主对空传感器大致可定义为孔径 4 米的 SPY + 0 类型,TG 未来 3 级防空舰单纯依靠放大雷达孔径即可将 S/N 增加近 9 分贝,剩余的 11 分贝性能提升则来自 T/R 模块,冷却系统,信号处理等方面的进步 (如果雷达孔径不变,则 20 分贝的 S/N 收益必须完全来自各子系统性能的改善,技术风险和压力陡然增加)。延续这个思路,为对抗重六级别目标而研制的 SPY + 40 雷达应进一步将天线孔径增加到 8 米 (贡献 9+ 分贝的额外 S/N),从而需要 1 级防空舰平台。

4 英尺/1.2 米 (宽) x 6 英尺/1.8 米 (高) 的 AMDR-X 使用现役战斗机雷达 T/R 模块已能在 30 海里半径上烧穿 F-22 的前向雷达隐形屏障,足以击败任何隐形掠海反舰导弹。考虑到 TG 在 T/R 模块技术方面的差距,不妨将 AMDR-X 的三面阵列改为四面阵列,阵列尺度可基本维持不变。


3. 平台
为了保证 5.6 米孔径 TG 版 AMDR-S 所需冷却容量 (由吨位决定) 和平台稳定性 (由舰体宽度决定,从而影响平台吨位),降低生产成本,以及提供收纳无人潜航器/快艇的空间,假想中的 TG 未来 3 级防空舰满载排水量可适当高于 12000 吨的基准值 (配置一定时,平台造价由建造工时决定,较为宽松的 “低密度” 设计有利于快速施工,生产成本可低于吨位更小的 “高密度” 平台,钢材的价格对于高度复杂的战斗舰艇而言根本不算什么)。参考 MD 海军的研究,不妨将该舰水线宽度设定为 20 米,如此即可 1) 在采用全钢上层建筑并携带 5.6 米孔径 AMDR-S 的同时维持起码的横向稳定性 (要支持 4.3 米孔径的 SPY + 15 型 AMDR-S,DDG-51 III 的上层建筑须改为铝合金或复合材料构造,否则 CG-47 头重脚轻的难堪局面又将重现);2) 提供安装核动力系统 (重心较高) 所需的稳定性余量。假定水线长宽比 9:1 (兼顾高速性能和横向稳定性,且较为适合海浪波长较大的太平洋环境),则该舰水线长约 180 米,与 DDG-1000 接近,波障航速为 32.6 节,满载排水量大致是 052C/C+ 的 2 倍。考虑到核动力系统的研制周期,假定 2024 年服役的该级防空舰没有采用核动力推进的可能 (核动力战舰携带的液体较少,无法依靠调节燃油及淡水配重来修正重心位置的移动,对动力系统的重量参数异常敏感,必须在反应堆模块方案冻结后方可进行设计),仍将继续使用以燃气轮机为核心原动机的动力系统。TG 在综合电推进技术方面的积累异常有限,未来 3 级防空舰基本没有可能采用全电推进方案,但存在混合电推进 (巡航速度电传动,冲刺速度机械传动) 的可能。DDG-1000 的穿浪体设计是为了最大限度提高平台稳定性,符合其对陆炮火支援平台的身份,并非专业防空舰平台设计的合理模板 (船舷内倾造成甲板宽度减小,上层建筑宽度相应下降,不利于布置大尺寸雷达阵列),TG 未来 3 级防空舰仍应采用舰舷外张的常规设计。


4. 大驱之后  
如果
a) 维持 10 年技术更新周期
b) 假定核动力系统立项 - 核动力水面战舰服役时间跨度为 20 年
c) 假定 20 年内重型电磁炮实用化 (这玩意才是驱动平台设计的重要因素,充其量兆瓦级的战术激光武器对大型水面战舰的吨位和电气功率消耗基本没有影响,而假定抛射体重量为 50 千克 - 比典型 155 毫米炮弹还略轻,初速 2000 米/秒,战斗射速每 5 秒 1 枚,能量转换效率 100%,则电磁炮武器系统的电气功率消耗即高达 20 兆瓦)
d) TG 与 MD 军事技术竞争激化

则采用 1 级防空舰平台的 TG 大型核动力导弹巡洋舰 (吨位大约是前述 3 级防空舰的 2 倍,052C/C+ 的 4 倍) 将于 2034 年服役 (YY 版基本参数: 8 米孔径 SPY + 40 雷达,2 座重型电磁炮,32 枚 KEI,160 个常规尺寸垂直发射管)
055型万吨大驱预计2015年动工,采用全燃动力,航速32节左右,双机库,垂直发射装置128个
感觉武二弟和新青年的高低搭配已经很合理了。美帝现在也只是卯足劲造伯克,我们也不应该弄那么多型号。
太YY会扯到蛋蛋的
2024?太教条了
MARK一下 看看后续大家的讨论
旅大3 也有一定防空能力
江东级应该是最早的放空舰了吧
噱头 发表于 2013-5-25 09:29
055型万吨大驱预计2015年动工,采用全燃动力,航速32节左右,双机库,垂直发射装置128个
所见略同。
先测试平台,再逐步退出该型,类似052系列,不会这么久的
先测试平台,再逐步推出改型,类似052系列,不会这么久的
这种YY贴还是有些营养的,有点道理···不过那个核动力两万四的巡洋舰我在初中是开始这样YY的,现在觉得有点不靠谱咯·····20年后技术发展成啥样根本没头绪啊··
不用太大,但也不能太小,二弟绝对不是目标舰!
帖子看起来很宏伟,
结果发现能拳打三五,脚踢两两。。。。。。
2013-5-25 16:57 上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