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有部对越自卫反击战电视剧《军魂》,网上搜索不到,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20:13:27
这几天看军事题材歌曲时,看到有首歌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电视剧《军魂》的主题曲,网上到处搜索不到这电视剧啊,哪位大虾有,分享一下
QQ153254121这几天看军事题材歌曲时,看到有首歌说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电视剧《军魂》的主题曲,网上到处搜索不到这电视剧啊,哪位大虾有,分享一下
QQ153254121
小时候看过一部,不知道是不是你说的,现在关于对越的片子很难找
双方有共识,79~88那些事各不宣传。


高山下的花环?

哦,不是,这个叫卫国军魂。不是楼主说的电视剧。

高山下的花环?

哦,不是,这个叫卫国军魂。不是楼主说的电视剧。
卫国军魂   又名高山下的花环
很好找呀,优酷就有。1、2、3、4,只是效果很不好。不过很感人,越军后来集团冲锋很震撼,挑着棺材和猪肉,打算攻下阵地就过日子了。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Dc2NDM1MjQ=.html
卫国军魂是高山下的花环的香港那边的名称啊楼主
有电视剧和电影两个,经典的是电影,确实不好找啊,谁有供个种啊
再看《军魂》

有段时间在网上转来转去,偶然找到了一部久违的电视剧《军魂》。这是一部反映80年代对越自卫还击作战老山战场的电视剧,晓源导演,于1988年播出。记得当时还在上初二,晚上趴在被窝里看这部剧,结果没熬住困,睡着了,结尾战斗最惨烈之处看得模模糊糊,这个后悔。没想到,一后悔就后悔了20年。因为,以后再没播过,而且云南电视台的库藏录像带也损坏了,差点成了绝唱。重出江湖,也只是近年的事。虽播映效果很差,可是毕竟,它还是出来了,让我大喜过望。

    主题歌是当年风靡一时的《热血颂》,陈哲和苏越词曲,王虹和徐良演唱。王虹后来去了香港,年度音乐庆典时有出席,还和beyond一起唱过《热血颂》。徐良在那段时间很红,和王虹合作出了好几盘卡带专辑。我很喜欢《热血颂》,初三班级搞联欢会时候便以此曲出场,结果高音有点高,没上去,一举笑场。

    《军魂》的历史背景是1984年老山战场抗敌反击的7.12大战,电视剧的军事顾问就是指挥了这场战斗的昆明军区第14军40师师长刘昌友、政委陈培忠。当年4月28日,我第14军收复老山及周围阵地,越军第二军区即制定所谓《北光计划》,集结了18000部队,要不惜一切代价夺回老山。

    松毛岭位于老山和八里河东山之间,是一条长约4公里的山梁,我军地图上标为“松毛林山包”。其以北为中国,以南为越南。向东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峡谷,谷内有一条盘龙河,向南流入越南,河边是直通越北的4号公路。松毛岭向南约7公里是越南的大青山,东西走向,两山之间是一大片丘陵。要用重兵进攻老山地区,大部队就要通过这片丘陵。而进入丘陵地带,唯一的通道是大青山和八里河东山峡谷口的清水口。越军就是要通过清水口进入丘陵,然后展开部队向老山地区发动全面进攻。这中间的地带都是我军炮火打击范围,易守难攻。但只要隐蔽潜伏,偷袭迅猛,就能收出其不意之效,左取老山,中取松毛岭,右取八里河东山,从而握有了战场主动。越军行的确是一条险计。
    7.12大战有很多文章都介绍过,共有四个方向的战斗:老山1072高地方向、松毛岭662.6高地方向、那拉方向、八里河东山方向。其中,以662.6高地方向、那拉方向为越军的主攻方向。基本过程就是越军趁夜暗摸入阵地,其间遭我军警戒性炮火重创,但纪律严明,阵脚未乱,不愧是久经战阵的劲旅。凌晨越军发动奇袭,夺取了我前沿大部警戒阵地,唯独被那拉方向的142高地挡住,几次攻击不下,被迫转奇袭为强攻。而守卫142高地的正是14集团军40师119团8连3排的李海欣班15名勇士。他们首先发现敌人,首先开火,在面积不到300平方米的高地上与冲上来的一个营越军苦战10个多小时。当表面阵地失守后,又退守坑道,顽强坚持,直到反击部队上来。共击退越军6次轮番攻击,毙敌104人,争取了时间,为7.12我军大胜立下了首功。战斗中,15勇士牺牲5人,包括班长李海欣,他们坚守的142高地在战后被誉为“李海欣高地”。
   
越军纠缠于李海欣高地,没有达成奇袭效果,于是遭到了我军猛烈的炮火打击。而越军死战不退,大量投入步兵发动攻击,越陷越深,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导致大量伤亡,最后终于无力进攻,不得不全线撤退。7.12大战,双方鏖战14个小时,投入师属以上28个炮兵营,加上团营火炮,共发射各种炮弹3万发以上。其中我军师属以上火炮就打了12406发炮弹,战场上打成了一排排火墙,真正是一场炮火大战。我军统计共毙伤越军3000多人,尸体把山坡都铺满了。

    电视剧《军魂》正是以“李海欣高地”战场实例为蓝本,从麻栗坡烈士陵园到中越前线地况地貌,有多处实景拍摄。战斗场面激烈,如对越军潜伏部队的警戒炮击,越军整营整连的强攻,高地守卫者的坚守过程,都取自实战。更加令人感动的是,电视剧着重反映了普通士兵的生活及个人风貌,不再是“高大全”的典型形象,而是来自生活,来自时代,表现了那个初次转型时代的价值观与个人理想际遇的冲突纠葛。

    剧中刻画了一大批有血有肉的官兵形象。

    有外表严肃,对士兵训练严格,跟着士兵一起冒着酷暑站二小时队列,但内心充满关爱的团长。

    有“左”的可爱的排长白易之,满脑子马列思想,口头禅就是“请允许我汇报”。

    有老实腼腆,外号“大姑娘”的战士刘亚。

    有憨厚的少数民族战士木嘎,到牺牲都没说过几句话。

    有聪明的城市兵王教教,当团长强调军风纪的时候,他敢上前给团长端正衣领扣子。

有调皮捣蛋的战士马晓明,后来滚了7颗地雷,成为“滚雷英雄”。

有刚直敢言的战士李海,因为爱提意见,入党的要求一直不被通过。战场上,在寻找连长的时候被一个越南伤兵摔倒,睾丸被死死捏住,痛不欲生中拉响手榴弹与敌人同归于尽!(这是一个让我最震撼的场面,多年难忘)

    还有冷峻硬朗,临阵失恋的连长陈一飞。在战场上被越军的匕首刺穿腹部,仍坚持战斗,直到牺牲。他在开赴前线的军车上接到了女朋友的分手信,旁边的战士见状,问:“连长,吹了?”“嗯。”战士便解嘲地总结了一下:“8个干部吹了5个,百分之六十”。

    陈一飞和女朋友的一段对话典型的反映了80年代中期价值观发生改变与传统理想的冲突,留下了那个年代特殊的语言痕迹,更是那个时代的困惑与迷茫。

    陈:“你怎么能。。。。。。你怎么能这样?!(扣我的归队电报)”
    女:“陈一飞,你躲过这二天就能够躲过死亡。”
    陈:“别说了!真没想到,真没想到你。。。。。。!”
    女:“陈一飞,你听我说。你聪明,能干,深造一下可以为社会、为人类做出更大的贡献。前几天,报上宣传一个大学生,成绩优异,前途无量,可为了救一个70多岁的老人失去了自己的生命。理智地衡量一下,谁生存下去的价值大?你是一个智商极高的人,去拼体力,拼刺刀,去死在战场上。。。。。。”
    陈:“可我是军人,你懂吗?现在需要我上前线,去拼,去死。在这个节骨眼上,祖国不需要你去掂量哪一个分量大,选择权不在我们个人手上。”
    女:“那么说,你非要走?”
    陈:“必须走。”
    女:“你是个栋梁的材料,真可惜。”
陈:“国家需要栋梁,可也需要小草。”
女:“好吧,咱们还年轻,应该把精力集中到学习工作上去,国家也是这么号召的,再见。”

    是的,就这样再见了。不,应该是永别。陈一飞和他一帮可爱的战士们,都牺牲在了战场上。也正是他们,忍受着个人的伤痛,为我们的祖国铸起了一道血肉长城。

    不需要再说什么了,真的,去听一遍《热血颂》吧。


小时候看过,只记得挺好看,但具体就忘了,太遥远了,还是八几年的东东
高山下的花环是好东西,电影和小说都很好,去年又看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