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外马甲:张灵甫杀害老婆真相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8 20:22:50


之前一直有人说,张灵甫对自己妻子痛下杀手,原因是因为他怀疑自己老婆外遇,所以一枪爆头杀掉老婆。
真相其实是,他老婆是共谍,在偷盗文件的时候被张灵甫发现,于是把她拉出去枪毙掉。
所以,张灵甫的老婆不是夫妻吃醋的牺牲品,而是我党的烈士!
以上内容,是著名军事作家王外马甲发掘出来的

限时一天内补上链接,否则按三无帖子处理。

之前一直有人说,张灵甫对自己妻子痛下杀手,原因是因为他怀疑自己老婆外遇,所以一枪爆头杀掉老婆。
真相其实是,他老婆是共谍,在偷盗文件的时候被张灵甫发现,于是把她拉出去枪毙掉。
所以,张灵甫的老婆不是夫妻吃醋的牺牲品,而是我党的烈士!
以上内容,是著名军事作家王外马甲发掘出来的

限时一天内补上链接,否则按三无帖子处理。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25
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战场上的战场上的蒲公英》  涉及张灵甫的  搜索用时5分钟,  《抵抗者》 你自己去找 需要多久?



“是啊,老乡,我叫罗华,镇远的。”那位老兵显然也听出了蔡中尉的乡音。
  抗战期间,贵州镇远有个“镇独师管区”,是专门为74军补充新兵的后勤基地,李天霞、张灵甫等人都兼任过这个师管区的司令。


也就在1947年5月20日这天,从山东传来了张灵甫整编第74师全军覆灭的消息。
  自内战以来,整74师一直是华东战场的开路先锋,特别是在“重点进攻”的这两个月里,他们更是攻城拔寨所向披靡,其“勇猛善战”的名声已经盖过了骄傲自负的第5军和谨慎保守的整11师,一举成为国军中功绩最为显赫的王牌主力,蒋委员长赞誉他们“代表了革命军人的精神”,甚至认为“只要有十个74师,三个月内就可以消灭共产党”……可就在前方“连连告捷”的时候,这个“革命军人的标志”却突然被消灭得干干净净,这不免让大家惊愕万分。整编第74师是在国民党军处于进攻高潮时期被歼灭的,这使得它的灭亡不像其他“几大主力”那样狼狈,甚至还带了几分悲壮的色彩。在当时,伞兵总队组织军官进行了相关讨论,蔡智诚他们并不清楚战场上的详情,只是从通报上看到整74师是“被敌重兵合围”“弹尽粮绝”“力战而亡”的,因此认为其失利的原因主要在于两个方面:一是友邻部队应变失措、救援不力;二是整74师携带的弹药基数太少,难以应付孤军作战的局面——直到这个时候,军官们仍然不愿意承认,人民解放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战胜国民党精锐主力的程度。



蔡智诚仔细观察了日军尸体,发现这些人的体格都很瘦弱,有几个简直就是半大孩子。他因此认为:“日本男人剩下的不多了,抗战胜利大有希望。”战斗结束后,伞兵分队没有收缴战利品,而是把它们全都留给了游击队。可游击队员们见识了美式武器的威力,居然得陇望蜀地瞧不起日本装备了,非要弄几件美国枪炮不可。姜键被缠得没办法,只好向上级请示,最后总算替他们空运来了一批物资。
  洪罗庙一带的游击武装名义上归“保安司令”王伟能领导,但实际上分为几股势力。这其中,王伟能的后台最硬、路子最广、实力最强,既有县政府的招牌还能在“根据地”发行自己的“金库券”,有钱又有势,衡阳县周边比较弱小的地方武装都被他以“通共”的名义剿灭了。除去王伟能,其次就要属“挺进军突击总队”,这支队伍的头领是黄埔四期的毕业生夏建寅,夏司令与张灵甫是同学,头上有顶“74军少将高参”的官衔,寻常人奈何他不得。剩下的其余各路则统称为“两衡游击司令部”,人马虽多,但属于草台班子,号召力比较差。


如果是拉出去毙掉的就不是这样了,我记得有说法是亲自动的手,这就不人道了
呵呵,这个作家是会算命啊,还是会时光倒流啊
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凤凰竹 发表于 2013-5-13 10:00
呵呵,这个作家是会算命啊,还是会时光倒流啊

目前的军史作家,论创作的严谨和对史料的挖掘程度,无一人比得上王外马甲
tompush 发表于 2013-5-13 09:59
如果是拉出去毙掉的就不是这样了,我记得有说法是亲自动的手,这就不人道了
就是拉出去亲手毙掉
120mm×2的距离 发表于 2013-5-13 10:00
有良心的历史发明家?
他是《中国骑兵》的作者,你真是闭着眼就乱喷
目测要悲剧
还是图样图森破啊
《中国骑兵》 《战场上的蒲公英》都是王外马甲的杰作。基本上可以完爆目前绝大多数的军史作品
又是一个历史发明家啊。

还搬到CD来秀智商了?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04
又是一个历史发明家啊。

还搬到CD来秀智商了?
你自己去看看王外马甲的作品吧,张口就乱喷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03
他是《中国骑兵》的作者,你真是闭着眼就乱喷
那怎么样才不算喷?没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么
额。。。这个。。。

死无对证,死无对证。。。

120mm×2的距离 发表于 2013-5-13 10:05
那怎么样才不算喷?没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么


历史发明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591

1944年初夏,二十二岁的蔡智诚不想上学了,他要去当兵。
    蔡智诚是贵州人,家住遵义老城琵琶桥(现名红旗路),他家的斜对面就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如今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址。
    蔡智诚有两个哥一个姐和一个妹妹,大哥蔡智明1938年10月牺牲了,姐姐蔡智慧已经出嫁、在“美国援华协会”当医师,二哥蔡智仁毕业于陆军辎重兵学校、是交通二团(汽车兵)的连长,妹妹蔡智兰初中没毕业就偷跑出去参军、结果在战场上失踪了。
    蔡智诚排行老四,可实际上只比老五大了二十分钟(他和蔡智兰是对龙凤胎)。44年,蔡家的年轻人中只有他还在读书,这倒不是因为他不想工作或者胆子小,而是父母觉得家里应该留一个“守门的”,蔡老四是长辈们公认的最乖的孩子,应该老老实实的把大学念完、然后成家立业。

    从家谱上看,蔡家应该算是湖北人。他们祖上是跟着袁玉锡(湖北襄樊人,曾任遵义知府)到贵州来的,先是做幕僚,而后经办盐号。贵州是个不产盐的地方,食盐大多依靠川省供给,遵义是川盐入黔的集散地,蔡家在这里开办“恒升永”商号,兼营盐业、布匹和杂货,很快就发了财。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蔡智诚的父亲蔡式超这一辈,蔡家的家道衰落了。
    蔡式超是厦门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在华侨创办的大学里读了两年“商学”,没学到什么商业技巧,却树立了“实业救国”的观念。回到家乡,蔡同学下定决心:不做商人,要当农场主,向陈嘉庚同志学习。
    刚开始,他和厦大同学何辑五(何应瑞,何应钦的四弟)一起合办茶场、试验改良茶种。在当时,贵州种植茶叶的人很少,蔡同学与何同学希望用“新型经济作物”替代盛行于贵州的鸦片,既能挽救家乡风气、又能振兴地方经济。
    从理论上讲,这个思路是可取的(事实上,蔡式超当年试办茶场的湄潭,现在已经成为茶叶生产基地)。然而,在当时,蔡式超的办法却行不通。
    兴办农业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贵州这里却战事频繁。黔军、滇军、川军、中央军,民团、土匪、青帮和洪帮来来去去,今天这个拔苗、明天那个刨坑,好不容易长出了几片茶叶,还没等收获就被别人抢跑了。接着,何应钦去了广州、何辑五也投靠他三哥去了,蔡式超没有了靠山,只好关门大吉。
    当不成农场主,于是改当工厂主。
    先是开了家肥皂厂,希望帮助乡亲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结果造出来的“卫生肥皂”黑不溜秋,根本卖不掉,只得关张。
    接着又办酒精厂,初衷是想用工业酒精替代汽油,“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但是酒精醇度要到95度以上才能够开汽车,蔡式超搞了几十个大铁皮罐,蒸馏来蒸馏去,怎么也超不过94度,只能当医药酒精用——不过这也歪打正着。抗战爆发了,前方需要大量的医用酒精,于是蔡老板不计成本、把一批批的产品送往前线。没几年,家业就折腾光了。

    时间到了1944年,大后方的物价飞涨、人心浮躁、社会混乱,民众对政府极不信任。
    其实,抗战之初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虽然国军一败再败,但国民党的表现还算不错,军人不怕死、官员也耐得住艰苦,所以尽管局势严峻,但社会各界却很团结,人民积极支前、踊跃参战,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蒋委员长的形象也空前的伟大。
    可后来就不行了。自从美国参战以后,国民政府就象是松了一口气,所有的老毛病都回来了。争权夺利、拉帮结派、腐化堕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各种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行经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官员们的嘴里动不动就是“美国朋友”什么的,好象打日本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反倒是帮美国人开辟第二战场一样。
    老百姓并不怕吃苦受罪,怕的是当权者没志气。官员的堕落、政府的腐败、军队的无能,使人民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于是,先前的那种毁家救国、同仇敌忾的景象难以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怨声载道和灰心失望。
    这期间,云南和四川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学潮,学生们走上街头行游示威,抗议国民党当局的独裁和腐败——可是,浙江大学电机系二年级的学生蔡智诚却从来没有参加过“闹事”,在遵义,他不仅没有上街行游,就连抗议的标语也没见到过。

    抗战时期,贵州是“政治模范省”,浙江大学也是“模范学校”。全体师生埋头学习、钻研业务,对政治运动敬而远之,校园内外显得风平浪静。
    浙江大学是1940年迁到贵州遵义的(46年回迁),当时的校长是竺可桢。
    竺校长十分爱护学生。1942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反对孔祥熙、邀请遵义的浙江大学也起来响应,当时,军警部队已在校外荷枪实弹、极有可能发生流血冲突,浙大的老师努力阻拦学生,结果却没拦住、被学生们冲出去了。于是,竺可桢校长举起一面小旗走在了行游队伍的最前头,他说:“我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青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大学校长带头行游!这破天荒的举动惹得蒋介石大怒,竺可桢差点因此被撤职。从这以后,浙大的学生们就很少再参与政治活动了——他们不愿意给校长添麻烦。

    虽然是在战争期间,但浙江大学的学习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是书多、仪器多。浙大内迁的时候,全部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都完好的转移到了遵义,浙江方面还把“文澜阁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也交给他们管理,这在内迁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优势;再就是钱多。蒋总裁是浙江人,有许多江浙籍商人和官员可以给浙江大学提供经费,使浙大有能力实施科研项目、还能定期从国外购买学术资料,物质条件得天独厚。
    当然,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雄厚。浙大主张“文理兼修”、规定所有的名教授都必须上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的讲坛上,可以看见校长竺可桢、文学院长梅光迪、理学院长胡刚复、工学院长李熙谋、农学院长卢守耕、研究院长郑宗海,还可以见到陈建功、苏步青、王国松、王葆仁、李寿恒、马一浮、何增禄、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卢嘉锡……全是名震学界的大师精英。
    抗战时期,遵义没有遭到过日军飞机的空袭,所以浙大的师生不必象其他学校那样“跑警报”,可以十分从容的在教室里或者小河边专心读书。于是,后来,在遵义读书的两千多本科生里,有四十多人成为了中科院的院士——当然,这其中没有包括蔡智诚,因为他刚读到二年级就去当兵了。

   
120mm×2的距离 发表于 2013-5-13 10:05
那怎么样才不算喷?没良心的历史发明家么


历史发明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591

1944年初夏,二十二岁的蔡智诚不想上学了,他要去当兵。
    蔡智诚是贵州人,家住遵义老城琵琶桥(现名红旗路),他家的斜对面就是黔军师长柏辉章的公馆,如今已成为举世闻名的遵义会议址。
    蔡智诚有两个哥一个姐和一个妹妹,大哥蔡智明1938年10月牺牲了,姐姐蔡智慧已经出嫁、在“美国援华协会”当医师,二哥蔡智仁毕业于陆军辎重兵学校、是交通二团(汽车兵)的连长,妹妹蔡智兰初中没毕业就偷跑出去参军、结果在战场上失踪了。
    蔡智诚排行老四,可实际上只比老五大了二十分钟(他和蔡智兰是对龙凤胎)。44年,蔡家的年轻人中只有他还在读书,这倒不是因为他不想工作或者胆子小,而是父母觉得家里应该留一个“守门的”,蔡老四是长辈们公认的最乖的孩子,应该老老实实的把大学念完、然后成家立业。

    从家谱上看,蔡家应该算是湖北人。他们祖上是跟着袁玉锡(湖北襄樊人,曾任遵义知府)到贵州来的,先是做幕僚,而后经办盐号。贵州是个不产盐的地方,食盐大多依靠川省供给,遵义是川盐入黔的集散地,蔡家在这里开办“恒升永”商号,兼营盐业、布匹和杂货,很快就发了财。
    俗话说,“富不过三代”。到了蔡智诚的父亲蔡式超这一辈,蔡家的家道衰落了。
    蔡式超是厦门大学的第一批学生。在华侨创办的大学里读了两年“商学”,没学到什么商业技巧,却树立了“实业救国”的观念。回到家乡,蔡同学下定决心:不做商人,要当农场主,向陈嘉庚同志学习。
    刚开始,他和厦大同学何辑五(何应瑞,何应钦的四弟)一起合办茶场、试验改良茶种。在当时,贵州种植茶叶的人很少,蔡同学与何同学希望用“新型经济作物”替代盛行于贵州的鸦片,既能挽救家乡风气、又能振兴地方经济。
    从理论上讲,这个思路是可取的(事实上,蔡式超当年试办茶场的湄潭,现在已经成为茶叶生产基地)。然而,在当时,蔡式超的办法却行不通。
    兴办农业需要长期稳定的社会环境,可贵州这里却战事频繁。黔军、滇军、川军、中央军,民团、土匪、青帮和洪帮来来去去,今天这个拔苗、明天那个刨坑,好不容易长出了几片茶叶,还没等收获就被别人抢跑了。接着,何应钦去了广州、何辑五也投靠他三哥去了,蔡式超没有了靠山,只好关门大吉。
    当不成农场主,于是改当工厂主。
    先是开了家肥皂厂,希望帮助乡亲们养成讲卫生的好习惯,结果造出来的“卫生肥皂”黑不溜秋,根本卖不掉,只得关张。
    接着又办酒精厂,初衷是想用工业酒精替代汽油,“甩掉贫油国的帽子”。但是酒精醇度要到95度以上才能够开汽车,蔡式超搞了几十个大铁皮罐,蒸馏来蒸馏去,怎么也超不过94度,只能当医药酒精用——不过这也歪打正着。抗战爆发了,前方需要大量的医用酒精,于是蔡老板不计成本、把一批批的产品送往前线。没几年,家业就折腾光了。

    时间到了1944年,大后方的物价飞涨、人心浮躁、社会混乱,民众对政府极不信任。
    其实,抗战之初的情形并不是这样的。那时候,虽然国军一败再败,但国民党的表现还算不错,军人不怕死、官员也耐得住艰苦,所以尽管局势严峻,但社会各界却很团结,人民积极支前、踊跃参战,处处呈现出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蒋委员长的形象也空前的伟大。
    可后来就不行了。自从美国参战以后,国民政府就象是松了一口气,所有的老毛病都回来了。争权夺利、拉帮结派、腐化堕落……“前方吃紧,后方紧吃”,各种投机倒把、贪污盗窃的行经比过去有过之而无不及。官员们的嘴里动不动就是“美国朋友”什么的,好象打日本不是为了自己的国家、反倒是帮美国人开辟第二战场一样。
    老百姓并不怕吃苦受罪,怕的是当权者没志气。官员的堕落、政府的腐败、军队的无能,使人民对前途失去了信心。于是,先前的那种毁家救国、同仇敌忾的景象难以见到了,取而代之的是怨声载道和灰心失望。
    这期间,云南和四川都爆发了大规模的学潮,学生们走上街头行游示威,抗议国民党当局的独裁和腐败——可是,浙江大学电机系二年级的学生蔡智诚却从来没有参加过“闹事”,在遵义,他不仅没有上街行游,就连抗议的标语也没见到过。

    抗战时期,贵州是“政治模范省”,浙江大学也是“模范学校”。全体师生埋头学习、钻研业务,对政治运动敬而远之,校园内外显得风平浪静。
    浙江大学是1940年迁到贵州遵义的(46年回迁),当时的校长是竺可桢。
    竺校长十分爱护学生。1942年,西南联大在昆明反对孔祥熙、邀请遵义的浙江大学也起来响应,当时,军警部队已在校外荷枪实弹、极有可能发生流血冲突,浙大的老师努力阻拦学生,结果却没拦住、被学生们冲出去了。于是,竺可桢校长举起一面小旗走在了行游队伍的最前头,他说:“我不赞成学生的行为,但既然年青人上了街,我就要保护他们的安全”。
    大学校长带头行游!这破天荒的举动惹得蒋介石大怒,竺可桢差点因此被撤职。从这以后,浙大的学生们就很少再参与政治活动了——他们不愿意给校长添麻烦。

    虽然是在战争期间,但浙江大学的学习条件还是很不错的。
    首先是书多、仪器多。浙大内迁的时候,全部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都完好的转移到了遵义,浙江方面还把“文澜阁四库全书”等珍贵文献也交给他们管理,这在内迁学校中是绝无仅有的优势;再就是钱多。蒋总裁是浙江人,有许多江浙籍商人和官员可以给浙江大学提供经费,使浙大有能力实施科研项目、还能定期从国外购买学术资料,物质条件得天独厚。
    当然,更重要的是师资力量雄厚。浙大主张“文理兼修”、规定所有的名教授都必须上基础课,在大学一年级的讲坛上,可以看见校长竺可桢、文学院长梅光迪、理学院长胡刚复、工学院长李熙谋、农学院长卢守耕、研究院长郑宗海,还可以见到陈建功、苏步青、王国松、王葆仁、李寿恒、马一浮、何增禄、王淦昌、贝时璋、谈家桢、卢嘉锡……全是名震学界的大师精英。
    抗战时期,遵义没有遭到过日军飞机的空袭,所以浙大的师生不必象其他学校那样“跑警报”,可以十分从容的在教室里或者小河边专心读书。于是,后来,在遵义读书的两千多本科生里,有四十多人成为了中科院的院士——当然,这其中没有包括蔡智诚,因为他刚读到二年级就去当兵了。

   
证据是什么呢?
一个团长有个屁的机密文件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06
历史发明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591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第5机械化军 发表于 2013-5-13 10:07
一个团长有个屁的机密文件
一个团长连剿共军事部署的文件都没有?
120mm×2的距离 发表于 2013-5-13 10:08
这两者之间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么?
如果这是一个历史发明家,会有这样的写作方式和政治观点?
王外马甲当年和台湾果粉的论战是轰动整个西西河的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05
你自己去看看王外马甲的作品吧,张口就乱喷
张口乱喷?

哟,发明家。拿出个证明出来啊
没凭没据就以一个所谓的学者的嘴就来给果军冼地了?
哪个才是张口乱喷啊?
有点扯了吧,貌似他老婆是个年幼的川妹子。跟中共没什么接触吧
有证据吗?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12
张口乱喷?

哟,发明家。拿出个证明出来啊
你看过王外马甲的作品没有?没看过张口就喷?!
王外马甲最擅长的就是挖掘真实史料打击果粉,到你这里他倒成了果粉了?
当年王外马甲大战台湾果粉的故事可是轰动整个西西河论坛的
中国人民志愿军 发表于 2013-5-13 10:14
有证据吗?
http://blog.sina.com.cn/u/1241887761

博客里有,忘了哪篇文章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10
如果这是一个历史发明家,会有这样的写作方式和政治观点?
王外马甲当年和台湾果粉的论战是轰动整个西西 ...
好奇怪!写信方式和政治观点和事实有什么必然联系??!

我是个检察官,难道我说是某人是罪犯就一定是了?

他啥观点不说,我要证明张某人老婆是共谍先拿出证据来。
没凭没据就是为张冼地,谁信?
王外马甲真这么说过?楼主不给个链接?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16
好奇怪!写信方式和政治观点和事实有什么必然联系??!

我是个检察官,难道我说是某人是罪犯就一定是 ...
http://blog.sina.com.cn/u/1241887761

自己看看吧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16
好奇怪!写信方式和政治观点和事实有什么必然联系??!

我是个检察官,难道我说是某人是罪犯就一定是 ...
张某人老婆是共谍和为张灵甫洗地有什么关系?
这件事情不恰恰体现出张灵甫为人的残忍与恶毒?
当年这个事就是很轰动的,张灵甫差点因此完蛋
难道当年都没人挖出来的问题,过了半个多世纪又有人挖出来了?这真是搞笑了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17
http://blog.sina.com.cn/u/1241887761

自己看看吧


博客这玩意还能当证据了?!

李大嘴哪里天天玩更新了,难不成他说是就是真的了?

还有,你这个链接就是啥赖永初的。
连个影子都没有,你叫我看啥?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17
http://blog.sina.com.cn/u/1241887761

自己看看吧


博客这玩意还能当证据了?!

李大嘴哪里天天玩更新了,难不成他说是就是真的了?

还有,你这个链接就是啥赖永初的。
连个影子都没有,你叫我看啥?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19
博客这玩意还能当证据了?!

李大嘴哪里天天玩更新了,难不成他说是就是真的了?
在博客一篇文章里面有,忘了哪一篇

Q5Fantan 发表于 2013-5-13 10:17
王外马甲真这么说过?楼主不给个链接?


在博客里面写过,但是忘了哪一篇,应该是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目前只找到微博中的说法http://t.163.com/3837151145
Q5Fantan 发表于 2013-5-13 10:17
王外马甲真这么说过?楼主不给个链接?


在博客里面写过,但是忘了哪一篇,应该是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目前只找到微博中的说法http://t.163.com/3837151145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19
博客这玩意还能当证据了?!

李大嘴哪里天天玩更新了,难不成他说是就是真的了?
你自己去找找嘛,应该是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22
在博客一篇文章里面有,忘了哪一篇
一篇文章里有?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的?

你就拿这么个不知有没的东西就来CD发贴了?

没有举证,没有验证,没有鉴定?
我能呵呵吗?
fw190a6 发表于 2013-5-13 10:24
一篇文章里有?还不知道是哪一篇的?

你就拿这么个不知有没的东西就来CD发贴了?
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凤凰竹 发表于 2013-5-13 10:19
当年这个事就是很轰动的,张灵甫差点因此完蛋
难道当年都没人挖出来的问题,过了半个多世纪又有人挖出来了 ...

张灵甫的事情很复杂,当年这件事情的轰动主要是在于对手的宣扬和歪曲,硬生生地把张灵甫本来是向党国献忠心的机会变成了一出吃醋杀妻的闹剧,而张灵甫又不可能站出来说明自己妻子是共谍的真相,所以只好咽下这口憋屈气
历史发明家能写出这样的作品?

http://lt.cjdby.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414591

原来是我大浙大的
玉泉小爷 发表于 2013-5-13 10:27
原来是我大浙大的
问题是那个浙大是遵义时代的浙大
莽莽长云 发表于 2013-5-13 10:25
在《抵抗者》或者是《战场上的蒲公英》里面
谁主张,谁举证

还要我去找了?
我第一次看张灵甫杀妻,就说老婆翻看还偷他的资料,外遇是对外说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