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台湾国民党人是如何保存“中华文化传统”滴!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6:51:23


         近日闲来无事,翻阅往日的剪报,两篇评论台湾国民党的文章映入眼帘。
         
         一篇发表于1975年12月1日,香港《大公报》的评论;另一篇是香港《新晚报》的评论,发表时间大约在1978年。这两篇文章将台湾国民党当局为了保存所谓“中华文化传统”而表现出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狭隘心态以及由此闹出的笑话揭露无疑。读来颇为有趣。对比国共两党,TG第一代领导人和国民党人一样,接受的是严格的传统的中华文化教育。不一样的是,TG领导人目光远大,他们顺应历史的潮流,用现代科学文明来推动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发展。于是,TG迎合浩浩荡荡之世界潮流一步步走向昌盛,逆潮流而动的GMD则只能向隅而泣。 国民党是什么时候才最终采用中文横写自左至右的呢?是在上述两篇文章发表20年以后的1996年,且还是在大陆访客对台湾文字书写格式混乱颇有微词时才着手改变的。【据新华社北京(1996年)2月16日电:台北消息,台北市有关方面近日通过“中文书写及排印方式统一规定”,明确要求公文、街道名称、广告板、机构标示等的中文书写格式为横写、由左至右。在台湾,中文书写格式一向沿用旧式的竖写,直到开放两岸民众探亲往来之后,竖写格式也出现在一些报章和各种招牌上,但横写的格式究竟由右至左还是由左至右,各界莫衷一是,常见两种写法并列,非常混乱,外来访客阅读时常感困惑。这次,台北市以提供便捷、高效、合理、清晰的公共环境为由作出统一书写格式的规定,并决定由公务部门率先执行,再逐步向民间推广】。又过了几年的2011年,国民党才取消军职人员在说到孙中山蒋介石名字时必须起立致敬的规定(一名退役军官就说,在戒严时代当军人很辛苦,因为每次碰上孙中山纪念月大谈国民革命历史时,集会上不是提到孙中山就是蒋介石,“那真的会立正不完”,另一洪姓士兵也表示,新兵入伍时有班长会特别负责指导这些致敬动作,让人烦不胜烦。)。

          现将两篇文章全文刊载如下:
                 
          第一篇:
         
          香港大公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一日以《中文横写问题的争吵》为题报道:
          今年夏天,蒋帮拉拢某些海外学人,邀请他们到台湾座谈。在会上,海外学人有人提出了中文应该横写的问题,认为应一律自左至右。这个提议,使蒋邦大感困扰。据台北《民族晚报》说,蒋介石生前,对于所谓美术字、简体字、中文由左至右的横写,“都极为反对,并且深恶痛绝”。因此台湾的帮闲文人与文化官僚,过去多年也随声咆哮,不准中文横写自左至右。《民族晚报》说,老蒋的棺木尚未入土,台湾“此刻要来谈他生前最为反对的‘中文横写由左至右’的问题,似乎太早了一些。台北的另一家报纸说,中文横写由左至右是“不当”的,因为这“不仅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问题,更是一个与中共进行文化斗争的‘政治问题’”。据说,从左到右横写也是“可能会陷入‘奸计’而不自知”。但是,这些一连串的疯话,遭到台湾舆论的申斥。台北《中华日报》十一月六日刊出一篇文章说,说“中共的报刊是横排的,我们要反共,就要反对横排”,这简直是笑话!“直排是中国字,横排还是中国字,无损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穿西装,剪短发,是直接效法西方文明;印刷品的横排,也是直接取法乎西方,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呢?”
         《联合日报》也说,今日台湾,的确有人认为“中文由左向右写,就是‘隔海遥唱’, 这种大帽子一压,谨慎的人索性在任何情形下,主张一律由右往左,免惹麻烦。” 但是,出现的笑话就多了。比如公共汽车上的通告是“立位三十六人”,横写自右向左,变成了“人36位立”。(注,在台湾,中文一律由右向左,但西文和阿拉伯数字又是由左向右,由此造成认知混乱)。 《大华晚报》十一月二日说,数年前,台湾“教育部”也认为由左而右的写法,“违背了数千年的传统”,于是规定:“中文横排除了夹杂外文,阿拉伯数字和方程式外,不可由左至右”。所以,台湾的街头、报纸、刊物以及公共场所都出现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字句,如“YF十六型飞机”变成了“机飞型YF16”等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张春兴曾以“师范大学”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认为左起横写值得提倡。
对于中文的书写方式问题,台湾掀起了一番吵闹,意见不一。
                 台湾报纸杂志与课本现已大量使用简体字
           据报道,台湾三家电视台,在公众强烈要求下,十一月一日起,荧光屏上的横排已改为由左自右。  蒋介石生前拼命反对使用简体字,据说大陆在解放后,逐步推广简体字,已到了普遍使用的程度,将帮害怕台湾人民因使用简体字而思念家乡,思变。因此,认为凡写简体字的人,都有“政治嫌疑”,老蒋甚至规定台湾的“台”字,必须写作“臺”。 但是无论蒋帮使用何种手段遏制人民书写简体字,台湾公众使用简体字的越来越多,现在连报纸、杂志、课本都大量采用简体字。台湾的“台”字,除将帮的《中央日报》还死硬地使用“臺”字外,其他许多报刊都使用“台”字了。“甚么”的“甚”字也改为“什”字,“瞭解”作:了解“,”灑水“作”洒水“,”週刊”作“周刊”等等。
            在台湾人民广泛使用简体字的情势下,蒋邦“中央评议委员”何应钦,也提出要蒋邦“教育部”等机关“研究整理简笔字”,并“颁令”推广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简笔字。
            这一场中文书写的争吵,是蒋邦当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育部长”蒋彦士答复“立委”质询时,也不得不一改数年前“中文横写不得由左至右”的禁令,表示“不作硬性规定和提倡”,而采取“弹性”做法。  蒋经国也只好说,“中文直写时应由右至左,横写时以由左至右为宜”,云云。


           第二篇:

             香港《新晚报》四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台湾中文横写的论争》的文章,转载如下:
        最近,台湾报纸对中文横写问题,争论得相当激烈,台湾官方也牵扯在内,但对中文横写应该从右到左,抑或从左到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其实,中文横写自左至右还是自右至左,是一个老问题,早在五六十年前(20世纪初),西风东渐后,这个问题就引起争论,但每次争论都有自左到右和自右到左的两派,总是不得要领。
一九六五年,蒋介石生前曾硬性规定:关于中文书写问题,一律由上到下,由右至左。横写仍由右至左。当时台湾“教育部”还特为此通令有关部门,说作为横写的这个方式,是保持“中华文化及历史传统”决定。之后颇有一些报纸表示支持,认为中文自古以来都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从来没有人感到不便”说提出中文横写应从左至右,显然是想“废弃固有文字而符合拉丁化的论调”。甚至说,中文横写坚持由右至左“不仅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问题,更是一个与中共进行文化斗争的‘政治问题’。”
但是这种论调;立即遭到反驳。台湾《中华日报》认为这是可笑的谬论,它说:“反对‘中文’横排的,(把中文横排)视为洪水猛兽,别说做,连说都不能说;一若中文采用横排的形式,中国文化即有沦为万劫不复的危险”。这种人,实为中国文化横排自左至右的“第一块绊脚石”。
        该报更以台湾实际情况为例说,“中国人穿西装、剪短发,是直接效仿西方文明,印刷品的横排,也是取法西方,(中文横排)为什么不可以考虑?” 更有些莫名其妙的论调,竟说,因为“中共的报刊是横排的,我们要反共,就要反对横排!” 甚至认为中文采用横排,就是与大陆“隔海唱和”。这种论调实在是中文横排的“第二块绊脚石”。
        台湾公众认为这两块绊脚石,不但“抱残守缺”,而且是“固步自封”。
台北《联合报》四月十五日发表的一篇特稿说,“以现代眼光来看中文横写,若一律由右向左,那台湾便成了世界科学文明中的孤岛,化学变化的程式,数学四则的演算,全世界都自左向右,只有我们反其道而行,岂非自绝于世人!”
        台北《民族晚报》认为中文横写由右至左是所谓“保存固有文化”的论调,其实是以“小气的民族主义及一种伤感主义为中心,却忽视了世界的潮流及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该报更举出目前中文自右至左的书写缺点:写字速度无法提高,墨水未干而被手腕弄污,看不清楚排写的正确性。中文字的结构都是自左而右的,就是连口语化也是从左到右的,例如一般人说“胡”字的写法,都是说“古月胡”,“明”字则说“日月明”,而没有人说“月古胡”或“月日明”的。
        台北《大华晚报》也说,中文横写虽然传统上是自右到左,“政府”(指蒋政权)也规定自右到左,但仍有很多场合时自左到右的,例如,电话号码簿,夹杂外文较多的中文书和方程式、算式等中文书都是。
         这些都是反对了蒋介石于一九六五年对中文应自右至左的规定。台北“中央大学”教授张明远更说,一九六五年“政府”(指蒋政权)的‘中文横写左书’的规定,该是出诸一种对于中国旧文化的误解所造成的”。目前台湾街头出现许多左右不一的招牌或文字。最离谱的莫如“本日大卖出”的横额,居然成了“出卖大日本”,“包不退色”变成了“色退不包”的混乱现象。
         因此,台湾公众都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开时代的倒车”,而应该“明文规定中文横写一律由左而右书写”

         近日闲来无事,翻阅往日的剪报,两篇评论台湾国民党的文章映入眼帘。
         
         一篇发表于1975年12月1日,香港《大公报》的评论;另一篇是香港《新晚报》的评论,发表时间大约在1978年。这两篇文章将台湾国民党当局为了保存所谓“中华文化传统”而表现出的因循守旧、抱残守缺的狭隘心态以及由此闹出的笑话揭露无疑。读来颇为有趣。对比国共两党,TG第一代领导人和国民党人一样,接受的是严格的传统的中华文化教育。不一样的是,TG领导人目光远大,他们顺应历史的潮流,用现代科学文明来推动党的建设和国家建设的发展。于是,TG迎合浩浩荡荡之世界潮流一步步走向昌盛,逆潮流而动的GMD则只能向隅而泣。 国民党是什么时候才最终采用中文横写自左至右的呢?是在上述两篇文章发表20年以后的1996年,且还是在大陆访客对台湾文字书写格式混乱颇有微词时才着手改变的。【据新华社北京(1996年)2月16日电:台北消息,台北市有关方面近日通过“中文书写及排印方式统一规定”,明确要求公文、街道名称、广告板、机构标示等的中文书写格式为横写、由左至右。在台湾,中文书写格式一向沿用旧式的竖写,直到开放两岸民众探亲往来之后,竖写格式也出现在一些报章和各种招牌上,但横写的格式究竟由右至左还是由左至右,各界莫衷一是,常见两种写法并列,非常混乱,外来访客阅读时常感困惑。这次,台北市以提供便捷、高效、合理、清晰的公共环境为由作出统一书写格式的规定,并决定由公务部门率先执行,再逐步向民间推广】。又过了几年的2011年,国民党才取消军职人员在说到孙中山蒋介石名字时必须起立致敬的规定(一名退役军官就说,在戒严时代当军人很辛苦,因为每次碰上孙中山纪念月大谈国民革命历史时,集会上不是提到孙中山就是蒋介石,“那真的会立正不完”,另一洪姓士兵也表示,新兵入伍时有班长会特别负责指导这些致敬动作,让人烦不胜烦。)。

          现将两篇文章全文刊载如下:
                 
          第一篇:
         
          香港大公报(一九七五年)十二月一日以《中文横写问题的争吵》为题报道:
          今年夏天,蒋帮拉拢某些海外学人,邀请他们到台湾座谈。在会上,海外学人有人提出了中文应该横写的问题,认为应一律自左至右。这个提议,使蒋邦大感困扰。据台北《民族晚报》说,蒋介石生前,对于所谓美术字、简体字、中文由左至右的横写,“都极为反对,并且深恶痛绝”。因此台湾的帮闲文人与文化官僚,过去多年也随声咆哮,不准中文横写自左至右。《民族晚报》说,老蒋的棺木尚未入土,台湾“此刻要来谈他生前最为反对的‘中文横写由左至右’的问题,似乎太早了一些。台北的另一家报纸说,中文横写由左至右是“不当”的,因为这“不仅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问题,更是一个与中共进行文化斗争的‘政治问题’”。据说,从左到右横写也是“可能会陷入‘奸计’而不自知”。但是,这些一连串的疯话,遭到台湾舆论的申斥。台北《中华日报》十一月六日刊出一篇文章说,说“中共的报刊是横排的,我们要反共,就要反对横排”,这简直是笑话!“直排是中国字,横排还是中国字,无损于中国文化。中国人穿西装,剪短发,是直接效法西方文明;印刷品的横排,也是直接取法乎西方,为什么不可以考虑呢?”
         《联合日报》也说,今日台湾,的确有人认为“中文由左向右写,就是‘隔海遥唱’, 这种大帽子一压,谨慎的人索性在任何情形下,主张一律由右往左,免惹麻烦。” 但是,出现的笑话就多了。比如公共汽车上的通告是“立位三十六人”,横写自右向左,变成了“人36位立”。(注,在台湾,中文一律由右向左,但西文和阿拉伯数字又是由左向右,由此造成认知混乱)。 《大华晚报》十一月二日说,数年前,台湾“教育部”也认为由左而右的写法,“违背了数千年的传统”,于是规定:“中文横排除了夹杂外文,阿拉伯数字和方程式外,不可由左至右”。所以,台湾的街头、报纸、刊物以及公共场所都出现了一些不伦不类的字句,如“YF十六型飞机”变成了“机飞型YF16”等等。
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张春兴曾以“师范大学”学生作为实验对象,认为左起横写值得提倡。
对于中文的书写方式问题,台湾掀起了一番吵闹,意见不一。
                 台湾报纸杂志与课本现已大量使用简体字
           据报道,台湾三家电视台,在公众强烈要求下,十一月一日起,荧光屏上的横排已改为由左自右。  蒋介石生前拼命反对使用简体字,据说大陆在解放后,逐步推广简体字,已到了普遍使用的程度,将帮害怕台湾人民因使用简体字而思念家乡,思变。因此,认为凡写简体字的人,都有“政治嫌疑”,老蒋甚至规定台湾的“台”字,必须写作“臺”。 但是无论蒋帮使用何种手段遏制人民书写简体字,台湾公众使用简体字的越来越多,现在连报纸、杂志、课本都大量采用简体字。台湾的“台”字,除将帮的《中央日报》还死硬地使用“臺”字外,其他许多报刊都使用“台”字了。“甚么”的“甚”字也改为“什”字,“瞭解”作:了解“,”灑水“作”洒水“,”週刊”作“周刊”等等。
            在台湾人民广泛使用简体字的情势下,蒋邦“中央评议委员”何应钦,也提出要蒋邦“教育部”等机关“研究整理简笔字”,并“颁令”推广目前已被普遍采用的简笔字。
            这一场中文书写的争吵,是蒋邦当局处于被动挨打的地位。在此情况下,“教育部长”蒋彦士答复“立委”质询时,也不得不一改数年前“中文横写不得由左至右”的禁令,表示“不作硬性规定和提倡”,而采取“弹性”做法。  蒋经国也只好说,“中文直写时应由右至左,横写时以由左至右为宜”,云云。


           第二篇:

             香港《新晚报》四月二十二日刊登一篇题为《台湾中文横写的论争》的文章,转载如下:
        最近,台湾报纸对中文横写问题,争论得相当激烈,台湾官方也牵扯在内,但对中文横写应该从右到左,抑或从左到右?议论纷纷,莫衷一是。
其实,中文横写自左至右还是自右至左,是一个老问题,早在五六十年前(20世纪初),西风东渐后,这个问题就引起争论,但每次争论都有自左到右和自右到左的两派,总是不得要领。
一九六五年,蒋介石生前曾硬性规定:关于中文书写问题,一律由上到下,由右至左。横写仍由右至左。当时台湾“教育部”还特为此通令有关部门,说作为横写的这个方式,是保持“中华文化及历史传统”决定。之后颇有一些报纸表示支持,认为中文自古以来都是由上至下,由右至左,“从来没有人感到不便”说提出中文横写应从左至右,显然是想“废弃固有文字而符合拉丁化的论调”。甚至说,中文横写坚持由右至左“不仅是维护中华文化‘独特性’的文化问题,更是一个与中共进行文化斗争的‘政治问题’。”
但是这种论调;立即遭到反驳。台湾《中华日报》认为这是可笑的谬论,它说:“反对‘中文’横排的,(把中文横排)视为洪水猛兽,别说做,连说都不能说;一若中文采用横排的形式,中国文化即有沦为万劫不复的危险”。这种人,实为中国文化横排自左至右的“第一块绊脚石”。
        该报更以台湾实际情况为例说,“中国人穿西装、剪短发,是直接效仿西方文明,印刷品的横排,也是取法西方,(中文横排)为什么不可以考虑?” 更有些莫名其妙的论调,竟说,因为“中共的报刊是横排的,我们要反共,就要反对横排!” 甚至认为中文采用横排,就是与大陆“隔海唱和”。这种论调实在是中文横排的“第二块绊脚石”。
        台湾公众认为这两块绊脚石,不但“抱残守缺”,而且是“固步自封”。
台北《联合报》四月十五日发表的一篇特稿说,“以现代眼光来看中文横写,若一律由右向左,那台湾便成了世界科学文明中的孤岛,化学变化的程式,数学四则的演算,全世界都自左向右,只有我们反其道而行,岂非自绝于世人!”
        台北《民族晚报》认为中文横写由右至左是所谓“保存固有文化”的论调,其实是以“小气的民族主义及一种伤感主义为中心,却忽视了世界的潮流及科学性和合理性的问题”。该报更举出目前中文自右至左的书写缺点:写字速度无法提高,墨水未干而被手腕弄污,看不清楚排写的正确性。中文字的结构都是自左而右的,就是连口语化也是从左到右的,例如一般人说“胡”字的写法,都是说“古月胡”,“明”字则说“日月明”,而没有人说“月古胡”或“月日明”的。
        台北《大华晚报》也说,中文横写虽然传统上是自右到左,“政府”(指蒋政权)也规定自右到左,但仍有很多场合时自左到右的,例如,电话号码簿,夹杂外文较多的中文书和方程式、算式等中文书都是。
         这些都是反对了蒋介石于一九六五年对中文应自右至左的规定。台北“中央大学”教授张明远更说,一九六五年“政府”(指蒋政权)的‘中文横写左书’的规定,该是出诸一种对于中国旧文化的误解所造成的”。目前台湾街头出现许多左右不一的招牌或文字。最离谱的莫如“本日大卖出”的横额,居然成了“出卖大日本”,“包不退色”变成了“色退不包”的混乱现象。
         因此,台湾公众都希望台湾当局“不要开时代的倒车”,而应该“明文规定中文横写一律由左而右书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