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出营地需步战车开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2:11:00
 中新网苏丹达尔富尔4月28日电 题: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探营:走出营地需步战车开道

  中新网记者 陶社兰

  这几天,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营地可谓忙碌:第七批、第八批轮换交接正在进行。按照计划,新一批维和部队要在到达任务区5天时间内,尽快完成工程任务、装备物资、办公设备、指挥权限等15大项交接。

  随济南军区轮换交接指导组进入营地后,中新网记者连日来穿梭于各个交接点,一探究竟。

  中国是最早派维和部队参加达尔富尔维和任务的非洲以外的国家。自2007年3月中国第一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部署到任务区后,这里的维和任务一直由济南军区担任。至今,已有2205名参加达尔富尔维和行动,获得7个联合国“维和特别贡献奖”奖章、两千余枚“和平荣誉勋章”、留下“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标准”的美名。

  2008年11月,中国驻苏丹武官吴树陈就任两个月后第一次到中国维和营地时,“整个超级营地百废待兴,大量的工程任务等待着中国维和分队来完成。水没有,要到河里拉,一车水就要70美元,拉回营地后再净化,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是限量的,更别提洗漱等用水了”。

  一些西方国家公司经过勘探认为在超级营地没有地下水源,可是中国维和部队的给水官兵硬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智慧,2008年底,在岩石缝隙中打出了第一口水井。可以说,这个联合国超级营地,就是依托这口井而建成的。联非达团司令阿瓜伊曾由衷赞叹:“在整个任务区中,南战区之所以部署得最快,得益于中国工兵快速、高效的工作。”

  在这个目前驻扎有11个国家维和部队的超级营地,中新网记者偶然发现,不少外军官兵还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呢。据说,这里至少有40名外军军官曾经在中国学习深造。24日下午,针对当前达尔富尔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和孟加拉国防护部队还进行了一场联合演练。

  孟方现场指挥官扎门在演练间隙告诉记者,他曾经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一年,对中国陆军的战役战术比较熟悉,“这也是我们的联合演练如此默契的原因。”扎门说,他希望在维和任务期满回国后,有机会再到中国学习。

  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长刘万靖则介绍了这样几件有趣的事:在巴基斯坦三级医院,有一条中国文化长廊,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等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藏品琳琅满目;在尼泊尔警察分队,6辆中国产的步战车承担着日常的巡逻、警卫任务;在坦桑尼亚分队,中国生产的炊事挂车保障着维和官兵的日常饮食;在整个战区,办公人员用的是联想电脑、海尔空调。

  由于尼亚拉周边安全形势比起以往有所恶化,近期已连续发生多起针对联非达团维和人员的暴力抢劫、袭击事件,中国维和部队面临的安全压力进一步增大。每次走出营地,都必须由步战车开道。第七批警卫中队中队长蔡绍都向新队员介绍注意事项时,每一条都说得很仔细:

  --路上各种车辆都有,毛驴车、摩托车、电三轮、汽车,没有交通信号灯,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机动途中速度不能太快,要加强观察,注意避让。

  --没有经过当地人允许不要对着他们照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到尼亚拉郊区的垃圾场施工,要经过政府军设立的好几道哨卡,需要提前向战区工程部门报告,再由他们通过民事部门等程序,获得政府军的允许。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要按照预案做好防范,边处置边报告,必要时警卫前出,保护车队撤离。

  种种防护措施,让记者多了几分安全感。

  自中国维和部队部署到达尔富尔以来,中新网记者是第一个到过这个部队的女记者,也是迄今唯一的女性。维和官兵对记者照顾有加。吃饭时,饭桌上竟有炒豆芽,在蔬菜极为匮乏的达尔富尔,这让记者十分惊讶。原来,这是炊事班发的,只不过天气实在太炎热,有时地表温度高达48度,发出来的豆芽细如牙签。而那芹菜,吴树陈武官告诉记者,这是从战士们自己种的菜地里摘来的,他们一直都舍不得吃的。

  在这几个月的任务期里,第七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炊事班总是想方设法为战友们安排可口的食物,以保证官兵们的身体健康。第八批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到达的当晚,他们就做了4个菜给新来的战友接风。

  就要离开营地了,四级军士长刘向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接班人”:“苏丹是MSL国家,忌讳用左手上菜,注意尼泊尔人不吃牛肉。”他说,“经过长途运输,西红杮、茄子容易烂,胡萝卜容易缩水,要先吃。鸡蛋要留着点吃,形势一紧张,很可能一两个月供应不上。”

  采访中,中新网记者还发现,这次轮换交接,还有不少“亮点”,比如:济南军区在维和分队中推行一种加强维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干部下排当班长。据知这一模式从第八批维和部队开始实行。

  “这一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在海外维和行动中经受摔打和锻炼,为今后的维和行动培养和储备更多有经验的人才。”轮换交接指导组成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滕安达说。

  根据联合国任务区优化调整方案,第八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编制较第七批压缩了90人,但济南军区派出干部的数量却增加了10名。第八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大队长宋学照介绍说,这批维和部队共有官兵225人,其中干部占到近30%,除了炊事班长之外,所有的班长都由干部担任,警卫分队的副班长也由干部担任。

  “这批干部中有近一半到部队不满两年”,有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的宋学照说,与一些老士官相比,新分到部队的年轻干部不仅年龄较小、兵龄较短,业务技能和带兵经验都显不足。到维和分队中担任班长,能够使他们尽快适应部队、熟悉战士,锻炼提高指挥带兵本领,增强基层工作的信心,既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也有利于部队长远建设发展。

  “这一做法还将推广到由济南军区组建的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以及两个任务区的后续接替部队。”滕安达说。(完)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4/28/content_19741824.htm中新网苏丹达尔富尔4月28日电 题: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探营:走出营地需步战车开道

  中新网记者 陶社兰

  这几天,中国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营地可谓忙碌:第七批、第八批轮换交接正在进行。按照计划,新一批维和部队要在到达任务区5天时间内,尽快完成工程任务、装备物资、办公设备、指挥权限等15大项交接。

  随济南军区轮换交接指导组进入营地后,中新网记者连日来穿梭于各个交接点,一探究竟。

  中国是最早派维和部队参加达尔富尔维和任务的非洲以外的国家。自2007年3月中国第一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部署到任务区后,这里的维和任务一直由济南军区担任。至今,已有2205名参加达尔富尔维和行动,获得7个联合国“维和特别贡献奖”奖章、两千余枚“和平荣誉勋章”、留下“中国质量”、“中国速度”、“中国标准”的美名。

  2008年11月,中国驻苏丹武官吴树陈就任两个月后第一次到中国维和营地时,“整个超级营地百废待兴,大量的工程任务等待着中国维和分队来完成。水没有,要到河里拉,一车水就要70美元,拉回营地后再净化,每个人每天的饮用水是限量的,更别提洗漱等用水了”。

  一些西方国家公司经过勘探认为在超级营地没有地下水源,可是中国维和部队的给水官兵硬是凭借自己的技术和智慧,2008年底,在岩石缝隙中打出了第一口水井。可以说,这个联合国超级营地,就是依托这口井而建成的。联非达团司令阿瓜伊曾由衷赞叹:“在整个任务区中,南战区之所以部署得最快,得益于中国工兵快速、高效的工作。”

  在这个目前驻扎有11个国家维和部队的超级营地,中新网记者偶然发现,不少外军官兵还会说一些简单的汉语呢。据说,这里至少有40名外军军官曾经在中国学习深造。24日下午,针对当前达尔富尔地区复杂的安全形势,中国和孟加拉国防护部队还进行了一场联合演练。

  孟方现场指挥官扎门在演练间隙告诉记者,他曾经在石家庄机械化步兵学院学习一年,对中国陆军的战役战术比较熟悉,“这也是我们的联合演练如此默契的原因。”扎门说,他希望在维和任务期满回国后,有机会再到中国学习。

  中国赴达尔富尔维和工程兵大队长刘万靖则介绍了这样几件有趣的事:在巴基斯坦三级医院,有一条中国文化长廊,中国结、中国书法、中国画等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藏品琳琅满目;在尼泊尔警察分队,6辆中国产的步战车承担着日常的巡逻、警卫任务;在坦桑尼亚分队,中国生产的炊事挂车保障着维和官兵的日常饮食;在整个战区,办公人员用的是联想电脑、海尔空调。

  由于尼亚拉周边安全形势比起以往有所恶化,近期已连续发生多起针对联非达团维和人员的暴力抢劫、袭击事件,中国维和部队面临的安全压力进一步增大。每次走出营地,都必须由步战车开道。第七批警卫中队中队长蔡绍都向新队员介绍注意事项时,每一条都说得很仔细:

  --路上各种车辆都有,毛驴车、摩托车、电三轮、汽车,没有交通信号灯,行人交通安全意识淡薄,机动途中速度不能太快,要加强观察,注意避让。

  --没有经过当地人允许不要对着他们照相,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到尼亚拉郊区的垃圾场施工,要经过政府军设立的好几道哨卡,需要提前向战区工程部门报告,再由他们通过民事部门等程序,获得政府军的允许。

  --如果出现突发情况,要按照预案做好防范,边处置边报告,必要时警卫前出,保护车队撤离。

  种种防护措施,让记者多了几分安全感。

  自中国维和部队部署到达尔富尔以来,中新网记者是第一个到过这个部队的女记者,也是迄今唯一的女性。维和官兵对记者照顾有加。吃饭时,饭桌上竟有炒豆芽,在蔬菜极为匮乏的达尔富尔,这让记者十分惊讶。原来,这是炊事班发的,只不过天气实在太炎热,有时地表温度高达48度,发出来的豆芽细如牙签。而那芹菜,吴树陈武官告诉记者,这是从战士们自己种的菜地里摘来的,他们一直都舍不得吃的。

  在这几个月的任务期里,第七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炊事班总是想方设法为战友们安排可口的食物,以保证官兵们的身体健康。第八批维和部队第一梯队到达的当晚,他们就做了4个菜给新来的战友接风。

  就要离开营地了,四级军士长刘向磊毫无保留地把自己的经验传授给“接班人”:“苏丹是MSL国家,忌讳用左手上菜,注意尼泊尔人不吃牛肉。”他说,“经过长途运输,西红杮、茄子容易烂,胡萝卜容易缩水,要先吃。鸡蛋要留着点吃,形势一紧张,很可能一两个月供应不上。”

  采访中,中新网记者还发现,这次轮换交接,还有不少“亮点”,比如:济南军区在维和分队中推行一种加强维和人才培养的新模式:干部下排当班长。据知这一模式从第八批维和部队开始实行。

  “这一模式可以让更多的年轻干部在海外维和行动中经受摔打和锻炼,为今后的维和行动培养和储备更多有经验的人才。”轮换交接指导组成员、济南军区政治部干部部副部长滕安达说。

  根据联合国任务区优化调整方案,第八批赴达尔富尔维和部队编制较第七批压缩了90人,但济南军区派出干部的数量却增加了10名。第八批赴苏丹达尔富尔维和部队大队长宋学照介绍说,这批维和部队共有官兵225人,其中干部占到近30%,除了炊事班长之外,所有的班长都由干部担任,警卫分队的副班长也由干部担任。

  “这批干部中有近一半到部队不满两年”,有长期基层工作经验的宋学照说,与一些老士官相比,新分到部队的年轻干部不仅年龄较小、兵龄较短,业务技能和带兵经验都显不足。到维和分队中担任班长,能够使他们尽快适应部队、熟悉战士,锻炼提高指挥带兵本领,增强基层工作的信心,既有利于个人成长进步,也有利于部队长远建设发展。

  “这一做法还将推广到由济南军区组建的赴南苏丹维和部队,以及两个任务区的后续接替部队。”滕安达说。(完)
http://news.china.com.cn/live/2013-04/28/content_1974182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