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航母监造官:首艘航母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5:33:40
中国航母监造官:首艘航母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2004年8月的一天,这是一个被中国航母人铭记、但如今才逐渐被人所知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神圣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海军装备部沈阳局装备人的身上。这是一支曾经为海军监造上千艘(架)舰艇、飞机,创造一项项第一、填补一个个空白的装备监造团队。

  在这近八年的艰辛中,是如何监造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连日来,记者前往工厂、船坞,探访航母监造人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其报国强军的执著与担当。

  “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

  第一次以建设者的身份走近“瓦良格”这一巨舰,海装沈阳局装备人心里五味杂陈。斑驳的舰体,锈蚀的表皮,“五脏六腑”有的被破坏,有的被摘除。而缺乏技术支援、缺乏图纸资料、缺乏建造经验、缺乏标准规范的薄弱基础,更使续建工作举步维艰。

  “一定要让‘瓦良格’舰在我们手中获得新生。”简单地收拾行囊后,军代表们住到了码头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进舱勘验。

  “干航母,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参与工程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风险比平时大得多。”陈奇局长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危险经历。

  航母平台第一次进坞当天,刮起大风。当舰艏到达坞口时,风力加大,进坞风险进一步增加。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船体专家莫立新根据经验判断可通过加大绞盘拉力等保证船的稳定,并大胆主张按原计划进行。

  航母平台缓缓进到坞口。然而,就在航母平台快坐墩时,探测声呐突然报警,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潜水员下去探摸后,说是舰体防护罩,无碍进坞。“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莫立新坚持。实际探摸证实那是一块强度极高的“下水托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幸亏进行了彻查,如果贸然坐墩,舰、坞都将受创。

  “细心,细心,再细心!”航母工程的每一个工地,都拉起这条横幅,以此提醒每个人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没有人能封锁得住创新的激情!”

  “研制航母,别人可以对我们技术封锁,但没有人能封锁得住我们创新的激情!”数年的监造之路,几千个夜以继日中,一线每个军代表刻骨铭心地铭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

  那年秋天,航母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正式开始,整个试验必须在半年内完成。随着发电机数量较驱逐舰成倍增长,需要试验的电力运行方案数量增长上百倍,按照传统的联调试验方法需要2年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首个一级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事关工程全线军心士气。时任驻大连某军代表室电气组组长王祖强,带领赵楠、晋建厂等军代表对试验项目进行仔细对比,果断提出联合检验思路,把出厂试验内容调整到陆试现场进行。经过彻夜奋战、科学测算,试验方案由近千种组合优化到288种。

  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研制监造阻拦索装置的重任,落在海装驻上海某军代表室。阻拦索装置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工程。

  舰载机阻拦原理看似极其简单,技术却十分复杂。比如其中结构独特的阻拦索支撑系统,它是一种使阻拦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装置,以便于勾住舰载机尾钩,既不能过高绊住战鹰的“双脚”导致偏倚,又必须赶紧拉住战鹰“尾巴”将其逼停。历经千百次的磨合试验,该军代表室把一套性能稳定的阻拦装备安装上舰。随着歼—15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舰载机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线”。

 “祖国的召唤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那年,作为全军十大青年标兵、驻大连某军代室的高级工程师康郦,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评选为出国高级访问学者。就在出国深造前,康郦得知自己主管的航母某专项工程急需立项安装某新型装备。康郦选择了后者!

  使命在肩,更知责任如山。军代表们一心一意攻关在监造一线,克服重重困难。

  寒冬的大连,海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船体变形影响精度,航母主机和轴系坞内安装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轮机组组长牛明田带领军代表孙长江、王广夫迎着寒风、顶着大雪加班加点。为了得出准确数据,他们就脱掉手套徒手拿仪器测量。有时手冻僵了,他们在电灯泡前暖暖手继续干;有时机械设备因温度过低无法工作,他们就把设备放到怀里暖热了再用。

  同样是寒冬,负责完成动力系泊试验的军代表们却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航母主机一开机,主机舱内的温度很快就达到60摄氏度,驻哈尔滨某军代室副总代表鞠东兵带着年轻军代表在炙热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舱外寒风凛冽,舱内热气熏人,他们只好穿着短裤背心坚持工作。而主机停机后,舱内温度很快就降至零下,大家赶快再把大衣披在身上。一天之内,军代表们要经历数次“寒冬”与“盛夏”的更替。那段时间,不少人感冒、发烧,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艰苦的工作环境迟滞不了军代表前进的脚步,危险状况阻挡不了军代表冲锋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心中什么最重要,祖国的召唤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http://gb.cri.cn/42071/2013/04/21/2625s4090998.htm中国航母监造官:首艘航母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2004年8月的一天,这是一个被中国航母人铭记、但如今才逐渐被人所知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神圣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海军装备部沈阳局装备人的身上。这是一支曾经为海军监造上千艘(架)舰艇、飞机,创造一项项第一、填补一个个空白的装备监造团队。

  在这近八年的艰辛中,是如何监造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连日来,记者前往工厂、船坞,探访航母监造人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其报国强军的执著与担当。

  “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

  第一次以建设者的身份走近“瓦良格”这一巨舰,海装沈阳局装备人心里五味杂陈。斑驳的舰体,锈蚀的表皮,“五脏六腑”有的被破坏,有的被摘除。而缺乏技术支援、缺乏图纸资料、缺乏建造经验、缺乏标准规范的薄弱基础,更使续建工作举步维艰。

  “一定要让‘瓦良格’舰在我们手中获得新生。”简单地收拾行囊后,军代表们住到了码头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进舱勘验。

  “干航母,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参与工程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风险比平时大得多。”陈奇局长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危险经历。

  航母平台第一次进坞当天,刮起大风。当舰艏到达坞口时,风力加大,进坞风险进一步增加。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船体专家莫立新根据经验判断可通过加大绞盘拉力等保证船的稳定,并大胆主张按原计划进行。

  航母平台缓缓进到坞口。然而,就在航母平台快坐墩时,探测声呐突然报警,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潜水员下去探摸后,说是舰体防护罩,无碍进坞。“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莫立新坚持。实际探摸证实那是一块强度极高的“下水托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幸亏进行了彻查,如果贸然坐墩,舰、坞都将受创。

  “细心,细心,再细心!”航母工程的每一个工地,都拉起这条横幅,以此提醒每个人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没有人能封锁得住创新的激情!”

  “研制航母,别人可以对我们技术封锁,但没有人能封锁得住我们创新的激情!”数年的监造之路,几千个夜以继日中,一线每个军代表刻骨铭心地铭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

  那年秋天,航母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正式开始,整个试验必须在半年内完成。随着发电机数量较驱逐舰成倍增长,需要试验的电力运行方案数量增长上百倍,按照传统的联调试验方法需要2年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首个一级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事关工程全线军心士气。时任驻大连某军代表室电气组组长王祖强,带领赵楠、晋建厂等军代表对试验项目进行仔细对比,果断提出联合检验思路,把出厂试验内容调整到陆试现场进行。经过彻夜奋战、科学测算,试验方案由近千种组合优化到288种。

  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研制监造阻拦索装置的重任,落在海装驻上海某军代表室。阻拦索装置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工程。

  舰载机阻拦原理看似极其简单,技术却十分复杂。比如其中结构独特的阻拦索支撑系统,它是一种使阻拦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装置,以便于勾住舰载机尾钩,既不能过高绊住战鹰的“双脚”导致偏倚,又必须赶紧拉住战鹰“尾巴”将其逼停。历经千百次的磨合试验,该军代表室把一套性能稳定的阻拦装备安装上舰。随着歼—15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舰载机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线”。

 “祖国的召唤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那年,作为全军十大青年标兵、驻大连某军代室的高级工程师康郦,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评选为出国高级访问学者。就在出国深造前,康郦得知自己主管的航母某专项工程急需立项安装某新型装备。康郦选择了后者!

  使命在肩,更知责任如山。军代表们一心一意攻关在监造一线,克服重重困难。

  寒冬的大连,海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船体变形影响精度,航母主机和轴系坞内安装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轮机组组长牛明田带领军代表孙长江、王广夫迎着寒风、顶着大雪加班加点。为了得出准确数据,他们就脱掉手套徒手拿仪器测量。有时手冻僵了,他们在电灯泡前暖暖手继续干;有时机械设备因温度过低无法工作,他们就把设备放到怀里暖热了再用。

  同样是寒冬,负责完成动力系泊试验的军代表们却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航母主机一开机,主机舱内的温度很快就达到60摄氏度,驻哈尔滨某军代室副总代表鞠东兵带着年轻军代表在炙热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舱外寒风凛冽,舱内热气熏人,他们只好穿着短裤背心坚持工作。而主机停机后,舱内温度很快就降至零下,大家赶快再把大衣披在身上。一天之内,军代表们要经历数次“寒冬”与“盛夏”的更替。那段时间,不少人感冒、发烧,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艰苦的工作环境迟滞不了军代表前进的脚步,危险状况阻挡不了军代表冲锋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心中什么最重要,祖国的召唤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http://gb.cri.cn/42071/2013/04/21/2625s4090998.htm
昂首追逐“航母梦”(远望台)
2012年9月25日,中国第一艘航母交付入列;两个月后,我国自行研制的歼—15舰载机在辽宁舰成功起降。

  百年航母梦圆今朝,为实现“强军梦”、“强国梦”,为落实能打仗、打胜仗的要求,为实现建设海洋强国的目标,迈出了坚实一步。

  我国是陆海兼备的大国,背陆面海,地缘环境复杂。建设一支以航母为核心的强大海上力量,是中华民族的百年梦想。

  从古到今,虽然无数中华儿女对发展航母魂牵梦绕,但限于国力,最终均止于梦想。这里面,蕴含着多少不甘、多少无奈!因为航空母舰的研制和建造,受政治、经济、军事、技术等诸多因素的制约,有赖于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坚强支撑。

  中国的和平崛起,不可阻挡地激荡着“航母梦”。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为发展航母奠定了雄厚的物质基础。国家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为发展航母提供了可靠的技术保证。于是,当2002年3月3日,历尽艰险的“瓦良格”号抵达大连,中国“航母梦”理所当然地被再度点燃。

  随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做出续建“瓦良格”、建成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的重大决策,中国航母工程正式启动!

  这是一项极其复杂的巨系统工程。工程量之巨,牵涉面之广,技术难题之多,攻关难度之大,参与人员之众,在我国海军装备发展史上前所未有。

  这是一项备受关注的国字号工程。在党中央、中央军委统一指挥下,舰船、航空两大行业,科研院所各方力量,前所未有地紧密融合起来,组建起航母建设的“国家队”。参与建设的军地双方,把国家利益举过头顶,不计代价,不问得失,不讲条件,携手推动工程建设一次次提速,全面打赢会战、决战、决胜三大战役。

  什么叫化腐朽为神奇?从满目疮痍、锈迹斑斑的“瓦良格”号,到容光焕发、筋强骨壮的辽宁舰,这一非凡的历程对此进行了生动的诠释。

  为了实现中国“航母梦”,八年来,航母装备建设团队始终把航母事业作为政治责任来对待,作为神圣使命来履行,作为崇高荣誉来追求,作为人生机遇来珍惜,超越小我成就大义,吃得大苦耐得大劳,舍得小家顾全大家,模范践行了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辽宁舰的横空出世,标志着中国百年航母梦初圆。中国航母要真正形成战斗力,我们依然任重而道远。

  长风破浪会有时。只要我们坚定不移、执着前行,中国航母发展的伟大梦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梦想就一定会实现!来源人民日报)
http://stock.sohu.com/20130421/n373415267.shtml
改造 非建造
按文中所言, 阻拦机是上海制造的, 但没透露是那间厂.
很好很强大,致敬
8月上船台的传说果然是真滴
 “研制航母,别人可以对我们技术封锁,但没有人能封锁得住我们创新的激情!”数年的监造之路,几千个夜以继日中,一线每个军代表刻骨铭心地铭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
八月航母上船台阿
确实不错,在有限预研的情况下能修成这样就不错了
048工程取名即来自“2004年8月”
最后的费迪南 发表于 2013-4-21 14:04
改造 非建造
和新建的工程量差不多的
中国航母果然跟八月有缘,八月工程立项,八月首次试航。


根据官八股给的信息

航母048工程

航母主机 大轴是夜间在坞内安装的(证实原瓦良格航母主轴和轮机已破坏拆除 或因制造年代久远无法使用 需重安新的)

拦阻索装置上海制造

航母主机 哈锅炉 哈汽轮机制造(证实动力系统为国产或部分国产 部分引进 但国内都能自己解决)

航母电力系统 大连制造集成。

根据官八股给的信息

航母048工程

航母主机 大轴是夜间在坞内安装的(证实原瓦良格航母主轴和轮机已破坏拆除 或因制造年代久远无法使用 需重安新的)

拦阻索装置上海制造

航母主机 哈锅炉 哈汽轮机制造(证实动力系统为国产或部分国产 部分引进 但国内都能自己解决)

航母电力系统 大连制造集成。
很好很强大
银灰 发表于 2013-4-21 19:00
根据官八股给的信息

航母048工程
pop3说当初主机只是安放,没有彻底固定住。
这样看大连上国妈驾轻就熟

che 发表于 2013-4-21 19:15
pop3说当初主机只是安放,没有彻底固定住。


没彻底固定住 可信度低  老瓦在海上漂泊1年多 又飓风大浪 又搁浅侧倾的  动力装置会损坏的。

2012年第10期现代舰船刊登的俄罗斯方面的文章说主机 大轴 螺旋桨都拆了

《党史纵览》2012年第12期
经谈判,1998年4月,徐增平以香港创律集团旗下子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名义,用2000万美元买下航母。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美国的压力,将“瓦良格”上的舰载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等设备拆卸一空,只剩下一个空壳。

che 发表于 2013-4-21 19:15
pop3说当初主机只是安放,没有彻底固定住。


没彻底固定住 可信度低  老瓦在海上漂泊1年多 又飓风大浪 又搁浅侧倾的  动力装置会损坏的。

2012年第10期现代舰船刊登的俄罗斯方面的文章说主机 大轴 螺旋桨都拆了

《党史纵览》2012年第12期
经谈判,1998年4月,徐增平以香港创律集团旗下子公司澳门创律旅游娱乐公司的名义,用2000万美元买下航母。交船前,乌克兰迫于美国的压力,将“瓦良格”上的舰载武器设备和动力系统等设备拆卸一空,只剩下一个空壳。
当年还是老瓦的时候就摸得比自己自慰都熟悉,这修航母比新造难几倍不止,可就这样都被咱们弄好了,你说参与过的人对这玩意熟悉到什么程度?只怕这辈子的感觉就是:无他,唯手熟尔!
银灰 发表于 2013-4-21 19:50
没彻底固定住 可信度低  老瓦在海上漂泊1年多 又飓风大浪 又搁浅侧倾的  动力装置会损坏的。

2012年 ...
这些都是来自网络传言,pop3是引用了续建可行性报告的。


通过八年的摸索与实践,可以说中国基本掌握了航母的构造设计与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等技术,现在只等航母运行一阶段后的数据积累,以及实际运用情况收集,就可供后续航母工程进行完善与优化设计了。。

通过八年的摸索与实践,可以说中国基本掌握了航母的构造设计与相关设备的研发,制造,安装等技术,现在只等航母运行一阶段后的数据积累,以及实际运用情况收集,就可供后续航母工程进行完善与优化设计了。。
而缺乏技术支援、缺乏图纸资料、缺乏建造经验、缺乏标准规范的薄弱基础,更使续建工作举步维艰。

---------------------------网传搞到图纸了 大概实际是没有
中国航母监造官:首艘航母是怎么建造出来的


2013年04月21日  来源:人民日报 


  2004年8月的一天,这是一个被中国航母人铭记、但如今才逐渐被人所知的日子。就在这一天,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作出重大决策:续建“瓦良格”号航母,启动中国航母工程!

  神圣的使命,历史性地落在海军装备部沈阳局装备人的身上。这是一支曾经为海军监造上千艘(架)舰艇、飞机,创造一项项第一、填补一个个空白的装备监造团队。

  在这近八年的艰辛中,是如何监造出中国第一艘航母的?连日来,记者前往工厂、船坞,探访航母监造人曾经走过的足迹,感受其报国强军的执著与担当。

  “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

  第一次以建设者的身份走近“瓦良格”这一巨舰,海装沈阳局装备人心里五味杂陈。斑驳的舰体,锈蚀的表皮,“五脏六腑”有的被破坏,有的被摘除。而缺乏技术支援、缺乏图纸资料、缺乏建造经验、缺乏标准规范的薄弱基础,更使续建工作举步维艰。

  “一定要让‘瓦良格’舰在我们手中获得新生。”简单地收拾行囊后,军代表们住到了码头临时搭建的活动板房里,开始了进舱勘验。

  “干航母,在中国是开天辟地第一次,参与工程的每个人都是第一次,风险比平时大得多。”陈奇局长向笔者讲述了这样一段危险经历。

  航母平台第一次进坞当天,刮起大风。当舰艏到达坞口时,风力加大,进坞风险进一步增加。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船体专家莫立新根据经验判断可通过加大绞盘拉力等保证船的稳定,并大胆主张按原计划进行。

  航母平台缓缓进到坞口。然而,就在航母平台快坐墩时,探测声呐突然报警,现场气氛骤然紧张。潜水员下去探摸后,说是舰体防护罩,无碍进坞。“干航母容不得任何闪失!”莫立新坚持。实际探摸证实那是一块强度极高的“下水托架”。在场的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幸亏进行了彻查,如果贸然坐墩,舰、坞都将受创。

  “细心,细心,再细心!”航母工程的每一个工地,都拉起这条横幅,以此提醒每个人加强责任心和事业心。

  “没有人能封锁得住创新的激情!”

  “研制航母,别人可以对我们技术封锁,但没有人能封锁得住我们创新的激情!”数年的监造之路,几千个夜以继日中,一线每个军代表刻骨铭心地铭记这句话、践行着这句话。

  那年秋天,航母电力系统陆上联调试验正式开始,整个试验必须在半年内完成。随着发电机数量较驱逐舰成倍增长,需要试验的电力运行方案数量增长上百倍,按照传统的联调试验方法需要2年时间。

  这是工程建设首个一级系统陆上联调试验,事关工程全线军心士气。时任驻大连某军代表室电气组组长王祖强,带领赵楠、晋建厂等军代表对试验项目进行仔细对比,果断提出联合检验思路,把出厂试验内容调整到陆试现场进行。经过彻夜奋战、科学测算,试验方案由近千种组合优化到288种。

  舰载机着陆对甲板阻拦装置要求极高。研制监造阻拦索装置的重任,落在海装驻上海某军代表室。阻拦索装置涉及机械、电气、液压等诸多技术,是硕大而庞杂的工程。

  舰载机阻拦原理看似极其简单,技术却十分复杂。比如其中结构独特的阻拦索支撑系统,它是一种使阻拦索升高到指定高度的装置,以便于勾住舰载机尾钩,既不能过高绊住战鹰的“双脚”导致偏倚,又必须赶紧拉住战鹰“尾巴”将其逼停。历经千百次的磨合试验,该军代表室把一套性能稳定的阻拦装备安装上舰。随着歼—15舰载机首次着舰试验取得圆满成功,中国舰载机终于有了自己的“生命线”。

  “祖国的召唤是人生最大的幸福!”

  那年,作为全军十大青年标兵、驻大连某军代室的高级工程师康郦,被国家留学基金委评选为出国高级访问学者。就在出国深造前,康郦得知自己主管的航母某专项工程急需立项安装某新型装备。康郦选择了后者!

  使命在肩,更知责任如山。军代表们一心一意攻关在监造一线,克服重重困难。

  寒冬的大连,海风凛冽,气温低至零下20摄氏度。为了防止温度变化导致船体变形影响精度,航母主机和轴系坞内安装工作只能在夜间进行。轮机组组长牛明田带领军代表孙长江、王广夫迎着寒风、顶着大雪加班加点。为了得出准确数据,他们就脱掉手套徒手拿仪器测量。有时手冻僵了,他们在电灯泡前暖暖手继续干;有时机械设备因温度过低无法工作,他们就把设备放到怀里暖热了再用。

  同样是寒冬,负责完成动力系泊试验的军代表们却忍受着高温的炙烤。航母主机一开机,主机舱内的温度很快就达到60摄氏度,驻哈尔滨某军代室副总代表鞠东兵带着年轻军代表在炙热的环境中加班加点,废寝忘食。舱外寒风凛冽,舱内热气熏人,他们只好穿着短裤背心坚持工作。而主机停机后,舱内温度很快就降至零下,大家赶快再把大衣披在身上。一天之内,军代表们要经历数次“寒冬”与“盛夏”的更替。那段时间,不少人感冒、发烧,但是没有一个人离开工作岗位。

  艰苦的工作环境迟滞不了军代表前进的脚步,危险状况阻挡不了军代表冲锋的身影。“我知道自己心中什么最重要,祖国的召唤是我们人生最大的幸福!”





http://www.chinanews.com/mil/2013/04-21/4749406.shtml
不是说买了图纸吗。。。
这个八股料很足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