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少年科普工作极差(续)-八十年末至九十代是科普期刊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6 15:03:41
罗大佐 发表于 2013-3-23 10:55
  你把科普期刊这个重要领域整个无视了,给少年和成人看的有《知识就是力量》,给中学生看的有《少年科 ...


看到这段,想起的当年的青葱岁月······

以下这些是历经搬家、装修等种种“磨难“后”文物“。可惜的是《飞碟探索》从创刊号起不间断地买了至少五、六年最终在与其它书籍的竞争下惨遭淘汰.









商品经济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对科学的追求似乎是很陌生、遥远的事情。






罗大佐 发表于 2013-3-23 10:55
  你把科普期刊这个重要领域整个无视了,给少年和成人看的有《知识就是力量》,给中学生看的有《少年科 ...


看到这段,想起的当年的青葱岁月······

以下这些是历经搬家、装修等种种“磨难“后”文物“。可惜的是《飞碟探索》从创刊号起不间断地买了至少五、六年最终在与其它书籍的竞争下惨遭淘汰.

QQ截图20130323142707.jpg (307.49 KB, 下载次数: 1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3 14:47 上传



QQ截图20130323142734.jpg (201.04 KB, 下载次数: 1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3 14:47 上传



QQ截图20130323144229.jpg (257.37 KB, 下载次数: 9)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3 14:47 上传



QQ截图20130323145129.jpg (259.68 KB, 下载次数: 11)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23 14:52 上传



商品经济极大丰富了人们的物质生活,但对科学的追求似乎是很陌生、遥远的事情。






看着粗糙的纸质反倒有一种亲切感,因为这些东西是用心做的,那个时候人心还不那么浮躁。
很亲切,不像现在的小孩,捧着ipad去“科普”
我对楼主看过的书之多,感到震惊!
我看故事会科普
gcxhjf 发表于 2013-3-24 16:16
我对楼主看过的书之多,感到震惊!
请允许我在这里一并回复二位了


1978年科学大会
  http://www.cnr.cn/tfmb/kjdh/bjzl/200601/t20060109_504152263.html
    中广网北京1月9日消息  1978年3月18~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在北京隆重召开了全国科学大会。在有6000人参加的开幕会上,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作了重要讲话,号召“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方毅副总理作了有关发展科学技术的规划和措施的报告,大会宣读了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的书面讲话:《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会上先进集体和先进科技工作者受到了表彰。这次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粉碎“四人帮”之后,国家百废待兴的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也是中国科技发展史上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盛会。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从而澄清了长期束缚科学技术发展的重大理论是非问题,打开了“文化大革命”以来长期禁锢知识分子的桎梏,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大会通过了《1978-1985年全国科学技术发展规划纲要(草案)》,这是我国的第三个科学技术发展长远规划。

“树雄心,立大志,向科学技术现代化进军”-这就是当时全社会弥漫着深厚的(学)科学氛围的根本,其次那时还没有“教育产业化”学生有时间、有条件去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课外活动。这些书一直保存到现在也是对当时学生相对轻松的成长环境的一种怀念,目前无论家长还是学生都身不由己被卷进了商品经济大潮······

在这里一并回复@罗大佐 @gcxhjf 两位了(之前的回复被吞了)

《科学的春天——在全国科学大会闭幕式上的讲话》这是当时科学氛围浓郁的根本。其次那时还没有教育产业化,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去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课外活动。

现在学生、老师、家长都在商品大潮中“游泳”身不由己,这些书之所以保存到现在也时对当时相对轻松的学习环境的一种怀念。

  
2个关于科普的帖子都收藏了。
现在好的科普少——个人所知。
飞之鹰 发表于 2013-3-24 19:25
2个关于科普的帖子都收藏了。
现在好的科普少——个人所知。

您这是太抬爱了。其实说差主要是说国产类,再加上学校的“现实主义”教育。


ps,想当初一个班里三十多个学生可能有一半的人长大了想当科学家或解放军,现在大部分学生怎么想不太了解但家长在一起除了说打算让孩子以后做“公务员、演艺明星、公司老板”之类的人上人外,鼓励孩子做相对清苦的科研工作的寥寥无几。另外,百年树人的道理好象从来没人提起。
我倒是认为80年代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比现在轻,只是没现在这么泛滥的“课外课”。

更大的问题在于科普作者群体的萎缩和科普杂志的低质化,这个现象在90年代后半期就很明显了,大部分科普杂志不是停刊,而是被读者抛弃了。
那天突然在网上发现新版的十万个为什么,有些犹豫,册数比以前少了一些,只有十几个分册,不知道内容如何了

罗大佐 发表于 2013-3-25 09:48
我倒是认为80年代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比现在轻,只是没现在这么泛滥的“课外课”。

更大的问题在于科普作者 ...


课业负担我感觉还行吧,可能是学习成绩属兵头将尾没人“特殊照顾”于是有了不少空闲。当下科普工作属前人栽树无名无利,没有国家大力扶持很难不陷入恶性循环。
罗大佐 发表于 2013-3-25 09:48
我倒是认为80年代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比现在轻,只是没现在这么泛滥的“课外课”。

更大的问题在于科普作者 ...


课业负担我感觉还行吧,可能是学习成绩属兵头将尾没人“特殊照顾”于是有了不少空闲。当下科普工作属前人栽树无名无利,没有国家大力扶持很难不陷入恶性循环。
现在人有空都去搞娱乐了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就够丰富了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3-26 21:28
一套十万个为什么就够丰富了
那时千辛万苦攒钱买了一套(可能是14本),现在只剩下这几本了。
《知识就是力量》呵呵,遥远的记忆。
bjkk 发表于 2013-3-26 22:01
那时千辛万苦攒钱买了一套(可能是14本),现在只剩下这几本了。
哪一套?是文革那一版么?
我对上面的语录影响很深。
bjkk 发表于 2013-3-26 22:01
那时千辛万苦攒钱买了一套(可能是14本),现在只剩下这几本了。
你这一套是后来的,而且是给低龄层看的。
84-86年订过 我们爱科学,现在给孩子定,10万个为什么 当时买了几本,前10年有从书店卖的旧书凑了 18本。
  当年还有几本 ,今天的科学,很不错。知识就是力量,上大学时候订过,科学画报 80年的还有些本,其中有介绍 次声波武器,和 光盘电影的,当时感觉太遥远了。

李无敌 发表于 2013-3-27 20:42
84-86年订过 我们爱科学,现在给孩子定,10万个为什么 当时买了几本,前10年有从书店卖的旧书凑了 18本。
...


电子时代纸媒生存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科普类书刊。
李无敌 发表于 2013-3-27 20:42
84-86年订过 我们爱科学,现在给孩子定,10万个为什么 当时买了几本,前10年有从书店卖的旧书凑了 18本。
...


电子时代纸媒生存越来越难了,尤其是科普类书刊。
当年气氛确实不错,所列大多数刊物和书本都看过。
除了各种科普杂志、书刊,咱最喜欢的就是科幻小说,凡尔纳的小说翻来覆去看,还有很多国产小说和小人书,比如“飞向人马座”、“隐身人”、“小灵通漫游未来”、“白天鹅”(名字可能有误,内容是驾驶一架巨大的飞机“白天鹅号”四处驱云赶雨,人工干预调度天气和气候)。。。。。。
罗大佐 发表于 2013-3-25 09:48
我倒是认为80年代学生的课业负担不比现在轻,只是没现在这么泛滥的“课外课”。

更大的问题在于科普作者 ...
到新世纪这些科普杂志要么完蛋要么变成无聊的通俗杂志
中学时代看科普杂志是快乐的
水多湿身 发表于 2013-5-8 21:04
中学时代看科普杂志是快乐的
现在讲“名利双收”,当然不会轻松。
学校尽是应试教育,哪有科普?
看到楼主的书很亲切 如果楼主不是转帖的话 很佩服楼主现在还藏有这么多完整的

飞碟探索破产了吗?九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末 90%的本子都有 可惜上次搬家丢了一大半 奥秘也所剩无几 科幻世界老期有 九十年代末就不订阅了

看见郑文光的本子 想起很重要的回忆 现在的人估计不认识什么郑文光、叶永列、童恩正、王晋康等等 它们只晓得刘慈欣

我记得曾今在父母单位的图书馆 看见一本厚厚的科幻小说选 非常类似中间一张图 不确定是不是那本 我记得好像是一本 没分上中下

里面的篇幅我现在还记得

1、《银色的盾》 讲述我国和苏修 在海底深处的激烈斗争 女主人公的老公所在的潜艇在类似百莫大地区的海底失事 怀疑被苏修干了 女主人公悲痛万分 请愿随队下潜深海 到事发地点 遇上海难 正被神秘旋窝吞没之际 突然被神奇的力量就起 原来神秘区域是中华祖先在海底留下的遗产 里面有我们的同胞 长期的进化 出现了不同的文明分支 (大意是这样)

2、名字不详 一个科考队到西藏深山探险 中途挖掘出一个神秘的骨笛 传说能招来魔鬼 队员吹响了骨笛 夜晚帐篷外想起神秘的脚步声和恐惧的吼叫……N年后才知道 是童恩正老师的《雪山魔笛》

3、名字不详 一个生物科考队在深山里探险 从一个奇怪的骨头追踪 在一个洞穴中尽然发现了现存世上的唯一一头霸王龙 途中还和苏修分子进行坚决的斗争……N年后才知道 是《追捉恐龙的人》

4、名字不详 我国一个科学家根据壁虎的远离 发明了可以飞檐走壁的衣服 并且带有神秘的生物波 可以催眠凶猛的动物 苏修分子绑架了科学家 在我广大指战员和科学家的英勇奋战下 粉碎了阴谋

5、名字不详 世界上能钻探到地深的钻地车 只有苏修和我国 苏修在我国边境屡次进犯 我国英勇的指战员驾驶单独一架钻地车 在敌众我寡的情况下 在负责的地下环境中 粉碎了苏修的阴谋……

6、名字不详 我国科学家创造了一个机器人 有一个电子蛙眼 具有高智商、高反应的智慧机器人 具有自我学习的特点 取名‘阿尔法’后来苏修绑架机器人 诱惑其背叛祖国 我国科学家启用备用机器人‘贝塔’ 同时利用阿尔法的自我学习特点 识破苏修的诡计……

7、名字不详 我国一个残疾科学家 为弥补自身的遗憾 创造了一个学习型的机器人 机器人具有自我阅读分析的功能 科学家给他阅读了大量的书籍 后来机器人越来越喜欢看警匪犯罪类小说 后来机器人失踪了 某市发生多起刑事案件 历尽侦破后 锁定机器人 在最后一次作案时 机器人由于需要充电 回到充电房 被一举摧毁……

8、《自生人》名字不一定准 我国科学家在一个岛上创造了若干机器人 具有自我完善的特点 让其在岛上自由发展 后来一个科学家因意外 搁浅到岛上 发现机器人自相残杀 利用被杀死的机器人完善、强大自己……机器人自身也非常痛苦 后来科学家让他们修改了原始的信条‘自我完善’——‘自我进化’

9、《飞向人马座》 这个不说了 太经典

10、名字不详 一个雪山 发现冰冻着的藏族人 解冻后 科学家救活了藏族人 藏族人原本是49年前的藏奴 醒来后惊奇的发现世界变样 藏族人告诉大家 解放前农奴的悲惨生活……

有印象的就这么多 简单几句话 但年代过于久远 内容已经模糊了 但原文异常之精彩 比现在那些无病呻吟的垃圾精彩极了

不知你们有印象否

elerwood 发表于 2013-5-13 21:36
看到楼主的书很亲切 如果楼主不是转帖的话 很佩服楼主现在还藏有这么多完整的

飞碟探索破产了吗?九十年 ...


呵呵,不是转贴。这些“古董”都是历经磨难幸存下来的,当时提倡-中华崛起而读书!哪象现在世风日下。

3、5、10有印象只是不知道是看过还是听别人说过。

很久不买杂志了,不知飞碟探索的情况。
elerwood 发表于 2013-5-13 21:36
看到楼主的书很亲切 如果楼主不是转帖的话 很佩服楼主现在还藏有这么多完整的

飞碟探索破产了吗?九十年 ...


呵呵,不是转贴。这些“古董”都是历经磨难幸存下来的,当时提倡-中华崛起而读书!哪象现在世风日下。

3、5、10有印象只是不知道是看过还是听别人说过。

很久不买杂志了,不知飞碟探索的情况。
飞碟探索似乎停刊很长时间了吧。 科普工作渐渐失落的情况和经济和社会环境有关吧,功利性主导的。
家中只有《智力》《飞碟探索》。
《智力》涉及数物化常识,对联灯谜文化常识,很全面的杂志。《飞碟探索》就有点志怪的感觉了,看过后晚上出门上厕所总担心被外星人绑架。
elerwood 发表于 2013-5-13 21:36
看到楼主的书很亲切 如果楼主不是转帖的话 很佩服楼主现在还藏有这么多完整的

飞碟探索破产了吗?九十年 ...
亲,《珊瑚岛上的死光》看过吗
lz多久没逛书店了?
我觉得现在科普的书还不少啊,图文并茂的

李无敌 发表于 2013-3-27 20:42
84-86年订过 我们爱科学,现在给孩子定,10万个为什么 当时买了几本,前10年有从书店卖的旧书凑了 18本。
...


  握爪,我从二年级订的我们爱科学,  直到86年,6年级不再看。
李无敌 发表于 2013-3-27 20:42
84-86年订过 我们爱科学,现在给孩子定,10万个为什么 当时买了几本,前10年有从书店卖的旧书凑了 18本。
...


  握爪,我从二年级订的我们爱科学,  直到86年,6年级不再看。
我武长维扬 发表于 2013-5-15 08:35
握爪,我从二年级订的我们爱科学,  直到86年,6年级不再看。
现在给我女儿订呢。
喝喝茶 发表于 2013-5-14 23:13
lz多久没逛书店了?
我觉得现在科普的书还不少啊,图文并茂的
书只是一方面,期刊更能代表科普工作的现状和未来。
superdirex 发表于 2013-3-30 19:54
当年气氛确实不错,所列大多数刊物和书本都看过。
除了各种科普杂志、书刊,咱最喜欢的就是科幻小说,凡尔 ...
凡尔纳的三部曲算是我的启蒙读物吧
fdbiology 发表于 2013-5-15 22:29
凡尔纳的三部曲算是我的启蒙读物吧

是姐姐读给我听给我的启蒙,刚上一年级,看不懂
问题是现在的科普杂物和央视的走进科学一样可笑
路过天涯 发表于 2013-5-16 10:11
问题是现在的科普杂物和央视的走进科学一样可笑
急功近利的社会风气使然
亲,《珊瑚岛上的死光》看过吗
看过的,还看过电影。现在的很多所谓科幻都成了魔幻。
叶永烈的小说当年看了不少,特别是金明探案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