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亚福: 驳计生委官员“饮鸩止渴”论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06:35:34
驳计生委官员“饮鸩止渴”论

2013年03月12日 21:17:30   何亚福

  3月12日人民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强调,当前的人口形势忽视不得、乐观不得,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杨玉学为什么说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呢?他给出了四个理由。但我认为,杨玉学给出的四个理由都站不住脚,下面我分别反驳他的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杨玉学说:“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为13.4亿,即使将人口增长率控制在7‰,每年净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3年就会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

  我认为,“人口基数大”不能作为坚持计划生育的理由。例如,假设甲国有20亿人口,总和生育率只有1.0,难道甲国还需要降低生育率吗?假设乙国只有2亿人口,总和生育率高达7.0,那么,乙国才需要适当降低生育率。近几年来,世界每年净增人口约7500万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那么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应该是7500万人的五分之一(即1500万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700万。也就是说,近几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按照杨玉学的逻辑,光看人口基数而不看人口密度,也不看生育率,那么我们假设一下这种情况: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外国”,中国有13亿人口,外国有57亿人口,那么外国人岂不是要大叫:“不得了啦!中国只有13亿人,而我国有57亿人,我国人口太多了!中国每年净增人口不到700万,我国每年净增人口达到6000多万,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第二个理由,杨玉学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人口总数越大,人均资源越少。”我以前在《为什么应该取消计划生育》一文中已分析过:资源、环境等问题都不能作为计划生育的理由,在此不再详细分析。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的贫富与这个国家的人均资源没有必然关系。例如,非洲人均资源丰富,欧洲人均资源贫乏,但欧洲比非洲富裕得多。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们对环境粗放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因为人既能破坏环境,也能改善环境。

  第三个理由,杨玉学说:“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也不宜让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虽然我国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差不多排在世界100位左右。”

  我认为,杨玉学这种说法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样的:“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但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所以GDP总量才能排在世界第二。”可以设想,假如中国人口只有3亿,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人均GDP基本上仍然是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而综合国力则大大降低了。缅甸、老挝等国家人口数量比中国少得多,但人均GDP也比中国低得多。

  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简称“西方七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按国土面积的排列次序为: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按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国的人口数量很接近,都是六千万左右。而西方七国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也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列的,而不是按国土面积排列的。西方七国之中,加拿大面积最大,但人口排在末尾,所以经济总量也排在末尾。加拿大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人均GDP与美国基本相同。可见,“减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第四个理由,杨玉学说:“由于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比较强烈的。特别是在农村,生产力的水平低下,人是直接生产力,没有男孩就没有壮劳动力,所以计划外生育的比较多。”

  中国人的生育意愿真的比较强烈吗?国家计生委公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近年来多次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国人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人们的平均生育意愿是1.7~1.85个孩子。杨玉学把想生两个孩子也说成是“生育意愿比较强烈”,难道他认为只想生一个孩子才是正常的?打个比方,某个人只有一个眼睛,他认为有两个眼睛的人是不正常的。杨玉学其实是把正常与不正常搞颠倒了。

  杨玉学说:“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人口的年轻化、中年化、老龄化过程。我国也是这样,而且老龄化将是今后人口发展的一个常态化过程。”

  事实上,虽然发达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也进入老龄化,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也进入老龄化。然而,不同的是: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提升生育率从而缓解老龄化进程,而中国则实行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从而加速了老龄化进程。

  杨玉学说:“老龄人口的上升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到了一定时期肯定会放缓。”然而,如果中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即使将来中国的老人数量大大减少了,老龄化程度也不会减轻。举例来说,如果连续几代人都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人口结构如下:第一代:400人(200对夫妇);第二代:200人;第三代:100人;第四代:50人。人口结构是4:2:1,老龄化程度最终达到:4/(4+2+1)=4/7=57%。即使第一代的400人去世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但人口结构仍然是4:2:1,老龄化程度仍然不变。因此,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很低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将要承受的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

  杨玉学说:“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

  在上面这段话中,杨玉学用到“饮鸩止渴”这个成语,他是把老龄化比喻为“口渴”,把孩子比喻为“鸩”(“鸩”是毒酒的意思)。可见,在这位计生委官员眼中,孩子就像毒酒一样有害。难怪有一个计生口号说“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

  杨玉学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一个国家合理的人口结构是保持生育率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样既不会造成少儿抚养比过高,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现在的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生育来缓解?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能把生育率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那么人口结构就是良性循环而不是恶性循环了。


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383-48925.shtml
.财经网驳计生委官员“饮鸩止渴”论

2013年03月12日 21:17:30   何亚福

  3月12日人民网报道:全国政协委员、国家人口计生委党组成员杨玉学强调,当前的人口形势忽视不得、乐观不得,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杨玉学为什么说要“继续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呢?他给出了四个理由。但我认为,杨玉学给出的四个理由都站不住脚,下面我分别反驳他的四个理由。

  第一个理由,杨玉学说:“首先我国人口基数大,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口为13.4亿,即使将人口增长率控制在7‰,每年净增人口仍在700万左右,3年就会增加一个澳大利亚的人口”。

  我认为,“人口基数大”不能作为坚持计划生育的理由。例如,假设甲国有20亿人口,总和生育率只有1.0,难道甲国还需要降低生育率吗?假设乙国只有2亿人口,总和生育率高达7.0,那么,乙国才需要适当降低生育率。近几年来,世界每年净增人口约7500万人。中国人口占世界的五分之一左右,如果中国的人口增长速度与世界平均水平相当,那么中国每年净增人口应该是7500万人的五分之一(即1500万人)。然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近几年中国每年净增人口数量都没有超过700万。也就是说,近几年中国人口增长速度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

  按照杨玉学的逻辑,光看人口基数而不看人口密度,也不看生育率,那么我们假设一下这种情况:全世界只有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另一个是“外国”,中国有13亿人口,外国有57亿人口,那么外国人岂不是要大叫:“不得了啦!中国只有13亿人,而我国有57亿人,我国人口太多了!中国每年净增人口不到700万,我国每年净增人口达到6000多万,我国必须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

  第二个理由,杨玉学说:“我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人口总数越大,人均资源越少。”我以前在《为什么应该取消计划生育》一文中已分析过:资源、环境等问题都不能作为计划生育的理由,在此不再详细分析。简单地说,一个国家的贫富与这个国家的人均资源没有必然关系。例如,非洲人均资源丰富,欧洲人均资源贫乏,但欧洲比非洲富裕得多。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不是人口太多,而是人们对环境粗放式、掠夺式的开发利用,因为人既能破坏环境,也能改善环境。

  第三个理由,杨玉学说:“从经济社会发展角度来看,也不宜让人口增长速度过快。虽然我国GDP总量已是世界第二,但人均GDP差不多排在世界100位左右。”

  我认为,杨玉学这种说法其实是颠倒了因果关系,正确的说法应是这样的:“虽然中国的人均GDP只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但由于中国有13亿人口,所以GDP总量才能排在世界第二。”可以设想,假如中国人口只有3亿,而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人均GDP基本上仍然是排在世界第100位左右,而综合国力则大大降低了。缅甸、老挝等国家人口数量比中国少得多,但人均GDP也比中国低得多。

  我们来看一下当今世界七个主要发达国家(简称“西方七国”)的人口数量和国土面积,按国土面积的排列次序为:加拿大、美国、法国、日本、德国、意大利、英国。按人口数量的排列次序为:美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意大利、加拿大。其中法国、英国、意大利这三国的人口数量很接近,都是六千万左右。而西方七国的经济总量基本上也是按照人口数量排列的,而不是按国土面积排列的。西方七国之中,加拿大面积最大,但人口排在末尾,所以经济总量也排在末尾。加拿大国土面积与美国差不多,人口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但人均GDP与美国基本相同。可见,“减少人口有利于提高人均GDP”,这种观点是没有根据的。

  第四个理由,杨玉学说:“由于受到‘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等传统观念的影响,中国人的生育意愿是比较强烈的。特别是在农村,生产力的水平低下,人是直接生产力,没有男孩就没有壮劳动力,所以计划外生育的比较多。”

  中国人的生育意愿真的比较强烈吗?国家计生委公布的《人口和计划生育统计公报——2006年全国人口和计划生育抽样调查主要数据公报》的数据:“生育意愿:育龄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为1.73个。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妇女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分别为1.78个和1.60个。”近年来多次生育意愿调查表明,大多数中国人希望生育两个孩子,而人们的平均生育意愿是1.7~1.85个孩子。杨玉学把想生两个孩子也说成是“生育意愿比较强烈”,难道他认为只想生一个孩子才是正常的?打个比方,某个人只有一个眼睛,他认为有两个眼睛的人是不正常的。杨玉学其实是把正常与不正常搞颠倒了。

  杨玉学说:“欧洲很多发达国家,都经历了人口的年轻化、中年化、老龄化过程。我国也是这样,而且老龄化将是今后人口发展的一个常态化过程。”

  事实上,虽然发达国家没有实行计划生育也进入老龄化,中国实行计划生育也进入老龄化。然而,不同的是:发达国家采取各种措施力求提升生育率从而缓解老龄化进程,而中国则实行计划生育降低生育率从而加速了老龄化进程。

  杨玉学说:“老龄人口的上升是阶段性的,不可能永远持续下去,到了一定时期肯定会放缓。”然而,如果中国的生育率一直处于很低水平,即使将来中国的老人数量大大减少了,老龄化程度也不会减轻。举例来说,如果连续几代人都只生一个孩子,那么人口结构如下:第一代:400人(200对夫妇);第二代:200人;第三代:100人;第四代:50人。人口结构是4:2:1,老龄化程度最终达到:4/(4+2+1)=4/7=57%。即使第一代的400人去世后,老人数量减少了,但人口结构仍然是4:2:1,老龄化程度仍然不变。因此,一个国家如果长期保持很低的生育率,那么这个国家将要承受的老龄化不是阵痛,而是长痛。

  杨玉学说:“想通过增加生育来冲淡老龄化,那是饮鸩止渴。”

  在上面这段话中,杨玉学用到“饮鸩止渴”这个成语,他是把老龄化比喻为“口渴”,把孩子比喻为“鸩”(“鸩”是毒酒的意思)。可见,在这位计生委官员眼中,孩子就像毒酒一样有害。难怪有一个计生口号说“宁添一座坟,不添一个人!”

  杨玉学说:“在一个时期内,出生人口多了好像延缓了老龄化,但是过了这个时期,老年人增多了,老龄化照旧。这是一个恶性循环。”

  事实上,一个国家合理的人口结构是保持生育率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这样既不会造成少儿抚养比过高,也不会出现严重的老龄化问题。为什么说中国现在的老龄化问题可以通过增加生育来缓解?这是因为中国现在的生育率远远低于世代更替水平。如果能把生育率保持在世代更替水平附近,那么人口结构就是良性循环而不是恶性循环了。


http://blog.caijing.com.cn/expert_article-151383-48925.shtml
.财经网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口口声声骂别人是汉奸的人,且在处处歧视汉人了。
两少一宽 同一地区少民中高考加分 经济补助 税费减免 生育两胎三胎 警察只敢管汉人等等。

谁是真汉奸,汉人心中是有数的。
同一地区,一边实行鼓励生育 一边实行强制少生。
大神奇了
财权 发表于 2013-3-13 07:29
这是一个神奇的国度,口口声声骂别人是汉奸的人,且在处处歧视汉人了。
两少一宽 同一地区少民中高考加分  ...
果然是二楼厉害
就是啊,现在叫嚷着放宽会导致多生,生多了给大伙造成压力,争夺了大家的生存空间云云。可就不想想,将来自个儿老了,你得感谢那些多生出来的人间接养你的。
中国计划生育为何持续这么久?

2013年03月13日 07:10 AM   
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特约撰稿人 梁建章 黄文政

数十年来,中国计划生育宣传无所不在,早年各种标语遍及城乡,甚至初中的思想品德、地理、历史、生物课本都有宣扬实行计划生育的必要性的文字。这种强势宣传后果,则导致当代中国形成了人类历史上无论是纵向还是横向比都最为偏执的人口观念:在中国,人口太多成为全民共识,控制人口利国利民成为公理。绝大部分人没有认识到,这种一面倒的思维离维持民族繁衍所需的正常人口观念有多么遥远。

比如,当前大部分民众会认为放开二胎就已足矣,而完全放开甚至鼓励生育则被认为是非常激进的建议。但实际上,鼓励生育是几乎每一个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的国家都在做的事情,尽管其中很多国家的生育率远高于中国。比如,法国的生育率低于更替水平,但远高于中国,而法国长期鼓励生育,至今生育八胎可获得金质共和国家庭勋章,至于实际的生育鼓励政策更是不计其数。

反观中国,即使强力鼓励生育,生育率也几乎无法维持在更替水平之上。因此,鼓励生育并不是激进的建议,而是维持民族繁衍必须要做的事情。这个建议之所以会让很多人觉得激进,恰恰是因为中国社会已经离正常的人口观念太远了。

人口是民族之根本,也是国家最宝贵的资源。人口当然是负担,但更是贡献者。人在成年前是物质财富的消耗者,工作后是财富的创造者,年老后又成为消耗者。总体来说,人的贡献要大于消耗,否则人类社会不可能进步。在最初的几十年,持续低生育率因为少子化降低抚养负担,也会给经济发展带来了非常有限的好处,但长此以往却会导致人口的极度老龄化和急剧萎缩,从而给经济,社会,文化带来更为深重的灾难。

有关中国人口问题的争论,最令人诧异的是与其说是只从负面角度来看待人口一面倒的偏执观念,不如说是支撑这些观念的证据和理由如此经不起推敲。很多人对涉及中国人口问题的一些基本事实一无所知,其判断是基于毫无根据的想当然,与此形成强烈对比的则是他们对控制人口的观点却是那么深信不疑。

在1971年开始,中国实行相对柔性的计划生育,其后生育率快速下降,到1970年代末期已经接近更替水平。如果说早期的计划生育政策或许有其合理性,但自1980年开始的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却毫无必要,中国社会当今流行的各种极端的人口观念大都与后者有关。为什么一个非常聪明而且历史悠久的世界最大的民族会在人口这个根本性的战略问题上错得这么离谱,错得这么持久?这背后至少有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支持生育限制的种种理由虽然长期和宏观上不成立,但在短期和微观上却与直观相符。中国改革开放之处,发现自己各方面都远落后于发达国家,人均意义上更是如此,大量知青回城又造成了短期的就业困难,因此很容易就把这些问题部分归咎于人口太多。而且,1970年代的能源危机之后,人口过剩的思潮一度风行全球,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等组织更是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和鼓励发展中国家进行人口控制。这一里一外的思潮,加上之前计划生育的成功经验,自然会让严厉控制人口的思想在中国找到土壤。这种思想不仅影响到决策层,也影响到不同领域的知识分子。特别是一些理工背景的学者,心怀强国之梦,满腔热情地投入到与人口政策相关的研究当中。

其次,人口自身的变化规律是一个比较数学化的问题,一般人难以把握。改革开放之初对科学的崇尚蔚然成风,某些理工背景的学者运用数学模型和计算机对人口变量的内在关系进行描述和估算令人耳目一新。但模型自身的严谨并不等同于其假设的合理和推断的正确。仔细阅读当年的重要文章就发现,这些模型的假设之离谱,推断之草率令人难以置信。更重要的是,决定人口政策方向的应该是人口的规模和结构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这种影响到底如何是非常复杂的问题,其结论的不确定性远超过自然科学中的定律,不是一些未受过严格的社会科学训练,也没有经过长时间深入思考的理工背景的学者所能把握的。然而,这些学者在本领域的成就和他们使用方法的数学化和计算机化却给他们的极端的结论罩上了一层科学的光环。

第三,人口政策的后果有着至少几十年的滞后性,严厉化计划生育最初的几十年里恰恰又是中国经济因为改革开放而蒸蒸日上的时期,所以人们很自然会把经济上的成就部分归功于生育限制政策的实施,虽然其贡献现在从规范性的实证研究来看是微不足道的。实际上,对政策效果进行客观的评判需要非常规范的学术研究,但中国学术界在这方面作用非常有限。这可能有多种原因。一是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可能在客观上压缩了不同观点的讨论空间;二是学术界内部缺乏有效机制让不同的独立研究成为决策的科学依据;三是中国社会科学研究相对落后,尤其在早期缺乏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分析的能力。

第四,中国是个内部同质性极强的国家,一种观念一旦形成都会具有巨大的惯性,因为当周围每个人都那么相信时,很少有人会怀疑它的合理性。而且,中国是一个如此庞大而且历史悠久的国家,人们对国家层面的决策存在着天然的信任。在人口问题的讨论中,很多人的第一反应是,中国有那么多的研究机构,对基本国策的研究肯定非常透彻,怎么可能会犯错误?我们在深入研究人口问题之初也曾一度有过这种想法。直到仔细阅读了与严厉化计划生育实施之前几乎所有重要的文章之后,才认识到自己当初的想法只是没有根据的想当然。但仔细想来,这种现象也不奇怪。因为组织规模越大,内部的信息传递和反馈机制面临的挑战就越大。当每个人都对某件事深信不疑时,最终这件事情可能恰恰毫无道理,因为绝大部分对其相信的理由不过是别人也这么相信。

最后,支持严厉化计划生育的几乎所有理由没有一个是站得住脚的,即使个别论点有一点道理,那也只是在短期成立。但是,当一件事情错得过于离谱时,人们反而更难相信它是错的。这是因为承认它的错误意味着需要承担更大的理智和情感的代价。对于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来说,无论倡导者,制定者还是执行者,几乎都是以国家和民族利益为先,真心相信这个政策会成就一个富强的中国。该政策执行的背后是全民族的巨大牺牲,因此人们情感上更难以接受,如此巨大的代价最终换来的恰恰是一个不断衰微的中国。严厉化计划生育政策已经实施三十多年了,很多人早已经忘记这个政策最初是如何论证的,更不知道其论证所依据的研究是多么粗糙和荒诞。继续生育限制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竟然是,如果现在停止,那么前面的努力就前功尽弃了。换言之,严厉化计划生育本身的错误已经形成了一种巨大的惯性,这种惯性在不断地维持强化其本身的存在。

在中国,提到人口政策的制定,很多人会觉得这是人口学家和计生委的职责,但这是一个误区。严格来说,人口学研究的是人口变化的规律,也就是人口自身和其他变量对人口的影响。但人口政策所关心的却是反过来的问题,即人口对经济、社会、国防、环境、文明兴衰的影响,这些问题不是人口学,而是经济学、社会学、国防战略、环境科学和历史学的研究对象。人口预测关心的变量是人口,因而是典型的人口学问题;但研究人口规模和结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所关心的变量是经济发展,因而是宏观经济学的问题,人口在这里只是作用因子。因此,人口政策的方向性并不是人口学应该或者有能力回答的问题,但在中国,某些人口学家却被赋予为人口政策决策方向提供建议的职责,这完全超出他们的知识和专业范围。此外,计生委是执行人口政策的职能部门,可以提供参考意见,但由于其利益直接受人口政策的影响,在核心人口政策的决策过程中应该回避。

最优的人口政策是让生育的决定权完全归于家庭,当然前提是父母知道自己的决定的后果,并愿意承担这种后果。在这点上,中国人可以说是属于全球最有责任感的民族。至于特定时期宏观人口政策的制定,应该广泛听取经济学家、社会学家、历史学家以及社保、国防、民政、环保各部门的意见,而不只是限于人口学家和计生委。更重要的是,尽管人口学界和计生委中不少有识之士早已认识到中国人口问题的严重性并为此做了大量有益的研究工作,但作为整体,他们却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成为中国人口政策向合理回归的最大阻力。正如美国人口理事会的Demeny所言,“一旦计划生育组织成立,它的管理者与专业人士就会成形成一个天然的集团,有强烈的意愿为计划生育的存在而辩护。唤起公众对降低生育率的兴趣,而不仅是提供服务,可长时间作为其存在的关键理由。”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49391?full=y
.
不知道又是什么砖家,人家文章说什么都没看懂,就在这里放X 。
然后楼下的什么少数民族和养老又出来了。
少数民族计划生育问题超越了计划生育本身,并不能以此来否定计划生育这个政策。
而什么养老问题更扯淡,原作者早就说了,有没有计划生育老龄问题总要来,只不过早点晚点而已。年轻人越多,意味着将来需要要老的人越多,
按照某些人的说法,是不是还要生更多的人来养老?如此循环,什么时候是个尽头?
中山水寒当年有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粉丝
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府”;   …  
2015年,“推迟退休好,自己来养老”;  
2025年,“计划死亡好,儿女负担少”;
又是计划生育,唉,我只说所有支持计划生育的理由其实都是不成立的,那个谁谁,一边说要限制人口,一边自己生了七八个
这是在帮地产商说话吗?
卫生部应该对计生委有所制约吧?拭目以待
从第一条开始就在歪曲杨的意思
cjwsr 发表于 2013-3-13 08:43
不知道又是什么砖家,人家文章说什么都没看懂,就在这里放X 。
然后楼下的什么少数民族和养老又出来了。
...
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造成的,只要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就不会有老龄化问题。
不提出提升老年人发挥潜能的,而力主生孩子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都是酿鸩酒的。
198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来养老”;    1995年,“计划生育好,政府帮养老”;  2005年,“养老不能靠政 ...
计划生育孬,子女来养老
老大打工忙,老二彩礼少
老三要上学,老四满床尿
阿公阿婆笑,多生就是好!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09:31
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造成的,只要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就不会有老龄化问题。
日本,及欧洲诸国向你发来贺电。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09:31
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造成的,只要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就不会有老龄化问题。
中国出生人口最多的1970年有2800万
要是维持世代更替率的话,以75岁预期寿命计,将是21亿人口
你认为这是可接受的吗?
f22 发表于 2013-3-13 09:57
中国出生人口最多的1970年有2800万
要是维持世代更替率的话,以75岁预期寿命计,将是21亿人口
你认为这 ...
要是废除计划生育之后,生育率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那估计就要举国欢庆了。
cjwsr 发表于 2013-3-13 09:48
日本,及欧洲诸国向你发来贺电。
日本、欧洲诸国也没有依靠计划生育来解决老龄化问题,而是在努力提高生育率。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10:02
要是废除计划生育之后,生育率能达到世代更替水平,那估计就要举国欢庆了。
发达国家做得到的,咱也做得到
无非是政策设计
造汽 发表于 2013-3-13 09:35
不提出提升老年人发挥潜能的,而力主生孩子解决老龄化问题的,都是酿鸩酒的。
看来那些挖空心思、努力想提高生育率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些傻逼,只有中国的计生委最聪明。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09:31
老龄化是人口出生率长期低于世代更替水平造成的,只要生育率达到世代更替水平,就不会有老龄化问题。
人越活越长 老龄比率一定增加 除非修改老龄的定义
f22 发表于 2013-3-13 10:04
发达国家做得到的,咱也做得到
无非是政策设计
政策设计??你以为生育率这玩意,就像拧水龙头,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很多实例早就表明,一旦人们的生育意愿被改变,要想提高生育率几乎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更别说经过几十年计划生育的阉割,很多人的思想都被阉割了。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10:05
看来那些挖空心思、努力想提高生育率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些傻逼,只有中国的计生委最聪明。
面对的问题不同,解决方法也不同

zhepro 发表于 2013-3-13 10:07
人越活越长 老龄比率一定增加 除非修改老龄的定义


年龄增加+少子化共同的结果,但最要命的还是少子化,即很多人不愿意生育。
zhepro 发表于 2013-3-13 10:07
人越活越长 老龄比率一定增加 除非修改老龄的定义


年龄增加+少子化共同的结果,但最要命的还是少子化,即很多人不愿意生育。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10:08
政策设计??你以为生育率这玩意,就像拧水龙头,说大就大、说小就小??
很多实例早就表明,一旦人们的 ...
那就让它再长出来,花点时间罢了
无知言论
cjwsr 发表于 2013-3-13 08:43
不知道又是什么砖家,人家文章说什么都没看懂,就在这里放X 。
然后楼下的什么少数民族和养老又出来了。
...
完全赞同!
如果需要更多的年轻人来养老,那么等这批年轻人老了,我们是不是需要更更多的年轻人老养老呢?
人口与资源环境问题不是直线关系,而是抛物线。
在达到资源承载能力之前,是正相关,在达到资源承载极大值之后,是负相关。
一般认为,超过这个值之后,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发动战争,一方面获取更多的资源,一方面牺牲一部分人。
生育权是基本人权,生育自由是一个种族 民族最最基本的权力。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10:05
看来那些挖空心思、努力想提高生育率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些傻逼,只有中国的计生委最聪明。


看来你不了解哲学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建议读读《矛盾论》和《实践论》。
浅显解释,一个正在纠结于减肥的,为午餐找胃口而跑步的人,对一个为胃口而找午餐的
芦柴棒大肆介绍减肥经验一样。

这一点 F22也提醒你了。
寒风烈 发表于 2013-3-13 10:05
看来那些挖空心思、努力想提高生育率的国家和地区都是些傻逼,只有中国的计生委最聪明。


看来你不了解哲学里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建议读读《矛盾论》和《实践论》。
浅显解释,一个正在纠结于减肥的,为午餐找胃口而跑步的人,对一个为胃口而找午餐的
芦柴棒大肆介绍减肥经验一样。

这一点 F22也提醒你了。
一些事儿 发表于 2013-3-13 08:26
就是啊,现在叫嚷着放宽会导致多生,生多了给大伙造成压力,争夺了大家的生存空间云云。可就不想想,将来自 ...

钱没花完人死了和人没死钱却花完了一样道理。

我会选前者。

我不想我后代喝数量是现在三四倍的富二代官二代去竞争。

lvtom 发表于 2013-3-13 08:49
中山水寒当年有没有想到有这么多粉丝

请别简单化随意归类,这种逻辑很荒谬的,比如希特勒鼓吹大修高速路,那能说当今支持建高速的都是纳粹吗?
一个老头子 发表于 2013-3-13 19:33
请别简单化随意归类,这种逻辑很荒谬的,比如希特勒鼓吹大修高速路,那能说当今支持建高速的都是纳粹吗 ...
拿希特勒比他, 你会同时被黄纳和人口教喷吧
反驳的非常好


2040年是中国顶峰,是G1,那时美国GDP不到中国的一半。

以后就走下坡了,因人口问题,会被印度追上。

日本是弱国连菲律宾也打不过,更别説强国印尼了。

2040年是中国顶峰,是G1,那时美国GDP不到中国的一半。

以后就走下坡了,因人口问题,会被印度追上。

日本是弱国连菲律宾也打不过,更别説强国印尼了。
恰恰相反,我认为如果现在中国只有3亿人,则GDP总值比现在不会差很多,人均GDP则可以比现在高出许多。
砖家自己就逻辑不通,还出来丢丑“反驳”别人。
kutoo 发表于 2013-3-13 20:16
恰恰相反,我认为如果现在中国只有3亿人,则GDP总值比现在不会差很多,人均GDP则可以比现在高出许多。
那样的话经济早就减速了,规模不可能达到现在的规模,而且也没有发展后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