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会会客厅:专访马伟明院士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8:45:42


[WARNING! WARNING!] http://vv.chinamil.com.cn/asset/category3/2013/03/12/asset_93133.flv

视频来源:http://www.mod.gov.cn/video/2013-03/12/content_4436613.htm


文字实录:【两会会客厅】马伟明:科技创新是实现强国梦的引擎

中国军网北京3月12日电 王建军报道:3月11日,军队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接受了国防部网、中国军网“两会会客厅”记者的采访,他结合自身熟悉的科研教育领域,与广大网友畅聊科技创新话题。

    马伟明代表认为,实现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经历学习模仿阶段、跟踪发展阶段、并驾齐驱阶段和引领未来阶段,而现在,我们正处在跟踪发展阶段。

    谈到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提速强国梦,马伟明说:“除了思想理念的转变外,还要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我们的科技政策、科技体制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变。

    张锋: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两会会客厅,本期有幸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院士。

    马院士,你好。

    马伟明:各位网友好。

    张锋:大会已经进入第四天了,现在讨论的科技创新话题,可以说是一个热点话题。你作为院士,作为科技界的精英,我想,让你就这个话题跟我们一块交流一下。

    马伟明:好的。各位网友,上午好。我谈点自己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一些感触以及从这个里面,思考的一些问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我们现阶段必须实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资源有限,但中国的人口资源是优势,科技创新是靠人的劳动来实现的。尤其是现在,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就是向太空,或者在地球上的资源要高效利用,也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才能实现。这个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各个国家都在遵循的。

    张锋: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情况,就是说实现中国梦,是习主席提出的战略话题。作为科技创新驱动与实现中国梦,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我觉得,对实现中国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马伟明:确实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落后的国家实现崛起、复兴。我想,大致就像我们做学生一样,可能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学习模仿。就是学习人家先进的国家,先进的技术、科学知识,模仿人家来做。这个呢,大概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这十多年基本上是模仿了很多,不光是我们的科技界,包括其他领域也是这样的。

    张锋:学习模仿这个阶段,我们大家都有体会。

    马伟明:第二个阶段是跟踪发展,就是看人家做什么,我们跟着人家,人家做成了,我们再跟着做,这就是跟踪发展。那么,在这个阶段,也是落后人家的,起码是将近一代。那么,这个阶段,应该说我们目前、现阶段,在科技领域几乎还是处在这个阶段的,从九十年代到现在。

    张锋:你认为目前我们还处在学习模仿这个阶段,我们是有体会的,当时,不管是像从最早的录音机啊、什么各个方面的产品,从科技的一些产品,确实是能看到这一点,能体会到这一点。

    那么,目前跟踪发展这个阶段呢,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马伟明:比较长,现在认为很长。那么,第三个阶段呢,就是并驾齐驱。第四个才能引领未来。
   
    张锋:嗯,引领未来。

    马伟明:那么怎么能够实现引领未来,所谓中国梦。如果永远停留在跟踪发展,那我想最多就是个二流,你再好,你也是跟着别人学的,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或者是原创性的,所以,要实现中国梦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实现这个,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张锋:引领未来的话,必须要跨越发展。

    马伟明:对,如果你要永远跟踪下去的话,那你不可能成为引领者,只能是跟着别人走,所以,都成为世界老二。你要想引领未来的话,就肯定是需要用科技创新,尤其是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创的。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并驾齐驱呢?如果跟踪发展的话,连并驾齐驱都达不到,还谈什么引领未来呢。要想实现并驾齐驱的话,我想,首先得转变理念,思想理念。就是说,不要说别人没有的、别人没搞过的,我们就不要搞、我们就不敢搞,或者别人搞失败了,我们也不去分析什么原因失败,我们就不能干。

    张锋:对,现在任何事情转变理念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改革开放那时候最重要的一点首先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环境准备好了,人的理念转变了,才能迈开改革的步伐,在科技领域里面也是这样。

    马伟明:没错,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如果你啥都不敢想,不敢去实践、不敢去尝试,亦步亦趋的跟着世界老大后面走,那不可能并驾齐驱,看人家做完了你才开始跟,或者人家刚开始做,你跟都跟不上,

    张锋:理念的转变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是很困难的。

    马伟明:对。

    张锋:你记得改革开放的时候,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一个过程。

    马伟明:但是在科技界,如果你要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来反思和总结,我们还是有机会实现的。怎么讲呢,就是说如果选好方向,当然是根据需求,然后选好路线,技术路线,充分发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是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你看世界历史,从罗马帝国强盛开始,都是在交替的,他也不能永远强盛,那么落后的,他怎么能够最后变成强国呢,他也是要总结学习他们的那些,然后来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做到的,还要找到他的短处。

    我们科技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充分利用技术上的这种后发优势,尤其现在我们的技术发展,可以说非常迅猛,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所谓的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技术,发挥好他的后发优势,选好方向、选好我们的路线,是有可能实现跨发展的,你跨越了才有可能跟人家并驾齐驱,如果你跟着人家,那至少是落后一代。

    张锋:像你刚才说的四个阶段:学习模仿、跟踪发展、并驾齐驱、引领未来。就现在的话,实际上我们处在跟踪发展这个阶段。

    马伟明:对,现在要迈出这个并驾齐驱,必须通过跨越发展才能到并驾齐驱,如果不跨越发展,还是亦步亦趋,那就永远就是在跟踪发展阶段。

    张锋:对对对,那你觉得要实现跨越发展,怎么样用科技创新,用科技驱动来提速中国梦的实现?除了转变思想、理念,这是一个大的方面,就是说营造一个全社会的氛围,大家达到这样一个共识以后,具体的实现过程,到底下一步再怎么来做,除了思想、理念的转变?

    马伟明:那就是先要对我们的科技政策、科技体制,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去年我们开了一个创新大会,现在中央也正在做,也做了广泛的调研,也要深化科技领域的各种体制的改革。

    实际上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在资源分配。如果说你都是大包大揽,都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可以主导,但是资源都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那么,如果资源永远掌握在少数研究团队,或者一些所谓有一定基础的,而这人是习惯于跟踪模仿,跟踪发展,他就不太可能实现跨越发展。

    张锋:有一个思维的惯性。

    马伟明:实际上要改革首先从源头,就是先要改变科技资源分配。

    张锋:资源分配?你具体讲一下这方面。

    马伟明:引入竞争。就是说,我不管任何什么项目,我都不会给你百分之百的经费,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甚至是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多种选择,鼓励创新,不管可能性的大或小,相当于我不会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一个项目上。

    张锋:我看西方的科技领域好像有这样的做法,就是说这项目呢,我给你投一部分启动费。

    马伟明:绝大部分是这样,企业拿,国家主导的提供一部分启动费,等你最后做成了,实现了所有的目标或指标的话,那么你花销的所有费用就可以买单。

    工程技术,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纯科学探索,是允许失败的。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科技,因为工程技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条路走到底的,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其他的路,因此,他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

    不能推卸责任,如果出现重大事故,那一定要追究当初的决策者,你是怎么决策的,为什么导致这个,对不对?有更好的不用,而且还用落后的,那这个就要问职。现在我们缺少这个,把他混淆了,把纯科学和工程科技混为一谈。工程科技,我认为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因为他道路不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这条路走不通,可换其他路,最终都能实现你的目标。

    纯科学探索不一样,是认知未知,未知的,那你可能要允许失败,要宽容失败,所以这个东西,现在混为一谈以后,反而权职不统一了,没有问职的了。

    张锋:这个我还是有体会的,比如说你要造某一个东西,不同工程领域的专家会提出不同的方案,但是你也不能说不同的方案就不能实现,也许他这个单一的方案也能实现,他那个方案也能实现。

    马伟明:工程科技只有好和坏之分,不存在失败问题。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跟我的合作者都是这么讲的,我们三十多年也这么实践过来的,得到的也是这个结论。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目前现行的对科技人员的评价机制。

    张锋:就是对科人员本身的评价?

    马伟明:对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怎么评价他。

    张锋:工作标准的评价,工作质量的评价。

    马伟明:对,现在的评价就是什么论文啊、获奖啊之类的东西,我不看你对我们的,比如说,你搞民用技术的,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搞武器装备的,你对我们的战斗力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的提高贡献度。

    张锋:你说的是,一个是对生产力,

    马伟明:对,一个是生产力,一个是战斗力。

    张锋: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力的贡献力,

    马伟明:对,你的贡献度怎么样。

    张锋:然后部队就是战斗力。

    马伟明:现在就是围绕论文、奖,所以导致了很多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弄虚作假、包装,很多成果都是,昨天我们有一位代表讲了,说假成果。

    张锋:为获奖而获奖。

    马伟明:对呀,这东西有多少价值是有用的,这说起来也是一个问职的问题,这个问职不是对决策者问职,是对科技工作者,你从事这个,我资源给你了,你去做了,做到最后,你啥也没有,把钱用去干其他的去了,这里面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今天我们不讲这个话题,就是说,我们还是讲科技体制,现在我认为,最急迫的是在这三个层面能把他理顺了,改革好了,可能对促进我们的创新,科技创新更快更好地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

    现在这个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个配合的、配套的,因为不光是我们军队能做的,这个实在国家层面上,因为有时候开座谈会,我跟李安东国务委员在2010年就讲过这个,就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评价,这是个指挥棒,所有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围绕这个指挥棒转的。

    我说,可能谁也不愿去急功近利,谁也不愿意浮躁浮夸,但是这样三年一评,五年一那个,而且是拿这个来考核人家,所以大家围绕这个转的话,可能就把心态弄的不正常了,应该说是非常浮躁,因此也不可能干出真正管用的成果。

    张锋:你说的确实是这样。我想,不一定是正确的,这直接跟咱们的教育制度,把某些教育的评价体制里面,引用到科技评价,按这种思维走下来了。

    马伟明:所以说到这个是源头。第二个,就是刚刚你说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意型人才,因为科技创意是靠人来实现的,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掌握的这些原理、理论,来实现我们某些功能,把它集成,这里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就是要从教育上入手来抓了,我也在反思,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首批考的军校。

    张锋:你那时候直接就上了海军工程大学?

    马伟明:恩,海军工程大学,我是军队培养。就是说,和现在的这些学生对比,我们那个时候,由于文革啊、动荡啊,基本上没怎么读书,正儿八经读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1977、1978年,学得很少,现在从小学到中学是12年,甚至把大学的一些课程都前移多了。怎么创新能力还不如我们那个时候,什么原因,就是由于现在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让人就围绕那几本书,所以我经常跟我团队讲一句话,我可能得益于当时“不读书”,“不读书”是打引号的。因为不是读的应试教育那几本书,因此你有足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读很多,我叫“乱七八糟”的书,就是非科学技术方面的书,人文方面的。

    张锋:就是,非你这个领域里面的。

    马伟明: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你读了很多其他领域的书籍,虽然科技的书读得少一些。应试教育呢,我们现在就围绕那几本书,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这么培养下去,如果这个培养模式不改,可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也是一句空话。

    除了我刚才讲的科技体制上那些需要变革之外,可能从源头上,就是刚刚你讲到的这个,说到根本了,我们这些创意人才匮乏,人才不缺,领军人才急缺,真正的能够统领的、能够担负大任的领军的人物就更是稀缺了。

    张锋: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但是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有点纠结。过去,西方国家一些大的科学家,他不但是某一个领域会出现,他是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可能还是化学家,也可能还是一个文学家。过去出现好多,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以后,有一种思想也认为,现在科技发展了,专业越来越专了,是不是也应当向专的那一方面发展了。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少出现那种在某个领域,特别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两个领域的专家。

    马伟明: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虽然有些科技,所谓知识爆炸,但目前来说,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因此确实可能,哪一个人,在有限的时代里面,都不可能,遍历所有的科学领域,这是事实,但是反过来想,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可能从古代到现代,你说有多少质的变化?他遵循的那些最原始的、最客观的统领我们整个,目前整个地球上的自然界的规律,有多少个?是可数的,不是像想象的,还是我们培养人,没有能够思变,教育人的独立思考,教育他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效率可能就很低下,一生只能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领域能知其一二,更谈不上其他的,这个能有创新吗,也不可能啊。

    实际上,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跟我的同事也讨论这个问题,也在分析,因为凡是大的创新,一定是横跨了很多领域和学科的,绝不是单一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复合型的,我讲的复合,就是说多领域、多学科的。这个怎么算呢,这个还是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么一个过来的,分块的,不是一个融合的,基本上,学工科的,对人文科学几乎上是没有,现在当然高等教育里面有一些,也很少。而且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上帝是公平的,对每个人,你也不可能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都是24小时,除掉吃饭睡觉,你能用的就十来个小时吧

    张锋:实际上,时间也是一种资源,

    马伟明:对。

    张锋:但是,这个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马伟明:公平的。

    张锋:我们都一样。

    马伟明:对,不会对谁多一个小时,对谁少一个小时。因此,从方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我们探讨教育内容改革的一个议题了,今天不讲这个,就是怎么能够,我也想啊,我把每一门都学懂,那不可能,但是你想,就现在,不管是生命科学,是我们的工程科技,还是其他的,你去想想,最基本的,遵循的规律没几个。当然,有他派生的,具体细化的会有很多,但是你能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能统领它,这是很关键的,就是最基本的。像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等一些,其他学科还有一些,能统管所有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没几个,不是说都掌握不了,现在人类进化了,智商也再往前发展,手段也在往前发展,认识世界的这个,还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影响我们的创新。

    张锋:对。我记得科学泰斗:钱学森,他好像在写的文章都说过,他的夫人,弹钢琴的,我记得

    马伟明:对。

    张锋:对于他在搞科研这一方面,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所以,钱老也很强调要有综合的素质。还有一点就是,我采访过不少科技界的精英,像院士啊,他们也是给我,有些观点好多,他也讲科学上升到一定个层次了,就必须对社会学有一些涉猎,必须在哲学或在其他领域里。

    马伟明:哲学、心理学,甚至心理学。

    张锋:到那些方面去寻求一种新的启发,启示。

    马伟明:为什么我要强调一个心理学呢,刚才你讲了,就因为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度分化,派生出很多的专业、学科、领域出来。因此,要有大创新,必须都是一个团队作战,绝不像过去,单打独斗,一张纸,在中世纪,一支笔,就可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因为现在更多的是靠人造系统,要来模仿自然界,认识了以后,来改造自然,那么就得。

    张锋:我们现在讲的就是系统集成,实际上作为团队来说,也存在一个集成的问题。

    马伟明:没错,如果说这么一个创新团队,那不光是你自己本人,甚至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还不是你这个单位的小团队,要是一个大的工程的话,你得研究心理,你得懂别人的需求,想什么,最关心什么,他对你的科技,你说没有促进作用吗,这样看上去好像是一个组织行为,实际上不是。

    还有,你要把每一个创新人才都用到他所在的,能够把他的所有潜力都发挥出来,除了你自己站的高度之外,那还有。所以你对所有领域都要涉及,都要知道,在别人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你必须给出建议,指明方向。

    张锋:马院士,你这个团队实际上,在网上一检索都能知道,你是全军全国很有名的一个科技创新团队,那刚好说到了这个话题,你把你的团队简单做个介绍,然后,你刚才说的,你在你这个领域对人才的培养,或者说我用一个词,叫“人才的集成”,作为一个团队的话,你这个团队掌握多少人,对人才你是怎么集成的,你这个团队里各式各样都有哪些人才?

    马伟明:我这个团队是这样的,首先,以我们自己学校里面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为核心,但是我们的人的知识结构还是有限的,虽然已经跨了六七个一级学科了,但毕竟还是在工科范围内的,我们要从事的研究有些是跨除了这个范围,那么,我们首先就是,再往外延,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由于我是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最后是要把东西做出来,因此还要再往外围延伸和扩大,扩大到制造企业,是这么一个覆盖的范围,这个团队,并不仅仅就是,给我授予称号的创新团队,我们穿军装的,还有一个外围的,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的,再就是企业,很多国内的制造业。

    那么这些,我们按照需要,按需来组建的,基本上能相对长期稳定,但是一旦重大的这个完成了,又开辟到其他领域去了,在去到那个开辟的领域的时候需要的,而且我有一个,别人有优势的,我们绝不要重复劳动,别人去做去,发挥各自的长处,才不会导致文人相轻,相互提防,不能真正的。因为过去我说过三句话,我说,要想做成一件事,必要要三个,如果你有自己的利益,你就不可能有团队;如果你有单位利益,就是本单位的利益,你就不可能形成国家队;如果你有部门利益,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效率,就是互相推诿。

    如果你有单位利益的,你防着我,或者,你就是包工头,别人都是给你打工的,要充分尊重别人,要利用人家的,做出来,而且我还讲了,我们从事的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那么,系统工程呢,都是同等重要的,虽然可能难易程度不一样,只要一个关键没解决,最后还是零。

    我经常跟大家讲,你说,你做好了,先做成了,你都袖手旁观了,我不管了,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一块已经,关键问题,关键技术都解决了,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来讲,任何一个没解决都是零,我们参与的还是零,你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

    张锋:你可能有总事单位,你不过是个总事单位,还有其他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团队,都很重要

    马伟明:说到这个呢,我们国家这点,过去的传统文化对这个不太有利于,大协作、大团队的这个,都相互提防,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这个创新的想法也好,技术也好,生怕拿出来,就给别人,就是所谓的知识产权啊,这个侵权啊,就没有一种,就是不太尊重别人的劳动,这个是过去一些那个。

    张锋: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可能跟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经过了差不多将近两千年,漫长的时期,农业就是一种单个的、封闭的,

    马伟明:自给自足的这样一种形式

    张锋:这个对人的思想影响挺大的。

    马伟明:胸怀不够开放,而且呢,一旦呢,为什么说文人相轻呢,就是说,都在搞同一个,实际上是,就在同一个题目里面,同一个问题上,实际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还是不一样的创新。个人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个体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这个做法就是充分尊重别人,所以过去我就讲了一个观点,所谓做人,感恩、感激、感谢,这里面就包括跟团队,你不能说做完了功劳都是你的了,对不对,你应该怎么怎么处理啊,今天不讲这个话题,以后有时间再说,做人这方面的事情。

    这个团队呢,我们能处理的比较好,包括这些企业,长期跟我们合作,我就说了,我们做出来这些东西,毕竟是依靠我们国内的企业做出来的,而且,说明了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不是依靠国外的,不像人家他还是,全球协作可能才做出来,讲到团队,我这个是个案,可能没有普遍性。

    张锋:那你这个团队,确实是个很优秀的团队,今天,你跟我们聊了一下,我觉得我们聊的是一个很重大的话题,就是科技创新驱动与实现中国梦,这样一个大的话题。

    第一个,你跟我们讲了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科技创新呢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它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引擎,

    马伟明:对,没错,如果走得好的话,能够加快进程的实现。

    张锋:对,引擎嘛,比如说,你装的是内燃机车的车头的话,你就不可能产生高铁这样的速度。所以,引擎的作用就是决定速度,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意义很重大。

    第二点呢,院士给我们介绍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科技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个四个阶段,我们每个人要好好想一下,从某一个产品,也从整个大的社会体系来说,仔细想一下,这四个阶段,我觉得归纳的还是比较科学的。

    第三个,实际上讲了如何用科技驱动来提速中国梦实现,怎么样实现的一个问题,实现问题你主要讲了两个点。

    马伟明:一个是改革,一到二个层面,你说的,三是人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怎么改,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科技制度怎么改,说白了,这两个是根本。

    张锋:一个理念的问题,一个制度、体制保障的问题。

    上午还有小组讨论,时间马上要到了,所以今天的话题就先谈到这,后面呢,我们再找马院士一块,再就这个话题做更进一步的交流。

    欢迎各位网友收看,谢谢。

    (完)



[WARNING! WARNING!] http://vv.chinamil.com.cn/asset/category3/2013/03/12/asset_93133.flv

视频来源:http://www.mod.gov.cn/video/2013-03/12/content_4436613.htm


文字实录:【两会会客厅】马伟明:科技创新是实现强国梦的引擎

中国军网北京3月12日电 王建军报道:3月11日,军队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接受了国防部网、中国军网“两会会客厅”记者的采访,他结合自身熟悉的科研教育领域,与广大网友畅聊科技创新话题。

    马伟明代表认为,实现强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经历学习模仿阶段、跟踪发展阶段、并驾齐驱阶段和引领未来阶段,而现在,我们正处在跟踪发展阶段。

    谈到如何依靠科技创新提速强国梦,马伟明说:“除了思想理念的转变外,还要深化科技领域改革,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我们的科技政策、科技体制进行一次彻底的改变。

    张锋: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两会会客厅,本期有幸请到的嘉宾是全国人大代表、海军工程大学教授马伟明院士。

    马院士,你好。

    马伟明:各位网友好。

    张锋:大会已经进入第四天了,现在讨论的科技创新话题,可以说是一个热点话题。你作为院士,作为科技界的精英,我想,让你就这个话题跟我们一块交流一下。

    马伟明:好的。各位网友,上午好。我谈点自己从事教育和科研工作的一些感触以及从这个里面,思考的一些问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这个话是非常正确的,也是我们现阶段必须实现的。因为我们都知道,中国的资源有限,但中国的人口资源是优势,科技创新是靠人的劳动来实现的。尤其是现在,地球上的资源越来越少,就是向太空,或者在地球上的资源要高效利用,也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才能实现。这个本身是非常正确的,也是各个国家都在遵循的。

    张锋:所以,我觉得有一个情况,就是说实现中国梦,是习主席提出的战略话题。作为科技创新驱动与实现中国梦,我觉得是一个很大的话题。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我觉得,对实现中国梦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马伟明:确实是,一个落后的民族和国家,要想屹立于世界之林,落后的国家实现崛起、复兴。我想,大致就像我们做学生一样,可能要经过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所谓的,学习模仿。就是学习人家先进的国家,先进的技术、科学知识,模仿人家来做。这个呢,大概在我们的改革开放初期一直到九十年代初期,这十多年基本上是模仿了很多,不光是我们的科技界,包括其他领域也是这样的。

    张锋:学习模仿这个阶段,我们大家都有体会。

    马伟明:第二个阶段是跟踪发展,就是看人家做什么,我们跟着人家,人家做成了,我们再跟着做,这就是跟踪发展。那么,在这个阶段,也是落后人家的,起码是将近一代。那么,这个阶段,应该说我们目前、现阶段,在科技领域几乎还是处在这个阶段的,从九十年代到现在。

    张锋:你认为目前我们还处在学习模仿这个阶段,我们是有体会的,当时,不管是像从最早的录音机啊、什么各个方面的产品,从科技的一些产品,确实是能看到这一点,能体会到这一点。

    那么,目前跟踪发展这个阶段呢,这个阶段可能持续的时间比较长。

    马伟明:比较长,现在认为很长。那么,第三个阶段呢,就是并驾齐驱。第四个才能引领未来。
   
    张锋:嗯,引领未来。

    马伟明:那么怎么能够实现引领未来,所谓中国梦。如果永远停留在跟踪发展,那我想最多就是个二流,你再好,你也是跟着别人学的,没有自己的、独特的或者是原创性的,所以,要实现中国梦是不太现实的,要想实现这个,必须要实现跨越式发展。

    张锋:引领未来的话,必须要跨越发展。

    马伟明:对,如果你要永远跟踪下去的话,那你不可能成为引领者,只能是跟着别人走,所以,都成为世界老二。你要想引领未来的话,就肯定是需要用科技创新,尤其是要有我们自己的、原创的。那么,怎么才能实现并驾齐驱呢?如果跟踪发展的话,连并驾齐驱都达不到,还谈什么引领未来呢。要想实现并驾齐驱的话,我想,首先得转变理念,思想理念。就是说,不要说别人没有的、别人没搞过的,我们就不要搞、我们就不敢搞,或者别人搞失败了,我们也不去分析什么原因失败,我们就不能干。

    张锋:对,现在任何事情转变理念是很重要的。我记得改革开放那时候最重要的一点首先是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思想环境准备好了,人的理念转变了,才能迈开改革的步伐,在科技领域里面也是这样。

    马伟明:没错,在科技领域更是如此。如果你啥都不敢想,不敢去实践、不敢去尝试,亦步亦趋的跟着世界老大后面走,那不可能并驾齐驱,看人家做完了你才开始跟,或者人家刚开始做,你跟都跟不上,

    张锋:理念的转变说起来容易,实际上做起来是很困难的。

    马伟明:对。

    张锋:你记得改革开放的时候,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这是一个持续时间特别长的一个过程。

    马伟明:但是在科技界,如果你要是认识到这个问题,来反思和总结,我们还是有机会实现的。怎么讲呢,就是说如果选好方向,当然是根据需求,然后选好路线,技术路线,充分发挥技术上的后发优势,是有可能实现跨越发展的。你看世界历史,从罗马帝国强盛开始,都是在交替的,他也不能永远强盛,那么落后的,他怎么能够最后变成强国呢,他也是要总结学习他们的那些,然后来实现跨越发展才能做到的,还要找到他的短处。

    我们科技也是这样的,如果你不充分利用技术上的这种后发优势,尤其现在我们的技术发展,可以说非常迅猛,现在正在进行的是所谓的科学和技术领域的第三次革命,如果我们利用好这些技术,发挥好他的后发优势,选好方向、选好我们的路线,是有可能实现跨发展的,你跨越了才有可能跟人家并驾齐驱,如果你跟着人家,那至少是落后一代。

    张锋:像你刚才说的四个阶段:学习模仿、跟踪发展、并驾齐驱、引领未来。就现在的话,实际上我们处在跟踪发展这个阶段。

    马伟明:对,现在要迈出这个并驾齐驱,必须通过跨越发展才能到并驾齐驱,如果不跨越发展,还是亦步亦趋,那就永远就是在跟踪发展阶段。

    张锋:对对对,那你觉得要实现跨越发展,怎么样用科技创新,用科技驱动来提速中国梦的实现?除了转变思想、理念,这是一个大的方面,就是说营造一个全社会的氛围,大家达到这样一个共识以后,具体的实现过程,到底下一步再怎么来做,除了思想、理念的转变?

    马伟明:那就是先要对我们的科技政策、科技体制,要进行一次彻底的改革,去年我们开了一个创新大会,现在中央也正在做,也做了广泛的调研,也要深化科技领域的各种体制的改革。

    实际上我认为,最主要的一个就是在资源分配。如果说你都是大包大揽,都是一种政府行为,政府可以主导,但是资源都是有限的,而需求是无限的,那么,如果资源永远掌握在少数研究团队,或者一些所谓有一定基础的,而这人是习惯于跟踪模仿,跟踪发展,他就不太可能实现跨越发展。

    张锋:有一个思维的惯性。

    马伟明:实际上要改革首先从源头,就是先要改变科技资源分配。

    张锋:资源分配?你具体讲一下这方面。

    马伟明:引入竞争。就是说,我不管任何什么项目,我都不会给你百分之百的经费,我可以给你百分之十甚至是多一点,这样我就可以多种选择,鼓励创新,不管可能性的大或小,相当于我不会把所有的赌注都放在一个项目上。

    张锋:我看西方的科技领域好像有这样的做法,就是说这项目呢,我给你投一部分启动费。

    马伟明:绝大部分是这样,企业拿,国家主导的提供一部分启动费,等你最后做成了,实现了所有的目标或指标的话,那么你花销的所有费用就可以买单。

    工程技术,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纯科学探索,是允许失败的。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科技,因为工程技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条路走到底的,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其他的路,因此,他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

    不能推卸责任,如果出现重大事故,那一定要追究当初的决策者,你是怎么决策的,为什么导致这个,对不对?有更好的不用,而且还用落后的,那这个就要问职。现在我们缺少这个,把他混淆了,把纯科学和工程科技混为一谈。工程科技,我认为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因为他道路不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这条路走不通,可换其他路,最终都能实现你的目标。

    纯科学探索不一样,是认知未知,未知的,那你可能要允许失败,要宽容失败,所以这个东西,现在混为一谈以后,反而权职不统一了,没有问职的了。

    张锋:这个我还是有体会的,比如说你要造某一个东西,不同工程领域的专家会提出不同的方案,但是你也不能说不同的方案就不能实现,也许他这个单一的方案也能实现,他那个方案也能实现。

    马伟明:工程科技只有好和坏之分,不存在失败问题。我一直跟我的团队,跟我的合作者都是这么讲的,我们三十多年也这么实践过来的,得到的也是这个结论。

    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就是,要改变目前现行的对科技人员的评价机制。

    张锋:就是对科人员本身的评价?

    马伟明:对科技工作者的评价,怎么评价他。

    张锋:工作标准的评价,工作质量的评价。

    马伟明:对,现在的评价就是什么论文啊、获奖啊之类的东西,我不看你对我们的,比如说,你搞民用技术的,对我们的社会经济发展的贡献度;搞武器装备的,你对我们的战斗力提升,武器装备的性能的提高贡献度。

    张锋:你说的是,一个是对生产力,

    马伟明:对,一个是生产力,一个是战斗力。

    张锋:对整个社会来说,生产力的贡献力,

    马伟明:对,你的贡献度怎么样。

    张锋:然后部队就是战斗力。

    马伟明:现在就是围绕论文、奖,所以导致了很多急功近利、浮躁浮夸、弄虚作假、包装,很多成果都是,昨天我们有一位代表讲了,说假成果。

    张锋:为获奖而获奖。

    马伟明:对呀,这东西有多少价值是有用的,这说起来也是一个问职的问题,这个问职不是对决策者问职,是对科技工作者,你从事这个,我资源给你了,你去做了,做到最后,你啥也没有,把钱用去干其他的去了,这里面滋生了很多腐败现象。今天我们不讲这个话题,就是说,我们还是讲科技体制,现在我认为,最急迫的是在这三个层面能把他理顺了,改革好了,可能对促进我们的创新,科技创新更快更好地走上一条健康的道路。

    现在这个涉及到方方面面,有个配合的、配套的,因为不光是我们军队能做的,这个实在国家层面上,因为有时候开座谈会,我跟李安东国务委员在2010年就讲过这个,就是对科技工作者的评价,这是个指挥棒,所有的广大科技工作者是围绕这个指挥棒转的。

    我说,可能谁也不愿去急功近利,谁也不愿意浮躁浮夸,但是这样三年一评,五年一那个,而且是拿这个来考核人家,所以大家围绕这个转的话,可能就把心态弄的不正常了,应该说是非常浮躁,因此也不可能干出真正管用的成果。

    张锋:你说的确实是这样。我想,不一定是正确的,这直接跟咱们的教育制度,把某些教育的评价体制里面,引用到科技评价,按这种思维走下来了。

    马伟明:所以说到这个是源头。第二个,就是刚刚你说的,最重要的还是我们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创意型人才,因为科技创意是靠人来实现的,人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利用掌握的这些原理、理论,来实现我们某些功能,把它集成,这里有没有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的科技工作者,是至关重要的。

    那么就是要从教育上入手来抓了,我也在反思,我是1978年恢复高考,首批考的军校。

    张锋:你那时候直接就上了海军工程大学?

    马伟明:恩,海军工程大学,我是军队培养。就是说,和现在的这些学生对比,我们那个时候,由于文革啊、动荡啊,基本上没怎么读书,正儿八经读是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1977、1978年,学得很少,现在从小学到中学是12年,甚至把大学的一些课程都前移多了。怎么创新能力还不如我们那个时候,什么原因,就是由于现在是应试教育,应试教育就是让人就围绕那几本书,所以我经常跟我团队讲一句话,我可能得益于当时“不读书”,“不读书”是打引号的。因为不是读的应试教育那几本书,因此你有足够自己支配的时间,可以读很多,我叫“乱七八糟”的书,就是非科学技术方面的书,人文方面的。

    张锋:就是,非你这个领域里面的。

    马伟明:对。哲学、逻辑学、心理学等等,你读了很多其他领域的书籍,虽然科技的书读得少一些。应试教育呢,我们现在就围绕那几本书,从小学到中学,甚至到大学,这么培养下去,如果这个培养模式不改,可能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也是一句空话。

    除了我刚才讲的科技体制上那些需要变革之外,可能从源头上,就是刚刚你讲到的这个,说到根本了,我们这些创意人才匮乏,人才不缺,领军人才急缺,真正的能够统领的、能够担负大任的领军的人物就更是稀缺了。

    张锋:你说的这个确实是,但是我觉得,这个方面也有点纠结。过去,西方国家一些大的科学家,他不但是某一个领域会出现,他是数学家,也是物理学家,可能还是化学家,也可能还是一个文学家。过去出现好多,但是现在科技发展以后,有一种思想也认为,现在科技发展了,专业越来越专了,是不是也应当向专的那一方面发展了。所以,为什么现在很少出现那种在某个领域,特别是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领域,两个领域的专家。

    马伟明:我也思考过这个问题,虽然有些科技,所谓知识爆炸,但目前来说,既高度融合,又高度分化。因此确实可能,哪一个人,在有限的时代里面,都不可能,遍历所有的科学领域,这是事实,但是反过来想,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可能从古代到现代,你说有多少质的变化?他遵循的那些最原始的、最客观的统领我们整个,目前整个地球上的自然界的规律,有多少个?是可数的,不是像想象的,还是我们培养人,没有能够思变,教育人的独立思考,教育他的思维方式、方法,因此效率可能就很低下,一生只能在某一个很窄的方向领域能知其一二,更谈不上其他的,这个能有创新吗,也不可能啊。

    实际上,我经常跟我的团队,跟我的同事也讨论这个问题,也在分析,因为凡是大的创新,一定是横跨了很多领域和学科的,绝不是单一的,因此如果没有这样复合型的,我讲的复合,就是说多领域、多学科的。这个怎么算呢,这个还是和我们的教育有关系,因为我们的教育就是这么一个过来的,分块的,不是一个融合的,基本上,学工科的,对人文科学几乎上是没有,现在当然高等教育里面有一些,也很少。而且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因为上帝是公平的,对每个人,你也不可能每天比别人多一个小时,都是24小时,除掉吃饭睡觉,你能用的就十来个小时吧

    张锋:实际上,时间也是一种资源,

    马伟明:对。

    张锋:但是,这个资源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

    马伟明:公平的。

    张锋:我们都一样。

    马伟明:对,不会对谁多一个小时,对谁少一个小时。因此,从方法的角度来讲,这也是我们探讨教育内容改革的一个议题了,今天不讲这个,就是怎么能够,我也想啊,我把每一门都学懂,那不可能,但是你想,就现在,不管是生命科学,是我们的工程科技,还是其他的,你去想想,最基本的,遵循的规律没几个。当然,有他派生的,具体细化的会有很多,但是你能不能站在一个更高的高度能统领它,这是很关键的,就是最基本的。像能量守恒、物质不灭等等一些,其他学科还有一些,能统管所有领域的一些基本原理,没几个,不是说都掌握不了,现在人类进化了,智商也再往前发展,手段也在往前发展,认识世界的这个,还是我们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对人才的培养模式出了问题,影响我们的创新。

    张锋:对。我记得科学泰斗:钱学森,他好像在写的文章都说过,他的夫人,弹钢琴的,我记得

    马伟明:对。

    张锋:对于他在搞科研这一方面,有巨大的启示作用。所以,钱老也很强调要有综合的素质。还有一点就是,我采访过不少科技界的精英,像院士啊,他们也是给我,有些观点好多,他也讲科学上升到一定个层次了,就必须对社会学有一些涉猎,必须在哲学或在其他领域里。

    马伟明:哲学、心理学,甚至心理学。

    张锋:到那些方面去寻求一种新的启发,启示。

    马伟明:为什么我要强调一个心理学呢,刚才你讲了,就因为现在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高度分化,派生出很多的专业、学科、领域出来。因此,要有大创新,必须都是一个团队作战,绝不像过去,单打独斗,一张纸,在中世纪,一支笔,就可以揭示自然界的规律和现象。因为现在更多的是靠人造系统,要来模仿自然界,认识了以后,来改造自然,那么就得。

    张锋:我们现在讲的就是系统集成,实际上作为团队来说,也存在一个集成的问题。

    马伟明:没错,如果说这么一个创新团队,那不光是你自己本人,甚至是整个国家层面上的,还不是你这个单位的小团队,要是一个大的工程的话,你得研究心理,你得懂别人的需求,想什么,最关心什么,他对你的科技,你说没有促进作用吗,这样看上去好像是一个组织行为,实际上不是。

    还有,你要把每一个创新人才都用到他所在的,能够把他的所有潜力都发挥出来,除了你自己站的高度之外,那还有。所以你对所有领域都要涉及,都要知道,在别人没有办法解决的时候,你必须给出建议,指明方向。

    张锋:马院士,你这个团队实际上,在网上一检索都能知道,你是全军全国很有名的一个科技创新团队,那刚好说到了这个话题,你把你的团队简单做个介绍,然后,你刚才说的,你在你这个领域对人才的培养,或者说我用一个词,叫“人才的集成”,作为一个团队的话,你这个团队掌握多少人,对人才你是怎么集成的,你这个团队里各式各样都有哪些人才?

    马伟明:我这个团队是这样的,首先,以我们自己学校里面的实验室,重点实验室的为核心,但是我们的人的知识结构还是有限的,虽然已经跨了六七个一级学科了,但毕竟还是在工科范围内的,我们要从事的研究有些是跨除了这个范围,那么,我们首先就是,再往外延,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由于我是从事工程技术研究的,最后是要把东西做出来,因此还要再往外围延伸和扩大,扩大到制造企业,是这么一个覆盖的范围,这个团队,并不仅仅就是,给我授予称号的创新团队,我们穿军装的,还有一个外围的,国内的高校研究机构的,再就是企业,很多国内的制造业。

    那么这些,我们按照需要,按需来组建的,基本上能相对长期稳定,但是一旦重大的这个完成了,又开辟到其他领域去了,在去到那个开辟的领域的时候需要的,而且我有一个,别人有优势的,我们绝不要重复劳动,别人去做去,发挥各自的长处,才不会导致文人相轻,相互提防,不能真正的。因为过去我说过三句话,我说,要想做成一件事,必要要三个,如果你有自己的利益,你就不可能有团队;如果你有单位利益,就是本单位的利益,你就不可能形成国家队;如果你有部门利益,那就不可能有真正的效率,就是互相推诿。

    如果你有单位利益的,你防着我,或者,你就是包工头,别人都是给你打工的,要充分尊重别人,要利用人家的,做出来,而且我还讲了,我们从事的都是一个大的系统工程,那么,系统工程呢,都是同等重要的,虽然可能难易程度不一样,只要一个关键没解决,最后还是零。

    我经常跟大家讲,你说,你做好了,先做成了,你都袖手旁观了,我不管了,反正我的任务完成了,我这一块已经,关键问题,关键技术都解决了,但是作为一个系统来讲,任何一个没解决都是零,我们参与的还是零,你没有想明白这个道理。

    张锋:你可能有总事单位,你不过是个总事单位,还有其他的,牵扯到方方面面的团队,都很重要

    马伟明:说到这个呢,我们国家这点,过去的传统文化对这个不太有利于,大协作、大团队的这个,都相互提防,谁都不愿意把自己的这个创新的想法也好,技术也好,生怕拿出来,就给别人,就是所谓的知识产权啊,这个侵权啊,就没有一种,就是不太尊重别人的劳动,这个是过去一些那个。

    张锋:我也想过这个问题,这个可能跟我们这个农业大国经过了差不多将近两千年,漫长的时期,农业就是一种单个的、封闭的,

    马伟明:自给自足的这样一种形式

    张锋:这个对人的思想影响挺大的。

    马伟明:胸怀不够开放,而且呢,一旦呢,为什么说文人相轻呢,就是说,都在搞同一个,实际上是,就在同一个题目里面,同一个问题上,实际上可以有不同的角度来研究,还是不一样的创新。个人还是可以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任何一个个体不可能是完全一样的,所以,我这个做法就是充分尊重别人,所以过去我就讲了一个观点,所谓做人,感恩、感激、感谢,这里面就包括跟团队,你不能说做完了功劳都是你的了,对不对,你应该怎么怎么处理啊,今天不讲这个话题,以后有时间再说,做人这方面的事情。

    这个团队呢,我们能处理的比较好,包括这些企业,长期跟我们合作,我就说了,我们做出来这些东西,毕竟是依靠我们国内的企业做出来的,而且,说明了我们改革开放30多年,还是有长足的进步,不是依靠国外的,不像人家他还是,全球协作可能才做出来,讲到团队,我这个是个案,可能没有普遍性。

    张锋:那你这个团队,确实是个很优秀的团队,今天,你跟我们聊了一下,我觉得我们聊的是一个很重大的话题,就是科技创新驱动与实现中国梦,这样一个大的话题。

    第一个,你跟我们讲了科技创新对实现中国梦的意义。科技创新呢我可不可以理解为,它是实现中国梦的一个引擎,

    马伟明:对,没错,如果走得好的话,能够加快进程的实现。

    张锋:对,引擎嘛,比如说,你装的是内燃机车的车头的话,你就不可能产生高铁这样的速度。所以,引擎的作用就是决定速度,这一点,我觉得确实意义很重大。

    第二点呢,院士给我们介绍了从一般意义上来讲,科技发展的四个阶段,这个四个阶段,我们每个人要好好想一下,从某一个产品,也从整个大的社会体系来说,仔细想一下,这四个阶段,我觉得归纳的还是比较科学的。

    第三个,实际上讲了如何用科技驱动来提速中国梦实现,怎么样实现的一个问题,实现问题你主要讲了两个点。

    马伟明:一个是改革,一到二个层面,你说的,三是人才的问题,就是我们的教育制度怎么改,第二个就是我们的科技制度怎么改,说白了,这两个是根本。

    张锋:一个理念的问题,一个制度、体制保障的问题。

    上午还有小组讨论,时间马上要到了,所以今天的话题就先谈到这,后面呢,我们再找马院士一块,再就这个话题做更进一步的交流。

    欢迎各位网友收看,谢谢。

    (完)

谈了点哲学⊙﹏⊙b汗
空对空啊!
关键句子能标出吗?
在话里看到了电弹
工程技术,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纯科学探索,是允许失败的。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科技,因为工程技术是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一条路走到底的,这条路走不通,还有其他的路,因此,他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

    不能推卸责任,如果出现重大事故,那一定要追究当初的决策者,你是怎么决策的,为什么导致这个,对不对?有更好的不用,而且还用落后的,那这个就要问职。现在我们缺少这个,把他混淆了,把纯科学和工程科技混为一谈。工程科技,我认为是不存在失败的问题,因为他道路不唯一,条条道路通罗马的,这条路走不通,可换其他路,最终都能实现你的目标。

    纯科学探索不一样,是认知未知,未知的,那你可能要允许失败,要宽容失败,所以这个东西,现在混为一谈以后,反而权职不统一了,没有问职的了。

Ctrl+F搜索了一下,全文没有一个“电”、“射”字,只有一个“弹”字:“弹钢琴的”。。。
这保密意识,杠杠的
很有想法的一个人,考虑问题很有高度和深度。中央委员不是白当的。
遇到自认明白的主持人,总是帮你说。院士也凌乱啦。
他说要“跨越式发展”,意思就是希望……
这回属于务虚垦谈会!
千万不能跨越式发展,必须按部就班一步一步来。。。cd小白说的
没有一丝尿意
我看到了对跟踪发展蒸汽弹射的不满。
我看到了对跟踪发展蒸汽弹射的不满。
结合以前的八股,我也觉得有点这个意思。
公开场合肯定要八卦啦,军人更有保密意识
老马真不够意思,不爆点尿也好歹给点暗示洒
tang2635 发表于 2013-3-13 09:42
我看到了对跟踪发展蒸汽弹射的不满。
同样的感觉  一再强调并驾齐驱  否定亦步亦趋  跟踪模仿
再一个就是研究经费  看来马院士在钱的问题上  曾经很头疼  对国家大包大揽把钱给蒸弹所有鸡蛋放在一个篮子里很有意见
马院士就是要某些部门迈出要并驾齐驱这一步大胆启用电弹,不要跟踪复制别人落后一代的蒸弹技术,

看来马院士对电弹是很有信心
大校的手怎么了?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2 23:38
工程技术,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纯科学探索,是允许失败的。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科技,因为工程技术是 ...
这句话的意思很清楚了,筒子们,语文水平很重要!
焦点就是跨越式发展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2 23:38
工程技术,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纯科学探索,是允许失败的。工程技术,或者说工程科技,因为工程技术是 ...
翻译一下这几句话:

弹射器采用什么能源和技术都可以,这是个技术研发的问题,允许失败,因为不管那种方式最终都能在航母上实现舰载机大载弹量起飞,条条大路通罗马!蒸气弹射器搞不出来,还可以研发电磁弹射器。

不能推卸责任,如果蒸气弹射器上舰后出现重大事故,就要追究当初决策者的责任,你是怎么决策的,为什么导致事故?有更好的电磁弹射器不用,还要用落后的蒸气弹射器,那就要问责了!现在我们缺少这个,把他混淆了,把弹射器研发和最终上舰的设备决策混为一谈。弹射器研发,我认为不存在失败的问题,但上舰用哪种弹射器,决策者要承担责任……

摄友约克 发表于 2013-3-13 16:50
翻译一下这几句话:

弹射器采用什么能源和技术都可以,这是个技术研发的问题,允许失败,因为不管那种 ...


是啊,老马的意思很清楚了,工程项目理论上不存在失败可能,只存在失败的选择。
工程项目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谁来做。老马对自己信心爆蓬,不过话说得有点刺上位者的耳,在中国这个趋炎附势真话都要拐着弯说的大环境下,可能不会讨喜。
咱们军迷只能希望蒸弹给力点了。电弹就再忍几年吧。
摄友约克 发表于 2013-3-13 16:50
翻译一下这几句话:

弹射器采用什么能源和技术都可以,这是个技术研发的问题,允许失败,因为不管那种 ...


是啊,老马的意思很清楚了,工程项目理论上不存在失败可能,只存在失败的选择。
工程项目最主要的还是要看谁来做。老马对自己信心爆蓬,不过话说得有点刺上位者的耳,在中国这个趋炎附势真话都要拐着弯说的大环境下,可能不会讨喜。
咱们军迷只能希望蒸弹给力点了。电弹就再忍几年吧。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3 18:17
是啊,老马的意思很清楚了,工程项目理论上不存在失败可能,只存在失败的选择。
工程项目最主要的还是 ...
老马的意思相当明确,关于舰载机的弹射方式,目前可以告一段落了!
aichaoda 发表于 2013-3-13 18:26
老马的意思相当明确,关于舰载机的弹射方式,目前可以告一段落了!
是,海版的huahua昨天淫湿了,好象很兴奋。
我猜是002号最终落锤定音了。
用什么弹应该也一起定了。
老马说出这样的话,确实牛逼,说明老马还是很自信,给老马挂一个候补委员的头衔,也是对老马的肯定,但是很多东西都是博弈的!
常规动力,电磁弹射,就已经很好了
这个记者……
不过,和N年前见过的一个采访袁隆平的记者比起来还是强多了。那个记者……简直就是娱乐小报的记者,拿袁隆平当三流明星采访的。
最新 空对空 捣蛋


马院士出来,肯定要顶。

马院士出来,肯定要顶。
看了那段摘要,果然是全文最具价值的信息啊,明显是坚持上电弹。
膜拜楼上的解读能力,都没想到是这个意思……
这个必须有!!!!!!!!!!!!!!!!!!!!!!

马院士V5!!!!!!!!!!!!!
天佑中华,多给我们赐予一些像钱学森邓稼先于敏徐舜寿宋文骢王小谟袁隆平邱成龙马伟明杨伟王明华这样的神人吧!!啊啊啊啊啊啊啊!!! .........
tang2635 发表于 2013-3-13 09:42
我看到了对跟踪发展蒸汽弹射的不满。
我也看出来了 .........
看了射频,马院士谈了科技发展四个阶段:一曰模仿、二跟踪、三曰并肩、四曰超越;TB现处于第二,要在科技体制,科技创新、人才激励、人才教育多方面改革,出复合型人才,TB才能达到第三第四阶段,很有启发。
中国龙中国魂 发表于 2013-3-13 16:06
马院士就是要某些部门迈出要并驾齐驱这一步大胆启用电弹,不要跟踪复制别人落后一代的蒸弹技术,

看来马 ...
嗯,我专门看过马总的成果,仅从航母配电系统上考虑,我是认为电磁弹射快要出来了。二十年左右估计可以上船了
bushibuxiangzou 发表于 2013-3-13 18:31
是,海版的huahua昨天淫湿了,好象很兴奋。
我猜是002号最终落锤定音了。
用什么弹应该也一起定了。
002估计可能乐观了点,我的猜测是第二艘国妈,或者说是第三艘航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