挣脱重力束缚——回首110年人类航空史,美国国家航空航 ...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30 01:29:00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飞行者一号在时速43公里的风中成功起飞,首次飞行持续12秒,航程36.5米,高度只有3米,但这已然成为人类第一次凭借拥有自身动力、比重大于空气的机器飞上天空,这种机器被后人称为飞机。飞行者一号当天共进行4次试飞,全部成功,最远飞行距离是61米。

1903-飞行者1号-1.jpg (122.9 KB, 下载次数: 5)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0 08:35 上传



1903年12月17日,美国东海岸,北卡罗来纳州,飞行者一号在时速43公里的风中成功起飞,首次飞行持续12秒,航程36.5米,高度只有3米,但这已然成为人类第一次凭借拥有自身动力、比重大于空气的机器飞上天空,这种机器被后人称为飞机。飞行者一号当天共进行4次试飞,全部成功,最远飞行距离是61米。
2013-3-10 08:37 上传



从1899年开始,美国俄亥俄州的自行车和印刷机制造商奥维尔·莱特、威尔伯·莱特着手研制飞机,他们进行大量流体力学和结构力学分析,用风洞对200多种机翼翼型实施测试,制造3架滑翔机用于验证飞行,期间,他们否定了升力方程中的空气压力系数,确定了机翼展弦比和升阻比之间的关系,演化出了三轴飞行姿态控制理论,发现了引擎尾流对机翼气动性能的影响,终于,他们用地中海云杉木打造出飞行者一号,它有12米宽,274公斤重,配有12马力汽油发动机和2个螺旋桨。
2013-3-10 08:41 上传



直到1942年之前,史密森学会都坚持认为是这架飞机首先把人类带上蓝天,它的首飞时间是1903年10月7日,恰巧比飞行者一号早70天。事实上,在1903年10月的试飞中,这架飞机刚刚脱离弹射器,就一头扎进了波托马克河,也就是今天环绕着华盛顿的罗纳德·里根国家机场的那条河。但这架飞机又确实飞起来过,那是1914年,著名航空工程师、寇蒂斯公司创始人格伦·寇蒂斯对它进行多项改进,使它翱翔蓝天。由于它的制造者赛缪尔·兰利曾是史密森学会的书记,其计划背后又有军方的支持,史密森学会一度将它推崇为历史上第一架飞机。
2013-3-10 08:45 上传



1911年,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面包师托马斯·鲍德温按照自己的想法制造了一架飞机,他把飞机命名为红魔鬼。这时的飞机已经有了升降舵补助翼,也就是副翼,前置升降舵被移动到垂直尾翼旁边,演化出了最初的水平尾翼。托马斯·鲍德温的创新还在于使用空心钢管作为承力结构,而强度低、重量大的木条被代替。那个年代的机翼翼型,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上凸下凹,从今天的观点来看,这种机翼能提供的升力很小很小,另外,这种机翼的厚度不足,导致它相当脆弱,这就是需要在机翼之间加装大量支柱和张线的原因。
2013-3-10 08:58 上传



1912年的飞机。与前辈们相比,外观明显变化,这时的飞机已经有了机身,座椅和发动机融入进了机身里。机身下方是连接着自行车轮的木质支架,今天我们把它叫做起落架。这架叫做Gage的飞机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完成多次载客飞行,1913年,又完成了历史上首次由太平洋至大西洋的飞行,虽然在拉丁美洲小国巴拿马,只要飞行83公里就可以从太平洋海岸飞到大西洋海岸,但对于那时的飞机来说,需要耗时1小时45分。
2013-3-10 09:04 上传



曾经,人们认为飞机只是玩物,无应用价值。直到1914年,巴尔干战争扩大成第一次世界大战,飞机的价值首先在军事上得到体现。在不惜成本的战争中,法国和德国不惜成本地建立航空工业,英国、意大利、沙俄、美国也紧随其后。是美国人发明了飞机,却是欧洲人率先建立航空工业。这架飞机叫做G-4,是轰炸机的雏形,时速只有124千米,续航只有3.5小时,载弹只有113公斤,但这个数据足以让它成为一战初的优秀轰炸机。法国考顿公司制造了1421架G-4,除供给法国外,还销售到美国、英国、意大利、沙俄。
2013-3-10 09:10 上传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尾声,飞机已经与开战之初的样子不同。最大变化在于机身,它成为飞机的主要部分,从前到后贯穿整架飞机,而不再仅是一个可以容纳坐舱与发动机的箱型结构。同时,机翼也有变化,副翼被融合到了机翼里。哈尔伯施塔特-CL4是机动性极强的攻击机,在一战中为前线德军提供空中火力支援,它常以4至6机编队出现,然后在不足90米的高度上横扫敌人步兵或炮兵。它也被当做战斗机使用,猎杀敌人的轰炸机、攻击机甚至战斗机。直到今天,战斗机与攻击机之间也只有十分模糊的界限。
2013-3-10 09:14 上传



SPAD-16的前身SPAD-11是存在缺陷的战斗机,它的220马力发动机不可谓不强劲,但减速器却问题重重,常导致飞机丧失动力,同时,大量飞行员反应SPAD-11极易陷入失速,缺少优秀战斗机理应具有的机动性。SPAD-16为解决前辈的问题而生,新发动机能平稳输出240马力,但机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它装备有1挺前置威克斯机枪和2挺后置里维斯机枪,机翼下能挂载2枚35公斤炸弹。大约1000架SPAD-16被造出,装备32个法国战斗机飞行队,也曾在美国陆军航空队服役。
2013-3-10 09:18 上传



第一次世界大战硝烟散尽,高速发展的航空工业骤然停滞,英国皇家空军缩编85%,美国飞机产量下降90%,德国不得拥有空军。在军用航空陷于停滞的1920年代,飞机制造商们把目光投向了商业航空领域,M1邮递飞机就此诞生。位于纽约的劳伦斯·斯佩里公司制造了50架M1,其中的大部分携带邮件往返于美国各地,在电话和电报尚不普及的年代为上流社会提供便捷的通讯,另外的12架M1被美国海军买下,改装成无线电控制的无人机,另有1架被NACA(NASA前身)买下。
2013-3-10 09:44 上传



1920年代初,一名意大利裔美国人设计了一架革命性的飞机,贝兰卡-CF。作为现代客机的鼻祖,它是第一架拥有封闭式客舱、关注乘客舒适性的飞机,为客机的发展开辟了新方向,引起后一战时代里商业航空的迅速崛起。实际上,历史上第一个标准意义上的客舱由红木胶合板制成,辅佐以钢制加强筋,舱内有4个座位,还有10个小舷窗和1扇风挡玻璃。飞行员则依然需要坐在开放式驾驶舱里,像驾驶敞篷汽车那样驾驶飞机,驾驶舱位于客舱之后,尾部白色蒙皮之前。
2013-3-10 09:47 上传



1922年,美国只生产了263架飞机,刚成立8年的波音公司被迫制造家具。这时,好消息传来,美国陆军和海军订购158架当时被称作波音-15的战斗机。那时的波音公司尚不是航空大鳄,波音-15的渊源还要从德国赔偿给美国的142架福克-D7说起,甚至可以说它几乎是福克-D7的山寨版。波音-15后来被赋予了FB-5的代号,装备有520马力发动机,时速达到280公里,配2挺M1919机枪,得益于1920年代里海军航空理念的兴起,它入主美国第一支海军战斗机中队VF-1,在美国第一艘航空母舰兰利号上服役。
2013-3-10 09:54 上传



查尔斯·林白,1922年从威斯康辛大学退学,前往内布拉斯加飞机公司学习飞行,后加入美国陆军航空队。1927年5月20日,林白驾驶这架名为圣路易斯精神号的飞机从纽约罗斯福机场起飞,由于燃油过重,差点没能及时拉起,起落架从跑到头的树梢上滑过。33小时30分钟以后,他完成了5810公里的不经停航程,于当地时间晚10时24分降落在巴黎布尔歇机场。这是历史上首次不经停越洋飞行,那晚,10万民众涌上跑道,迎接伟大时刻的到来。人们意识到,飞机可能成为重要的远程运输交通工具。
2013-3-10 09:59 上传



1930年代,一家著名航空公司和一种著名客机在德国诞生,那家航空公司是汉莎航空,而它的大部分客机都是容克JU52。1932年,汉莎航空接收容克JU52以后,立即开辟了柏林经停罗马至米兰的航线,容克JU52需要在途中翻越平均海拔3000余米的阿尔卑斯山脉,是当时唯一一种可以执行此航线的客机。1935年,汉莎航空与中国国民政府交通部合资组成的上海欧亚航空公司引进了7架容克JU52,单价12万马克。1937年,第一条中德航线诞生,汉莎航空使用注册号为D-ANOY的容克JU52执行第一个飞往中国的商业航班。
2013-3-10 10:01 上传



容克JU52能容纳17名乘客和2名飞行员,巡航时速222公里,航程1000公里,升限5200米,采用了那时风行的铝制波纹蒙皮,它极大加强了蒙皮结构强度。二战爆发之后,容克JU52完全变成了军用飞机,德国空降兵们乘坐它飞往欧洲各地,它参与的第一次大规模空降作战即是著名的法兰西战役,是役,德军装甲集群仅用6周时间就从阿登山脉开进到了比斯开湾。到1950年代初,容克JU52总共生产了4835架,直到今天,仍有容克JU52在服役。
2013-3-10 10:05 上传



1920年代末,人类对航空的认识尚不明朗,提出过很多奇特想法。受航空母舰的影响,美国海军希望得到“航空母机”,巨型飞艇成为飞机的载体。固特异公司制造了阿克伦号、梅肯号两艘巨型飞艇,每艘长240米,直径40米,容纳5架F-9C战斗机。F-9C战斗机由寇蒂斯公司制造,使用410马力发动机,时速283公里,装备2挺M1919机枪,在飞艇上释放后拥有475公里的作战半径。F-9C顶部的长钩是它的释放和回收设备。1933年和1935年,随着阿克兰号和梅肯号先后在强风中损失,F-9C也完成了它短暂的使命。
2013-3-10 10:09 上传



1933年,P-26作为世界上第一种单层机翼、金属结构的战斗机出现,标志新时代的来临。然而,它开启了时代,却又在短短3年时间里被时代抛弃,随着德国的ME-109和英国的飓风相继出现,它远远地过时了。时代之交,P-26没能得到美国陆军航空兵的青睐,但曾经出口到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1937年8月,装备10架P-26的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第17中队在美籍华人王潘阳、黄新锐的带领下参加淞沪会战,首战击落日军九六式陆上攻击机6架。淞沪会战异常严酷,至年1937年底,10架P-26损失殆尽。
2013-3-10 10:13 上传



波音307是世界上第一种拥有增压客舱的客机,它可以飞上23300英尺(7110米)高空。在20000英尺(6096米)高度巡航时,客舱内的气压大约相当于海拔8000英尺(2440米)处的气压,波音公司会很自豪地说增压设备让他们的产品得以飞行在天气之上。波音307的巡航时速是354公里,航程是3846公里,在那个年代,这个数据已经相当优秀了,在横跨美国东西海岸的飞行中,它比同时期的DC-3客机足足节省了2个小时,而且不受沿途各地天气条件的困扰。
2013-3-10 10:14 上传



典型的波音307机组由2名飞行员、1名机械师、2名乘务员组成,可容纳33名乘客。它并未被大量建造,除在测试飞行中坠毁的那架以外,泛美航空公司购买了3架,用于美国至拉丁美洲各国的国际航线,环球航空公司购买了5架,它们往返于纽约和洛杉矶之间,还有一架属于大富豪也是著名航空工程师、飞行爱好者霍华德·休斯,他曾经完成环球飞行。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波音307已是独苗,众多波音公司的志愿者花了6年时间才把它修复,2001年6月它还因为燃油不足在西雅图郊外的水面上迫降,索性损伤不大。
谢谢科普
楼主快更啊。。。。
对比国内的航空博物馆,哎,,

学习了,收藏了。
2013-3-10 11:55 上传



埃里希·哈特曼,前纳粹空军飞行员,曾凭一己之力击落352架敌机,这个数字即是空前的,也可能是绝后的,而他的座机始终是ME-109,从未变过,只是从1942年的G4改进型逐步换成了1945年的K4改进型。回顾人类航空史,只有107名飞行员取得超过100个战绩,他们全部来自于纳粹空军,并且,大部分人大部分时间里驾驶ME-109升空作战。如此战绩历来饱受争议,但根据当事者们的众多著作来看,当时对战绩的判定饱含着德国人一向的严谨作风,必须以摄像枪记录和旁观者口供两种证据才能判定战绩。




ME-109由梅塞施密特公司负责设计,戴姆勒·奔驰公司提供引擎(最初使用劳斯莱斯引擎),生产则交给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宝马公司前身),在日后成为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大众公司才刚刚成立的年代,ME-109几乎融合了德国工业体系上所有的强者。它采用了单层机翼、液冷发动机、全金属蒙皮、可收放起落架等等当时的新兴技术,装备2挺13mm机枪和1门20mm机炮,拥有640公里的最大时速和850公里的作战半径,是二战前半段最优秀的战斗机。由于ME-109改进型号众多,发动机功率甚至从700马力一直增加到1850马力,很难对ME-109做出大体评价。

二战-BF109-2.jpg (640.08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0 12:02 上传



ME-109由梅塞施密特公司负责设计,戴姆勒·奔驰公司提供引擎(最初使用劳斯莱斯引擎),生产则交给巴伐利亚飞机制造厂(宝马公司前身),在日后成为欧洲最大汽车制造商的大众公司才刚刚成立的年代,ME-109几乎融合了德国工业体系上所有的强者。它采用了单层机翼、液冷发动机、全金属蒙皮、可收放起落架等等当时的新兴技术,装备2挺13mm机枪和1门20mm机炮,拥有640公里的最大时速和850公里的作战半径,是二战前半段最优秀的战斗机。由于ME-109改进型号众多,发动机功率甚至从700马力一直增加到1850马力,很难对ME-109做出大体评价。
简单@快乐 发表于 2013-3-10 11:20
对比国内的航空博物馆,哎,,
咱们的博物馆就像咱们的开会现场,严肃,认真。
2013-3-10 12:35 上传



1937年,帝国航空部发出通知,希望得到一款用于辅助ME-109的战斗机,由库尔特·谭克工作室设计的FW-190战斗机最终竞标成功,生产工作交由福克·沃尔夫飞机制造厂,发动机则来自宝马公司。ME-109的成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使用了体积较小的液冷发动机,并在此基础上尽量减小机身截面面积,从而得到较大的速度,但库尔特·谭克认为既然只会使用截面庞大的气冷发动机的美国人能造出高速战斗机,那德国也未尝不可以,于是,FW-190完全推翻了ME-109的理念,事实证明,FW-190的速度并不慢,使用1700马力发动机时的最大时速是700公里。
2013-3-10 13:02 上传



与美国人随着战事变化不断开发新战斗机不同,德国人更倾向改进已有战斗机,FW-190与ME-109一样拥有众多改进型,并且成为罕见的既使用过气冷发动机又使用过液冷发动机的战斗机。进入1944年,对于德国人而言,轰炸机群已经成为与东线战场并立的大难题,然而,气冷发动机的冷却效率会随着高度变大而骤降,截击型FW-190不得不安装了由容克公司制造的V型12缸液冷发动机,升限提升到12000米,时速增加到725公里。国家航天博物馆的FW-190是攻击型,武器系统基本不变,依然是2挺7.92mm机枪与2门20mm机炮,但它可以加挂8枚50公斤级炸弹。
2013-3-10 13:23 上传



二战时期,速度对空战具有决定性影响,设计师们开始考虑制造双发战斗机,但事实证明如P-38等采用并列双发布局的战斗机的截面面积太大,导致速度上的提升几乎难以察觉。1943年,多尼尔公司别出心裁地开发了串列双发布局的DO-335战斗机。DO-335采用2台由戴姆勒·奔驰公司制造的液冷发动机,单发输出功率1750马力,双发同时以大转速工作时,最大时速达到了765公里,成为二战中速度最快的螺旋桨战斗机。




DO-335的空重高达5.2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8.5吨,远远超过ME-109和FW-190,但它在测试中同样表现出了强悍的爬升及盘旋能力,极其灵活,反倒是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出现了问题。为了保证高速跳伞的成功率,DO-335配置有弹射座椅,弹射时的过载不大于18G。作为以截击任务为主的战斗机,DO-335的目标是体态庞大的轰炸机,因此装备了1门30mm机炮,辅助武器是2门20mm机炮,由于设计方案源自多尼尔公司早年开发的轰炸机,它还可以装载1吨重的炸弹。只有37架DO-335被造出,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了现今仅存的1架。

二战-DO335-2.jpg (720.64 KB, 下载次数: 2)

下载附件 保存到相册

2013-3-10 13:52 上传



DO-335的空重高达5.2吨,最大起飞重量超过8.5吨,远远超过ME-109和FW-190,但它在测试中同样表现出了强悍的爬升及盘旋能力,极其灵活,反倒是起落架的结构强度出现了问题。为了保证高速跳伞的成功率,DO-335配置有弹射座椅,弹射时的过载不大于18G。作为以截击任务为主的战斗机,DO-335的目标是体态庞大的轰炸机,因此装备了1门30mm机炮,辅助武器是2门20mm机炮,由于设计方案源自多尼尔公司早年开发的轰炸机,它还可以装载1吨重的炸弹。只有37架DO-335被造出,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收藏了现今仅存的1架。
2013-3-10 14:21 上传



二战末期,德国人开发出各种末日武器,性能强悍,但产量不大,不足以影响战局。AR-234是喷气式轰炸机的鼻祖,装备2台推力为8.83千牛的涡轮喷气发动机。身为末日武器,它的纸面数据可以用变态来形容,满载1.5吨炸弹时,时速780公里,升限10000米,作战半径1100公里,在1944年6月13日的试飞中,1架AR-234在低空飙到了时速820公里。高速让AR-234成为帝国陨落前为数不多的能自由出入盟军占领区的飞机,它也因此不务正业地承担了大量侦查任务,而很少真正地执行轰炸任务。
2013-3-10 14:37 上传



AR-234并非无懈可击,在起飞和降落阶段,速度最慢,最容易遭到偷袭,经常有盟军战斗机埋伏在高空然后向下俯冲,利用势能较大的优势,攻击尚未爬升到巡航高度的AR-234。利用这种战术,英国皇家空军的飓风、喷火,美国陆军航空队的P-47、P-51都曾经击落过AR-234。在二战的最后几天里,第76轰炸机联队的9架AR-234奉命飞往挪威一处尚在德军控制中的机场,地勤人员则改编成步兵加入保卫柏林的战斗,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的这架AR-234便是当年那9架中的1架,也是如今唯一幸存的AR-234。
2013-3-10 14:48 上传



从1944年5月开始,盟军轰炸机群经常遭到速度奇快的战斗机的袭扰,这种战斗机是梅塞施密特公司设计的ME-163,使用以过氧化氢、水合肼、甲醇为氧化剂和燃料的火箭发动机推进,时速高达960公里,爬升率更是接近每分钟16000英尺,10倍于为轰炸机群护航的P-51战斗机。但过分追求速度导致ME-163先天缺陷明显,其动力仅能维持8分钟,导致它只能使用很简单的战术,同时,过高的速度让机炮的开火时间大大缩短,常常有尚未开火就发现盟军轰炸机已经被甩在身后的情况出现。ME-163就这样成为很难击落敌机,也很难被敌机击落的鸡肋武器。
2013-3-10 15:18 上传



ME-163的机身设计源自滑翔机,因为当火箭发动机的燃料耗尽以后,它需要像滑翔机那样返回机场,降落方式也与滑翔机相仿,没有起落架,而依靠固定划撬。ME-163的整体式座舱盖在二战中算是外星科技产物,它不仅能提供优良视野,还有90毫米厚,足以抵挡航空机枪的射击。机翼根部设置2门30mm机炮,各备弹60发,或2门20mm机炮,各备弹100发,这些武器至少击落过9架B-17轰炸机。战后,美国人通过研究ME-163的特性,为发展X-1超音速飞机奠定了基础。
2013-3-10 15:31 上传



19世纪中叶,当大不列颠的舰队轰开大清的国门,日本同样处于美国黑船舰队的威逼之下,之后,日本通过明治维新走上高速发展的道路,到20世纪初,工业生产要素都已建成。1937年,初步完成工业化的日本开始设计新型战斗机,但和许多新兴工业国家一样,发动机成了技术瓶颈,荣-12型发动机只能输出950马力,比同时期欧美国家的发动机低20%至30%。设计师掘越二郎尽量降低机身重量,他选择轻质蒙皮和小头铆钉,在机身框架上大量钻孔,不配置驾驶舱防弹板和自动封闭油箱。日本人依靠减重得到了机动性极强的战斗机,让美国海军一度只能使用以二打一的“Thach Wave”战术。
你们的思想都被重力束缚住了来自: iPhone客户端
2013-3-10 15:39 上传



身为日本海军航空兵头号主力,零式的作战历程贯穿整个中国战场和太平洋战场。1940年9月13日,璧山空战,零式首次出击,击落中国国民革命军空军战斗机24至27架,自身损失1架,但并非被击落,而是被击伤后迫降失败导致损毁。直到1941年5月20日,零式才首次被击落,木村一一于成都上空毙命,1个月后,小林喜四郎于兰州上空毙命。同年12月7日,零式随赤城、加贺、苍龙、飞龙、祥鹤、瑞鹤号航空母舰参加珍珠港战役,起飞79架次,其中8架被击落,揭开了太平洋战争序幕,此后,在珊瑚海、中途岛、瓜岛、巴布亚新几内亚、马里亚纳群岛、莱特湾,零式经历了由辉煌到覆灭的历程。
2013-3-10 15:59 上传



太平洋战争伊始,山本五十六就意识到,随着美国转入战时状态,美国舰艇必将像蝗虫一般从造船厂涌出,日本不可能寄希望于在常规海战中取得胜利,因此必须发展杀手锏武器。I-400载机潜艇和晴岚潜载攻击机就是其中之一,他们可以直接对美国本土实施空袭。I-400载机潜艇搭载3架晴岚,拥有一条26米长的弹射器和一座34米长的机库,其74000千米的航程和3500吨的标准排水量都堪称二战之最。按照原计划,晴岚从I-400潜艇上起飞后,将向纽约、华盛顿、洛杉矶、旧金山等城市投放生化武器,或摧毁巴拿马运河水闸以切断美国大西洋舰队和太平洋舰队的联系。
2013-3-10 16:01 上传



所谓杀手锏,不过是实力不对称时的心理安慰而已,面对新增120余艘各类航母的美国海军,杀手锏无力回天。日本海军计划建造18艘I-400潜艇和54架晴岚,但受空袭影响,只有3艘I-400潜艇和26架晴岚被造出,它们首次抵达作战位置的当天,天皇即下达投降诏书,所有出战的晴岚随即被推入大海。晴岚的性能在水上飞机中可谓优秀,它使用1400马力发动机,时速475公里,升限为9000米,航程1200公里,它配有1挺13mm机枪,能挂载1枚850公斤炸弹或2枚250公斤炸弹。国家航空航天博物馆从美国海军手中获得了世界上唯一幸存的晴岚。
2013-3-10 16:06 上传



1944年6月,太平洋上最后一次尚有悬念的海战落下帷幕,小泽至三郎的舰队在损失3艘航母后撤离战区。马里亚纳群岛失守,意味着美国已经突破了日本的绝对国防圈,日本本土危在旦夕。当年8月,机务兵太田光男受德国V-1导弹的启发,突发奇想,要制造人操导弹,飞行员就是导弹的制导装置。日本海军部决定建立樱花特攻队,争取挽救命运。樱花自杀飞机需要由一式陆上攻击机携带至3500米高度后投放,整个过程与轰炸机发射导弹相同,但在那个完全没有制空权的时期里,一式陆上攻击机经常是自身难保,它首次出击就全军覆没,以后也大多如此。
2013-3-10 16:10 上传



樱花全重的80%左右都是炸药,总装药量约为1.7吨,另外还有一台固体火箭和一个人,它全速俯冲的时候,时速可能会接近1000公里。据老日军飞行员所述,樱花特攻队的成员并非全都是不知生命为何物的热血青年,很多人都觉得在败局已定时付出生命将会毫无意义。樱花式自杀飞机又与其它自杀式飞机不同,它没有起落架、没有襟翼、发动机不能关机、座舱盖不能从内部打开,当飞行员按下投掷信号电门,他的生命就只有寥寥几分钟了,高等动物本能的求生欲将会产生极其强烈的恐惧感,这影响了樱花的实际作战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