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帖]朴成兴 原创之 英明领袖金正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16:56:17
<P>金正日同志在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位于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
他出身于世代爱国的革命家庭,父亲金日成同志,是为朝鲜革命和世界革命建树了丰功伟绩的思想理论家和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
母亲金正淑同志,是在同志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光复、人民的自由与幸福献出了一生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推动朝鲜的民族主义运动转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自1950年9月至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学完普通教育课程。
他在小学时期,倡议并组织班里的少年团员建立了“金日成将军传略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的目的,是学习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深入认识金日成同志的英明伟大,把自己造就成为朝鲜革命的栋梁。
1953年7月,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战后,金正日同志从平壤第四小学毕业,升入平壤第一中学,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1957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升入平壤第一中学高级班(后来改称平壤高山高级中学)。在校期间,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工厂、农村去,并在学校实习室里参加修理汽车、电动机等劳动,还学习驾驶汽车,努力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金正日同志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
1957年2月,他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基层组织的委员长,1957年9月又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由教师担任)。
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从高中毕业。
1960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考入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第政治经济学专业。
大学时代,他不仅掌握了专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掌握了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知识。大学时代,他一面探求科学,一面开展各种活动。
金正日同志在平壤纺织机械厂实习期间,亲自操作26号机床。
1961年7月22,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劳动党。
大学时代,金正日同志发表了《重新查考三国统一问题》、《关于现代修正主义的产生》、《关于思想意识的决定性作用》(1962年12月)、《工人阶级的领袖并不是个人》、《工人阶级的领袖在革命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关于发展地方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大安工作体系是独创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著作。
1962年1月,他发表了以《现代帝国主义的特点和侵略本性》为题的学科论文。
1964年3月18日,金正日同志发表了大学毕业论文《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正日同志从1964年6月19日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自1965年春到1967年夏,他视察人民军航空部队、东海岸和西海岸海军部队以及许多炮兵分队,指导他们扎实地进行战斗训练。
他非常关心改善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指示军需工业部门大力生产适合朝鲜实际和朝鲜人体质的有威力的现代化武器。
1967年6月末和7月初,他多次接见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和文学艺术部门的负责干部,就作家、艺术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切实树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问题作了教导。1967年7月17日~8月12日,他到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召开党内思想斗争会,批判修正主义、地方主义和家庭主义,把在思想斗争中激发起来的革命热情,有力地引导到经济建设中去,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1967年7月,他通过同人民军某部干部的谈话和后来对人民军各部队的多次现场指导,了解到窃据军队要职的军阀官僚主义者以“军队特殊”为由,拒绝党对军队的领导,歪曲党的军事路线,滥用军权压制军内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而且企图纠集阿谀奉承分子来奠定其军阀官僚主义基础,甚至还摄制宣传自己的电影,妄图抬高自己。</P><P>金正日同志在1942年2月16日诞生在位于两江道三池渊郡的白头山密营。
他出身于世代爱国的革命家庭,父亲金日成同志,是为朝鲜革命和世界革命建树了丰功伟绩的思想理论家和政治家和军事战略家。
母亲金正淑同志,是在同志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为祖国的光复、人民的自由与幸福献出了一生的共产主义革命战士。
祖父金亨稷,是反日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导者,是推动朝鲜的民族主义运动转向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
祖母康盘石、叔祖金亨权、叔父金哲柱和舅父金基俊、金基松,也都是为光复祖国奉献了一生的革命战士。

自1950年9月至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学完普通教育课程。
他在小学时期,倡议并组织班里的少年团员建立了“金日成将军传略研究小组”。这个研究小组的目的,是学习金日成同志的革命历史,深入认识金日成同志的英明伟大,把自己造就成为朝鲜革命的栋梁。
1953年7月,朝鲜人民的祖国解放战争取得了胜利。战后,金正日同志从平壤第四小学毕业,升入平壤第一中学,努力学习多方面的知识。
1957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升入平壤第一中学高级班(后来改称平壤高山高级中学)。在校期间,他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到工厂、农村去,并在学校实习室里参加修理汽车、电动机等劳动,还学习驾驶汽车,努力掌握这方面的技术。
金正日同志在学生时代就积极参加民主青年同盟的工作。
1957年2月,他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基层组织的委员长,1957年9月又当选为民主青年同盟学校委员会副委员长(委员长由教师担任)。
1960年8月,金正日同志从高中毕业。
1960年9月1日,金正日同志考入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第政治经济学专业。
大学时代,他不仅掌握了专修课政治经济学的理论,还掌握了哲学、军事学等各个领域的多方面知识。大学时代,他一面探求科学,一面开展各种活动。
金正日同志在平壤纺织机械厂实习期间,亲自操作26号机床。
1961年7月22,金正日同志加入了朝鲜劳动党。
大学时代,金正日同志发表了《重新查考三国统一问题》、《关于现代修正主义的产生》、《关于思想意识的决定性作用》(1962年12月)、《工人阶级的领袖并不是个人》、《工人阶级的领袖在革命斗争中起决定性作用》、《我们党关于发展地方经济方针的正确性》、《大安工作体系是独创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体系》等一系列理论著作。
1962年1月,他发表了以《现代帝国主义的特点和侵略本性》为题的学科论文。
1964年3月18日,金正日同志发表了大学毕业论文《郡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

金正日同志从1964年6月19日起在党中央委员会工作。
自1965年春到1967年夏,他视察人民军航空部队、东海岸和西海岸海军部队以及许多炮兵分队,指导他们扎实地进行战斗训练。
他非常关心改善人民军的武器装备,指示军需工业部门大力生产适合朝鲜实际和朝鲜人体质的有威力的现代化武器。
1967年6月末和7月初,他多次接见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和文学艺术部门的负责干部,就作家、艺术工作者和新闻出版工作者切实树立党的唯一思想体系问题作了教导。1967年7月17日~8月12日,他到咸镜南道进行现场指导,通过召开党内思想斗争会,批判修正主义、地方主义和家庭主义,把在思想斗争中激发起来的革命热情,有力地引导到经济建设中去,掀起新的生产高潮。
1967年7月,他通过同人民军某部干部的谈话和后来对人民军各部队的多次现场指导,了解到窃据军队要职的军阀官僚主义者以“军队特殊”为由,拒绝党对军队的领导,歪曲党的军事路线,滥用军权压制军内党组织和政治机关,而且企图纠集阿谀奉承分子来奠定其军阀官僚主义基础,甚至还摄制宣传自己的电影,妄图抬高自己。</P>
<P>1967年6月13日,金正日同志在同党中央委员会科学教育部干部的谈话《对精神鼓励和物质鼓励要有正确的认识》中,批判了把物质鼓励视为绝对正确的修正主义倾向,把精神鼓励视为绝对的左倾倾向;并对以精神鼓励为主,把正确地结合以物质鼓励的问题和经济建设中必须把速度放在首位,同时积极保持平衡的问题等社会经济建设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作了科学解答。
1967年7月3日,他在同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鼓动部干部的谈话《加强思想宣传,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中掀起革命高潮》中强调指出,所有干部和劳动者要高度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最大限度地增加生产,厉行节约,促进技术革命,更积极地开展千里马作业班运动。
他亲自深入到劳动者中去,发动党员和劳动者掀起新的革命大高潮。
1967年8月8日,他到龙城机械厂,向工人解释党的关于掀起革命大高潮方针的本质和意义,号召他们站到革命大高潮的前头。
1967年8月,他视察长津江发电站,同年9月视察平壤热电厂,1968年9月视察北仓火电厂建设工地,推进发电厂(站)建设,增加发电能力,以建立起国家牢固的动力基地。
他还到黄海钢铁厂等冶金厂、机械厂、化工厂和平壤、咸兴、龟城等地的轻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帮助他们有效地解决了加强工业的自立性,促进现代化中的问题。
与此同时,他还为了在工业部门积极推进技术改造,到基干工业的许多工矿企业和大馆郡等市、郡的地方工业工厂进行现场指导,促使这些厂进行技术改造,以实现机械化、半自动化和自动化。
他为了使大安工作体系充分发挥作用,于1967年10月此后多次视察大安电机厂,使其在推广大安工作体系方面做出榜样;1968年4月,他指导物资供应委员会,改进物资供应工作。
1967年,他组建担负这项工作的白头山创作团,使他们通过故事片《游击队五兄弟》等革命传统题材作品的创作,积累经验。
1968年4月,他提出了要把《血海》改编为同名电影的任务,并进行了120多次指导,终于完成了制版任务;接着还指导了把《一个自卫团员的遭遇》改编为同我电影的工作,仅用了40天就出色地完成了这项工作。同时,他还积极指导把《卖花姑娘》改编为同名电影的工作,并使该片成为杰作,在第18届国际电影节上荣获特别奖和特等奖章。
1968年7月和1969年8月,他视察了两江道一带的革命战迹地,提出了把普天堡、三池渊、浦坪等两江道一带建设成为牢固的革命传统教育据点的任务。
1970年6月18日,他在同作家和艺术工作者的谈话《大量创作反映社会主义现实的革命影片》中,提出了要创作出更多的以现实为的电影的任务,全面地阐明了关于这项任务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给予了具体指导。结果仅在1970年内,就创作出了人民奖桂冠作品《鲜花盛开的村庄》等数十部优秀作品。
金正日同志曾任党中央指导员、科长,1970年9月任党中央委员会副部长,1973年7月任党中央委员会部长,同年9月担负了党中央委员会书记的重任,1972年10月被选为党中央委员会委员。
1973年6月他抽调党、经济、新闻出版部门的干部和艺术工作者组成生产鼓动队,派到载宁矿山、殷栗矿山和苔滩矿山去开展生产鼓动工作,同年11月又在金星拖拉机厂和胜利汽车综合厂开展大规模的生产鼓动工作,使其成为生产鼓动工作的典范。
他将通过思想理论活动深化和发展的文艺思想理论与方针、在领导文学艺术革命的过程中取得的成果和经验综合归纳起来,于1973年4月撰写并发表了光辉的巨著《电影艺术论》。
1973年6月23日,金日成同志提出了新的统一祖国五点方针。统一祖国五点方针,是根据当时的形势把统一祖国的三项原则具体化,给内外主义者的民族分裂阴谋以学生打击,向国内外显示了全民族坚定不移的统一意志的宣言。
他深切关注创造有得于统一祖国的国际环境的工作,积极开展外交活动;1973年6月和7月提出了有关设立驻联合国办事处和通过联合国开展外交活动的问题。
为此,1973年9月举行的第4次不结盟国家首脑会议等国际会议和国际组织会议,通过了积极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和五点方针的决议和宣言;1973年下半年举行的第28届联大通过决议,支持统一祖国三项原则,要求立即解散美帝国主义干涉朝鲜内政的工具-“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
他洞察到党在实现全社会主体思想化中的地位和作用,于1974年8月2日提出了实现全党主体思想化的方针。
1974年2月,在党的五届八中全会上,他提出了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提前完成六年计划,实现新的远景目标的社会主义大建设纲领。
由于金正日同志遵循金日成同志的意志,在党务工作等革命和建设的各个领域建树了巨大业绩,1975年2月1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
他把切实贯彻《社会主义教育提纲》看作改进和加强教育工作的最重要的问题,1977年10月提出了贯彻教育提纲的思想转变方针。
1978年12月15日,金正日同志提出“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生活”的口号,要求按照我们自己的方式推进革命和建设。
1979年5月10日,他指示全党就树立党的领导体系问题,组织集中学习、集中讲习和大辩论;加强各级党委会,增强其职能与作用,以加强党对权力机关工作、行政经济工作、公安及司法检察工作的领导。
1979年10月,他发起向默默无闻的英雄学习的运动,并把这一运动作为党的重要方针提了出来。
1981年10月,他提出“要做80年代的金赫、车光秀”的口号,号召人民群众切实继承朝鲜革命初期青年共产主义者绝对忠于领袖的光荣传统。
1982年10月17日,他发表了题为《朝鲜劳动党是继承了光荣的打倒帝国主义同盟传统的主体型革命政党》,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了主体的党的建设理论。
从1982年2月起,他连续当选为第七届、第八届、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议员。
1984年7月22日,他在致全国教育工作者积极分子大会与会者的信《进一步发展教育事业》中,提出了教育革命方针,并领导了贯彻这一方针的工作。
到了80年代后半期,他继续不断地进行了深化和发展主体思想的理论活动。
他在《主体思想教育的若干问题》(1986年7月15日)、《切实树立主体的革命观》(1987年10月10日)、《对主体哲学要有正确的观点和理解》(1990年10月25日)、《主体哲学是独创性的革命哲学》(1996年7月26日)等许多著作中,以独创的思想与理论进一步发展和丰富了主体思想,论证了主体思想的生命力。
1988年3月,他召开党的六届十三中全会,提出了发展科学技术三年规划(1988~1990),同年8月31日在科学部门负责干部会议上,强调了全面发展电子工程学、冶金工程学和激光工程学等重要科学领域的问题。
金正日同志的文学艺术造诣很深,知识渊博,又有领导文艺革命的丰富经验,于80年代末和90年代前半期撰写了许多文学理论著作,其中有《论话剧艺术》(1988.4)、《论舞蹈艺术》(1990.11)、《论音乐艺术》(1991.7)、《论美术》(1991.10)、《论主体文学》(1992.1)。这些著作和70年代发表的《电影艺术论》、《论歌剧艺术》,都是指明主体文学艺术发展道路的教科书。
1991年12月24日他在党的六届十九中全会上被推戴为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1992年4月20日被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元帅称号。
1990年5月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一次会议上被推戴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国防委员会第一副委员长,1993年4月9日在第九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五次会议上被推戴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
1992年4月,他在平壤同向往社会主义的世界70个进步政党的首脑及代表进行诚挚的协商,建立了密切的联系,制定并发表了平壤宣言:《拥护和发展社会主义事业》。
1994年10月20 日,他在同党中央负责干部的谈话《加强郡的作用,使人民生活来个变化》中,要所有的郡都学习前川郡商业管理所和孟山郡的经验,办好农业,发展地方工业,搞好郡人委所在地和村庄的建设。
1994年10月16日,他在党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根据金日成同志的遗志,就促进革命和建设问题表示决心说:“我想几百、几千年以后,也要始终不渝地把领袖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过程中所作的历史性教导,当作唯一的指导方针加以切实贯彻。”
进入90年代后半期,由于帝国主义联合势力和反动派疯狂地扼杀主体社会主义的阴谋活动和多年的自然灾害朝鲜人民贯彻革命的经济战略的斗争经受了严峻的考验。
为了贯彻党的革命经济战略,在社会主义建设中掀起新高潮,他教育全体人民以“艰难的行军”精神去生活和工作。
“艰难的行军”精神,是在抗日革命斗争最严峻的时期,在金日成同志的领导下,坚守朝鲜革命的命脉,掀起革命大高潮的透彻的革命精神和百折不挠的革命精神。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6月19日,他发表了题为《在革命和建设中坚持主体性和民族性》的著作。
1997年8月4日,他发表了题为《切实贯彻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关于统一祖国的遗训》的著作。
1997年10月8日,根据全党共同意志,金正日同志被推举为朝鲜劳动党总书记。30多年来,他通过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革命活动,将朝鲜劳动党加强和发展成为百战百胜,久经考验,千锤百炼的革命的党、受到全体人民绝对支持和信赖的战无不胜的党;把朝鲜人民培养成为具有坚定的信念和意志的自主的人民。</P>
<P>1992年2月16日,金正日庆50大寿,金日成主席以中文写下关于“正日峰”的诗篇。
  白头山顶正日峰
  小白水河碧溪流
  光明星诞五十周
  皆赞文武忠孝备
  万民称颂齐同心
  欢呼声高震天地</P>
<P> </P>
<P> </P>
<P>没有枪炮声的战争

新年伊始,在朝鲜的军事分界线一带造成了一触即发的紧张局面。美帝国主义和南朝鲜傀儡动员庞大武力,进行散发火药味的“协作精神81”军事演习。
按照最高司令官同志的命令,朝鲜人民军所有部队各就各位,注视敌人的行动。
敌人结束军事演习以后,依然在军事分界线一带频繁进行军事挑衅,加紧准备新战争。
正在这时候,金正日同志召见朝鲜人民军总参谋长。
总参谋长接到通知心里很紧张。
他将下什么命令呢?会不会是命令联合部队迅速行动?或许是有关改善部队的火力密度与力量配备的命令\? 他这样忖度着,急忙准备了总参谋部为打退敌人的挑衅而采取的相应措施的报告和人民军部队的战斗准备状态的材料,急急地到他那里去了。
金正日同志和往常一样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让他坐下来。
金正日同志看他抑制不住兴奋,便说,叫你来,并不是为军事问题。
他说,党中央要遵照金日成同志的教导,决定把西海水闸的建设任务交给人民军,今天是为此而见总参谋长的,这事有信心办到吗?总参谋长这才恍然大悟,从座位上站起来有力地回答“一定按命令照办!”
金正日同志说,金日成同志的教导,也就是最高司令官的命令,我问并不是因为对此有疑虑。他面带笑容说,你袒开胸怀说,是否真有把握。
总参谋长这一下踌躇了,未能立刻回答他。
说老实话,那是征服大自然的建设战斗,又是难以想象的艰巨而庞大的工程,而且一点经验都没有,他不能没有顾虑。
金正日同志说,看你不说话恐怕是没有把握。他接着说:
“当然,这确实是空前艰巨而庞大的工程。但是,我们有能够完成这种大工程的力量。换句话说,有保证。”
他说,这力量和保证就是,我们有自立民族经济的牢固基础;有建设美林水闸等现代化水闸的经验;更重要的是有无限忠于党的以一当百的人民军军人。
他说,能不能在金日成同志所希望的短期间内完成水闸建设取决于用什么方法推进工程。有的国家搞不太大的水闸建设,还要花几年搞勘察,又花几年搞试验,再花几年搞设计,接着搞准备工作,这样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告成。我们当中也有些人认为应该依次经过这样的程序,但我不能同意这种看法。他说:
“我们无论如何要按照金日成同志的意图,在几年内完成水闸建设工程。因此,应该按我们式的战法推进水闸工程。”
总参谋长以惊奇的眼光仰望着他。人家搞几十年的工程,我们要用几年完成!这要用一套什么样的战法呢?
金正日同志说:
“我们要同时推进设计、地基勘察、大堤建设工程,在地上、海上、水中,有必要的话也在空中同时发动进攻,展开大立体战、大全面战。”
他具体地说明:依照立体战、全面战的方法推进工程,意味着正象在现代战争中动员步兵、炮兵、空军部队等各兵种武力,一举消灭攻击圈内的所有目标一样,要动员一切必要人员和机器手段,同时推进一切工程。
这是未曾有人提过的,他在提出独创的建设战法,两眼放射着炯炯的光芒。
霎时,总参谋长的心胸豁然开朗起来。他满怀信心,霍地站了起来。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人民军遵照您的旨意一定完成水间建设工程。”
金正日同志开朗地笑着说:
“看来,现在是真的有把握了。
“现在敌人天天都在大放火药味,疯狂准备战争。但是我们要用没有枪炮声的战争来回答敌人的新战争挑衅活动。换句话说,我们要用征服自然的大建设战来和他们较量。”
这样,西海水闸建设从一开始就以在地上、海上、水中同时进行的大立体战、大全面战大力推进了工程,动工后5年,就在1986年6月大功告成,宣告历史性工程竣工的礼炮震撼了全世界。</P>
<P>黄海北道凤山郡的一位老人,有一天,为了挖药草走进深山里去。
他在山沟土生土长,在这里过了一辈子,熟知山中的底细。他的儿女都已成长为能为国出力的人材。他心想,不能因为自己年老只蹲在家里虚度光阴。于是,他仗着硬朗的身板常走遍山地挖药草献给国家。
他不知不觉地越过黄海北道界线跨进江原道境内,不知疲倦地一根又一根地挖珍贵的药材。
突然,他的双眼闪出兴奋的光。
原来有一棵长了几十年的山参花,映入他的眼帘。
“山参!
老人情不自禁地喊着奔过去。他拿出工具,生怕损毁一毫须根,精心地挖出来。
看见那山参花的瞬间,在他脑际里浮现了要让慈父金日成同志延年益寿的念头。
据说,自古以来发现山参的人不管有没有人在旁要先喊道,那根山参是我的。可他在发现那根山参的瞬间就在心里喊出那正是要敬献给金日成同志的。
老人用藓苔包好又大又好看的山参托在手里沉思起来。
为了给金日成同志他老人家送去药效大的新鲜山参,就要毫不迟延地登程上路,可是这儿是江原道深山沟,路都难觅,离平壤一千多里。如果先返回家再去平壤,就会耽搁时间。又想到他身上还穿着不整洁的服装又怎么办。……
他思绪万端,但有一个念头占了上峰,他想:为了把山参及早送到慈父领袖那里,就要跋山涉水,径直上平壤去。
于是,老人毫不犹豫地直奔平壤。
竭诚拥戴敬爱的金日成同志的火热的心使他不知疲倦,身轻似燕好像长了翅膀,健步如飞地走过千里险路,终于带着长生不老药到了平壤。
他一个年届古稀的人奔到平壤,好不容易才找到党中央委员会的正门。
那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和往常一样,在办公室度过繁忙的一天。
突然一位干部走进金正日同志办公室,要向他报告,但一看到他正在审阅文件,就犹豫不决。他问道:
“有什么事?
“有一位老人在江原道深山沟里挖了一棵山参,就径直奔到平壤,请求把那棵山参献给金日成同志。”
他听了那位干部有关老人诚心诚意向领袖敬献山参的具体汇报。
他从那无名的山村老人的感人事迹体会我国人民拥戴慈父领袖的真情实意,在房间踱了一阵。
“是多好的人民啊。”
他用这么一句话表达了激动的心情。
然后,他想了一下,又向那位干部说,老人的诚意不好推辞,要收下山参,还谆谆嘱咐:
“……要筹备回礼,好好款待他,然后送他回去吧。”
老人出于百姓的道义和本份做了应该做的事,可是金正日同志却这样关照老人,指示要好好款待老人,并赐予世代相传的礼品。
遵照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指示,老人立即被送往首都的一家大医院,在医院给他解除跋涉千里而积下的劳顿,用各种补剂给他补养身体。
老人出院以后被带到烽火山旅馆的漂亮的房间。
每天早晨,轿车等在门前,等他离开丰盛的饭桌以后,就载他到首都各处去参观。
“我一个乡下老头子算得了什么,竟受到亲爱的领导者先生的这般款待。……我有生以来,连做梦也没想到这种待遇。想要报答这宏恩,只恨年纪太大了。一定要一代接一代地报答他的恩典。……”
老人用袖口眼泪,喉咙梗塞得接不下话。
干部们向他说,还有不少地方要去参观。但他说,我怎么好光受款待呢,要像忠臣那样报恩,就要珍惜光阴赶快回去干活。他就这样提早回去了。
他回去的时候,携带了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赐予的充满爱意的礼品。
老人坐在飞驰的车上,连连点头,喃喃自语。
“因为有他赐予老百姓的这种恩情,我国人民才有福可享,也才有我们的一心团结。
“伟大的领导者的恩情与关怀同人民的忠诚拥戴之真情结合起来,这正是一心团结的根本啊!”</P>
随先/军领/导前进的我们式社/会主/义是必胜不败的。

朝鲜人民和军/队跟随伟大的金正日将/军的先/军领导,把主体的社/会/主/义伟业继续推向前进。无敌的军/事/力量和一心团结是维护我们式社/会/主/义的根本保证。

只要依靠强大的军/力,全/党、全/军、全/国人民紧密团结在领导者的周围就完全可以战/胜一切敌人。这是在20世纪进行的社/会/主/义保卫战中取得的胜利告诉我们的真理。

先军已成为我国/军/队和人民在政/治生活中的不可动摇的指针。

,在伟大领导者的英明领导下团结一致向前进的我们式社/会/主/义必将取得最后的胜利。
<P>错觉现象

金正日同志到某一个会议室建设工地进行视察的时候有过这样的事。
他察看宴会厅的天棚,凝视对面的一角说:“那个问题还没有解决呀。”
在场的干部立刻领会到他指的是直线与半圆相交的拱形部分。
就在前几天,他指出拱形部分有问题。那天,他来到建设工地留心察看宴会厅施工情况,指出直线与半圆相交的拱形部分显得有点鼓肚,应该改一改。
干部们为使他操心,深感内疚。
他们等他回去以后立刻拿出设计图纸送行审查,但看不出任何缺点。他们以为也许施工没有搞好,他们拿测量器几次三番检查了拱形部分也没有查出任何误差。
那位干部把这件事如实地向他做了报告。
于是金正日同志说,何必用测量器呢?用测量器不会查出什么误差,用眼一看就可以看出问题。
那位干部走神注视他所指的拱形部分。果然显得线条弯曲,向外鼓肚。
建筑物上有时会出现错觉现象。这是尽管设计和施工都正确无误,但看起来好象是施工不对头而出现的现象。
金正日同志最先发现只有建筑专家才能理解的直线与半圆相交处引起的错觉现象的秘密。
他开导他说:
“尽管是错觉现象,也要修改。
“不然会事与愿违,好端端的,引起别人的非议。外行会说,因为施工没搞好,壁面向外鼓肚。
“虽然是由于错觉出现的‘误差’,也不该因此而引起有损于名誉的非议。”
他曾经对干部们说的寓意很深的话语重新萦绕在他们耳畔:
“建设者或设计人员认为好,那不过是主观的想法。
“应该做到连那些不懂建设的人也赞赏。
“做成只有发包的和承包的人理解的东西可不成。
“应该做到人民群众看了都喜欢,合乎建筑物的性质,而且要很艺术。”</P>
<P>回春灵药

这是20世纪70年代初有过的事。
这一年年暮的12月的一天,金正日同志得悉有一位作家的夫人身得重病备受折磨,据东医师开的药方,须有几只稀贵的野兽来调药。
金正日同志说:
“他为人那么耿直,有那样不幸的事,却深怕我们替他操心,不露声色,不言不语,他心中的苦衷该多么难忍啊。”
他说完,向窗外望去。外面,正风雪大作,寒风刺骨。
他久久望着窗外,沉思地说:
“在这一夜,那位作家可能以冲天的创作热情埋头于写作,一时忘掉痛苦。可是我们眼看着他受折磨,却束手无策,这怎么行啊。
“让我们去打来那种野兽。为了一个革命同志免受痛苦,就是走一千里路,也要打到那种野兽。”
他叮嘱,为了让遭受痛苦的作家去散散心,带他去时,对这次去打猎的目的暂作秘密不要告诉他。
这一夜,人们陪着金正日同志去打猎。
本来这种野兽一到冬天就蛰伏在偏僻的角落里,不常出来走动,因此在这个季节猎人也不易碰到它。不难想象在黑夜,跋涉崎岖的山路去打这种野物,是多么吃力。
可是,金正日同志愉快地说:“这才象抗日游击队式的休息哩! ”
这一夜,在山里走来走去,却一无所得,连野兽的影子也没有见到。
岁月流逝,不觉迎来了新的一年。
人们都忙于自己的工作,把那天打猎的事早已忘得一干二净。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又叫来了那天同去打过猎的一位干部。
金正日同志问他,目前去外国访问的包括那个作家在内的电影代表团什么时候回来。
听到原定的回国日期后,金正日同志说:
“他们快回来了。那么,从今晚起,重新开始去年失败的‘行军’吧!”
看来他一直没有忘记这件事。
有个干部劝他,天气很冷,是不是可以缓一两天再去。他宽厚地笑了笑,说:“这几天,只顾了工作,竟把这件事拖了下来,没有尽到革命同志之间的情义。”接着,他又说:
“那位作家把妻子的健康问题托付给我们,在去执行着重要的任务,我们至少应该在他回国之前,准备好药材。要争取时间,快出发吧。”
这一天去打猎的有好多人,其中也有他亲自特意组织的一些人员。
金正日同志带头,踏着厚雪,翻山越岭,走了又走。这一天,总算没有白跑,打猎很有成绩。东方破晓,到了早晨,他把打到的几只野物装上车,显得异常的高兴。同去打猎的一些人有点莫名其妙,不知道他为什么这样高兴,因为打猎的原由一直是保密的。
一回到平壤,他就指示一位干部,把猎到的野物统统保管在冰箱里,早晨送到那位作家的家里去。
上午,金正日同志为主持某机关的协议会,来到这里的会议室。刚回国的那位作家也参加了协议会。
金正日同志走进会场,环视了一下,就走近刚从外国回来的那位作家身边和他谈起话来。
他忽然问作家说:“由于你夫人患病,你在外一定很担心,现在夫人的病情怎么样?”
经他这一问,那位作家感到惶愧,支支吾吾的。好象他还没有接到昨晚打来的野物,根本没提那件事。
金正日同志疑惑不解的视线投向早晨交给了任务的那个干部。
“因为要准备会议……我打算下午送去。没有把……”
那位干部用勉强能听到的声音回答。
“你这是什么话?那是急用的药材,人家焦心如焚,你却要在下午送去\?! ……
他的声音,饱含愠怒。
他把一只手放在作家的肩上,轻声说:
“我们照顾得不周到,很对不起你。说实在的,在场的同志们费了很大劲,才弄来了一些急等着用的药材,是嫌晚了一点。”
接着,他向站在身边的干部们严肃地告诫说:
“对与一个革命同志生死攸关的问题,那么不经心,拖拖拉拉……实在不敢想象。看来,你可能以为晚一晌也不碍事,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当然那也是可能的事。但是,心肠那么冷淡,毫无热情的人没有资格跟在场的这些同志一起工作。”
使人感到压抑的沉默持续了好久。
金正日同志在屋里慢慢踱步,努力使自己镇静下来,过后又强调说:
“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曾说过,即使在一次战斗消灭了一万名敌人,若有一名我们的革命同志牺牲,那么这次战斗就不能算是一次胜利了的战斗。
“正因为个个革命同志都那么宝贵,所以为了一位同志,可以不辞千里路,如有必要甚至献出自己的生命也在所不辞, 这就是我们共产主义者的情义和信念。”
一直极力抑制着自己的那位作家,再也抑制不住激情,哽咽着说: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我能算得了什么,您竟这样……”
金正日同志深情地望着那位作家,心平气和地说:
“过去,有句俗话说,八百置舍,千金买邻,可是,千金难得一位革命同志。
“我认为,清闲时可由妻儿为伴,危难时就得靠同志。生活康乐时,可能认为妻儿是最贴心的,其实遇到艰难困苦时,能与你同生死共命运的,只有革命同志,再没有别人……”
接着,他又轻声责怪那位作家说:“你可能不愿意给我们添麻烦,对家中的病苦不声不响,这会使我们更痛心;你瞒着我们,我们反而要埋怨你的。”
他指示:协议会可以推迟一些举行,先把放在冰箱里的野物给作家送去。
那些野物立刻运到作家的家里去了。
从当天起,作家的夫人服用那些野兽配制的药品。
过了不久,曾经因患现代医学所不能医治的绝症陷于绝望之中的这位夫人,竟病体痊愈,完全恢复了健康。</P>
<P>扩大到10倍

1984年6月21日,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亲临灰沙砖样品展览馆进行视察。
灰沙砖,是当时根据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在我国首次烧制的新的建筑材料品种。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观看灰白色灰沙砖样品,有时用手摸摸,有时敲几下,表示满意。
他回顾在场的干部们欢悦地说:
“这种灰沙砖,确实使人感兴趣。因为灰沙砖外层平滑整洁,拿它盖了房子,无需再抹墙,也没有必要再用涂料装饰,只在砌墙时把砖缝封好就妥。”
接着,他对灰沙砖的好处做了说明。
他说,灰沙砖,制砖时掺合适当的氧化铁,可以烧出各种颜色的砖,所以能用它调节建筑物的色彩;这种砖其硬度很高,砌墙时不加钢筋也能砌到15层高的多层楼房。他还强调,用我国取之不尽的沙子掺合生石灰就能烧出这种砖,今后我们要多提倡生产灰沙砖。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看完灰沙砖样品后,问干部们,灰沙砖厂的建设搞到多大规模为宜。
有一个干部向前一步,信心十足地说:
“我想年产能力达到一亿块砖的规模就行。”
在他身边的一个干部也立即随声支持说:“达到那样的规模,就很了不起啊!”
原来他们对这个问题早已交换过意见,下了很大的决心才决意要盖一个一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制砖厂。
他们都以为一块灰沙砖的体积与六块普通砖相等,这就说等于建设一座六亿块砖年产能力的砖厂,还能算不起眼吗?
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听了他们的意见,沉思起来。大家都紧张地站在那里,心里未免有些不安,他们想“或许我们定的规模太大了……”
过了一会儿,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说:
“要想专用灰沙砖盖房子,恐怕那一亿块砖无济于事,所以要放手大胆地计划建设灰沙砖厂的问题。既然要盖灰沙砖厂,就要搞得规模大大的。
“…………
“现在盖上只有年产能力一亿块砖的小厂子,日后不要后悔,一开头就计划盖大工厂为好。”
听了他这一席话,干部们都羞红了脸。因为他们原计划得小里小气,却拿它当了不起的,自然要感到羞愧。
为了贯彻执行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审视灰沙砖样品时所做的指示,干部们着手设计砖厂时就厂子的生产规模再三进行了讨论。
“同志们,直到现在,我们盖过许多现代化工厂,可是每次都设计得因不够大胆和大方,未能使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满意,再三地修改了设计。
“我们应按照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要给我国人民每户盖一套多间房的舒适文明的住房的伟大构思,放手大胆地设计大规模的砖厂。
“我建议,我们要设计年产能力为5亿块砖的砖厂。”
有一个干部首先提出了自以为够大胆的意见。
大家暂时沉默了。
有的人心里感到不安,觉得“是不是过大了?”
“年产5亿块灰沙砖,折合起来等于建设年产30亿块普通砖的砖厂,这个目标提的够大胆的,就这么办吧。”
众人意见纷纭,最后确定砖厂规模为年产5亿块砖。
人们向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报告了这个数字。
有一天,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就这个问题召见有关人员。
人们认为,事到如今,已无需再为确定砖厂的生产规模问题费神了。
然而,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一见干部们来,便脸带意味深长的微笑说,只建设一个生产能力5亿块砖的砖厂,是不能圆满地解决人民的住房问题的!
“?!”人们惊愕不止,疑惑地望着他。
他们立刻又感到很大的内疚。因为,他们的想法始终未能遵从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的意愿。
他料到他们的心思,便坚定地说:
“既然决定要建设灰沙砖厂,就不要以为建设年产能力5亿块砖的厂子就够了,而应建设年产10亿块砖能力的厂子。”
接着,他强调说,在具备可以顺利生产灰沙砖条件的地区,都要尽快建设发沙砖厂,在安州地区建设5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厂子,在咸兴和枇岘地区建设各具有2.5亿块砖生产能力的厂子,以便早日给人民盖好住房。
“啊!我们到何时才能领会他那天穹般高大的思想呢……”
人们以惊叹不已的视线仰望着他,为他的巨人般的胆略,从心里感叹不止。
结果,灰沙砖厂的建设规模,比原来的计划增大到10倍。</P>
<P>在鱼雷艇上

1975年10月中旬的一天,有过这样的事。
这天,东海上风大浪高。
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到东海岸一个海军部队访问的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要向海兵们一道坐船出海。
指挥员着了慌,不知如何是好,于是报告说,因为浪涛格外汹涌,出海有困难。
金正日同志却豪壮地说:
“我最喜欢坐海军的船。你们说,今天海浪凶,坐船出海有困难,其实波涛汹涌时坐船才有意思。”
他说,海兵的活动场地是大海,要了解他们的生活,就要到海上去,不必担心,快下令出航。
这样,金正日同志上了旗舰,鱼雷艇队一气乘风破浪冲向波涛汹涌的大海。
“你们看!我们的海兵进步多快,面貌一新了。……
“我们海军的战备状态万无一失。”
金正日同志站在摇荡、海浪飞溅的甲板上,满意地望着海兵们出航的情景。他继续站在甲板上,同海兵们谈话,向指挥员们指出进一步发展海军武力的纲领性方针。
鱼雷艇队不觉驶进了远海。离岸越远,海涛越凶猛,高大的惊涛骇浪接连袭来,来势之猛,好像要吞掉舰艇一般。干部们恳切地请金正日同志赶快到船舱里去。
可是,他依然手握司令塔的撑杆站在甲板上。他说:
“不必为我担心,只管继续航行好啦。”
他又说,为了解海兵生活才到海上来的,要了解真正的海兵生活,就要看看他们怎样和这样的海涛进行搏斗。
他推着指挥员的后背,叫他快向编队提示新的战斗情况。
这时,那浪峰变得更高,风势也越发猛烈。那浪涛冲向舰艇,艇身摇晃得厉害,连那些锻炼有素的海兵都觉得有些难以支撑。
金正日同志的衣服都被飞溅的浪花弄湿了。
指挥员见这景况,慌忙拿起无线电传话机,命令各编队转舵驶向波涛稍弱的沿海。于是,鱼雷艇一齐驶向沿海。
金正日同志察觉舰艇转变了航向,感到奇怪地问道,船为什么不驶向已定的目标,变了航向,速度也渐渐变慢。
指挥员支支吾吾地没有做正面回答。
金正日同志看透了他的心思,温和地说道:“海兵不应该避开波涛航行。看样子,你们是因为我在这里才这么做,这样可不行。我今天同你们一道登上这个舰艇,是为了看看勇敢的海兵们的航海技术。”
可是,指挥员还是犹豫不决,于是,金正日同志拍拍他的肩膀鼓励他说:
“海兵不应该惧怕海涛。那样的海兵是不能保卫祖国的大海的。
“…………
“出海的战士应具备的重要风格之一,就是要养成无畏的胆量。”
说罢,他要指挥员按原定目标继续航行。
指挥员又拿起无线电传话机,下了命令。
可是,接到新的命令的鱼雷艇好像都已领会了指挥员那火热的心情,没有按照命令转航,而都驶来护卫着金正日同志所在的舰艇,停在那里不动。
这是反映海兵们一心祝愿金正日同志安康的令人感动的画面。
金正日同志站在甲板上,留心地望着这一情景,向指挥员坚决地说:
“你再下一次命令。命令他们照已布置的情况航行。”
指挥员仰望着他那崇高的形象,向各编队重又下达了命令。
鱼雷艇终于按照原定的航路乘风破浪快速驶去。
金正日同志透过望远镜满意地望着这一情景说道,看,我们的海兵有多么勇敢、大胆。祖国的海洋正需要这样勇敢的海兵。
海浪不断地向甲板冲过来,金正日同志却依然手扶司令塔的把手,没有离开甲板。
鱼雷艇队继续全速前进,那惊涛骇浪都被它们降服了。
金正日同志那豪放的动人心弦的话音回荡着:
“……好样的。我们有这样勇敢的海兵,祖国的海洋是铜墙铁壁!
指挥员一听他的话语,心里感到热乎乎的,他在心里喊道:“不是的。因为有培养了这样勇敢的海兵的钢铁统帅、军事天才金正日同志,祖国的海洋才是攻不破的要
塞!\"</P>
<P>飞机载运头茬黄瓜

1975年4月14日,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63周年诞辰的前一天。
迎接民族最大的节日,举国上下一片欢腾。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为处理国家大事而异常繁忙。这一天,他正看一份有关王在山革命史迹地建筑工地青年突击队员们的节日准备情况的材料。
过节准备做得很不错。
一看金日成同志和金正日同志送给他们的肉、罐头、糖果、水果等礼品的单子和地方党组织和人民群众送给他们的鸡蛋、各种蔬菜、豆腐、豆芽菜等食品的单子就知道,节日的饭食一定是很丰盛的。
然而,金正日同志却拿着这份材料,沉浸在深思里。就像母亲想念在外地过节的孩子那样,此刻他的心早已飞到了青年建设者们流着汗水劳动的祖国的北方革命史迹地建筑工地。
他把一位干部叫来。那位干部以为他会交给自己一项重要任务,紧张地站在那里。
金正日同志突然说:
“给王在山革命史迹地青年建设者们送去些新鲜的黄瓜该多好啊!不知平壤温室的头茬黄瓜摘了没有。”
那位干部立刻回答:
“迎接这次4&amp;#8226\;15节日,摘了许多头茬黄瓜。”
瞬间,金正日同志喜形于色。他说:
“虽然已给他们送去了节日的礼品,我还想给他们送些别的东西,恰好摘了黄瓜,那太好了。就把平壤温室里摘的黄瓜都送给他们吧。”
那位干部深受感动,有力地回答说:
“明白啦,一定照办。”
金正日同志又问:
“你说,什么时候能把这头茬黄瓜运到王在山?”
那位干部明确地回答说:
“再晚也要在4月15日晚上运到。”
从平壤出发到祖国的北方稳城,坐火车要走整整一天,从稳城再到王在山,坐汽车还需要一些时间,这样算起来,他计算的时间是非常紧的。
金正日同志对他的回答似乎不大满意,又说:
“晚上……太晚了。能不能提早一点?”
那位干部想不出更好的办法,犹豫不决。金正日同志接着说:
“当然,傍晚送到也不要紧,但一定要在青年突击队员们的节日的饭桌上有黄瓜。无论如何要在4月 15日早饭前把黄瓜送给他们。”
他为金正日同志这样关心青年建设者们的心情深受感动,便按照他的指示,想了一下尽早运去的办法。但距离太远,怎么想也想不出更好的办法,不禁心里焦急。
金正日同志注视他一会儿以后,断然宣布自己的决心:
“黄瓜,从平壤到清津要用飞机运,从清津到稳城再用待运的汽车接送就可以了。
“留着飞机什么时候用啊,这是为我们党爱惜的青年突击队员们的事,我看就该在这种时候让飞机起飞!”
真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措施。
那天,载着黄瓜的飞机从平壤起飞抵达清津,在清津机场等待的汽军立即接运从飞机上卸下来的黄瓜,一直送到王在山。
具有巨大意义的4月15日节日的早晨,在王在山革命史迹地建设者们的食堂里爆发出了热烈的欢呼声。
丰盛的饭桌上,头茬黄瓜最显眼。
当然,到了时令,黄瓜并不足稀罕的东西,但在4月中旬,青草还没长出嫩叶的早春,能吃到清香扑鼻的头茬黄瓜,确实是难得的令人愉快的事。
当青年建设者们知道了那喷着特有的香味的头茬黄瓜是怎么来的以后,都觉得喉咙梗塞,没能立刻拿起筷子来。
青年建设者们含着热泪,用了节日盛餐。</P>
军是胜利的旗帜



伟大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是用枪杆子开创了革命的道路,又是依靠枪杆子将革命进行到底并取得了辉煌的胜利,英明的领导者金正日将军曾指出“国家和民族的自主,革命的胜利前进,只有依靠先军政治才能得到保证”所以伟大的朝鲜施行了先军政治,维护了祖国和民族的主权和尊严。

朝鲜革命依靠枪杆子打跨了日本帝国主义者和美帝国主义,拯救了祖国和民族的命运,面对敌人的不断威胁和挑战,朝鲜进行了两个阶段的社会革命,卓有成效的进行了社会主义建设。从主体革命开创的时期到今天的光辉灿烂的历程,充分表明了军事优先,是鼓舞朝鲜人民胜利前进的一面斗争的旗帜,胜利的旗帜。

伟大的领袖和慈父金日成主席早年走上革命征途,就提出了以军事为重的重视枪秆子的思想,并始终坚持这一思想。革命的基础在于枪杆子,只有强大的军队,才能够实现祖国的光复,才能够建设伟大的朝鲜劳动党,建设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这就是伟大的金日成主席以军事为重的思想的中核和他坚定的信念。在主体21年(1932)4月金日成主席建立了朝鲜第一支武装力量—反日人民游击队,在朝鲜那广阔的土地上建立游击根据地,并凭借游击根据地积极开展军事政治活动,建立了人民革命政府。并带领朝鲜人民与日本帝国主义浴血奋战,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五十年代初期,美帝国主义梦想侵占朝鲜进而威胁我国称霸世界,在朝鲜发动了侵略战争,金日成主席领导朝鲜军民英勇抗战,用政治思想和战略策略的优越性,粉碎敌人的兵力和技术优势,捍卫了祖国和民族的主权,有力的鼓舞和推动了世界反美斗争,战后美帝国主义仍然在南朝鲜和世界各地策划侵略朝鲜和颠覆朝鲜政权的阴谋活动。鉴于这种形势,金日成主席提出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并举路线,并领导军民坚决把它贯彻落实。他还切实贯彻执政党的军事路线:全军干部化,现代化,全民武装化,全国要塞化,人民军的战斗力大大得到加强,全国变成了一个坚固不破的堡垒。

到了九十年代,帝国主义联合势力对朝鲜扼杀阴谋变本加厉,朝鲜革命处于艰苦考验时期,加上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朝鲜遇到了严重的困难,电力,原料短缺,指使全国各地许多工厂企业停产倒闭,旱灾,水灾频繁,造成粮食欠缺,全国饥荒,群众生活极度困难,而就在此时朝鲜人民伟大的领袖和慈父金日成主席突然逝世,社会主义朝鲜的命运和民族几乎处于危亡,然而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将军继承了金日成主席的遗志带领朝鲜人民继续用枪杆子完成朝鲜的社会主义革命,举起了先军的旗帜。

先军政治就是以军事优先的原则,解决革命和建设中的一切问题,以人民军为革命的顶梁柱,推动整个社会主义事业胜利发展的我们这个时代独创的政治方式。在先军领导的路上,形成了革命的军人精神,学习革命的军人精神风气,在全党和全社会,蔚然成风,人民军的政治思想水平进一步得到提高,也就是在这个时期,金正日将军就阐明朝鲜劳动党的政治是先军政治,朝鲜革命的基本战略路线是先军革命的路线。

在实施先军政治的日子里,朝鲜人民军加强和发展为具有坚强的思想,优越的战法和精良的武器装备的所向无敌的强大的革命军队,以人民军为核心的革命队伍的团结和革命的主体进一步得到加强。在先军的旗帜下,朝鲜人民军指战员承担了保卫祖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双重任务,全国军民发扬革命军人的精神和江界精神,在全国各地战线都燃起了罗南的火炬,在经济文化建设中取得了很大的发展,在强盛大国建设中带来了新的重大局面。

由于当年美帝国主义的干涉朝鲜半岛被分裂了50多年,同是一个民族的人们确在对抗和分裂中生活了50多年,与父母,与子女与兄弟姐妹不能相间,分离是痛苦而又漫长的,而2000年6月,南朝鲜总统金大中对朝鲜的访问,是朝鲜战争后首次北南领导人的会晤,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江泽民对朝鲜进行了国事访问,两个国家50多年的深厚友谊得到了加固,10月曾和朝鲜敌对了50多年的美国也派出了以国务卿奥尔布赖特为团长的代表团访问了朝鲜,伟大的金正日将军不记前嫌的在平壤白花园国宾馆亲切会见了她,随着多国元首的到访,甚至曾经侵略过朝鲜的日本,它的内阁总理大臣已经两次到访平壤,随着北南签署了“6.15”宣言,朝日签署“平壤宣言”以及在北京已经顺利召开了3轮关于朝鲜半岛核问题的磋商会谈,无论是在祖国统一事业问题上,还是在对外事业中多取得了重大的成就。

这些全面体现了主体思想的先军政治,是能够维护社会主义命运,保证新世纪主体事业胜利发展的一面胜利的旗帜,新世纪,朝鲜人民正在建设强盛的大国,在这样重大的时期,朝鲜人民以先军政治的威力正在宏扬民族的尊严,这大大增强了朝鲜人民的民族自豪和骄傲,给了向往自主的世界进步人士很大的鼓舞,增强了他们的信心,在伟大的领导者金正日将军的英明领导下,高举先军旗帜,胜利前进的朝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将永远繁荣昌盛。
<P>金正日花

1988年12月,金正日花首次问世。金正日花属于秋海棠科,日本加茂菖蒲园主任加茂元照历经20多年的探索终于团鱼出了这一美丽的新花种。他以一向敬仰的伟人金正日同志名字命名了这种花,并在金正日同志46岁诞辰的时候,作为生日礼物赠送给了他。金正日花随即移植到了平壤中央植物园温室。从此它在朝鲜扎了根,开出了美丽的花朵。1991年5月在捷克斯洛伐克(当时)布拉迪斯拉发举行了第12届国际花展。以花卉生产国著称的荷兰、比利时、奥地利等世界各国103个花卉生产公司和团体及研究所参展,共展出了820多个品种的花卉。其中有一种别具一格、鲜艳瑰丽、引人瞩目的花。它

的花朵像正在燃烧的烽火,它就使674号金正日花。花展组织委员会为了保证审查出科学性和客观性,对参展的所有花一律不标明展出国名而只贴上了号码。“674号最好!” “最好的是674号!” 由世界著名科学家和花卉专家组成的审查委员会发出了一致的叫好声。最后的综合审查评定中,全体委员一致决定授予金正日花以本届花展最高奖——特别奖和金牌。

花展组织委员会还特别筹措举办了金正日花展览馆,参观的人络绎不绝,每日都有5万多名。距此9年后,1999年在空前盛况中举行了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由69个国家和26个国际组织参展,共展出了2400多种各种花卉和多样植物。展出有200多朵金正日花和30余种装饰用植物的朝鲜馆,自始至终观者如潮。“金正日花最美,确实是第一!” “像太阳般展开热情奔放的红色花瓣的金正日花,确实是象征着伟人的风貌!” “金正日花里凝结有伟人崇高的风貌,堪称为不谢之花。” 参观的人都举起大拇指这样赞叹,表示都要栽培金正日花。金正日花在这次世博会上又一次博得了几万观众的赞赏,荣获了最高奖——大奖和奖状。12年前诞生的金正日花已超越经度和纬度,在世界各国人民的心中扎下了根,在气候风土各异的世界各地开出了美丽的花朵。亚洲、欧洲、非洲等五大洲50多个国家栽培着这个花,而且栽培的人越来越多。加茂元照说:“金正日花之所以如此迅速传播到五大洲,是因为又了尊敬的金正日阁下的伟大风貌。”</P>
<P>http://jczsbbs1.sina.com.cn/upload/5/34/20040831/229712/231014.jpg</P>
英明领袖金正日在9月3日的最高人民会议上再度被推举为国防委员会委员长。这是修改宪法后的国家最高职务。
  8月4日,根据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中央选举委员会宣布的结果,英明领袖金正日在649号人民军选区被推举为最高人民会议代表,选区的全体选民都对英明领袖金正日投了赞成票。

  早在7月1日,英明领袖金正日就被第649选区推选为第十一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表的候选人。该选区是人民军所在选区。在该选区发起推举之后,朝鲜全国所有选区都纷纷推举英明领袖金正日为本选区的代表。7月10日,英明领袖金正日发表致全国选民的公开信,对全国人民和全体人民军军人的厚爱表示感谢,并称自己将为了人民和子孙万代的幸福献身工作以作报答。由于候选人只能在一个选区进行登记,所以领袖决定在第649号选区参加选举。
  朝鲜人民军军官张长海说:“我们的军队和人民在第649选区将白头山的天出名将和绝世伟人、敬爱的最高司令官金正日同志推选为第11届最高人民会议代表候选人,正是因为有了具有深远意义的白头山2月,我们才能实现今天的幸福和光荣,因此649这个具有特别意义的数字让我深受感动。649,这个数字还象征着我们的军队和人民以白头山的天出名将,敬爱的将军为中心,团结一心,浑然一体,这是任何力量都无法打败的,因此这个神秘的一致将作为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传说,在这片土地上代代流传。”

  投票当天,在第649号选区,人民军军官朴胜哲说:“作为一名誓死保卫金正日最高司令官的士兵,我怀着崇敬之情投了赞成票。我将永远铭记今天的光荣,成为保卫我们革命主权的前线战士,这是我们所有军人的心情。”
<P>熟悉鸡的生态

金正日同志于1967年1月初的一天傍晚访问了一个养鸡场。
他一一悉心察看鸡窝,走到一个鸡窝前停下脚步说:
“你们看那些鸡。‘主人’已睡着了。”
他面带微笑,望着在昏暗的鸡架上竖起鲜红的鸡冠排成一行的鸡。
他无意中注意到摆在地上的饲料钵。
“为什么鸡不吃食呢?”
养鸡场干部自以为然地说:
“天擦黑鸡就不吃食,上架。”
金正日同志听了他的话沉思一会儿,问:那么为什么鸡窝里不开灯。
那位干部又平淡地回答说,天擦黑鸡就上架,所以不想给鸡窝开灯。
金正日同志想了一会儿,为开导那位干部讲了这样的话。
你们在用养猪的方法来养鸡,这不行。应该好好观察鸡的生态,研究养鸡法。夏天到农村去看,晚上为了赶蚊子,家家户户把电灯挂在屋檐下,在院子里燃艾草熏蚊子,全家围坐在那里有的搓草绳,有的修理农具,谈谈笑笑。这时候,鸡也在灯光明亮的院落转着圈,继续觅食,我看可以利用鸡的这种习性。
金正日同志接着强调说:
“如果给鸡窝开电灯,供给饲料,那鸡就不会一到傍晚就上架,而会继续吃食。那么,就能加快鸡的肥育过程。
“这种工作并不费工,稍加努力就可以做到的。”
干部们听了他的话,不禁钦佩。这是连专家也没想到的问题。
从此以后,养鸡场遵循金正日同志的指示,夜间给鸡窝亮了电灯,供给饲料,改善饲养工作。用这种方法饲养的鸡比用从前的方法饲养的,每只体重增加0.6~0.8公斤。这在整个养鸡场来说,是很大的成就。

※ ※

+过了几个月后,他又来到了这个养鸡场。
这天,他明确指出养鸡场前进的方向,视察了鸡窝。
他来到10号鸡窝的时候鸡群从鸡窝出来到场院里闲游,有的鸡走进自动开启的箱里下蛋。
金正日同志手扶走廊的门柱,望着肥鸡,满意地现出微笑。
干部向他说,这是用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送来的鸡蛋孵出的第一批肉鸡,取名叫“万寿鸡”。
金正日同志满意地说,鸡名起得好,鸡的体格也挺大,他还是第一次看到这样肥大的鸡。
他久久望着鸡窝,对一只鸡细心观察,突然问道:
“那只也是肉鸡吗?就是那只啄食特别急躁的鸡。”
干部们向他所指的方向望去,那里确实有一只鸡动作异常,啄食显出很急躁的样子。
金正日同志又问:
“会不会是蛋鸡混进了肉鸡群里了呢?”
干部们发愣,无法立刻回答。
原来,他们为了保持原种鸡的纯种,按种类或系统,分门别类地进行饲养管理。但是尽管在尽力彻底去作,从几千几万个蛋里孵化的雏鸡里难免要混进一两只不够标准的雏鸡。
金正日同志望着站在那里发窘的干部们温和地开导他们说:
“肉鸡性子温顺,不慌不忙,但蛋鸡的特性是性子急躁。恐怕那只是个很能下蛋的鸡。”
一位干部听到他的话就跑去捉来了那只鸡。
悉心观察那只鸡,它前胸的骨骼与蛋鸡相同,体重比肉鸡轻得多,并从日志里查出那只鸡下的蛋个小,色白。
正象金正日同志所指出,那只鸡是具有与肉鸡完全不同的特性的下蛋多的鸡。
干部们愣了半天,他们心想:他们天天在鸡窝里转,为了不叫不同种类的鸡混在一起经常检查,然而是金正日同志一眼就看出了他们都没友现的那只鸡。
金正日同志对鸡的生活习性那么清楚,在那么多鸡的鸡群里一眼看出一只不同种类的鸡,使他们惊叹不已。</P>
伟大的天才

金日成同志就讀“金日成大學”時就已經充分顯示了他作為一個領袖的全部理想、天才和不可抗拒的主體思想繼承者的偉大力量。
有一次,一個大學教授在講台上講一個問題的時候,金正日同志一下子站了起來,他指著教授說:你講的不對,我告訴你這個問題的來朧去脈吧。
說罷,金正日同志用他那光輝而深遂的思想、雄辨滔滔的言詞和不可抗拒的魅力侃侃而談。他旁征博引、喻古論今、滴水不漏、才華蓋世,一席話令教授和同學們都獲益非淺\,大開眼界。真可謂是“听君一習話,胜讀十年書”啊!
大家一致認為,金正日同志比這里所有的教師更有水平,自那以后,凡是老師有什么問題,無論是國內問題還是國際問題、無論是工業問題還是農業問題、無論是教育問題還是科技問題,大家都會不約而同地向金正日同志請教,并且都能從金正日同志那里得到滿意的、正确的而且是不可辯駁的答案。
伟大英明领袖的天才是与生俱来的.
<P>金正日将军之歌
白头山绵绵无际,锦绣山河三千里

拥戴您伟大将军,欢呼声惊天动地

太阳事业的接班人,人民的领导者

万岁!万岁! 金正日将军</P><P>大地上朵朵鲜花,纵情歌颂恩德大

大海的粼粼碧波,歌唱您丰功无价

主体乐园的缔造人,幸福的创造者

万岁!万岁! 金正日将军</P><P>您魄力天下无双,社会主义如铜墙

有将军英明领导,祖国强威名四扬

自主事业的掌旗人,正义的维护者

万岁!万岁! 金正日将军</P><P>
</P>
<P>天生的杰出音乐家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到某个艺术团,听了三管编制的管弦乐。
指挥和演奏者都沉浸在音乐世界中。
但是,演奏到某一节时,金正日同志突然叫人们中断了演奏,并问指挥,有没有奏错了的音程。
指挥愣住了,十分忧疑。
指挥刚才好象也听到一个细微的音程不正的音响。但那只不过是在怒吼的狂澜中即刻消失的微乎其微的音响。所以指挥以为自己听错了。不光是其他的人,连演奏者本人也没有发觉这种失误。
金正日同志面带微笑说,那么把那一节再演奏一下看。
于是重新演奏了那个小节。
指挥突然心神不安起来。分明有一个乐器的音响不正。他感到内疚不知如何是好。演奏者都不知情由,面面相觑。
金正日同志仍然面带微笑,指出演奏队中的一个人,让他把刚才演奏的那个小节单独再奏一下。
于是,那个演奏者在众目睽睽之下单独又演奏了一遍。果然,有一个音错,而且错了半音。
“啊,是错了半音。”
这时,演奏队中发出惊叹。
指挥以敬佩的目光望着他。
前不久,指挥也曾目睹类似的情况。
那时,金正日同志给一位木琴独奏家送来了一架崭新的木琴。
那位独奏家喜出望外,情不自禁地一下子敲打了许多键盘。
金正日同志问她乐器的声音怎么样。
“乐器的声音真好,无可挑剔。”
木琴独奏家有力地回答。但不知为什么金正日同志却歪着头说:
“我听着音程好象不大准确。”
木琴独奏家听他这么说就脸红起来。刚才她敲打键盘时却没有听出哪个音程不准确。
金正日同志怕那个独奏家觉得惋惜,拍拍她的脊背说:
“你先用它吧。下次很快就给你送个更好的来。”
直到那时,在场的人们都没听出木琴究竟有什么毛病,好一阵发愣。
等到金正日同志回去之后,他们便用测音仪测了一下这架木琴的音程。
果然,音程有些不准确,不过这是只有用测音仪才能查出来的细微的差异。
然而,金正日同志在一下子敲打键盘的瞬间听出了那样细微的缺陷。</P>
<P>上识天文,下辨海流

1977年9月的一天,江原道水产事业所鱼群探索船突然接到上级参谋部立即出动深察沙丁鱼群的紧急指示。
捕鱼工们都发愣了。
“出现了沙丁鱼群,这太稀罕了!”
在朝鲜战争前,我国前海沙丁鱼非常多,简直多得叫你无法收拾,后来因海流的变化而销声匿迹了,现在对我国人来说连它是什么样子都模糊不清了。经过几十年岁月,今天又重新出现在东海啦?!这个稀奇的情报是从何而来的呢?
人们感到又惊又喜。
企业党委的干部来到港口,把这项指示的根据告诉了他们。
事情是这样的。
前几天,这个水产事业所捕到了一条在我国东海和西海北半部海域从未捕到过的罕见的海鱼,这是史无前例的事。他们把它献给了金正日同志。
那是一条身长5.6米,躯体宽1.4米的巨大的鲸鲨。
金正日同志说,这条鲸鲨的皮纹理很美,可以用它制作皮包或装饰品供我国妇女使用。他还仔细地察看鱼的形状。
他象突然想到了什么,立即具体地了解这种海鱼的繁殖条件和生态特点,然后,再次悉心察看鲸鲨。
最后他满有把握地说,既然在我国前海出现了鲸鲨,那么就可能有随暖流游动的沙丁鱼涌来。
听到这意外的预言,在场的负责干部和鱼类专家都大为震惊。
反映敏捷的水产业部门的干部很快就给自己的水产事业所下达了探索沙丁鱼的紧急指示。松涛园水产事业所鱼群探索船也就是这样接到出动命令的。
金正日同志从一条鱼就能洞察我国海洋的水温变化,并对随之出现的鱼类游动情况做出英明的预言,这是多么超人的睿智啊。不久,这个预言为俨然的事实所证实。
那年,我国东海几十年来第一次出现了沙丁鱼群,竟捕到几十吨,从那以后每年捕捞几十万吨的沙丁鱼</P>
<P>英明领袖对南方同胞的关怀与恩典

1984年夏末,汉城等南朝鲜各地由于连下几天倾盆大雨发大水,灾情严重,有350人丧命,灾民有20万7千多人,疾病与饥饿严重威胁着灾民的生命。对这些急待救济的灾民,全斗焕集团熟视无睹,只醉心于长期维持统治,于9月6日动身到日本去干卖国的勾当。
这一切情况,都及时报告到金正日同志那里了。
当天晚上,他跟几位干部一起用便饭。他坐在饭桌前放下拿在手里的筷子说,据说,由于这次下大雨,发洪水,南朝鲜的很多同胞蒙受灾害,房屋被冲,弄得无家可归,你们想一想,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
接受此项任务的干部,立即给各有关单位挂电话商讨,交换意见,大致取得意见一致。
第二天早晨,他向金正日同志汇报了他们所取得的一致的意见。
金正日同志听着他的汇报,脸上显出大为惋惜的神色。那位干部心里不免着慌了,因为他看出他们的决定完全不符合金正日同志的意图。
金正日同志面带忧虑的神色,沉默一会儿说:“常言道,难时见知己。我们要把渗有温暖的骨肉之情的救济物资送到南朝鲜的灾民那里去。
“…………
“为做到这一点,就不要趁此机会一味抨击南朝鲜傀儡集团,而应该拿出耐心,以博大的胸怀去劝诫他们,使之接受我们提出的给予救济的提议。”
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中央委员会于是通过第32号决定公布,将提供给南朝鲜灾民以包括有5万石大米、50万米布匹、10万吨水泥和大量医药品在内的大量救济物资。
这项救济物资其量之多,在120余年的国际红十字救济运动史上是找不到先例的。这项救济物资,它与全斗焕的美日主子丢给他的2万美元及10万美元相比、甚或与曾轰动全球的人们称之为国际上第一巨额救济金的1983年瑞典为印度的水灾难民提供的75万美元相比,实有天壤之别,这就不能不使世人为之惊叹!
“我们送给南朝鲜灾民的救济物资,数量确实够多。可这是救济同胞的物资,再多,也没有什么可惜。
“我们动用我们储备的东西,用来救济南朝鲜同胞,难道不是应当的吗?
“不管怎么说,最亲的还是同族同胞。除了我们,不会有人这样真心帮助他们。”
金正日同志还亲自筹划了救济物资的交接工作。
为了商讨我方提供的救济物资的交接事宜,北南红十字团体在国家分裂四十年后第一次在板门店进行事务性接触。
但是,由于南方有意采取不诚实的态度和阻碍活动,会谈一开始就遭受到了挫折。
南方慑于国内外舆论,早已表示同意接受我方提供的救济物资,但一到会谈场所,他们就摆出种种借口,企图推翻自己亲口许下的诺言。
他们抛出的借口之一,便是交接物资的场所问题。
为了早日把我方的救济物资直接提供给南朝鲜灾民,起初我方建议:以灾情较严重,而且便于物资运输的汉城、束草港、仁川港和釜山港等四个地点做交接地点。这次提供救济物资的用意,是为了救济难民,所以我方提出要求,把物资运到灾民聚居的地方,以便直接送给他们,这是对任何人来说,都可以接受的正当方案。
但是,南方拿出不合情理的借口,说什么遭水灾的地区都象居丧之宅凄凉不堪,不宜接待北方客人,主张救济物资只能船运,限于仁川港一地交接。后来,由于我方光明正大地据理力争,南方自感理屈词穷,才只好同意救济物资由海上和陆上两路运输,但他们死命反对我方把救济物资直接运到灾民聚居的汉城。他们说,北方一定要用公路运输,那他们只能开放板门店,要我们运到板门店为止。双方经几次磋商,最后才达成协议:以板门店、仁川港、北坪港三地为交接地点。
南方的故意刁难,其居心是再清楚不过的。他们害怕我们把救济物资直接运到遭水灾的地方送给难民,会在南朝鲜人民中间引起更大的反响。再者,就是用胡搅蛮缠的手法,拖延会谈,迫使我方撤回提供救济物资的建议。</P><P>南方抛出的另一问题,是交接时间和交接程序问题。
他们提出建议说,救济物资,要把全量一揽子交接,时间须在九月中交完。提出这种要求,也有他们自己的计谋,他们以为如果在还没有收秋的九月份要我方一揽子交出救济物资,我方就会由于不能同时筹备那么多物资,自行作罢,使我方陷于失信的境地。
其实,就救济物资的交接问题来说,在其数量已确定,加上又不能一下子消费那么多东西的情况下,根本无须一揽子交接,只要在十月底以前,把物资陆续运往南朝鲜,使救济灾民的工作不受影响就可以的。
南方,本是接受救济物资的一方,该向提供救济物资的我方道谢,而无须多费口舌。
然而,南方却向我方提出种种不合理的要求,说什么要在何时何地交接、要一揽子交接、须怎么包装等等,那副无耻的样子实在令人作呕。</P><P>对南方的所作所为,金正日同志当然也是感到气不过,但是他忍辱负重,一心为早日援救横遭灾难的南方同胞,强忍着这一切。
在这次发大水的前几天,他透过玻璃窗久久地眺望着大雨连绵的南方半边天,说:
“雨水连绵不断,不能不为南方人民担心啊。这样瓢泼大雨下个不停,南朝鲜无疑地要发大水。一发大水,他们就要受折磨……”
由于金正日同志以深厚的同胞之情宽大为怀,一直执意捣乱,胡搅蛮缠的南方代表,终于不得不到军事分界线和各港口来接收我方的救济物资。
那些救济物资把我们党的温暖情意带到南方去了。
解放后直到今天,共和国北半部从同胞情意出发屡次向南方提出救济建议,只有这次即第29次救济建议才付诸于实现。这是北南分割40年来北方的措施第一次在南方得到实现。
南方的灾民,把救济物资接在手里,眼里噙着泪水。那些没有遭受水灾的人们也渴望自己能切身体验党的深厚爱意和北方同胞的真诚心意,纷纷到获得救济物资的人们那里去看、去问。
把救济物资送到南方之后,金正日同志禁不住高兴地说:
“听说,南方的灾民接到我们的救济物资,都流下了感激之泪,真令人高兴。为南方的事我心里这样的高兴,还是头一次啊!
看来,他还有很多话想说,可说不下去了。</P>
<P>英明的先军政治



二十一世纪的曙光降临在了全世界进步人类的心中,但黑暗依然笼罩在世界,帝国主义以强权为手段,加紧对世界的控制,也剥夺了渴望光明人民的愿望。

上个世纪的最后十年中,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溘然辞世,在帝国主义的孤立、扼杀以及连年的自然灾害下,朝鲜人民进入了第二次苦难行军。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将军挑起了继承和按照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遗愿建设社会主义朝鲜的重担,划时代的提出了以军事为先的政治。并对全党、全军、全国人民以及全世界进步人类有着深刻的影响,在朝鲜得到了全面的贯彻,是朝鲜人民提前结束了第二次苦难行军,摆脱了帝国主义孤立、扼杀给朝鲜带来的不利局面,战胜了连年的自然灾害,使人民生活走向幸福,朝鲜也逐步成为社会主义强盛国家。这些都证明了伟大领导者金正日将军所提出的以军事为先的政治是英明的天才领导。</P>
<P>创世界新纪录

1971年春,在即将举行第20届奥运会的前夕,我国射击选手日益加紧训练,提高本领。
有一天,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突然到靶场视察。
选手们向他热烈地问候,他很高兴地打招呼说,我来是想看一看你们怎样进行训练的,并鼓励他们说,当听到我们的选手在射击比赛和拳击比赛中夺得冠军时,金日成主席最高兴,今后你们要练好本领,在奥运会夺得冠军,好让他老人家高兴高兴。
当他视察完靶场时,人们表示很想亲眼看一次他的高明枪法,请他趁此机会,打几发手枪。
金正日同志就笑笑说,“那好,我也来打一枪试试。”便把比赛用手枪接在手里装好子弹,向靶台走去。
过了几秒钟,枪声连连响了几下。
接着爆发了欢呼声。名不虚传,他确实是神枪手,粒粒子弹部打穿了靶心。
可是,金正日同志还觉得不大称心如意,他环视选手们说,拿枪声大的枪来打几枪,才够意思。说着便叫随员把自己用的匣子枪拿来。
过一会儿,他从随员递过来的枪套拔出匣子枪,默默地瞧着乌亮的枪身,感怀深切地说:
“这是主席在抗日武装斗争时期用过的两支匣子枪中的一支。”
他的话音虽不大,却以千钧之重扣动了选手们的心。他举起匣子枪瞄准。
啪,啪,啪!清脆的枪声又响起来。弹无虚发,粒粒打穿了靶心。
他变动射距,又打了几枪,真是百发百中,都打中了靶。
靶场顿时沸腾,选手们激动不止,好似他们在听抗日革命战争时期的枪声。
金正日同志打完,把匣子枪交给了靶场教练,让他打几枪试一试。
教练接过匣子枪,走到靶台站定,可是心里万分激动,怎么也镇定不下来,不同往常,甚至举枪瞄准的胳臂都在微微打颤。
金正日同志走近他,告诉他要沉住气,并动手把他的胳臂伸直。
在这万分激越的气氛中,教练也打几枪显示了好枪法。
金正日同志要离开靶场了,他以信任的目光环视选手们,说:
“我要把这支匣子枪,暂时寄放你们这里。你们要把蕴含在这支枪的深远意义铭刻在心里,练好射击本领。”
他们听了这话,起初不禁一愣。他竟要把这支渗有深远意义的匣子枪留在他们这里,哪里还有比这更深厚的信任和爱意,他们不禁心潮起伏,眼眶发热。
金正日同志离开靶场时,留下了语重心长的话:
“打断了美国佬傲慢的鼻梁骨的朝鲜人民,在射击比赛中也应该夺取世界‘王位’。
“你们要让全世界人民看看英雄朝鲜的射击本领。”
金正日同志留下匣子枪离开靶场的那天晚上,射击选手们不约而同地聚在一堂,各叙衷肠:
“现在渗有伟大领袖金日成主席的崇高的革命精神和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的深情厚意的手枪留在我们身边了。
“金正日同志为什么要把这支枪暂时留在我们身边呢?这里含有他对我们的莫大期望,要我们大家学习抗日的革命精神,再次向全世界显示打垮过仇敌——美帝国主义的英雄朝鲜的气概……”
选手们各个争先表示坚定决心,一定在奥运会上夺魁。
他们就这样一直保持着高昂的士气,苦学苦练,磨砺射击本领。
不久,在慕尼黑举行了第20届奥运会。
我国射击选手参加了比赛,他们意志坚定,精神振奋。
进入决赛时,我国选手李浩俊要同美国选手一比高低。
这个美国选手曾多次参加国际比赛夺取优异成绩,很多人认为他在这一次比赛中也会夺得冠军,各家报纸也对他大加宣扬。这个人一到比赛场,就耀武扬威,显得目空一切。他刚打完60发,便趾高气扬地到处宣扬,他夺得了冠军。
但是,我国选手李浩俊精神却异常稳定,沉着地一发一发地打,打完60发,始终显得从容不迫。
599环!世界新记录!
顿时,场内爆发了雷鸣般的欢呼声。
这时,先打完60发,刚刚还神气十足的那个美国选手,显得狼狈不堪,只好无趣地灰溜溜地走了。
五角星放光辉的我国国旗飘扬在欧洲上空。
金正日同志接到这一令人振奋的捷报,非常高兴,向一位体育部门负责干部说:
“金日成主席听到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夺得冠军,极为满意,还吩咐要让各家报纸对此大加报道。”
假若没有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在白头密林开展抗日革命战争时亲手用过的那支匣枪的感召,怎能谈得上我国射击选手在奥运会创世界新记录!</P>
<P>领袖的恩情无境

1981年7月的一天,这是亚洲地区主体思想研究所秘书长前来我国进行访问后回国时发生的事。
秘书长偕同夫人前来主体的祖国朝鲜访问,备受厚遇,见闻新颖感人,深受感动,此刻他坐在飞机上,仍在迷恋地透过机窗望着大地。
不久,秘书长突然感到小肚刺痛,一阵紧似一阵。他的夫人和他都感到为难,慌了手脚。
他们要到本国,还有很长的路程,中途还要到另一个国家换乘飞机。如果病情再加剧,在人地两生的外国怎么办呢?
他们坐立不安,无所适从。
随时间的推移,秘书长的病情急剧恶化,当飞机途经某国暂停时,他已昏迷不省人事了。
他的夫人对他遇到的这青天霹雳般的意外之灾,简直呆了,只感眼前变得漆黑。
这时,有人向候机室边跑边在大声唤他们。
来人就是驻该国的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外交官员。来人马上动手,把他们载在救护车上,驶到了该国首都驰名的专科医院。
秘书长患的是急性阑尾炎,病情严重,需要急救,分秒必争。
医生们进行抢救,立地动了手术。因延搁太久,增加了手术的难度,但还是获得了成功。
手术后,过了三天,病人才苏醒过来。
他恢复知觉后,睁眼一看,才意识到自己躺在病床上,才想起了自己在飞机上突然发病的事。
随之,身边响起了人们的说话声,大家都为他恢复知觉而高兴,他定睛一看,那些说话的人们的面孔映入了眼帘。
这是怎么回事呢?,只见那些说话的,都是朝鲜兄弟。他想,难道我又回到朝鲜了?他笑眼望着朝鲜兄弟致意,可总感到有些疑惑不解。他夫人向他说明了事情的经过。
这里是他们的坐机最先着陆的某国的首都,而不是朝鲜;在场的朝鲜同志都是金正日同志亲自派来的急救组成员……
那一天,金正日同志接到从飞机发来的消息:前来朝鲜访问后回国的亚洲地区主体思想研究所秘书长在飞机上身患急病,生命垂危,之后,他立刻采取措施,指示驻飞机要最先着陆的那个国家的我国使馆,要马上想办法把病人送到驻在国最可靠的医院医治;紧接着另派专机,派去了我国高明的医生和其他有关人员。同时,还送去了为病人治病护理所需的费用、补剂和食品。
秘书长听了事情的经过,紧紧握着朝鲜朋友的双手,一串串地流下了热泪。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啊!”
他刚说出这么一句,便喉咙梗塞,说不下去了。
这时,又发生了意外的事。
医院的一位工作人员突然跑进屋里说,又来了一位客人。
大家不约而同地往门那边望去。
门被拉开了,接着有五岁模样的男孩环顾四周走了进来,后面握着孩子小手跟着一位朝鲜的外交人员。
“哎哟,你怎么来了?”
秘书长的夫人大吃一惊,喊了一声。
瞬间,小男孩喊一声“妈妈!”扑到她的怀里去。接着跑到床边喊着“爸爸!”缠着秘书长不放。
他们出国时留在遥远的本国的五岁的孩子,他怎么会到这里来探病的呢?人们闹不清这是怎么一回事,都愣住了。
领着孩子来的我国外交人员告诉人们,是金正日同志指示他,带领他们留在家里的孩子,经过长途飞行,到这第三国的医院来探病的。
在场的三国人,听了之后,都激动不已,一时说不出话来。
这时,躺在床上的秘书长哽咽着断断续续地说了话,他的话音虽然低,但很有分量,令人激越:
“超越民族和国境的界线,亲爱的金正日同志对我们的深情厚意是不为时间和空间所限的、没有止境的深厚的爱,是积年累月越加加深和越加纯真的永恒的爱。”</P>
<P>移湖换海 伟力无边

1967年7月下旬,正值三伏天气,一个非常闷热的大晌午,亲爱的领导者金正日同志在东海岸一个淡水湖——长渊湖畔踱着步。干部们怀着歉疚的心情跟在后面,不时地回答金正日同志的问话。
金正日同志在对咸镜南道地区进行现场指导的途中,来到这里。干部们对他在这炎热的夏天不辞辛苦来访此地,不禁感激,只因为没有什么可以让他高兴的事,心里甚觉不安。
金正日同志一一了解了位于广阔的东海滨和景致优美的长渊湖畔的这个水产合作社社员们的生活情况,看来他们未能很好地利用这里的自然资源,生活还有些困难。为此,他深思起来。
水产合作社的干部们具体地向他汇报了这里的情况。
“这里前海波高浪猛,船无法拢岸,加上大浪涌来会把渔网打散,浮子被冲到岸上去,所以很难搞小渔业或浅海养殖业。
“长渊湖是淡水湖,因此不能养殖海藻类,可是,有时咸海水从浅滩涌进来,弄得连淡水鱼也养不成。
“就因为是这样,人们把这湖叫做‘画中之饼’。”
“‘画中之饼’……”
金正日同志低声重复了这句话。
干部们都低着头跟在他后面,好像那变化无常的自然现象也都是他们的过错似的。
金正日同志解开领扣,好像心里发闷,站在湖畔沙滩上,朝大海望一会儿,又朝湖这边望一会儿。
经长久的岁月,由于变幻无常的自然现象造成了这样坏的自然环境,这里的人们祖祖辈辈只好顺应这种环境。金正日同志对他们的这种处境甚感怜悯,久久地站在那里。他问道,有时海水涌进湖里来,那么说,湖和海是相接的,那个浅滩的位置在哪里?
干部们带路,陪着金正日同志走到浅滩。原来,这个浅滩是一个狭窄的水沟,只能通过一只摇橹的小船。
金正日同志站在沙丘上好久,仔细查看,好像在估量浅滩有多长,浅滩和湖水有多深。
他沉思的眼睛中忽然闪现了智慧的亮光。
金正日同志满怀信心地说:
“要把长渊湖的浅滩挖得深深的,那么就能使大船进进出出,那些海鱼也会大量游进湖里来。”
他接着说,把浅滩挖开后,要牢牢地砌筑防波堤,免得浅滩被波涛埋没,还要搞好疏浚。
他说,能给这里的水产合作社带来转机的重要关键就是这个浅滩。说完,他豪放地笑起来。
干部们感到眼前豁然开朗,这是何等宏伟的构想啊!只有领袖那不同与常人的睿智才能想到啊!
如果把又浅又狭窄的浅滩辟成运河,使海和湖疏通起来,那么海水会流入湖里,随之大量海鱼会游进湖里,再说,湖里不起大浪,可以开设渔港,这样好处可大得很。
长渊湖有几千年的历史,在这湖畔生长的人祖祖辈辈恨这里的自然环境太坏,可没想到如何去改变它;曾有不少人下来帮助这里改变面貌,却没有一个人想出这种办法,而金正日同志以高瞻远瞩的睿智,一下子就抓住了解决问题的关键。
他向由于兴奋而心潮起伏的干部们意味深长地问道:
“怎么样啊?”
刚才还很忧郁地向他介绍这里情况的那位干部,高兴得像小孩子似地回答说:
“如果做到那样,长渊湖就会变成海,一切问题会迎刃而解。我们要按照您的意见大搞工程。这一下,长渊湖再不是‘画中之饼’,而是‘饭桌上的糕’了啊!”
金正日同志对那位兴高采烈的干部微笑着。那是将给这里的湖和海带来变革的历史的微笑啊!
后来,金正日同志给这里派送了长渊湖浅滩疏浚工程和筑堤工程所需的劳力、设备和材料。
浅滩变得又宽又深,出现了防波堤。长渊湖畔修成了不怕任何海啸的渔港,宽广的长渊湖变成了富饶的渔场,很好的海藻养殖场。</P>
<P>点石成金 变废为宝

位于朝鲜西海的殷栗矿处理废石问题曾是个难题。为了处理废石费了很多工,浪费了很多时间,但总不能及时处理,因而影响了铁矿石的开采。这种情况影响了黄海钢铁厂的钢铁产量。不解决废石问题, 殷栗矿就不能生产矿石,同时黄海钢铁厂也不能生产钢铁。殷栗矿能否继续开矿完全取决于能否解决废石处理问题。
这时候,金正日同志了解到这个矿的生产情况,提出了架设大型长途胶带输送机来处理废石的办法。同时派一位干部去调查与架设输送机运输线有关的现场条件。
派到现场的干部同当地领导干部商定,把运输机架设在从青年矿区到海边的区段。要是这一方案得到实现,至今令人头痛的废石将源源不断地投入拥有无限容积的大海里去。
那位干部兴致勃勃地与矿里的技术人员一道具体地研究了这一方案。
然而这一工程很艰巨,不是轻而易举的。
随着研究工作深入下去,一一考虑工程条件,工程显得过于庞大。
从要架设胶带输送机的青年矿区到海边的距离非常远,要开300米长的隧道,加上,还要从巍峨险峻的九月山脉那边150多里远的地方拉输电线来,而且要修建大破碎场和电动室。
他们想在中途找个堆废石的地方,而不伸向海边,但是实在找不到合适的地方。
怎么办才好呢。那位干部拿不定主意苦苦思索了很久,后来只好去请示金正日同志了。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看来工程很艰巨。”
他走进金正日同志的办公室照实汇报情况以后,吐露出自己的心情。
金正日同志看出他对工程没有信心,大声笑起来。他说,这是谁也没搞过的工程,怎么能轻而易举地完成呢。他用满怀信心的语调说:
“直到现在,我们决心要做的事,哪一项没有完成?
“我们不是有英雄的工人阶级无穷无尽的智慧和力量吗?
“我们满怀信心干一场吧。就这样把殷栗矿的胶带输送机建设成为我们时代的大纪念碑式的创造物吧。”
金正日同志从座位上站起来,走到挂在墙上的大型朝鲜地图前面,留心地看着西海边的一个地点,沉思一会儿轻声问道:
“你要把胶带输送机设在从青年矿区到海边,是吗?”
“……是的”
“设到海边……”
金正日同志好象感到惋惜似地自言自语。然后再把视线转到地图上,留心观察金山浦前海的大大小小的岛屿。
那位干部看到了他看地图的两眼发出炯炯的光芒。
他终于转过身用坚决的语气说:
“我的想法是把胶带输送机一直伸到大海当中而不是只伸到海边,你靠近一些。”
那位干部怀疑他的耳朵是不是听错了。要把胶带输送机一直伸向大海?!架设到海边都感到太费劲,怎能把它伸到大海当中去?!那位干部不禁感到惊讶,他从没听说过世界上有那样的胶带输送机,更没有想象过那种事。他走到地图前面。
金正日同志用红铅笔指着地图说:
“就是要把胶带输送机一直设到这个陵金岛,然后把这些岛屿全部联接起来!”
5100町步的新土地!
那位干部的脑海里随即显现如此激动人心的数字。
直到现在令人头痛的废石堆,不是就将填进海里变成宝坝了吗?这里将出现一个新的郡!
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把一只手叉在腰上,微笑着说:
“怎么样?有信心吗?
“这样做了就能拦住海获得大量的土地。到了那个时候,祖国的面貌将发生多么大的变化啊!”
自古以来,以移山填海比喻自然改造的极限点,但殷栗的胶带输送机不是为单纯处理废石而建设的,而是名副其实地移山镇海改变祖国地形的大自然改造工作。
战斗打响了。在金山浦第一个爆破声响彻云霄。
战斗取得了光辉的胜利。今天,这一带的海岸线,在朝鲜地图上以新的形态绘制出来。</P>
<P>领袖的喜悦

1982年4月,我们民族的喜庆日4月15日即将到来的一天。
这天傍晚,金正日同志视察了即将竣工的一座建筑,并做了具体的指导。
这样花去了很长时间,再过30分钟左右,他要去参加另一个活动。然而,他叫几个干部坐上他的车,说:“……现在要去看看纹绣大街。”
一位干部对他说,时间不够了,最好改天再去纹绣大街。
金正日同志笑了笑说:
“纹绣大街上盖起了现代化住宅,人民该多么高兴啊。人民的喜悦,也就是我们的喜悦……时间不够,就去转一圈也行啊,
他说着,执意上了车。
他坐的车奔驰在一派节日景象的首都大街上。不久车子驶到纹绣大街的江岸路。
金正日同志拉下了车窗玻璃,望着灯火辉煌的住房大楼,不时向随行干部提问。
当汽车驶到纹绣大街的主要地段时,他不时叫车子停停再开,有时数数楼房的层教,有时估量阳光能不能照进住房。
他还了解了商业网和学校的部署情况。这样穿过一条条街道后,他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纹绣大街上的房子盖得都挺大,挺和谐。道路修成了环行路,这很好。在很短的时间里,平壤市又出现一条新大街。
用这样的大街装点市容,平壤市就更显得壮丽了。”
他提出了加紧进行纹绣大街第二期工程建设的方向。
当车子驶在中心大街望见窗户透出明亮的灯光的住房时,金正日同志面带欢欣的微笑叫车停一停,同行的干部不觉着急地说:
“现在剩下的时间实在不多了。”
他笑着说:
“时间再紧,也不好就那么从这里过去呀。稍停一会儿吧。”
干部们没有领会他的意思,惊讶地望望车窗外,那里没有什么异样的情景。
车子停下来,金正日同志望了望窗外,然后靠在椅背上,闭上了眼睛。车里突然变得异常寂静。
过了一会儿,他不禁欣喜地说:
“你们听见那笑声吗?从前这纹绣平原只能听到蛙叫声,今天现代化城市平地而起,各个窗户里都传出欢笑声了。”
这时,大家也听到了从住宅大楼里传出的幸福的笑声。
那是人民的幸福在增大的声音。
那天晚上,金正日同志尽管时间安排得非常紧,听到他们的笑声,好象了却了一切忧虑,脸上泛起满意的微笑。那笑声和歌声越来越大。
那正是金正日同志的喜悦。</P>
<P>胸怀百姓 不惧严寒

1975年7月的一天,正在东海岸地区进行现场指导的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来到西湖水产事业所冷冻厂视察。
干部们陪同他,先到速冻间视察。他一一察看了速冻设备,具体地了解了把鱼从栈桥运到速冻间速冻成块的工序,以及把速冻成块的鱼砖运到贮藏库的工序。
然后,他说,要看看贮藏库里有多少鱼。
随同的干部很着慌。他们想:贮藏库里的温度经常保持零下20度左右,而他穿着短袖夏衣,怎能让他送到那里去呢。
金正日同志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便温和地说:
“没关系。那是主席为了让人民能四季不断地吃到鲜鱼而建造的工厂,应该进去看看嘛。快开门吧。”
干部们经他这么一说,无可奈何地打开了笨重的铁门。
瞬间,从里面涌出了一股冷气。那天,外边的气温是摄氏25度,与贮藏库相差40多度,人们一接触冷气,不由一颤。
可是,金正日同志眼望着墙上和大棚上结的厚厚的冰霜,走了过去。随同的干部们为让他走进这样的地方心里十分焦急。
进去走了一段之后,只见走廊上有几个大木桶横摆在那里。有的干部想:这下有木桶挡路,他可能不会在这里久留,中途而返。他以为可以放点心了。
然而,金正日同志一一察看那些木桶后,却问:要供给人民的鱼在哪里?
“鱼供应到初夏也就所剩无几了。”
“所剩无几?”金正日同志一听这个回答,脸色沉下来。
金正日同志沉默片刻,便要到别的贮藏库看看。他绕过横列在走廊上的那些木桶向前走去。干部们想请他径直到存着鱼的第七号库房去。可是,他在下一个库房停下来问,这里放着什么?有人回答说,那里放着蔬菜。于是他说:
“既然要察看一番,那就挨次都看一看吧。”说着最先走了进去。
那里堆满了装在网兜里的包心春白菜。
他说,在没有鱼可放的时候,贮放蔬菜也不错,不过这些如果都是鱼该多好啊。
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寒气逼人,连穿着长袖工作服的人都感到冷了。金正日同志却穿着很薄的夏衣,干部为他又焦急,又担心。
然而,他毫不在意地依次走进每个贮藏室去。看到空空的贮藏室,他不觉感到很遗憾。他说:
“我们建设冷冻厂,为的是四季都向人民供给鲜鱼。
“所以,冷冻厂应该经常是鱼满仓。”
金正日同志把其他贮藏室都看过以后,才到7号贮藏室。
在微弱的灯光下,现出了一层层推起来的大型冻鱼块。
“这才看到了鱼呀。放到锅里好象都会活过来活蹦乱跳哩。”
他高兴地摸摸冻鱼,还掂掂重量。他说,应该把各贮藏室都满满装上鱼,四季都向人民供给鲜鱼。接着,他对为此要采取的措施,作了具体的指示。
同志们听到领袖的指示,个个都激动万分:英明领袖的心里真是时时刻刻都在关怀着人民啊!
从那以后,这里的水产事业所遵照他的指示,做到了冷冻厂整年贮满鱼,四季向人民供给鲜鱼。</P>
<P>欢笑

有一个艺术工作者在日常生活中,整天不笑不语。
他是在影坛很有名气的演员,由于在长期的工作中取得很大成就,获得了荣誉称号,并且由于在说话技术和演技上很有特点,深受人民欢迎,但他一天到晚板着面孔,显得郁郁寡欢。
谁也不知道,他为什么变得如此“呆板怪僻”。
可是,唯有亲爱的金正日同志把他心中的不可告人的苦衷了解得清清楚楚。
有一天,金正日同志观看由他担任主角配音的译制片,忽然问身边的干部:
“怎么样?他在平时的生活中,有欢笑的时候吗?”
那个干部回答说,他一向情绪不高,很难看到他的笑容。听了他的回答,金正日同志轻轻地点了点头,沉思一会儿后,又担心地说,我很想跟他见一面,可是听说他有心脏病,怕他因此而受冲击反而损害了他的健康。
过了几天,那个演员很荣幸地拜见了对他这样体贴入微的金正日同志。
“你可来了,我正等你呢!”
金正日同志容光焕发,高兴地接他进屋。他走进屋才看见比他先到一步的大女儿正在向他行大礼,这才知道今天金正日同志不仅召见自己,连在别的艺术团体当演员的大女儿也召见,便心里感激不尽。
金正日同志亲切地握着他们的手,一边让他们坐在自己的身边,一边赞扬说,在这一段时间里,你们父女在艺术创作工作中下苦功很有成就!同时又亲切地提醒老演员说:
“你已年过花甲,要多加注意爱护嗓子。”
他这般亲切、温暖的关照,使那位演员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激动了。
于是金正日同志亲切地握着他的手说:“听说你有心脏病,不要过度激动,请你不要这样。该让你镇静一下喽。”
他站起来,在屋里踱了一会儿,忽然向休息室走去。
父女俩好不容易抑制自己,镇静下来后,也往休息室走去。
金正日同志见他们走来,便走近他们说:
“我是想让你们净净心,怎么这么快就出来呢?”
他满意地望着并排站着的父女俩,语重心长地说,你们要锻炼成永远跟随/党前进的主体型的共/产/主义者,要一代接一代地竭诚拥戴我们的领袖。
他们父女心潮沸腾,激动不已,怎么也不能镇静下来。
金正日同志双手紧握着他们父女的手,站起身朗声说:
“好了,有话改日再谈,今天让我们一起唱一首歌吧。”
他拉着他们的手,在屋里慢慢踱步,忽然不约而同地响起了父女的歌声。

冲破革/命风雨还需走几万里,
对神圣旗帜立下誓言犹如烈火红,
哪怕活一刻或重生于世,
跟随党/中/央永远走一条路。</P>
  这些资料我在朝鲜官方宣传网站上看过,是正规的资料。
<P>都在疯狂中.................</P>
都在做梦啊
我吐死了
吐啊吐啊我就习惯了!
重要资料,大家好好学习哦
<P>好好学习,</P><P>吐啊吐。</P>
看看中国的过去和现在,再看看朝鲜,不胜唏嘘
<P>比赵本山的忽悠强多了</P>
<B>以下是引用<I>新侨联委员</I>在2005-3-7 23:44:00的发言:</B>
  这些资料我在朝鲜官方宣传网站上看过,是正规的资料。

<P>老大,朝鲜有官方网站? 你懂韩文???
朝鲜有官方网站宣传网站,其中有中文版本。2004年末中朝情报战以后,该网站的中文版本就登陆不了了。
<P>这根本是神嘛</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