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日报 :由《文章大家毛泽东》而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7 15:28:56
原标题:由《文章大家毛泽东》而感

潮 白

《人民日报》昨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梁衡先生的《文章大家毛泽东》,令人们对毛主席的文风“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众所周知标准时间是在年底,现在推出这篇文章,以愚意度之,一方面表明纪念将隆而重之,现在就拉开了序幕;另一方面,或是“转文风”的战略考虑。别以为那只是新闻界的事情,“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也是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涵盖了各级领导干部。

诚如梁文所言,对毛主席的功过已有评说,但对作为文章家的他还研究不够。梁文以大量例证概括了毛主席文章的四个特点:磅礴凌厉的气势,知识渊博、用典丰富,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这四个特点,使他的文章魅力十足。毛泽东乃不世出的伟人,在太多方面他人都无法望其项背,但文章的这几个特点却并非高不可攀,气势学不来,其他的总可以照猫画虎。但是,现在领导干部的大量文章为什么不仅丝毫没有此种迹象,相反却滑入了毛主席为“党八股”开列的那八条罪状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呢?不拘每个地方的人,看到他们主要当政者的文字都并不难,有足够耐心的话就不妨去印证一下,看看那些文字是否依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依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依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依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毛主席说,要做对于党八股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好好地说理,“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这“偏方”不知有人用过没有,想来除了他老人家自己,对任何人都不合适。现今所见,便是可以大喝的人物,拍案一怒所对准的,往往也是会场上进入“黑甜乡”的人群,而不去理会催人入眠的根本因素。在下自然属于不敢亦无资格大喝的一类,只有小声地嘀咕一下,以所闻所见帮着“党八股”依然大行其道查找一下原因。

该有这么几种吧。一种是读书甚少,能写出什么?我们每两年有一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每一次都是各种的“率”——阅读、购买什么的——“持续走低”,民间的俗话就是“王小二过年”。国民阅读,自然包括领导干部在内。读逄先知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可知,毛主席走到那里,出发前都要开个书单,带书上路,经史子集只是基本读物。还有一种是为讲话而讲话,为表态而写文章。他的级别在那里,只为体现重视,或像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忙不迭地“串场”,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会、文化界抗敌总会,都要讲话;“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还令他“简直吃了一大惊”。作为领袖,毛主席的文章自然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但亦如梁文所说,他的文章是从社会需要出发的,“那种风格、那种语言、那种气派,是浸到骨子里,溢于言表、穿透纸背的”。再有一种是全由别人代劳。黄遵宪那个时候就倡导“我手写我口”,时下却是有政研室一类的班子给他起草各种讲话,或者走到哪里讲话由哪里负责,自己只是照念一通。毛主席致完八大开幕词后,大家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赞不绝口,他说那是田家英的句子,毫不掠人之美。

去年年底,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提到要“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借此举一反三,在会议中、版面上,何妨把“文件、简报”置换成言之有物的“文章、讲话”?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1/22628015_0.shtml原标题:由《文章大家毛泽东》而感

潮 白

《人民日报》昨天用一个整版的篇幅刊登了梁衡先生的《文章大家毛泽东》,令人们对毛主席的文风“窥一斑而知全豹”。今年是毛主席诞辰120周年,众所周知标准时间是在年底,现在推出这篇文章,以愚意度之,一方面表明纪念将隆而重之,现在就拉开了序幕;另一方面,或是“转文风”的战略考虑。别以为那只是新闻界的事情,“下决心改进文风会风”也是十八大报告的要求,涵盖了各级领导干部。

诚如梁文所言,对毛主席的功过已有评说,但对作为文章家的他还研究不够。梁文以大量例证概括了毛主席文章的四个特点:磅礴凌厉的气势,知识渊博、用典丰富,充满辛辣的讽刺和轻松的幽默,通俗与典雅完美地结合。这四个特点,使他的文章魅力十足。毛泽东乃不世出的伟人,在太多方面他人都无法望其项背,但文章的这几个特点却并非高不可攀,气势学不来,其他的总可以照猫画虎。但是,现在领导干部的大量文章为什么不仅丝毫没有此种迹象,相反却滑入了毛主席为“党八股”开列的那八条罪状的泥潭中不能自拔呢?不拘每个地方的人,看到他们主要当政者的文字都并不难,有足够耐心的话就不妨去印证一下,看看那些文字是否依然“空话连篇,言之无物”,依然“装腔作势,借以吓人”,依然“无的放矢,不看对象”,依然“语言无味,像个瘪三”……

毛主席说,要做对于党八股这些东西的肃清工作和打扫工作,是不容易的,要好好地说理,“说理的首先一个方法,就是重重地给患病者一个刺激,向他们大喝一声,说:‘你有病呀!’使患者为之一惊,出一身汗,然后好好地叫他们治疗”。这“偏方”不知有人用过没有,想来除了他老人家自己,对任何人都不合适。现今所见,便是可以大喝的人物,拍案一怒所对准的,往往也是会场上进入“黑甜乡”的人群,而不去理会催人入眠的根本因素。在下自然属于不敢亦无资格大喝的一类,只有小声地嘀咕一下,以所闻所见帮着“党八股”依然大行其道查找一下原因。

该有这么几种吧。一种是读书甚少,能写出什么?我们每两年有一次《国民阅读与购买倾向抽样调查》,每一次都是各种的“率”——阅读、购买什么的——“持续走低”,民间的俗话就是“王小二过年”。国民阅读,自然包括领导干部在内。读逄先知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可知,毛主席走到那里,出发前都要开个书单,带书上路,经史子集只是基本读物。还有一种是为讲话而讲话,为表态而写文章。他的级别在那里,只为体现重视,或像张天翼笔下的华威先生,忙不迭地“串场”,难民救济会、通俗文艺研究会、文化界抗敌总会,都要讲话;“妇女界有些人组织了一个战时保婴会,竟没有去找他”,还令他“简直吃了一大惊”。作为领袖,毛主席的文章自然有其特殊性的一面,但亦如梁文所说,他的文章是从社会需要出发的,“那种风格、那种语言、那种气派,是浸到骨子里,溢于言表、穿透纸背的”。再有一种是全由别人代劳。黄遵宪那个时候就倡导“我手写我口”,时下却是有政研室一类的班子给他起草各种讲话,或者走到哪里讲话由哪里负责,自己只是照念一通。毛主席致完八大开幕词后,大家对“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赞不绝口,他说那是田家英的句子,毫不掠人之美。

去年年底,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出台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其中提到要“切实改进文风,没有实质内容、可发可不发的文件、简报一律不发”。各级领导干部理应借此举一反三,在会议中、版面上,何妨把“文件、简报”置换成言之有物的“文章、讲话”?  
http://news.ifeng.com/gundong/detail_2013_03/01/22628015_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