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中国改革应少一点国情多一点普世价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超级军网 时间:2024/04/29 22:12:35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阶段已发生深刻变化。能不能走出“中等国家陷阱”,能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能不能实现人民幸福,都取决于我们对“国情”和“国际”的思辨认识。在我看来,我国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从第一阶段的更多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转向第二阶段的更多强调“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这是因为:

  其一,“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

  普世价值观,是“指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民族普遍赞成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为巩固和推行普世价值,1947年,人类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应该说,到今天,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崛起,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同时,在减少贫困、促进人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1)在经济领域,增长的可持续性、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使现有的增长方式受到日益严峻的质疑;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分配的权力化和灰色化,使得人们怨言很多。(2)在社会领域,价值观混乱、诚信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3)在政治领域,民主进程推进缓慢,政府垄断、腐败滋生,干群关系对立严重。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之争。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为普世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所在,决不会因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而且,就其根本来说,“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自由、公正、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之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普世价值观也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因而,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各自的文化、历史特征和政治架构,即具有不同的国情,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普世价值和现代社会制度架构的颠覆和拒绝。从实现路径上讲,由于初始条件、内生状况、外部约束不同,后发国家不可能重复先驱国家走过的路,只能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用“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来拒绝“普世价值”。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一定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中绕不过的弯!


其二,一些“国际规律”是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社会、市场的铁律”,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约束力

  人类社会和市场有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的贪婪性、权力欲、对自由、正义和公平的追求等多种深植于人身上的、复杂的、多元的人性造成的,也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博弈造成的。它们是紧箍在人类头上的“铁律”,并不会因某个国家的特殊国情而不起作用,或者消亡。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这些“铁律”,中国也不会因为现在“中国特色”而逃脱这些“铁律”的约束。这些“国际规律”是许多方面的,下面我将简单地罗列其中较突出且对当前的我国至关重要的几条:(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能逃过这条“铁律”的魔咒。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如果权力没有制衡,将导致腐败。(2)缺乏人权和财产权的国家必然走向混乱和失败。历史证明,一个不能明晰、尊重并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一个随意侵犯民众财产权的社会,注定会走向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痛苦。前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3)垄断必然带来低效率和社会不公,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垄断,尤其是政府垄断,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不管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最终只能导致低效率和对民众的劫掠。而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才是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保障。(4)贫富差距过大不仅对穷人是一种灾难,对权贵和富人也是一种灾难。贫富差距过大,最终将点燃社会割裂的火药桶,在燃烧穷人的同时也燃烧那些冷漠的富人和权贵。(5)“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学之魂,泛政治化(行政化)的国家不可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人类的大学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如果政治(行政)的力量在大学无处不在,这个国家注定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其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向真正的“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而非欺世盗名的“国际惯例”迈进一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就前进许多

  1978年以来,中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走向了改革和开放。就其实质,每一步促使中国进步的改革和开放,都是在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靠拢、发展,而每一步违背“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改革措施,最终或者是带来了低效率、抑制了经济增长,或者是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政治领域,我们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线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政治纲领的扭转,是我国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靠拢,从而促进了国民的解放和自由,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人民对党的拥护。然而,在政治上,我们也存在着因过度、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而带来的扭曲和失范。如:民主的裹足不前和虚而不实,制衡的缺乏,使得政府和某些掌权者权力独大,由此导致腐败盛行,人民胸怀怨气。

  在社会领域,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民生,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农村发展。这些措施,从实质来看,正是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要求来做的,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赞誉。而由于过度地强调“中国特色”,我国长期维系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由此制度,农民深受身份歧视之苦,衍生了许多人间悲剧。

  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无疑是“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在我国最显著、最深刻的反映。由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经济奇迹。然而,让我们感到寒心的是,我国的经济领域至今还存在着因借“中国特色”而拒绝真正的走向市场化和开放化。许多领域被国有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却没有履行该有的责任,反而却利用其垄断地位不断地攫取百姓财富。

  在其他的领域,如教育、医疗,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如果某个领域真正向着“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改革,这个领域就效率更高、更公平;而如果其以“中国特色”为改革导向,就更低效、更不公平、更多腐败。

  其四,新阶段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型需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在新阶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必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第一,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第二,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第三,城市化;第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事实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都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已被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了的教育、人才使用、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等方面的规律来办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将导致创造性人才被扼杀、技术创新被抑制。


历史表明,当一国大国长期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时,不仅会扭曲国际贸易结构,导致各国贸易冲突增加;也会扭曲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导致世界经济、金融的不平衡。因此,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才是大国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加快城市化,也需要我们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接轨,打破“一国两制”这里指的是中国存在分割的城市制度和农村制度的制度障碍,赋予人民自由流动权。

  既有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其城乡是一体化的,其基本公共服务是均等化的。当前中国的区域、城乡和群体差距,亟需中国与国际接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低碳经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国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制度协调,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在技术上、在排放权分配和交易上参与国际合作。

  其五,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会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的遁词,成为阻碍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借口

  我国的改革已到了非向更深层领域推进不可的时候。当改革要推向深入,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更公正、更规范、更透明、更制衡、更利益均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于是,一些人或集团,就会打着各种“中国特色”的幌子,以各种理由来搪塞百姓、阻碍改革。比如,对国有垄断企业来说,当要对其征税资源税或要其将利润上缴时,他们就会以“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说什么这样会削弱其竞争力、说什么这样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但他们在提高各种收费时,却会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来忽悠老百姓…..

  然而,中国要走向复兴,走向公平正义,走向持续繁荣和人民幸福,绝对不可能跳过某些方面的改革,也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忽悠而拖延改革。作为执政党,为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察秋毫的能力,要善于辨别这些利益集团以“中国特色”为托词而阻碍改革的把戏,要勇于戳穿他们的骗局,大胆地推进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其六,中国要从区域大国走向世界强国,必须“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区域大国,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距离世界强国还很遥远。一个世界强国不仅要有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要有被世界其他国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在价值观上,它所倡导和实行的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提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促进人类自由和福利的新的价值观。在政治治理上,在国内它是民主的、清廉的,其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准是高效的、其公共服务是一流的。在外交上,它能主持正义、倡导世界和谐、不搞强权和威胁、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的话语权。在文化上,其文化代表着人类的人性和良知,能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创新,能全人类传播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能反思人类的劣根性。历史表明,任何违背以上原则的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典型。种种例证说明,日本现政权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已同全人类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背道而驰,凭这一点,日本就无法成为世界强国。同样,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必须要通过输出具有世界普适性的价值观和制度优越性来实现。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失去普遍适用性,也失去其领导性和召唤力。为此,我们必须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当权力制衡格局未能形成、政治未能清廉、民主还任重道远,当市场远未完善、垄断企业随意改变规则,当社会公正与人民期望相距甚远,当贫富差距不断加剧,当大学不能以知识创造和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当离世界强国的标准还差很多,当远未达到现代性所要求的一切时,一个国家如果过多地强调“特殊国情”,而拒绝接受“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其结果只能与走向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现代性、和谐社会、世界强国等目标渐行渐远!衷心希望今日之中国能“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http://news.stnn.cc/china/201302/t20130214_1857527_2.html

经过3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发展阶段已发生深刻变化。能不能走出“中等国家陷阱”,能不能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和繁荣富强,能不能实现人民幸福,都取决于我们对“国情”和“国际”的思辨认识。在我看来,我国必须进行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从第一阶段的更多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转向第二阶段的更多强调“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这是因为:

  其一,“普世价值”是人类的共同追求,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

  普世价值观,是“指世界各地的人们普遍赞成,社会各个阶层、各个宗教、各个民族普遍赞成的价值观念”。民主、自由、法制、人权、平等、公平与正义是普世价值的核心内容。为巩固和推行普世价值,1947年,人类在联合国召开会议,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应该说,到今天,联合国人权宪章所倡导的普世价值观为世界各国人民普遍赞同。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崛起,取得了辉煌的经济成就;同时,在减少贫困、促进人的发展上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然而:(1)在经济领域,增长的可持续性、环境的恶化和资源的枯竭,使现有的增长方式受到日益严峻的质疑;同时,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断扩大,财富分配的权力化和灰色化,使得人们怨言很多。(2)在社会领域,价值观混乱、诚信缺乏,社会公平和正义的缺失引起了人们的不满和担忧。(3)在政治领域,民主进程推进缓慢,政府垄断、腐败滋生,干群关系对立严重。面对这样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知识界引发了“普世价值”与“中国特色”之争。

  然而,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的是,普世价值之所以为普世价值,就在于它体现了人类的共同追求和共同价值所在,决不会因不同国家的不同国情而失去其价值!而且,就其根本来说,“普世价值观和马克思主义核心精神及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一致,自由、公正、平等、正义等普世价值观蕴含在马克思主义的核心精神之内……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普世价值观也是统一的而不是抵触的,中华文化尊崇仁爱、宽容、和谐、诚信、正义、民本、和而不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基本理念,和普世价值观是一致的。”因而,虽然不同的国家具有各自的文化、历史特征和政治架构,即具有不同的国情,但这种差异不是对普世价值和现代社会制度架构的颠覆和拒绝。从实现路径上讲,由于初始条件、内生状况、外部约束不同,后发国家不可能重复先驱国家走过的路,只能另辟蹊径。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可以用“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来拒绝“普世价值”。民主、自由、人权、公平、正义等“普世价值”一定是中国第二次改革和转型中绕不过的弯!


其二,一些“国际规律”是人类历史所证明了的“社会、市场的铁律”,不会因不同国情而失去其约束力

  人类社会和市场有其内在规律,这些规律是人的贪婪性、权力欲、对自由、正义和公平的追求等多种深植于人身上的、复杂的、多元的人性造成的,也是由人与人之间的博弈造成的。它们是紧箍在人类头上的“铁律”,并不会因某个国家的特殊国情而不起作用,或者消亡。人类的历史已经证明并且还将证明这些“铁律”,中国也不会因为现在“中国特色”而逃脱这些“铁律”的约束。这些“国际规律”是许多方面的,下面我将简单地罗列其中较突出且对当前的我国至关重要的几条:(1)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腐败。古往今来,没有一个国家能逃过这条“铁律”的魔咒。任何国家的任何时候,如果权力没有制衡,将导致腐败。(2)缺乏人权和财产权的国家必然走向混乱和失败。历史证明,一个不能明晰、尊重并有效保护私有产权的国家,一个随意侵犯民众财产权的社会,注定会走向经济衰退、社会动荡、人民痛苦。前苏联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3)垄断必然带来低效率和社会不公,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垄断,尤其是政府垄断,不管以何种形式出现,不管其理由多么冠冕堂皇,最终只能导致低效率和对民众的劫掠。而竞争才是市场经济的根本,才是效率和公平正义的保障。(4)贫富差距过大不仅对穷人是一种灾难,对权贵和富人也是一种灾难。贫富差距过大,最终将点燃社会割裂的火药桶,在燃烧穷人的同时也燃烧那些冷漠的富人和权贵。(5)“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是大学之魂,泛政治化(行政化)的国家不可能建立世界一流大学。人类的大学发展史表明,任何国家,如果政治(行政)的力量在大学无处不在,这个国家注定出不了世界一流大学!

  其三,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向真正的“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而非欺世盗名的“国际惯例”迈进一步,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就前进许多

  1978年以来,中国在强调“中国特色”的同时,走向了改革和开放。就其实质,每一步促使中国进步的改革和开放,都是在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靠拢、发展,而每一步违背“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改革措施,最终或者是带来了低效率、抑制了经济增长,或者是影响了社会公平正义,引起了人民的不满。

  在政治领域,我们结束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线路,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放在了经济和社会建设方面。政治纲领的扭转,是我国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靠拢,从而促进了国民的解放和自由,增强了国家凝聚力和人民对党的拥护。然而,在政治上,我们也存在着因过度、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而带来的扭曲和失范。如:民主的裹足不前和虚而不实,制衡的缺乏,使得政府和某些掌权者权力独大,由此导致腐败盛行,人民胸怀怨气。

  在社会领域,近年来,我国开始重视民生,大力推行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大力促进农村发展。这些措施,从实质来看,正是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的要求来做的,从而赢得了广泛的拥护和赞誉。而由于过度地强调“中国特色”,我国长期维系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户籍制度,由此制度,农民深受身份歧视之苦,衍生了许多人间悲剧。

  在经济领域,市场经济的确立和对外开放无疑是“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在我国最显著、最深刻的反映。由此,我们创造了人类史上的经济奇迹。然而,让我们感到寒心的是,我国的经济领域至今还存在着因借“中国特色”而拒绝真正的走向市场化和开放化。许多领域被国有企业垄断,而这些垄断企业,却没有履行该有的责任,反而却利用其垄断地位不断地攫取百姓财富。

  在其他的领域,如教育、医疗,我们同样可以看出,如果某个领域真正向着“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改革,这个领域就效率更高、更公平;而如果其以“中国特色”为改革导向,就更低效、更不公平、更多腐败。

  其四,新阶段我国实现发展方式转型需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在新阶段,实现发展方式转型,必须要在以下领域取得较大的突破:第一,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第二,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第三,城市化;第四,城乡一体化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第五,低碳经济的发展。

  事实表明,人力资本的积累和技术进步,都必须与国际接轨,按照已被国际上其他国家的历史所证明了的教育、人才使用、知识创新和知识保护等方面的规律来办才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否则,将导致创造性人才被扼杀、技术创新被抑制。


历史表明,当一国大国长期靠出口来维持经济增长时,不仅会扭曲国际贸易结构,导致各国贸易冲突增加;也会扭曲世界经济和产业结构,导致世界经济、金融的不平衡。因此,内需尤其是消费需求才是大国长期发展的内生动力,而此次的金融危机更是凸显了国内需求的重要性。

  国际经验表明,城市化是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导力量,也是一国服务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要加快城市化,也需要我们向“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接轨,打破“一国两制”这里指的是中国存在分割的城市制度和农村制度的制度障碍,赋予人民自由流动权。

  既有的文明和现代国家,其城乡是一体化的,其基本公共服务是均等化的。当前中国的区域、城乡和群体差距,亟需中国与国际接轨,打破城乡二元结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

  低碳经济是人类未来的发展方向,各国正致力于技术创新、制度协调,以促进低碳经济的发展。中国要发展低碳经济也必须与国际接轨,在技术上、在排放权分配和交易上参与国际合作。

  其五,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的国情”会成为某些利益群体的遁词,成为阻碍改革推向更深层次的借口

  我国的改革已到了非向更深层领域推进不可的时候。当改革要推向深入,在中国建立起一个更公正、更规范、更透明、更制衡、更利益均衡的法律和政策体系时,不可避免地要触及到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利益。于是,一些人或集团,就会打着各种“中国特色”的幌子,以各种理由来搪塞百姓、阻碍改革。比如,对国有垄断企业来说,当要对其征税资源税或要其将利润上缴时,他们就会以“中国特色的国情”为托词,说什么这样会削弱其竞争力、说什么这样会增加其经营成本……但他们在提高各种收费时,却会以与“国际惯例”接轨来忽悠老百姓…..

  然而,中国要走向复兴,走向公平正义,走向持续繁荣和人民幸福,绝对不可能跳过某些方面的改革,也绝对不能因为某些利益集团的忽悠而拖延改革。作为执政党,为此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明察秋毫的能力,要善于辨别这些利益集团以“中国特色”为托词而阻碍改革的把戏,要勇于戳穿他们的骗局,大胆地推进改革向深水区迈进。

  其六,中国要从区域大国走向世界强国,必须“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中国现在已经是一个区域大国,其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位。但中国距离世界强国还很遥远。一个世界强国不仅要有很强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更重要的是,它要有被世界其他国家广泛认同的价值观、政治影响力和文化吸引力。在价值观上,它所倡导和实行的核心价值观是代表人类的“普世价值”的,并且会随着时代的变迁,提出引领世界发展方向、促进人类自由和福利的新的价值观。在政治治理上,在国内它是民主的、清廉的,其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准是高效的、其公共服务是一流的。在外交上,它能主持正义、倡导世界和谐、不搞强权和威胁、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的话语权。在文化上,其文化代表着人类的人性和良知,能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创新,能全人类传播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能反思人类的劣根性。历史表明,任何违背以上原则的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典型。种种例证说明,日本现政权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已同全人类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背道而驰,凭这一点,日本就无法成为世界强国。同样,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必须要通过输出具有世界普适性的价值观和制度优越性来实现。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失去普遍适用性,也失去其领导性和召唤力。为此,我们必须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当权力制衡格局未能形成、政治未能清廉、民主还任重道远,当市场远未完善、垄断企业随意改变规则,当社会公正与人民期望相距甚远,当贫富差距不断加剧,当大学不能以知识创造和培养杰出人才为己任,当离世界强国的标准还差很多,当远未达到现代性所要求的一切时,一个国家如果过多地强调“特殊国情”,而拒绝接受“普世价值”和“国际规律”,其结果只能与走向繁荣、富强、自由、民主、现代性、和谐社会、世界强国等目标渐行渐远!衷心希望今日之中国能“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http://news.stnn.cc/china/201302/t20130214_1857527_2.html
过年喝多了,头脑发晕写出来的。


混球又在骑墙(面壁去 被钓鱼了)

混球又在骑墙(面壁去 被钓鱼了)
原来是冒牌环球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我觉得是好帖子。财产公开、禁止裸官等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就是因为过于保护官员的利益,常常以中国特色为借口。陕西房姐只不过是一个小银行的副行长,搞了四个假户口,有四十多个房。可见国家的腐败有多严重。该下狠药了
看的还挺准的
楼主你要先说清楚,星岛环球和环球时报的关系

据我所知环球时报没有这篇文章也不可能有这篇文章。

但是这个星岛环球是后缀CC的商业网站,也就是一家境外网站。楼主篡改标题,乱发链接,大过年的请问“意欲何为”?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楼主在卖盟么呼唤斑竹扣分...哈哈
改革是为了中国还是世界?
无有恐怖 发表于 2013-2-14 14:08
我觉得是好帖子。财产公开、禁止裸官等政策迟迟不能出台,就是因为过于保护官员的利益,常常以中国特色为借 ...
银行行长如果业务好,赚个几亿根本不成问题
在政治治理上,在国内它是民主的、清廉的,其政府的公共治理水准是高效的、其公共服务是一流的。在外交上,它能主持正义、倡导世界和谐、不搞强权和威胁、拥有广泛的政治影响力和权威的话语权。在文化上,其文化代表着人类的人性和良知,能促进知识的进步和创新,能全人类传播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能反思人类的劣根性。历史表明,任何违背以上原则的国家,都不可能成为世界强国,日本就是这样的典型。种种例证说明,日本现政权所奉行的文化价值观已同全人类公认的正义、和平、博爱等价值观背道而驰,凭这一点,日本就无法成为世界强国。同样,中国要成为一个世界强国,必须要通过输出具有世界普适性的价值观和制度优越性来实现。过多的强调“中国特色”将使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制度安排和价值观失去普遍适用性,也失去其领导性和召唤力。为此,我们必须要“少一点国情,多一点国际”。
==============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想来我有生之年是看不到地球能出这样的世界强国了。
既然普世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文明优良传统不违背,写这帖子岂非多此一举???????
环球有了呼吸紧,妈的连文章都不会写了!
环球的不署名社论才是它自己的观点,胡所写。
如果把普世价值中,与中国传统相违背的西方价值观删除,我觉得倒是值得推广!

另外,本文出处,并非我们常说的环球时报,大家仔细看链接地址,就明白了,李鬼李逵,傻傻分不清楚!
就冲“李鬼冒充李逵”,我就对本文出中指。
18大提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就是对这种狗屁论调的最好回应。
这样的标题别有用心 说怎么越看越怪呢 不就是鼓吹私有化和西方价值观嘛
相关阅读

    唐志军:怎样才能把权力关进笼子里?
    唐志军:为何最牛“房叔”免职6年仍在贪腐!
    唐志军:为什么中国人会“疑官”“仇富”?
    唐志军:三一“迁都” 加剧经济和权力媾合
    唐志军:权力失衡是中国经济失衡的根本原因
    唐志军:为什么中国的农民这么穷?
    唐志军:为何习近平深圳行获普遍赞誉

本文作者。
吓我一跳,原来是“李鬼”。


楼主用心良苦啊,这是【星岛环球网】的帖子,原标题是【学者:中国改革应少一点国情多一点普世价值】,您就直接给换成【环球时报:】了?

楼主用心良苦啊,这是【星岛环球网】的帖子,原标题是【学者:中国改革应少一点国情多一点普世价值】,您就直接给换成【环球时报:】了?
原来是“李鬼”。
我看内容,还以为南方把环球收编了。原来是个冒牌货,呼唤版主改标题!
楼主还是把标题全称贴出来吧
没有煤气罐 发表于 2013-2-14 14:37
原来是“李鬼”。
其实本来对政府很不满的人,看多了这些文章,反而会变成自干五……
改标题什么的最最那啥了
标题党……
什么普世价值,和美鬼一个腔调,幼稚。
楼主标题其心可诛
举报了~~混淆视听是不对的,文章出处必须正确说明。
等发展到一定程度,tg的国情既是普世价值
兰州啊,我们是不是该举报你啊
本贴转载原地址为星岛环球网 不是环球时报 请贴环球时报的官方原地址
我一直认为,由于每一个个体的利益述求不同,所谓“普世价值”和“普遍真理”一样,都属于“彼岸世界”的东东!
看标题还奇怪,,,
原来是李鬼


这个标题搜狐也在用。出处也是引用环球。我靠早上手机上看还有。现在就没了。我还特意看了一下出处。

这个标题搜狐也在用。出处也是引用环球。我靠早上手机上看还有。现在就没了。我还特意看了一下出处。
说的好!
普世价值就是:不要以大欺小,不要倚强凌弱,不要因信仰不同就把人家看成野蛮人,不要假人权之名而侵略他国。
现如今很多所谓普世价值都是西方人定的,那非白人该怎么办,死么?
我同意,但是在这里面也要自主,
hh的季节 发表于 2013-2-14 14:16
既然普世价值和马克思主义以及中华文明优良传统不违背,写这帖子岂非多此一举???????
要告诉大家不违背,因为很多的大家都觉得违背的。